話說李密開始正兒八經地和季桓之講萬羽堂寶珠的神異之處,而季桓之也豁然開朗,悟出了天極教的真正企圖。
“無論是容器還是容器裏裝著的東西,他們都想得到。”季桓之說:“其實從一開始,他們就盯上我們了。”
之前說過,天極教原本就與足利幕府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在日本陷入戰國時代後,九州大名龍造寺隆信依然保持著與天極教的聯係。在龍造寺隆信死後的第二年,天極教被李成梁剿滅,部分殘餘教眾便經朝鮮逃到了日本九州,在豐臣秀吉成為天下人後,重新建立起了與日本統治者的聯絡。
秀吉長年沒有親生的繼承人,一直都很擔憂後事,也不排除他企圖得到傳說中散落在大明各地的寶物的想法。
不過更顯而易見的是,當初議和使團前去大阪、伏見,天極教教主孔雀大明王邊鴻影的手下就已經發現昔日的沈陽侯朱厚燦改名換姓成了錦衣衛千戶朱後山……
“我懂了。”李密頓悟道:“原來在京都燒烤店裏遭遇忍者襲擊,他們的真正目標是大哥!”
當時揣測出的襲擊使團護衛,造成外交影響,再度引燃戰火什麽的,都是過慮,其實刺客的真實目的,就是要滅口,幫教主解除隱患。但由於李密父親李赫倫的保護,刺客沒有得手,那麽……
“說不準現在潛伏在廠衛三法司等機關裏的天極教成員,已經知道朱大哥就是昔日的沈陽侯一事了。”季桓之道。
李密一個激靈:“那大哥豈不是很危險?”
“也不一定——”季桓之搖搖頭說:“朱大哥向來藏巧於拙,用晦而明。他總是看起來一副耿直樣子,但實際上行事相當謹慎,而且會留後手。話說楊雷潘林二人本領如何?”
這一說李密明白了:大哥他身份將近九年,九年時間還不夠一個男人積澱的嗎?何況楊雷潘林二人,本就是大哥一手帶入鎮撫司的,期間多次有晉升機會,但二人卻仍然忠心耿耿地當著大哥的馬前卒。而且楊雷潘林的武藝雖算不上頂尖,但也絕非泛泛之輩,某種程度上講,要比成天拿著祖傳茶壺坐機關看邸報侃大山的貨們強多了,說不準他們二人其實是昔日沈陽侯府裏的護衛。
“朱大哥是不用太過擔心的,”季桓之說,“倒是我們——我一直在想,當初都察院派人去河南衛輝府辦案,為什麽非要讓我們和孔定邦幾個一塊做協助呢?”
這個問題,簡單點來想,無非是北鎮撫司裏的人員本就有限,點丁點卯點到他們倆的幾率也很大;但如果想得複雜點——
“我去本能寺破解五宮謎題、找到百竅玲瓏心一事也被天極教獲知了。”季桓之道。
“怎麽可能?那時候他們從何知曉?”李密覺得不太可能。
季桓之腦中一閃念,想起來那一日去本能寺,在山門外碰見的那名身穿紅底黃花和服、撐著遮陽傘的遊女。
“是太夫——”季桓之說:“吉野太夫。”
但季桓之指的並不是搞得他們幾個人在伏見、嫖到失聯的太夫,而是在寺廟外碰見,好像並不認識他的那個太夫,也就是真正的吉野太夫。
本能寺後院地道的五宮機關,原本除設計機關的織田信長本人外,知道如何開啟的應當就隻有負責建造的人了,而按照推斷,負責人不出意外,應當就是曾被賜予尾張國知多郡,進行過大草城的改修,懂得一定建築知識的織田有樂齋了。本能寺之變後,別說信長藏在身上的寶物了,就連地道一事,知道的人都相當少。而織田信長本人或許隻是覺得百竅玲瓏心做工精巧,是難得的寶貝,所以才會帶在身邊不是把玩,但他的弟弟有樂齋不同,有樂齋是佛門弟子,利休七哲之一。先不談佛家傳到日本到底成了什麽玩意兒(比如一向宗這種),但成天吃齋念佛,總歸有些玄乎的變化,說不準有樂齋就發現了百竅玲瓏心的某些奧秘,並且在佛家看來,貪嗔癡疑慢乃是五毒,像這種寶貝,一旦現世,必定會引起世人爭奪,掀起一陣腥風血雨。日本經曆百年戰亂,好不容易安定下來,有樂齋以出家人慈悲為懷的考量,也不願留著此等禍根在自己國家,於是在季桓之破解了五宮謎題後,毫不遲疑地將這玩意交給他,並且讓他快些走,說難聽點就是滾。
而僑居日本、沒有本事找到百竅玲瓏心的天極教教眾們知道了此事,鑒於季桓之等人是使團護衛,並且第一次襲擊不但沒有得手,還被朱後山順藤摸瓜,殺了一賭坊的人,因此決定不施以單純的武力,而是精心謀劃,使出一連串的計策。
季桓之又一次反問李密:“我們一行是最後回到朝鮮,也是最後從遼東返回京師的,明明舟車勞頓急需休息了,上頭還是讓我們馬不停蹄趕去河南查案,他們不會點別的人嗎?”
李密終於可以確定,上頭派他們去衛輝,不是隨機抽取恰好抽到他們了,而是原本就設計好的。
“當初挑選辦案人員的的人是哪一個?”季桓之邊思考邊說,而他話中想要定位的那一個人,就是天極教在鎮撫司中潛伏的大號人物。
而李密也明白,自己現在多了一項工作,而且這項工作應當提到主要地位,那就是查出當時做出決定,派他們和孔定邦做協同辦案人員的那個人。
按常理來講,找當初下決定的負責人有那麽難嗎?難,因為對手已經知道他們會想到這一點了,所以才會威嚇季桓之,讓他閉嘴老實在家待著。
“如今,他們最畏懼的人——”季桓之漫不經心地用穀雨刀的刀鞘在地上隨意一點,毫不謙虛地說:“就是我。”
現在,天極教已經認識到了這個年輕人的可怕,但出於種種原因,又不可能一殺了之,因此,他們隻能設法限製他的言行,但並沒有辦法限製他的大腦,因為這個年輕人最可怕的就是那副好腦子——前提是未處於精蟲的上腦狀態下。
所以,季桓之自嘲地表示:“與其下藥嚇唬我,倒不如給我送幾車美女過來,我保證當時就不知道自己姓什麽了。而且要是伺候得好,說不準我一高興,還能加入他們呢!”
李密聽了,知道他講的是調侃話,忍不住笑罵:“有嬌妻伺候還想著幾車美女,你還真是個小色鬼!”
不過說到嬌妻,“這麽久了,瀟瀟怎麽還沒回來?”
季桓之此前讓蔣瀟瀟到附近買熟食和散酒,現在他和李密聊了半天,蔣瀟瀟還未回來。
李密猜測道:“她會不會是不認識地方?”蔣瀟瀟自幼被賣入風月場所,到前兩年因病被趕出來,期間十幾年都沒怎麽出過青樓,估計走到大街上,連東南西北都分不清,而大時雍坊裏小巷胡同岔道又多,迷個路應當也很正常。
但季桓之卻道:“她要是真容易迷路我會讓她出門嗎?最近的熟食店離這兒也就隔了兩條巷子,她又不是不認識……”說到這兒,季桓之坐不住了,爬起來就出門要找人。
李密見狀,也帶上門跟了出去。
二人在附近一通好找。盡管對蔣瀟瀟並無太深的感情,但自家娘子到底漂不漂亮,季桓之還是很清楚的。雖說附近住的多是在京師各機構當差的公人,但難保不會有誰見色起意,行不軌之事,而憑蔣瀟瀟那副脆弱的身板,哪裏有半點抵抗能力?
季桓之擔心不已,不顧自己的身體也好不到哪兒去的狀態,就以刀代拐,連串了四五條小巷,累得氣喘籲籲。
而李密起初也緊跟著他幫忙找人,但在拐過一道巷口,走到板橋胡同的時候,她拍拍撐著膝蓋喘氣的季桓之的肩,語氣頗為輕鬆地說:“不用找了,你看那兒。”
季桓之順著李密手指的方向一瞥,好麽,人就站在不遠處,手提著酒壺和裝有熟食的荷葉包,完好無損。
原來是虛驚一場。季桓之站直了身子,正要去叫蔣瀟瀟,卻同時發現娘子不光是一個人站著,她身前還有十來個人,正圍著一處攤子。
季桓之哭笑不得:耽誤了這麽長時間,害我白擔心一場,原來你是在看熱鬧!
喜歡看熱鬧是人的共性,不管你是王公貴族還是市井小民,美女還是醜男,大部分人瞅見熱鬧總是覺得新鮮,非得圍觀一下滿足一下好奇心。
季桓之和李密走了過去,衝蔣瀟瀟打了聲招呼,問:“你看什麽熱鬧呢?”
那知蔣瀟瀟回頭來了句:“我也不清楚。”
李密隻好問其他人:“勞駕,這兒發生了什麽事情?”
路人說:“你看唄。”
於是他們一同透過人頭之間的縫隙往裏瞅。卻見一個漢子捂著腹部流血的傷口,倒在地上,旁邊還有個兩漢子束手無策,而三人周圍散落著一堆果子。
就在季桓之和李密趕來之前不久,曾有個人來到攤子麵前,問了一句:
“兄弟,你這果子保熟嗎?”
“無論是容器還是容器裏裝著的東西,他們都想得到。”季桓之說:“其實從一開始,他們就盯上我們了。”
之前說過,天極教原本就與足利幕府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在日本陷入戰國時代後,九州大名龍造寺隆信依然保持著與天極教的聯係。在龍造寺隆信死後的第二年,天極教被李成梁剿滅,部分殘餘教眾便經朝鮮逃到了日本九州,在豐臣秀吉成為天下人後,重新建立起了與日本統治者的聯絡。
秀吉長年沒有親生的繼承人,一直都很擔憂後事,也不排除他企圖得到傳說中散落在大明各地的寶物的想法。
不過更顯而易見的是,當初議和使團前去大阪、伏見,天極教教主孔雀大明王邊鴻影的手下就已經發現昔日的沈陽侯朱厚燦改名換姓成了錦衣衛千戶朱後山……
“我懂了。”李密頓悟道:“原來在京都燒烤店裏遭遇忍者襲擊,他們的真正目標是大哥!”
當時揣測出的襲擊使團護衛,造成外交影響,再度引燃戰火什麽的,都是過慮,其實刺客的真實目的,就是要滅口,幫教主解除隱患。但由於李密父親李赫倫的保護,刺客沒有得手,那麽……
“說不準現在潛伏在廠衛三法司等機關裏的天極教成員,已經知道朱大哥就是昔日的沈陽侯一事了。”季桓之道。
李密一個激靈:“那大哥豈不是很危險?”
“也不一定——”季桓之搖搖頭說:“朱大哥向來藏巧於拙,用晦而明。他總是看起來一副耿直樣子,但實際上行事相當謹慎,而且會留後手。話說楊雷潘林二人本領如何?”
這一說李密明白了:大哥他身份將近九年,九年時間還不夠一個男人積澱的嗎?何況楊雷潘林二人,本就是大哥一手帶入鎮撫司的,期間多次有晉升機會,但二人卻仍然忠心耿耿地當著大哥的馬前卒。而且楊雷潘林的武藝雖算不上頂尖,但也絕非泛泛之輩,某種程度上講,要比成天拿著祖傳茶壺坐機關看邸報侃大山的貨們強多了,說不準他們二人其實是昔日沈陽侯府裏的護衛。
“朱大哥是不用太過擔心的,”季桓之說,“倒是我們——我一直在想,當初都察院派人去河南衛輝府辦案,為什麽非要讓我們和孔定邦幾個一塊做協助呢?”
這個問題,簡單點來想,無非是北鎮撫司裏的人員本就有限,點丁點卯點到他們倆的幾率也很大;但如果想得複雜點——
“我去本能寺破解五宮謎題、找到百竅玲瓏心一事也被天極教獲知了。”季桓之道。
“怎麽可能?那時候他們從何知曉?”李密覺得不太可能。
季桓之腦中一閃念,想起來那一日去本能寺,在山門外碰見的那名身穿紅底黃花和服、撐著遮陽傘的遊女。
“是太夫——”季桓之說:“吉野太夫。”
但季桓之指的並不是搞得他們幾個人在伏見、嫖到失聯的太夫,而是在寺廟外碰見,好像並不認識他的那個太夫,也就是真正的吉野太夫。
本能寺後院地道的五宮機關,原本除設計機關的織田信長本人外,知道如何開啟的應當就隻有負責建造的人了,而按照推斷,負責人不出意外,應當就是曾被賜予尾張國知多郡,進行過大草城的改修,懂得一定建築知識的織田有樂齋了。本能寺之變後,別說信長藏在身上的寶物了,就連地道一事,知道的人都相當少。而織田信長本人或許隻是覺得百竅玲瓏心做工精巧,是難得的寶貝,所以才會帶在身邊不是把玩,但他的弟弟有樂齋不同,有樂齋是佛門弟子,利休七哲之一。先不談佛家傳到日本到底成了什麽玩意兒(比如一向宗這種),但成天吃齋念佛,總歸有些玄乎的變化,說不準有樂齋就發現了百竅玲瓏心的某些奧秘,並且在佛家看來,貪嗔癡疑慢乃是五毒,像這種寶貝,一旦現世,必定會引起世人爭奪,掀起一陣腥風血雨。日本經曆百年戰亂,好不容易安定下來,有樂齋以出家人慈悲為懷的考量,也不願留著此等禍根在自己國家,於是在季桓之破解了五宮謎題後,毫不遲疑地將這玩意交給他,並且讓他快些走,說難聽點就是滾。
而僑居日本、沒有本事找到百竅玲瓏心的天極教教眾們知道了此事,鑒於季桓之等人是使團護衛,並且第一次襲擊不但沒有得手,還被朱後山順藤摸瓜,殺了一賭坊的人,因此決定不施以單純的武力,而是精心謀劃,使出一連串的計策。
季桓之又一次反問李密:“我們一行是最後回到朝鮮,也是最後從遼東返回京師的,明明舟車勞頓急需休息了,上頭還是讓我們馬不停蹄趕去河南查案,他們不會點別的人嗎?”
李密終於可以確定,上頭派他們去衛輝,不是隨機抽取恰好抽到他們了,而是原本就設計好的。
“當初挑選辦案人員的的人是哪一個?”季桓之邊思考邊說,而他話中想要定位的那一個人,就是天極教在鎮撫司中潛伏的大號人物。
而李密也明白,自己現在多了一項工作,而且這項工作應當提到主要地位,那就是查出當時做出決定,派他們和孔定邦做協同辦案人員的那個人。
按常理來講,找當初下決定的負責人有那麽難嗎?難,因為對手已經知道他們會想到這一點了,所以才會威嚇季桓之,讓他閉嘴老實在家待著。
“如今,他們最畏懼的人——”季桓之漫不經心地用穀雨刀的刀鞘在地上隨意一點,毫不謙虛地說:“就是我。”
現在,天極教已經認識到了這個年輕人的可怕,但出於種種原因,又不可能一殺了之,因此,他們隻能設法限製他的言行,但並沒有辦法限製他的大腦,因為這個年輕人最可怕的就是那副好腦子——前提是未處於精蟲的上腦狀態下。
所以,季桓之自嘲地表示:“與其下藥嚇唬我,倒不如給我送幾車美女過來,我保證當時就不知道自己姓什麽了。而且要是伺候得好,說不準我一高興,還能加入他們呢!”
李密聽了,知道他講的是調侃話,忍不住笑罵:“有嬌妻伺候還想著幾車美女,你還真是個小色鬼!”
不過說到嬌妻,“這麽久了,瀟瀟怎麽還沒回來?”
季桓之此前讓蔣瀟瀟到附近買熟食和散酒,現在他和李密聊了半天,蔣瀟瀟還未回來。
李密猜測道:“她會不會是不認識地方?”蔣瀟瀟自幼被賣入風月場所,到前兩年因病被趕出來,期間十幾年都沒怎麽出過青樓,估計走到大街上,連東南西北都分不清,而大時雍坊裏小巷胡同岔道又多,迷個路應當也很正常。
但季桓之卻道:“她要是真容易迷路我會讓她出門嗎?最近的熟食店離這兒也就隔了兩條巷子,她又不是不認識……”說到這兒,季桓之坐不住了,爬起來就出門要找人。
李密見狀,也帶上門跟了出去。
二人在附近一通好找。盡管對蔣瀟瀟並無太深的感情,但自家娘子到底漂不漂亮,季桓之還是很清楚的。雖說附近住的多是在京師各機構當差的公人,但難保不會有誰見色起意,行不軌之事,而憑蔣瀟瀟那副脆弱的身板,哪裏有半點抵抗能力?
季桓之擔心不已,不顧自己的身體也好不到哪兒去的狀態,就以刀代拐,連串了四五條小巷,累得氣喘籲籲。
而李密起初也緊跟著他幫忙找人,但在拐過一道巷口,走到板橋胡同的時候,她拍拍撐著膝蓋喘氣的季桓之的肩,語氣頗為輕鬆地說:“不用找了,你看那兒。”
季桓之順著李密手指的方向一瞥,好麽,人就站在不遠處,手提著酒壺和裝有熟食的荷葉包,完好無損。
原來是虛驚一場。季桓之站直了身子,正要去叫蔣瀟瀟,卻同時發現娘子不光是一個人站著,她身前還有十來個人,正圍著一處攤子。
季桓之哭笑不得:耽誤了這麽長時間,害我白擔心一場,原來你是在看熱鬧!
喜歡看熱鬧是人的共性,不管你是王公貴族還是市井小民,美女還是醜男,大部分人瞅見熱鬧總是覺得新鮮,非得圍觀一下滿足一下好奇心。
季桓之和李密走了過去,衝蔣瀟瀟打了聲招呼,問:“你看什麽熱鬧呢?”
那知蔣瀟瀟回頭來了句:“我也不清楚。”
李密隻好問其他人:“勞駕,這兒發生了什麽事情?”
路人說:“你看唄。”
於是他們一同透過人頭之間的縫隙往裏瞅。卻見一個漢子捂著腹部流血的傷口,倒在地上,旁邊還有個兩漢子束手無策,而三人周圍散落著一堆果子。
就在季桓之和李密趕來之前不久,曾有個人來到攤子麵前,問了一句:
“兄弟,你這果子保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