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季桓之向邊鴻影索要了畫像,並且口頭上承諾會將原畫送還。事實上,他出了王府,就把臨摹本當成物證給了孔定邦,尋思反正原本在自己人手上,副本隨他研究去唄。然而,在王爺麵前答應人家過幾天要將畫還回去,總不能把可能還藏有其他信息的原本遞過去吧?
不過好在聽說幾天後要將畫像歸還,同樣擅長繪畫的孔定邦決定,他也臨摹一個副本,然後把副本的副本叫季桓之送回去,而他自己則保留下以為是原本的副本,慢慢研究。幸虧就是他們幾個人,要是北鎮撫司十三太保都來了,不知道要多出多少個版本的畫像。
而孔定邦在得到畫像後,經過與鄧秉忠及商然等人的研討,也初步弄清楚了畫像中的玄機,紅鬆、滾馬嶺、小溪,他們也認為此畫很有可能是在撫順小遼河源頭滾馬嶺所作的,而且夏天的幾率更大些,畢竟那年頭遼東的氣候是個人都了解,其他三季赤腳踩在河水裏,不怕風濕就這麽幹,而且印鑒上麵的日期也印證了這一推斷:
甲申年未月中。
但由於沒有見過邊鴻影的真人,沒有親耳聽過她的口音,他們也不能肯定,邊氏就是遼東人流落到河南的。
除此以外,他們還研究出了一項季桓之和李密沒有推理出的東西,那就是邊氏的年齡。
畫中女子是披散著頭發,頭飾僅僅是兩根頭帶,顯然是未婚的少女,而她曾是勾欄院的頭牌,受文從複傾慕,接著又在前不久被潞王看上,自然不會太老。而離現在最近的甲申年,乃是萬曆十二年(公元1584),也就是九年前。如果畫像繪成時,邊氏是十四到十六歲的話,那麽她現在應當是二十三到二十五歲。
研究出了這些,鄧秉忠不免要問孔定邦:“大哥,你說推測出邊氏的年齡,對我們查案有什麽幫助嗎?”
孔定邦沉默良久,最終不得不承認道:“目前看來,並沒有什麽幫助。”
就在他們因沮喪無所事事,不約而同地盯著畫中的美人意淫的時候,商然卻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推測出邊氏的年齡未必沒有用處。”
孔定邦產生了興趣:“怎麽講?”
商然道:“想一想九年前發生過什麽。”
孔定邦反問:“那誰還記得?”
商然道:“準確來說,是從九年前至今,發生過那些事情,而以邊氏的年齡,正好能對應上的?”
鄧秉忠想了會兒,有些激動地說:“我倒是想起來一件事,不過不是甲申年,而是甲申年的次年三月,那時候我還是剛入鎮撫司不久,隻是個校尉。那一天進衙門就聽人議論,遼東總兵李成梁大破蒙古泰寧部於遼塞。此前泰寧部首領把都兒欲報其父速把亥於萬曆十年被陣斬之仇,偕叔父炒花等以數萬騎入邊掠沈陽。等搶掠完畢後,駐牧遼河,欲犯開原、鐵嶺。李總兵追擊將其大敗。據說當初把都兒之所以輕易燒掠沈陽城,是因為有漢奸從內打開城門,將蒙古兵放入的。”
“說完了?”孔定邦見他意猶未盡,不免問道。
“完了。”
“完了我先問你一下,敢問鄧百戶在兵部現居何職啊?”
“大哥你說笑嗎?小弟是在鎮撫司當差,怎麽跑兵部去了?”鄧秉忠覺得大哥問的這句莫名其妙。
“喔,原來你不是兵部的人呐。那你說的這件事對於本案有什麽意義嗎?”孔定邦責問道:“商捕頭想了解的,是六扇門能管的事,不是兵部管的事,你懂不懂?你在這兒談論國家大事,跟咱們要辦的案子有他媽一分半點的聯係嗎?你後邊待著去!”平時挺得力的兄弟,在六扇門的人麵前顯得如此愚鈍,真令他感到窩火。
旁邊商然見狀道:“是下官想複雜了。其實若想弄清楚邊氏的來曆,完全可以去她之前所待的勾欄院,問那裏的鴇母呀。”
孔定邦立刻追問:“是哪一家?”
商然道:“下官問過文員外,他說那家勾欄院在開封府,叫滿香閣。”
開封府就在衛輝府南邊,從延津往南,渡過黃河就是開封府治所所在。
“今天先到這兒了,大夥兒回房休息,明天就動身去開封。”孔定邦如是決定。
“叫季千戶和李總旗一起嗎?”商然問他。
孔定邦想了想道:“沒必要都去吧。衛輝府還得留人呢。萬一這裏出了點什麽狀況,沒有人處理可不行。總之我們隻是協同,一切最終應當由商捕頭定奪。”
還一切由商捕頭定奪。上麵讓一個六扇門的巡檢來管著北鎮撫司的千戶,擺明就是要互相製約。商然怎麽敢妄下決定,自然是孔副千戶提出意見,由他“考量”過後,覺得十分的確實可行,最後“欣然”采納了對方的建議,並且實行。
於是,畫技同樣高超的孔副千戶,在連夜將邊氏畫像臨摹出一份後,次日將臨摹本的臨摹本交給了季桓之,而後便帶著鄧秉忠等人,和商然趕去開封府了。他們取道胙城,途徑延津、封丘,幾天後順利過黃河,抵達開封治所開封府城。
然而,當他們入城,向當地人打聽滿香閣所在的時候,卻得知了一個驚人的消息:
滿香閣關門了。
就在其頭牌邊鴻影自掏腰包,用積蓄為自己贖身,跟這文從複去了衛輝後不到十天,滿香閣的老鴇就遣散了勾欄女,變賣了小樓,帶著相好的龜公金盆洗手,到別處做對神仙眷侶去也了。
“怎麽會這麽不巧?”商然也倍感沮喪。
當地的市井中人不乏嫉恨地說道:“‘鴻影仙子’一口氣掏出了三萬兩銀子作為贖身費,加上其他妞兒平時賺的茶水花酒錢,遣散完其他人,剩下的也足夠一對狗男女過好幾輩子的了。奶奶個腿!世上的錢都讓這種人花去了!”
現在滿香閣不存在了,老鴇和龜公倒是攜手天涯,成就一段“佳話”了,難道邊氏的出身就無從調查了嗎?
倒也不是。
本地百姓告訴幾位差人,說是滿香閣的妞兒拿了一筆遣散費後,有的去別地從良的,也有的沾染了不良習氣,不願意早早嫁做人婦,被束縛在深閨大院裏,放蕩些的仍是重操舊業,不過這回不必簽賣身契,而是當了拉皮條的,幫別人介紹暗娼,偶爾自己也親身上陣爽一爽,其中一個就在府城西坡街右手第四條胡同最裏麵,門上掛個八卦盤子的就是,如果是反麵,就可以敲門進去。
得知邊鴻影當初的一名“同事”就在西坡街,一行人再度燃起希望。不用多說,他們準備好銀兩,即刻趕往西坡街,同時但願等他們到的時候,門上的八卦盤子掛的是反麵。
然而不巧的是,他們找到地方的時候,那間屋子門上的八卦盤掛的是正麵,這表示裏頭有客人正在進行愉悅身心的活動。幾位差人縱使是北鎮撫司和六扇門的人,也不方便硬闖,畢竟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好在沒過多久,有個穿長衫、戴方巾,手拿折扇的文人墨客打開門,從裏麵出來了,並且順手幫屋主人將八卦盤翻了過去。
“幸會、幸會。”孔定邦故意跟人家寒暄。
“幸會幸會。”那文人也挺客氣,回句禮便打開折扇擋住下半邊臉,忙不迭地快步走開了。
待那人走後,孔定邦對著同伴調侃道:“你們看這幫文人騷客,滿腹經綸,一張嘴就是仁義道德,一邊罵著不守貞潔的婦人,一邊把錢送到這種地方來——”
沒等他說完,一個尖細刻薄的聲音從門裏頭傳出來:“說什麽呀?我這種地方怎麽了?”
屋主人現身了。
不過好在聽說幾天後要將畫像歸還,同樣擅長繪畫的孔定邦決定,他也臨摹一個副本,然後把副本的副本叫季桓之送回去,而他自己則保留下以為是原本的副本,慢慢研究。幸虧就是他們幾個人,要是北鎮撫司十三太保都來了,不知道要多出多少個版本的畫像。
而孔定邦在得到畫像後,經過與鄧秉忠及商然等人的研討,也初步弄清楚了畫像中的玄機,紅鬆、滾馬嶺、小溪,他們也認為此畫很有可能是在撫順小遼河源頭滾馬嶺所作的,而且夏天的幾率更大些,畢竟那年頭遼東的氣候是個人都了解,其他三季赤腳踩在河水裏,不怕風濕就這麽幹,而且印鑒上麵的日期也印證了這一推斷:
甲申年未月中。
但由於沒有見過邊鴻影的真人,沒有親耳聽過她的口音,他們也不能肯定,邊氏就是遼東人流落到河南的。
除此以外,他們還研究出了一項季桓之和李密沒有推理出的東西,那就是邊氏的年齡。
畫中女子是披散著頭發,頭飾僅僅是兩根頭帶,顯然是未婚的少女,而她曾是勾欄院的頭牌,受文從複傾慕,接著又在前不久被潞王看上,自然不會太老。而離現在最近的甲申年,乃是萬曆十二年(公元1584),也就是九年前。如果畫像繪成時,邊氏是十四到十六歲的話,那麽她現在應當是二十三到二十五歲。
研究出了這些,鄧秉忠不免要問孔定邦:“大哥,你說推測出邊氏的年齡,對我們查案有什麽幫助嗎?”
孔定邦沉默良久,最終不得不承認道:“目前看來,並沒有什麽幫助。”
就在他們因沮喪無所事事,不約而同地盯著畫中的美人意淫的時候,商然卻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推測出邊氏的年齡未必沒有用處。”
孔定邦產生了興趣:“怎麽講?”
商然道:“想一想九年前發生過什麽。”
孔定邦反問:“那誰還記得?”
商然道:“準確來說,是從九年前至今,發生過那些事情,而以邊氏的年齡,正好能對應上的?”
鄧秉忠想了會兒,有些激動地說:“我倒是想起來一件事,不過不是甲申年,而是甲申年的次年三月,那時候我還是剛入鎮撫司不久,隻是個校尉。那一天進衙門就聽人議論,遼東總兵李成梁大破蒙古泰寧部於遼塞。此前泰寧部首領把都兒欲報其父速把亥於萬曆十年被陣斬之仇,偕叔父炒花等以數萬騎入邊掠沈陽。等搶掠完畢後,駐牧遼河,欲犯開原、鐵嶺。李總兵追擊將其大敗。據說當初把都兒之所以輕易燒掠沈陽城,是因為有漢奸從內打開城門,將蒙古兵放入的。”
“說完了?”孔定邦見他意猶未盡,不免問道。
“完了。”
“完了我先問你一下,敢問鄧百戶在兵部現居何職啊?”
“大哥你說笑嗎?小弟是在鎮撫司當差,怎麽跑兵部去了?”鄧秉忠覺得大哥問的這句莫名其妙。
“喔,原來你不是兵部的人呐。那你說的這件事對於本案有什麽意義嗎?”孔定邦責問道:“商捕頭想了解的,是六扇門能管的事,不是兵部管的事,你懂不懂?你在這兒談論國家大事,跟咱們要辦的案子有他媽一分半點的聯係嗎?你後邊待著去!”平時挺得力的兄弟,在六扇門的人麵前顯得如此愚鈍,真令他感到窩火。
旁邊商然見狀道:“是下官想複雜了。其實若想弄清楚邊氏的來曆,完全可以去她之前所待的勾欄院,問那裏的鴇母呀。”
孔定邦立刻追問:“是哪一家?”
商然道:“下官問過文員外,他說那家勾欄院在開封府,叫滿香閣。”
開封府就在衛輝府南邊,從延津往南,渡過黃河就是開封府治所所在。
“今天先到這兒了,大夥兒回房休息,明天就動身去開封。”孔定邦如是決定。
“叫季千戶和李總旗一起嗎?”商然問他。
孔定邦想了想道:“沒必要都去吧。衛輝府還得留人呢。萬一這裏出了點什麽狀況,沒有人處理可不行。總之我們隻是協同,一切最終應當由商捕頭定奪。”
還一切由商捕頭定奪。上麵讓一個六扇門的巡檢來管著北鎮撫司的千戶,擺明就是要互相製約。商然怎麽敢妄下決定,自然是孔副千戶提出意見,由他“考量”過後,覺得十分的確實可行,最後“欣然”采納了對方的建議,並且實行。
於是,畫技同樣高超的孔副千戶,在連夜將邊氏畫像臨摹出一份後,次日將臨摹本的臨摹本交給了季桓之,而後便帶著鄧秉忠等人,和商然趕去開封府了。他們取道胙城,途徑延津、封丘,幾天後順利過黃河,抵達開封治所開封府城。
然而,當他們入城,向當地人打聽滿香閣所在的時候,卻得知了一個驚人的消息:
滿香閣關門了。
就在其頭牌邊鴻影自掏腰包,用積蓄為自己贖身,跟這文從複去了衛輝後不到十天,滿香閣的老鴇就遣散了勾欄女,變賣了小樓,帶著相好的龜公金盆洗手,到別處做對神仙眷侶去也了。
“怎麽會這麽不巧?”商然也倍感沮喪。
當地的市井中人不乏嫉恨地說道:“‘鴻影仙子’一口氣掏出了三萬兩銀子作為贖身費,加上其他妞兒平時賺的茶水花酒錢,遣散完其他人,剩下的也足夠一對狗男女過好幾輩子的了。奶奶個腿!世上的錢都讓這種人花去了!”
現在滿香閣不存在了,老鴇和龜公倒是攜手天涯,成就一段“佳話”了,難道邊氏的出身就無從調查了嗎?
倒也不是。
本地百姓告訴幾位差人,說是滿香閣的妞兒拿了一筆遣散費後,有的去別地從良的,也有的沾染了不良習氣,不願意早早嫁做人婦,被束縛在深閨大院裏,放蕩些的仍是重操舊業,不過這回不必簽賣身契,而是當了拉皮條的,幫別人介紹暗娼,偶爾自己也親身上陣爽一爽,其中一個就在府城西坡街右手第四條胡同最裏麵,門上掛個八卦盤子的就是,如果是反麵,就可以敲門進去。
得知邊鴻影當初的一名“同事”就在西坡街,一行人再度燃起希望。不用多說,他們準備好銀兩,即刻趕往西坡街,同時但願等他們到的時候,門上的八卦盤子掛的是反麵。
然而不巧的是,他們找到地方的時候,那間屋子門上的八卦盤掛的是正麵,這表示裏頭有客人正在進行愉悅身心的活動。幾位差人縱使是北鎮撫司和六扇門的人,也不方便硬闖,畢竟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好在沒過多久,有個穿長衫、戴方巾,手拿折扇的文人墨客打開門,從裏麵出來了,並且順手幫屋主人將八卦盤翻了過去。
“幸會、幸會。”孔定邦故意跟人家寒暄。
“幸會幸會。”那文人也挺客氣,回句禮便打開折扇擋住下半邊臉,忙不迭地快步走開了。
待那人走後,孔定邦對著同伴調侃道:“你們看這幫文人騷客,滿腹經綸,一張嘴就是仁義道德,一邊罵著不守貞潔的婦人,一邊把錢送到這種地方來——”
沒等他說完,一個尖細刻薄的聲音從門裏頭傳出來:“說什麽呀?我這種地方怎麽了?”
屋主人現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