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季桓之被一群矮個子圍住,其中一個個頭比一般大明人還要高,頭戴鬼麵魚頭形高盔、身穿全身當世具足的人要斬他的時候,旁邊有個脖子上掛著十字架的人攔住了他,兩人交談幾句,那高個子收起刀,揮了揮手,倭軍便將季桓之和其他幾個僥幸沒死的遼東軍和錦衣衛捆了,關押了起來。
值得慶幸的是,朱後山、熊廣泰以及他們麾下的四小旗都沒有死,而李密不知所蹤,也不知是死了還是逃脫了。眾人擠在監牢,對自己的命運不抱有太大期望。所謂的監牢,就是平壤原本朝鮮官府的牢房,又陰暗又潮濕,彌散著一股黴味。
“都怪祖將軍輕敵冒進,才有如此慘敗!他還把我們丟下,自己跑了,真是媽了個巴子!”這時候,有個原本同樣輕視倭軍的遼東兵罵起了祖承訓。而他痛斥祖承訓的結果,是被看押俘虜的倭軍嫌聒噪,狠狠打了一棍子。而那看守教訓了不老實的俘虜後,被另一個看起來級別高一些的人叫走,眾俘虜們才得以放聲說話。
“大哥,這幫矮腳蟹說的是什麽?一句話也聽不懂。”熊廣泰問朱後山。
“你問我我哪兒知道去?”
得不到解答,熊廣泰想起了季桓之,轉而問他:“季千戶,令尊不是在戚家軍當過兵嗎?他經常和倭人打交道,有沒有教你幾句倭人說的話?”
對此季桓之也隻能表示,他爹和倭人的唯一交流方式就是用武器廝殺,而且當年肆虐東南沿海的倭寇中,相當一部分其實就是不滿海禁政策的明國人,真要用語言交流,說的也是漢語居多。
聽完季桓之的解釋,熊廣泰很是失望:“不知道他們說的是什麽,想賄賂一下逃出去都沒機會。唉——”他歎了口氣,想到了遠在千裏之外京師的解小月,再想到自己可能會被這幫矮個子倭人宰了,從此陰陽兩隔,再也不能相見,他一度有液體在眼眶中打轉。
這會兒有不識相的問他:“熊百戶,你怎麽了?”
“我困了,想睡覺,不行啊?媽的連夜騎馬來這個破地方,轉眼就被關起來,連口氣都來不及喘。”熊廣泰罵罵咧咧,假裝打了個哈欠,揉揉淚眼,隨後擺出一副要睡覺的模樣。
“三弟也不知怎麽樣了。”朱後山此刻擔心的是音信全無的李密。但他無計可施,也隻能祈禱三弟是隨祖承訓逃出生天了。
在平壤的牢房中,眾人達成共識,要忘掉了過去的身份,無論曾經是怎樣的高低貴賤,現在都是平等的俘虜,一幫難兄難弟,困難的時候,唯有互相扶持才能渡過難關。雖然他們也不知道現在互相口頭上的鼓勵到底有特麽什麽用。
而就在所有人都勉強抱著一絲生存的希望,期盼著逃脫的一天的時候,牢房外來了一個人,是一個可以和他們正常交流的人。
“大明的同胞們,讓你們久等了。”
這句話吐字清晰,發音標準,停頓合適,語句十分通暢,令俘虜們大感吃驚。
而站在牢房外說出這句話的,是一個身高將近六尺,結束發、與其他腦門前剃掉一塊的倭人發型迥異,髭須有些灰白,鼻梁高挺,眼珠大而圓,眼神深邃的男子。
“在下關東管領家臣——”那人稍微停頓一下,繼續說道:“大明浙江台州人,李赫倫。”
李赫倫?季桓之聽到對方的自我介紹,不免驚詫。元道奇曾說,李赫倫此人二十多年前在外麵失蹤,後來發自日本薩摩的提報中提及過“赫倫”二字,說不準他真的是去了日本。季桓之走到前麵,隔著牢門問:“閣下可是昔日五軍營參將李赫倫?”
對方經他一問,似乎也有些驚異。而李赫倫將年齡不大的季桓之端量一番,眼神中透著一股狐疑,口中隻是反問:“這位小兄弟,你是在哪個軍隊裏任職?”
雖然僅僅是一閃而過的訝異目光,但是季桓之還是捕捉到了,他現在確信,麵前這個李赫倫,正是自己要找的李赫倫。他便照實回答道:“在下錦衣衛千戶季桓之,不知完顏部城在何處。”
他這後半句話,其他俘虜完全鬧不明白,但李赫倫可是理解的。
“現在不用知道了。”直接找我就行。盡管李赫倫話隻說了一半,但季桓之明白言外之意。
二人交談一會兒,李赫倫身後走過來兩名倭軍將領,問了他幾句話,李赫倫用日語作答,那兩名倭軍將領點點頭,又說了幾句,看樣子是讓他繼續和明軍俘虜交流。
“你和他們說了什麽?”等李赫倫回過頭來,季桓之問他。
“瞎糊弄唄。”李赫倫輕揚嘴角,微微笑道。接著,他告訴眾俘虜:“倭軍中幾乎沒有懂漢語的,就連懂高麗語的也沒幾個,所以他們讓我來問你們話,想套出一些關於明軍的更多情報。你們至少要說點什麽,否則我沒辦法改編應付他們。”
有一兩個頭腦比較單純的遼東軍,見對方和自己是同胞兄弟,潛意識上拉近了距離,就打算說出明軍的實際情況。然而朱後山攔住了他,並說:“此人自稱浙江台州人,不知是真是假。如果是真,那他和倭軍在一起,就必定是一名漢奸;如果是假,那他便是倭人,更不可能幫我們。”
兩個遼東軍覺得他的話有道理,便止住了口。
不過季桓之走回來低聲告訴朱後山弟兄二人:“朱千戶,此人是原五軍營參將。我聽說二十多年前,曾經有一個姓李的將軍率領部分兵馬遁出關外,會不會……”季桓之此前從李密處了解到,自己第二次去往萬羽堂藏身處的事情,朱後山和熊廣泰暫時並不知道,而他算算自己年紀又不能說了解二十幾年前的事情,所以故意稱是“聽說”。
熊廣泰聽了季桓之的話,若有所思,而後忽然為之一振:“我知道!”
季桓之問:“熊百戶知道什麽?”
“如果他自稱是浙江台州人,叫李赫倫,那麽——”熊廣泰聲音忽然變得低沉下來,眼神也變得凝重:“那麽他應當是三弟的父親!”
“真的?”朱後山相當吃驚,他表示要讓季桓之再去問問,確認一下。
於是季桓之又來到牢門口,問李赫倫:“敢問李將軍,家中可有一子名李密?”
李赫倫先是愣了一下,像是在思考什麽,不過僅僅一彈指的停頓,他就答道:“不錯,李密乃是我的幼子,你認識他?”
興許是當時李總旗年幼,而且又過了二十多年,李將軍在日本這麽久,一時間記不起來需要回想一下也正常。季桓之想通這一點後便回答:“李總旗是在下在北鎮撫司的同僚。”
“那他現在在哪兒?”李赫倫的語氣中透著一股擔心。
對此,季桓之隻是搖了搖頭。
李赫倫心一沉,歎了口氣。隨後道:“不談那些了,先說說明軍的情況怎麽樣吧?”
季桓之道:“遼東副總兵祖承訓領三千兵馬援朝,已經在早些時候被你們打得全軍覆沒了。”
“隻有三千人?”李赫倫倍感驚疑。
季桓之剛想說因為寧夏尚未平定,大明在短期內很可能不會出兵,那三千人已經是全部援軍了。但他轉念一想:李赫倫已經在日本待了這麽多年,現在的他未必是過去的他了,凡事都照實了說,不一定是對的。於是他扯了個謊道:“祖承訓的三千遼東軍隻是探路先鋒,後麵十幾個衛所、以及山東、南直隸、乃至浙江都在調兵,大股兵馬正源源不斷地向江畔集結,估計等正式出兵的時候,應當不下三十萬。”他自己估測,以大明的實力,出動三十萬人,也屬正常範圍,所以才編出了這麽個數字。
後麵朱後山聽見季桓之一本正經地扯謊,麵露欣慰的笑容,心裏感慨: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而李赫倫聽完季桓之的敘述,摸摸下巴的胡須,低眉沉思。
這會兒那兩個倭軍將領又問了他幾句話,李赫倫轉頭回答,兩名倭將中高個的一個仰頭大笑,隨後走到牢門口,用一堆核桃大的死魚眼衝最外麵的季桓之輕蔑一瞥,嘰咕了一句,旋即大搖大擺地離開了。
季桓之不免要問:“李將軍,你和他們說了什麽?那倭將又對我說了什麽?”
前一個問題李赫倫沒有回答,而後一個他回答了:“他說,戚家刀法,不過如此。”
很快,季桓之就了解道,這個曾在戰場上差點殺掉自己,但被另一個人攔住的倭將,正是侵朝先鋒軍團長加藤清正。
你的名字,我記下了。
值得慶幸的是,朱後山、熊廣泰以及他們麾下的四小旗都沒有死,而李密不知所蹤,也不知是死了還是逃脫了。眾人擠在監牢,對自己的命運不抱有太大期望。所謂的監牢,就是平壤原本朝鮮官府的牢房,又陰暗又潮濕,彌散著一股黴味。
“都怪祖將軍輕敵冒進,才有如此慘敗!他還把我們丟下,自己跑了,真是媽了個巴子!”這時候,有個原本同樣輕視倭軍的遼東兵罵起了祖承訓。而他痛斥祖承訓的結果,是被看押俘虜的倭軍嫌聒噪,狠狠打了一棍子。而那看守教訓了不老實的俘虜後,被另一個看起來級別高一些的人叫走,眾俘虜們才得以放聲說話。
“大哥,這幫矮腳蟹說的是什麽?一句話也聽不懂。”熊廣泰問朱後山。
“你問我我哪兒知道去?”
得不到解答,熊廣泰想起了季桓之,轉而問他:“季千戶,令尊不是在戚家軍當過兵嗎?他經常和倭人打交道,有沒有教你幾句倭人說的話?”
對此季桓之也隻能表示,他爹和倭人的唯一交流方式就是用武器廝殺,而且當年肆虐東南沿海的倭寇中,相當一部分其實就是不滿海禁政策的明國人,真要用語言交流,說的也是漢語居多。
聽完季桓之的解釋,熊廣泰很是失望:“不知道他們說的是什麽,想賄賂一下逃出去都沒機會。唉——”他歎了口氣,想到了遠在千裏之外京師的解小月,再想到自己可能會被這幫矮個子倭人宰了,從此陰陽兩隔,再也不能相見,他一度有液體在眼眶中打轉。
這會兒有不識相的問他:“熊百戶,你怎麽了?”
“我困了,想睡覺,不行啊?媽的連夜騎馬來這個破地方,轉眼就被關起來,連口氣都來不及喘。”熊廣泰罵罵咧咧,假裝打了個哈欠,揉揉淚眼,隨後擺出一副要睡覺的模樣。
“三弟也不知怎麽樣了。”朱後山此刻擔心的是音信全無的李密。但他無計可施,也隻能祈禱三弟是隨祖承訓逃出生天了。
在平壤的牢房中,眾人達成共識,要忘掉了過去的身份,無論曾經是怎樣的高低貴賤,現在都是平等的俘虜,一幫難兄難弟,困難的時候,唯有互相扶持才能渡過難關。雖然他們也不知道現在互相口頭上的鼓勵到底有特麽什麽用。
而就在所有人都勉強抱著一絲生存的希望,期盼著逃脫的一天的時候,牢房外來了一個人,是一個可以和他們正常交流的人。
“大明的同胞們,讓你們久等了。”
這句話吐字清晰,發音標準,停頓合適,語句十分通暢,令俘虜們大感吃驚。
而站在牢房外說出這句話的,是一個身高將近六尺,結束發、與其他腦門前剃掉一塊的倭人發型迥異,髭須有些灰白,鼻梁高挺,眼珠大而圓,眼神深邃的男子。
“在下關東管領家臣——”那人稍微停頓一下,繼續說道:“大明浙江台州人,李赫倫。”
李赫倫?季桓之聽到對方的自我介紹,不免驚詫。元道奇曾說,李赫倫此人二十多年前在外麵失蹤,後來發自日本薩摩的提報中提及過“赫倫”二字,說不準他真的是去了日本。季桓之走到前麵,隔著牢門問:“閣下可是昔日五軍營參將李赫倫?”
對方經他一問,似乎也有些驚異。而李赫倫將年齡不大的季桓之端量一番,眼神中透著一股狐疑,口中隻是反問:“這位小兄弟,你是在哪個軍隊裏任職?”
雖然僅僅是一閃而過的訝異目光,但是季桓之還是捕捉到了,他現在確信,麵前這個李赫倫,正是自己要找的李赫倫。他便照實回答道:“在下錦衣衛千戶季桓之,不知完顏部城在何處。”
他這後半句話,其他俘虜完全鬧不明白,但李赫倫可是理解的。
“現在不用知道了。”直接找我就行。盡管李赫倫話隻說了一半,但季桓之明白言外之意。
二人交談一會兒,李赫倫身後走過來兩名倭軍將領,問了他幾句話,李赫倫用日語作答,那兩名倭軍將領點點頭,又說了幾句,看樣子是讓他繼續和明軍俘虜交流。
“你和他們說了什麽?”等李赫倫回過頭來,季桓之問他。
“瞎糊弄唄。”李赫倫輕揚嘴角,微微笑道。接著,他告訴眾俘虜:“倭軍中幾乎沒有懂漢語的,就連懂高麗語的也沒幾個,所以他們讓我來問你們話,想套出一些關於明軍的更多情報。你們至少要說點什麽,否則我沒辦法改編應付他們。”
有一兩個頭腦比較單純的遼東軍,見對方和自己是同胞兄弟,潛意識上拉近了距離,就打算說出明軍的實際情況。然而朱後山攔住了他,並說:“此人自稱浙江台州人,不知是真是假。如果是真,那他和倭軍在一起,就必定是一名漢奸;如果是假,那他便是倭人,更不可能幫我們。”
兩個遼東軍覺得他的話有道理,便止住了口。
不過季桓之走回來低聲告訴朱後山弟兄二人:“朱千戶,此人是原五軍營參將。我聽說二十多年前,曾經有一個姓李的將軍率領部分兵馬遁出關外,會不會……”季桓之此前從李密處了解到,自己第二次去往萬羽堂藏身處的事情,朱後山和熊廣泰暫時並不知道,而他算算自己年紀又不能說了解二十幾年前的事情,所以故意稱是“聽說”。
熊廣泰聽了季桓之的話,若有所思,而後忽然為之一振:“我知道!”
季桓之問:“熊百戶知道什麽?”
“如果他自稱是浙江台州人,叫李赫倫,那麽——”熊廣泰聲音忽然變得低沉下來,眼神也變得凝重:“那麽他應當是三弟的父親!”
“真的?”朱後山相當吃驚,他表示要讓季桓之再去問問,確認一下。
於是季桓之又來到牢門口,問李赫倫:“敢問李將軍,家中可有一子名李密?”
李赫倫先是愣了一下,像是在思考什麽,不過僅僅一彈指的停頓,他就答道:“不錯,李密乃是我的幼子,你認識他?”
興許是當時李總旗年幼,而且又過了二十多年,李將軍在日本這麽久,一時間記不起來需要回想一下也正常。季桓之想通這一點後便回答:“李總旗是在下在北鎮撫司的同僚。”
“那他現在在哪兒?”李赫倫的語氣中透著一股擔心。
對此,季桓之隻是搖了搖頭。
李赫倫心一沉,歎了口氣。隨後道:“不談那些了,先說說明軍的情況怎麽樣吧?”
季桓之道:“遼東副總兵祖承訓領三千兵馬援朝,已經在早些時候被你們打得全軍覆沒了。”
“隻有三千人?”李赫倫倍感驚疑。
季桓之剛想說因為寧夏尚未平定,大明在短期內很可能不會出兵,那三千人已經是全部援軍了。但他轉念一想:李赫倫已經在日本待了這麽多年,現在的他未必是過去的他了,凡事都照實了說,不一定是對的。於是他扯了個謊道:“祖承訓的三千遼東軍隻是探路先鋒,後麵十幾個衛所、以及山東、南直隸、乃至浙江都在調兵,大股兵馬正源源不斷地向江畔集結,估計等正式出兵的時候,應當不下三十萬。”他自己估測,以大明的實力,出動三十萬人,也屬正常範圍,所以才編出了這麽個數字。
後麵朱後山聽見季桓之一本正經地扯謊,麵露欣慰的笑容,心裏感慨: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而李赫倫聽完季桓之的敘述,摸摸下巴的胡須,低眉沉思。
這會兒那兩個倭軍將領又問了他幾句話,李赫倫轉頭回答,兩名倭將中高個的一個仰頭大笑,隨後走到牢門口,用一堆核桃大的死魚眼衝最外麵的季桓之輕蔑一瞥,嘰咕了一句,旋即大搖大擺地離開了。
季桓之不免要問:“李將軍,你和他們說了什麽?那倭將又對我說了什麽?”
前一個問題李赫倫沒有回答,而後一個他回答了:“他說,戚家刀法,不過如此。”
很快,季桓之就了解道,這個曾在戰場上差點殺掉自己,但被另一個人攔住的倭將,正是侵朝先鋒軍團長加藤清正。
你的名字,我記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