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金星、宋獻策進房坐下後,劉宗敏先把剛才得到的最新軍情又說了一遍。原來,孫傳庭的前鋒人馬抵達洛陽後,這邊義軍正按計劃向汝州前進,一個名叫李養純的都尉帶著兩千人馬叛逃到官軍那邊去了。據說李養純以前就很羨慕曹營鬆懈自在的生活,且與楊承祖關係不錯,這次叛逃便是受到楊暗中派來的信使的鼓動,叛逃之時更受到楊的接應與掩護,所以等義軍這邊察覺時已經無法阻攔。


    “李養純知道我們的誘敵方案麽?”牛金星問道。


    “應該不會。”劉宗敏說,“我們的全盤部署隻有製將軍以上的大將清楚。有的果毅將軍、威武將軍因有特殊派遣,也會有所知悉。都尉以下都是奉命行事,並不知道整個人馬的調動情形。”


    “這就好。”牛金星說。


    “是的,”宋獻策說,“李養純的叛逃雖是壞事,但它卻會使孫傳庭更加相信自己的本事,誤以為我們跑的跑,降的降,真的不敢與他交鋒。”


    “孤也是這麽看的。李養純的事不足慮。”李自成說著,轉向李過,“說說你抓到的那個人吧。”


    李過在每次戰役中,都會派一批兵丁,或穿軍服,或穿便服,在駐地周圍乃至稍遠的鄉鎮進行巡邏。今天在往西去的一條小路上,巡邏兵看見一個樵夫模樣的人正匆匆向前趕路。本來他們隻想隨便問幾句話,卻發現此人有點麵熟,再一細看,有人認出他是兵政府的差役,不覺感到奇怪。而他說話又前後不一,先是否認自己是兵政府的人,後又說自己奉有特別差遣。當兵丁要搜他身時,他竟突然拔出斧頭,砍傷了一個兵丁,試圖逃跑。於是幾個人上去將他製伏,隨即從他衣服的夾層裏搜出一封信來;一看,卻是李振聲寫給孫傳庭的親筆信。巡邏兵趕緊將他押往李過的大帳。李過聽完稟報,便立即趕到李自成的行轅來。


    李過講了事情經過後,李自成一指桌上,對牛、宋說:“信就在這裏,你們先看看吧。”


    這封信李自成自己已經看過兩遍。看第一遍時,他既吃驚又憤怒。吃驚的是,李振聲把義軍的作戰方案、兵力部署乃至派羅虎去截斷糧道等重要計謀都一一寫出。如果此信真的送達孫傳庭處,後果將非常嚴重。憤怒的是,信中提及李自成時,口氣充滿仇恨和輕蔑。那極度鄙夷的用詞大大刺傷了他的自尊心。第二次讀信時,他已不再吃驚,而是感到慶幸,慶幸這個送信人被抓獲,避免了可能造成的大損失。但他的憤怒沒有消失,隻是在憤怒中混入了更多的痛苦。他想,在所有的降官中,他對李振聲是最優待、最重用的。盡管李振聲歸降後毫無建樹,甚至很少說話,但他仍然給了這位同鄉同宗的“大哥”以僅次於牛金星的重要文官職位,不想此人非但不領情,還幹下了這樣不可饒恕的通敵勾當。


    牛金星、宋獻策很快就看完了李振聲的信。


    “幸好補之的邏卒十分得力,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看來今後還得加強巡邏,以防戰事進行時再有不測之禍發生。”宋獻策說。


    “殿下對此事如何處置?”牛金星一麵問著,一麵已經在考慮李振聲的接任人選。


    “這個叛賊,不但通敵之罪該斬,而且信中口氣十分惡毒,我看把他淩遲處死吧!”劉宗敏說。


    在等候牛、宋前來的時候,李自成已經想過對此事的處置辦法。最初他非常激憤,想把李振聲立即處以極刑。但很快他冷靜下來,考慮到此人是自己一手委任重職的,不論如何處刑,眾人都必然會聯想到他的用人失察。同時他也顧忌到李振聲的行為會不會讓別的降官起而效法。這樣他就決定將事情掩蓋起來。現在聽了劉宗敏的話,他以平靜的語調說道:


    “李振聲罪不容誅,即使千刀萬剮也不為過;但目前正要同孫傳庭決戰,必須穩定軍心,也必須穩定後方人心,所以對今天這件事暫時不要聲張。”說到這裏,他轉向李過,“你要特別關照那幾個邏卒,不準出去亂說!”


    “這我知道。”李過說,“那麽,對李振聲,一點都不動他麽?”


    劉宗敏說:“那絕對不行!萬一他再買通手下,或設法逃跑,咋辦?”


    李自成說:“我已想過,把他送到裕州去,讓穀子傑把他看管起來。對外就說他奉我之命去裕州了。”


    幾個人聽了都覺得這是個好辦法。當時袁宗第率一支人馬駐在鄧州,是準備隨時對付從武關進入河南的官軍偏師的。而裕州在鄧州和襄城之間,距兩地的遠近差不多。由穀英率軍駐紮裕州,需要時對兩邊都可接應。由於在裕州發生戰事的可能性很小,把李振聲暫時羈押在那裏的確是個好主意。


    “押解李振聲的事就由我來辦吧。”劉宗敏說。


    大家馬上猜到劉宗敏一定會給李振聲吃些苦頭,都認為這是活該!


    “那麽兵政府侍郎一職……?”牛金星問道。


    “那當然免掉!哪有犯人當官之理?”劉宗敏斷然回答。


    “那麽這空缺……?”牛金星繼續問道。


    這個問題一提出來,劉宗敏、宋獻策、李過幾乎同時都想到了李岩。從科名說,李岩與牛金星是同科舉人,論才能、品德、參加起義的時間及對事業的忠貞,李岩也都是執掌兵政府的最佳人選。本來在襄京設立六政府時,大家就對李振聲的出任深感意外,現在李振聲出事,幾個人很自然地又一次想到了李岩。牛金星提出問題後,自己心裏首先想到的也是李岩。但出人意料的是,李自成沒有向大家征求意見,就提出了自己的人選:


    “李振聲當然不能再做官。空缺的兵政府侍郎一職,孤看就由邱之陶出任吧。他本來就在兵政府,熟悉相關事務。”


    邱之陶很年輕,很善於出點子,因此歸降義軍後很快就贏得李自成的信賴;但把他由兵政府從事一下子提升為侍郎,從資曆和實際建樹來看都有所欠缺,更不能與李岩相比。大家不便對李自成的決定表示異議,隻能猜想,也許是考慮到邱之陶之父邱瑜是明朝的禮部侍郎,李自成故意要通過這一任命來顯示一種格局和胸襟?


    這件事議定後,他們又談了下一步的軍事步驟,再一次確定就在郟縣、襄城一帶圍殲孫傳庭。幾個人正要告辭退出,李自成向宋獻策問道:


    “那件事辦妥了麽?”


    宋獻策笑道:“人已經出發,順利的話,大概會在汝州見到老孫頭。”


    “那人怎麽樣?機靈嗎?”


    “很機靈。此事不敢說一定能成,但我想應有七成把握。”


    另外三人都聽出李自成與宋獻策談的是派人詐降之事。因為事關高度機密,連門外的親兵都不讓知聞,所以他們也都不多問一句,便退了出來。


    孫傳庭八月初一誓師後,讓陝撫馮師孔率總兵秦翼明、馬□的人馬作為偏師,經商洛出武關進入豫西南,伺機襲擊義軍後方,自己則率大軍於初六出了潼關。他仍然以牛成虎為前鋒,以高傑將中軍,以總兵王定、官撫民率後隊,讓白廣恩統領火車營。這是一個很無奈的決定。既然連金毓峒都看出秦師將驕卒惰、訓練不足等諸多毛病,用孫傳庭的眼光看去,當然更知道這出關的十萬人馬絕非他理想中的精兵。但既然出關之事已無法再拖延,他也隻好就米下鍋,就手中已有的兵將來作一番部署了。


    還在去年塚頭之戰時,他讓牛成虎打前鋒,就是為了以弱軍誘敵。事隔一年,他看看手下的一批總兵、副將,仍然想不出更好的前鋒人選。為了加強前隊兵力,他將楊承祖、黃龍帶來的數千騎兵也撥歸牛成虎指揮。雖然不知這支騎兵是否善戰,但對他們的忠誠孫傳庭是比較相信的。正如高傑永遠不可能再“投賊”,自羅汝才被殺,楊承祖、黃龍等與李自成也從此成為你死我活的仇敵而不可能再走到一起去了。


    部署盡管出於無奈,結果卻好得令人難以置信。出關半個月來,孫傳庭幾乎天天都接到牛成虎由前方派人送回的捷報,說是前隊進入陝州後,簡直所向披靡。一些縣城的“賊官”和“賊軍”,剛剛聽到一點官軍前來的風聲,就棄城先遁。也有一些“賊軍”試圖頑抗,但接仗之下都被打得落花流水,抱頭鼠竄。牛成虎特別稱讚楊承祖、黃龍率領的騎兵,說他們每次臨敵都衝殺在前,表現得非常英勇。孫傳庭獲悉前方的軍情,感到欣慰,出關前籠罩心頭的愁雲消散了一半。想那時,他對繼室張氏說過“萬一剿賊不利,我就不一定回來了”之類極不吉利的話,在給一位至交的信中也說過:“奈何乎!吾固知往而不返也,然大丈夫豈能再對獄吏乎!”而現在,情形似乎不像原先估計的那麽糟。當然,他得防止誤中“流賊”詐敗之計,所以他一麵下令前軍步步為營,慎防中計,一麵決定抵洛陽後,召前隊將領來當麵詢問有關軍情,特別是要召楊承祖來當麵一談。


    八月中旬,孫傳庭抵達洛陽。先期入城的牛成虎、奉調先至的陳永福及當地士紳都出城迎接。昨日率火車營在洛陽西邊的新安與孫傳庭會合的白廣恩也隨著進城。大家簇擁著他一起往行轅緩轡而行。孫傳庭已多年未到洛陽。當經過福王宮遺址,看到這裏依然一片廢墟,處處露出兩年前焚燒的痕跡時,孫傳庭歎道:


    “流賊就是流賊,除了搶劫、燒殺,還能做什麽!”


    他又回頭望望白廣恩等幾員大將,說:“所以我們一定要抓軍紀,否則豈不同流賊一樣了?”


    其實他完全清楚,官軍現在軍紀之壞甚於“流賊”。尤其是白廣恩,據保定巡撫、真定巡按的聯名題本稱,其部屬今春在廣平一帶燒殺淫掠,已到了無時無地不在肆虐的地步;五月抵陝受自己節製後,稍有收斂,但在戰爭的緊要關頭,這支隊伍能否令行禁止,仍很難說。由於手中將才匱乏,他不得已才將火車營交給白廣恩,但他仍會隨時給後者一些警示。


    “是,是。”白廣恩在孫傳庭麵前總是十分恭敬。


    抵達行轅不久,孫傳庭顧不得休息,就把牛成虎和楊承祖召來匯報軍情。他先對前隊將士表示嘉勉,特別讚揚楊承祖、黃龍的表現,接著問道:


    “進入陝州以來,你們遇到的似非賊軍主力;究竟是什麽人馬,能夠看出來麽?”


    牛成虎望了楊承祖一眼:“你說吧!”


    “那是馬世耀的賊軍。”自從投降以來,楊承祖就改口稱義軍為“賊軍”,出口非常順溜,“雖然他們沒有打出馬賊旗號,但許多人我們都認識,所以流賊要瞞過我們根本是妄想!”


    孫傳庭知道馬世耀隻是一員偏將,對方的主力沒有出現,這就必須高度警惕。他正在沉思,楊承祖又說道:


    “不過劉芳亮的幾萬賊軍已經到了汝州附近。”


    “唔?是嗎?”孫傳庭知道劉芳亮是一員大將。


    “他已經派人去同劉芳亮手下一個將領聯絡,那人大約很快就會投誠到大人麾下來。”牛成虎指著楊承祖以興奮的口氣插話。


    隨即楊承祖稟報了事情經過。他談到以前與李養純的交往,知道此人向來對“闖賊”不滿,因此獲知他隨劉芳亮前來汝州後,自己立刻派親信前往聯絡,對方當即表示願意投誠,目前正在商量細節,以便加以接應。由於消息來得突然,未及事先請示;又因事關機密,不放心派別人傳報,所以直到今天才向孫傳庭當麵稟報。


    這是一個意外的好消息,也使孫傳庭對楊承祖更加看重。他從來對偏裨將領直呼表字而不稱“將軍”,現在他特地改口稱道:


    “楊將軍,你投誠過來後,表現非常出色忠勇。召降李養純這件事也辦得很好很及時。牛將軍已幾次為你請功。等這次剿賊成功後,我會立即上奏朝廷,實授你為副將,以後還會升任總兵。現在我們正需要掌握流賊的動向,所以你一定要穩妥地把李養純接應過來,要幫他擋住流賊的追擊。安排他的人馬駐下後,你就帶他來見我。”


    牛成虎、楊承祖辭出後,孫傳庭獨自在房裏踱來踱去。自從進入河南,一路奏捷的同時,他也不斷從一些北京傳來的消息、從若幹友人的信函、從與幾位幕僚的交談中聽到另一種聲音。他聽說兵部尚書馮元飆和侍郎張鳳翔仍然對他的出關憂心忡忡,擔心他一旦失敗,大事將從此不可為。他曾先後接到金毓峒和一位叫張鼎延的進士的手書,都勸他抵達洛陽後,不要輕易再向東南進兵,而“宜修複洛陽,進戰退守,計出萬全”。一些幕僚也建議他加固洛陽城牆,並撫輯流亡,重開屯田,經略中原,作長期“禦賊”、“剿賊”的準備。孫傳庭明白這是一步好棋,知道隻要自己重兵駐洛,義軍絕不敢輕易渡河去進攻北京。也正因為此,他對現在探得的有關“流賊”在滎陽、汜水一帶作渡河狀的消息不屑一顧,認為那是“流賊”的狡計,意在分散自己的兵力。但守洛陽這步棋實際上很難走出,因為崇禎希望的是一鼓蕩平“流賊”,對任何持重的建議都聽不進去,自己又不可能像左良玉那樣擁兵自重、自行其是。左思右想,孫傳庭決定等見了李養純、進一步弄清“流賊”的動向後再作定奪。


    第二天,李養純在楊承祖的策應下,順利地帶著兩千人馬叛逃過來。安頓下來後,兩人就來見孫傳庭。一路上楊承祖關照了他不少話,李養純都一一稱是,表示明白。進入行轅大堂,孫傳庭坐在中間,沒有起身。李養純隨楊承祖磕了頭,孫傳庭才親切地招呼他們坐下。


    “你們一路辛苦了。你是怎麽想著要來投誠的?”孫傳庭收起平時威重的麵容,含笑問道。


    李養純一向聽說督師大人很威嚴,所以進入行轅就有點忐忑,這時見孫傳庭態度和藹,不覺膽大起來,粗聲答道:


    “大人,末將在闖營,簡直就是王八送葬,鱉(憋)死啦。早幾年就想到楊哥那邊去快活,逮不著機會,隻好窩在闖營中,一直是風箱板做鍋蓋,受罷涼氣受熱氣,真他媽的……”


    見李養純說起粗話來,坐在身邊的楊承祖趕緊把他的衣襟扯動一下。李養純沒有覺察,繼續說道:


    “再說,他闖王用人也得講個先來後到吧。大夥兒都說,那李振聲是個屁都不會放的木頭人,值不了屌毛灰,憑什麽給他那麽大的官做,還稱他‘大哥’?末將雖然不識字,好歹也姓李,也是米脂人,混了這麽多年,才混個都尉……”


    楊承祖又把他的腳踩一下。李養純回頭看楊一眼,才意識到自己的話扯遠了,改口道:


    “這都是說的闖營不公不平的事。末將今天來投誠,最主要的是,末將已經知道,造反是大逆不道、天誅地滅的事。末將要改邪歸正,報效朝廷。從此在大人麾下,大人指東,末將絕不往西;大人指西,末將絕不往東。”


    李養純給孫傳庭的印象不如楊承祖好,但他也馬上看出,此人是真來投誠,並非詐降,至於以後的表現一時還看不出來。他點點頭對李養純表示肯定,很快轉入另一個話題:


    “劉芳亮有多少人馬?”


    “三萬。”


    “他後麵還有多少人馬?”


    “這我不清楚。他沒有對末將說。”


    “闖賊的兵力部署你一點都不知道?”


    “大軍離開,哦不,賊軍離開襄陽時,田見秀的人馬留在那裏。離開鄧州時,袁宗第的人馬留在那裏。經過裕州時,穀英又被留下來。其餘賊軍都到了襄城。這是大夥兒都知道的事。至於到襄城後再怎麽部署,那是幾個頭頭商量的事,末將不知道,不敢亂說。”


    聽說袁宗第駐在鄧州,孫傳庭明白,馮師孔那支偏師不可能去抄敵人後路了。要緊的是,這支偏師要在商洛到武關一帶布防,不要讓袁宗第經此路直搗西安。他想待會兒應當馬上給馮師孔一信,予以提醒。因見李養純講不出更多的作戰部署,孫傳庭又換了一個話題:


    “你覺得賊軍士氣如何?我軍進入豫境後,一路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隻有馬世耀的一點人馬,也不堪一擊。你說這是賊軍的誘敵之計麽?”


    李養純聽了這個問題,忽然想起楊承祖向他介紹的孫傳庭的脾性,說孫愛聽恭維話,特別愛聽別人對其以往功績的讚美,於是答道:


    “馬世耀賣的什麽葫蘆,末將說不準。但要說到士氣,賊營中人對別的官軍都不放在眼裏,唯獨一聽大人的名字,個個都膽戰心驚,都說孫大人當年曾生擒高闖王,又曾在潼關南原把李闖王打得隻剩十八個人死裏逃生。所以我想,那馬世耀算個什麽東西!見了大人的軍隊,自然會嚇得屁滾尿流!”


    雖然李養純的話說得粗魯,而且一聽就知道他故意避開了去年的塚頭戰役不談,但孫傳庭還是頗為得意,說道:


    “那都是過去的事了。現在我們要全力打好眼下這一仗。你來了很好。隻要一心為皇上、為朝廷出力,我會為你記功的。你們先下去吧。”


    幾天後,孫傳庭得到探報,說是劉芳亮抵達汝州後,正在整頓人馬,準備前來洛陽迎戰。孫傳庭在召集眾將開會之前,先獨自在房裏凝神思索。他認為憑著大軍入豫以來的氣勢,憑著火車營的威力,要擊敗劉芳亮不會很困難。讓他猶豫的是,戰勝劉芳亮後是乘勝追擊,還是暫時守住洛陽不動。前一種戰法有利於迅速擴大戰果,但有風險;後一種戰法比較穩妥,但會給敵人以喘息之機。正在反複權衡,一名親兵進來稟報,說從襄陽來了一個商販,有急事要見他。


    “襄陽來的商販?讓他進來!”孫傳庭覺得非常奇怪。


    商販進入大堂,跪下磕頭。站起來後,還沒有等孫傳庭問話,他就從懷中掏出一個蠟丸,用指甲剖開後取出一信,雙手遞上,一麵說:


    “小人不是商販。小人是邱公子的管家,奉公子之命特來呈遞密書。”


    “邱公子?哪個邱公子?”孫傳庭邊接信邊問道。


    “邱之陶,就是禮部邱侍郎的公子。”


    “哦,邱瑜的兒子。他不是從賊以後又受了偽職麽?”


    “那都是假的。大人看了信就都明白了。”


    孫傳庭開始讀信。最初他眉頭深鎖,讀到後來逐漸舒展,讀完時竟露出了笑容。邱之陶在信中說,“流賊”破宜城時,殺害了他高齡的祖父。為了報此血淚深仇,也為了報效朝廷,他忍辱負重,在“賊”中潛伏下來。現在獲知官軍出關,是他報仇雪恥的時機到了。因為受了“流賊”兵政府的“偽職”,負責協守襄陽,所以他可以配合官軍行動。“督師與之戰,吾當詭言左兵大至,以搖賊心。彼必返顧。督師隨其後,我從中起,賊可擒也。”孫傳庭將這段話又讀一遍後,剛才還在猶豫的問題忽然有了答案。打敗劉芳亮後要不要緊追不舍?當然要追!先追到汝州再說!


    “從襄陽過來,到處都有流賊的邏卒。你一路沒有遇到麻煩麽?”他向來人關切地問道。


    “小的是繞道武關,從西邊過來的。原想在陝州參見大人,沒想到官軍進兵如此神速,小人馬不停蹄,竟然直追到洛陽才趕上大人。”


    “流賊逃得太快,我們也不好耽誤。”孫傳庭笑道,“兵貴神速。你一路很辛苦,但你還得馬不停蹄趕回去。我馬上就給你家公子回信。給你另外換匹馬,你稍事休息後就上路。”


    說罷,孫傳庭就去隔壁書房親筆寫了一封回書,也用蠟丸封好,出來交給送書人,又再三囑咐他一路小心,隨即讓一名親兵帶他下去休息。


    然後他命中軍通知大將們前來議事。在將領們來到之前,幾位親信幕僚先走了進來。一位主張固守洛陽的幕僚問道:


    “大人以為金稚鶴、張慎之的策略可取麽?”稚鶴、慎之是金毓峒和張鼎延的字。


    孫傳庭搖了搖頭:“他們的策略萬不可行。未出關前,已經有人說我們‘玩寇縻餉’。如今朝廷正命山西平陽等府縣為我協解米豆,以供軍需。倘若我再不主動進剿,豈不正好授人以柄?再說,士兵的親屬、祖墳都在三秦,讓他們固守關中,猶有可說。如今他們拋離故土,隨我東征,卻要他們在洛陽修城枯守,這士氣能否一直保持,就很難說了。”


    “大人擬在劉芳亮安營紮寨之前,就揮師出擊,一舉擊潰賊軍麽?”另一位幕僚問道。


    孫傳庭又搖了搖頭。本來他的確想過,要趁劉芳亮立足未穩之際,出其不意給以痛擊,但現在既然接到邱之陶密書,他就想稍事拖延,以便讓邱的管家有時間趕回去送複信。如果邱的計謀能順利施行,俟“賊”中內亂時再發起猛攻,則勝利就較有把握了。不過為了保密,關於這一層想法他沒有向幕僚們透露。


    不一會兒將領們來到大堂。孫傳庭按其一貫的作風,果斷、明快地對戰事作了新的部署。第二天戰火就在洛陽南門外點燃了。


    從在洛陽城外擊敗劉芳亮,到一路迎戰各股“賊軍”,官軍依然所向無敵。十多天後,孫傳庭到了汝州。因為“流賊”是棄城而逃,所以官軍未經激戰就進入了這座以汝瓷名聞遐邇的古城。當天恰逢重陽節,一位幕僚見督師大人心情愉悅,便建議他出北門去城東北的風穴山登高。孫傳庭正想稍事休整,以便對未來戰事作一番新的運籌,當下便換了一身便服,在幾位幕僚和一群親兵的簇擁下騎馬出城。


    一路上孫傳庭時而獨自回想過去十來天的戰事,時而輕鬆地與幕僚們交談幾句。十多天前,就在劉芳亮兵抵洛陽前夕,孫傳庭把火車營擺在了洛陽南門外。他沒有下令主動出擊,而是以逸待勞,等著劉芳亮來進攻。隻要義軍進入火炮射程之內,火車營立刻眾炮齊鳴。劉芳亮吃過幾次虧、死傷一批人後,不得不從來路後撤。這時孫傳庭一聲令下,官軍前隊立刻從火車營後衝出。衝在最前麵的是楊承祖、黃龍的數千騎兵。劉芳亮的人馬曾試圖返身抵抗,但擋不住官軍的淩厲攻勢,終於大敗潰逃……


    重新回顧這一仗時,一位幕僚以讚歎的語氣說:


    “原來我以為大人會趁流賊紮營之際,突發奇兵,打它個措手不及。現在才明白,大人的部署不唯穩妥,且更合於古人的戰法。《左傳》有雲:‘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大人於流賊‘三而竭’時方始出手,故能大獲全勝。”


    孫傳庭的部署本來另有時間方麵的考慮,不過對於幕僚以《左傳》中曹劌論戰作比,他認為也很有道理,輕蔑地說:


    “嗨,劉芳亮比馬世耀也強不了多少!”


    打敗劉芳亮後,官軍從龍門經白沙、大安、廟下諸鎮一路追擊過來。其間曾有郝搖旗以及賀、劉、藺等率領的“賊軍”出來攔截,但都不敵官軍,陸續敗退。將到汝州城下時,李自成、劉宗敏也率軍出現在戰場上,與牛成虎的前隊混戰起來,一度殺得難分勝負。但當高傑的中軍趕到後,“賊軍”就明顯不支,很快敗退。戰後清掃戰場,發現了“賊軍”果毅將軍謝君友的屍體,還撿得了一麵繡著“新順王”三字的大旗,顯然是李自成倉促中丟棄的坐纛。


    談到這一連串令人振奮的戰果,幕僚們看到,督師大人臉上又出現了多年前指揮潼關南原大戰時那種自負又自信的神情。


    風穴山中有一座白雲寺,俗稱風穴寺。方丈聽說孫傳庭駕到,趕緊出來迎接。他領著眾人遊覽了中佛殿、毗廬殿,觀賞了懸於鍾樓的巨型鐵鍾和建於唐開元年間的七祖塔,一路走一路解說。他說該寺始建於後魏,原名香積寺,隋朝改名千峰寺,唐朝擴建後方改名白雲寺。一位幕僚插話問道:


    “西安附近有座香積寺,經王右丞題詠後,九百年來已是無人不知。怎麽寶刹也會稱為香積寺?”


    方丈未及回答,孫傳庭先笑道:“佛經謂天竺有眾香之國,佛名香積,故以‘香積’名寺,甚可理解。隻是此寺建於後魏,而右丞所詠‘不知香積寺,數裏入雲峰’者,據我所知,乃建於唐中宗神龍年間,為淨土宗弟子為祭祀其二世祖善導法師而修建。所以你剛才的問題應當倒過來問:汝州城外早就有了香積寺,怎麽西安附近又冒出一座香積寺來?”


    眾人聽了都不禁大笑,方丈尤其高興,一再稱頌孫傳庭:“大人真是淵博!淵博!”


    又一位幕僚見孫傳庭興致很高,便提出既是重陽登高,又值“剿賊”大捷,何妨在此題詩一首,以為紀念?方丈一聽,也竭力懇求孫傳庭惠賜佳作,並吩咐隨行的小和尚趕快去禪堂備好筆墨紙硯。但孫傳庭婉言謝絕了題詩的請求。


    “不瞞諸位,雖是出來登高遣興,我心裏卻一直想著要回去上疏報捷,以早解聖上宵旰之憂。一心不可二用。”說著,孫傳庭轉向幾個平時愛作詩的幕僚,“你們幾位都是捷才,你們給寺裏留些墨寶吧。”


    大家見孫傳庭說得誠懇,又被他的忠君之心所感動,便不再勉強他。步入禪堂後,幾位幕僚很快就各寫了一首詩。除詠重陽、詠禪寺外,都沒有忘記慶賀出關以來贏得的“剿賊”大捷,更沒有忘記讚頌督師大人的功績。孫傳庭含笑接過他們遞上的詩稿,慢慢地吟誦一遍。當讀到“宵旰九重思柱石,瘡痍萬姓望旌旗”這樣的句子時,他連聲說:“過譽了,過譽了。流賊尚未消滅,學生願與諸君共勉!”


    從風穴山登高回來,已是申末酉初時候。進了行轅,孫傳庭剛剛下馬,守候在院中的中軍副將便匆匆迎上來:


    “稟報大人,原先革裏眼手下的一名將領帶了五百個火銃手也來投誠了!”


    孫傳庭心中又一喜,故作尋常地問道:


    “人呢?”


    “我讓火銃手們先在城外休息。那將領帶到這兒來了,等待大人接見。”


    “你讓他再等一下。”


    孫傳庭不慌不忙地向後院走去。經過前院廳堂時,他知道那降將正在裏麵向外探視,但他一眼不瞟地走了過去。回到書齋,他先把一位幕僚請來,口授了上疏的內容,讓對方先去起草,隨後在親兵侍候下洗了臉,又稍息片刻,才慢慢地回到前院,步入廳堂。


    坐在左側一把椅子上的將領一見孫傳庭,趕緊站起來。孫傳庭略一頷首,便在中間的太師椅上坐下。那將領立即跪下參拜,口裏說:


    “末將賀騰雲叩見督師大人!”


    “你是革裏眼的部下?”孫傳庭沒有馬上叫他起來。


    “末將原是革裏眼賀一龍的部下。革叔被闖賊殺害後,末將被分到爭世王劉希堯軍中去了。”


    “你怎麽想到要來投誠?”


    “末將不單是賀一龍的部下,還是他的親信、他的堂侄。革叔被害,末將早就想報仇,隻是沒有機會。現在大人揮師南下,末將不趁此時反正,更待何時?”


    孫傳庭見此人說話不像李養純那麽粗俗,心中倒有點好感,便叫他起來坐下,又問道:


    “你是怎麽過來的?大軍追殺流賊時,你在哪裏?”


    “我們這五百個弟兄,都恨透了闖賊,也不服劉希堯,說什麽‘爭世王’,根本就是闖賊的跟屁蟲!所以當劉希堯率隊出陣時,我們的火銃都朝天放,沒敢對著官軍。後來劉希堯敗退,我們就在附近荒村中停下來,沒有跟著他逃跑。知道大人到了汝州,我們就趕緊前來投誠了。”


    孫傳庭點點頭,又問道:“你認識楊承祖麽?”


    “當然認識。原來革左五營中,要數革叔與曹操關係最好,所以下麵的人也都有來往。不過楊承祖帶的是騎兵,我帶的是火銃手,所以接觸不算太多。末將與曹營玩火器的弟兄們更熟一些。”


    “楊承祖、黃龍向寶州那邊追擊殘寇去了。明後天你們就能見麵。”孫傳庭很隨意地說著,一麵注意著對方的反應,“他們兩位投誠過來後,非常忠勇,我已為他們請功。朝廷很快會予以嘉獎、升遷。你過來後,隻要一心報效朝廷,將來也必定會前途無量。”


    “末將一定牢記大人教誨。”


    孫傳庭看不出此人身上有何疑點,便想著要將五百個火銃手撥到火車營去歸白廣恩指揮,但又覺得應當先讓楊承祖來認一認再作決定,於是說道:


    “你先下去休息吧。下一步戰事我會另行部署。”


    晚飯後,那位起草奏疏的幕僚拿著草稿來請孫傳庭過目。孫傳庭在燭光下仔細地讀了一遍。看著奏疏中列舉的赫赫戰果,又想到先後前來投誠的一批“賊將”,不由得心情激動,拿起筆來在草疏上加了一段話——


    有自賊中來歸者,言賊聞臣名皆驚潰。臣誓掃清楚、豫,蕩盡鯨鯢,必不敢遺一賊以貽國家之患,以廑君父之憂。


    過了一天,孫傳庭正在等候有關“賊情”的新探報,忽然接到牛成虎從寶州派人送回的消息,說前隊進攻寶州時遇到了頑強的抵抗,又說鼓動百姓守城的乃是在襄陽叛投“賊軍”的舉人陳可新。孫傳庭思索了一會兒,認為陳可新以彈丸孤城敢與官軍頑抗,必定是有“流賊”主力作後盾,於是他下令全軍繼續南下,向寶州挺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李自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姚雪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姚雪垠並收藏李自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