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望遠鏡觀察,木星很是壯觀——是個似乎充滿天際的多顏色的球體。它的大小很難把握;鮑曼不得不一再提醒自己說它有地球十一倍大,但在很長時間裏,這個數據似乎並沒什麽現實的意義。
後來,當他使用哈爾記憶裝置中的膠帶來對自己進行講解時,他才發現一件事,使他突然意識到木星的歎為觀止的尺寸。
那是一幅插圖,把地球的表皮剝開,象塊獸皮似的釘在木星的斷麵上。以此為背景,地球上的全部陸地也不過象是普通地球儀上印度那麽大。
鮑曼把“發現號”上的望遠鏡調整到最大程度,這時他好象是吊在上空去觀察一個稍扁一些的地球,看見一排排激流似的雲霧——由於巨大木星的迅速自轉而形成雲環。有時候,這些雲環凝結成一塊塊彩色蒸氣,每一塊都有地球上一個洲那麽大;有時候,它們之間又被一時的棧橋勾通起來,每條棧橋都有幾千英裏長。在雲霧籠罩下,那裏的物質比太陽係裏其他行星的總和還要大。“除此之外,”鮑曼不禁納悶,“還籠罩著什麽呢?”
在那永遠遮蓋著木星真麵目的遊動咆哮的雲層上麵,有時候漂浮著圓形的暗影。這是木星近邊的一個月球從遙遠的太陽下麵橫過,它的陰影在從不靜止的木星雲罩上滑過。
在遠離木星還有二千萬英裏的地方,也有一些小得多的月球。但是,它們不過是幾十英裏直徑的飛來峰,飛船是飛不到它們附近的。每隔幾分鍾,雷達發射器就會使足氣力發出一股無聲的電霹靂;在真空中沒傳來回聲,說明沒新的衛星出現。
收到的是強度不斷加大的、來自木星本身的無線電波的怒吼。一九五五年,在空間時代的黎明前夜,天文學家們曾因發現木星盡管幾百萬馬力的功率在十公尺波段上發出強大電波而深感驚異。它實際是一種生硬的噪音,伴隨著圍繞木星旋轉的帶電粒子光輪,好象地球的範艾倫帶(範艾倫帶:圍繞在地球大氣層外的高強度電離放射帶,因詹姆斯·範艾倫而得名。)一樣,但規模要大得多。
盡管“發現號”正以每小時十萬英裏的速度在飛馳,橫跨木星所有衛星的軌道也要花上差不多兩個星期。圍繞木星的月球比環繞太陽周圍旋轉的行星還多;月球天文台每年都會發現新的木星衛星,總數現在已達三十六個。最外緣的二十七號衛星在一條離它臨時主人一千九百萬英裏的不穩定道路倒轉著。它是木星和太陽之間從未間斷過的拔河賽的勝利品,因為木星不斷地從行星帶裏捕捉短命的星球,又隨時在幾百萬年後丟掉它們。隻有靠內緣的衛星是它的恒產;太陽永遠也攫取不去。
現在,在這兩個互相衝突的引力場之間又有了新的獵物。
“發現號”正沿著許多個月之前地球上天文學家計算好的,並不斷由哈爾校正著的複雜軌道加速向木星前進。為了進行細致的校正,噴氣操縱器不時要自動加以推進,但在飛船中是幾乎感覺不出的。
通過與地球的無線電聯係,情報不斷發送回去。他們現在離家這樣遠,他們的信號甚至以光速也要花上五十分鍾才能到達。
雖然隨著他們逐漸接近木星,整個世界都在關切地注意著,都在通過他們的眼睛和儀器觀察著,但有關他們任何發現的新聞如要拍回地球,差不多需要一個小時。
飛船在橫跨那些巨大內圈衛星的軌道時,望遠攝影機都在不停地運轉。那些巨大內圈衛星個個都大於月球,個個都是未知之境。
過境前三個小時,“發現號”通過離歐羅巴僅僅二萬英裏的地方;當那顆衛星越來越大、由圓變缺、迅速劃向太陽方向時,飛船上全部儀器都描準著它。
從遠處看,歐羅巴很象個大雪球,正以驚人的效率反射著遠方太陽的光輝。就近觀察證明,情況確是這樣;與黑暗的月球不同,歐羅巴晶瑩潔白,表麵上大部分都覆蓋著閃爍的、象擱淺的冰山似的大塊東西。幾乎可以肯定,這些大塊是由木星引力場不知為何未能吸去的氨和水所構成的。
隻有沿赤道的地方才看得到裸露的石頭;這裏是崎嶇的無人地帶,到處是峽穀和亂石,形成一條黑色帶子圍成一圈。有撞擊形成的環形山,但沒有爆發過火山的跡象;歐羅巴顯然從來不曾有過內在的熱源。
象早已了解的一樣,這裏有大氣層的痕跡。當這顆衛星的黑暗邊緣在恒星前劃過時,恒星在全蝕前首先變暗一會兒。而且,在某些地區還有雲霧的征象——或許是氨凝結成的液珠,飄浮在甲烷的微風中。
歐羅巴在前方天際突然出現,迅速甩到飛船尾後;這時離木星隻有兩小時之遙。哈爾已經非常小心地一再檢查過飛船的軌道,在最接近的時刻到來之前,無需再作速度上的校正。
木星這時已這滿天空;體積之大,眼睛既看不到邊,頭腦也難以想象,於是隻好不去管它了。如果不是因為它色彩絢麗——紅和粉,黃和橙,乃至於紫——鮑曼原可能以為自己是在地球的低雲頂層上飛翔呢!
這時,在他們的整個旅途中,第一次即將看不到太陽。雖然太陽漸趨暗淡和萎縮,但它一直是“發現號”離開地球五個月以來的經常旅伴。但是,“發現號”的軌道正伸向木星的陰影中,不久就將飛在這顆行星的背麵。
前方一千英裏處,蒼茫的暮色正迎麵而來;背後,太陽在迅速落入木星的雲霧中。陽光沿著地平線象兩隻帶著火苗的倒掛牛角,然後逐步縮小,消失在色彩繽紛的火光的一閃中。夜已降臨。
他們越是深入到木星的黑夜,地下的光亮也逐步加強。鮑曼曾經有一次在極光顯現的頂峰時飛經加拿大北部,當時那冰封的大地也象這裏一樣荒涼,一樣光亮。但北極的荒原——他提醒自己說——比他們現在飛翔於其上的地區要溫暖一百度呢!
“地球信號迅速減弱,”哈爾宣布說,“我們正在進入第一個折射區。”
他們早已料到這一點——實際上,這是他們此行的目標之一,因為無線電波的吸收將對木星大氣層提供寶貴的情報。但他們既已轉到木星的背麵,而現在又與地球斷了通信聯係,也不禁突然感到難以忍受的孤獨。無線電的中斷持續不過一個小時;然後,他們又會從木星遮日的狀況下解脫出來,恢複同人類的聯係。然而,這一個小時將是他們一生中感到最長的時間。
盡管他們還年輕,普爾和鮑曼都已是作過十幾次宇宙航行的老手——但現在,他們都感到自己象是初出茅廬的新手。他們在進行第一次的嚐試;從來沒有任何飛船以這樣的速度航行,同這樣強的引力場打過交道。在這關鍵時刻,最微不足道的導航錯誤都會使“發現號”迅疾衝到太陽係的最外緣,永遠不會有得到挽救的希望。
每一分鍾都過得很慢。木星這時是矗立在前邊的一麵發著磷光鬼火的牆,高不見頂,而飛船則沿著光亮的牆麵上飛。他們雖然知道他們飛行的速度快得連木星的引力也拖不住他們,但是也很難設想“發現號”怎麽竟沒變成這大得可怕的世界的一顆衛星。
終於在前麵遠方地平線上出現了耀眼的光輝。他們從暗影中出來,進人陽光。幾乎在這同一刹那,哈爾宣布:“我已和地球恢複無線電聯係。我高興地通知,演習也已圓滿完成。我們離土星的距離是一百六十七天零五小時十一分鍾。”
計算相差不到一分鍾;準確無誤地完成了飛越。象是以字宙為球台的一隻台球,“發現號”從運動中的木星引力場上彈出,由此而獲得了動力。它現在不使用任何燃料卻增快了每小時幾千英裏的速度。
然而,這並未違背任何力學的原理;大自然總是收支相抵的,木星恰好損失了“發現號”獲得的動力。木星減速了——但是,由於木星的質量比飛船的質量大1021萬倍,它本身的軌道變化也就小得無法察覺。人類能夠作用於太陽係的時日還沒到來。
隨著光亮襲來,萎縮了的太陽又升入木星的天空,普爾和鮑曼在無言中相互伸手緊握起來。
雖然他們簡直不能相信,但是任務的第一部分已經平安地完成了。
後來,當他使用哈爾記憶裝置中的膠帶來對自己進行講解時,他才發現一件事,使他突然意識到木星的歎為觀止的尺寸。
那是一幅插圖,把地球的表皮剝開,象塊獸皮似的釘在木星的斷麵上。以此為背景,地球上的全部陸地也不過象是普通地球儀上印度那麽大。
鮑曼把“發現號”上的望遠鏡調整到最大程度,這時他好象是吊在上空去觀察一個稍扁一些的地球,看見一排排激流似的雲霧——由於巨大木星的迅速自轉而形成雲環。有時候,這些雲環凝結成一塊塊彩色蒸氣,每一塊都有地球上一個洲那麽大;有時候,它們之間又被一時的棧橋勾通起來,每條棧橋都有幾千英裏長。在雲霧籠罩下,那裏的物質比太陽係裏其他行星的總和還要大。“除此之外,”鮑曼不禁納悶,“還籠罩著什麽呢?”
在那永遠遮蓋著木星真麵目的遊動咆哮的雲層上麵,有時候漂浮著圓形的暗影。這是木星近邊的一個月球從遙遠的太陽下麵橫過,它的陰影在從不靜止的木星雲罩上滑過。
在遠離木星還有二千萬英裏的地方,也有一些小得多的月球。但是,它們不過是幾十英裏直徑的飛來峰,飛船是飛不到它們附近的。每隔幾分鍾,雷達發射器就會使足氣力發出一股無聲的電霹靂;在真空中沒傳來回聲,說明沒新的衛星出現。
收到的是強度不斷加大的、來自木星本身的無線電波的怒吼。一九五五年,在空間時代的黎明前夜,天文學家們曾因發現木星盡管幾百萬馬力的功率在十公尺波段上發出強大電波而深感驚異。它實際是一種生硬的噪音,伴隨著圍繞木星旋轉的帶電粒子光輪,好象地球的範艾倫帶(範艾倫帶:圍繞在地球大氣層外的高強度電離放射帶,因詹姆斯·範艾倫而得名。)一樣,但規模要大得多。
盡管“發現號”正以每小時十萬英裏的速度在飛馳,橫跨木星所有衛星的軌道也要花上差不多兩個星期。圍繞木星的月球比環繞太陽周圍旋轉的行星還多;月球天文台每年都會發現新的木星衛星,總數現在已達三十六個。最外緣的二十七號衛星在一條離它臨時主人一千九百萬英裏的不穩定道路倒轉著。它是木星和太陽之間從未間斷過的拔河賽的勝利品,因為木星不斷地從行星帶裏捕捉短命的星球,又隨時在幾百萬年後丟掉它們。隻有靠內緣的衛星是它的恒產;太陽永遠也攫取不去。
現在,在這兩個互相衝突的引力場之間又有了新的獵物。
“發現號”正沿著許多個月之前地球上天文學家計算好的,並不斷由哈爾校正著的複雜軌道加速向木星前進。為了進行細致的校正,噴氣操縱器不時要自動加以推進,但在飛船中是幾乎感覺不出的。
通過與地球的無線電聯係,情報不斷發送回去。他們現在離家這樣遠,他們的信號甚至以光速也要花上五十分鍾才能到達。
雖然隨著他們逐漸接近木星,整個世界都在關切地注意著,都在通過他們的眼睛和儀器觀察著,但有關他們任何發現的新聞如要拍回地球,差不多需要一個小時。
飛船在橫跨那些巨大內圈衛星的軌道時,望遠攝影機都在不停地運轉。那些巨大內圈衛星個個都大於月球,個個都是未知之境。
過境前三個小時,“發現號”通過離歐羅巴僅僅二萬英裏的地方;當那顆衛星越來越大、由圓變缺、迅速劃向太陽方向時,飛船上全部儀器都描準著它。
從遠處看,歐羅巴很象個大雪球,正以驚人的效率反射著遠方太陽的光輝。就近觀察證明,情況確是這樣;與黑暗的月球不同,歐羅巴晶瑩潔白,表麵上大部分都覆蓋著閃爍的、象擱淺的冰山似的大塊東西。幾乎可以肯定,這些大塊是由木星引力場不知為何未能吸去的氨和水所構成的。
隻有沿赤道的地方才看得到裸露的石頭;這裏是崎嶇的無人地帶,到處是峽穀和亂石,形成一條黑色帶子圍成一圈。有撞擊形成的環形山,但沒有爆發過火山的跡象;歐羅巴顯然從來不曾有過內在的熱源。
象早已了解的一樣,這裏有大氣層的痕跡。當這顆衛星的黑暗邊緣在恒星前劃過時,恒星在全蝕前首先變暗一會兒。而且,在某些地區還有雲霧的征象——或許是氨凝結成的液珠,飄浮在甲烷的微風中。
歐羅巴在前方天際突然出現,迅速甩到飛船尾後;這時離木星隻有兩小時之遙。哈爾已經非常小心地一再檢查過飛船的軌道,在最接近的時刻到來之前,無需再作速度上的校正。
木星這時已這滿天空;體積之大,眼睛既看不到邊,頭腦也難以想象,於是隻好不去管它了。如果不是因為它色彩絢麗——紅和粉,黃和橙,乃至於紫——鮑曼原可能以為自己是在地球的低雲頂層上飛翔呢!
這時,在他們的整個旅途中,第一次即將看不到太陽。雖然太陽漸趨暗淡和萎縮,但它一直是“發現號”離開地球五個月以來的經常旅伴。但是,“發現號”的軌道正伸向木星的陰影中,不久就將飛在這顆行星的背麵。
前方一千英裏處,蒼茫的暮色正迎麵而來;背後,太陽在迅速落入木星的雲霧中。陽光沿著地平線象兩隻帶著火苗的倒掛牛角,然後逐步縮小,消失在色彩繽紛的火光的一閃中。夜已降臨。
他們越是深入到木星的黑夜,地下的光亮也逐步加強。鮑曼曾經有一次在極光顯現的頂峰時飛經加拿大北部,當時那冰封的大地也象這裏一樣荒涼,一樣光亮。但北極的荒原——他提醒自己說——比他們現在飛翔於其上的地區要溫暖一百度呢!
“地球信號迅速減弱,”哈爾宣布說,“我們正在進入第一個折射區。”
他們早已料到這一點——實際上,這是他們此行的目標之一,因為無線電波的吸收將對木星大氣層提供寶貴的情報。但他們既已轉到木星的背麵,而現在又與地球斷了通信聯係,也不禁突然感到難以忍受的孤獨。無線電的中斷持續不過一個小時;然後,他們又會從木星遮日的狀況下解脫出來,恢複同人類的聯係。然而,這一個小時將是他們一生中感到最長的時間。
盡管他們還年輕,普爾和鮑曼都已是作過十幾次宇宙航行的老手——但現在,他們都感到自己象是初出茅廬的新手。他們在進行第一次的嚐試;從來沒有任何飛船以這樣的速度航行,同這樣強的引力場打過交道。在這關鍵時刻,最微不足道的導航錯誤都會使“發現號”迅疾衝到太陽係的最外緣,永遠不會有得到挽救的希望。
每一分鍾都過得很慢。木星這時是矗立在前邊的一麵發著磷光鬼火的牆,高不見頂,而飛船則沿著光亮的牆麵上飛。他們雖然知道他們飛行的速度快得連木星的引力也拖不住他們,但是也很難設想“發現號”怎麽竟沒變成這大得可怕的世界的一顆衛星。
終於在前麵遠方地平線上出現了耀眼的光輝。他們從暗影中出來,進人陽光。幾乎在這同一刹那,哈爾宣布:“我已和地球恢複無線電聯係。我高興地通知,演習也已圓滿完成。我們離土星的距離是一百六十七天零五小時十一分鍾。”
計算相差不到一分鍾;準確無誤地完成了飛越。象是以字宙為球台的一隻台球,“發現號”從運動中的木星引力場上彈出,由此而獲得了動力。它現在不使用任何燃料卻增快了每小時幾千英裏的速度。
然而,這並未違背任何力學的原理;大自然總是收支相抵的,木星恰好損失了“發現號”獲得的動力。木星減速了——但是,由於木星的質量比飛船的質量大1021萬倍,它本身的軌道變化也就小得無法察覺。人類能夠作用於太陽係的時日還沒到來。
隨著光亮襲來,萎縮了的太陽又升入木星的天空,普爾和鮑曼在無言中相互伸手緊握起來。
雖然他們簡直不能相信,但是任務的第一部分已經平安地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