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地圖上兩條河流的走向,朱竹泉大致分辨出了他遇到官兵大隊人馬的地方,應當是在綏化城東北3、40公裏的地方。雖然官兵隊伍中有馬隊,但是馬隊並沒有脫離大隊行動,因此隊伍的行進速度還是以步兵的速度為標準,大約一小時3-4公裏的樣子。
葉聲計算了一下官兵的行軍速度後發現,這路清軍恐怕今日還到不了綏化城,而應當在綏化城5公裏以外的地方在宿營一次,然後明日才能有足夠的體力直撲綏化城。按照常規的戰術,葉聲自然應當依托綏化城進行防禦作戰,伺機反擊才是最安全的。
雖然綏化城的城牆隻是土牆,但是高七尺,頂寬五尺的城牆還是有著相當的防禦能力的。葉聲相信,憑借著自己手裏的重機槍和迫擊炮,完全可以讓清軍一頭撞死在城牆上。
但是這樣一個剛剛投誠於革命軍的城市,誰也不清楚城市裏究竟有多少傾向於朝廷的人,葉聲也不能保證在清軍趕到城牆下的時候,城內的人不會昏了頭的作亂。既然他們能夠因為革命軍開著百餘輛卡車而心生畏懼投降,未必不會因為官兵的兵臨城下而反正以求脫罪。
說到底,國民革命軍在綏化城百姓中的威望還沒有真正豎立起來,因此他就不能指望綏化城的百姓不產生投機的心理。想要徹底粉碎城內大戶心中的僥幸心理,最好的辦法還是在野外擊潰這路清軍,則綏化府和周邊的民眾就再也不會去指望本地清軍能夠消滅國民革命軍,哈爾濱北麵也就能夠得以安寧了。
如果葉聲手中部隊的裝備隻是和巡防營相差仿佛,那麽可能他還很難下這個決心。但是以他現在手中的火力,他覺得就算是對上了奉天的第二混成協,隻要對方不把山炮營拉出來,他也是可以打上一打的,他自然就很快下了出城野戰的決心。
但是出城野戰就必須要找一個合適的戰場,在詢問了朱竹泉兩位飛行員一路上所看到的地形之後,他便叫來了騎兵連的連長趙得一。
“根據偵察機看到的景象,鐵山包的駐軍約一標人馬上下正向綏化城而來。我估算著,他們今天最多走到距離綏化城東北5-10公裏的地方就要停下休息宿營了。
也就是說6-7個小時之後,他們就要停下宿營,現在是上午十點,我們想要在野外伏擊這路官兵的話,就得在下午一點之前找好伏擊地點,下午三點之前將部隊調動到伏擊位置。
根據以上這兩條件,伏擊地點應當在距離綏化城10-15公裏的道路兩側。我需要你現在帶人去這一地區尋找合適的伏擊區域,在下午1點之前通知我。下午2點我會率部從綏化城出發,在三點之前進入到伏擊區域。你有沒有問題?”
趙得一雖然沒有上過什麽軍校卻是參加過日俄戰爭的老兵,雖然在戰後他們這些中國士兵被俄軍給解散了,不過他卻因為在戰爭中的出色表現而被率領他作戰的俄軍軍官推薦給了中東鐵路局護路軍,成為了護路軍的一名後勤人員,專門負責照料馬匹。
趙得一對此倒是沒什麽不滿,即便是護路軍的後勤人員,待遇也比當普通土匪強多了,而他也不願意再回去做那些傷天害理的事情了。哪怕關東的綠林好漢再怎麽往自己臉上貼金,又有哪個土匪手上沒有無辜者的鮮血的,仁義二字是對兄弟們講的,可不是對肉票們說的,不綁肉票大家平日裏吃什麽?
趙得一是從河北跑來關外討生活的,雖然一時為生計所迫落了草,但是遇到了能夠脫離土匪生涯的機會他還是毫不猶豫的緊緊抓住了。至於俄軍中會不會有他的出頭之日,他倒是滿不在乎。
隻不過他倒是沒有想到,因為他中國人的身份和參加過日俄戰爭的作戰經曆,很快就被掌握了中東鐵路護路軍人事權力的吳川給挑了出來,然後用來加強國民革命軍的基層軍官力量了。
俄國人讓趙得一養馬,他盡心盡力。現在國民革命軍讓他帶領一支騎兵連隊,他也一樣中規中矩。因此聽完了葉聲的指令之後,他立刻簡潔的回道:“是,葉營長。我這就帶人出發偵查,下午一點之前完成任務。”
在不知不覺之中,國民革命軍的指揮體係已經開始漸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和國內巡防營的家仆式指揮或新軍中的命令式指揮不同,在德國參謀們和布爾什維克們的打造下,這隻軍隊的指揮係統傾向於任務式指揮,和每逢作戰必須進行政治動員的特點。
雖然國民革命軍的基層軍官還不足以同高素質的德軍基層軍官相比,具備高中生以上學曆的德國基層軍官能夠迅速明了上級的意圖並設計出相應的基層作戰戰術,這是小學或小學程度都沒有達到的革命軍基層軍官難以完成的任務。
但是革命軍在戰前的政治動員勉強彌補了這一缺陷,政治動員至少讓每一位士兵都了解了作戰的目的和自己的任務,從而能夠令這些士兵在作戰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去完成任務,而不必等待一個能力不足的軍官給自己下達什麽指令。
葉聲於下午1點30分提前帶了一個排坐著卡車出發了,他要提前去考察戰場。城內的事務交給了他的副手張富安,並給他留下了一個排守衛綏化城,部隊的主力則交由第五步兵連的連長秦宗武帶領出發至戰場。
趙得一選擇的第一處伏擊區域,大約在綏化城東北14、5裏的地方,道路兩側是低矮的丘陵和樹林,道路上的行人很難看清兩側丘陵和樹林背後的動靜,看起來就是一個劫道的好地方。
葉聲思考了半天,還是放棄了這一處地點,因為他覺得這裏的地形實在太適合伏擊了,清兵經過這裏時不可能不謹慎行事,這就難以達成伏擊的突然性。
他最終選擇了往南1公裏的第二處伏擊區域,通往綏化城的大道從東北方的低矮丘陵進入到了一片平坦的平原地形。道路的西麵是河流和一大片森林,東麵則是湖泊、草原和小片的樹林。從丘陵區域出來一眼望去,視野能觀測到的距離就陡然從幾十上百米擴展到了二、三百米到一兩公裏。
這是一個讓人安心的區域,因為近處基本很難有敵人的藏身之處。葉聲覺得清軍從丘陵區域出來時,肯定會和自己一樣陡然放鬆下來而失去警惕。而這塊地形也正適合用於紮營,清軍十有八九會選擇在這裏停下腳步準備宿營的。
葉聲再仔細觀察了地形之後,決定把自己的部隊分為三個部分,一處安排於道路西麵的森林處,這裏雖然同道路之間有河流相隔,但是卻正好對著從丘陵出來的道路出口,重機槍和迫擊炮安置在這裏,正好可以將清軍出丘陵的部隊用火力分割為兩段。
另外兩處伏擊兵力,較少的一部埋伏於接近丘陵處的蘆葦叢內,主力則埋伏於道路南方的樹林後,雖然距離伏擊圈較遠,將近1000米左右的距離,但是當清兵受到迫擊炮和重機槍襲擊時,應當是無法迅速組織起反擊的,那麽稍稍來遲一些的主力並不會給伏擊留下什麽漏洞。
隻要先幹掉了清軍的前部,那麽圍殲後部清軍也就是一個時間問題了。葉聲不相信,跑了一天的清軍步兵還能逃得了四個輪子的卡車的追擊。為了保險起見,他還單獨抽出了兩挺重機槍放在了卡車車廂內,準備在戰鬥打響之後,讓這兩輛卡車作為移動的機槍平台使用。
下午三點十分,各部隊基本進入了各自的伏擊陣地;三點三十分,路上的痕跡已經清理的差不多了;不過直到四點三十分,負責前出偵查的騎兵才發回消息,清軍的前哨隊伍終於到了1公裏外。
此時的天色已經開始昏暗了下來,太陽就像是個金黃色的圓盤一樣掛在了西麵的樹梢上。葉聲也開始有些焦慮了起來,要是這些清兵等到日落才抵達,這場伏擊戰打成什麽樣就真不好說了。
四點四十五分,一隊四、五十人的騎兵走出了丘陵,不過他們並沒有再往南去,而是直接下馬在道路東側的湖泊南岸坐下休息了起來。這些騎兵打水喂馬的位置,大概同革命軍第一處伏擊地點就隔著一處百餘米的湖麵。
就在葉聲手心都捏出了汗時,清軍的主力終於從丘陵出口處冒頭了。他這下頓時把心放了回去,視線緊緊的注視著這隻清兵主力身上,也許是奔走了一天讓這些清軍士兵過於疲勞了,這隻隊伍的隊列走的相當稀疏,走了將近十分鍾也才出來三百多人。
而在這個時候,聚集在湖邊的清軍士兵終於有人發現了湖對麵的不對勁,開始大叫了起來。葉聲於是不再猶豫,開始下令開炮。
8門輕迫擊炮和2門重迫擊炮,加上6架重機槍,瞬間把金色餘暉照耀下的大道變成了血肉地獄。完全沒有反應過來的清兵,很快就被這一輪火力打擊給打蒙了,一開始都沒有找到革命軍的火炮機槍陣地。等到清軍反應過來時,清軍前部已經完全被打崩潰了,還沒有走出丘陵的清軍後部則被從蘆葦叢內衝出的革命軍伏兵牢牢的壓製在了丘陵區。
17點15分,太陽落下了地平線,光線的黯淡加上炮彈造成的硝煙,給兩軍的視野帶來了極大的不便,這無疑拯救了清軍的後部。出於對部下生命的考慮,和對於這些清兵的頑強精神所感動,葉聲派了幾名清軍俘虜前往招降。
在經過了一整天天行軍,又遭遇了突破伏擊,還能組織起抵抗,這些清兵的素質可比哈爾濱、綏化城內的清兵強多了。就算是葉聲也不敢保證,自己的軍隊能夠做到這一點。
葉聲計算了一下官兵的行軍速度後發現,這路清軍恐怕今日還到不了綏化城,而應當在綏化城5公裏以外的地方在宿營一次,然後明日才能有足夠的體力直撲綏化城。按照常規的戰術,葉聲自然應當依托綏化城進行防禦作戰,伺機反擊才是最安全的。
雖然綏化城的城牆隻是土牆,但是高七尺,頂寬五尺的城牆還是有著相當的防禦能力的。葉聲相信,憑借著自己手裏的重機槍和迫擊炮,完全可以讓清軍一頭撞死在城牆上。
但是這樣一個剛剛投誠於革命軍的城市,誰也不清楚城市裏究竟有多少傾向於朝廷的人,葉聲也不能保證在清軍趕到城牆下的時候,城內的人不會昏了頭的作亂。既然他們能夠因為革命軍開著百餘輛卡車而心生畏懼投降,未必不會因為官兵的兵臨城下而反正以求脫罪。
說到底,國民革命軍在綏化城百姓中的威望還沒有真正豎立起來,因此他就不能指望綏化城的百姓不產生投機的心理。想要徹底粉碎城內大戶心中的僥幸心理,最好的辦法還是在野外擊潰這路清軍,則綏化府和周邊的民眾就再也不會去指望本地清軍能夠消滅國民革命軍,哈爾濱北麵也就能夠得以安寧了。
如果葉聲手中部隊的裝備隻是和巡防營相差仿佛,那麽可能他還很難下這個決心。但是以他現在手中的火力,他覺得就算是對上了奉天的第二混成協,隻要對方不把山炮營拉出來,他也是可以打上一打的,他自然就很快下了出城野戰的決心。
但是出城野戰就必須要找一個合適的戰場,在詢問了朱竹泉兩位飛行員一路上所看到的地形之後,他便叫來了騎兵連的連長趙得一。
“根據偵察機看到的景象,鐵山包的駐軍約一標人馬上下正向綏化城而來。我估算著,他們今天最多走到距離綏化城東北5-10公裏的地方就要停下休息宿營了。
也就是說6-7個小時之後,他們就要停下宿營,現在是上午十點,我們想要在野外伏擊這路官兵的話,就得在下午一點之前找好伏擊地點,下午三點之前將部隊調動到伏擊位置。
根據以上這兩條件,伏擊地點應當在距離綏化城10-15公裏的道路兩側。我需要你現在帶人去這一地區尋找合適的伏擊區域,在下午1點之前通知我。下午2點我會率部從綏化城出發,在三點之前進入到伏擊區域。你有沒有問題?”
趙得一雖然沒有上過什麽軍校卻是參加過日俄戰爭的老兵,雖然在戰後他們這些中國士兵被俄軍給解散了,不過他卻因為在戰爭中的出色表現而被率領他作戰的俄軍軍官推薦給了中東鐵路局護路軍,成為了護路軍的一名後勤人員,專門負責照料馬匹。
趙得一對此倒是沒什麽不滿,即便是護路軍的後勤人員,待遇也比當普通土匪強多了,而他也不願意再回去做那些傷天害理的事情了。哪怕關東的綠林好漢再怎麽往自己臉上貼金,又有哪個土匪手上沒有無辜者的鮮血的,仁義二字是對兄弟們講的,可不是對肉票們說的,不綁肉票大家平日裏吃什麽?
趙得一是從河北跑來關外討生活的,雖然一時為生計所迫落了草,但是遇到了能夠脫離土匪生涯的機會他還是毫不猶豫的緊緊抓住了。至於俄軍中會不會有他的出頭之日,他倒是滿不在乎。
隻不過他倒是沒有想到,因為他中國人的身份和參加過日俄戰爭的作戰經曆,很快就被掌握了中東鐵路護路軍人事權力的吳川給挑了出來,然後用來加強國民革命軍的基層軍官力量了。
俄國人讓趙得一養馬,他盡心盡力。現在國民革命軍讓他帶領一支騎兵連隊,他也一樣中規中矩。因此聽完了葉聲的指令之後,他立刻簡潔的回道:“是,葉營長。我這就帶人出發偵查,下午一點之前完成任務。”
在不知不覺之中,國民革命軍的指揮體係已經開始漸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和國內巡防營的家仆式指揮或新軍中的命令式指揮不同,在德國參謀們和布爾什維克們的打造下,這隻軍隊的指揮係統傾向於任務式指揮,和每逢作戰必須進行政治動員的特點。
雖然國民革命軍的基層軍官還不足以同高素質的德軍基層軍官相比,具備高中生以上學曆的德國基層軍官能夠迅速明了上級的意圖並設計出相應的基層作戰戰術,這是小學或小學程度都沒有達到的革命軍基層軍官難以完成的任務。
但是革命軍在戰前的政治動員勉強彌補了這一缺陷,政治動員至少讓每一位士兵都了解了作戰的目的和自己的任務,從而能夠令這些士兵在作戰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去完成任務,而不必等待一個能力不足的軍官給自己下達什麽指令。
葉聲於下午1點30分提前帶了一個排坐著卡車出發了,他要提前去考察戰場。城內的事務交給了他的副手張富安,並給他留下了一個排守衛綏化城,部隊的主力則交由第五步兵連的連長秦宗武帶領出發至戰場。
趙得一選擇的第一處伏擊區域,大約在綏化城東北14、5裏的地方,道路兩側是低矮的丘陵和樹林,道路上的行人很難看清兩側丘陵和樹林背後的動靜,看起來就是一個劫道的好地方。
葉聲思考了半天,還是放棄了這一處地點,因為他覺得這裏的地形實在太適合伏擊了,清兵經過這裏時不可能不謹慎行事,這就難以達成伏擊的突然性。
他最終選擇了往南1公裏的第二處伏擊區域,通往綏化城的大道從東北方的低矮丘陵進入到了一片平坦的平原地形。道路的西麵是河流和一大片森林,東麵則是湖泊、草原和小片的樹林。從丘陵區域出來一眼望去,視野能觀測到的距離就陡然從幾十上百米擴展到了二、三百米到一兩公裏。
這是一個讓人安心的區域,因為近處基本很難有敵人的藏身之處。葉聲覺得清軍從丘陵區域出來時,肯定會和自己一樣陡然放鬆下來而失去警惕。而這塊地形也正適合用於紮營,清軍十有八九會選擇在這裏停下腳步準備宿營的。
葉聲再仔細觀察了地形之後,決定把自己的部隊分為三個部分,一處安排於道路西麵的森林處,這裏雖然同道路之間有河流相隔,但是卻正好對著從丘陵出來的道路出口,重機槍和迫擊炮安置在這裏,正好可以將清軍出丘陵的部隊用火力分割為兩段。
另外兩處伏擊兵力,較少的一部埋伏於接近丘陵處的蘆葦叢內,主力則埋伏於道路南方的樹林後,雖然距離伏擊圈較遠,將近1000米左右的距離,但是當清兵受到迫擊炮和重機槍襲擊時,應當是無法迅速組織起反擊的,那麽稍稍來遲一些的主力並不會給伏擊留下什麽漏洞。
隻要先幹掉了清軍的前部,那麽圍殲後部清軍也就是一個時間問題了。葉聲不相信,跑了一天的清軍步兵還能逃得了四個輪子的卡車的追擊。為了保險起見,他還單獨抽出了兩挺重機槍放在了卡車車廂內,準備在戰鬥打響之後,讓這兩輛卡車作為移動的機槍平台使用。
下午三點十分,各部隊基本進入了各自的伏擊陣地;三點三十分,路上的痕跡已經清理的差不多了;不過直到四點三十分,負責前出偵查的騎兵才發回消息,清軍的前哨隊伍終於到了1公裏外。
此時的天色已經開始昏暗了下來,太陽就像是個金黃色的圓盤一樣掛在了西麵的樹梢上。葉聲也開始有些焦慮了起來,要是這些清兵等到日落才抵達,這場伏擊戰打成什麽樣就真不好說了。
四點四十五分,一隊四、五十人的騎兵走出了丘陵,不過他們並沒有再往南去,而是直接下馬在道路東側的湖泊南岸坐下休息了起來。這些騎兵打水喂馬的位置,大概同革命軍第一處伏擊地點就隔著一處百餘米的湖麵。
就在葉聲手心都捏出了汗時,清軍的主力終於從丘陵出口處冒頭了。他這下頓時把心放了回去,視線緊緊的注視著這隻清兵主力身上,也許是奔走了一天讓這些清軍士兵過於疲勞了,這隻隊伍的隊列走的相當稀疏,走了將近十分鍾也才出來三百多人。
而在這個時候,聚集在湖邊的清軍士兵終於有人發現了湖對麵的不對勁,開始大叫了起來。葉聲於是不再猶豫,開始下令開炮。
8門輕迫擊炮和2門重迫擊炮,加上6架重機槍,瞬間把金色餘暉照耀下的大道變成了血肉地獄。完全沒有反應過來的清兵,很快就被這一輪火力打擊給打蒙了,一開始都沒有找到革命軍的火炮機槍陣地。等到清軍反應過來時,清軍前部已經完全被打崩潰了,還沒有走出丘陵的清軍後部則被從蘆葦叢內衝出的革命軍伏兵牢牢的壓製在了丘陵區。
17點15分,太陽落下了地平線,光線的黯淡加上炮彈造成的硝煙,給兩軍的視野帶來了極大的不便,這無疑拯救了清軍的後部。出於對部下生命的考慮,和對於這些清兵的頑強精神所感動,葉聲派了幾名清軍俘虜前往招降。
在經過了一整天天行軍,又遭遇了突破伏擊,還能組織起抵抗,這些清兵的素質可比哈爾濱、綏化城內的清兵強多了。就算是葉聲也不敢保證,自己的軍隊能夠做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