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叔牙灰溜溜地回到了齊國。


    在路上,他在考慮一個問題:“在管子麵前,我是不是很沒有麵子?”


    最終他考慮明白了:“與管子相比,我根本就不該考慮麵子的問題。”


    所以,回到齊國,鮑叔牙直接去找齊桓公了。


    “老師,別擔心,咱們接著幹,這次給你六百乘戰車。”齊桓公怕老師不好意思,自己先開口了。


    “主公啊,你知不知道,咱們錯了。既然明知道管仲比咱們高明,為什麽不聽他的呢?再這樣,隻怕他就離開齊國了。聽他的吧,別打了。”鮑叔牙是個實在人,知道錯了他就會承認。


    其實,齊桓公也在反思,他也覺得還是聽管仲的比較好。


    【偉大決策】


    內閣會議。


    “各位愛卿,我錯了。”齊桓公上來直接認錯,大家都吃了一驚,還沒有國君這樣爽快地認過錯。


    管仲鬆了一口氣,他最擔心齊桓公上來就說“咱們接著跟魯國幹”。


    “從今天開始,仲父全權處理國內國際事務,各位有什麽事情,首先要報仲父。仲父認為他可以決定的,不用請示我。認為需要跟我商量的,隨時來找我。散會,我要打獵去了。”齊桓公說完,轉身走了。


    就這麽簡單。


    有的時候,曆史就這麽簡單。


    管仲終於可以放開手腳去做了。他製定了兩個原則:一、穩定壓倒一切;二、先富民,後強國。


    我們來看看管仲是怎樣治理國家的,看過之後,不要不相信,不要以為管仲是美國總統,管仲就是管仲,他是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理。有人說中國重孔子而輕管仲是這個國家最大的悲哀,也許事實上確實是這樣。


    【首先,構建和諧社會】


    一個國家怎麽樣才能和諧呢?怎麽樣才能穩定呢?管仲認為,分業管理是要點。他把老百姓分成四個類別:士、農、工、商。這四類人之間職業不同、收入不同,因此他們之間最容易出現矛盾,也容易使人見異思遷,導致社會混亂。


    因此,管仲首先推行了四民分業、三國五鄙製度。讓士、農、工、商四民互不雜處,各歸所屬,父子相襲,安居樂業。四民中,士、工、商三民居於國都,農民居於郊野。把國都劃分為六個工商鄉和十五個士鄉,共二十一個鄉。十五個士鄉是齊國的主要兵源。齊桓公自己管理五個鄉,上卿國家和高家各管五個鄉。


    國都中五家為一軌,十軌為一裏,四裏為一連,十連為一鄉。這就是“三其國”。每級各設官長,各負其責,每年正月鄉長向國君報告治理情況。對在郊野的農民,三十家為一邑,十邑為一卒,十卒為一鄉,三鄉為一縣,十縣為一屬。這就是“五其鄙”。全國共有五屬,設五大夫。每年正月,由五屬大夫把屬內情況向齊桓公匯報,督察其功過。於是全國形成統一的整體。


    這一套管理方法簡稱“分居”和“定業”。“分居”不是如今的夫妻分居,而是四業分居,好處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定業”就是父業子承,促進社會分工的專業化和技術化。


    這樣的社會管理體係十分科學,成為其後各個朝代的範本。令人敬佩的是,這樣的管理體係並不是戶籍製,並不限製人口流動,更沒有像後來的秦國那樣搞成連坐,十分人性化,完全符合管仲以民為天的思想。


    【其次,農業是根本】


    那個年代是農業社會,農業被管仲放在絕對重要的第一位。管仲對於農業的論述十分高深,土地的成色、灌溉的構成等等絕對技術性的東西都說得清清楚楚,可見管仲是個怎樣的通才。


    管仲用了大量的篇幅講述土地的重要性,講述農業的重要性。


    管仲認為,曆代統一天下的君主,其原因就是“國富而粟多”,而糧食來源於農業,因此曆朝曆代的君主都是非常重視糧食的。


    “地博而國貧者,野不辟也;……地辟而國貧者,舟輿飾,台榭廣也。”開辟土地是管仲始終強調的,而開辟了土地國家依然貧困,就是政府太奢侈了。


    管仲研究農業的水準絕對是大學教授級別的,齊國有多少種土壤,什麽土壤適合種什麽樣的作物,什麽樣的季節應該進行怎樣的農業活動,多大的土地能夠養活多少人等等,都說得清清楚楚。


    【第三,減免農業稅】


    正因為農業的絕對重要性,農民的利益和積極性也被管仲認為是至關重要的。


    管仲認為,農業生產是要依靠天時的,每年的收成是固定的,但是打起仗來就會一下子需要很多糧食,這個時候農民就無法承受。因此,國家要有儲備,還要少打仗。


    管仲同時認為,國家的稅收不能靠農業,因此,要減免農業稅,政策上要向農業傾斜。天哪,這好像是溫家寶總理的做法。


    “相地而衰征,則民不移。”就是指根據土質的好壞美惡,也就是區分“陸、阜、陵、墐、井、田、疇”的不同情況,從而確定對土地征收賦稅的多少。


    具體的征收辦法是這樣的:“案田而稅,二歲而稅一。上年十取三,中年十取二,下年十取一,歲饑不稅。”這裏不僅考慮到了土地的情況,而且考慮到了年景,兩年征收一次,收成好的年份稅率百分之三十,也就是年稅率百分之十五。收成一般的百分之二十,收成不好的百分之十,災年不征稅。這樣的稅收可以說相當的低了。


    那麽,為什麽兩年征收一次呢?管仲曾經對齊桓公說過,如果年成不好而征稅,農民交不起,就隻能借高利貸。那麽,改成兩年一交,農民就有機會把上一年的餘糧來交稅,不用借高利貸。


    多好的總理啊,處處都為人民著想。


    【第四,包產到戶】


    人們的印象中,好像包產到戶是當年劉少奇的發明。錯了,這是管仲發明的。


    我們來看看《管子·乘馬第五》的原文:“道曰,均地分力,使民知時也,民乃知時日之蚤晏,日月之不足,饑寒之至於身也;是故夜寢蚤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為而不倦,民不憚勞苦。故不均之為惡也:地利不可竭,民力不可殫。不告之以時,而民不知;不道之以事,而民不為。與之分貨,則民知得正矣,審其分,則民盡力矣,是故不使而父子兄弟不忘其功。”


    翻譯一下,就是:包產到戶,老百姓就會自己抓緊農事,就會知道季節的早晚、光陰的緊迫和饑寒的威脅。他們就能夠晚睡早起,不知疲倦地辛勤耕作。不包產到戶的壞處是,地利不能充分利用,人力不能充分發揮,得過且過,磨磨蹭蹭。如今,包產到戶了,大家分成了,稅率也是公開固定的,收成多就得到的多,百姓必然全力去耕作,兄弟父子都會互相督促了。


    真理啊,讓我們還有什麽好說的呢?


    【第五,興修水利】


    “善為國者,必先除其五害。”管子認為國家有五害是必須作為重中之重來解決的,而五害之首就是水患。


    管子首先任命了一名大夫作為水官,專門負責國家的水利建設和防洪抗災。水官的手下配備工作人員,常年在河流、堤壩、水渠巡視,隨時報告水情。每年的秋天,對人口進行統計,看看可以征集到多少人興修水利;到了冬天,就開始準備工具,水官統一協調。到了三月,春耕來到之前,開始動工興修水利,這時候,天氣開始變暖,雨水不多,白天也開始變長,農活也還沒有開始,正是興修水利的最好時機。


    有人說冬天不是也沒什麽事嗎?為什麽不冬天動工?


    除了天氣冷,白天短之外,管仲認為,如果冬天動工,會散發地藏,那麽夏天就會暴雨,秋天也會霖雨不止。這樣的說法不知道是不是有根據,我們可以注意觀察一下,看看那些夏天鬧暴雨的地方是不是冬天大興土木過。


    堤壩的要求是底部一定要夠寬,那樣才堅固,在不毛之地修建水庫,以緩和洪水和儲水。堤壩上要種上荊棘灌木,穿插著種些柏、楊這樣高大的樹木,才保證堤壩的堅固。堤壩年年都要進行整固,平時也要專人看守。


    水的問題解決了,那麽,五害中的其餘四害“旱、風霧雹霜、瘟疫、蟲災”也就迎刃而解了。


    所以,齊國的水利建設是春秋各國中最完善的。


    【第六,發展副業】


    農業講完了,再說說副業。


    管仲積極扶持副業生產,強調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因地製宜,廣開財路,以求國家強盛,人民富裕,其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麵。


    一是種植桑麻。桑麻是紡織業的原料來源,沒有充足的蠶絲和上好的麻,就不可能紡織出錦、繡、絹帛。因此,管仲繼承齊國種桑養蠶的曆史傳統,製定出具體政策,扶持桑麻種植及養蠶業的發展。規定在房宅左右要種植桑麻,支持婦女養蠶、紡織。傳授土壤知識,指導種麻。每年陽春,對養蠶能手給予獎勵。采取這些措施,使齊國的養蠶業迅速發展。


    二是飼養六畜。管仲把養六畜納入經濟發展的重要部分,給予充分重視。對六畜飼養實行保護鼓勵政策,反對對飼養六畜征收賦稅。規定:雜草叢生的窪地,不適合糧食生長,應作為飼養麋、鹿、牛、馬的牧場。在春秋兩季,把幼畜供應給百姓,把老畜殺掉賣出。同時,建立固定飼養場,設立負責記載牛羊繁育並查管牧養事務的官吏,若此官照料牛馬沒有折損死亡的,提升一級。這樣有力地調動了人們養六畜的積極性,促進六畜興旺。


    三是多種瓜蔬。蔬菜瓜果是人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副食品。因此,管仲非常重視瓜菜生產。“民之能樹瓜瓠葷菜百果使蕃育者,置之黃金一斤,直食八石。”


    四是植樹造林。管仲對國家土壤性質、地勢作出細致分析,提出了植樹的基本要求,利用房前屋後種桑麻,城牆周圍種荊棘,以固城防。大堤上錯落種植灌木與楊、柏樹,保護堤壩。限製入山林砍伐時間,重視森林防火問題,獎勵植樹有功者。“民之能樹藝者,置之黃金一斤,直食八石。”


    五是發展漁業。管仲積極要求發展漁業生產,提倡國家對沿海漁業進行統一管理,製定合適的征稅政策,使生產與銷售連為一體,大大提高漁業生產的效益和漁民的積極性。


    【第七,靠海吃海,靠山吃山】


    既然管仲不把農業作為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那麽,國家財政靠什麽維持呢?鹽,還有鐵,也就是山海資源。俗話說的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就是從管仲這裏來的。


    齊國是沿海國家,盛產海鹽,內地國家的鹽主要是靠齊國供應。管仲曾經做過鹽生意,他發現,天下所有的鹽販子都是齊國人,鹽都從齊國販到各地。可是,鹽的價格始終上不去,因為齊國鹽販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屬於典型的內部惡性競爭。


    管仲進行了一個世界史上最大膽並且意義深遠的改革,將鹽場收為國有,鹽的交易由齊國國家專營,大幅度提高價格。於是,財政收入大幅增加。


    鹽業的專營對於齊國人來說盡管增加了負擔,但是與農業稅和商業稅的減免對比,顯然微不足道。但是對於其他國家來說,他們就不得不支付更多的鹽錢。也就是說,從前齊國的財政收入靠齊國老百姓,現在成了外國人來貢獻齊國的財政收入了。


    對於鐵來說,也是一樣收由國家專營。所謂的鐵,並不是單單指鐵,它包括所有礦山資源,譬如金、銀、銅等等。這一項,也為齊國的財政帶來很大貢獻。


    正是從管仲開始,其後的幾千年直到現在,鹽業都是國家專營,因此,管仲被奉為鹽政和鹽商的祖師爺。


    毫無疑問,這是一項影響深遠的偉大舉措。


    吃鹽的時候,應該想到管仲。


    【第八,控製通貨膨脹】


    市場經濟受到鼓勵,農業受到保護,國家的基礎很牢固了。可是,管仲比任何人都想得遠,他竟然想到了控製通貨膨脹的問題,而且還懂得運用貨幣政策。天哪,活在今天,管仲一定是絕不亞於巴菲特的股神。


    “人君挾其食,守其用,據有餘而製不足,故民無不累於上也。五穀食米,民之司命也,黃金刀幣,民之通施也。故善者執其通施以禦其司命,故民力可得而盡也。”換成今天的說法,那就是cpi指數與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貨幣政策決定了人民群眾的財產性收入,好的宏觀調控可以通過貨幣政策來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這樣才能夠實現調控的真正目的。


    對於黃金,管仲認為,國家如果太儉省,黃金的價值就會降低,那麽對於國家的事業就會不利;如果太奢侈,那麽黃金就會漲價,商品就會貶值,對資源不利。等到商品消耗光了,才發現不足;或者等到產出了,才發現多餘,這都是不懂得計量和調節的結果。


    要控製通貨膨脹,就要限製商品價格,讓商家薄利多銷。


    平衡法是管仲另一項具體的控製通貨膨脹的辦法,這個辦法就是在豐年的時候低價收購農民家中多餘的糧食,災年的時候加價賣給大家,當然,加價的幅度不能太大。這樣,既控製了價格的過度波動,國家還有得賺。


    不知道周小川通讀過《管子》沒有。


    【第九,加強軍工生產】


    管仲對軍工生產非常重視,他認為打仗需要八個方麵的無敵,其中的第二條和第三條就是戰車的工藝無敵和戰士的兵器無敵,因此,軍工生產非常重要。


    管仲派人收購了天下各地的戰車和武器樣本進行研究,從各地請來最好的工匠和武器製造專家。魯國一向是戰車的最大生產國,因此,大量的魯國工匠被高薪挖來。與此同時,大量收購最好的戰車生產材料和武器用金屬,研製新式武器。


    所有生產的兵器參加春秋兩季的軍事演習,質量上乘的戰車和武器才允許入庫,不合格的一律遭到淘汰。


    齊國的戰車質量在很短時間內追上了魯國,成為當時最好的戰車,齊國的武器也是最堅硬最鋒利的,齊國的弓箭也是射程最遠的。


    齊軍戰力能夠在短時間內得以迅速提升,與他們擁有當時最先進的軍工產業密不可分。


    【第十,神奇理財術】


    老百姓富了,國家也有錢了。有錢了怎麽辦?要理財了。


    管仲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管仲是一個理財天才,如果股市給他做莊家,大家都要傾家蕩產,因為錢都被他賺了。


    管仲的理財方法多得驚人,《管子》一書的後一百頁基本上都在說理財。所以大家可以知道,管仲當初做生意不掙錢實在是運氣不佳。


    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買一本《管子》去研究,這裏不再一一贅述了,隻給大家講一個管仲理財的故事,看看是不是匪夷所思。


    有一天,管仲給齊桓公上完理財課,齊桓公聽得是目瞪口呆,佩服得五體投地。


    “還有別的理財辦法嗎?”齊桓公問。


    “還有啊,多著呢,譬如有一種方法叫做禦神用寶,想不想聽?”


    “想聽想聽。”齊桓公興趣十足,聽這名字就很帶勁。


    “北郭有個人,挖地的時候挖出來一條龜,這條龜就值一百畝地。”


    “真的?”一條破龜就值一百畝地,齊桓公不信。


    “那等著瞧吧。”管仲笑了。


    第二天,管仲派出十乘車的使團前往那個人家,賜給他黃金一百兩,用金製大盤把那個龜給“請”回來,一路敲鑼打鼓,說那個龜是東海海神的兒子。回來之後,供奉在大台上,每天殺四頭牛祭祀它,號稱無價之寶。當然,牛肉最終都拿去賣掉,一點也不浪費。


    四年之後,齊國出兵攻打孤竹,打聽到丁家糧食夠大軍吃五個月。於是,管仲去找丁家,說是把無價之寶抵押給他,借他的糧食。丁家受寵若驚,收了那條龜回家供著,而齊軍出征孤竹的糧食問題就這麽解決了。


    這就叫禦神用寶,說白了,利用國家的威信忽悠老百姓。如今股市上炒權證,炒期指,其實都是禦神用寶的變種。還有中國股市上從來不分紅的那些公司,跟那個號稱東海海神兒子的烏龜有什麽區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賈誌剛說春秋之一·齊楚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賈誌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賈誌剛並收藏賈誌剛說春秋之一·齊楚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