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裴開始時的看法,就如同她所想的那樣,所以並沒有過於重視這個問題。出生於儒學世家的她,顯然比朱四的思維更保守一些,甚至她還認為自己是已一個智慧女性的思維方式看來思考的。然而聽到朱四的話以後,她發現自己的男人雖然總是像一個大男孩兒一樣的突發奇想,但是他思維的深度、廣度和格局,是自己無法比擬的。
“四郎,其實你剛剛說過的事情,包括兄長和亭林先生也都已經認識到了。改變一下以八股文為主的考試方式,是在我們大婚之前,兄長便和家父議論過的。不過他們所議論的也隻不過是是否要改變一下進士科以八股取士,可是也沒有拿出什麽出新的想法。如果說到所謂的契機,我想就目前來看,恐怕全盤否定科舉製度,也是不可能的吧?”朱四斜著頭,呷了一口梅兒遞過來的茶水,品味著道:“朕也沒有想要全盤否定,眼下需要解決的問題也隻在進士科。朕還沒有傻到國基未穩,便硬要同天下仕子作對的地步。”“嗬嗬,如果四郎真的隻是這樣想,妾就不再擔心什麽了。你隻管把事情想通了,再和兄長還有亭林先生商量一下便好。多年以前,兄長便將你這種想法提出來過,不過於他來說,也隻是空談。可就是這樣的空談,也被聽到此話的父親大人給否定了,貌似兄長還很信服父親大人提出來的道理。畢竟家父可是崇禎八年科的二甲第五名進士,他老人家是不是比兄長更有發言權呢?”
朱四將茶碗還給了梅兒,瞟了蘇裴一眼道:“你這話是不是在堵朕的嘴呀?二甲第五名進士,是太了得了。可是你忘了朕的頭上也沒有功名,是不是你要說,朕也沒權利對此進行改變了?”蘇裴拍打了一下朱四的肩膀道:“你這人怎麽這麽小心眼兒啊?要是什麽事情都如你想得這麽多,那麽妾就閉起嘴巴,你也不要問我。”“小妹,你看你又生氣了,朕就是在跟你開玩笑呢。你要知道,進士和一般舉子是有區別的。所謂天下英才盡入彀中,而進士可是在彀中快樂玩耍的。像兄長這樣落第的舉子,不說是悲劇吧,可畢竟對取士的看法和得中過進士的人一定會有區別。所以朕覺得這一次的時機正好。”
蘇裴剛剛蹙起來的柳葉眉這才又舒展開來,可依舊是嘟著嘴問道:“此話怎講?”“你想啊,咱們此次要開恩科,錄取的都將是前番落榜的舉子吧?尤其是屢試不第的舉子,若要跟他們談改變科舉,朕以為,一定會很談得來,嗬嗬。”朱四的笑聲甚至有些猥瑣,蘇裴當然知道他為什麽笑,除了少數考場得意的人之外,不知道有多少人是被八股試題折磨瘋了的。就比如蒲鬆齡、又如洪秀全,這二位雖然都是人才,可就是不會考試。讓他們看到八股試卷,不抓耳撓腮的撞牆都已經很幸運了。
------
恩科在明代以前又稱特奏名,是指給鄉、會試不第的人第二次考試機會。到了清朝以後,遇到國家大型慶典時便會開恩科。而朱四最初想要開的恩科並不是鄉試和會試,他本打算重開殿試,給上一科落第的舉子再一次機會。因為此前已經將這樣的設想透露了出去,所以才有很多舉子聚集於南京城,專等著朱四公布殿試的日期。畢竟殿試大多在每年春天,舉子們也不是盲目的等待。可是有了瞿仁傑在倚月樓提詩指桑罵槐之後,朱四便已經打消了這個念頭,要不然今日的朝會他也不可能放棄公布殿試的日期。
回來和蘇裴這麽一聊,雖然心中已經有了些主意,可是他也發現,自己真的也沒有準備好,更沒有一個完整的方案可以被立即推行。所以與蘇裴之間的話題就俞見深入了,畢竟這種並不成熟的想法也隻能和自己最親近的人先探討。隻有真正有了成熟地想法以後,才能在閣臣之間進行小範圍的磋商,而後才能公布於朝堂或是形成旨意。
“朕其實是想要打破和開創的,打破自宋代以來科舉製度中的積弊,開創一個可以垂範萬事的聖朝取材新篇章。”朱四到底還是一個有理想的人,說出這句話時,他的眼神裏滿是憧憬。“四郎以為,我聖朝科舉的積弊究竟在哪裏?又想怎樣開創?”蘇裴到底出生於書香世家,不說學富五車也不逞多讓。比較與其他妃嬪,雖然穆清也極為好學,然而學問和見識畢竟要低她一等,至於其他妃嬪自不必說了。尤其蘇裴的父親蘇祿,那是崇禎八年二甲的第五名進士,此後還擔任了翰林院編修。二甲五名,便是全國第五名,很了不起了。與一甲的三個人比起來,區別大概隻在運氣和帝王的好惡之間了。
朱四說:“若問積弊,一是出題,二是解經,朕認為,此兩點為現今科舉製度的兩大積弊。自宋代至今,科舉隻取四書五經中的章句作為題目,能出的題目太少,以至於現在已經到了無題可出的地步。古題都有成型的答案,因害怕出了重複的題目而導致士子們抄襲過去的答案,所以現在的考試題目幾乎都成了截答題。考題有將經書中的上下句割裂,單獨拿來出題的;還有將一句話斬頭去尾而隻用中間幾個字的,連考官都不懂所出題目的意思,簡直就是糊塗考糊塗嘛。這樣的科舉難道不是積弊嗎?比如朕就在以往檔案中看到過這樣的一個考題,曰:君夫人陽貨欲。小妹,你說說,這算什麽意思?難道是在問考生,君夫人對男人陽貨的欲望有多強烈嗎?”
蘇裴笑得花枝亂顫,枕在她豐盈的腿上,朱四都感覺自己腦仁兒在搖蕩。不過這種感覺還是非常舒服的,朱四也沒打算放棄這一權利,還在將頭挨向腿間,用以小小的對抗這種變化,並享受著蘇裴的體香。“你到真是閑得很,連這樣的題目都被你找出來了。而且這樣的考題也確實不堪入目,把《論語》季世第十六中的邦君之妻......和第十七陽貨欲見孔子......兩句話湊到了一塊,竟然弄成了這般模樣,卻是有辱斯文啊。”
“四郎,其實你剛剛說過的事情,包括兄長和亭林先生也都已經認識到了。改變一下以八股文為主的考試方式,是在我們大婚之前,兄長便和家父議論過的。不過他們所議論的也隻不過是是否要改變一下進士科以八股取士,可是也沒有拿出什麽出新的想法。如果說到所謂的契機,我想就目前來看,恐怕全盤否定科舉製度,也是不可能的吧?”朱四斜著頭,呷了一口梅兒遞過來的茶水,品味著道:“朕也沒有想要全盤否定,眼下需要解決的問題也隻在進士科。朕還沒有傻到國基未穩,便硬要同天下仕子作對的地步。”“嗬嗬,如果四郎真的隻是這樣想,妾就不再擔心什麽了。你隻管把事情想通了,再和兄長還有亭林先生商量一下便好。多年以前,兄長便將你這種想法提出來過,不過於他來說,也隻是空談。可就是這樣的空談,也被聽到此話的父親大人給否定了,貌似兄長還很信服父親大人提出來的道理。畢竟家父可是崇禎八年科的二甲第五名進士,他老人家是不是比兄長更有發言權呢?”
朱四將茶碗還給了梅兒,瞟了蘇裴一眼道:“你這話是不是在堵朕的嘴呀?二甲第五名進士,是太了得了。可是你忘了朕的頭上也沒有功名,是不是你要說,朕也沒權利對此進行改變了?”蘇裴拍打了一下朱四的肩膀道:“你這人怎麽這麽小心眼兒啊?要是什麽事情都如你想得這麽多,那麽妾就閉起嘴巴,你也不要問我。”“小妹,你看你又生氣了,朕就是在跟你開玩笑呢。你要知道,進士和一般舉子是有區別的。所謂天下英才盡入彀中,而進士可是在彀中快樂玩耍的。像兄長這樣落第的舉子,不說是悲劇吧,可畢竟對取士的看法和得中過進士的人一定會有區別。所以朕覺得這一次的時機正好。”
蘇裴剛剛蹙起來的柳葉眉這才又舒展開來,可依舊是嘟著嘴問道:“此話怎講?”“你想啊,咱們此次要開恩科,錄取的都將是前番落榜的舉子吧?尤其是屢試不第的舉子,若要跟他們談改變科舉,朕以為,一定會很談得來,嗬嗬。”朱四的笑聲甚至有些猥瑣,蘇裴當然知道他為什麽笑,除了少數考場得意的人之外,不知道有多少人是被八股試題折磨瘋了的。就比如蒲鬆齡、又如洪秀全,這二位雖然都是人才,可就是不會考試。讓他們看到八股試卷,不抓耳撓腮的撞牆都已經很幸運了。
------
恩科在明代以前又稱特奏名,是指給鄉、會試不第的人第二次考試機會。到了清朝以後,遇到國家大型慶典時便會開恩科。而朱四最初想要開的恩科並不是鄉試和會試,他本打算重開殿試,給上一科落第的舉子再一次機會。因為此前已經將這樣的設想透露了出去,所以才有很多舉子聚集於南京城,專等著朱四公布殿試的日期。畢竟殿試大多在每年春天,舉子們也不是盲目的等待。可是有了瞿仁傑在倚月樓提詩指桑罵槐之後,朱四便已經打消了這個念頭,要不然今日的朝會他也不可能放棄公布殿試的日期。
回來和蘇裴這麽一聊,雖然心中已經有了些主意,可是他也發現,自己真的也沒有準備好,更沒有一個完整的方案可以被立即推行。所以與蘇裴之間的話題就俞見深入了,畢竟這種並不成熟的想法也隻能和自己最親近的人先探討。隻有真正有了成熟地想法以後,才能在閣臣之間進行小範圍的磋商,而後才能公布於朝堂或是形成旨意。
“朕其實是想要打破和開創的,打破自宋代以來科舉製度中的積弊,開創一個可以垂範萬事的聖朝取材新篇章。”朱四到底還是一個有理想的人,說出這句話時,他的眼神裏滿是憧憬。“四郎以為,我聖朝科舉的積弊究竟在哪裏?又想怎樣開創?”蘇裴到底出生於書香世家,不說學富五車也不逞多讓。比較與其他妃嬪,雖然穆清也極為好學,然而學問和見識畢竟要低她一等,至於其他妃嬪自不必說了。尤其蘇裴的父親蘇祿,那是崇禎八年二甲的第五名進士,此後還擔任了翰林院編修。二甲五名,便是全國第五名,很了不起了。與一甲的三個人比起來,區別大概隻在運氣和帝王的好惡之間了。
朱四說:“若問積弊,一是出題,二是解經,朕認為,此兩點為現今科舉製度的兩大積弊。自宋代至今,科舉隻取四書五經中的章句作為題目,能出的題目太少,以至於現在已經到了無題可出的地步。古題都有成型的答案,因害怕出了重複的題目而導致士子們抄襲過去的答案,所以現在的考試題目幾乎都成了截答題。考題有將經書中的上下句割裂,單獨拿來出題的;還有將一句話斬頭去尾而隻用中間幾個字的,連考官都不懂所出題目的意思,簡直就是糊塗考糊塗嘛。這樣的科舉難道不是積弊嗎?比如朕就在以往檔案中看到過這樣的一個考題,曰:君夫人陽貨欲。小妹,你說說,這算什麽意思?難道是在問考生,君夫人對男人陽貨的欲望有多強烈嗎?”
蘇裴笑得花枝亂顫,枕在她豐盈的腿上,朱四都感覺自己腦仁兒在搖蕩。不過這種感覺還是非常舒服的,朱四也沒打算放棄這一權利,還在將頭挨向腿間,用以小小的對抗這種變化,並享受著蘇裴的體香。“你到真是閑得很,連這樣的題目都被你找出來了。而且這樣的考題也確實不堪入目,把《論語》季世第十六中的邦君之妻......和第十七陽貨欲見孔子......兩句話湊到了一塊,竟然弄成了這般模樣,卻是有辱斯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