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後知人1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魚2。其伺言也,若聲之與響;其見形也,若光之與影也;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針,舌之取燔骨3。


    矩其與人也微4,其見情也疾。如陰與陽,如陽與陰;如圓與方,如方與圓5。未見形圓以道之,既見形方以事之。進退左右,以是司之6。己不先定,牧人不正。事用不巧,是謂忘情失道。己審先定以牧人,策而無形容7,莫見其門,是謂天神。


    【注釋】


    1知之始己,自知而後知人:先了解自己,才能知道對方。《道德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比目之魚:一種魚類,眼睛生於身體一側,經常兩魚並遊。陶弘景注:“我能知己,彼須我知,必兩得之,然後聖賢道合,故若比目之魚。聖賢合則理自彰,猶光生而影見。”


    3燔骨:燃燒骨頭。


    4微:幽深精妙。


    5如陰與陽,如陽與陰;如圓與方,如方與圓:這是中國傳統的哲學思維,認為萬物皆對立而生,強調事物內部對立麵的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圓,指圓通、靈活。方,與圓相反。陶弘景注:“上下之道,取類股肱,比之一體,其來尚矣。故其相成也,如陰與陽;其相形也,猶圓與方。”


    6進退左右,以是司之:這裏是說用人之道,或升或黜,或貶或崇,皆根據圓方之道。


    7形容:形體和容貌。指做事周密,沒有蛛絲馬跡可尋。陶弘景注:“己能審定,以之牧人。至德潛暢,玄風遠扇,非形非容,無門無戶。見形而不及道,日用而不知,故謂之天神也。”


    【譯文】


    所以,知人必先知己,不了解自己,也無從了解對方。人們之間的相知,像比目魚一樣形影相隨;獲得對方的言辭,像聲音和回聲一樣呼應;弄清對方的實情,像光生而影見。聖人偵察對方的言辭,絕無失誤,像磁石吸引鋼針,像舌頭吮食肉骨。


    與人相處,言行幽深、精妙。窺察實情,迅疾有道。既像陰陽變化,又像圓方轉化,相互依存。在對方形跡未顯前,用圓滑的方法誘導其說出實情;在對方形跡已顯後,對其已有充分了解,不妨用已定的原則對待他。


    或進或退,或左或右,由此掌握。自己不能先定下主意,就不能正確地支配他人。處理事情不靈活沒有技巧,叫做“不顧真實情況,違背客觀規律”;自己先確定策略統領別人,計策謀略就不露形跡,讓人看不清門戶所在,叫做“天神一樣聖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鬼穀子白話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鬼穀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鬼穀子並收藏鬼穀子白話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