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我在幾篇談散文的文章中,提出了一個看法:在中國散文壇上有兩個流派。一個流派主張(或許是大聲地主張),散文之妙就在一個“散”字上,信筆寫來,鬆鬆散散,隨隨便便,用不著講什麽結構,什麽布局,我姑且稱此派為鬆散派。另一個正相反,他們的寫作講究謀篇布局,煉字鑄句,我借用杜甫的一句話:“意匠慘淡經營中”,稱此派為“經營派”,都是杜撰的名詞。我還指出,在中國文學史上,散文大家的傳世名篇無一不是慘淡經營的結果。


    我竊附於“經營派”。我認為,梁衡也屬於“經營派”,而且他的經營還非同尋常。即以他的寫人物的散文來說,一般都認為,寫人物能寫到形似,已屬不易,而能寫到神似者則不啻為上乘。可是梁衡卻不以神似為滿足,他追求一種更高的水平,異常執著地追求。但是他追求什麽呢?我想了好久,也想不出一個恰當的名詞。我曾想用“境地”,覺得不夠;又曾想用“意境”,也覺得不夠;也曾想用“意韻”“韻味”等等,都覺得不夠。想來想去,我突然想到王國維的“境界”,自認得之矣。“境界說”是王國維論詞的新發展。《人間詞話》有很多地方講到“境界”:


    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雲破月來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境界”,同“性靈”“神韻”等一些文藝理論名詞一樣,是有一定的模糊性的,頗難以嚴格界定其涵義,但是統而觀之,我們是能夠理解的。這是一個富有啟迪性、暗示性、涵蓋性的名詞,上舉《人間詞話》最後幾句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迪。現在從梁衡散文中舉出一個例子來。他的名作《覓渡,覓渡,渡何處?》是寫瞿秋白的。瞿秋白這個人才華橫溢,性格中和行動中有不少矛盾,梁衡想寫這樣一個人,構思了六年,三訪瞿秋白紀念館,遲遲不敢下筆。他忽然抓住了“覓渡”這個概念,於是境界立出,運筆如風,寫成了這篇名作。我們常說“畫龍點睛”,畫一條龍,不管多麽活靈活現,如不點睛,畢竟還是一條死龍。一旦點睛,則頓成活龍,騰躍而起,飛龍在天矣。


    在並世散文家中,能追求、肯追求這樣一種境界的人,除梁衡以外,尚無第二人。


    2002年3月5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朗潤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季羨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季羨林並收藏朗潤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