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元器件新進展滿蒙兵有反應
到了揚昌辦公室,張知木沒想到,揚昌會給他一個驚喜。
揚昌給張知木倒了一杯水之後,笑眯眯的拿出來一個小火柴盒,遞給張知木說:“張總,看看這東西!”
張知木接過來火柴盒,打開一看,火柴盒裏麵是一個長方形三端器件。張知木心頭一動,忍不住問道:“是石英晶體器件?”
“是!張總。”揚昌點點頭說,“原來我們以為製作這種晶體器件會是很容的事兒,可是做起來才知道,要想弄出來頻率一致的器件實在是太難了。幾年時間了,我們現在終於可以生產實用的器件了。”
“哎呦!這可是太好了。”張知木說,“有了晶體器件以後,我們就可以有穩定的震蕩信號源了。說說看,你們是怎麽最後突破的?”
“其實,這要感謝我們半導體技術的突破。把生產半導體的技術用在晶體器件上,我們才有了突破。”揚昌說,“就說切片吧,我們用切矽片的鉬絲切晶體。然後按照你說的用油輪進行粗磨、中磨,在進行細磨和拋光。其實細磨完中心頻率就能出來了。隻是各個片子的頻率差距很大,我們將細磨之後頻率差別不是很大的晶體片子在一起進行拋光。如果再有差別,我們將厚度大頻率偏低的晶片,在***裏腐蝕點時間,就可以將頻率再提高一些。最後差不多了,我們在真空裏麵鍍膜。以前我們用銀蒸發沉積鍍膜,現在用鋁就可以。鍍完膜,再用導電膠將端子粘上,烘烤老化。這樣的晶體器件的頻率再有偏差的話,我們可以再次鍍膜,因為鍍膜的薄厚,對頻率影響不小,可以調整鍍膜的厚度做最後頻率調整。”
“揚昌你們要和李雲鶴研究一下,要把晶體器件生產設備標準化,要形成器件兒的批量生產。這東西將來會大批量的應用。現在按照你們的辦法生產,這東西要比金子還要貴。”張知木說。
“好的!張總。”揚昌說,“現在成品率是太低了。做試驗用幾個還行,要批量生產還需要些時間。不過這兩年這幾個搞晶體器件的人可是把晶體這東西摸個透。這東西組成的震蕩電路穩定性非常高。幾乎很少有變化。”
“晶體器件組成的震蕩電路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受溫度變化影響頻率會變化。”張知木說,“作為基準的震蕩源,一般要在地下室恒溫的環境才可以。不過這個缺點可以用其它電路補償。甚至還可以利用這個缺點。”
“這個缺點還可以利用?”揚昌看著張知木不解的問。
“是的!我們就利用這個晶體器件兒隨溫度變化的特性。”張知木說,“我們可以將這個晶體器件封裝在玻璃殼裏麵,用來測量溫度。我們就根據晶體器件振蕩頻率的變化來測量溫度。”
“哎!這真的是一個好主意,”揚昌說,“我馬上讓他們研製一種用晶體器件兒測溫的儀表。”
放下手裏的器件兒,張知木對揚昌:“揚昌啊!我聽說你們已經用三極管和二極管搭出來了幾個加法器的電路,這很不容易。但是要讓大家盡快的看到努力的成果才行。”
“能這樣最好。”揚昌說,“不過,現在大家都相信,你讓大家現在做的事兒,絕對不會白做。將來一定會有大用處。”
“嗬嗬!感謝大家對我的信任,”張知木說,“我們第一個目標是要做一個能算最簡單加法運算的計算器。”
“計算器?”揚昌不解。
“對啊!你們早就能用電子管兒搭出來,能用熒光管兒顯示按鍵數字的電路。現在又改成半導體三極管兒了。”張知木說,“隻要我們把加法器和這些連在一起,就應該能完成這個功能。”
揚昌點點頭說:“道理是這樣,可是怎麽往下進行,還需要你來指導才行。”
“是的,我想了一下。你們還缺少一些時序邏輯電路方麵的知識。”張知木說,“我準備一下,要給你們補充一下這方知識。把這些東西都聯係起來,我們能做的就太多了。不過時序邏輯電路要比組合邏輯電路複雜一些,你們需要花點兒時間好好學習。”
“嗬嗬!張總,我們跟著你學到現在,不跟著也不行了。”揚昌說,“現在啊,你就是想不讓我們學下去恐怕都不行了。他們現在一個個牛的很。都覺得有些不含糊了。要是聽說你還要給他們講課,他們都能蹦起來。學習一次就會提高一大截,有誰能不願意學?”
揚昌拿給張知木看的加法器是一個很多器件組成的一塊線路板,這讓張知木心中產生了很多感慨。前世的時候,一個簡單片子上就有四位加法器,更不用說cpu單片機之類的了。現在這麽大的一塊板子就隻是一位加法器。不過張知木拿著這塊板子,心裏還是非常高興的。這塊板子是研製這電路的弟兄們花了很多心血和精力製作的。這是為研製計算機邁出的很重要的一步。
“揚昌啊!你們還是要讓他們在集成電路上下些功夫。今後這樣一塊板子要集成在一塊矽片上。否則我們做出來的計算器體積很大不說,耗電量也會很大。”張知木說。
“好的張總!”揚昌說,“現在我們生產半導體器件,還是摸索階段。不過大家也有了點感覺。用在高頻電路上的三極管或者二極管,pn節間電容一定要小。這樣的話,pn結接觸的麵積就要小。可是通過的電流也就小了。不過高頻的時候小信號比較多,在前級使用沒有問題。功率發射的時候,我們還是用電子管兒要方便些。低頻的三極管我們的功率也做上來了。現在他們正研製全半導體的收音機。很快的,你說的那種用手拿著的收音機就會拿出來了。”
“好消息!今後,我們的半導體三極管兒要是能大批量的生產。我們就又多了一項生產銀子的機器一樣。”張知木說,“每個小學生都有一個收音機,絕對不是夢想。”
說完這些,揚昌又向張知木介紹了研製電話交換機的進展情況。
現在交換機研製情況,不是十分順利。不過也取得了一些進展。比如可以撥號的電話機,現在已經研製出來了。用這種電話機撥號,在遠處已經可以產生相應的動作。不過要是想交換機達到實用程度,還要有些過程。
不過,張知木知道,這類東西隻要有突破就會很快。但是一個小小的問題,弄不好也會耽誤很長時間。這些事兒著急也沒有用。
張知木本來想回到辦公室,就跟李雲鶴聯係一下,看看啥時候試驗那個三角翼的事兒,可是剛進屋,楊青蓮就迎上來說:“張總,陸先生在等你!”
楊玉琳身子不方便,現在又一次由楊青蓮代替她的工作。
見到陸成祥拿著一個白布包裹進到辦公室,張知木開玩笑說:“陸先生拿啥好東西來賄賂我了?”
“賄賂你?”陸先生笑眯眯的說:“我們窯崗人還沒發現誰敢賄賂人呢。不過這包裏是好東西可不假。”
說著陸成祥打開包裹。馬上一堆花花綠綠的絲綢露了出來。
張知木不解的過去摸摸絲綢布料,說:“染的色彩不錯,顏色鮮豔。”
“你仔細摸摸!”陸成祥說。
“得啦!陸先生,你知道我對這些東西純粹是外行,再摸也是沒有用的。你就別打馬虎眼了。”張知木說。
“嗨!”陸成祥搖搖頭說,“可惜了你。這是我們新染完了的人造纖維。你看看這光澤是不是比真的絲綢還要亮啊?”
“啊!這就是醇酸纖維?”張知木驚訝的問,用手又仔細的摸著這些料子。
“就是啊!”陸成祥說,“剛弄出來我就覺得這是好東西。可是那時候染色不行。為了染色的事兒,清風子師傅幾個弟子花了很多時間。最後用啥顯微鏡和觀察顏料的,後來發現原來的燃料顆粒太大,染不進去。後來他們用新的試劑,又把燃料研磨的很細很細,這樣才把這東西染得這麽好。而且怎麽洗都不掉色。你看看,這東西現在要是賣的話,要比絲綢還要貴的多。”
“好啊!這回我們就要大批的生產了。”張知木說。
“是,不過這東西還是需要用棉花。”陸成祥說,“你說過,可以研製不用棉花的人造絲你忘了?”
“是是,我還真的忙忘了。”張知木說,“我馬上聯係清風子師傅。讓他們研製醋酸纖維的人開始研究新的纖維。”
“哎呀,張總!別的事兒你別管,其他人也能幹好。你就幹這馬上就能賺銀子的事吧!”陸成祥很焦急的說。
“好好!”張知木說,“我說,陸先生前麵已經開戰了。你們物質供給,還有新區需要的糧食,都要跟上,你現在還有時間想掙銀子的事兒?”
“嗬嗬!張總,那些事兒還用等到現在再想嗎?”陸成祥很自信的說,“你放心吧!這樣的事兒我早就提前準備好了。要是等到現在在忙的話。那我老陸可就丟人了。”
“也是!這些事兒,交給你我就不用跟著操心了。”張知木說。
“還有一件事兒,歐陽先生跟我說。那個八大王張獻忠派人到了漢中。他們想請我們到四川去開分店。你看怎麽樣?”陸成祥說。
“按說,我們應該在那邊建分店。四川也是個不小的市場。”張知木說,“不過我們馬上接管的新區,需要建什麽郵電、票號網絡,我們現在哪有精力顧得上四川?”
“人,我們現在不缺。”陸成祥說,“我看,等我們那新區的工作都安排完了,就派人進四川。也為我們以後取四川趟個路子。李治的人也可以跟著一起過去。”
“四川是個易守難攻的地方。我們最後再考慮四川就行。”張知木說,“不過,我同意你在四川進行布點兒。不過,李治的人早就在四川有安排,不用跟你們一起過去。”
“那好!不過打完仗,我們新區的事兒可不少。新區麵積太大了,而且人口眾多。”陸成祥說,“我有一個擔心。淮河那邊,這幾年雨水越來越大。澇的可能性要大。以前澇了,我們可以不管。可是現在澇了就是我們的事兒。”
“我們有糧食就能頂一陣兒。”張知木說,“我們的化肥,要是送到那邊的農民手裏。那些產糧區糧食會大幅的增產。隻要是不全澇,我們就不怕。”
“是啊!我們現在的船好啊。哪裏缺糧,運過去方便多了。”陸成祥說,“我想在河南、湖廣那邊都建幾個大型的糧倉。在那邊直接儲備糧食。糧食不一定非都運回窯崗不可。”
“這個想法我支持。”張知木說,“不過選糧食儲備庫的地址,你要和盧炳義先生好好研究一下。這些大型從儲備庫是關係到我們生存的命脈。大明朝的那些糧倉,我們接管過來修一修,隻能作為一般周轉糧倉。大型儲備糧倉,必須由我們集中統一管理。怎麽建立督查機製,這些事兒,你要拿出來詳細的辦法。曆朝曆代在這上都沒少出事兒。”
“放心吧!張總,我老陸這方麵該算是行家。”陸成祥很自信。
“我相信您。不過,陸成祥,今後你的事兒多著呢。你要建立一個你不親自過問,別人管理也沒有漏洞的管理辦法。”張知木說。
“好!我明白。”陸成祥說,“這些事兒定完之後,我要和李岩一起研究製定出來一個糧食儲備法。違反者重罰!”
“對對!”張知木說,“我們好多事兒,都要在幹的過程中把法律完善了。”
喝著楊青蓮送來的茶,陸成祥說:“再過一陣兒,就能喝到明前龍井了!可惜我們在臨安(杭州)和蘇州那邊的店都撤回來了。不過,這個李闖王還很夠意思。他們把我們的鋪子都保護的很好。院子都沒有人進去。你說這哪像兩家打仗?”
“哼哼!”張知木說,“你有實力,人家究敬你!”
張知木現在已經很願意和陸成祥在一起聊聊了。陸成祥不再像以前那樣,每次見到他都是畢恭畢敬的樣子,說點話也輕鬆多了。最主要的是,陸先生現在再也不會拿著大帳本兒來煩張知木了。也許是這些數字,陸成祥自己也已經不是那麽感興趣了。
二人剛剛輕鬆了一下,楊青蓮進來通報說:“李主任來了,說有急事兒。”
張知木知道李治不但是有急事兒,而且一定是重要事兒。他不想在電話裏說,才過來的。
陸成祥起身說:“我也沒別的事兒,就先回去了。”說完了,和進門兒的李治打聲招呼就走了。他知道李治說的事兒都是保密的,自己在這不方便。
李治剛坐下就說:“張總,遼東那邊來電報。可以確定,滿清那邊正黃旗正白旗已經開始集結。其他們方麵,他們還在偵查。因為事關重大,他就先把確定的事兒先報回來了。另外,托裏王子那邊好像也很緊張。不少人再向歸化(呼和浩特)集結。”
“滿清那邊情況,我們預計到了。他們或者會在我們行動的時候,要出來撈一把。他們已經被我們打怕了,可是又不甘心。隻有趁我們南征無暇顧及他們的時候,出來撈一把。他們長時間不出來搶掠身子都會癢癢。不過,他們不知道我們已經發展到啥程度了。等他們出來再說吧?”張知木說。
“難道托裏王子他們知道了滿清作了動員嗎?”李治問。
“不會!但是很可能是他們知道別的蒙古人有行動了。”張知木說,“現在北方草原上還沒開化。蒙古人大規模行動還是不可能的。不過這說明,最少是蒙古人開始進行動員了。如果沒猜錯的話,不久托裏王子就會向我們通報情況。”
“嗯!張總分析的很對。”李治說,“我們關於蒙古人的情報一直沒有太大的進展。發展一些下層蒙古人,他們也接觸不到高層。我們招了不少少年蒙古兵。我想從現在就挑出來幾個重點培養。讓他們想辦法,接近蒙古人的上層。”
張知木來到指揮中心,跟陳玉峰和歐陽鶴說這件事兒的時候,歐陽鶴說:“這在我們預計之中。不過沒想到他們反應的會這麽快。我一直以為,怎麽也要等北方春暖花開了他們才能有所動作。”
陳玉峰說:“將這些情報通報給寧德將軍和周遇吉將軍,提醒他們注意。”
劉雲答應一聲,去給寧德和周遇吉拍電報去了。
張知木問:“看著別人打仗,劉雲在這裏能呆著的住嗎?”
“沒事兒!”陳玉峰說,“他也知道自己該回來換個崗位鍛煉一下了。也讓他知道知道,家裏的這些事兒也不簡單。不動腦筋也是幹不了的。”
“我看秦鵬的運氣可能不會太好!”歐陽鶴說,“南征之戰,估計不會有啥大的戰役可打了。弄不好北麵的仗可能要比南邊的仗要有意思!”
“嗬嗬嗬!”三個人會心的笑了起來。
張知木看到,指揮大廳裏麵大牆上,全都掛上了西麵、北麵的大幅地圖。地圖上紅紅綠綠的標注著各種文字和圖案。看來北麵的事兒,指揮中心已經下了不少功夫。張知木知道,這些也不用自己操心了。
這時候,楊青蓮把電話打了過來。張知木隻好接過電話。
楊青蓮在電話裏說:“張總,李公公來了。他說有聖旨,要緊急見您!”
-------------
富士山噴發,日本大地震。--《南宋記憶》進展
到了揚昌辦公室,張知木沒想到,揚昌會給他一個驚喜。
揚昌給張知木倒了一杯水之後,笑眯眯的拿出來一個小火柴盒,遞給張知木說:“張總,看看這東西!”
張知木接過來火柴盒,打開一看,火柴盒裏麵是一個長方形三端器件。張知木心頭一動,忍不住問道:“是石英晶體器件?”
“是!張總。”揚昌點點頭說,“原來我們以為製作這種晶體器件會是很容的事兒,可是做起來才知道,要想弄出來頻率一致的器件實在是太難了。幾年時間了,我們現在終於可以生產實用的器件了。”
“哎呦!這可是太好了。”張知木說,“有了晶體器件以後,我們就可以有穩定的震蕩信號源了。說說看,你們是怎麽最後突破的?”
“其實,這要感謝我們半導體技術的突破。把生產半導體的技術用在晶體器件上,我們才有了突破。”揚昌說,“就說切片吧,我們用切矽片的鉬絲切晶體。然後按照你說的用油輪進行粗磨、中磨,在進行細磨和拋光。其實細磨完中心頻率就能出來了。隻是各個片子的頻率差距很大,我們將細磨之後頻率差別不是很大的晶體片子在一起進行拋光。如果再有差別,我們將厚度大頻率偏低的晶片,在***裏腐蝕點時間,就可以將頻率再提高一些。最後差不多了,我們在真空裏麵鍍膜。以前我們用銀蒸發沉積鍍膜,現在用鋁就可以。鍍完膜,再用導電膠將端子粘上,烘烤老化。這樣的晶體器件的頻率再有偏差的話,我們可以再次鍍膜,因為鍍膜的薄厚,對頻率影響不小,可以調整鍍膜的厚度做最後頻率調整。”
“揚昌你們要和李雲鶴研究一下,要把晶體器件生產設備標準化,要形成器件兒的批量生產。這東西將來會大批量的應用。現在按照你們的辦法生產,這東西要比金子還要貴。”張知木說。
“好的!張總。”揚昌說,“現在成品率是太低了。做試驗用幾個還行,要批量生產還需要些時間。不過這兩年這幾個搞晶體器件的人可是把晶體這東西摸個透。這東西組成的震蕩電路穩定性非常高。幾乎很少有變化。”
“晶體器件組成的震蕩電路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受溫度變化影響頻率會變化。”張知木說,“作為基準的震蕩源,一般要在地下室恒溫的環境才可以。不過這個缺點可以用其它電路補償。甚至還可以利用這個缺點。”
“這個缺點還可以利用?”揚昌看著張知木不解的問。
“是的!我們就利用這個晶體器件兒隨溫度變化的特性。”張知木說,“我們可以將這個晶體器件封裝在玻璃殼裏麵,用來測量溫度。我們就根據晶體器件振蕩頻率的變化來測量溫度。”
“哎!這真的是一個好主意,”揚昌說,“我馬上讓他們研製一種用晶體器件兒測溫的儀表。”
放下手裏的器件兒,張知木對揚昌:“揚昌啊!我聽說你們已經用三極管和二極管搭出來了幾個加法器的電路,這很不容易。但是要讓大家盡快的看到努力的成果才行。”
“能這樣最好。”揚昌說,“不過,現在大家都相信,你讓大家現在做的事兒,絕對不會白做。將來一定會有大用處。”
“嗬嗬!感謝大家對我的信任,”張知木說,“我們第一個目標是要做一個能算最簡單加法運算的計算器。”
“計算器?”揚昌不解。
“對啊!你們早就能用電子管兒搭出來,能用熒光管兒顯示按鍵數字的電路。現在又改成半導體三極管兒了。”張知木說,“隻要我們把加法器和這些連在一起,就應該能完成這個功能。”
揚昌點點頭說:“道理是這樣,可是怎麽往下進行,還需要你來指導才行。”
“是的,我想了一下。你們還缺少一些時序邏輯電路方麵的知識。”張知木說,“我準備一下,要給你們補充一下這方知識。把這些東西都聯係起來,我們能做的就太多了。不過時序邏輯電路要比組合邏輯電路複雜一些,你們需要花點兒時間好好學習。”
“嗬嗬!張總,我們跟著你學到現在,不跟著也不行了。”揚昌說,“現在啊,你就是想不讓我們學下去恐怕都不行了。他們現在一個個牛的很。都覺得有些不含糊了。要是聽說你還要給他們講課,他們都能蹦起來。學習一次就會提高一大截,有誰能不願意學?”
揚昌拿給張知木看的加法器是一個很多器件組成的一塊線路板,這讓張知木心中產生了很多感慨。前世的時候,一個簡單片子上就有四位加法器,更不用說cpu單片機之類的了。現在這麽大的一塊板子就隻是一位加法器。不過張知木拿著這塊板子,心裏還是非常高興的。這塊板子是研製這電路的弟兄們花了很多心血和精力製作的。這是為研製計算機邁出的很重要的一步。
“揚昌啊!你們還是要讓他們在集成電路上下些功夫。今後這樣一塊板子要集成在一塊矽片上。否則我們做出來的計算器體積很大不說,耗電量也會很大。”張知木說。
“好的張總!”揚昌說,“現在我們生產半導體器件,還是摸索階段。不過大家也有了點感覺。用在高頻電路上的三極管或者二極管,pn節間電容一定要小。這樣的話,pn結接觸的麵積就要小。可是通過的電流也就小了。不過高頻的時候小信號比較多,在前級使用沒有問題。功率發射的時候,我們還是用電子管兒要方便些。低頻的三極管我們的功率也做上來了。現在他們正研製全半導體的收音機。很快的,你說的那種用手拿著的收音機就會拿出來了。”
“好消息!今後,我們的半導體三極管兒要是能大批量的生產。我們就又多了一項生產銀子的機器一樣。”張知木說,“每個小學生都有一個收音機,絕對不是夢想。”
說完這些,揚昌又向張知木介紹了研製電話交換機的進展情況。
現在交換機研製情況,不是十分順利。不過也取得了一些進展。比如可以撥號的電話機,現在已經研製出來了。用這種電話機撥號,在遠處已經可以產生相應的動作。不過要是想交換機達到實用程度,還要有些過程。
不過,張知木知道,這類東西隻要有突破就會很快。但是一個小小的問題,弄不好也會耽誤很長時間。這些事兒著急也沒有用。
張知木本來想回到辦公室,就跟李雲鶴聯係一下,看看啥時候試驗那個三角翼的事兒,可是剛進屋,楊青蓮就迎上來說:“張總,陸先生在等你!”
楊玉琳身子不方便,現在又一次由楊青蓮代替她的工作。
見到陸成祥拿著一個白布包裹進到辦公室,張知木開玩笑說:“陸先生拿啥好東西來賄賂我了?”
“賄賂你?”陸先生笑眯眯的說:“我們窯崗人還沒發現誰敢賄賂人呢。不過這包裏是好東西可不假。”
說著陸成祥打開包裹。馬上一堆花花綠綠的絲綢露了出來。
張知木不解的過去摸摸絲綢布料,說:“染的色彩不錯,顏色鮮豔。”
“你仔細摸摸!”陸成祥說。
“得啦!陸先生,你知道我對這些東西純粹是外行,再摸也是沒有用的。你就別打馬虎眼了。”張知木說。
“嗨!”陸成祥搖搖頭說,“可惜了你。這是我們新染完了的人造纖維。你看看這光澤是不是比真的絲綢還要亮啊?”
“啊!這就是醇酸纖維?”張知木驚訝的問,用手又仔細的摸著這些料子。
“就是啊!”陸成祥說,“剛弄出來我就覺得這是好東西。可是那時候染色不行。為了染色的事兒,清風子師傅幾個弟子花了很多時間。最後用啥顯微鏡和觀察顏料的,後來發現原來的燃料顆粒太大,染不進去。後來他們用新的試劑,又把燃料研磨的很細很細,這樣才把這東西染得這麽好。而且怎麽洗都不掉色。你看看,這東西現在要是賣的話,要比絲綢還要貴的多。”
“好啊!這回我們就要大批的生產了。”張知木說。
“是,不過這東西還是需要用棉花。”陸成祥說,“你說過,可以研製不用棉花的人造絲你忘了?”
“是是,我還真的忙忘了。”張知木說,“我馬上聯係清風子師傅。讓他們研製醋酸纖維的人開始研究新的纖維。”
“哎呀,張總!別的事兒你別管,其他人也能幹好。你就幹這馬上就能賺銀子的事吧!”陸成祥很焦急的說。
“好好!”張知木說,“我說,陸先生前麵已經開戰了。你們物質供給,還有新區需要的糧食,都要跟上,你現在還有時間想掙銀子的事兒?”
“嗬嗬!張總,那些事兒還用等到現在再想嗎?”陸成祥很自信的說,“你放心吧!這樣的事兒我早就提前準備好了。要是等到現在在忙的話。那我老陸可就丟人了。”
“也是!這些事兒,交給你我就不用跟著操心了。”張知木說。
“還有一件事兒,歐陽先生跟我說。那個八大王張獻忠派人到了漢中。他們想請我們到四川去開分店。你看怎麽樣?”陸成祥說。
“按說,我們應該在那邊建分店。四川也是個不小的市場。”張知木說,“不過我們馬上接管的新區,需要建什麽郵電、票號網絡,我們現在哪有精力顧得上四川?”
“人,我們現在不缺。”陸成祥說,“我看,等我們那新區的工作都安排完了,就派人進四川。也為我們以後取四川趟個路子。李治的人也可以跟著一起過去。”
“四川是個易守難攻的地方。我們最後再考慮四川就行。”張知木說,“不過,我同意你在四川進行布點兒。不過,李治的人早就在四川有安排,不用跟你們一起過去。”
“那好!不過打完仗,我們新區的事兒可不少。新區麵積太大了,而且人口眾多。”陸成祥說,“我有一個擔心。淮河那邊,這幾年雨水越來越大。澇的可能性要大。以前澇了,我們可以不管。可是現在澇了就是我們的事兒。”
“我們有糧食就能頂一陣兒。”張知木說,“我們的化肥,要是送到那邊的農民手裏。那些產糧區糧食會大幅的增產。隻要是不全澇,我們就不怕。”
“是啊!我們現在的船好啊。哪裏缺糧,運過去方便多了。”陸成祥說,“我想在河南、湖廣那邊都建幾個大型的糧倉。在那邊直接儲備糧食。糧食不一定非都運回窯崗不可。”
“這個想法我支持。”張知木說,“不過選糧食儲備庫的地址,你要和盧炳義先生好好研究一下。這些大型從儲備庫是關係到我們生存的命脈。大明朝的那些糧倉,我們接管過來修一修,隻能作為一般周轉糧倉。大型儲備糧倉,必須由我們集中統一管理。怎麽建立督查機製,這些事兒,你要拿出來詳細的辦法。曆朝曆代在這上都沒少出事兒。”
“放心吧!張總,我老陸這方麵該算是行家。”陸成祥很自信。
“我相信您。不過,陸成祥,今後你的事兒多著呢。你要建立一個你不親自過問,別人管理也沒有漏洞的管理辦法。”張知木說。
“好!我明白。”陸成祥說,“這些事兒定完之後,我要和李岩一起研究製定出來一個糧食儲備法。違反者重罰!”
“對對!”張知木說,“我們好多事兒,都要在幹的過程中把法律完善了。”
喝著楊青蓮送來的茶,陸成祥說:“再過一陣兒,就能喝到明前龍井了!可惜我們在臨安(杭州)和蘇州那邊的店都撤回來了。不過,這個李闖王還很夠意思。他們把我們的鋪子都保護的很好。院子都沒有人進去。你說這哪像兩家打仗?”
“哼哼!”張知木說,“你有實力,人家究敬你!”
張知木現在已經很願意和陸成祥在一起聊聊了。陸成祥不再像以前那樣,每次見到他都是畢恭畢敬的樣子,說點話也輕鬆多了。最主要的是,陸先生現在再也不會拿著大帳本兒來煩張知木了。也許是這些數字,陸成祥自己也已經不是那麽感興趣了。
二人剛剛輕鬆了一下,楊青蓮進來通報說:“李主任來了,說有急事兒。”
張知木知道李治不但是有急事兒,而且一定是重要事兒。他不想在電話裏說,才過來的。
陸成祥起身說:“我也沒別的事兒,就先回去了。”說完了,和進門兒的李治打聲招呼就走了。他知道李治說的事兒都是保密的,自己在這不方便。
李治剛坐下就說:“張總,遼東那邊來電報。可以確定,滿清那邊正黃旗正白旗已經開始集結。其他們方麵,他們還在偵查。因為事關重大,他就先把確定的事兒先報回來了。另外,托裏王子那邊好像也很緊張。不少人再向歸化(呼和浩特)集結。”
“滿清那邊情況,我們預計到了。他們或者會在我們行動的時候,要出來撈一把。他們已經被我們打怕了,可是又不甘心。隻有趁我們南征無暇顧及他們的時候,出來撈一把。他們長時間不出來搶掠身子都會癢癢。不過,他們不知道我們已經發展到啥程度了。等他們出來再說吧?”張知木說。
“難道托裏王子他們知道了滿清作了動員嗎?”李治問。
“不會!但是很可能是他們知道別的蒙古人有行動了。”張知木說,“現在北方草原上還沒開化。蒙古人大規模行動還是不可能的。不過這說明,最少是蒙古人開始進行動員了。如果沒猜錯的話,不久托裏王子就會向我們通報情況。”
“嗯!張總分析的很對。”李治說,“我們關於蒙古人的情報一直沒有太大的進展。發展一些下層蒙古人,他們也接觸不到高層。我們招了不少少年蒙古兵。我想從現在就挑出來幾個重點培養。讓他們想辦法,接近蒙古人的上層。”
張知木來到指揮中心,跟陳玉峰和歐陽鶴說這件事兒的時候,歐陽鶴說:“這在我們預計之中。不過沒想到他們反應的會這麽快。我一直以為,怎麽也要等北方春暖花開了他們才能有所動作。”
陳玉峰說:“將這些情報通報給寧德將軍和周遇吉將軍,提醒他們注意。”
劉雲答應一聲,去給寧德和周遇吉拍電報去了。
張知木問:“看著別人打仗,劉雲在這裏能呆著的住嗎?”
“沒事兒!”陳玉峰說,“他也知道自己該回來換個崗位鍛煉一下了。也讓他知道知道,家裏的這些事兒也不簡單。不動腦筋也是幹不了的。”
“我看秦鵬的運氣可能不會太好!”歐陽鶴說,“南征之戰,估計不會有啥大的戰役可打了。弄不好北麵的仗可能要比南邊的仗要有意思!”
“嗬嗬嗬!”三個人會心的笑了起來。
張知木看到,指揮大廳裏麵大牆上,全都掛上了西麵、北麵的大幅地圖。地圖上紅紅綠綠的標注著各種文字和圖案。看來北麵的事兒,指揮中心已經下了不少功夫。張知木知道,這些也不用自己操心了。
這時候,楊青蓮把電話打了過來。張知木隻好接過電話。
楊青蓮在電話裏說:“張總,李公公來了。他說有聖旨,要緊急見您!”
-------------
富士山噴發,日本大地震。--《南宋記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