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水庫爆破滿清生變
張知木明白,戰後官兵們的嘉獎是必須做的,這樣才能鼓舞士氣。不過現在官兵們駐防各地想集中起來進行嘉獎是不可能的。
“官兵們的嘉獎,你們拿出來一個方案。對下級官兵的嘉獎要征求一下下麵軍官們的意見。定下來就盡快的實施,不要拖的太久。”張知木說。
“方案我們已經整理出來,明天張總抽時間看看吧。”歐陽鶴說。
獎罰分明官兵才能服氣,這也是治軍的起碼要求。窯崗人在這方麵一直做的非常好。
李威回到窯崗之後,將自己的事情,特別是203口徑大炮射表製作的事安排完了之後,就請張知木和李雲鶴一起來到唐景窯他們滹沱河水庫工地。
三人乘坐在同一輛車上。路上,他們看到了窯崗到水庫鐵路已經在鋪鋼軌。李雲鶴說:“現在有了推土機和軋道機,修鐵路也快多了。”
李威也說:“我和唐先生通了幾次電話,他們工地上的進展也不錯。唐先生一直催我過來,他們的分流渠要開挖,說是土方量很大。聽張總說了可以進行大規模爆破,請我們過去看看。”
“這次你們就要拿這個水庫練練手,一定要把大規模爆破的事弄個差不多。今後我們要搞的工程多著呢,需要用到爆破的事很多。”張知木說。
剛到水庫的施工場地,張知木就看到工地是煙塵滾滾,烈日將工地上的一切都考的熾熱。工人們都在手挖肩挑的運送土石。還有不少空中的纜車也在運送土石。不過,最吸引人的倒是那一二十輛拖拉機。它他們一個個冒著黑煙,嘩啦啦的在工地上用力的推著土石。不過,他們負責區域要大得多。
唐景窯知道張知木他們要過來,早就在那裏等著,看見張知木他們馬車到了,趕緊迎過來,拱手說:“張總一路辛苦!”
張知木也趕緊說:“唐先生辛苦!我看工地上烈日炎炎,工人們防暑降溫的事一定要做好。”
“放心吧,張總。我們工地上不但供應茶水,還有汽水和冰果。不少工人都說,雖然累一些,沒想到這裏吃的用會這麽好。他們大多數人是到這裏才喝過汽水吃過冰果。”唐景窯很自豪的介紹說,“工人們出的力大,我們保證他們每天都有葷腥,保證吃飽。醫院還在工地設了一個診所,有些小病小傷的在這裏就治了。”
“好好!”張知木說,“你們盡量想的周全一些,工人們吃好了,身體好才能把活幹好。”
“行啦唐先生,還是說說,工程的事吧。”李威不想聽太多的客套話。
張知木衝李威一瞪眼,說:“你這個混蛋,讓唐先生說完話。”
唐景窯也不惱,說:“好好!聽李將軍的,我們說說工地上的事。”說完唐景窯請大家來到他們的指揮部。張知木看到指揮部裏麵四周牆上都是掛著各種地圖和圖紙。
來到地圖前,唐景窯拿起一個棍子,指著地圖說:“前一陣子,陸琪先生來到工地,提出來了幾項建議,我們研究一下覺得非常好。就對原來的設計進行了改進。比如我們原來設計的大壩準備完全建成水泥大壩。現在陸先生建議在大壩的兩側建成土石壩中間建成水泥壩。這樣有兩個好處,一是可以剩下大量的水泥,另外可以從兩側山上和開挖的土石直接運到這裏建成壩體。”
“土石壩有一個防滲的問題,你們要考慮到。”張知木說。
“這件事已經考慮了,現在開挖的就是建設防滲壩的溝。”唐景窯說,“我們在基岩下麵挖三十米深三米寬的溝,準備用水泥修建防滲壩。然後外麵再堆梯形土石壩。”
“我們進來的時候已經看到,大壩兩端都是山頭,等你們的防滲壩建完,我們就可以用定向爆破的辦法,將山頭上的土石直接掀過來堆在這裏形成壩體的一部分。這樣就可以減少很多的土石方量。”張知木說。
“要是能這樣的話就太好了。”唐景窯說,“我們工程進度能提高不少。這個壩體的兩端都可以這樣做。”
李威看著牆上的圖說:“壩體的兩端爆破沒問題,就怕爆破震動太大,將你們的防滲壩給震壞了。”
“沒有大問題,”唐景窯說,“壩體施工完,我們可以先用土石將壩體埋上,減少震動。就是有些問題也不大。他的作用就是防止滲水。有一點滲水不會影響太大。大壩底部幾百米寬呢。”
“說說你們那個泄洪渠的事吧。”李威說。
“那個泄洪渠,也是我們的滹沱河截流的時候,用的導流渠。”唐景窯說,“我們想在那裏建成一個壩體,以後洪水太大的時候,也可以做一個泄洪渠用。那個位置是一個小山包。要是能用炸炸開的話,我們的工程量會減少很多。”
李雲鶴說:“我看我們還是到那裏實地看一看吧。在這裏看圖,看不出來啥東西。”
“好!船我已經安排好了,我們過去看看吧。”唐景窯說。
為了水庫工地施工方便,這裏配備了兩條柴油機驅動的快艇。
張知木他們一行人,來到河邊,登上快艇,就來到要建導流渠的那個山腳下。到了岸邊他們棄船上岸,又一起登上這個小山包,這山包在兩個大一些山頭之間。過了這個山包,後麵是個山溝,山溝拐個彎兒可以直接通到滹沱河的河道。從這裏開個口子建一個導流渠,正是一個好地方。看來盧炳義他們和唐景窯沒少花功夫在這裏。
李威看著這個山包說:“用**將山包炸平應該沒有問題。可是你們需要的是炸出來一個低於河麵的河道,那樣才能導流用,這就麻煩了。”
“為啥?”唐景窯沒聽明白。
“因為需要在水麵一下鑽洞安放炸好。那樣的山洞不好打,這裏離河道太近,打出來也是容易進水,沒法在洞裏安放**。”李威說。
張知木看看了山包,突然問:“雲鶴,你們現在鑽機最大能鑽多大的孔?”
“150毫米沒問題,現在正研究200毫米的,不過需要等一些時間。”李雲鶴回答說。
“那就好,你安排幾台鑽機,在這山包上,順著要開出來的河道方向,鑽幾排深孔,孔深要比需要的河道深幾米。鑽完之後,統一將經過防水處理的**放進鑽孔裏,孔上麵再用水泥封堵住。用電**兒同時引爆。這樣**爆炸後,就可以將這個山包,沿著這幾排爆炸孔掀到兩邊去,形成一個河道。”張知木說。
李威一拍手,說:“好主意,炸這樣的河道多裝一些**也沒有問題,我們就先在這裏下手吧。”
唐景窯興奮的說:“你們啥時候將這裏炸開,我們就啥時候將滹沱河截流。”
“行,我回去看看能派出來幾台鑽機?”李雲鶴說。
唐景窯說:“隻要你們把這個導流渠炸開,再將那個兩個山頭給我掀到壩上。其他的我們自己都能幹。象那個用風鎬打孔爆破,我們跟著李威將軍的人幹過一段時間,自己就會幹了。可是這搞大規模爆破,我們沒人敢幹。”
“這樣的事李威他們也沒幹過,大家就都探索著來吧。”張知木說,“李威你們還有一個任務,你們的工兵們要專門成立一個從山上打隧道的隊伍。專門研究打隧道的技術,那可是需要經驗和技術的活。打進去一段隧道,就要用水泥被覆一段,不然塌方了,隧道打不成人員還十分的危險。”
“行,回去我專門安排一個工兵團研究這件事。”李威說,“看來張總要幹的事還多著呢!”
“嗬嗬!你說對了,”張知木說,“我們的大規模建設還沒開始呢。比如,我們要是建設大同到張家口的鐵路,那就要在山上開建很多隧道才行。沒有隧道施工技術,我們就不能開建這段鐵路。”
張知木他們跟著唐景窯在水庫工地又四處參觀了,感覺唐景窯還真是個幹事的好手,這麽多的人,安排的井井有條,實在是不容易。
參觀完了,張知木問到:“唐主任,你們攔河大壩啥時候能合龍啊?”
“這要看導流渠啥時候能搞好,”唐景窯說,“如果真的如大家方才說的,能將那個山包炸開,就從那裏做導流渠。那樣的話就會很快。您也看到了,我們攔河大壩從兩岸向河心推進,現在不能再填了。沒有導流的話,到河心水流太急。等有了導流去分流我們可以用拖拉機將大塊石頭推進河中,將大壩合龍。”
“好啊,你們的進度比原計劃要快一些。”張知木說,“等你們大壩合龍了,我來祝賀。”
“謝謝張總。”唐景窯很感動。
李雲鶴說:“這兩天還能有二十台拖拉機,造好了我們馬上給你們運過來。那條鐵路馬上就通車,你們工地在用啥東西,運輸就方便多了。”
“最方便的還是,那些水泥從水泥廠直接用罐車就可以運到工地來了。以後大規模澆築的時候水泥能保證供應。”唐景窯說。
回去的路上,張知木對李雲鶴說:“我上次在河曲的時候,和陸琪研究過,我們好需要要搞一種水泥攪拌機,將來大規模水泥連續澆築需要大量的水泥同時攪拌,靠人工滿足不了需要。不用說大壩了,連澆築橋墩都不夠用。還要有水泥高壓傳送設備。”
“水泥攪拌機,你一說我知道。”李雲鶴又問,“啥叫水泥高壓傳送設備?”
“我們水泥攪拌完了,一般用馬車手推車運送。可是大量的水泥就不夠用了。還有,運送的位置太高了,我們就送不到了,是吧?”張知木提示著李雲鶴。
“嗯!是的。”李雲鶴點頭。
“我們是不是可以用一種鋼管,通過一個高壓泵,將水泥泵上去。”張知木說,“這樣我們是不是就可以很容易的完成水泥的輸送了?”
“哎呦!是個好主意。”李雲鶴說,“不用等陸琪了,我回去就安排人搞這東西。”
“不用等陸琪了,你還記得你說過的另一個不用等陸琪的事嗎?”張知木問。
“我知道,你說的是醋酸纖維的事,”李雲鶴說,“你放心,我已經安排人在搞這東西。不過麻煩事不少,那個東西露出來的小孔就不好搞,我們用倆個大一些小孔疊加留出來更小的孔才行。不過隻有流速和外麵纏繞棍子速度配合好了,才能保證張力將纖維拉成需要的絲線。這東西還需要再摸索一段時間,才能保證每次都調的一樣。不然每次出來的纖維都不一樣,那東西粗細了都不行。”
張知木知道這東西不是個簡單的事,不過必須解決,“你們要記住,這件事兒要是解決了,它的意義實在是太大了。將來我們還會搞出來很多化纖產品。你們現在搞的是技術上一個突破,也是為以後打下基礎。”
“嗬嗬!”李雲鶴一笑說,“我們要打基礎的東西太多了。就說清風子他們的搞的單晶矽吧,我們專門為他們搞的設備就太多了。什麽電爐、空氣過濾機、切割設備、研磨設備,還有各種專用工具。花費的精力和人力太多了。不知道那個打基礎的東西會有啥用處?”
“當初搞合成氨,你們花費的精力有這麽大嗎?”張知木問。
“那當然了,更主要的是,那時候我們的人手能力都不行,新手多。老手也都隻是剛剛能入門兒的,和現在不能比。現在搞的東西,沒有合成氨的規模那麽大。可是技術上的複雜程度一點不差。就連揚昌和李迪他們也都花費了不少人力。這東西應該說是集中了我們窯崗人所有技術力量。”李雲鶴說。
“當初你們能想到合成氨會有這麽大的好處嗎?”張知木又問。
“沒有。”李雲鶴老實的回答。
“我告訴你們,這東西搞出來,好處大的你們同樣現在想象不到。”張知木說,“舉一個小例子吧。現在你家裏有收音機,可是必須放在家裏,拿不出來。拿了出來就聽不到了。可是那東西搞出來以後,我們就可以製作比火柴盒大一些的收音機。我們的老人和孩子走到街上都可以拿著收音機,一邊走一邊聽。”
“那麽電台是不是也可以搞的很小?”李威馬上想到了軍事應用。
“當然,以後每人都可以手裏拿著一個電台,那時候想和誰說話就可以和誰說話。”張知木說,“這東西帶給我們變化,會大的你們沒法想象。電子管能幹的事他們將來都會幹。電子管幹不了的,他們也會幹。你們要抓緊支持清風子,讓他們盡快的把東西搞出來。”
“快了,我估計年底前他們就能有點結果。”李雲鶴說,“我上次聽清風子師傅說,純度還有問題。切割的時候和研磨的時候也有問題。不過他們搞出來了新的固定膠,聽說就好多了。”
“等你父親他們從包頭回來以後,他們要是能搞出來鉬絲,用鉬絲切割效果會更好。”張知木說,“對了鉬絲搞出來以後,你們還可以用鉬絲進行線切割加工。”
李雲鶴嘿嘿一笑說:“還沒聽說線切割加工的?你竟能弄些怪東西。”
“木工用的線鋸你知道吧?就是和那種辦法差不多。”張知木說。
“線鋸我知道,那東西還是我安排他們搞出來的呢,現在線鋸就能賣很多銀子。不過你說用線鋸切割鋼鐵可是夠嗆。”李雲鶴說。
“是這樣的,你看我們電焊的時候,用的是電極間放電的原理,將金屬融化掉是不是?”張知木問。
“是啊。”
“如果我們用鉬絲做一極,待加工的零件做一極,兩者接觸他們之間就會放電。待加工的鋼鐵和鉬絲接觸部分就會融化掉,也就是說被切割掉了是吧?”張知木繼續解釋說。
“是啊,”李雲鶴問,“那鉬絲會不會也斷了?”
“鉬絲耐受的溫度非常高,並且我們可以不斷的將鉬絲運動,加熱一點的鉬絲就離開和加工零件兒的接觸。這樣就象一個不斷纏繞的鉬絲將零件兒加工切割下來一樣。”張知木說,“如果切割時,我們控製鉬絲做複雜運動是不是就可以加工出來複雜形狀了?”
“哎呦!”李雲鶴驚歎一聲說,“要是鉬絲真的像你說的那樣耐高溫,我們還真的可以好好琢磨一下這東西,有些需要複雜切割的東西還真的不好弄,要是鉬絲能做線切割,那可是解決大問題了。”
“嗬嗬!等你父親他們回來,你催著他們點兒鉬絲的事。”張知木說。
“好吧,不過現在冶場那邊出了很多人才,”李雲鶴說,“原來冶場那邊就有不少技術人員,他們是從全大明朝聘過來的。現在他們那裏分去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給他們上課。我們學院的老師也少過去給他們上課。他們要做的事情還很多了,更鍛煉人。所以他們那裏更出人才。等我父親回來,我讓他們盡快安排人搞鉬絲的事。”
就在張知木他們的馬車剛到窯崗的崗下,一個指揮中心的參謀,攔住了馬車。張知木一看是指揮中心的人攔住馬車,還很奇怪。這名參謀,過來給張知木敬個禮說:“張總,請您跟我到指揮中心吧,陳總在那裏等著您。”
張知木一聽就知道一定是有啥急事,不然陳玉峰不會讓人在這裏攔住自己。
李雲鶴坐車走,李威下車跟著張知木來到指揮中心。
張知木一進指揮中心,看見陳玉峰和歐陽鶴在這裏,問道:“陳叔、歐陽先生,有啥急事?”
“嗬嗬!”歐陽鶴一笑說,“有一件大事。方才我打電話到水庫那邊,他們說你們已經回來了,我就派人去接您了。”
看見張知木和李威坐下了,歐陽鶴又說:“是這樣,我們方才接到李治送來的情報。說,滿清的皇太極死了,已經立福臨為君。多爾袞和濟爾哈朗為輔臣。”
這時陳玉峰接過話說:“我們研究過滿清的那些頭目,這個多爾袞是個難纏的主。我們擔心,由他輔政,他會不安分,或許會提前攻打山海關。”
-------------
富士山噴發,日本大地震。--《南宋記憶》進展
張知木明白,戰後官兵們的嘉獎是必須做的,這樣才能鼓舞士氣。不過現在官兵們駐防各地想集中起來進行嘉獎是不可能的。
“官兵們的嘉獎,你們拿出來一個方案。對下級官兵的嘉獎要征求一下下麵軍官們的意見。定下來就盡快的實施,不要拖的太久。”張知木說。
“方案我們已經整理出來,明天張總抽時間看看吧。”歐陽鶴說。
獎罰分明官兵才能服氣,這也是治軍的起碼要求。窯崗人在這方麵一直做的非常好。
李威回到窯崗之後,將自己的事情,特別是203口徑大炮射表製作的事安排完了之後,就請張知木和李雲鶴一起來到唐景窯他們滹沱河水庫工地。
三人乘坐在同一輛車上。路上,他們看到了窯崗到水庫鐵路已經在鋪鋼軌。李雲鶴說:“現在有了推土機和軋道機,修鐵路也快多了。”
李威也說:“我和唐先生通了幾次電話,他們工地上的進展也不錯。唐先生一直催我過來,他們的分流渠要開挖,說是土方量很大。聽張總說了可以進行大規模爆破,請我們過去看看。”
“這次你們就要拿這個水庫練練手,一定要把大規模爆破的事弄個差不多。今後我們要搞的工程多著呢,需要用到爆破的事很多。”張知木說。
剛到水庫的施工場地,張知木就看到工地是煙塵滾滾,烈日將工地上的一切都考的熾熱。工人們都在手挖肩挑的運送土石。還有不少空中的纜車也在運送土石。不過,最吸引人的倒是那一二十輛拖拉機。它他們一個個冒著黑煙,嘩啦啦的在工地上用力的推著土石。不過,他們負責區域要大得多。
唐景窯知道張知木他們要過來,早就在那裏等著,看見張知木他們馬車到了,趕緊迎過來,拱手說:“張總一路辛苦!”
張知木也趕緊說:“唐先生辛苦!我看工地上烈日炎炎,工人們防暑降溫的事一定要做好。”
“放心吧,張總。我們工地上不但供應茶水,還有汽水和冰果。不少工人都說,雖然累一些,沒想到這裏吃的用會這麽好。他們大多數人是到這裏才喝過汽水吃過冰果。”唐景窯很自豪的介紹說,“工人們出的力大,我們保證他們每天都有葷腥,保證吃飽。醫院還在工地設了一個診所,有些小病小傷的在這裏就治了。”
“好好!”張知木說,“你們盡量想的周全一些,工人們吃好了,身體好才能把活幹好。”
“行啦唐先生,還是說說,工程的事吧。”李威不想聽太多的客套話。
張知木衝李威一瞪眼,說:“你這個混蛋,讓唐先生說完話。”
唐景窯也不惱,說:“好好!聽李將軍的,我們說說工地上的事。”說完唐景窯請大家來到他們的指揮部。張知木看到指揮部裏麵四周牆上都是掛著各種地圖和圖紙。
來到地圖前,唐景窯拿起一個棍子,指著地圖說:“前一陣子,陸琪先生來到工地,提出來了幾項建議,我們研究一下覺得非常好。就對原來的設計進行了改進。比如我們原來設計的大壩準備完全建成水泥大壩。現在陸先生建議在大壩的兩側建成土石壩中間建成水泥壩。這樣有兩個好處,一是可以剩下大量的水泥,另外可以從兩側山上和開挖的土石直接運到這裏建成壩體。”
“土石壩有一個防滲的問題,你們要考慮到。”張知木說。
“這件事已經考慮了,現在開挖的就是建設防滲壩的溝。”唐景窯說,“我們在基岩下麵挖三十米深三米寬的溝,準備用水泥修建防滲壩。然後外麵再堆梯形土石壩。”
“我們進來的時候已經看到,大壩兩端都是山頭,等你們的防滲壩建完,我們就可以用定向爆破的辦法,將山頭上的土石直接掀過來堆在這裏形成壩體的一部分。這樣就可以減少很多的土石方量。”張知木說。
“要是能這樣的話就太好了。”唐景窯說,“我們工程進度能提高不少。這個壩體的兩端都可以這樣做。”
李威看著牆上的圖說:“壩體的兩端爆破沒問題,就怕爆破震動太大,將你們的防滲壩給震壞了。”
“沒有大問題,”唐景窯說,“壩體施工完,我們可以先用土石將壩體埋上,減少震動。就是有些問題也不大。他的作用就是防止滲水。有一點滲水不會影響太大。大壩底部幾百米寬呢。”
“說說你們那個泄洪渠的事吧。”李威說。
“那個泄洪渠,也是我們的滹沱河截流的時候,用的導流渠。”唐景窯說,“我們想在那裏建成一個壩體,以後洪水太大的時候,也可以做一個泄洪渠用。那個位置是一個小山包。要是能用炸炸開的話,我們的工程量會減少很多。”
李雲鶴說:“我看我們還是到那裏實地看一看吧。在這裏看圖,看不出來啥東西。”
“好!船我已經安排好了,我們過去看看吧。”唐景窯說。
為了水庫工地施工方便,這裏配備了兩條柴油機驅動的快艇。
張知木他們一行人,來到河邊,登上快艇,就來到要建導流渠的那個山腳下。到了岸邊他們棄船上岸,又一起登上這個小山包,這山包在兩個大一些山頭之間。過了這個山包,後麵是個山溝,山溝拐個彎兒可以直接通到滹沱河的河道。從這裏開個口子建一個導流渠,正是一個好地方。看來盧炳義他們和唐景窯沒少花功夫在這裏。
李威看著這個山包說:“用**將山包炸平應該沒有問題。可是你們需要的是炸出來一個低於河麵的河道,那樣才能導流用,這就麻煩了。”
“為啥?”唐景窯沒聽明白。
“因為需要在水麵一下鑽洞安放炸好。那樣的山洞不好打,這裏離河道太近,打出來也是容易進水,沒法在洞裏安放**。”李威說。
張知木看看了山包,突然問:“雲鶴,你們現在鑽機最大能鑽多大的孔?”
“150毫米沒問題,現在正研究200毫米的,不過需要等一些時間。”李雲鶴回答說。
“那就好,你安排幾台鑽機,在這山包上,順著要開出來的河道方向,鑽幾排深孔,孔深要比需要的河道深幾米。鑽完之後,統一將經過防水處理的**放進鑽孔裏,孔上麵再用水泥封堵住。用電**兒同時引爆。這樣**爆炸後,就可以將這個山包,沿著這幾排爆炸孔掀到兩邊去,形成一個河道。”張知木說。
李威一拍手,說:“好主意,炸這樣的河道多裝一些**也沒有問題,我們就先在這裏下手吧。”
唐景窯興奮的說:“你們啥時候將這裏炸開,我們就啥時候將滹沱河截流。”
“行,我回去看看能派出來幾台鑽機?”李雲鶴說。
唐景窯說:“隻要你們把這個導流渠炸開,再將那個兩個山頭給我掀到壩上。其他的我們自己都能幹。象那個用風鎬打孔爆破,我們跟著李威將軍的人幹過一段時間,自己就會幹了。可是這搞大規模爆破,我們沒人敢幹。”
“這樣的事李威他們也沒幹過,大家就都探索著來吧。”張知木說,“李威你們還有一個任務,你們的工兵們要專門成立一個從山上打隧道的隊伍。專門研究打隧道的技術,那可是需要經驗和技術的活。打進去一段隧道,就要用水泥被覆一段,不然塌方了,隧道打不成人員還十分的危險。”
“行,回去我專門安排一個工兵團研究這件事。”李威說,“看來張總要幹的事還多著呢!”
“嗬嗬!你說對了,”張知木說,“我們的大規模建設還沒開始呢。比如,我們要是建設大同到張家口的鐵路,那就要在山上開建很多隧道才行。沒有隧道施工技術,我們就不能開建這段鐵路。”
張知木他們跟著唐景窯在水庫工地又四處參觀了,感覺唐景窯還真是個幹事的好手,這麽多的人,安排的井井有條,實在是不容易。
參觀完了,張知木問到:“唐主任,你們攔河大壩啥時候能合龍啊?”
“這要看導流渠啥時候能搞好,”唐景窯說,“如果真的如大家方才說的,能將那個山包炸開,就從那裏做導流渠。那樣的話就會很快。您也看到了,我們攔河大壩從兩岸向河心推進,現在不能再填了。沒有導流的話,到河心水流太急。等有了導流去分流我們可以用拖拉機將大塊石頭推進河中,將大壩合龍。”
“好啊,你們的進度比原計劃要快一些。”張知木說,“等你們大壩合龍了,我來祝賀。”
“謝謝張總。”唐景窯很感動。
李雲鶴說:“這兩天還能有二十台拖拉機,造好了我們馬上給你們運過來。那條鐵路馬上就通車,你們工地在用啥東西,運輸就方便多了。”
“最方便的還是,那些水泥從水泥廠直接用罐車就可以運到工地來了。以後大規模澆築的時候水泥能保證供應。”唐景窯說。
回去的路上,張知木對李雲鶴說:“我上次在河曲的時候,和陸琪研究過,我們好需要要搞一種水泥攪拌機,將來大規模水泥連續澆築需要大量的水泥同時攪拌,靠人工滿足不了需要。不用說大壩了,連澆築橋墩都不夠用。還要有水泥高壓傳送設備。”
“水泥攪拌機,你一說我知道。”李雲鶴又問,“啥叫水泥高壓傳送設備?”
“我們水泥攪拌完了,一般用馬車手推車運送。可是大量的水泥就不夠用了。還有,運送的位置太高了,我們就送不到了,是吧?”張知木提示著李雲鶴。
“嗯!是的。”李雲鶴點頭。
“我們是不是可以用一種鋼管,通過一個高壓泵,將水泥泵上去。”張知木說,“這樣我們是不是就可以很容易的完成水泥的輸送了?”
“哎呦!是個好主意。”李雲鶴說,“不用等陸琪了,我回去就安排人搞這東西。”
“不用等陸琪了,你還記得你說過的另一個不用等陸琪的事嗎?”張知木問。
“我知道,你說的是醋酸纖維的事,”李雲鶴說,“你放心,我已經安排人在搞這東西。不過麻煩事不少,那個東西露出來的小孔就不好搞,我們用倆個大一些小孔疊加留出來更小的孔才行。不過隻有流速和外麵纏繞棍子速度配合好了,才能保證張力將纖維拉成需要的絲線。這東西還需要再摸索一段時間,才能保證每次都調的一樣。不然每次出來的纖維都不一樣,那東西粗細了都不行。”
張知木知道這東西不是個簡單的事,不過必須解決,“你們要記住,這件事兒要是解決了,它的意義實在是太大了。將來我們還會搞出來很多化纖產品。你們現在搞的是技術上一個突破,也是為以後打下基礎。”
“嗬嗬!”李雲鶴一笑說,“我們要打基礎的東西太多了。就說清風子他們的搞的單晶矽吧,我們專門為他們搞的設備就太多了。什麽電爐、空氣過濾機、切割設備、研磨設備,還有各種專用工具。花費的精力和人力太多了。不知道那個打基礎的東西會有啥用處?”
“當初搞合成氨,你們花費的精力有這麽大嗎?”張知木問。
“那當然了,更主要的是,那時候我們的人手能力都不行,新手多。老手也都隻是剛剛能入門兒的,和現在不能比。現在搞的東西,沒有合成氨的規模那麽大。可是技術上的複雜程度一點不差。就連揚昌和李迪他們也都花費了不少人力。這東西應該說是集中了我們窯崗人所有技術力量。”李雲鶴說。
“當初你們能想到合成氨會有這麽大的好處嗎?”張知木又問。
“沒有。”李雲鶴老實的回答。
“我告訴你們,這東西搞出來,好處大的你們同樣現在想象不到。”張知木說,“舉一個小例子吧。現在你家裏有收音機,可是必須放在家裏,拿不出來。拿了出來就聽不到了。可是那東西搞出來以後,我們就可以製作比火柴盒大一些的收音機。我們的老人和孩子走到街上都可以拿著收音機,一邊走一邊聽。”
“那麽電台是不是也可以搞的很小?”李威馬上想到了軍事應用。
“當然,以後每人都可以手裏拿著一個電台,那時候想和誰說話就可以和誰說話。”張知木說,“這東西帶給我們變化,會大的你們沒法想象。電子管能幹的事他們將來都會幹。電子管幹不了的,他們也會幹。你們要抓緊支持清風子,讓他們盡快的把東西搞出來。”
“快了,我估計年底前他們就能有點結果。”李雲鶴說,“我上次聽清風子師傅說,純度還有問題。切割的時候和研磨的時候也有問題。不過他們搞出來了新的固定膠,聽說就好多了。”
“等你父親他們從包頭回來以後,他們要是能搞出來鉬絲,用鉬絲切割效果會更好。”張知木說,“對了鉬絲搞出來以後,你們還可以用鉬絲進行線切割加工。”
李雲鶴嘿嘿一笑說:“還沒聽說線切割加工的?你竟能弄些怪東西。”
“木工用的線鋸你知道吧?就是和那種辦法差不多。”張知木說。
“線鋸我知道,那東西還是我安排他們搞出來的呢,現在線鋸就能賣很多銀子。不過你說用線鋸切割鋼鐵可是夠嗆。”李雲鶴說。
“是這樣的,你看我們電焊的時候,用的是電極間放電的原理,將金屬融化掉是不是?”張知木問。
“是啊。”
“如果我們用鉬絲做一極,待加工的零件做一極,兩者接觸他們之間就會放電。待加工的鋼鐵和鉬絲接觸部分就會融化掉,也就是說被切割掉了是吧?”張知木繼續解釋說。
“是啊,”李雲鶴問,“那鉬絲會不會也斷了?”
“鉬絲耐受的溫度非常高,並且我們可以不斷的將鉬絲運動,加熱一點的鉬絲就離開和加工零件兒的接觸。這樣就象一個不斷纏繞的鉬絲將零件兒加工切割下來一樣。”張知木說,“如果切割時,我們控製鉬絲做複雜運動是不是就可以加工出來複雜形狀了?”
“哎呦!”李雲鶴驚歎一聲說,“要是鉬絲真的像你說的那樣耐高溫,我們還真的可以好好琢磨一下這東西,有些需要複雜切割的東西還真的不好弄,要是鉬絲能做線切割,那可是解決大問題了。”
“嗬嗬!等你父親他們回來,你催著他們點兒鉬絲的事。”張知木說。
“好吧,不過現在冶場那邊出了很多人才,”李雲鶴說,“原來冶場那邊就有不少技術人員,他們是從全大明朝聘過來的。現在他們那裏分去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給他們上課。我們學院的老師也少過去給他們上課。他們要做的事情還很多了,更鍛煉人。所以他們那裏更出人才。等我父親回來,我讓他們盡快安排人搞鉬絲的事。”
就在張知木他們的馬車剛到窯崗的崗下,一個指揮中心的參謀,攔住了馬車。張知木一看是指揮中心的人攔住馬車,還很奇怪。這名參謀,過來給張知木敬個禮說:“張總,請您跟我到指揮中心吧,陳總在那裏等著您。”
張知木一聽就知道一定是有啥急事,不然陳玉峰不會讓人在這裏攔住自己。
李雲鶴坐車走,李威下車跟著張知木來到指揮中心。
張知木一進指揮中心,看見陳玉峰和歐陽鶴在這裏,問道:“陳叔、歐陽先生,有啥急事?”
“嗬嗬!”歐陽鶴一笑說,“有一件大事。方才我打電話到水庫那邊,他們說你們已經回來了,我就派人去接您了。”
看見張知木和李威坐下了,歐陽鶴又說:“是這樣,我們方才接到李治送來的情報。說,滿清的皇太極死了,已經立福臨為君。多爾袞和濟爾哈朗為輔臣。”
這時陳玉峰接過話說:“我們研究過滿清的那些頭目,這個多爾袞是個難纏的主。我們擔心,由他輔政,他會不安分,或許會提前攻打山海關。”
-------------
富士山噴發,日本大地震。--《南宋記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