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新式重機槍落實雙主官
“說起船的事兒,你們還要多造一些清淤船。範成坤他們水軍偵查兵對渭水進行過實際偵查,我們的大型船進了渭水走不多遠,就不行了。那裏有很多淺沙灘,我們的平底船免強可以開到渭南,我們新造的鋼殼船船,要是滿載渭南都到不了。我們占領陝西後,想要發揮渭水運輸作用,必須用挖沙船開通航道才行。”張知木說。
“那得需要多少挖沙船?當年就是因為渭水不利於通航,隋煬帝才在渭水南岸挖了運河。再說了,渭水和黃河一樣,含沙量太高,很容易的淤積泥沙。挖完了還會淤積。”李雲鶴說。
“我們就多造幾艘挖沙船,隻要不封河就不斷的挖,隻要能保證西安到潼關通航,那意義可就不得了了。”張知木說。
“唐景窯那邊還要多造幾艘挖沙船呢。”李雲鶴說,“還有,唐景窯這幾天還要和你匯報他們考察滹沱河的結果呢。這個人很認真,滹沱河建水壩的方案論證了很長時間。盧炳義先生的弟子們也跟著他沒少去測量。”
“我們造挖沙船、拖輪和造鋼殼船一點兒不矛盾我看我們還要將淩水碼頭造船廠擴大。我們窯崗到淩水碼頭的鐵路要是通了,運輸就方便多了。那裏造船你能裏也可以擴大。”
張知木隻有和李雲鶴在一起的時候,才覺得很放鬆。有他在張知木就省心多了,一般事兒交給他就不用管了。李雲鶴可以說是窯崗最忙的人之一。
李雲鶴他們搞的十二點七口徑的重機槍,有兩種。一種是水冷的,是那種帶循環水的那種;另一種是風冷的。水冷的主要是用在船上,由於可以用水循環製冷,金屬彈鏈供彈,幾乎可以連續不斷的射擊。不論是對海還是對陸上目標都是非常好的壓製武器。
不過張知木覺得這種機槍的聲音太大了,他讓李雲鶴給每位機槍手配上專用的耳套,就是炮兵用的那種。
李雲鶴有些擔心的問:“帶上耳套了聽不見指揮怎麽辦?”
“以後可以讓他們佩戴帶耳機的耳套就行了。命令可以通過耳機下達。”張知木說到。
這時候,在射擊場忙著的李威他們圍過來,李威說:“張總,我們現在的武器橫掃天下沒問題了。這樣的重機槍簡直是太恐怖,用不著這東西。我們那種重機槍足夠用了。”
“這種機槍主要是用在船上,李雲鶴參加過海戰,他知道,有了這種重機槍對付海上的木船幾乎可以不用炮都行。另外這種機槍的對付牆後麵的目標也有一定的殺傷力,對付成群衝鋒的戰馬更是利刃割草一樣。”張知木說,“不過這種重機槍不用配置的太多,有幾挺起威懾作用就行。”
李威點點,說:“張總我還是關心炮兵的事兒。我們的130炮彈啥時候能全換成***裝藥的?那家夥一發頂原來的幾發。真幹勁兒。”
“這事兒你要問李雲鶴了,估計明年*****生產線就能生產了。就是不知道產量如何,這東西受煤焦油裏提取的苯限製。沒有笨說啥也沒用。”張知木解釋說。
李雲鶴過來說:“要是隻是你們130炮用的話,炮彈管夠用。不過你們要是連120重迫擊炮也用***裝藥就要看消耗量了。我看120重迫擊炮還是以無煙**為主吧。這樣能保證炮彈供應。”
“雲鶴,你們這種重機槍啥時候可以裝到秀容號上去?”其實張知木自己也知道問的是廢話,李雲鶴要不是把這種重機槍試驗好了,不會請他過來。
“已經開始生產,弄好了直接就安裝上就行了。明年開春他們出航的時候,一定能用上。”李雲鶴指著那些擺弄重機槍的士兵說:“那些都是秀容號派來學習使用這種重機槍的。”
張知木不由得點點,那些士兵果然是穿著水軍服裝,隻是他們訓練時把衣服弄的很髒,張知木沒注意到。
到了年底,可是窯崗最忙也是最熱鬧的時候。
最忙的也最高興的還要算陸成祥,這次窯崗在各地分公司經理都趕回窯崗匯報工作,除了泉州、廣州、景德鎮、武昌、長沙幾個太遠或者剛成立的分號之外,所有分公司的經理都回來了。
別看陸成祥平時在窯崗是一副笑眯眯的模樣,可是所有分公司的經理沒有不怕他的。不過說是怕也不準確,他們更多的是敬畏他。因為他是跟著張知木創業出來的,幾乎窯崗創業初期張知木南下北上的事兒,他都參加了。窯崗生意上的事兒幾乎都是他掌握著。特別是他在經商和管理上的精明無人能及。沒有這兩下子,就是張知木給他機會他也擎不起來。這個人應該說德才兼備命還特別的好,遇到張知木這樣非常信任他的大東家,而東家自己又非常有本事兒。也隻有這樣陸成祥才是如魚得水,窯崗的生意也是蒸蒸日上。
陸成祥掌握有全套山西商人管理的手段,也借鑒了不是少張知木大膽用人的地方,讓各地分公司都有一定的自主權利。陸成祥經過和張知木研究,也根據各分公司業績,大手筆的獎勵這些分公司的經理們。所以這樣的年會,分公司的經理們都急著趕回來匯報。特別是他們常年在外麵,也聽說了窯崗這邊翻天覆地的變化,可是很少有機會回來看看。對於回窯崗看看早就心裏癢癢了。
這次陸成祥也是很大方,不回家的都住在窯崗賓館。這可是讓這些分公司的經理們沒想到。陸成祥告訴他們,這是張知木親自安排的,張知木說了,你們在外麵辛苦了,應該享受這個待遇。
這些在外麵打拚的經理們非常感動,都覺得自己在外麵拚搏,能得到家裏人的認可,這是最大的安慰。這些經理們,在外麵都是領導,這回回來了,他們在一起都像孩子們一樣,不用繃著臉裝嚴肅,每天除了匯報工作之外,就是喝酒看戲到處參觀。恨不能把在外麵虧的事都賺回來。
張知木給他們講話的時候,對他們說:“大家這次回來都看到了我們窯崗的發生的變化,現在我們窯崗已經建設的是全大明朝最好的地方,我們管理下的山西也是百姓們生活的最好的地方。這些輝煌成就裏有在座的各位很大的功勞,是你們在外麵苦心經營,把我們窯崗生產的產品變成銀子,又掙回來大把的銀子,我們才能有機會建設窯崗,管理山西。我要替窯崗人山西人謝謝大家。”說完,張知木給這分公司的經理們鞠了一躬。這下子分公司經理們全體都起立給張知木鼓掌,表示感謝和敬意。
這一幕更是他們沒想到的。就憑這一點,分公司的經理們在外麵受的委屈和磨難都覺得值了。其實人不怕付出努力,怕的就是你付出了努力得不到領導的認可。張知木是深知這一點的。
當然,窯崗的獎勵也是真金白銀非常實惠。張知木深知金錢的誘惑力和事業的凝聚力缺一不可的道理。
陸成祥領著分公司經理們總結過去,是該獎的獎,該罰的罰,又重新安排新一年重點任務。最主要的一項工作就是培養人,每個分公司都配上兩個以上副經理。這是為將來公司發展做準備的。
不過這次分公司的經理們也提出來了要求,有不少家沒在窯崗或者山西的,他們都要求把自己的孩子安排到窯崗來上學,有的甚至要求把家都安到窯崗來。陸成祥沒猶豫都答應了大家。還有不少經理有其他的困難,提出來後,陸成祥也都給安排解決了。陸成祥向他們保證,做他們後盾。這更讓他們安心不少。
軍隊方麵的擴編工作終於完成了。經張知木和陳玉峰、歐陽鶴研究,決定增加寧德將軍為陸軍副司令。這樣窯崗陸軍軍官是:
司令劉雲
副司令李威李菁柳成潢寧德
步兵一軍軍長趙金利
步兵二軍軍長石秀
步兵三軍軍長林鳳
步兵四軍軍長魏祥
騎兵一軍軍長李鋒(原來在殺胡口和秦鵬一起的配軍,以前就是騎兵將領)
騎兵二軍軍長王猛(原來榆林過來的騎兵)
柳成潢兼任騎兵司令,李魁任騎兵副司令。
現在一個步兵軍有四個步兵師,一個炮兵師以及附屬的指揮通信醫院等軍隊,一共有四萬人。
一個騎兵軍有三個騎兵師,一個炮兵師以及附屬的指揮通信醫院等軍隊,一共有三萬人。
李威兼任炮兵工程兵司令,下轄四個重炮師。一共一萬多人。
李菁兼任特種兵司令,下轄兩個特種兵大隊,一千五百人。
張知木拿到歐陽鶴派人送來的部隊整編完成的清單,心裏是沉甸甸,這就是說,窯崗現在已經有正規軍二十多萬人了。現在的可以說兵強馬壯。這樣的軍隊,橫掃天下已經沒有問題了。
正好陸成祥也在張知木的新辦公室裏麵談事情,張知木問:“陸先生,我們現在已經是二十多萬部隊了。這軍費每年就是個不小的數了。”
“軍費不用擔心,我們養得起。說實話我們養一個兵的費用,頂上李自成養十個兵的費用。可是我們的一個兵打起仗來頂他們一百個。所以還是我們上算。你按每個士兵每月軍餉三兩銀子算,二十萬人每個月就是六十萬,一年就是七百二十萬。再加上軍官的軍餉,就需要加到八百萬兩。人吃馬喂服裝費用,就需要到一千萬兩。這還不算我們的兵器消耗。”陸成祥用鼻子哼了一聲說,“哼!也就是我們養得起這樣部隊。就是這樣,軍費也就占我們收入的一半兒。整個大明朝各股力量加起來的軍費也就是我們零頭。嗬嗬!就憑這點兒,他們跟我們比什麽?”
“看來,我們現在的產值也超過了整個大明朝其他人加起來的產值了。”張知木有些驚訝的說。
“那是啊,沒有我們不光是山西人吃不上的飯,好多地方都吃不上飯,靠我們吃飯的人太多了。”陸成祥說,“張總,其實我不擔心打仗花銀子,打仗隻要勝了還能賺銀子。比如我們和李自成打的這仗,不用說別的我們繳獲的馬匹那是多少銀子。”
張知木一樂,這陸成祥到啥時候都會算計盈虧的事兒。也別說沒有陸成祥在這算著,自己就要費心思了。
陸成祥見張知木樂樂,說:“張總,你來別樂。這打仗不算不行。以後我們虧了的仗也不要打,他們都希望早點兒打,我就同意你的意見,晚點打我們準備的更充分。這樣就能以小的代價打仗,這樣的仗一定虧不了。”
“嗬嗬!陸先生你研究的是戰爭經濟學,按照你的算計,我們才能把戰爭長期的打下去。”張知木笑著說,他對陸成祥簡直欣賞了。
“我不懂你的啥戰爭經濟學,我就知道啥事兒不算到一定會虧了。”陸先生很認真的說。
“陸先生,有時間你把你是怎麽算計打仗的總結一下,到時候我請你去給我們軍事學院的學生們講講課,這名字就叫戰爭經濟學。我要讓我們的軍官打仗的時候都有經濟頭腦。這樣的我們的軍官就都會算著打仗了。那時候他們就知道該不破壞盡量不破壞,該搶奪就搶奪。隻有在戰中算計勝了,戰爭才能最後打勝。”
“好!我也覺得應該讓他們知道每一發子彈值多少銀子,每一發炮彈值多少銀子,這樣他們才知道珍惜使用武器。”陸先生對張知木的提議很支持。
陳玉峰和歐陽鶴他們擴編的過程中,費了點心思的還是政政治主官的人選問題。擴軍以後為了保持部隊的戰鬥力,那些能打仗的軍官都提拔安排做了軍事主官,雖然以前為了培養軍官,都搞了雙副職,但是擴軍完了也不夠用。如果隨便安排政治主官,他們在軍隊裏麵沒有資曆,工作也不好開展,甚至會影響整個政治主官的安排。沒辦法隻好忍痛將不少文化水平高一點的軍事主官,安排做政治主官,有了幾個這樣的政治主官,就使整個政治主官隊伍都有信心了。不過總部安排的政治主官也隻能安排到師一級,甚至一些團也安排了。至於其他的下級單位,就需要政治主官上任以後在具體安排了。
為了這件事兒,張知木讓陳玉峰他們把所有師以上的軍官都集中到窯崗進行學習。張知木親自給他們上課,講解為啥要搞雙主官製。
這次學習,就連劉雲和李菁、寧德他們都回來了,加上師級軍官,窯崗的高級將領也有幾十人了。範成坤他們船長以上的軍官也都趕回窯崗參加學習。
在這次學習中,張知木第一次提出了,我們這支軍隊的宗旨就是在我們解放的地方,“讓人民都過上豐衣足食有尊嚴的日子。”
這是一個簡單易懂,士兵們都能理解的宗旨,就要使士兵明白為啥打仗。
學習班開課的第一天,張知木望著台下將星閃閃一排排高級軍官們,問道:“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以我們軍隊目前的裝備。我們不用派出你們帶領的一個師,就是派出一個團去攻打一個縣城,你們覺得有把握拿下來嗎?”
底下的軍官們都笑了,他們覺得張知木的問題太可笑。
張知木沒等大家回答,繼續說:“我看大家都笑了。其實我也知道,就憑我們目前的火力水平,一頓炮炸開城門或者城牆,機槍掩護,步兵衝鋒就能打下來。是不是?”
這回軍官們不笑了,都在聽張知木的下文。
張知木說:“那為什麽,我們還不出兵去打李自成呢?大家想過沒有?”
這也是軍官們一直不懂的問題,他們早就想出兵打仗了。
看著大家集中過來的目光,張知木又說:“其實有一個問題,我們首先要解決。那就是我們為啥要去打仗?沒弄明白這個問題,我們花費很多銀子,還要死不少人我們出去打仗幹什麽?其實這問題,有不少人和我說過。現在除了我們山西的百姓們還剛剛的活的像個樣,好多地方的百姓還過的衣不暖食不飽的日子,我們不能看著不管。所以我今天要明確一下,我們這支軍隊不同於別的軍隊,我們的宗旨就是要‘讓人民都過上豐衣足食有尊嚴的日子。’我們這支軍隊一定要成為一支有文化的軍隊,文明的軍隊,有自己奮鬥目標的軍隊。還有一個問題我想問大家,我們捉到不少李自成的兵,很快他們就變成了我們的兵。你們希望我們的士兵被李自成他們捉住以後也會是這樣嗎?”
下麵的軍官,都紛紛回答說:“不能,不願意。”
“對,我們都不願意。因為李自成的兵大多數是沒飯吃,當兵就是為了吃飯,誰給飯吃就給誰幹。可是我們的士兵絕對不能這樣,我們必須把他們培養成有理想有目標的戰士。可是我知道,我們的軍官們已經很累了,你們不但要訓練士兵們打仗,還要督促士兵們學習文化。因為你們都知道學習文化的好處。你好多人都是從一個文盲,在軍隊裏被逼著學會了讀書看報寫家信。如果再讓你們做思想工作,你們一個主官吃不消。所以我們決定在我們軍隊裏麵設立雙主官製。就是每個隊伍裏麵設一個軍事主官一個政治主官。兩個主官平級。你們說到時候誰聽誰的,我告訴你們,打仗有軍事主官負責。生活由和政治思想工作、學習等,有政治主官負責。為了保證我們隊伍的絕對忠誠,我也告訴大家,政治主官也有負責監督部隊的職責。我也不否認,政治主官會分去你們軍事主官的一部分權利。比如提升下級軍官必須雙雙主官都同意才能報請上級批準。”
下麵的軍官們開始議論了起來,他們早就聽說了要搞雙主官製,這次看來是來真的了。他們多數人是不願意的。
張知木看著大家議論一陣兒,堅定的說:“這件事兒,是我們經過反複研究後決定的。不管你們願意不願意都必須執行。我希望我們高級軍官們都是能懂政治的軍官。我們不但要打天下,更要會治天下。說實話我們出去打李自成不用擴軍道現在的規模,原來軍隊不論是打陝西還是打河南我們都能打下來。但是我們打下來能不能治理好,我不敢說。今天我想跟你們說的是,我不希望你們隻是一個會打仗的莽夫,你們作為高級將領,將來你們都要治理一方才能和雄心。我希望你們帶出來的士兵軍官也都是能上馬打天下,下馬治天下的文武全才。我們一直沒有動手出兵,每年要花多少銀子,我希望我們高級將領們一定要心裏有數。眼前我們做的主要的工作就是要把雙主官製搞好,我希望各位將領能主動的和政治委員搞好關係,互相配合,搞好工作。我也告訴你們,如果有誰反對這件事兒,在工作中故意找事兒。那隻有一個結果,撤職!我希望大家主動的把這項工作當作自己的事情搞好。這是一件關乎著我們窯崗今後命運的大事兒。希望大家認真對待。至於雙主官的分工等事情,我們的政治部主任李岩會給大家介紹,我也希望大家對這件事兒提出自己的看法。這幾天我們大家研究的就是這件事兒。”
張知木的講話,軟的道理講了,硬的命令也說了。陳玉峰和歐陽鶴還有李岩都覺得張知木講的很好。有了張知木這個講話墊底兒,後麵李岩他們工作就好辦多了。再說了還有陳玉峰和歐陽鶴親自參與。李岩的工作就容易多了。
再說了李岩的名氣在那裏,他也是個非常會做工作的人。通過討論,讓大家出主意怎麽做這件事。結果這件任務變成了軍官們自己的工作,這就好辦多了。
-------------
宋軍占領北海道,元寇登陸九州島。開辟日本戰場。--《南宋記憶》進展
“說起船的事兒,你們還要多造一些清淤船。範成坤他們水軍偵查兵對渭水進行過實際偵查,我們的大型船進了渭水走不多遠,就不行了。那裏有很多淺沙灘,我們的平底船免強可以開到渭南,我們新造的鋼殼船船,要是滿載渭南都到不了。我們占領陝西後,想要發揮渭水運輸作用,必須用挖沙船開通航道才行。”張知木說。
“那得需要多少挖沙船?當年就是因為渭水不利於通航,隋煬帝才在渭水南岸挖了運河。再說了,渭水和黃河一樣,含沙量太高,很容易的淤積泥沙。挖完了還會淤積。”李雲鶴說。
“我們就多造幾艘挖沙船,隻要不封河就不斷的挖,隻要能保證西安到潼關通航,那意義可就不得了了。”張知木說。
“唐景窯那邊還要多造幾艘挖沙船呢。”李雲鶴說,“還有,唐景窯這幾天還要和你匯報他們考察滹沱河的結果呢。這個人很認真,滹沱河建水壩的方案論證了很長時間。盧炳義先生的弟子們也跟著他沒少去測量。”
“我們造挖沙船、拖輪和造鋼殼船一點兒不矛盾我看我們還要將淩水碼頭造船廠擴大。我們窯崗到淩水碼頭的鐵路要是通了,運輸就方便多了。那裏造船你能裏也可以擴大。”
張知木隻有和李雲鶴在一起的時候,才覺得很放鬆。有他在張知木就省心多了,一般事兒交給他就不用管了。李雲鶴可以說是窯崗最忙的人之一。
李雲鶴他們搞的十二點七口徑的重機槍,有兩種。一種是水冷的,是那種帶循環水的那種;另一種是風冷的。水冷的主要是用在船上,由於可以用水循環製冷,金屬彈鏈供彈,幾乎可以連續不斷的射擊。不論是對海還是對陸上目標都是非常好的壓製武器。
不過張知木覺得這種機槍的聲音太大了,他讓李雲鶴給每位機槍手配上專用的耳套,就是炮兵用的那種。
李雲鶴有些擔心的問:“帶上耳套了聽不見指揮怎麽辦?”
“以後可以讓他們佩戴帶耳機的耳套就行了。命令可以通過耳機下達。”張知木說到。
這時候,在射擊場忙著的李威他們圍過來,李威說:“張總,我們現在的武器橫掃天下沒問題了。這樣的重機槍簡直是太恐怖,用不著這東西。我們那種重機槍足夠用了。”
“這種機槍主要是用在船上,李雲鶴參加過海戰,他知道,有了這種重機槍對付海上的木船幾乎可以不用炮都行。另外這種機槍的對付牆後麵的目標也有一定的殺傷力,對付成群衝鋒的戰馬更是利刃割草一樣。”張知木說,“不過這種重機槍不用配置的太多,有幾挺起威懾作用就行。”
李威點點,說:“張總我還是關心炮兵的事兒。我們的130炮彈啥時候能全換成***裝藥的?那家夥一發頂原來的幾發。真幹勁兒。”
“這事兒你要問李雲鶴了,估計明年*****生產線就能生產了。就是不知道產量如何,這東西受煤焦油裏提取的苯限製。沒有笨說啥也沒用。”張知木解釋說。
李雲鶴過來說:“要是隻是你們130炮用的話,炮彈管夠用。不過你們要是連120重迫擊炮也用***裝藥就要看消耗量了。我看120重迫擊炮還是以無煙**為主吧。這樣能保證炮彈供應。”
“雲鶴,你們這種重機槍啥時候可以裝到秀容號上去?”其實張知木自己也知道問的是廢話,李雲鶴要不是把這種重機槍試驗好了,不會請他過來。
“已經開始生產,弄好了直接就安裝上就行了。明年開春他們出航的時候,一定能用上。”李雲鶴指著那些擺弄重機槍的士兵說:“那些都是秀容號派來學習使用這種重機槍的。”
張知木不由得點點,那些士兵果然是穿著水軍服裝,隻是他們訓練時把衣服弄的很髒,張知木沒注意到。
到了年底,可是窯崗最忙也是最熱鬧的時候。
最忙的也最高興的還要算陸成祥,這次窯崗在各地分公司經理都趕回窯崗匯報工作,除了泉州、廣州、景德鎮、武昌、長沙幾個太遠或者剛成立的分號之外,所有分公司的經理都回來了。
別看陸成祥平時在窯崗是一副笑眯眯的模樣,可是所有分公司的經理沒有不怕他的。不過說是怕也不準確,他們更多的是敬畏他。因為他是跟著張知木創業出來的,幾乎窯崗創業初期張知木南下北上的事兒,他都參加了。窯崗生意上的事兒幾乎都是他掌握著。特別是他在經商和管理上的精明無人能及。沒有這兩下子,就是張知木給他機會他也擎不起來。這個人應該說德才兼備命還特別的好,遇到張知木這樣非常信任他的大東家,而東家自己又非常有本事兒。也隻有這樣陸成祥才是如魚得水,窯崗的生意也是蒸蒸日上。
陸成祥掌握有全套山西商人管理的手段,也借鑒了不是少張知木大膽用人的地方,讓各地分公司都有一定的自主權利。陸成祥經過和張知木研究,也根據各分公司業績,大手筆的獎勵這些分公司的經理們。所以這樣的年會,分公司的經理們都急著趕回來匯報。特別是他們常年在外麵,也聽說了窯崗這邊翻天覆地的變化,可是很少有機會回來看看。對於回窯崗看看早就心裏癢癢了。
這次陸成祥也是很大方,不回家的都住在窯崗賓館。這可是讓這些分公司的經理們沒想到。陸成祥告訴他們,這是張知木親自安排的,張知木說了,你們在外麵辛苦了,應該享受這個待遇。
這些在外麵打拚的經理們非常感動,都覺得自己在外麵拚搏,能得到家裏人的認可,這是最大的安慰。這些經理們,在外麵都是領導,這回回來了,他們在一起都像孩子們一樣,不用繃著臉裝嚴肅,每天除了匯報工作之外,就是喝酒看戲到處參觀。恨不能把在外麵虧的事都賺回來。
張知木給他們講話的時候,對他們說:“大家這次回來都看到了我們窯崗的發生的變化,現在我們窯崗已經建設的是全大明朝最好的地方,我們管理下的山西也是百姓們生活的最好的地方。這些輝煌成就裏有在座的各位很大的功勞,是你們在外麵苦心經營,把我們窯崗生產的產品變成銀子,又掙回來大把的銀子,我們才能有機會建設窯崗,管理山西。我要替窯崗人山西人謝謝大家。”說完,張知木給這分公司的經理們鞠了一躬。這下子分公司經理們全體都起立給張知木鼓掌,表示感謝和敬意。
這一幕更是他們沒想到的。就憑這一點,分公司的經理們在外麵受的委屈和磨難都覺得值了。其實人不怕付出努力,怕的就是你付出了努力得不到領導的認可。張知木是深知這一點的。
當然,窯崗的獎勵也是真金白銀非常實惠。張知木深知金錢的誘惑力和事業的凝聚力缺一不可的道理。
陸成祥領著分公司經理們總結過去,是該獎的獎,該罰的罰,又重新安排新一年重點任務。最主要的一項工作就是培養人,每個分公司都配上兩個以上副經理。這是為將來公司發展做準備的。
不過這次分公司的經理們也提出來了要求,有不少家沒在窯崗或者山西的,他們都要求把自己的孩子安排到窯崗來上學,有的甚至要求把家都安到窯崗來。陸成祥沒猶豫都答應了大家。還有不少經理有其他的困難,提出來後,陸成祥也都給安排解決了。陸成祥向他們保證,做他們後盾。這更讓他們安心不少。
軍隊方麵的擴編工作終於完成了。經張知木和陳玉峰、歐陽鶴研究,決定增加寧德將軍為陸軍副司令。這樣窯崗陸軍軍官是:
司令劉雲
副司令李威李菁柳成潢寧德
步兵一軍軍長趙金利
步兵二軍軍長石秀
步兵三軍軍長林鳳
步兵四軍軍長魏祥
騎兵一軍軍長李鋒(原來在殺胡口和秦鵬一起的配軍,以前就是騎兵將領)
騎兵二軍軍長王猛(原來榆林過來的騎兵)
柳成潢兼任騎兵司令,李魁任騎兵副司令。
現在一個步兵軍有四個步兵師,一個炮兵師以及附屬的指揮通信醫院等軍隊,一共有四萬人。
一個騎兵軍有三個騎兵師,一個炮兵師以及附屬的指揮通信醫院等軍隊,一共有三萬人。
李威兼任炮兵工程兵司令,下轄四個重炮師。一共一萬多人。
李菁兼任特種兵司令,下轄兩個特種兵大隊,一千五百人。
張知木拿到歐陽鶴派人送來的部隊整編完成的清單,心裏是沉甸甸,這就是說,窯崗現在已經有正規軍二十多萬人了。現在的可以說兵強馬壯。這樣的軍隊,橫掃天下已經沒有問題了。
正好陸成祥也在張知木的新辦公室裏麵談事情,張知木問:“陸先生,我們現在已經是二十多萬部隊了。這軍費每年就是個不小的數了。”
“軍費不用擔心,我們養得起。說實話我們養一個兵的費用,頂上李自成養十個兵的費用。可是我們的一個兵打起仗來頂他們一百個。所以還是我們上算。你按每個士兵每月軍餉三兩銀子算,二十萬人每個月就是六十萬,一年就是七百二十萬。再加上軍官的軍餉,就需要加到八百萬兩。人吃馬喂服裝費用,就需要到一千萬兩。這還不算我們的兵器消耗。”陸成祥用鼻子哼了一聲說,“哼!也就是我們養得起這樣部隊。就是這樣,軍費也就占我們收入的一半兒。整個大明朝各股力量加起來的軍費也就是我們零頭。嗬嗬!就憑這點兒,他們跟我們比什麽?”
“看來,我們現在的產值也超過了整個大明朝其他人加起來的產值了。”張知木有些驚訝的說。
“那是啊,沒有我們不光是山西人吃不上的飯,好多地方都吃不上飯,靠我們吃飯的人太多了。”陸成祥說,“張總,其實我不擔心打仗花銀子,打仗隻要勝了還能賺銀子。比如我們和李自成打的這仗,不用說別的我們繳獲的馬匹那是多少銀子。”
張知木一樂,這陸成祥到啥時候都會算計盈虧的事兒。也別說沒有陸成祥在這算著,自己就要費心思了。
陸成祥見張知木樂樂,說:“張總,你來別樂。這打仗不算不行。以後我們虧了的仗也不要打,他們都希望早點兒打,我就同意你的意見,晚點打我們準備的更充分。這樣就能以小的代價打仗,這樣的仗一定虧不了。”
“嗬嗬!陸先生你研究的是戰爭經濟學,按照你的算計,我們才能把戰爭長期的打下去。”張知木笑著說,他對陸成祥簡直欣賞了。
“我不懂你的啥戰爭經濟學,我就知道啥事兒不算到一定會虧了。”陸先生很認真的說。
“陸先生,有時間你把你是怎麽算計打仗的總結一下,到時候我請你去給我們軍事學院的學生們講講課,這名字就叫戰爭經濟學。我要讓我們的軍官打仗的時候都有經濟頭腦。這樣的我們的軍官就都會算著打仗了。那時候他們就知道該不破壞盡量不破壞,該搶奪就搶奪。隻有在戰中算計勝了,戰爭才能最後打勝。”
“好!我也覺得應該讓他們知道每一發子彈值多少銀子,每一發炮彈值多少銀子,這樣他們才知道珍惜使用武器。”陸先生對張知木的提議很支持。
陳玉峰和歐陽鶴他們擴編的過程中,費了點心思的還是政政治主官的人選問題。擴軍以後為了保持部隊的戰鬥力,那些能打仗的軍官都提拔安排做了軍事主官,雖然以前為了培養軍官,都搞了雙副職,但是擴軍完了也不夠用。如果隨便安排政治主官,他們在軍隊裏麵沒有資曆,工作也不好開展,甚至會影響整個政治主官的安排。沒辦法隻好忍痛將不少文化水平高一點的軍事主官,安排做政治主官,有了幾個這樣的政治主官,就使整個政治主官隊伍都有信心了。不過總部安排的政治主官也隻能安排到師一級,甚至一些團也安排了。至於其他的下級單位,就需要政治主官上任以後在具體安排了。
為了這件事兒,張知木讓陳玉峰他們把所有師以上的軍官都集中到窯崗進行學習。張知木親自給他們上課,講解為啥要搞雙主官製。
這次學習,就連劉雲和李菁、寧德他們都回來了,加上師級軍官,窯崗的高級將領也有幾十人了。範成坤他們船長以上的軍官也都趕回窯崗參加學習。
在這次學習中,張知木第一次提出了,我們這支軍隊的宗旨就是在我們解放的地方,“讓人民都過上豐衣足食有尊嚴的日子。”
這是一個簡單易懂,士兵們都能理解的宗旨,就要使士兵明白為啥打仗。
學習班開課的第一天,張知木望著台下將星閃閃一排排高級軍官們,問道:“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以我們軍隊目前的裝備。我們不用派出你們帶領的一個師,就是派出一個團去攻打一個縣城,你們覺得有把握拿下來嗎?”
底下的軍官們都笑了,他們覺得張知木的問題太可笑。
張知木沒等大家回答,繼續說:“我看大家都笑了。其實我也知道,就憑我們目前的火力水平,一頓炮炸開城門或者城牆,機槍掩護,步兵衝鋒就能打下來。是不是?”
這回軍官們不笑了,都在聽張知木的下文。
張知木說:“那為什麽,我們還不出兵去打李自成呢?大家想過沒有?”
這也是軍官們一直不懂的問題,他們早就想出兵打仗了。
看著大家集中過來的目光,張知木又說:“其實有一個問題,我們首先要解決。那就是我們為啥要去打仗?沒弄明白這個問題,我們花費很多銀子,還要死不少人我們出去打仗幹什麽?其實這問題,有不少人和我說過。現在除了我們山西的百姓們還剛剛的活的像個樣,好多地方的百姓還過的衣不暖食不飽的日子,我們不能看著不管。所以我今天要明確一下,我們這支軍隊不同於別的軍隊,我們的宗旨就是要‘讓人民都過上豐衣足食有尊嚴的日子。’我們這支軍隊一定要成為一支有文化的軍隊,文明的軍隊,有自己奮鬥目標的軍隊。還有一個問題我想問大家,我們捉到不少李自成的兵,很快他們就變成了我們的兵。你們希望我們的士兵被李自成他們捉住以後也會是這樣嗎?”
下麵的軍官,都紛紛回答說:“不能,不願意。”
“對,我們都不願意。因為李自成的兵大多數是沒飯吃,當兵就是為了吃飯,誰給飯吃就給誰幹。可是我們的士兵絕對不能這樣,我們必須把他們培養成有理想有目標的戰士。可是我知道,我們的軍官們已經很累了,你們不但要訓練士兵們打仗,還要督促士兵們學習文化。因為你們都知道學習文化的好處。你好多人都是從一個文盲,在軍隊裏被逼著學會了讀書看報寫家信。如果再讓你們做思想工作,你們一個主官吃不消。所以我們決定在我們軍隊裏麵設立雙主官製。就是每個隊伍裏麵設一個軍事主官一個政治主官。兩個主官平級。你們說到時候誰聽誰的,我告訴你們,打仗有軍事主官負責。生活由和政治思想工作、學習等,有政治主官負責。為了保證我們隊伍的絕對忠誠,我也告訴大家,政治主官也有負責監督部隊的職責。我也不否認,政治主官會分去你們軍事主官的一部分權利。比如提升下級軍官必須雙雙主官都同意才能報請上級批準。”
下麵的軍官們開始議論了起來,他們早就聽說了要搞雙主官製,這次看來是來真的了。他們多數人是不願意的。
張知木看著大家議論一陣兒,堅定的說:“這件事兒,是我們經過反複研究後決定的。不管你們願意不願意都必須執行。我希望我們高級軍官們都是能懂政治的軍官。我們不但要打天下,更要會治天下。說實話我們出去打李自成不用擴軍道現在的規模,原來軍隊不論是打陝西還是打河南我們都能打下來。但是我們打下來能不能治理好,我不敢說。今天我想跟你們說的是,我不希望你們隻是一個會打仗的莽夫,你們作為高級將領,將來你們都要治理一方才能和雄心。我希望你們帶出來的士兵軍官也都是能上馬打天下,下馬治天下的文武全才。我們一直沒有動手出兵,每年要花多少銀子,我希望我們高級將領們一定要心裏有數。眼前我們做的主要的工作就是要把雙主官製搞好,我希望各位將領能主動的和政治委員搞好關係,互相配合,搞好工作。我也告訴你們,如果有誰反對這件事兒,在工作中故意找事兒。那隻有一個結果,撤職!我希望大家主動的把這項工作當作自己的事情搞好。這是一件關乎著我們窯崗今後命運的大事兒。希望大家認真對待。至於雙主官的分工等事情,我們的政治部主任李岩會給大家介紹,我也希望大家對這件事兒提出自己的看法。這幾天我們大家研究的就是這件事兒。”
張知木的講話,軟的道理講了,硬的命令也說了。陳玉峰和歐陽鶴還有李岩都覺得張知木講的很好。有了張知木這個講話墊底兒,後麵李岩他們工作就好辦多了。再說了還有陳玉峰和歐陽鶴親自參與。李岩的工作就容易多了。
再說了李岩的名氣在那裏,他也是個非常會做工作的人。通過討論,讓大家出主意怎麽做這件事。結果這件任務變成了軍官們自己的工作,這就好辦多了。
-------------
宋軍占領北海道,元寇登陸九州島。開辟日本戰場。--《南宋記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