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劉雲領命夜出殺胡口


    聽到閻興說確實有事兒要說,楊玉琳馬上說:“你們有正事兒,我就不陪了。”起身就要出去。


    “哎呀!你坐下,我沒啥要背著你的事兒。”閻興止住了楊玉琳,說,“是這樣的。我從秀容回來以後,就給在牛頭山的老三打電話,說了讓他回來認親的事兒。老三聽了,非常高興。一再說讓我跟您說謝謝。我說你回來再親自謝吧。他們很快的就能過來。今天出來前老二也打電話和我聊了一會兒。他知道劉雲要帶人出關去的事兒,非常想一起去出去。我想老二隊對騎兵還真的是行家,他也過來幫助柳成潢練過騎兵。再說他以前也在蒙古草原上混過。知木你看是不是就讓他跟著去一趟得啦。他說了一定會聽劉雲的話,保證不喝酒。”


    “這有啥不行的,有他跟著去幫劉雲他們出出注意也好。”張知木說,“”


    隻是魁叔年紀不小了,身體能行嗎?我們剛開始過幾天好日子,千萬別出啥事兒!”


    “他的身體沒事兒。要是這次他去不了,我看還真的會出事兒。”閻興說。


    楊玉琳說:“魁叔這是有福享不了啊!”


    “還真是這樣。”閻興說,“還有一件事兒。老二說,我們榆林那邊的騎兵已經有一千多人了。那邊的家屬大多數都在窯崗。他那邊的人,是不是也先撤回來。他們一個冬季的給養也不少。”


    “那些都是馬背上長大的騎兵。都是我們的寶貝,我看和陳叔、歐陽先生商量一下,冬天前就都撤回來得啦。明年我們出關到草原上,他們要是跟去,那可是比我們新訓練的騎兵要強得多。我的想法是,我們兩年內不到陝西去,他們一直堅持在那裏也沒有意義。需要的話他們可以再從榆林那邊打回去。”


    “好啊!等老二到了,我們一起商量一下。”閻興說。


    窯崗人大戰李自成大順軍這件事兒,不但對整個大明朝的政治軍事態勢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對大明朝周邊的各部產生的振動和影響也是十分巨大。


    一直渴望恢複往日輝煌的北邊蒙古各部,和一直對大明朝虎視眈眈的滿清那些汗王和碩貝勒們,也都在通過各自的情報途徑,不斷的收集著這場大戰的情報。


    蒙古各部落由於已經處於分裂狀態,盡管關心南方的戰事,還是有些無暇顧及。那些從最後一次破口進關之戰中恢複了元氣滿清,早就對大明朝躍躍欲試了。他們對那次損失了鑲紅旗和鑲白旗的事,實在是不能容忍,早就想報這個仇。怎奈,皇太極聽從謀士的建議,采取忍耐策略,隔山觀虎鬥,想等到漢人們鬥得兩敗俱傷的時候再出手。


    當他聽到李自成誓師東征的時候,皇太極和那些碩貝勒們都跟著高興。不管誰勝誰敗,漢人的力量都會有損失,都會得到削弱。他們經常的聚在一起高高興興聽從大明傳回來戰況,談論著將來如何對付這些將來的對手。一開始他們談論的還是很熱烈,可是隨著窯崗人參戰,形勢發生了逆轉。李自成的百萬大軍,竟然被擋到了小小的從來不見經傳窯崗前麵前進不得。這讓皇太極和他的那些碩貝勒很不解,就連漢人軍師範文程也都說,我們還是看看再說吧。因為這些窯崗人,實在是讓這些滿清上下的每一個人都刻骨銘心。他們對李自成的百萬大軍沒太放在心上,可是對於窯崗人他們不能不格外的注意。提起了窯崗人,他們身上的創傷還會隱隱作痛。


    等到他們得到窯崗人把李自成的軍隊完全趕出了山西的情報時,皇太極他們已經不可能再笑得出來了,那些好不容易恢複了信心,一心想報仇的碩貝勒們,也沒有了往日趾高氣昂神氣。


    皇太極一看這樣可不行,大喝了一聲,“怎麽啦!還沒上戰場,就一個個都成了霜打的茄子?”


    軍師範文程說:“各位碩貝勒,的確沒有必要如此擔心窯崗人的戰力。其實大家想一想,李自成號稱百萬大軍,其實也不會有那麽些人,那都是說給別人聽的。他們能有幾十萬吃不飽飯軍隊就不錯了。而且他們軍隊的人數也沒有意義。因為中原地區連續幾十年大旱,沒飯吃的災民要多少有多少。李自成真正能打仗的軍隊沒有多少。再加上,一開始他們的進攻太順利,而且不了解窯崗人戰力,在山西官軍和窯崗人的突然反擊之下,那些災民組成軍隊一下子就潰散了。所謂兵敗如山倒,他們也控製不住敗局。不然就憑窯崗那些老少加起來的幾萬人,也不可能就把大順軍給趕出山西。所以我們既要吸取李自成的教訓,也不用過於擔心窯崗人。”


    由於皇太極十分倚重範文程這位謀士,各位碩貝勒也都對範文程非常的敬重。範文程的話讓他們都鬆弛一些。


    由於這次破關進入大明朝慘敗而歸,皇太極在鬆錦大戰之後,再沒有向大明朝進行大規模的行動。因此皇太極也沒有在崇禎十六年就死去。至今還在盛京(沈陽)主持大計。


    皇太極聽完範文程的話,覺得再看看情況是對的,可是軍隊總不打仗是不行的。他覺得還行應該從相對比較分散還沒團結起來的蒙古各部采取行動,若是將整個漠南的蒙古各部落都降服了,不但可以擴大自己的實力,組建幾隻蒙古騎兵部隊,還可以在整個大明朝漫長北方邊界,對大明朝產生壓力。至於漠北的蒙古喀爾喀部落可以先不用管他們。


    明末的時候,蒙古分裂成漠南蒙古、漠西蒙古和漠北蒙古三部分。漠指的是蒙古高原的戈壁沙漠。


    之前皇太極為了對付大明,已經降服了曾經打得後金一再退讓的蒙古察哈爾部。一度打得林丹汗,逃到青海,病死在了青海。後來,察哈爾部被迫退到大同和宣化以北地區。林丹的兒子戰敗後,也都投降了滿清。此時,滿清已經擴大了領地和兵源,可以說打通進入大明西北的通道。隻是還有一些部落不願意投降,為了徹底清除反抗勢力。皇太極決定利用這段不能向大明進攻的時間,支持那些投靠自己的部落去統一漠南。


    統一蒙古是每個成吉思汗的子孫們夢想,所以皇太極的想法得到了蒙古部落們積極響應。托裏王子他們就十分的被動危險了,不投降很可能就會被消滅。可是聰明的托裏王子和一些部落們想到了向大明求援,因為他們被滅了對大明朝也是威脅。他們也知道,大明朝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是沒有力量幫他們的。可是托裏王子想到他的朋友窯崗人。托裏王子也是試探著向窯崗人求援,沒想到得到了窯崗人支持。


    劉雲得到了帶兵出關的任務後,心裏的激動難以言表。幾千年了,北方勁敵一次次入侵,而南方的漢人被鎖在長城以裏,不允許出長城一步。這次能有機會帶兵出長城,是所有熱血男兒的夢想。盡管這次的任務不是出關打仗,可是這終究是憑借武力,出去執行任務。所以劉雲領受了任務之後,第一件事兒是要求帶著李威和李菁出去。李威和李菁當然都願意去,可是李威正在試射130大炮,他知道這件事兒的輕重,隻能很遺憾的表示去不了。李菁倒是很痛快,陳玉峰一同意,他就挑選了一百人準備跟著去。


    雖然劉雲已經見識過蒙古騎兵,也專門研究過蒙古騎兵,而且現在自己的兵力和武器都已經不是當初那樣了。可是劉雲還是很謹慎,進行了認真準備。因為出了關以後,一切就都靠自己了,外麵的蒙古人一旦圍上來就會成千山萬的。這次雖然說要盡量不發生戰鬥,可是必須做好戰鬥的準備。他深知寧可備而不用,絕對不能用而不備。特別是他覺得部隊必須要在戰場上訓練才能更快的成長。所以雖然他們決定帶兩個團出去,但是他和柳成潢又在其他的騎兵團裏麵,挑選了不少基層軍官組織了一個騎兵團教導營作為自己大帳的親兵。他們是想讓更多的基層軍官都得到實戰鍛煉。因為***時代,基層軍官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的,對他們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


    部隊還專門配了一個工兵連,他都是專門培訓的工兵,既有木工又有鐵匠和車輛維修的工匠。最主要的是他們能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他們攜帶了很多工具和**。作戰時他們也會配合修建工事。


    這次出兵,配備的單兵用品都準備的非常全麵,每個士兵都配有急救包、壓縮餅幹,每個人和每匹戰馬都配了雨具,每個人都配備蚊帳。那種塗了一層膠的細帆布製作的雨衣,既可以遮雨又保暖。


    張知木讓黃玉坤她們給士兵每人製作一個紗網的防蚊子的麵罩。可是一時搞不到那麽多薄紗網,隻好作罷了。不過張知木安排陸成祥盡量能采購一些這樣的紗網。


    “不用著急,陸琪他們的絲綢機就要開機了。以後可以讓他們幫著織一些這樣的紗網布。”陸成祥說:“陸琪說了,他們織出來的薄紗更適合做蚊帳,我想做你說的防蚊紗罩也沒問題。”


    張知木還安排揚昌給劉雲他們派了幾個人,專門準備了兩輛車,讓他們帶上那台實驗用的電台,而且帶了足夠的配件。一輛車作為電台車,一輛給他們乘坐,晚上也是他們睡覺的地方。


    張知木吩咐他們盡量的能和家裏保持無線電通信聯係。劉雲一聽有這好東西可是高興壞了。他表示一定會照顧好搞無線電的技術人員。


    牛頭山的李魁他們到了之後,和陳玉峰、歐陽鶴一說,李魁非常想跟著劉雲他們出關的事兒。


    陳玉峰說:“這樣是好事兒,既然李魁不怕吃苦。那麽給劉雲幫個忙還有啥說的。”


    劉雲是很高興李魁能跟著。因為李魁以前在蒙古那邊結夥偷過馬,對那邊情況比較熟悉。


    對於榆林那邊的一千多騎兵,陳玉峰和歐陽鶴也同意先撤回窯崗來。不過要等李魁回來之後,由他親自過黃河去一回,把人帶回來。


    李魁說:“那邊的兔崽子要是知道能讓他們撤回到窯崗來,還不他們的樂瘋了。那些在窯崗培訓過的人回去以後,就差點兒把窯崗說成天堂了。”


    對這樣的一支隊伍,劉雲還是信心滿滿的。


    不過劉雲他們出發的時候,是分別悄悄的走的。先過去的人是打前站的,他們在離殺胡口不遠的地方設了一個秘密營地。最先過去的隊伍是托裏王子帶著的隊伍。


    陳玉峰和歐陽鶴也悄悄的離開窯崗到了殺胡口那裏,他們是準備一起送劉雲他們出關。


    到了殺胡口,人員都到齊了之後。劉雲親自來到殺胡口守備衙門。通報了自己的來意,守備大人馬山就召見了劉雲。劉雲見到守備大人,代張知木向守備大人問好,並帶來窯崗的新產品和從南方帶來的禮物。


    守備大人客氣一番說:“都是自己人,我們不用客氣。你們的事兒朝廷已經下了通告,要求我配合你們出關。不過朝廷一再要求,對外絕對不能說是朝廷同意你們出關的。我已經接到了你們的信兒,你們想夜間悄悄的出關,這樣是最好的不過的,我看就今天子時一過,你們就走,等你們離開殺胡口不遠了天也就亮了,路就好走了。”


    劉雲說:“那就太好了。真是要謝謝大人了。”


    “我不是說了,我們是自己人,就不用客氣了。”守備大人說完,問:“我聽說了,你們的電報已經通到了大同。你聽沒聽說,是不是能通到殺胡口呢?”


    “這事兒我正要告訴大人。”劉雲說,“張總讓我告訴大人您,今年封凍前一定會將電報通到殺胡口,起您放心。還要請您馬上派幾個年輕識字的聰明人到窯崗去培訓。”


    “這可是太好了,我盼的很久了。看著大同通電報了,我心裏很急啊。”守備大人又問:“今年你們繳獲了很多李自成的馬匹。不知道今年還能不能來買馬了?”


    買馬的事兒,對殺胡口的守備來說實在是天大的事兒,朝廷需要銀子,會不斷的來催,沒有象窯崗人這樣的大戶,他是給朝廷弄不到多少銀子,同時他自己也弄不到銀子。如果有窯崗這樣的大戶來買馬,他自己就會得到和多好處。因此他就可以在殺胡口做一個清官。因為窯崗人給的已經足夠用的了。他犯不上費心弄那點兒蠅頭小利,還弄的天怒人怨的。


    劉雲說:“你放心大人。我們張總說了,無論如何都回到殺胡口來買馬來。如果我們不來,守備大人的稅銀會交不上。我們絕對不能看著。”


    “哎!張東家真是君子人啊!”守備大人長出了一口氣。


    劉雲他們的營地裏,大家用過了晚飯之後,就把馬喂了一邊精飼料,飲好。然後前半夜又加了一邊料。子時前,就配上鞍套上車,牽著馬悄悄的來到了殺胡口城門前,按照約定,殺胡口關城的門打開了。劉雲帶著隊伍,穿過殺胡口關城從北麵麵向關外的關門悄悄的出去了。盡管長長的隊伍,在夜色中不可能沒有聲音。隊伍轟隆隆走了半宿,可是普通百姓沒有敢出來觀看的。這也是生活在邊關的人養成的盡量少惹事兒習慣使然。


    陳玉峰和歐陽鶴是一直看到最後一隊斷後的騎兵進了殺胡口關門,接著關門就關上了,才轉身上馬回去的,歐陽鶴說:“天馬上就要亮了。劉雲他們的前隊恐怕離殺胡口已經不近了。”


    “放心吧。有事兒也不會是現在。”陳玉峰說,“就是有人發現有隊伍出關了,他們弄清楚情況給蒙古人報信兒,兩天時間就過去了。即使這樣,他們也不知道是我們的人出關了。”


    其實陳玉峰低估了蒙古人在殺胡口奸細的能力。蒙古情報機構的反應能力還是極其迅速的。


    劉雲他們出關準備的時候,就已經和托裏王子多次確定推演了行軍的路線。所以他們出關的時候,雖然隻有一些星光,可是劉雲他們非常清楚往哪個方向走。等最後的一隊騎兵離開了殺胡口。劉雲他們的人馬很快的就融進了蒙古大草原。


    劉雲他們的最後一隊人馬帶著電台離開窯崗的時侯,電台就一直和窯崗保持著聯係。基本上是一個時辰通一次電報。一直到殺胡口,電報的聯係都是很清晰的。


    張知木覺得現在好啊,基本上沒有其他的無線電幹擾。張知木也特意的仔細的在不同的時間段,用無線電收報機搜索了一遍,想看看有沒有無線電波。這個時代無線電頻譜裏實在是太幹淨了,幹淨的讓張知木覺得有點恐怖。就象人來到了非常空曠寂靜的空間產生的那種恐懼。這種孤獨的恐懼能讓人感到一種很無助感覺。張知木多麽希望希望能在無線電裏聽到其他的信號啊!


    張知木知道劉雲他們的事兒有陳玉峰他們操心就行了,自己還是趕緊把眼前需要落實的事兒落實好吧。本來通知武山過來研究轉窯水泥設備的事,可是武山突然打過來電話說,他那邊出了點事情上午過不來了,下午過來。


    張知木和已經到了的李雲鶴、李迪和盧炳義,說:“武山上午過不來了,那就下午再研究他們的事兒。我們今天上研究一下我們要搞的有軌電車的事兒吧。”


    李迪沒聽說過有軌電車的事兒,問:“你們說的有軌電車是什麽東西?”


    張知木隻好又給李迪介紹了有軌電車情況。


    李迪問:“張總,你說的用電作動力做一種車在鋼軌走,這件事兒不難。我們冶場那邊給高爐加料的天車就是用電驅動的小車在鋼軌上行走的。最大的問題,是連續供電的問題,還有安全問題。”


    張知木說:“我們可以采用一根四五百伏直流電壓銅導線供電,用地下鋼軌做負極回路。我們的車子用一個弓子和這個銅導線摩擦接觸供電。由於車子和鋼軌是始終接觸的,和地是同一個電位,所以人是不能觸電的。”


    “你這個思路很好。”李迪說:“不過我的擔心是下雨天那個電線會不會通過車體導電?”


    “導電也沒事,因為車體始終是和大地保持一個電位,再說了雨水通過車頂倒地的電阻遠遠大於電機裏麵的電阻。所以安全問題盡管放心。另外我們還可以采取一些其他的安全措施,讓電車有幾層保險。”張知木解釋說。


    “四五百伏的直流倒是很好辦。再高一點也沒問題。”李迪說。


    “當然,我們都知道電壓越高電流就越小,可是電壓太高了,我們的安全性就差了。所以我們折中一下,采用四五百伏的都行。”


    張知木說,“我們對這樣的電車要求不高,也不需要太快,隻要有一個速度,能啟動停止,雙向行駛就行。”


    李迪說:“我看我們就分一下工,成立一個電車研製小組,我們負責供電和電力驅動部分。李雲鶴負責減速機構,和車體。盧先生負責建設電車線路。”


    張知木說:“我們要搞就直接搞雙線軌道。這樣的話,還要好好研究一下軌道變道的問題,這和鐵路是一樣的。隻不過我們電車都是兩個車頭,可以雙向行駛,變軌道的時候要容易一些。我的想法是,李雲鶴你就專門成立一個小組研究這件事兒。”


    看來李雲鶴對這電車的事兒,也沒覺得是啥難事兒,他聽張知木說沒有多大危險,就覺得這件事兒可行。他說:“我們這樣吧。就在有軌電車的沿線兒附近建一個電車廠,連研製帶生產。盧先生你們的軌道就可以建設了。我們設計好摩擦取電的機構以後,那個銅電線也就可以架設了。”


    “這個電線的事兒,還是由我們好好的設計一下吧。需要絕緣的地方,一定要處理好,摩擦取電的觸點也要處理好。”李迪說。


    張知木說:“今天就定下來。有軌電車的事兒。立刻啟動開始研製。”


    -------------


    五線曲譜、振蕩電路、剖腹產手術。郭守敬製造合金炮,關漢卿創作《西遊記》。--《南宋記憶》進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改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鬆一般堅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鬆一般堅韌並收藏改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