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放棄福船見鄭芝龍
張知木等人在林家享用過林家的美味佳肴之後,乘坐幾艘小船來到船塢。
張知木看到,這裏原來應該是很大的一個造船廠,能造**船的大船塢就有兩座,能造其他福船的船塢竟然有七八個之多。可見當年造船廠鼎盛時期該是何等的輝煌。
也是,原來的福船就名揚天下,這裏緊靠曾經的東方第一大港,那時候的福船是有多少也不夠用。尤其是這裏靠著晉江,那些造船用的,難以運輸的大木可以通過水路很容易的運送到這個船塢裏來。造船業在這裏興起,也有它的必然性。看來這裏的造船業是非常有傳統的。難怪前世的時候,福建人到處都有造沙灘船的。那些坑人的沙灘船,就是沒有任何資質的福建人,沒有船塢,以及低價格攬到造船的合同,就在海灘上,臨時雇人用那些劣質鋼材造的船。自己的一個朋友,就是貪便宜買了一條沙灘船,而且沒有保險,結果在海上出事兒,弄得傾家蕩產。不過此時,張知木看到的這艘**福船,絕對是一艘物料和做工都堪稱完美的大船。
這裏,有林家二十多號人在看管這艘船,他們害怕船上的木頭幹裂,每天都要在船上澆水。同時在這裏警戒不讓外人靠近這艘船。
和這艘巨艦相比,船下麵的人顯得很渺小。
船塢的四周,已經有很多人在整修道路,大船塢的邊上也已經新建起來許多簡易的窩棚。還有不少木桶,那一定是造船用的桐油。看來鄭芝龍的人真的要開始改造這艘船了。
見到林宗偉帶人過來了,林家在這裏管事兒的,跑過來給他施禮後說:“林老爺,您可回來了。您要是再不回來,我們可就擋不住了。你看他們建的窩棚,還有運來的那些材料。那些修路的人,都是鄭家的人。他們幾次要上船,我們要和他們拚命才擋住了。”
林宗偉見到他們也有些激動說:“好了,不用怕。你們為我們林家付出的我都會記得。”
“林老爺,您看看看船吧!聽到您帶回來的信兒,我們大家都是更用心的保護這條船了。”
張知木等人在船塢四周看了一圈兒,又跟著林宗偉沿著木梯登上了這艘**福船。其實這艘船已經造的差不多了。張知木問林宗偉:“要是我們繼續改造這艘船需要多長時間?”
“這件事我和盧炳義先生以前議論過。就是發動機都運到的話,再快也需要七八個月才行。因為結構改造是個很大的事。我們需要把這艘船開膛破肚,然後還要加強多處地方才能安裝蒸汽機和鍋爐。”
“要是不改裝蒸汽機,直接造完呢?”
林宗偉想了一下,說:“我們需要兩到三個月準備材料和人員,再有兩三個月就行。”
“要是鄭芝龍他們繼續完成這艘船呢?”張知木問。
“他們鄭家在別處就有造船廠,用的材料和人員都不用現準備,有三四個月就能造好。”林宗偉回答說。
“這艘船的圖紙你們有吧?”
“當然有。哪處進行了修改都要標示好。以前我們大明朝造船驗收是非常嚴格的,有任何改動都要多人簽字才可以。”林宗偉說。
盧炳義他們以前也從來沒有親眼見過這麽大的船,他們這次可是裏裏外外的看個夠。看完船,張知木問林宗偉:“現在這個造船廠就是你們林家的嗎?”
“是啊!那些朝廷的官員們走的時候,就把這個船廠頂給我作為我們家的材料款,朝廷出具的手續就在我家。可能是他們也覺得對不住我們家吧,這件事兒他們辦的還可以。”林宗偉說。
“你們新造一艘這樣的船需要多長時間?”張知木問林宗偉。
“這就不好說,要是材料備得齊。人員也整齊,一年半就能造好。要是有一點事不順,就耽誤下去了。兩年三年都是他。”林宗偉。
就在張知木他們看完船,準備回林家的時候,來了一個鄭家的人,給林宗偉施禮說:“林老爺,我是鄭家派到這裏的這艘船的督造。我家老爺說了,見到您之後,請您到南安去一趟,有事情和您商量!”
“這是我們林家的船,哪裏需要你們派人來督造?”林宗偉憤憤的說。
“林老爺,您息怒。我也就是個鄭家的下人,船的事您還是和我們老爺去說吧!”來人還是很客氣。
回到林家,張知木主意已定。大家圍坐在一起,喝了一會正宗的安溪鐵觀音,張知木說:“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看一方茶葉也要配一方水才行。這鐵觀音,我們回到北方去喝,就喝不出在這裏的味道。”
李茂說:“這是沒辦法,我們北方的水就是硬。什麽茶也喝不出這種潤勁兒。”
張知木覺得該入正題了,說:“我們這次來泉州,主要的目的就是奔這艘**福船來的。不過我現在有一個想法,我們大家議一議。”
喝了一口茶,張知木說:“第一,我看林先生,你不要和鄭家人賭氣。我看您還是到南安去見見鄭芝龍,如果他真的能給你二十五兩銀子,您就把這艘船給他。就是再少一點兒也可以。”
林宗偉一聽說:“張總,我們林家絕對不會見他們多給銀子就見財起意的。”
“不不,您誤會了,林先生。你讓我把話說完。”張知木止住林宗偉說,“第二,我看這個船廠已經荒廢了。四周我看都開始種上水稻了。不如這樣,鄭家把這艘船造好之後,我給您三十萬兩銀子。您將這個船廠賣給我們窯崗。”
“不不,張總。這可不行。你隨便在這附近選一個地方,建一個這樣的船廠,也用不了幾萬兩銀子。我這樣一個地方,怎麽會要你這麽多銀子?這個地方,你用就是了。”林宗偉連忙說。
“林先生,您聽我說。首先,我們要是現在就和鄭芝龍對著幹是很不理智的。如果我們非要自己改造這艘船,沒有一個師的兵力在這裏守衛,我們沒有辦法保證不受鄭芝龍他們的幹擾。而且要保證這樣一支軍隊的持續補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很可能需要和鄭芝龍的艦隊進行正麵作戰。還有,就是我們需要這艘船,我們要是開始改造它,最少也要一年以後。大家也看到了,這艘船已經快完工了,我們改造它需要做很大的改動。我想不如我們重新按照我們的需要造一艘船,我們可以在造船的同時,就考慮好鍋爐蒸汽機的安裝。大家看看是不是這樣更好?”張知木認真解釋說。
“船的事,我看張總想的全麵,可是船廠……”林宗偉覺得張知木說有些道理。
“是這樣的。我看好了這個船廠。這裏的位置和船塢情況,都適合改造成一個大型的造船廠。今天我問了林先生,造一艘新船需要一年半的時間。可是,如果我們買下這個船廠之後,在這裏再建一個發電廠,在船塢旁邊也建成龍門吊等基礎設施。那麽造船的速度是不是就可以加快不少?”張知木說。
“張總,要是有如此大手筆,那造船的速度當然就快多了。以前我們要是將一根兒大木吊到位置要費很多天時間,如果有龍門吊,簡直就不是問題。不過說實話,這個船廠你給我們十萬兩銀子,就已經是很大的數了。”
張知木說:“林先生,我是想將這個船廠附近的地都買下來。銀子的事兒,你就別客氣了。不過可有一樣,我們要買這個船廠的事,千萬不要說出去。等我們開始在這裏大規模的開始建設的時候,我們也就有精力陪著鄭芝龍玩一玩了。”
“我非常讚同張總的想法。我們當務之急還是在淩水碼頭將那艘鋼殼船造好,將我們的130大炮造好。這裏的事兒需要緩一緩,以免影響我們分公司在這裏的業務。”李茂對張知木的理智非常認同。
大家也都表示同意張知木的意見。
張知木說:“林先生,我們要是在這裏搞一個大型的造船廠,需要提前做一些準備。最重要的是人員準備。我想鄭芝龍他們在這裏造船,不可能完全都用他們自己帶來的人。他們一定會在你們這裏雇傭一些人。上次您跟我說過,你們這裏很多年不造船,許多手藝人都走了。你們可以利用這次機會,讓自己的人進到船廠跟著學習造船技藝。還有一樣,林先生也知道,我們在這裏造船也不可能和你們原來完全一樣。我們會用到大量的機械加工、焊接、電工、起重工等新的工種。可是我們北方人,不適應這裏的氣候,長時間在這裏工作也不現實,因此需要在這裏招聘大批的人員到窯崗去學習培訓,條件成熟了,我們就可以帶著他們回到泉州來。”
盧炳義說:“對啊!我們不僅僅要在這裏招收學員,也可以招收工人。”
李茂說:“這裏有不少出過洋的通曉各國語言的人,我們應該高薪聘到窯崗去給我們當老師,我們也要提前準備通事。”
“對對!李公子的話倒是提醒了我。我看,盧先生,我們就下決心建一座語言學院。專門培養通曉各國語言和我們不少地方語言的人才。現在我們有蒙古語的老師在我們窯崗,我們可以聘請通曉西洋、南洋等等各國語言的人才到我們窯崗去。”張知木說。
李雲鶴說:“這次到這裏,我看有兩件事兒需要做。一個是,把這個船廠的平麵圖畫一下,將未來的規劃初步搞一下。這樣,我們回去後,有些東西就可以準備了。比如龍門吊的尺寸,發電廠位置和規模等等。再一個是,我們應該利用這裏有一個現成大船在眼前的機會,參照著大致設計一下我們將來的蒸汽船是啥樣的,哪個地方放鍋爐,哪裏放蒸汽機,哪裏放發電機等等。”
盧炳義說:“雲鶴說得對,有了這樣的實物,比我們照著圖紙比劃直觀多了。”
張知木也說:“對啊,我的建議是,我們既然來了。又有林先生好吃好喝的招待,我們就大致的設計兩種這樣大的船。一種是去掉所有的帆具和索具,造一條完全是用蒸汽機驅動的大船;另一種是有帆具的蒸汽船。”
林宗偉說:“張總,這麽大的船,主要是要進行遠洋,可是遠洋的話完全靠蒸汽機航行,那需要攜帶多少煤炭。不能借用風帆的話,航行的成本會非常高的。”
“這件事,可以從兩點來說。一個是,沒有風帆的船,他的機動能力是帆船沒法比的。這樣的船也不用等啥風向合不合適。行駛自由度會大大的增加。再說了,將來我們也可以蒸汽船和帆船聯合編隊,沒有帆的船可以利用它們的靈活性作為專門戰船,掩護其它的帆船。”張知木解釋說。
最後,林宗偉說:“既然,這樣商定了,我明天就到南安去拜訪一下鄭芝龍大人。回來後我就全力招聘人員,這次能多找一點人最好。以後再有願意去山西的,也可以讓他們自己到揚州或者淮安,我們再安排船把他們帶到窯崗去。”
盧炳義和李雲鶴他們這兩天要留在這裏設計船和船廠的事兒。張知木想回到泉州去好好轉轉。
留在泉州港的陸成祥已經幫著陸琪租好回蘇祿的船,從窯崗和揚州給陸琪帶來的貨物,正在從窯崗的兩艘船上往這艘回蘇祿的船上搬運。
張知木也興致勃勃的來到碼頭上看工人們搬運貨物。這時陸琪問張知木,“張總,啥時候我們有自己的出洋船?”
“別著急,用不了多久就會有。”
“張總,要是我們有自己的船,那生意就好做多了。我們可以在南洋的各個碼頭上都轉轉,哪裏的貨物能賣個好價錢,我們就在哪裏賣。”陸琪說。
“陸琪啊!你回到南洋後,我不管你們掙多少銀子,可是我教給你們的事情,可要給我辦了。第一件事兒,就是還要盡量的多弄橡膠;其次就是讓你們買下一個能停大船的島子;還有好好看看哪個島子上的鳥糞多?我們自己的船可能第一次出洋,就會是運鳥糞去。知道嗎?”張知木說。
“放心吧!張總。這些事兒我都記住了。”
“還要想辦法幫我請回來幾個會南洋話人,一定要能說還要會寫才行,我們需要他們回來給我們當師傅。記住要高薪聘請。”張知木吩咐說。
趕上風向正好,第二天下午,陸琪他們租用的這艘船,就立刻楊帆起航走了。張知木和陸成祥在碼頭上,望著遠處的帆影,心情很是不平靜。象陸琪這樣的人,要不是有這樣的機會,加上他們自己也是敢闖,留在山西,多說能混上個小掌櫃的。可是看看剛走的這個陸琪,已經是能當大任了。
陸成祥對陸琪也很滿意,可是他不好意思自己說,“張總啊!多虧您給了陸琪他們闖蕩的機會,我哥哥這回都對我另眼相看。我把他們的孩子帶的有出息啊!”
張知木說:“應該說陸琪他們自己也是很爭氣,給他們機會,他們就能抓得住。我看下次陸琪他們回來,我們還要給陸琪多派一些人過去,讓他們多在南洋趟趟路子。以後我們能出口南洋的東西會越來越多。”
張知木和陸成祥在碼頭上正閑聊,分公司的人跑來說:“林宗偉先生來了,請張總回去。”
張知木對陸成祥說:“我正想聽聽林宗偉和鄭芝龍他們談的怎麽樣了。我們趕緊回。”
張知木和陸成祥回到分公司,林宗偉正和閻伯駒在這裏喝茶聊天呢,見到張知木回來,連忙站起來,說:“張總,我正和閻總說這件事兒呢。鄭芝龍這兩天就要過來,他說非常想見見您。”
“歐!坐下說。鄭芝龍想見見我?那就來吧,我也想見見這個傳奇式的人物。說實話,這個人做了很多壞事兒,也做了很多好事兒。我們現在還不應該和他鬧翻。”張知木說:“說說你自己的那艘船的事兒辦的怎麽樣?”
“費了點周折,總算辦成了。”林宗偉坐下後,說:“你們回泉州,我就雇船逆流而上去了南安。可是我到了南安等了兩天,才見到南安這小朝廷裏的鄭芝龍。可能是我們林家還有一點名聲吧,鄭芝龍對我還算很客氣。他說,林先生請您不要生氣。您沒在家我就替您做主,準備買下您的那艘福船。我聽說了您一家人已經守了這艘船十幾年,實在是佩服。所以我對他們說,不管怎麽樣,花多少銀子也一定要讓這艘船下水。”
閻伯駒說:“你沒問問他,我在泉州這麽多年,您為啥不讓這艘船下水啊?”
“話要是那麽說,就啥事兒也辦不了了。我說,我到了山西窯崗以後,窯崗的張東家也說,一定要幫著我讓這艘船能下水航行。結果,這位鄭芝龍說了,這件事兒讓我都覺得臉紅。我們福建人自己的事兒,哪能麻煩人家啊。所以我聽說了窯崗人出了二十萬兩銀子,我就決定拿出來二十五萬兩銀子。絕對不能給我們福建人丟臉。我一看也就順水順水推舟吧,說謝謝了。好在這個鄭芝龍很爽快,馬上就派人帶著銀子,把我送回家。”林宗偉說。
“拿到銀子就行。”張知木說。
“不過,送我出來的時候。鄭芝龍讓我過來和您說說,這兩天他就到泉州來見您。希望您能在泉州這裏等他。”林宗偉說。
“好,我就在這裏等著他。”張知木說。
-------------
五線曲譜、振蕩電路、剖腹產手術。郭守敬製造合金炮,關漢卿創作《西遊記》。--《南宋記憶》進展
張知木等人在林家享用過林家的美味佳肴之後,乘坐幾艘小船來到船塢。
張知木看到,這裏原來應該是很大的一個造船廠,能造**船的大船塢就有兩座,能造其他福船的船塢竟然有七八個之多。可見當年造船廠鼎盛時期該是何等的輝煌。
也是,原來的福船就名揚天下,這裏緊靠曾經的東方第一大港,那時候的福船是有多少也不夠用。尤其是這裏靠著晉江,那些造船用的,難以運輸的大木可以通過水路很容易的運送到這個船塢裏來。造船業在這裏興起,也有它的必然性。看來這裏的造船業是非常有傳統的。難怪前世的時候,福建人到處都有造沙灘船的。那些坑人的沙灘船,就是沒有任何資質的福建人,沒有船塢,以及低價格攬到造船的合同,就在海灘上,臨時雇人用那些劣質鋼材造的船。自己的一個朋友,就是貪便宜買了一條沙灘船,而且沒有保險,結果在海上出事兒,弄得傾家蕩產。不過此時,張知木看到的這艘**福船,絕對是一艘物料和做工都堪稱完美的大船。
這裏,有林家二十多號人在看管這艘船,他們害怕船上的木頭幹裂,每天都要在船上澆水。同時在這裏警戒不讓外人靠近這艘船。
和這艘巨艦相比,船下麵的人顯得很渺小。
船塢的四周,已經有很多人在整修道路,大船塢的邊上也已經新建起來許多簡易的窩棚。還有不少木桶,那一定是造船用的桐油。看來鄭芝龍的人真的要開始改造這艘船了。
見到林宗偉帶人過來了,林家在這裏管事兒的,跑過來給他施禮後說:“林老爺,您可回來了。您要是再不回來,我們可就擋不住了。你看他們建的窩棚,還有運來的那些材料。那些修路的人,都是鄭家的人。他們幾次要上船,我們要和他們拚命才擋住了。”
林宗偉見到他們也有些激動說:“好了,不用怕。你們為我們林家付出的我都會記得。”
“林老爺,您看看看船吧!聽到您帶回來的信兒,我們大家都是更用心的保護這條船了。”
張知木等人在船塢四周看了一圈兒,又跟著林宗偉沿著木梯登上了這艘**福船。其實這艘船已經造的差不多了。張知木問林宗偉:“要是我們繼續改造這艘船需要多長時間?”
“這件事我和盧炳義先生以前議論過。就是發動機都運到的話,再快也需要七八個月才行。因為結構改造是個很大的事。我們需要把這艘船開膛破肚,然後還要加強多處地方才能安裝蒸汽機和鍋爐。”
“要是不改裝蒸汽機,直接造完呢?”
林宗偉想了一下,說:“我們需要兩到三個月準備材料和人員,再有兩三個月就行。”
“要是鄭芝龍他們繼續完成這艘船呢?”張知木問。
“他們鄭家在別處就有造船廠,用的材料和人員都不用現準備,有三四個月就能造好。”林宗偉回答說。
“這艘船的圖紙你們有吧?”
“當然有。哪處進行了修改都要標示好。以前我們大明朝造船驗收是非常嚴格的,有任何改動都要多人簽字才可以。”林宗偉說。
盧炳義他們以前也從來沒有親眼見過這麽大的船,他們這次可是裏裏外外的看個夠。看完船,張知木問林宗偉:“現在這個造船廠就是你們林家的嗎?”
“是啊!那些朝廷的官員們走的時候,就把這個船廠頂給我作為我們家的材料款,朝廷出具的手續就在我家。可能是他們也覺得對不住我們家吧,這件事兒他們辦的還可以。”林宗偉說。
“你們新造一艘這樣的船需要多長時間?”張知木問林宗偉。
“這就不好說,要是材料備得齊。人員也整齊,一年半就能造好。要是有一點事不順,就耽誤下去了。兩年三年都是他。”林宗偉。
就在張知木他們看完船,準備回林家的時候,來了一個鄭家的人,給林宗偉施禮說:“林老爺,我是鄭家派到這裏的這艘船的督造。我家老爺說了,見到您之後,請您到南安去一趟,有事情和您商量!”
“這是我們林家的船,哪裏需要你們派人來督造?”林宗偉憤憤的說。
“林老爺,您息怒。我也就是個鄭家的下人,船的事您還是和我們老爺去說吧!”來人還是很客氣。
回到林家,張知木主意已定。大家圍坐在一起,喝了一會正宗的安溪鐵觀音,張知木說:“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看一方茶葉也要配一方水才行。這鐵觀音,我們回到北方去喝,就喝不出在這裏的味道。”
李茂說:“這是沒辦法,我們北方的水就是硬。什麽茶也喝不出這種潤勁兒。”
張知木覺得該入正題了,說:“我們這次來泉州,主要的目的就是奔這艘**福船來的。不過我現在有一個想法,我們大家議一議。”
喝了一口茶,張知木說:“第一,我看林先生,你不要和鄭家人賭氣。我看您還是到南安去見見鄭芝龍,如果他真的能給你二十五兩銀子,您就把這艘船給他。就是再少一點兒也可以。”
林宗偉一聽說:“張總,我們林家絕對不會見他們多給銀子就見財起意的。”
“不不,您誤會了,林先生。你讓我把話說完。”張知木止住林宗偉說,“第二,我看這個船廠已經荒廢了。四周我看都開始種上水稻了。不如這樣,鄭家把這艘船造好之後,我給您三十萬兩銀子。您將這個船廠賣給我們窯崗。”
“不不,張總。這可不行。你隨便在這附近選一個地方,建一個這樣的船廠,也用不了幾萬兩銀子。我這樣一個地方,怎麽會要你這麽多銀子?這個地方,你用就是了。”林宗偉連忙說。
“林先生,您聽我說。首先,我們要是現在就和鄭芝龍對著幹是很不理智的。如果我們非要自己改造這艘船,沒有一個師的兵力在這裏守衛,我們沒有辦法保證不受鄭芝龍他們的幹擾。而且要保證這樣一支軍隊的持續補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很可能需要和鄭芝龍的艦隊進行正麵作戰。還有,就是我們需要這艘船,我們要是開始改造它,最少也要一年以後。大家也看到了,這艘船已經快完工了,我們改造它需要做很大的改動。我想不如我們重新按照我們的需要造一艘船,我們可以在造船的同時,就考慮好鍋爐蒸汽機的安裝。大家看看是不是這樣更好?”張知木認真解釋說。
“船的事,我看張總想的全麵,可是船廠……”林宗偉覺得張知木說有些道理。
“是這樣的。我看好了這個船廠。這裏的位置和船塢情況,都適合改造成一個大型的造船廠。今天我問了林先生,造一艘新船需要一年半的時間。可是,如果我們買下這個船廠之後,在這裏再建一個發電廠,在船塢旁邊也建成龍門吊等基礎設施。那麽造船的速度是不是就可以加快不少?”張知木說。
“張總,要是有如此大手筆,那造船的速度當然就快多了。以前我們要是將一根兒大木吊到位置要費很多天時間,如果有龍門吊,簡直就不是問題。不過說實話,這個船廠你給我們十萬兩銀子,就已經是很大的數了。”
張知木說:“林先生,我是想將這個船廠附近的地都買下來。銀子的事兒,你就別客氣了。不過可有一樣,我們要買這個船廠的事,千萬不要說出去。等我們開始在這裏大規模的開始建設的時候,我們也就有精力陪著鄭芝龍玩一玩了。”
“我非常讚同張總的想法。我們當務之急還是在淩水碼頭將那艘鋼殼船造好,將我們的130大炮造好。這裏的事兒需要緩一緩,以免影響我們分公司在這裏的業務。”李茂對張知木的理智非常認同。
大家也都表示同意張知木的意見。
張知木說:“林先生,我們要是在這裏搞一個大型的造船廠,需要提前做一些準備。最重要的是人員準備。我想鄭芝龍他們在這裏造船,不可能完全都用他們自己帶來的人。他們一定會在你們這裏雇傭一些人。上次您跟我說過,你們這裏很多年不造船,許多手藝人都走了。你們可以利用這次機會,讓自己的人進到船廠跟著學習造船技藝。還有一樣,林先生也知道,我們在這裏造船也不可能和你們原來完全一樣。我們會用到大量的機械加工、焊接、電工、起重工等新的工種。可是我們北方人,不適應這裏的氣候,長時間在這裏工作也不現實,因此需要在這裏招聘大批的人員到窯崗去學習培訓,條件成熟了,我們就可以帶著他們回到泉州來。”
盧炳義說:“對啊!我們不僅僅要在這裏招收學員,也可以招收工人。”
李茂說:“這裏有不少出過洋的通曉各國語言的人,我們應該高薪聘到窯崗去給我們當老師,我們也要提前準備通事。”
“對對!李公子的話倒是提醒了我。我看,盧先生,我們就下決心建一座語言學院。專門培養通曉各國語言和我們不少地方語言的人才。現在我們有蒙古語的老師在我們窯崗,我們可以聘請通曉西洋、南洋等等各國語言的人才到我們窯崗去。”張知木說。
李雲鶴說:“這次到這裏,我看有兩件事兒需要做。一個是,把這個船廠的平麵圖畫一下,將未來的規劃初步搞一下。這樣,我們回去後,有些東西就可以準備了。比如龍門吊的尺寸,發電廠位置和規模等等。再一個是,我們應該利用這裏有一個現成大船在眼前的機會,參照著大致設計一下我們將來的蒸汽船是啥樣的,哪個地方放鍋爐,哪裏放蒸汽機,哪裏放發電機等等。”
盧炳義說:“雲鶴說得對,有了這樣的實物,比我們照著圖紙比劃直觀多了。”
張知木也說:“對啊,我的建議是,我們既然來了。又有林先生好吃好喝的招待,我們就大致的設計兩種這樣大的船。一種是去掉所有的帆具和索具,造一條完全是用蒸汽機驅動的大船;另一種是有帆具的蒸汽船。”
林宗偉說:“張總,這麽大的船,主要是要進行遠洋,可是遠洋的話完全靠蒸汽機航行,那需要攜帶多少煤炭。不能借用風帆的話,航行的成本會非常高的。”
“這件事,可以從兩點來說。一個是,沒有風帆的船,他的機動能力是帆船沒法比的。這樣的船也不用等啥風向合不合適。行駛自由度會大大的增加。再說了,將來我們也可以蒸汽船和帆船聯合編隊,沒有帆的船可以利用它們的靈活性作為專門戰船,掩護其它的帆船。”張知木解釋說。
最後,林宗偉說:“既然,這樣商定了,我明天就到南安去拜訪一下鄭芝龍大人。回來後我就全力招聘人員,這次能多找一點人最好。以後再有願意去山西的,也可以讓他們自己到揚州或者淮安,我們再安排船把他們帶到窯崗去。”
盧炳義和李雲鶴他們這兩天要留在這裏設計船和船廠的事兒。張知木想回到泉州去好好轉轉。
留在泉州港的陸成祥已經幫著陸琪租好回蘇祿的船,從窯崗和揚州給陸琪帶來的貨物,正在從窯崗的兩艘船上往這艘回蘇祿的船上搬運。
張知木也興致勃勃的來到碼頭上看工人們搬運貨物。這時陸琪問張知木,“張總,啥時候我們有自己的出洋船?”
“別著急,用不了多久就會有。”
“張總,要是我們有自己的船,那生意就好做多了。我們可以在南洋的各個碼頭上都轉轉,哪裏的貨物能賣個好價錢,我們就在哪裏賣。”陸琪說。
“陸琪啊!你回到南洋後,我不管你們掙多少銀子,可是我教給你們的事情,可要給我辦了。第一件事兒,就是還要盡量的多弄橡膠;其次就是讓你們買下一個能停大船的島子;還有好好看看哪個島子上的鳥糞多?我們自己的船可能第一次出洋,就會是運鳥糞去。知道嗎?”張知木說。
“放心吧!張總。這些事兒我都記住了。”
“還要想辦法幫我請回來幾個會南洋話人,一定要能說還要會寫才行,我們需要他們回來給我們當師傅。記住要高薪聘請。”張知木吩咐說。
趕上風向正好,第二天下午,陸琪他們租用的這艘船,就立刻楊帆起航走了。張知木和陸成祥在碼頭上,望著遠處的帆影,心情很是不平靜。象陸琪這樣的人,要不是有這樣的機會,加上他們自己也是敢闖,留在山西,多說能混上個小掌櫃的。可是看看剛走的這個陸琪,已經是能當大任了。
陸成祥對陸琪也很滿意,可是他不好意思自己說,“張總啊!多虧您給了陸琪他們闖蕩的機會,我哥哥這回都對我另眼相看。我把他們的孩子帶的有出息啊!”
張知木說:“應該說陸琪他們自己也是很爭氣,給他們機會,他們就能抓得住。我看下次陸琪他們回來,我們還要給陸琪多派一些人過去,讓他們多在南洋趟趟路子。以後我們能出口南洋的東西會越來越多。”
張知木和陸成祥在碼頭上正閑聊,分公司的人跑來說:“林宗偉先生來了,請張總回去。”
張知木對陸成祥說:“我正想聽聽林宗偉和鄭芝龍他們談的怎麽樣了。我們趕緊回。”
張知木和陸成祥回到分公司,林宗偉正和閻伯駒在這裏喝茶聊天呢,見到張知木回來,連忙站起來,說:“張總,我正和閻總說這件事兒呢。鄭芝龍這兩天就要過來,他說非常想見見您。”
“歐!坐下說。鄭芝龍想見見我?那就來吧,我也想見見這個傳奇式的人物。說實話,這個人做了很多壞事兒,也做了很多好事兒。我們現在還不應該和他鬧翻。”張知木說:“說說你自己的那艘船的事兒辦的怎麽樣?”
“費了點周折,總算辦成了。”林宗偉坐下後,說:“你們回泉州,我就雇船逆流而上去了南安。可是我到了南安等了兩天,才見到南安這小朝廷裏的鄭芝龍。可能是我們林家還有一點名聲吧,鄭芝龍對我還算很客氣。他說,林先生請您不要生氣。您沒在家我就替您做主,準備買下您的那艘福船。我聽說了您一家人已經守了這艘船十幾年,實在是佩服。所以我對他們說,不管怎麽樣,花多少銀子也一定要讓這艘船下水。”
閻伯駒說:“你沒問問他,我在泉州這麽多年,您為啥不讓這艘船下水啊?”
“話要是那麽說,就啥事兒也辦不了了。我說,我到了山西窯崗以後,窯崗的張東家也說,一定要幫著我讓這艘船能下水航行。結果,這位鄭芝龍說了,這件事兒讓我都覺得臉紅。我們福建人自己的事兒,哪能麻煩人家啊。所以我聽說了窯崗人出了二十萬兩銀子,我就決定拿出來二十五萬兩銀子。絕對不能給我們福建人丟臉。我一看也就順水順水推舟吧,說謝謝了。好在這個鄭芝龍很爽快,馬上就派人帶著銀子,把我送回家。”林宗偉說。
“拿到銀子就行。”張知木說。
“不過,送我出來的時候。鄭芝龍讓我過來和您說說,這兩天他就到泉州來見您。希望您能在泉州這裏等他。”林宗偉說。
“好,我就在這裏等著他。”張知木說。
-------------
五線曲譜、振蕩電路、剖腹產手術。郭守敬製造合金炮,關漢卿創作《西遊記》。--《南宋記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