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覲見晉王
這是晉王第二次通知張知木去見他了。張知木知道再不去就不好了。
把家裏的事兒安排了一下,張知木就和陳玉鋒帶著李菁、柳俊一起奔晉陽了。對於這個晉王朱審烜,張知木根據前世時的了解,對他沒有好印象。
朱審烜在崇禎三年八月被封為晉世子,崇禎八年襲封,繼承了王位。李自成打到北京城下時,在城下綁著兩個王爺,一個是陝西的秦王,另一個就是這個晉王朱審烜。崇禎17年他投降了李自成,李自成把他帶到了北京。後來李自成被清兵打跑了,他又投靠了大清。剛開始,大清朝出於政治上的需要,對他有很高的禮遇。清順治三年(1646年)起清朝廷便不再禮遇以前明朝的藩王,朱審烜於清順治五年(1648年)就被弄死了。也是,大清朝坐穩了天下,沒事還花那麽多銀子養著他們這些前朝遺老與少,還要防著他們,不如弄死算了。
張知木想,現在我來了,能不能改變他的命運呢。現在還不好說。
幾人來到晉陽,找了一家離王府近一些的一家客店住下。然後第二天一早就來到王府。沒想到,張知木不來,王爺派人去請,可是來了見王爺還真不容易。
到王府門前,說了是應王爺之召前來見王爺的。門上一聽,說:“王爺是那麽好見的,你說見就見。回去等著吧。王爺有時間自然會召見你的。”張知木說;“是王爺有事兩次派人召見我,你現在能不能通報一聲。”可是門上的不耐煩了,往外趕張知木他們。沒辦法,幾人隻好回到客店。張知木心想這要等到啥時候,我哪有時間在這瞎耽誤啊。
見時間還早,陳玉鋒說:“知木,你還記得我跟你說過,我還有一件心事未了嗎?”張知木說:“記得記得,你看這一陣子忙的,早把這事兒忘了。”陳玉鋒說:“走吧,跟我去把這事兒了了吧。”
張知木讓李菁和柳俊留在客店,等著王府的消息。就跟陳玉鋒二人騎馬出去了。陳玉鋒一馬當先,來到龍山腳下的一座道觀前停下了。道觀門是關著的。陳玉鋒上前,輕打門環。一會開門出來一個小道姑,施禮問:“兩位施主有事嗎?”
陳玉鋒也回禮說:“小師傅,請通報妙真道長,說秀容的陳玉鋒求見。”小道姑關上門,回去通報去了。一會小道姑,又打開門說:“施主請。”把二人讓進了客房。
陳玉鋒和張知木剛剛坐了一會,進來一個道姑。陳玉鋒連忙站起來,說:“師妹一向可好。”張知木這才知道,陳玉鋒原來是會師妹來了。來人說:“好啊,承蒙您的掛念。好的都不能再好了。你要是不來打擾的話,就更好了。”道姑的話裏充滿著怨氣。陳玉鋒也不生氣,向道姑介紹張知木說:“這是我的一位侄子,現在是窯崗的當家的。”張知木這才看清,進來的道姑,眉清目秀,一雙眼睛清澈無比比,那種神態看讓人有一種懾人魂魄的感覺。張知木由衷的讚歎,真不是凡塵中的人啊。連忙施禮,說:“師叔好。”道姑淡淡地說:“坐吧。”張知木坐下。道姑看了他一眼,說:“我看施主你氣色不好。凡事都要適可而止,否則遺患無窮。”張知木這是剛剛結婚,床上也不知節製。加上窯崗現在是千頭萬緒,也有些操勞過度。張知木連忙說:“多謝師叔提醒。”按說這位道姑,和陳玉鋒應該年齡差不太多,可是這道姑看起來也就是三十歲左右,可能是與在這裏多年修行有關。
道姑問陳玉鋒:“這麽多年了,你又到我這小觀來做什麽?”陳玉鋒說:“我們現在條件好了,想接師妹回去享享清福去。”道姑鼻子哼了一聲:“哼!施主開玩笑了吧。若是接我,二十年前你幹啥去了。我現在很好,就不勞施主掛念了。我在這贖我的罪,比啥都好。”張知木這才明白,這就是陳玉鋒當年那位紅顏知己。也是為了她才動手殺了自己的弟兄。張知木插了一句嘴,說:“師叔,我陳叔這人是我見到過的,最有情有意的漢子。這麽多年,他一直孤身一人,我知道他一直心裏有人放不下。可是你們現在年齡都不小了。再不把今世的情緣了了,就沒有機會了。何必大家都這麽苦呢。”
道姑微微一笑:“我已遠離塵世,沒想到今天會在談起情緣之事。這‘山鷂子’大英雄可是從來沒說過和我有啥情緣。”張知木接過話頭說:“有些事兒,說了是有,沒說也是有。”妙真說:“得啦,你們一進來,我就看出來了。‘山鷂子’今天來是想對過去有一個了結。其實在我這,早就了了。‘山鷂子’別再耽誤自己了。我在這很好,都不必再掛記了。”
張知木和陳玉鋒離開時,拿出一大錠金子,放在桌子上,說是一點香火錢。妙真一看笑了,說:“‘山鷂子’是發大財,一出手就是一錠金子。當年,你要是有如此大的財力,那一切都會是另一個樣子。哈哈!”
陳玉鋒搖搖頭歎口氣說:“唉!但願我們來世還能再見。”妙真對張知木說:“我看你慧根不淺,必有一番作為。不過一切切記,功名利祿,都是過眼煙雲。不必太執著。一切順其自然。”
離開妙真,陳玉鋒心情和複雜。即有些惆悵,又有些輕鬆。張知木說:“陳叔,你已經誤了一個人了。同樣的錯誤,不能再犯了。”陳玉鋒點點頭說:“好吧,回去你就安排吧。聽聽人家怎麽說,也別我們在這一廂情願。”
這妙真原名叫董蓮,從小隨父練武走鏢,一次他們被一夥強人圍住,不得脫身,結果被陳玉鋒和他的鏢局的一位好友遇到,二人出手幫忙。這樣認識了董蓮。這二人也同時被董蓮迷住了。開始二人還一起去找董蓮玩兒。可是後來,慢慢發現,這可不是兩人一起玩的事兒。慢慢的一對好兄弟,就開始疏遠了,可是二人誰也不會說破是這個原因,隻是二人都是偷偷的各自找借口,去找董蓮玩兒。此時的董蓮,也感覺到了兩位意思,可是那個時代,不是可以自由戀愛的年代。董蓮覺得倆人都很好,也都願意來往。因為往別處想也沒有用,他二人連彩禮都給不起,他父母也不可能讓自己和他們談婚論嫁。不過董蓮確實喜歡與二人來往。沒想到,他二人一次酒後動手,陳玉鋒把那個好兄弟殺了。臨死的時候,那兄弟沒有一點怪陳玉鋒的意思,握著陳玉鋒的手說:“我一個人去了,三個人都解脫了。”可是當董蓮聽說二人是為了自己而動手的,並且陳玉鋒殺了死了自己的好兄弟,董蓮承受不了,結果大病不起。從那以後董蓮再也不見陳玉鋒了。最後,董蓮出家了。
這麽多年過去了,這是陳玉鋒第一次來看董蓮。也是來了結這份緣分。
二人回到客店,李菁說一直沒有信來。後來店家說,要想見王爺,必須要送銀子才行,不然他們不會給你通報。張知木突然有了主意,就又來到王爺府,沒說話先遞上一一塊銀子,說:“我有急事,要見王爺。”這門上的還真就認識銀子。說:“你等著我馬上通報。”說完就去給張知木通報去了。這門上的一會就回來了,說:“王爺正等著您呢,快進去吧。”
進了王府門,再往裏走,就有人領著了。張知木見到王爺是免不了要磕頭行禮的,張知木沒辦法,不磕頭也不行啊。
不過這晉王沒想到的是,張知木磕完頭第一件事兒是向王爺要銀子。張知木說:“我奉王爺之命,前來見王爺。可是門上的不讓,沒辦法,我隻好給了他一錠銀子,這才進來。王爺你說,這塊銀子是不是該你來出。”晉王聽了,哈哈大笑,說:“張義士,你真是商人啊,這銀子該我出,一會走時一定讓你帶上。”張知木說:“謝王爺。”
晉王說:“我聽到你的事兒以後,一直想見到你。你給我們山西人爭了大麵子了。你幫周王解了開封之圍,皇上都震驚,直誇我們山西人。你回來一路捐糧,救了多少山西人啊。真是功德無量啊。”
張知木說:“我也一直想見王爺您啊。李自成未能在開封得手,現在正全力在陝西,對付秦王如果陝西不保,我們就是下一個開封,到那時候可是沒人來救我們了。王爺要早作打算才行。”晉王說:“我也想早作打算,可是山西連年幹旱,我也沒糧沒銀子,也沒辦法。”張知木一聽,心裏這個氣啊,心想你他媽的留著銀子,闖王爺來了全是他的。但話又不能這麽說,就說:“王爺應該告訴山西人,現在留著銀子不拿出來對付李自成,等李自成來了都是李自成的,看你們能留得住不?有些人就是沒錢買藥,但有錢買棺材。”
晉王聽了張知木這話,心裏有點發涼。問:“張義士,能否再拿出一些銀子來,我們一起準備對付賊兵。”張知木一聽沒氣抽了。說:“王爺您對山西了解啊,我隻是一個小商人,在開封我捐了糧食,回山西我又捐了糧食,我哪還能有銀子拿出來啊。山西有很多大商家,可以一起想想辦法。”說完張知木心想指望這個蠢貨保山西是沒戲了。自己要早作打算。
見王爺沒再說話。張知木說:“還有一事還請王爺,轉告朝廷,據我了解,在張家口有八個大戶商人,正秘密給清兵偷偷的送糧食等物資。讓朝廷趕緊想法調查製止吧。”可是這王爺說:“這些事,你還是想法告訴大同總兵吧。這些事由他管。”
張知木心想,遇到這蠢才,也沒辦法了。對了,他不是缺銀子嗎。我那個鐵廠有了。張知木說:“王爺缺銀子,可是我們山西商人不缺銀子啊。可以想辦法讓這些山西商人出銀子。”晉王說:“有啥好辦法,說說看。”張知木說:“我來時了解到,在我們秀容有一個官辦的冶廠,由於朝廷現在缺銀子,現在已經開不下去了。不如把它轉為民辦,這樣朝廷能省下一些銀子,這個冶廠也不至於關閉。”晉王說:“這是一個好主意,山西有好幾座冶廠都辦不下去了。秀容的冶廠我知道,那是一個大冶廠。可惜了。不過,買下這樣的一個冶廠要很多銀子,你能拿得出來嗎?”張知木說:“太多的銀子,我拿不出來,但是我可以聯係其它的大商家一起拿銀子合股買下。那秀容的冶廠要多少銀子?”王爺說:“最少也要五萬兩,那可是十幾座煉鐵爐子和一座礦山啊。”
張知木心想,你這個蠢王爺真是賣國有資產不心疼啊。這麽點銀子你就把冶廠給賣了。但張知木還是裝窮,說:“讓我一下子拿出這麽些銀子我拿不出來。如果等我把貨物再賣一些,然後我再找個入股的商家。年底前我能湊齊這些銀子。”晉王眼睛一亮,說:“你現在一下子能拿出多少銀子?”張知木說:“我若是使使勁,到能湊出兩萬兩。”晉王說:“這樣吧,你先把兩萬兩拿出來,到年底前你要把那三萬兩湊齊,不管你是借也好還怎麽弄也好,隻要把銀子給我湊齊了就行。這樣你可以先把冶廠接過去。”張知木問:“那朝廷工部那邊怎麽說?”晉王說:“朝廷撥不下銀子的,都交由各地管理啦。這事兒,在我這辦理文書就行啦。你不走,明天就把文書辦了。等你的銀子一到,你就派人接管那個冶場吧。”這晉王看來是太缺銀子了,也想把冶廠早點出手。
張知木說:“好吧,就安王爺說的辦吧。我回去就讓家裏無論如何先把兩萬兩銀子湊齊,送過來。那我先回去辦這事兒了。”告別了,王爺。張知木臨出門的時候,門上在這候著呢。親自把銀子還給了張知木,而且是點頭哈腰的。張知木心裏想,跟我玩這套,你們差好幾百年呢。
離開王府,張知木直接回到客店,把和晉王談的事兒和幾個人說了。張知木說:“我以為這個冶廠應該在十萬到二十萬兩之間。沒想到,晉王五萬兩就賣。”陳玉鋒說:“這晉王是個財迷,它既甩掉了包袱,又掙了銀子。等於白撿了銀子。”
張知木說:“明天一早,李菁和柳俊你倆立即回窯崗,把這事和陸成祥他們說一下,然後以李棟為主,組織一個接管窯崗的班子,讓劉雲撥出五十人先做護廠隊,等真正的護長隊成立再撤出來。人員待命,先把銀子拉到晉陽來。”
第二天,李菁和柳俊一早就奔秀容回窯崗去了。張知木按時來到王府,在王府辦理了把秀容冶廠過戶給張知木的文書。文書寫得很清楚,包括冶煉廠子和礦山一起過戶給張知木。付款方式,分為兩次付款。第一批銀子到賬,文書生效。看來晉王怕張知木反悔,為了保險,還確立了違約責任。張知木心想,現在怕反悔的是我,我很不得馬上就拿到這座冶廠。
李菁他們到了窯崗,把情況和黃玉坤、陸成祥、閻伯駒一說,陸成祥說:“既然張總已經決定了,我們先把銀子送到晉陽去。現在把李棟叫過來吧。這事兒是他給張總提的建議,張總讓他去負責這個冶廠,那就讓他組織人員吧。其它的等張總回來再說。”
黃玉坤說:“讓劉雲和李菁帶人押著銀車去晉陽吧,這樣安全些。盡快把手續都辦好,盡快回來,好準備接收冶廠的事。”
李棟一聽說張知木真的把冶廠買下了,非常高興,連忙對大家說:“這可是一個搖錢樹啊。”他非要跟劉雲一起去晉陽,他說有好多事,必須現在就跟張知木說清楚。
閻伯駒說:“你自己的活能安排開你就去。”李棟說:“沒問題,我們那點活,沒我在,他們已經能幹得很好了。”
這樣劉雲等一行人,拉了三輛銀車,每輛銀車拉的都不重,車速就快多了。到了晉陽,張知木沒讓卸車,就直接把銀子拉到王府。王府派人清點完銀子,出具了手續文書。約定三天以後,王府派人到秀容和窯崗的人一起去秀容冶廠辦理交接。
張知木等人就一起回到了窯崗。路上李棟對張知木說:“我聽你告訴家裏,要派五十個人做護廠隊。我就知道你對那個冶廠不了解。現在那個冶廠,有官軍八百多人在哪護廠。因為礦裏有一千多囚犯在那開礦。工人也有一千五百多人。工人也是不許隨便出入的。人少了管不過來。”
張知木說:“那就把我們的兵都派過去,幫著維持,等我們接管後,一切都穩定了。再看要多少人夠用。關鍵是我們的管理人員要跟上。”其實,張知木還在想,這些囚犯都是重刑犯,這裏麵一定有我用的著的人才。其中,一定不乏勇士和有思想有頭腦之人。前世時有一個統計,o型血的人做政治家的多,而且囚犯了也多。
李棟說:“這個冶廠各種人才都有,先把他們都接管過來。我們的待遇要比他們好多了。其實隻要冶廠運作時稍省一點,他們那點薪水,就出來了。”
這是晉王第二次通知張知木去見他了。張知木知道再不去就不好了。
把家裏的事兒安排了一下,張知木就和陳玉鋒帶著李菁、柳俊一起奔晉陽了。對於這個晉王朱審烜,張知木根據前世時的了解,對他沒有好印象。
朱審烜在崇禎三年八月被封為晉世子,崇禎八年襲封,繼承了王位。李自成打到北京城下時,在城下綁著兩個王爺,一個是陝西的秦王,另一個就是這個晉王朱審烜。崇禎17年他投降了李自成,李自成把他帶到了北京。後來李自成被清兵打跑了,他又投靠了大清。剛開始,大清朝出於政治上的需要,對他有很高的禮遇。清順治三年(1646年)起清朝廷便不再禮遇以前明朝的藩王,朱審烜於清順治五年(1648年)就被弄死了。也是,大清朝坐穩了天下,沒事還花那麽多銀子養著他們這些前朝遺老與少,還要防著他們,不如弄死算了。
張知木想,現在我來了,能不能改變他的命運呢。現在還不好說。
幾人來到晉陽,找了一家離王府近一些的一家客店住下。然後第二天一早就來到王府。沒想到,張知木不來,王爺派人去請,可是來了見王爺還真不容易。
到王府門前,說了是應王爺之召前來見王爺的。門上一聽,說:“王爺是那麽好見的,你說見就見。回去等著吧。王爺有時間自然會召見你的。”張知木說;“是王爺有事兩次派人召見我,你現在能不能通報一聲。”可是門上的不耐煩了,往外趕張知木他們。沒辦法,幾人隻好回到客店。張知木心想這要等到啥時候,我哪有時間在這瞎耽誤啊。
見時間還早,陳玉鋒說:“知木,你還記得我跟你說過,我還有一件心事未了嗎?”張知木說:“記得記得,你看這一陣子忙的,早把這事兒忘了。”陳玉鋒說:“走吧,跟我去把這事兒了了吧。”
張知木讓李菁和柳俊留在客店,等著王府的消息。就跟陳玉鋒二人騎馬出去了。陳玉鋒一馬當先,來到龍山腳下的一座道觀前停下了。道觀門是關著的。陳玉鋒上前,輕打門環。一會開門出來一個小道姑,施禮問:“兩位施主有事嗎?”
陳玉鋒也回禮說:“小師傅,請通報妙真道長,說秀容的陳玉鋒求見。”小道姑關上門,回去通報去了。一會小道姑,又打開門說:“施主請。”把二人讓進了客房。
陳玉鋒和張知木剛剛坐了一會,進來一個道姑。陳玉鋒連忙站起來,說:“師妹一向可好。”張知木這才知道,陳玉鋒原來是會師妹來了。來人說:“好啊,承蒙您的掛念。好的都不能再好了。你要是不來打擾的話,就更好了。”道姑的話裏充滿著怨氣。陳玉鋒也不生氣,向道姑介紹張知木說:“這是我的一位侄子,現在是窯崗的當家的。”張知木這才看清,進來的道姑,眉清目秀,一雙眼睛清澈無比比,那種神態看讓人有一種懾人魂魄的感覺。張知木由衷的讚歎,真不是凡塵中的人啊。連忙施禮,說:“師叔好。”道姑淡淡地說:“坐吧。”張知木坐下。道姑看了他一眼,說:“我看施主你氣色不好。凡事都要適可而止,否則遺患無窮。”張知木這是剛剛結婚,床上也不知節製。加上窯崗現在是千頭萬緒,也有些操勞過度。張知木連忙說:“多謝師叔提醒。”按說這位道姑,和陳玉鋒應該年齡差不太多,可是這道姑看起來也就是三十歲左右,可能是與在這裏多年修行有關。
道姑問陳玉鋒:“這麽多年了,你又到我這小觀來做什麽?”陳玉鋒說:“我們現在條件好了,想接師妹回去享享清福去。”道姑鼻子哼了一聲:“哼!施主開玩笑了吧。若是接我,二十年前你幹啥去了。我現在很好,就不勞施主掛念了。我在這贖我的罪,比啥都好。”張知木這才明白,這就是陳玉鋒當年那位紅顏知己。也是為了她才動手殺了自己的弟兄。張知木插了一句嘴,說:“師叔,我陳叔這人是我見到過的,最有情有意的漢子。這麽多年,他一直孤身一人,我知道他一直心裏有人放不下。可是你們現在年齡都不小了。再不把今世的情緣了了,就沒有機會了。何必大家都這麽苦呢。”
道姑微微一笑:“我已遠離塵世,沒想到今天會在談起情緣之事。這‘山鷂子’大英雄可是從來沒說過和我有啥情緣。”張知木接過話頭說:“有些事兒,說了是有,沒說也是有。”妙真說:“得啦,你們一進來,我就看出來了。‘山鷂子’今天來是想對過去有一個了結。其實在我這,早就了了。‘山鷂子’別再耽誤自己了。我在這很好,都不必再掛記了。”
張知木和陳玉鋒離開時,拿出一大錠金子,放在桌子上,說是一點香火錢。妙真一看笑了,說:“‘山鷂子’是發大財,一出手就是一錠金子。當年,你要是有如此大的財力,那一切都會是另一個樣子。哈哈!”
陳玉鋒搖搖頭歎口氣說:“唉!但願我們來世還能再見。”妙真對張知木說:“我看你慧根不淺,必有一番作為。不過一切切記,功名利祿,都是過眼煙雲。不必太執著。一切順其自然。”
離開妙真,陳玉鋒心情和複雜。即有些惆悵,又有些輕鬆。張知木說:“陳叔,你已經誤了一個人了。同樣的錯誤,不能再犯了。”陳玉鋒點點頭說:“好吧,回去你就安排吧。聽聽人家怎麽說,也別我們在這一廂情願。”
這妙真原名叫董蓮,從小隨父練武走鏢,一次他們被一夥強人圍住,不得脫身,結果被陳玉鋒和他的鏢局的一位好友遇到,二人出手幫忙。這樣認識了董蓮。這二人也同時被董蓮迷住了。開始二人還一起去找董蓮玩兒。可是後來,慢慢發現,這可不是兩人一起玩的事兒。慢慢的一對好兄弟,就開始疏遠了,可是二人誰也不會說破是這個原因,隻是二人都是偷偷的各自找借口,去找董蓮玩兒。此時的董蓮,也感覺到了兩位意思,可是那個時代,不是可以自由戀愛的年代。董蓮覺得倆人都很好,也都願意來往。因為往別處想也沒有用,他二人連彩禮都給不起,他父母也不可能讓自己和他們談婚論嫁。不過董蓮確實喜歡與二人來往。沒想到,他二人一次酒後動手,陳玉鋒把那個好兄弟殺了。臨死的時候,那兄弟沒有一點怪陳玉鋒的意思,握著陳玉鋒的手說:“我一個人去了,三個人都解脫了。”可是當董蓮聽說二人是為了自己而動手的,並且陳玉鋒殺了死了自己的好兄弟,董蓮承受不了,結果大病不起。從那以後董蓮再也不見陳玉鋒了。最後,董蓮出家了。
這麽多年過去了,這是陳玉鋒第一次來看董蓮。也是來了結這份緣分。
二人回到客店,李菁說一直沒有信來。後來店家說,要想見王爺,必須要送銀子才行,不然他們不會給你通報。張知木突然有了主意,就又來到王爺府,沒說話先遞上一一塊銀子,說:“我有急事,要見王爺。”這門上的還真就認識銀子。說:“你等著我馬上通報。”說完就去給張知木通報去了。這門上的一會就回來了,說:“王爺正等著您呢,快進去吧。”
進了王府門,再往裏走,就有人領著了。張知木見到王爺是免不了要磕頭行禮的,張知木沒辦法,不磕頭也不行啊。
不過這晉王沒想到的是,張知木磕完頭第一件事兒是向王爺要銀子。張知木說:“我奉王爺之命,前來見王爺。可是門上的不讓,沒辦法,我隻好給了他一錠銀子,這才進來。王爺你說,這塊銀子是不是該你來出。”晉王聽了,哈哈大笑,說:“張義士,你真是商人啊,這銀子該我出,一會走時一定讓你帶上。”張知木說:“謝王爺。”
晉王說:“我聽到你的事兒以後,一直想見到你。你給我們山西人爭了大麵子了。你幫周王解了開封之圍,皇上都震驚,直誇我們山西人。你回來一路捐糧,救了多少山西人啊。真是功德無量啊。”
張知木說:“我也一直想見王爺您啊。李自成未能在開封得手,現在正全力在陝西,對付秦王如果陝西不保,我們就是下一個開封,到那時候可是沒人來救我們了。王爺要早作打算才行。”晉王說:“我也想早作打算,可是山西連年幹旱,我也沒糧沒銀子,也沒辦法。”張知木一聽,心裏這個氣啊,心想你他媽的留著銀子,闖王爺來了全是他的。但話又不能這麽說,就說:“王爺應該告訴山西人,現在留著銀子不拿出來對付李自成,等李自成來了都是李自成的,看你們能留得住不?有些人就是沒錢買藥,但有錢買棺材。”
晉王聽了張知木這話,心裏有點發涼。問:“張義士,能否再拿出一些銀子來,我們一起準備對付賊兵。”張知木一聽沒氣抽了。說:“王爺您對山西了解啊,我隻是一個小商人,在開封我捐了糧食,回山西我又捐了糧食,我哪還能有銀子拿出來啊。山西有很多大商家,可以一起想想辦法。”說完張知木心想指望這個蠢貨保山西是沒戲了。自己要早作打算。
見王爺沒再說話。張知木說:“還有一事還請王爺,轉告朝廷,據我了解,在張家口有八個大戶商人,正秘密給清兵偷偷的送糧食等物資。讓朝廷趕緊想法調查製止吧。”可是這王爺說:“這些事,你還是想法告訴大同總兵吧。這些事由他管。”
張知木心想,遇到這蠢才,也沒辦法了。對了,他不是缺銀子嗎。我那個鐵廠有了。張知木說:“王爺缺銀子,可是我們山西商人不缺銀子啊。可以想辦法讓這些山西商人出銀子。”晉王說:“有啥好辦法,說說看。”張知木說:“我來時了解到,在我們秀容有一個官辦的冶廠,由於朝廷現在缺銀子,現在已經開不下去了。不如把它轉為民辦,這樣朝廷能省下一些銀子,這個冶廠也不至於關閉。”晉王說:“這是一個好主意,山西有好幾座冶廠都辦不下去了。秀容的冶廠我知道,那是一個大冶廠。可惜了。不過,買下這樣的一個冶廠要很多銀子,你能拿得出來嗎?”張知木說:“太多的銀子,我拿不出來,但是我可以聯係其它的大商家一起拿銀子合股買下。那秀容的冶廠要多少銀子?”王爺說:“最少也要五萬兩,那可是十幾座煉鐵爐子和一座礦山啊。”
張知木心想,你這個蠢王爺真是賣國有資產不心疼啊。這麽點銀子你就把冶廠給賣了。但張知木還是裝窮,說:“讓我一下子拿出這麽些銀子我拿不出來。如果等我把貨物再賣一些,然後我再找個入股的商家。年底前我能湊齊這些銀子。”晉王眼睛一亮,說:“你現在一下子能拿出多少銀子?”張知木說:“我若是使使勁,到能湊出兩萬兩。”晉王說:“這樣吧,你先把兩萬兩拿出來,到年底前你要把那三萬兩湊齊,不管你是借也好還怎麽弄也好,隻要把銀子給我湊齊了就行。這樣你可以先把冶廠接過去。”張知木問:“那朝廷工部那邊怎麽說?”晉王說:“朝廷撥不下銀子的,都交由各地管理啦。這事兒,在我這辦理文書就行啦。你不走,明天就把文書辦了。等你的銀子一到,你就派人接管那個冶場吧。”這晉王看來是太缺銀子了,也想把冶廠早點出手。
張知木說:“好吧,就安王爺說的辦吧。我回去就讓家裏無論如何先把兩萬兩銀子湊齊,送過來。那我先回去辦這事兒了。”告別了,王爺。張知木臨出門的時候,門上在這候著呢。親自把銀子還給了張知木,而且是點頭哈腰的。張知木心裏想,跟我玩這套,你們差好幾百年呢。
離開王府,張知木直接回到客店,把和晉王談的事兒和幾個人說了。張知木說:“我以為這個冶廠應該在十萬到二十萬兩之間。沒想到,晉王五萬兩就賣。”陳玉鋒說:“這晉王是個財迷,它既甩掉了包袱,又掙了銀子。等於白撿了銀子。”
張知木說:“明天一早,李菁和柳俊你倆立即回窯崗,把這事和陸成祥他們說一下,然後以李棟為主,組織一個接管窯崗的班子,讓劉雲撥出五十人先做護廠隊,等真正的護長隊成立再撤出來。人員待命,先把銀子拉到晉陽來。”
第二天,李菁和柳俊一早就奔秀容回窯崗去了。張知木按時來到王府,在王府辦理了把秀容冶廠過戶給張知木的文書。文書寫得很清楚,包括冶煉廠子和礦山一起過戶給張知木。付款方式,分為兩次付款。第一批銀子到賬,文書生效。看來晉王怕張知木反悔,為了保險,還確立了違約責任。張知木心想,現在怕反悔的是我,我很不得馬上就拿到這座冶廠。
李菁他們到了窯崗,把情況和黃玉坤、陸成祥、閻伯駒一說,陸成祥說:“既然張總已經決定了,我們先把銀子送到晉陽去。現在把李棟叫過來吧。這事兒是他給張總提的建議,張總讓他去負責這個冶廠,那就讓他組織人員吧。其它的等張總回來再說。”
黃玉坤說:“讓劉雲和李菁帶人押著銀車去晉陽吧,這樣安全些。盡快把手續都辦好,盡快回來,好準備接收冶廠的事。”
李棟一聽說張知木真的把冶廠買下了,非常高興,連忙對大家說:“這可是一個搖錢樹啊。”他非要跟劉雲一起去晉陽,他說有好多事,必須現在就跟張知木說清楚。
閻伯駒說:“你自己的活能安排開你就去。”李棟說:“沒問題,我們那點活,沒我在,他們已經能幹得很好了。”
這樣劉雲等一行人,拉了三輛銀車,每輛銀車拉的都不重,車速就快多了。到了晉陽,張知木沒讓卸車,就直接把銀子拉到王府。王府派人清點完銀子,出具了手續文書。約定三天以後,王府派人到秀容和窯崗的人一起去秀容冶廠辦理交接。
張知木等人就一起回到了窯崗。路上李棟對張知木說:“我聽你告訴家裏,要派五十個人做護廠隊。我就知道你對那個冶廠不了解。現在那個冶廠,有官軍八百多人在哪護廠。因為礦裏有一千多囚犯在那開礦。工人也有一千五百多人。工人也是不許隨便出入的。人少了管不過來。”
張知木說:“那就把我們的兵都派過去,幫著維持,等我們接管後,一切都穩定了。再看要多少人夠用。關鍵是我們的管理人員要跟上。”其實,張知木還在想,這些囚犯都是重刑犯,這裏麵一定有我用的著的人才。其中,一定不乏勇士和有思想有頭腦之人。前世時有一個統計,o型血的人做政治家的多,而且囚犯了也多。
李棟說:“這個冶廠各種人才都有,先把他們都接管過來。我們的待遇要比他們好多了。其實隻要冶廠運作時稍省一點,他們那點薪水,就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