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打井成功
陸琪和劉本勝見張知木到了,都圍過來了。
張知木問:“看你們一個個愁眉苦臉的,有啥難事兒,說說看。”陸琪說:“我們正試驗這紡紗機,在南方用得好好的,不知為啥,在這就不行。”張知木看了看,問:“有啥問題?”陸琪說:“現在仿粗點的紗沒問題,可是仿細點就容易斷。弄得我們一點辦法沒有。”張知木一聽樂了,說:“這不怪你們,是北方的空氣沒南方濕潤。紗線的張力不夠,所以仿太細的紗容易斷。要想能仿出象南方那麽細的紗,車間裏要用水噴霧,還要保持一定的溫度。不過現在條件不成熟。你們不用太在意這些了。”陸琪等人才如夢方醒,不過覺得很奇怪,這個張總怎麽啥都懂。
張知木看大家終於釋然了,問:“你們有誰知道火浣布的?”幾個人都說聽說過,但沒見過。張知木說:“那你們就開始為我紡織一種火浣布。用三分之一棉花,三分之二的石棉紡成紗,再織成布。”
其實,火浣布就是用石棉纖維紡成的布,這種布如果髒了之後,放在火上一燒,然後一抖,就又潔白如雪了。因此人們才稱之為火浣布。很早的時候,中國古人就已經開始用石棉纖維織布了。不過混紡的布不能用火燒。因為石棉纖維縱向拉力很強,可是橫向剪切力差,容易折斷,用棉花和它混紡就可以彌補這個不足。
原來張知木看見,那些化鐵爐前的工人,經常有被飛濺的鐵花燙傷的,身上穿的衣服,一燙一個眼。沒有防護措施不行。張知木是想讓陸琪他們織出石棉混紡布,再做出石棉工作服。
劉本勝說:“那仿出來的線就更粗了。”張知木說沒事兒,粗就粗點。做防護服太薄了還不行。
為了顯得對這些騎兵們的重視,張知木和陳玉鋒過來看望他們。營地裏是殺豬宰羊,和過年一樣,由於一下子沒有那麽多的桌子,就臨時用木板搭成一排排桌子,肉菜都擺滿了,酒也是一壇子一壇子的抬了上來。這些剛剛加入窯崗的人,在向窯崗走的一路上,心裏還一直在嘀咕,這回投奔人家了,不知道人家如何對待自己呢。根本沒想到,一到營地,酒肉就都擺上了。弄得這些一個個都是受寵若驚的樣子。
張知木一番深入人心的講演,讓新來的人都把心放到肚子裏了,覺得這回事真的找到家了。他還讓人當場就把零用錢,發給大家了。張知木告訴這新員工,以後可以在老員工帶領下,到城裏去逛一逛。底下一下子就喧嘩起來,口袋裏有錢了,都想上街去看一看。有了錢上街底氣也足。接著就是一頓喝。閻伯駒在這裏找到幾個知音,這裏有幾位對馬匹非常熟悉的,他們都是在草原上和馬一起長起來的,對馬的了解甚至超過對人的了解。
張知木告訴劉雲,盡快把人員按定好的方案整編完,我們帶回來的那三十個騎兵,將來就是這支隊伍的核心,把他們都安排下去,待遇該長的立刻兌現。
接著張知木和柳成璜進行了一次很認真的談話。這次話談完,張知木對柳成璜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這個人的能力可能不比範成坤差。張知木囑咐他,一定帶好這支隊伍。對這些人,要恩威並重。你沒有威,他們不服你;你沒有恩他們不敬你。這支隊伍是我們以後發展的種子,要注意培養人才,也要發現人才。有能力突出的,要敢於重用。要善於和弟兄們溝通,一定要知道大家都想什麽。當領導的,要盡量把事情想到前麵。另外這是五六百人的隊伍,現在還不能完全脫產搞訓練。公司那邊有任務還要分擔一些,我們現在都是員工,還不能成立專職的軍隊。
柳成璜的提的一個建議,到讓張知木對他另眼相看。
柳成璜說:“這五六百人不能總在這不動,等訓練一段時間,大家都熟悉了。最好出去實戰練練兵,我們和殺胡口之間,還有幾夥土匪,不如拿他們練練兵,把他們剿了。”
張知木一聽這是個好主意,說:“等兵練好了,就按你說的辦。這樣的話,我還是盡早的給你們裝備一些火槍,我原以為不急,等我們的好鋼煉出來,我們製作出了步槍,再配給你們。現在看來等不及了。”柳成璜也說:“最好早點,讓他們練習騎馬打槍。”
張知木說:“你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好好研究蒙古騎兵的戰術,一是為我所用,二是要有應對的辦法。還有我會給你派一個文筆不錯的助手,把總結的東西要整理出來。以後我們要是開辦軍事學校,這些都是教材。”其實派給他的這個人,是李治選的一個人。
跟張知木談完話,柳成璜非常興奮,沒想到自己當家的想問題,竟然如此麵麵俱到,真是心細如麻,而且還高瞻遠矚,氣勢不凡。這是一個要幹一番大事業的人。柳成璜也覺得自己有了奮鬥的方向,這回終於可以施展自己的本領了。
等張知木回到崗上時,李雲鶴正來找他,讓他去看看他們的試驗成果。
來到車間,李雲鶴給張知木看了不同管徑的內外螺絲扣。張知木一看這些用板牙子加工出來的絲扣幹得很均勻,看來是下了不少功夫,張知木親自用管鉗子卡住管子接頭把兩根管子用接頭連在一起。張知木說:“以後真正安裝暖氣時,這絲扣裏要放些麻絲和漆,這樣才能不漏水。”
李雲鶴說:“就是我們做的開關總是關不嚴,還是有些漏水。”“可以用泡過油的牛皮做成墊,放在開關裏,這樣就能好多了。等那些女人們把衣服被子都做完,讓他們去采一些橡膠草,用橡膠做的墊用的時間更長。小的放氣閥,就都用銅做吧,銅好加工,做的也嚴實。”張知木說。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李雲鶴開始按照圖紙安裝暖氣了。當然第一個是給張知木的小樓裝暖氣了。可是裝暖氣時,把好好的牆都砸開窟窿,讓黃玉坤心疼不已。黃玉坤說:“這是新樓就砸了。”張知木說:“等到冬天你就會覺得,這次砸的值了。到時候屋裏暖和的你不穿衣服都沒事兒。”黃玉坤氣的又掐了張知木一把。
李雲鶴有一件工作一直沒有進展,那就是耐熱的漆一直沒找到。如果用不耐熱的漆,就怕暖氣一上熱水,就都化了。張知木給了一個建議,可以用各種漆,混合著試。有些可以配上桐油等,多弄幾種配方看看。結果還真的不錯,有兩種配方的漆刷在管子上,幹了以後,用開水燙都沒事兒。張知木說:“這種配方要保密,這以後會賺很多錢的。”
等所有的房間暖氣都裝完了。張知木讓李雲鶴領著人,把所有的管子和暖氣片都用漆刷了一遍。漆幹了,把房間外麵的管子都用草繩子纏了一遍,草繩子外麵又用石灰和石棉合成的泥,糊上厚厚的一層;沒等石灰和石棉泥幹透又用草繩子纏了一層。房間外麵的地下暖氣道都是用磚砌的,看的陸成祥直吸氣,覺得有點太敗家。可是張知木堅持這樣,陸成祥想當家的自然有道理,也就沒說什麽。暖氣道上麵,又用預製的水泥板蓋上。這又需要不少水泥和鋼筋。
張知木知道這要費很多錢,可是自己這麽做,一是要讓大家冬天過得舒服一點,也是要跟要給外人做一個樣板。他知道,這個樣板兒,很快就會在山西乃至整個北方流行起來。到那時也就是商機無限了。尤其是,他特意在自己的樓裏全部安上了銅暖氣片,這也會是那些大戶學習的樣板兒。那可都是一些不怕花錢的主。
這邊李雲鶴在裝暖氣,那邊打井的工作也進行到越來越越艱難的階段。因為越往下挖,往上運土越慢。都是通過軲轆往上提土,雖然用牛拉軲轆,可是還是很慢。
張知木現在也想不出啥更好的辦法,索性也不管了,開始在井旁邊挖地基,他要在井的旁邊建一座水泥塔,這是準備安裝風機的。
由於這些工匠們都幹過那三層小樓,對水泥澆築工藝都有了了解。張知木照著圖紙給他們介紹完了之後,這些人說:“行了張總,這比那小樓簡單多了,不用你在場我們都能幹了。”張知木一聽這些人上手還真快,也就不操這心了。
他讓陸琪給他派兩個手藝好點木匠。張知木憑著記憶,照著前世搞過的風力發電機上的葉片的形狀,用小刀削了三葉片的一個小風葉。然後用一個小棍穿在葉片的軸上,用嘴一吹,小葉片突突的轉個飛快。張知木對兩個木匠說,你們倆的任務就是,照這個樣子做出大個的葉片。單個葉片要四丈五長,一共要做出三個葉片。要先找出三個粗細差不多,長度比四丈五多一點三根硬木杆兒,把木杆用刀削成一樣粗細,然後用木頭做出葉麵釘上或粘在木杆兒上。這倆木匠就開始忙乎這三個葉片了。
這邊,陸琪領人在研究張知木畫的傘形齒輪的圖紙。一時還沒弄明白,張知木過來給他們解釋了一下,告訴他們這一個“等比傘形齒輪”的圖紙。這個傘形齒輪可以把動力傳遞給動力軸的垂直方向的軸。我就是要用它把風機葉片帶動的,平行於地麵的軸的旋轉動力轉遞給垂直於地麵的軸上,這個垂直於地麵的軸就把風機的動力傳到了地麵,在垂直軸的下端還有一對傘形齒輪,把垂直軸的動力轉為水平動力,用這個動力帶動水車,就可以提水了。所謂“等比傘形齒輪”就是倆個齒輪的齒數一樣多,主動軸和被動軸的轉速是一樣的,傳遞的扭矩也就是一樣。而且這樣的傘形齒輪可以做的完全一樣,減少了加工的複雜度。用兩對這樣的傘形齒輪,就完成了把風機葉片的動力傳到了地麵。這個動力既可以提水也可以做其他的用途,風大的時候帶動車床也是可以的。當然我們以後還會研究傳動比不一樣的齒輪。現在要馬上做出兩對四個這樣的齒輪,我看還是用木頭先做兩個東西出來了,一比劃就都清楚了。由於現在有了車床,就用車床把能用車床加工的部分都用車床加工出來了,其它輪齒和齒槽就用手工製作了。經過兩天的努力。兩個傘形齒輪做出來了,比量一下,還可以,雖然精度不是太高,但作為動力傳動還能用。就讓李雲鶴在此基礎上趕緊製作木模,木模要留出一點加工量。現在還有幾個精度要求比較高的的東西是推力軸承和兩個滾動軸承。以現有條件製作滾珠是不現實的,推力軸承隻好製作推力圓柱滾子軸承,因為滾柱可以用加工好的一根鋼棒切割而成,這樣就可以保證滾柱的一致性了。由於這個軸承直徑很大,以現有的條件不可能做得精度很高,但是終究滾動摩擦力比直接在軸上滑動摩擦力要小得多。這個推力軸承放在水泥塔柱上直接用水泥澆鑄出來的軸承坐上,直接用來支撐風車,既可以讓風車隨著風舵的推動旋轉,軸承的內徑又可固定風車。垂直的傳動軸也可以穿過軸承的內徑把葉片軸的動力傳下去。
滾動軸承比推力軸承難度要小一點,隻是安裝時,要仔細。張知木告訴李雲鶴,所有軸承裝完都要抹上牛油,還要在外麵安好油封,否則軸承裏進去泥沙灰塵,會極大地影響軸承的壽命。
這個風車是采用側偏來調速的。這種風車尾舵的舵麵並不是垂直於地麵的,是與地麵有一個角度,而且不是固定死的,有一個偏轉滑道,當風力當風力達到一定風速時尾舵會被向上沿著滑到抬起,這個滑道就使尾舵偏離了風葉的旋轉平麵的垂直方向。這樣,尾舵就在風的作用下,使風葉的旋轉平麵也偏離了與風的垂直方向,減小了迎風麵積,也使風機的轉速降下來了,避免了風太大時出現飛車現象,損壞風車。
風機這邊是每一個部件都不簡單,李雲鶴和陸琪等人幹的很吃力,張知木知道這是最鍛煉人的。一旦這些都突破了,後麵好多事兒都好辦了。
那邊挖井的也不順利了。井挖到兩丈深的時候,就出水了。張知木知道這時出的點水沒有用,就讓大家一邊往上打水,一邊挖。等終於挖到石頭底挖不下去了的時候,井已經有五丈多深了。挖井的人都很失望,以為這下子完了,到這時井邊上滲出的水很小,根本沒有利用價值。張知木過來說:“別灰心,去拿鋼釺來。用鋼釺在井下石頭上打三個孔,孔要深點。”
井底又下去兩個石匠,開始用鋼釺大錘打孔。上邊的張知木,讓人拿來了黑**,用布包成條狀,以便能放進鋼釺孔裏,怕被水弄濕了,又用蠟紙包了幾層,長長的***也都用蠟紙包好了。等井下的石匠們已經打好三個孔以後,張知木親自下到井底,把三條已經連好***的**塞進炮眼裏,又仔細地看了一下井底和井壁的情況,覺得很滿意。他知道如果炸開石底後,出水的話,出水量會很穩定,因為這石底的上麵都是黃土層隻能往上滲水不會往上冒水,這裏如果有一個突破口,水會在旁邊的壓力作用下從這裏湧出。張知木是最後一個上到井上的。讓人先把通風用的竹管先提上來,以免一會的爆炸給炸壞了。讓所有的人都躲得遠遠地,張知木親自點燃了***後,也遠遠地跑開了。等了漫長的“一會兒”,就聽見井裏“轟隆”巨響,腳下的地都感到震動了,井口有一股濃煙噴了出來。稍等了一會兒,張知木過去,向井下看了一看,井下還有不少煙,看不清。張知木讓大家趕緊把抽煙的用的竹筒子又放進井裏,用鼓風機開始抽井裏的煙塵。一會,井裏的煙塵沒了,能看見井裏正不斷地往上冒水,大家都歡呼起來。張知木說:“趕緊下井,一邊往外打水,一邊砌石頭。”幾個石匠先下去了,到井底時水已經沒腰了,趕緊往上打水,同時把石條送進井下,石匠在水裏開始按八麵的方位碼放石條。由於這些石條,都在井上比量著擺放過,所以在井下,再擺放也都很順手。可是這時井裏出的水還是遠遠多於往上打的水,很快水已經到幾人的肩部了。好在石條已經碼放到了腰部,上麵就放下幾個跳板,井下的人把跳板搭在砌好的石條上,這樣石匠們就站在跳板上,砌石條。慢慢地跳板就離開了水麵,剩下活,石匠們就可以很從容的往上砌了,張知木也就不關心了。
用了兩天的功夫,石條就砌到了井口。在井口,石匠們按張知木的要求,用八塊大青石板條,互相咬合著拚成了井口,而且青石打磨的十分光滑,接著又把井口周圍,平出來的已經夯實的地方,全部用敲打平整的石條鋪上。鋪石條時,把軲轆和陸琪領人做的水車架子都用水泥固定好了。
李雲鶴的風機部件還要些等些時間,張知木就讓解放出來的這些打井的人,在井的西側用磚修建了一個大水池子,裏外又都用水泥抹了一遍。這個水池子正好在窯崗的最高點。如果水池子裏灌滿水,接上水管,窯崗人就可以用上自來水了。
張知木正在這井邊上忙活著呢,黃玉坤急火火的過來了。說方才王爺府來人送信,讓你去見他。
陸琪和劉本勝見張知木到了,都圍過來了。
張知木問:“看你們一個個愁眉苦臉的,有啥難事兒,說說看。”陸琪說:“我們正試驗這紡紗機,在南方用得好好的,不知為啥,在這就不行。”張知木看了看,問:“有啥問題?”陸琪說:“現在仿粗點的紗沒問題,可是仿細點就容易斷。弄得我們一點辦法沒有。”張知木一聽樂了,說:“這不怪你們,是北方的空氣沒南方濕潤。紗線的張力不夠,所以仿太細的紗容易斷。要想能仿出象南方那麽細的紗,車間裏要用水噴霧,還要保持一定的溫度。不過現在條件不成熟。你們不用太在意這些了。”陸琪等人才如夢方醒,不過覺得很奇怪,這個張總怎麽啥都懂。
張知木看大家終於釋然了,問:“你們有誰知道火浣布的?”幾個人都說聽說過,但沒見過。張知木說:“那你們就開始為我紡織一種火浣布。用三分之一棉花,三分之二的石棉紡成紗,再織成布。”
其實,火浣布就是用石棉纖維紡成的布,這種布如果髒了之後,放在火上一燒,然後一抖,就又潔白如雪了。因此人們才稱之為火浣布。很早的時候,中國古人就已經開始用石棉纖維織布了。不過混紡的布不能用火燒。因為石棉纖維縱向拉力很強,可是橫向剪切力差,容易折斷,用棉花和它混紡就可以彌補這個不足。
原來張知木看見,那些化鐵爐前的工人,經常有被飛濺的鐵花燙傷的,身上穿的衣服,一燙一個眼。沒有防護措施不行。張知木是想讓陸琪他們織出石棉混紡布,再做出石棉工作服。
劉本勝說:“那仿出來的線就更粗了。”張知木說沒事兒,粗就粗點。做防護服太薄了還不行。
為了顯得對這些騎兵們的重視,張知木和陳玉鋒過來看望他們。營地裏是殺豬宰羊,和過年一樣,由於一下子沒有那麽多的桌子,就臨時用木板搭成一排排桌子,肉菜都擺滿了,酒也是一壇子一壇子的抬了上來。這些剛剛加入窯崗的人,在向窯崗走的一路上,心裏還一直在嘀咕,這回投奔人家了,不知道人家如何對待自己呢。根本沒想到,一到營地,酒肉就都擺上了。弄得這些一個個都是受寵若驚的樣子。
張知木一番深入人心的講演,讓新來的人都把心放到肚子裏了,覺得這回事真的找到家了。他還讓人當場就把零用錢,發給大家了。張知木告訴這新員工,以後可以在老員工帶領下,到城裏去逛一逛。底下一下子就喧嘩起來,口袋裏有錢了,都想上街去看一看。有了錢上街底氣也足。接著就是一頓喝。閻伯駒在這裏找到幾個知音,這裏有幾位對馬匹非常熟悉的,他們都是在草原上和馬一起長起來的,對馬的了解甚至超過對人的了解。
張知木告訴劉雲,盡快把人員按定好的方案整編完,我們帶回來的那三十個騎兵,將來就是這支隊伍的核心,把他們都安排下去,待遇該長的立刻兌現。
接著張知木和柳成璜進行了一次很認真的談話。這次話談完,張知木對柳成璜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這個人的能力可能不比範成坤差。張知木囑咐他,一定帶好這支隊伍。對這些人,要恩威並重。你沒有威,他們不服你;你沒有恩他們不敬你。這支隊伍是我們以後發展的種子,要注意培養人才,也要發現人才。有能力突出的,要敢於重用。要善於和弟兄們溝通,一定要知道大家都想什麽。當領導的,要盡量把事情想到前麵。另外這是五六百人的隊伍,現在還不能完全脫產搞訓練。公司那邊有任務還要分擔一些,我們現在都是員工,還不能成立專職的軍隊。
柳成璜的提的一個建議,到讓張知木對他另眼相看。
柳成璜說:“這五六百人不能總在這不動,等訓練一段時間,大家都熟悉了。最好出去實戰練練兵,我們和殺胡口之間,還有幾夥土匪,不如拿他們練練兵,把他們剿了。”
張知木一聽這是個好主意,說:“等兵練好了,就按你說的辦。這樣的話,我還是盡早的給你們裝備一些火槍,我原以為不急,等我們的好鋼煉出來,我們製作出了步槍,再配給你們。現在看來等不及了。”柳成璜也說:“最好早點,讓他們練習騎馬打槍。”
張知木說:“你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好好研究蒙古騎兵的戰術,一是為我所用,二是要有應對的辦法。還有我會給你派一個文筆不錯的助手,把總結的東西要整理出來。以後我們要是開辦軍事學校,這些都是教材。”其實派給他的這個人,是李治選的一個人。
跟張知木談完話,柳成璜非常興奮,沒想到自己當家的想問題,竟然如此麵麵俱到,真是心細如麻,而且還高瞻遠矚,氣勢不凡。這是一個要幹一番大事業的人。柳成璜也覺得自己有了奮鬥的方向,這回終於可以施展自己的本領了。
等張知木回到崗上時,李雲鶴正來找他,讓他去看看他們的試驗成果。
來到車間,李雲鶴給張知木看了不同管徑的內外螺絲扣。張知木一看這些用板牙子加工出來的絲扣幹得很均勻,看來是下了不少功夫,張知木親自用管鉗子卡住管子接頭把兩根管子用接頭連在一起。張知木說:“以後真正安裝暖氣時,這絲扣裏要放些麻絲和漆,這樣才能不漏水。”
李雲鶴說:“就是我們做的開關總是關不嚴,還是有些漏水。”“可以用泡過油的牛皮做成墊,放在開關裏,這樣就能好多了。等那些女人們把衣服被子都做完,讓他們去采一些橡膠草,用橡膠做的墊用的時間更長。小的放氣閥,就都用銅做吧,銅好加工,做的也嚴實。”張知木說。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李雲鶴開始按照圖紙安裝暖氣了。當然第一個是給張知木的小樓裝暖氣了。可是裝暖氣時,把好好的牆都砸開窟窿,讓黃玉坤心疼不已。黃玉坤說:“這是新樓就砸了。”張知木說:“等到冬天你就會覺得,這次砸的值了。到時候屋裏暖和的你不穿衣服都沒事兒。”黃玉坤氣的又掐了張知木一把。
李雲鶴有一件工作一直沒有進展,那就是耐熱的漆一直沒找到。如果用不耐熱的漆,就怕暖氣一上熱水,就都化了。張知木給了一個建議,可以用各種漆,混合著試。有些可以配上桐油等,多弄幾種配方看看。結果還真的不錯,有兩種配方的漆刷在管子上,幹了以後,用開水燙都沒事兒。張知木說:“這種配方要保密,這以後會賺很多錢的。”
等所有的房間暖氣都裝完了。張知木讓李雲鶴領著人,把所有的管子和暖氣片都用漆刷了一遍。漆幹了,把房間外麵的管子都用草繩子纏了一遍,草繩子外麵又用石灰和石棉合成的泥,糊上厚厚的一層;沒等石灰和石棉泥幹透又用草繩子纏了一層。房間外麵的地下暖氣道都是用磚砌的,看的陸成祥直吸氣,覺得有點太敗家。可是張知木堅持這樣,陸成祥想當家的自然有道理,也就沒說什麽。暖氣道上麵,又用預製的水泥板蓋上。這又需要不少水泥和鋼筋。
張知木知道這要費很多錢,可是自己這麽做,一是要讓大家冬天過得舒服一點,也是要跟要給外人做一個樣板。他知道,這個樣板兒,很快就會在山西乃至整個北方流行起來。到那時也就是商機無限了。尤其是,他特意在自己的樓裏全部安上了銅暖氣片,這也會是那些大戶學習的樣板兒。那可都是一些不怕花錢的主。
這邊李雲鶴在裝暖氣,那邊打井的工作也進行到越來越越艱難的階段。因為越往下挖,往上運土越慢。都是通過軲轆往上提土,雖然用牛拉軲轆,可是還是很慢。
張知木現在也想不出啥更好的辦法,索性也不管了,開始在井旁邊挖地基,他要在井的旁邊建一座水泥塔,這是準備安裝風機的。
由於這些工匠們都幹過那三層小樓,對水泥澆築工藝都有了了解。張知木照著圖紙給他們介紹完了之後,這些人說:“行了張總,這比那小樓簡單多了,不用你在場我們都能幹了。”張知木一聽這些人上手還真快,也就不操這心了。
他讓陸琪給他派兩個手藝好點木匠。張知木憑著記憶,照著前世搞過的風力發電機上的葉片的形狀,用小刀削了三葉片的一個小風葉。然後用一個小棍穿在葉片的軸上,用嘴一吹,小葉片突突的轉個飛快。張知木對兩個木匠說,你們倆的任務就是,照這個樣子做出大個的葉片。單個葉片要四丈五長,一共要做出三個葉片。要先找出三個粗細差不多,長度比四丈五多一點三根硬木杆兒,把木杆用刀削成一樣粗細,然後用木頭做出葉麵釘上或粘在木杆兒上。這倆木匠就開始忙乎這三個葉片了。
這邊,陸琪領人在研究張知木畫的傘形齒輪的圖紙。一時還沒弄明白,張知木過來給他們解釋了一下,告訴他們這一個“等比傘形齒輪”的圖紙。這個傘形齒輪可以把動力傳遞給動力軸的垂直方向的軸。我就是要用它把風機葉片帶動的,平行於地麵的軸的旋轉動力轉遞給垂直於地麵的軸上,這個垂直於地麵的軸就把風機的動力傳到了地麵,在垂直軸的下端還有一對傘形齒輪,把垂直軸的動力轉為水平動力,用這個動力帶動水車,就可以提水了。所謂“等比傘形齒輪”就是倆個齒輪的齒數一樣多,主動軸和被動軸的轉速是一樣的,傳遞的扭矩也就是一樣。而且這樣的傘形齒輪可以做的完全一樣,減少了加工的複雜度。用兩對這樣的傘形齒輪,就完成了把風機葉片的動力傳到了地麵。這個動力既可以提水也可以做其他的用途,風大的時候帶動車床也是可以的。當然我們以後還會研究傳動比不一樣的齒輪。現在要馬上做出兩對四個這樣的齒輪,我看還是用木頭先做兩個東西出來了,一比劃就都清楚了。由於現在有了車床,就用車床把能用車床加工的部分都用車床加工出來了,其它輪齒和齒槽就用手工製作了。經過兩天的努力。兩個傘形齒輪做出來了,比量一下,還可以,雖然精度不是太高,但作為動力傳動還能用。就讓李雲鶴在此基礎上趕緊製作木模,木模要留出一點加工量。現在還有幾個精度要求比較高的的東西是推力軸承和兩個滾動軸承。以現有條件製作滾珠是不現實的,推力軸承隻好製作推力圓柱滾子軸承,因為滾柱可以用加工好的一根鋼棒切割而成,這樣就可以保證滾柱的一致性了。由於這個軸承直徑很大,以現有的條件不可能做得精度很高,但是終究滾動摩擦力比直接在軸上滑動摩擦力要小得多。這個推力軸承放在水泥塔柱上直接用水泥澆鑄出來的軸承坐上,直接用來支撐風車,既可以讓風車隨著風舵的推動旋轉,軸承的內徑又可固定風車。垂直的傳動軸也可以穿過軸承的內徑把葉片軸的動力傳下去。
滾動軸承比推力軸承難度要小一點,隻是安裝時,要仔細。張知木告訴李雲鶴,所有軸承裝完都要抹上牛油,還要在外麵安好油封,否則軸承裏進去泥沙灰塵,會極大地影響軸承的壽命。
這個風車是采用側偏來調速的。這種風車尾舵的舵麵並不是垂直於地麵的,是與地麵有一個角度,而且不是固定死的,有一個偏轉滑道,當風力當風力達到一定風速時尾舵會被向上沿著滑到抬起,這個滑道就使尾舵偏離了風葉的旋轉平麵的垂直方向。這樣,尾舵就在風的作用下,使風葉的旋轉平麵也偏離了與風的垂直方向,減小了迎風麵積,也使風機的轉速降下來了,避免了風太大時出現飛車現象,損壞風車。
風機這邊是每一個部件都不簡單,李雲鶴和陸琪等人幹的很吃力,張知木知道這是最鍛煉人的。一旦這些都突破了,後麵好多事兒都好辦了。
那邊挖井的也不順利了。井挖到兩丈深的時候,就出水了。張知木知道這時出的點水沒有用,就讓大家一邊往上打水,一邊挖。等終於挖到石頭底挖不下去了的時候,井已經有五丈多深了。挖井的人都很失望,以為這下子完了,到這時井邊上滲出的水很小,根本沒有利用價值。張知木過來說:“別灰心,去拿鋼釺來。用鋼釺在井下石頭上打三個孔,孔要深點。”
井底又下去兩個石匠,開始用鋼釺大錘打孔。上邊的張知木,讓人拿來了黑**,用布包成條狀,以便能放進鋼釺孔裏,怕被水弄濕了,又用蠟紙包了幾層,長長的***也都用蠟紙包好了。等井下的石匠們已經打好三個孔以後,張知木親自下到井底,把三條已經連好***的**塞進炮眼裏,又仔細地看了一下井底和井壁的情況,覺得很滿意。他知道如果炸開石底後,出水的話,出水量會很穩定,因為這石底的上麵都是黃土層隻能往上滲水不會往上冒水,這裏如果有一個突破口,水會在旁邊的壓力作用下從這裏湧出。張知木是最後一個上到井上的。讓人先把通風用的竹管先提上來,以免一會的爆炸給炸壞了。讓所有的人都躲得遠遠地,張知木親自點燃了***後,也遠遠地跑開了。等了漫長的“一會兒”,就聽見井裏“轟隆”巨響,腳下的地都感到震動了,井口有一股濃煙噴了出來。稍等了一會兒,張知木過去,向井下看了一看,井下還有不少煙,看不清。張知木讓大家趕緊把抽煙的用的竹筒子又放進井裏,用鼓風機開始抽井裏的煙塵。一會,井裏的煙塵沒了,能看見井裏正不斷地往上冒水,大家都歡呼起來。張知木說:“趕緊下井,一邊往外打水,一邊砌石頭。”幾個石匠先下去了,到井底時水已經沒腰了,趕緊往上打水,同時把石條送進井下,石匠在水裏開始按八麵的方位碼放石條。由於這些石條,都在井上比量著擺放過,所以在井下,再擺放也都很順手。可是這時井裏出的水還是遠遠多於往上打的水,很快水已經到幾人的肩部了。好在石條已經碼放到了腰部,上麵就放下幾個跳板,井下的人把跳板搭在砌好的石條上,這樣石匠們就站在跳板上,砌石條。慢慢地跳板就離開了水麵,剩下活,石匠們就可以很從容的往上砌了,張知木也就不關心了。
用了兩天的功夫,石條就砌到了井口。在井口,石匠們按張知木的要求,用八塊大青石板條,互相咬合著拚成了井口,而且青石打磨的十分光滑,接著又把井口周圍,平出來的已經夯實的地方,全部用敲打平整的石條鋪上。鋪石條時,把軲轆和陸琪領人做的水車架子都用水泥固定好了。
李雲鶴的風機部件還要些等些時間,張知木就讓解放出來的這些打井的人,在井的西側用磚修建了一個大水池子,裏外又都用水泥抹了一遍。這個水池子正好在窯崗的最高點。如果水池子裏灌滿水,接上水管,窯崗人就可以用上自來水了。
張知木正在這井邊上忙活著呢,黃玉坤急火火的過來了。說方才王爺府來人送信,讓你去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