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宋有資格冠以“大”這個形容詞,唐也可以,隻是理由不一樣。這中間有很大一部分依賴於一手打造了大宋的趙匡胤的人格魅力。盡管有個人喜好,如果讓我舉出中國曆史上最好的明君,我不會說漢武帝或是唐太宗,還是會毫不猶豫地舉出宋太祖。


    後周世宗柴榮壯誌未酬就英年早逝,七歲恭帝即位的次年,契丹開始了南侵。為了迎擊,趙匡胤率大軍從開封出發,在第一個宿營地陳橋發生了一幕擁立劇。根據傳言,他和往常一樣喝得醉醺醺地,在不明就裏的情形下,兵將們把隻有皇帝才能披身上的黃袍放到他身上,大呼萬歲。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擁立為皇帝,這大概是杜撰的吧,但實在是很像太祖的風格,所以這個故事流傳至今。在兵將中推行擁立的事前鼓動工作,大概他弟弟趙匡義是最積極的活動分子。太祖亡故後,因沒有親生子,於是弟弟趙匡義做了繼承人,稱為太宗,從這也可以推測出擁立劇背後的大概情形。通過陳橋兵變登基的宋太祖趙匡胤基本沿襲了後周世宗的政策。世宗施行的政策中,他沒有沿襲的僅有“廢佛”。世宗廢寺達三萬多座,在佛教史上被歸為“三武一宗法難”(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後周世宗)之一。隻不過世宗的廢佛為了要改革佛教界的墮落狀況,嚴格化僧人的資格考試,因此不是單純的廢佛。被廢寺院的佛像、佛具被改鑄成銅錢,因此也有經濟上的理由。佛教界既已被世宗清理過的,繼承者宋就沒有必要繼續廢佛。太祖刊行《大藏經》,置於改革後的佛教界之上,希望它能有所進步,因此可能還是一種沿襲。


    按照世宗的政策,首先需要鞏固的是四周,而非北方強大的契丹。契丹族治內有大量漢民,尤其因領有燕雲十六州,所以具有很明顯的二元特征。既然同時內蘊著遊牧和農耕兩方麵,也就有了北麵官、南麵官的雙重製度。國號取中國式的“遼”,而當國粹主義盛行的時候,有段時期恢複成了“契丹”。為避免繁瑣,我們統一用“遼”來指稱。


    後周世宗在世時,屢屢討伐南唐,接著進兵陝西秦州。南唐是地方十國中最強的政權,首都在南京,君主稱皇帝。受到世宗攻擊後,南唐皇帝李璟獻上江北十四州六十縣,去帝號,稱國主。但他依然實質性地統治著富庶的江南。


    和中原的五代相對,地方的十國列記於下。人名是創始人,地名是國都。


    前蜀(907—925)王建成都(四川)


    後蜀(934—965)孟知祥成都


    吳(902—937)楊行密揚州(江蘇)


    南唐(937—975)李昪南京(江蘇)


    南平(907—963)高季興江陵(湖北)


    吳越(907—978)錢鏐杭州(浙江)


    閩(909—945)王審知福州(福建)


    楚(907—951)馬殷潭州(湖南)


    南漢(907—971)劉隱廣州(廣東)


    北漢(909—979)劉崇晉陽(山西)


    其中最小的南平被稱為荊南或北楚。吳是唐淮南節度使楊行密在唐滅亡後不得已自立的,他直到死仍奉唐為正朔而沒有稱帝。


    太祖極力避免和遼發生大規模衝突。他消滅了被稱為天府、擁有富饒土地的後蜀,又聯合吳越消滅了勢力最大的南唐。南唐最後的皇帝李煜被稱為後主,也有人把他視為中國最好的詞人。詞也被稱為“詩餘”,立足於詩卻不像“詩”那樣嚴格講究平仄和韻的規則,和某支曲相搭配,創作相當自由,因此成為宋代文學的一大瑰寶。人們讚頌為“唐詩宋詞”。


    在滅南唐之前,宋消滅了廣州的南漢,從而得國際貿易之利,在經濟上就有了極大的寬裕。還有人說南漢的創始人劉隱是阿拉伯人。這樣一來,太祖在世的時候,就隻剩下了吳越和北漢,其他八國悉數被滅。吳越是進攻南唐時的同盟國,對業已強大的宋早已沒了抵抗的意願。太祖死後第二年(978),吳越皇帝錢俶向宋投降,獻上全境土地。次年,宋消滅了十國中的最後一個,唯一的北方政權北漢。除了遼,宋成功統一了中國的主要部分。


    在消滅如此之多政權的同時,卻沒有什麽血腥事件發生。投降了的原皇帝沒有一個被殺,而是在首都開封被賜予府邸,授予官爵。策略上看,可能是作為人質軟禁起來,而他們的子弟則被派遣到各郡、各州擔任實際職務。禪位於宋的後周柴氏一族在直到宋朝滅亡為止的三百年間,一直被當做諸侯受到優待,可以繼續祭祀先祖。與把禪讓的唐昭宣帝及其九兄弟殺害於九曲池的後梁朱全忠等人相比,不得不說宋太祖行事方式完全不同。雖有南唐後主被毒殺一說,但似乎沒有確證。即使毒殺是事實,後主李煜死於太祖之死兩年後,因此也不是死在趙匡胤手裏的。


    宋朝一旦新帝即位,就會獨自前往宮殿深處,讀“石刻遺訓”,將此牢牢記在心裏。隻有皇帝見過石刻,大臣們誰也不知道其中的內容,一般人甚至不知道有這樣的存在。靖康之變(1126)中金軍擄掠了宋朝宮殿,石刻遺訓才昭然天下。內容之簡單,皇帝一輩子也不會忘記。一是永遠照顧禪讓的柴氏,二是不以言論殺士大夫。曆屆皇帝都嚴守這兩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曆史風雲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舜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舜臣並收藏中國曆史風雲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