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的內容比較枯燥,但是很重要,幫助你了解和過濾文章,請認真讀完。
本文講的是18世紀初英國一個地主鄉紳的故事,屬於喬治亞時代。具體是什麽時間呢,舉個例子,比《傲慢與偏見》的時代還要早半個多世紀。美國尚屬英國的殖民地,蒸汽機沒有發明出來,火車自然也是沒有的,一切還都很原始。但是經過英國君主立憲後,資本主義製度帶給市場的活躍卻讓一切陳舊的事物正潛移默化的發生改變。
雖然沒有維多利亞時代那樣光彩奪目,但是這個時代已經擁有了大型的集體紡織廠,珍妮紡織機也是在這個時代發明的,人們漸漸走出土地成為工人,工商業有了繁榮的跡象。
而同時,這個時代又很黑暗。伴隨著英國的海上殖民統治,他們到處燒殺搶掠,販賣黑奴,殘殺土著,無惡不作。工廠主剝削底層人民,人們生活非常艱苦,而且還有天花瘟疫蔓延,大批人類慘死。婦女沒有地位,看了下那個時代的婚姻法,發現他們英國該時期的婦女比□□的婦女還淒慘,嫁人之後在法律上就相當於已經死了,完全淪落為丈夫的附屬物,沒有任何財產權,嫁妝都成了丈夫的私產,丈夫想給誰就給誰,還不能隨便離婚。
我覺得這個時代很有特點,於是搜集了一部分資料文獻,開了這篇小說。
男主是地主階層的人物,文章主要圍繞一座莊園的繼承權更迭發生的一係列故事。男主是地主,身上沒有任何爵位,這個時代的貴族爵位不是那麽簡單就有的,整個英國擁有可繼承爵位(不包括爵士)的貴族男係不超過400人(推斷數字,不太準確,可能更少),反而紳士階層的地主占有國家財產的60%以上。
‘紳士’二字在過去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隻有特定的人可以被稱為‘紳士’,不像現在隻是個隨便的稱呼,是個男人就可以自稱。
就像《傲慢與偏見》中,伊麗莎白對達西先生姨媽說的那樣:“我決不會為了要跟您姨侄結婚,就忘了我自己的出身。您姨侄是個紳士,而我是紳士的女兒,我們正是旗鼓相當。”
‘紳士’一詞源於西班牙語,代指‘那些出身古老世係的人’,可以用來專指那些無法繼承本家族貴族頭銜的世家子弟。也就是說能被稱作紳士的人,即使沒有爵位,也一定能在某個貴族的譜係上找到他的名字。
後來,紳士有了更加廣泛的含義,還可以指高級軍官,國教神職人員,上院議員等。如果一個人經受過高等教育,也就是昂貴的紳士教育,並最終獲得了牧師、律師、醫生等資格,那麽即使他出身平民,也可以被尊稱為紳士。可是高等教育的花費不是普通人能夠承擔的起的,而且有一定的門限,所以紳士與一般人的界線仍然是涇渭分明的。
而英國的 ‘紳士教育’講求不分割家產,因為一旦把家產分給好幾個兒子,那麽屬於這個姓氏的總資產就少了,代表的地位和身份會隨之下降,所以多數人傾向於把所有的固定資產留給一個兒子,一般是長子,其他兒子則隻能得到一小部分流動資產。這也就意味著隻有一個兒子還是上流社會,而其他兒子卻會變得一文不名,變成窮光蛋。能夠被哥哥留在莊園當幫忙算不錯了,不然就得一個人出去打拚。所以這個時代的人,兄弟之間的關係非常惡劣,多是為了財產問題。像《簡愛》中羅切斯特先生就是小兒子,他的父親不肯給他任何遺產,所以想盡辦法給他娶了一個帶有雄厚嫁妝的妻子,甚至不在乎這個女人有家族精神病史。我們現代的人很難理解,那麽富有的一個人為什麽不肯拿出一點點錢來分給小兒子,可在當時這就是社會現實,是‘紳士教育’的要求。
於是現實中,達西先生迎娶伊麗莎白的故事基本是不可能的。
紳士階層的人對自己財產能否增加十分在意,所以兒子結婚時,兒媳婦能夠帶來的嫁妝就是可以豐富自身財產最重要的一環,老派紳士是絕對不會允許窮人嫁進自己家門的,他們對兒女的婚姻有很強大的掌控力。所以達西先生沒有父母真是個很好的設定,這意味著沒人管他,而且不光達西先生沒父母,賓利先生也沒有,試問上哪裏找這麽多有錢有勢,帥氣年輕,還無父無母的單身漢?
何況伊麗莎白還有個商人階級的親戚。
達西姨媽說:“你的確是個紳士的女兒。可是你媽是個什麽樣的人?你的姨父母和舅父母又是什麽樣的人?別以為我不知道他們底細。”
商人在有身份的紳士階層是被人看不起的,因為商人做生意的風險太大,也許一時有錢,可是經不起風浪,一旦出事,馬上就淪為窮光蛋,還得回去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作。而且沒有經曆過‘紳士教育’的商人,即使有錢,也隻會被人看做暴發戶而鄙視。關鍵是沒有經曆過‘紳士教育’這一項,高等教育不是隨隨便便就對普羅大眾開放的,要有特定的身份才有資格接受‘紳士教育’。到了維多利亞時代,因為社會發展的急速需求,高等教育才漸漸對一些平民百姓放開,在過去,即使有錢也進不去這種給貴族們定義的上流社會。而上流社會意味著關係網,沒有這層關係網,再有錢也是秋後的螞蚱,蹦q了不幾天。
所以伊麗莎白說:“我自有主張,怎麽樣做會幸福,我就決定怎麽樣做,你管不了,任何象你這樣的局外人也都管不了。要是他跟我結了婚,他家裏人就厭惡他,我也毫不在乎;至於說天下人都會生他的氣,我認為世界上多的是知義明理的人,不見得個個都會恥笑他。”這話的確很噎人,達西的姨媽甚至大罵她:“你完全喪盡天良,不知廉恥,忘恩負義。你決心要叫他的朋友們看不起他,讓天下人都恥笑他。”
從中可以看出整個紳士階層的人對於商人階層的鄙視程度,隻是稍微連點親就這樣難以忍受,更何況是跟商人家的女兒結婚。在上流社會的眼中,商人的女兒很放蕩,因為要拋頭露麵,所以根本沒有操守,跟不檢點的女人沒有兩樣,還不如農民的女兒呢。
還有繼承權的問題,英國的繼承法很亂的,什麽樣的繼承法都有,條條框框,脂肪懶得說。主要說說兩個,一是限定繼承權,二是長子繼承權。
限定繼承權參考《傲慢與偏見》,內貝特先生把所有固定資產都留給柯林斯先生,妻子和女兒們卻隻能在他死後被表哥趕出去。我當初看到這點的時候很不解,心想,你把莊園賣了,把錢都給你妻子女兒不行嗎?看來是不行的,英國的土地是分封製,內貝特先生的土地是過去某個貴族分他的土地,他隻有使用權,卻沒有買賣權,還要承擔使用該土地的義務,比如承擔兵役,所以土地就隻有柯林斯表哥能繼承了。同時這種繼承是在土地不負債的情況下繼承的,也就是說,如果內貝特先生欠了錢,他死後,繼承土地的柯林斯不承擔任何債務,而他留給女兒的嫁妝卻要通通支付債務。反正就是繼承土地的人不欠債,其餘流動資產償付債務。所以借錢的人要小心,借出去的錢很容易因為借債人的死亡而血本無歸,因此人們輕易不借給別人錢。這塊法律寫的很複雜,我也看不太明白,大概就是這樣的。
長子繼承權顧名思義,不多解釋,指很多土地規定隻有長子能繼承。《傲慢與偏見》中,為什麽那麽多優秀的小姐急急忙忙要嫁出去?夏洛特這樣不錯的姑娘居然隻能嫁給人憎狗厭的柯林斯,而且是努力爭取才得到的。主要就是因為有土地繼承權的男人太少,而等著嫁給紳士的閨秀卻太多。所以有繼承權的紳士們可以挑三揀四,而未婚小姐們則要學習畫畫、刺繡、鋼琴、跳舞、外語等不斷給自己增加籌碼,最重要的是要有份豐厚的嫁妝,不然就等著當老處女吧。很多紳士家庭,寧可女兒一輩子嫁不出去,也不把女兒嫁到身份不匹配的家庭,還是古板的‘紳士教育’的要求,門第觀念太嚴重。
前麵說,18世紀的女人出嫁後會喪失所有人權,成為丈夫的附屬物,嫁妝成為丈夫的私產,任由丈夫處置。這明顯是很不合理的,如果丈夫要把妻子的嫁妝都贈送給他的私生子,妻子難道也要忍氣吞聲嗎?所以漸漸地出現了一種財產托管機製,如果女方特別有錢有勢,女方的父母會在女兒出嫁前會跟男方簽署法律條約,將女兒的嫁妝托管給第三方,每月隻能領取利息(這個時期的銀行利率和國債都很高),隻有女兒的子女才能隨後期遺產分配繼承其母親的嫁妝,而男方沒有直接處理嫁妝的權利,所以《白衣女人》中有為了謀取妻子的嫁妝而策劃謀殺的故事。
本文的男一號就是在限定長子繼承權下,其母早逝,繼承不了任何東西的二兒子。雖然是紳士的兒子,可是父親太渣,不肯花錢讓他接受昂貴的紳士教育。
再說說18世紀初的物價水平,當時1英鎊=20先令,1先令=12便士,1便士可以讓一個人一整天吃的飽飽的,可見當時的物價和通貨情況。一個工人或者從事體力勞動的仆人如果一個月能賺30便士,那麽雖然很拮據,但起碼能吃飽,年收入在1至2英鎊之間。比工人階層高一點的文職人員,因為讀過書,所以年薪在幾英鎊至十幾英鎊之間。受過紳士教育的底層紳士,比如律師、醫生、教師、牧師等,年薪在幾十英鎊到幾百英鎊之間。再往上就是擁有土地的鄉紳,根據土地的出產和投資來盈利,但也不會太多,幾百英鎊就很不錯了。
所以達西先生一年1萬英鎊,可真是李嘉誠級別的人了,內貝特先生一年一千英鎊也富得流油,是當地最有名望的鄉紳。要知道18世紀初的時候,整個英國政府的年收入才不過200萬英鎊,包括大不列顛島,以及北愛爾蘭、美洲大陸以及英屬印度等全部殖民地,可是達西先生一個人就有1萬英鎊的收入。內貝特太太誇他富得跟王公一樣真沒說錯,根據我查閱的當時某個伯爵的年收入才700英鎊,而達西先生名義上隻是個沒有貴族頭銜的地主啊,你說他是幹什麽才得到了這麽多的錢?賓利先生是商業起家的,年收入才5000英鎊,說達西家沒有黑色收入我才不相信。也可能作者當時也隻是臆測富人階級賺多少錢,所以不太合理,還可能18世紀到 19世紀間,幾十年間的通貨膨脹太厲害了。
跟小說較勁沒有必要,《傲慢與偏見》就像18世紀末的,發表到jj的話,可以想象成一篇古代言情小說,某個五六品官員的某個女兒,經曆了艱難險阻嫁給了某位高權重的侯爺當正妻,身份地位嚴重不匹配,且該侯爺父母雙亡,沒有兄弟妯娌,又兼情深似海、英俊瀟灑、本事不凡,可以讓其他出身高貴、嫁妝豐厚的名門閨秀嫉妒到死。
資料比較少,我差不多會尊重史實來寫,但畢竟咱是理科出身的,沒有太多文化內涵,懶得查資料的地方就直接糊弄過去,相信大家也都是當娛樂小說看,願意接受糊弄。
需要提前了解的東西都在這裏了,後文我就不具體解釋該時期的法律文化了,所以大家要細細閱讀以上內容,幫助理解劇情。
下麵是最重要的部分。
我的這篇小說會涉及到英國的海上殖民統治,不會寫中國,因為17xx年的時候,中國正值乾隆盛世,皇帝下令閉關鎖國,禁止海上貿易,小洋鬼子沒法上門打劫。但是會寫殖民印度,會寫販賣黑奴,會寫黑暗血腥的紡織廠和受到壓迫剝削的工人農民。我會以譴責的角度來寫,不必太過擔心。但主角始終是18世紀的英國人,接受當時的教育和社會體係,我會參照一些英國小說裏的人物來描寫,所以你不能期待他擁有20世紀的中國人那樣的世界觀和正義感。
所以就有了這樣一個問題。
有的讀者非常敏感,不能接受這樣的故事。因此我特意寫了這篇序言,好讓大家能夠提前過濾。如果你覺得英國過去侵略了中國,讓你難以接受一部描述18世紀初以英國為背景的小說,那麽我建議你不要閱讀,也不要找作者的麻煩。畢竟咱寫這部小說隻是為了娛樂,網絡快餐小說,膚淺的耽美文而已,愛情占大部分,沒必要上升高度是不是?大家也可以當成架空來看。總之呢,三觀太正的千萬別進來,作者玻璃心,傷不起,一被說就難受。
另外,禁止轉載,禁止我把我的小說在等地點討論流傳。
本文講的是18世紀初英國一個地主鄉紳的故事,屬於喬治亞時代。具體是什麽時間呢,舉個例子,比《傲慢與偏見》的時代還要早半個多世紀。美國尚屬英國的殖民地,蒸汽機沒有發明出來,火車自然也是沒有的,一切還都很原始。但是經過英國君主立憲後,資本主義製度帶給市場的活躍卻讓一切陳舊的事物正潛移默化的發生改變。
雖然沒有維多利亞時代那樣光彩奪目,但是這個時代已經擁有了大型的集體紡織廠,珍妮紡織機也是在這個時代發明的,人們漸漸走出土地成為工人,工商業有了繁榮的跡象。
而同時,這個時代又很黑暗。伴隨著英國的海上殖民統治,他們到處燒殺搶掠,販賣黑奴,殘殺土著,無惡不作。工廠主剝削底層人民,人們生活非常艱苦,而且還有天花瘟疫蔓延,大批人類慘死。婦女沒有地位,看了下那個時代的婚姻法,發現他們英國該時期的婦女比□□的婦女還淒慘,嫁人之後在法律上就相當於已經死了,完全淪落為丈夫的附屬物,沒有任何財產權,嫁妝都成了丈夫的私產,丈夫想給誰就給誰,還不能隨便離婚。
我覺得這個時代很有特點,於是搜集了一部分資料文獻,開了這篇小說。
男主是地主階層的人物,文章主要圍繞一座莊園的繼承權更迭發生的一係列故事。男主是地主,身上沒有任何爵位,這個時代的貴族爵位不是那麽簡單就有的,整個英國擁有可繼承爵位(不包括爵士)的貴族男係不超過400人(推斷數字,不太準確,可能更少),反而紳士階層的地主占有國家財產的60%以上。
‘紳士’二字在過去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隻有特定的人可以被稱為‘紳士’,不像現在隻是個隨便的稱呼,是個男人就可以自稱。
就像《傲慢與偏見》中,伊麗莎白對達西先生姨媽說的那樣:“我決不會為了要跟您姨侄結婚,就忘了我自己的出身。您姨侄是個紳士,而我是紳士的女兒,我們正是旗鼓相當。”
‘紳士’一詞源於西班牙語,代指‘那些出身古老世係的人’,可以用來專指那些無法繼承本家族貴族頭銜的世家子弟。也就是說能被稱作紳士的人,即使沒有爵位,也一定能在某個貴族的譜係上找到他的名字。
後來,紳士有了更加廣泛的含義,還可以指高級軍官,國教神職人員,上院議員等。如果一個人經受過高等教育,也就是昂貴的紳士教育,並最終獲得了牧師、律師、醫生等資格,那麽即使他出身平民,也可以被尊稱為紳士。可是高等教育的花費不是普通人能夠承擔的起的,而且有一定的門限,所以紳士與一般人的界線仍然是涇渭分明的。
而英國的 ‘紳士教育’講求不分割家產,因為一旦把家產分給好幾個兒子,那麽屬於這個姓氏的總資產就少了,代表的地位和身份會隨之下降,所以多數人傾向於把所有的固定資產留給一個兒子,一般是長子,其他兒子則隻能得到一小部分流動資產。這也就意味著隻有一個兒子還是上流社會,而其他兒子卻會變得一文不名,變成窮光蛋。能夠被哥哥留在莊園當幫忙算不錯了,不然就得一個人出去打拚。所以這個時代的人,兄弟之間的關係非常惡劣,多是為了財產問題。像《簡愛》中羅切斯特先生就是小兒子,他的父親不肯給他任何遺產,所以想盡辦法給他娶了一個帶有雄厚嫁妝的妻子,甚至不在乎這個女人有家族精神病史。我們現代的人很難理解,那麽富有的一個人為什麽不肯拿出一點點錢來分給小兒子,可在當時這就是社會現實,是‘紳士教育’的要求。
於是現實中,達西先生迎娶伊麗莎白的故事基本是不可能的。
紳士階層的人對自己財產能否增加十分在意,所以兒子結婚時,兒媳婦能夠帶來的嫁妝就是可以豐富自身財產最重要的一環,老派紳士是絕對不會允許窮人嫁進自己家門的,他們對兒女的婚姻有很強大的掌控力。所以達西先生沒有父母真是個很好的設定,這意味著沒人管他,而且不光達西先生沒父母,賓利先生也沒有,試問上哪裏找這麽多有錢有勢,帥氣年輕,還無父無母的單身漢?
何況伊麗莎白還有個商人階級的親戚。
達西姨媽說:“你的確是個紳士的女兒。可是你媽是個什麽樣的人?你的姨父母和舅父母又是什麽樣的人?別以為我不知道他們底細。”
商人在有身份的紳士階層是被人看不起的,因為商人做生意的風險太大,也許一時有錢,可是經不起風浪,一旦出事,馬上就淪為窮光蛋,還得回去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作。而且沒有經曆過‘紳士教育’的商人,即使有錢,也隻會被人看做暴發戶而鄙視。關鍵是沒有經曆過‘紳士教育’這一項,高等教育不是隨隨便便就對普羅大眾開放的,要有特定的身份才有資格接受‘紳士教育’。到了維多利亞時代,因為社會發展的急速需求,高等教育才漸漸對一些平民百姓放開,在過去,即使有錢也進不去這種給貴族們定義的上流社會。而上流社會意味著關係網,沒有這層關係網,再有錢也是秋後的螞蚱,蹦q了不幾天。
所以伊麗莎白說:“我自有主張,怎麽樣做會幸福,我就決定怎麽樣做,你管不了,任何象你這樣的局外人也都管不了。要是他跟我結了婚,他家裏人就厭惡他,我也毫不在乎;至於說天下人都會生他的氣,我認為世界上多的是知義明理的人,不見得個個都會恥笑他。”這話的確很噎人,達西的姨媽甚至大罵她:“你完全喪盡天良,不知廉恥,忘恩負義。你決心要叫他的朋友們看不起他,讓天下人都恥笑他。”
從中可以看出整個紳士階層的人對於商人階層的鄙視程度,隻是稍微連點親就這樣難以忍受,更何況是跟商人家的女兒結婚。在上流社會的眼中,商人的女兒很放蕩,因為要拋頭露麵,所以根本沒有操守,跟不檢點的女人沒有兩樣,還不如農民的女兒呢。
還有繼承權的問題,英國的繼承法很亂的,什麽樣的繼承法都有,條條框框,脂肪懶得說。主要說說兩個,一是限定繼承權,二是長子繼承權。
限定繼承權參考《傲慢與偏見》,內貝特先生把所有固定資產都留給柯林斯先生,妻子和女兒們卻隻能在他死後被表哥趕出去。我當初看到這點的時候很不解,心想,你把莊園賣了,把錢都給你妻子女兒不行嗎?看來是不行的,英國的土地是分封製,內貝特先生的土地是過去某個貴族分他的土地,他隻有使用權,卻沒有買賣權,還要承擔使用該土地的義務,比如承擔兵役,所以土地就隻有柯林斯表哥能繼承了。同時這種繼承是在土地不負債的情況下繼承的,也就是說,如果內貝特先生欠了錢,他死後,繼承土地的柯林斯不承擔任何債務,而他留給女兒的嫁妝卻要通通支付債務。反正就是繼承土地的人不欠債,其餘流動資產償付債務。所以借錢的人要小心,借出去的錢很容易因為借債人的死亡而血本無歸,因此人們輕易不借給別人錢。這塊法律寫的很複雜,我也看不太明白,大概就是這樣的。
長子繼承權顧名思義,不多解釋,指很多土地規定隻有長子能繼承。《傲慢與偏見》中,為什麽那麽多優秀的小姐急急忙忙要嫁出去?夏洛特這樣不錯的姑娘居然隻能嫁給人憎狗厭的柯林斯,而且是努力爭取才得到的。主要就是因為有土地繼承權的男人太少,而等著嫁給紳士的閨秀卻太多。所以有繼承權的紳士們可以挑三揀四,而未婚小姐們則要學習畫畫、刺繡、鋼琴、跳舞、外語等不斷給自己增加籌碼,最重要的是要有份豐厚的嫁妝,不然就等著當老處女吧。很多紳士家庭,寧可女兒一輩子嫁不出去,也不把女兒嫁到身份不匹配的家庭,還是古板的‘紳士教育’的要求,門第觀念太嚴重。
前麵說,18世紀的女人出嫁後會喪失所有人權,成為丈夫的附屬物,嫁妝成為丈夫的私產,任由丈夫處置。這明顯是很不合理的,如果丈夫要把妻子的嫁妝都贈送給他的私生子,妻子難道也要忍氣吞聲嗎?所以漸漸地出現了一種財產托管機製,如果女方特別有錢有勢,女方的父母會在女兒出嫁前會跟男方簽署法律條約,將女兒的嫁妝托管給第三方,每月隻能領取利息(這個時期的銀行利率和國債都很高),隻有女兒的子女才能隨後期遺產分配繼承其母親的嫁妝,而男方沒有直接處理嫁妝的權利,所以《白衣女人》中有為了謀取妻子的嫁妝而策劃謀殺的故事。
本文的男一號就是在限定長子繼承權下,其母早逝,繼承不了任何東西的二兒子。雖然是紳士的兒子,可是父親太渣,不肯花錢讓他接受昂貴的紳士教育。
再說說18世紀初的物價水平,當時1英鎊=20先令,1先令=12便士,1便士可以讓一個人一整天吃的飽飽的,可見當時的物價和通貨情況。一個工人或者從事體力勞動的仆人如果一個月能賺30便士,那麽雖然很拮據,但起碼能吃飽,年收入在1至2英鎊之間。比工人階層高一點的文職人員,因為讀過書,所以年薪在幾英鎊至十幾英鎊之間。受過紳士教育的底層紳士,比如律師、醫生、教師、牧師等,年薪在幾十英鎊到幾百英鎊之間。再往上就是擁有土地的鄉紳,根據土地的出產和投資來盈利,但也不會太多,幾百英鎊就很不錯了。
所以達西先生一年1萬英鎊,可真是李嘉誠級別的人了,內貝特先生一年一千英鎊也富得流油,是當地最有名望的鄉紳。要知道18世紀初的時候,整個英國政府的年收入才不過200萬英鎊,包括大不列顛島,以及北愛爾蘭、美洲大陸以及英屬印度等全部殖民地,可是達西先生一個人就有1萬英鎊的收入。內貝特太太誇他富得跟王公一樣真沒說錯,根據我查閱的當時某個伯爵的年收入才700英鎊,而達西先生名義上隻是個沒有貴族頭銜的地主啊,你說他是幹什麽才得到了這麽多的錢?賓利先生是商業起家的,年收入才5000英鎊,說達西家沒有黑色收入我才不相信。也可能作者當時也隻是臆測富人階級賺多少錢,所以不太合理,還可能18世紀到 19世紀間,幾十年間的通貨膨脹太厲害了。
跟小說較勁沒有必要,《傲慢與偏見》就像18世紀末的,發表到jj的話,可以想象成一篇古代言情小說,某個五六品官員的某個女兒,經曆了艱難險阻嫁給了某位高權重的侯爺當正妻,身份地位嚴重不匹配,且該侯爺父母雙亡,沒有兄弟妯娌,又兼情深似海、英俊瀟灑、本事不凡,可以讓其他出身高貴、嫁妝豐厚的名門閨秀嫉妒到死。
資料比較少,我差不多會尊重史實來寫,但畢竟咱是理科出身的,沒有太多文化內涵,懶得查資料的地方就直接糊弄過去,相信大家也都是當娛樂小說看,願意接受糊弄。
需要提前了解的東西都在這裏了,後文我就不具體解釋該時期的法律文化了,所以大家要細細閱讀以上內容,幫助理解劇情。
下麵是最重要的部分。
我的這篇小說會涉及到英國的海上殖民統治,不會寫中國,因為17xx年的時候,中國正值乾隆盛世,皇帝下令閉關鎖國,禁止海上貿易,小洋鬼子沒法上門打劫。但是會寫殖民印度,會寫販賣黑奴,會寫黑暗血腥的紡織廠和受到壓迫剝削的工人農民。我會以譴責的角度來寫,不必太過擔心。但主角始終是18世紀的英國人,接受當時的教育和社會體係,我會參照一些英國小說裏的人物來描寫,所以你不能期待他擁有20世紀的中國人那樣的世界觀和正義感。
所以就有了這樣一個問題。
有的讀者非常敏感,不能接受這樣的故事。因此我特意寫了這篇序言,好讓大家能夠提前過濾。如果你覺得英國過去侵略了中國,讓你難以接受一部描述18世紀初以英國為背景的小說,那麽我建議你不要閱讀,也不要找作者的麻煩。畢竟咱寫這部小說隻是為了娛樂,網絡快餐小說,膚淺的耽美文而已,愛情占大部分,沒必要上升高度是不是?大家也可以當成架空來看。總之呢,三觀太正的千萬別進來,作者玻璃心,傷不起,一被說就難受。
另外,禁止轉載,禁止我把我的小說在等地點討論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