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城中的氣氛比穎昌府更加沉悶,讓張浚意外的是,薛廣、徐文、桑仲、酈瓊這些原來汴梁的將領都拒絕了自己的招攬,選擇了帶著軍隊離開;到了最後的時刻,能確定的就是張用、李貴等人的三萬多人留在了開封和穎昌兩府,另外散散落落地有兩萬軍隊留在了京畿路。


    這和張浚的希冀差異太大,不僅是軍隊的數量遠遠達不到,而且沒有優秀的將領更是一個頭疼的問題。隨著定北軍和百姓的不斷離開,楊誌等人已經搬到了城外軍營,張用的軍隊接管了汴梁城,張浚不斷給潤州上書,要求加快調動軍隊的速度,但是張浚最寄希望的西軍,現在麵對西夏的威脅,聽說內部正在爭議不斷。


    當斷後的徐文、桑仲、種彬的軍隊離開開封城的時候,楊誌在陳橋門外的十裏長亭,對著三萬軍隊和圍觀的數萬百姓發表了告別演說:“對於大家,有些話我是必須說的,很抱歉,我讓大家失望了,因為種種原因,定北軍不得不離開汴梁;但隻要河北仍然在金軍的鐵騎之下,我們就不會滿足,哪怕受盡苦難,我們也會堅持下去,去拯救那些黎民百姓。


    我相信,中原父老和江南百姓,都是和我們一樣的心思;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正義、無畏、同情,從心靈深處洋溢出來的精神。有一天,我們會收複大名府,收複中山府,收複幽州,告慰無數個有這樣想法的人;現在似乎看不到這個美好的結局,但隻要我們堅持下去,這個夢想就一定能實現。


    我們不是最傑出的一群人,但是與卓越的人一樣,我們經曆真實的人生,同樣思考著天下蒼生和我們的未來。我們定北軍的未來,就在中原大地的每一個地方,隻要我們能夠承受足夠的壓力,就能繼續走下去,直到從金軍手裏恢複中原的穀底。”


    楊誌的聲音平和,在曠野中清清楚楚;數以萬計的定北軍將士揮舞著手中的武器,發出一陣陣狂呼,如同山呼海嘯。圍觀的人群中不少人黯然淚下,要和談的消息早就傳遍了大街小巷,甚至連一個個細節都沒有避諱;雖然不乏希望和談求得平安的聲音,隻不過如此屈辱的條件讓大部分百姓無法接受。


    大宋朝作為中原的正朔王朝,哪怕被金人打得滿地找牙,依舊是正朔,是中原百姓的希望所在;打了敗仗沒關係,從遼國崛起之時,中原不知道多少次被契丹等族欺淩,被對方占據地盤更不是一次兩次,但是真正簽署割地協議的,隻有出賣燕雲十六州的石敬瑭和割讓四鎮的宋欽宗趙桓,這次連山東、河北都不要了,真的是讓人無話可說。


    正在人群前站立的汪伯彥和呂好問等人臉色大變,他們都是飽讀經書的人,自然曉得楊誌的態度就是一種孤絕的宣戰,表示定北軍不會因為所謂的和談而放棄收複失地的努力;楊誌的這個演講也許隻是一種形式,但是楊誌說出的意思從今天開始必將流傳在黃河南北,也將即將開始的和談逼上了絕境。


    楊誌說完就走下高台,上馬和種彬等人出發了,盧益微笑著走到幾人麵前,躬身施禮說:“各位大人,楊大人他們都在軍旅中,不便於過來辭行,特地讓下官前來致歉,楊大人希望汪大人和呂大人在方便的時候前往陝西做客,說是掃榻以待。”


    張浚、謝克家沒有來送行,楊誌自然不需要給自己這些人臉麵,汪伯彥笑著還禮說:“楊大人客氣了,盧大人,臨別之時,我隻是想問一聲,楊大人說的是實話嗎?”


    盧益認真地說:“肯定是實話,楊大人認可二位大人的能力,可惜在康王那裏把二位用錯了地方,以至於才能顯示不出來。”


    楊誌對趙鼎、李光、權彥邦的使用就是讓人讚不絕口,汪伯彥頓時笑不出來,不知道盧益的話傳到康王趙構的耳朵裏,會對自己有什麽影響。這樣的事可輕可重,康王要是追究,這必然也會是自己的罪狀之一。


    “盧大人說的好!”楊誌讚賞地看著汪伯彥說:“汪大人是我大宋的棟梁,隻是受到上麵某些人的限製,發揮不出自己的能力。汪大人,謝大人,楊某有個不情之請,就算明年百姓不能回來,京畿路的農田不可荒蕪,要安排軍隊種上,這不僅是軍糧的問題,也會讓百姓安心。”


    “下官明白。”汪伯彥鬆了一口氣,隻要楊誌不再挑撥下去,說什麽都行,更何況自己是開封府尹,隻要和談真的能成功,鼓勵耕種是分內之事;要是和談失敗,金人打過來,那自己就不敢說什麽了。


    這樣的事楊誌根本沒有能力保證,所以楊誌不在乎結果,要的就是汪伯彥答應的這一句話;楊誌看著對方上鉤,心下大悅,臉上笑容更甚。謝克家泛起一種古怪的念頭,最近張浚顯然有些肆無忌憚了,想必楊誌能看到這一點,與汪伯彥的談話會不會有什麽後患?


    張浚拿著楊誌的演說稿在反複觀看,趙開對此不屑一顧:“大人,這楊誌不懷好意,根本不必理他。眼下定北軍勢大,到陝西路便是對西夏的極大威脅,西境可就熱鬧了;至於對金國,恐怕隻是說說而已。”


    鄆王趙楷要是真的準備和金國開戰,就會把楊誌安排在麵對河北的戰場,而不是讓楊誌去經略陝西;張浚微微搖頭說:“我雖然猜不透他們的用意,但西夏趁著我們與金國廝殺出兵,攻占了大宋大片疆土,保持了多年的平靜已經被打破了,楊誌隻要在陝西緩過勁來,隻怕必然戰火重燃。”


    張浚畢竟出身西軍,對於西夏的了解是入木三分;趙開相信張浚的眼光,有些苦惱地說:道:“大人,說實話,我是不讚同現在對西夏用兵的,西夏擁有六十萬精兵,在局部戰場上,可以說金軍還占有優勢。”


    張浚看左右無人,突然放低聲音說道:“康王的心思,便是能打垮鄆王,離那個位置近一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鈒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白雲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白雲客並收藏鈒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