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萬徹忍不住當場搖頭,皇統之爭,父子煎熬兄弟闔牆都是司空見慣的事情,鄆王趙楷要是一個乖乖仔,就不會走上定北軍的道路;一旁侍候的何訴與邵成章差點憋出內傷,鄆王趙楷就是把定北軍解散了,也不會答應這樣的條件。宋徽宗不是不知道,隻是故意這麽做,讓局勢更加混亂起來,以便給所有人一個交代,看到他想看清楚的東西。


    景王趙杞回到府中,就對跟來的宋公明和鄭修年發火:“你們都是啞巴啊,老九的手都伸到荊湖路了,都一聲不吭,這個喂不熟的白眼狼。”


    宋公明笑道:“王爺莫急,這對我們是個機會,鄭億年還在鄂州,讓他迅速擬定名單,把不是我們的人全部調到汴梁去,空出來的位置安排我們接手。還有那個鍾相,不如表他為滑州知州,把他那個鄉社招募為勤王軍,讓楊幺、鍾子昂率領前往京畿路;康王必定以為鍾相是王爺的人,讓他們在京畿路鬥上一鬥。”


    鼎州武陵人鍾相組建鄉社,讓加入鄉社的農民隻要交一點錢糧,就在社內實行互助共濟,當地官府說這種方式能“田蠶興旺,生理豐富”,鼎州周圍數百裏的貧苦農民加入鄉社的不計其數。景王趙杞原本有收伏鍾相之心,但是宋公明派人調查後認為,鍾相很可能成為另一個方臘,建議趙杞除掉鄉社。


    鍾相還沒有造反,不管在官府還是民間都享有極高的聲譽,趙杞同意宋公明的想法,但是一直沒有合適的機會和理由動手,這對視洞庭湖為自家後花園的趙杞來說很是難受;現在聽了宋公明的話,趙杞的眼睛不由得一亮,立刻轉怒為喜,自謙道:“本王的眼光還是笨拙了一些,有勞二位費神了。”


    鄭修年和宋公明哪敢與趙杞計較,紛紛說些緩和氣氛的話,三個人約談條理越清晰,堅定了讓鍾相北上的念頭。鍾相等人要是離開鼎州,那就是無水之魚,在京畿路和張浚怎麽衝突都沒壞處,要是拒絕朝廷招募,就證明了鍾相有自己的野心,目前鍾相的實力還不夠大,趙杞相信自己有能力處理好這件事。


    第二天一上朝,景王就推薦鍾相出知滑州,並建議在鼎州等地招募一萬戰士,跟隨鍾相北上;康王趙構不清楚鍾相的底細,心裏其實是不願意的,但是趙杞難得推薦人,誰也不願意駁麵子,兩條建議都在朝堂上通過了。


    張浚在汴梁等了三天,楊誌才回來,在留守司與張浚見了麵,楊誌接完聖旨,對張浚說:“這件事必須經過鄆王同意,當初我來汴梁,擔任這個留守司是鄆王安排的,另外定北軍二十萬人撤走,撤到什麽地方,都需要鄆王決定,張大人,你是不是去一趟太原,和鄆王把這些說清楚?”


    張浚敢斷定楊誌和鄆王趙楷已經通過消息,今天回來就是帶著趙楷的命令;隻是楊誌這麽說,張浚沒有辦法,自己一個人在汴梁,想要怎麽樣是不可能的事情。不過該有的堅持張浚還是堅持,張浚搖頭說:“我隻是奉命到汴梁,不管太原那邊的問題。”


    楊誌確實接到了趙楷的回信,趙楷現在從金軍的調動情況看,感受到了金軍在北麵和東麵的壓力,楊誌這時候要是率領十幾萬大軍回到河東,最起碼可以緩解壓力;所以趙楷的意思就是,定北軍可以離開汴梁,但是要利益最大化,把能帶走的東西全部帶回河東,但是鄭州絕不能放。


    準備帶著軍隊和老百姓三十萬人前往河東,最關鍵的就是糧食,好在定北軍的大軍在,有的是時間,楊誌有足夠的信心拖到秋收以後。隻是對是否留下鄭州,楊誌沒有把握,如果宋徽宗的意圖是整個京畿路,自己這個還沒成親的女婿真的是沒有辦法。


    聽張浚這麽說,楊誌點點頭說:“那我給太原寫公文,鄆王肯定會遵守聖上的意思,不過在太原沒有回音之前,張大人,請原諒,我還不能把留守司的事情交給你。定北軍將在兩個月內撤退完畢,一個月後,我們就可以開始駐地交接,你要是沒意見,先從淮寧府開始。”


    張浚明知道楊誌要做什麽,卻偏偏無法指責,最關鍵的是,張浚現在手中沒有軍隊和足夠的官員;張浚隻能搖頭表示不看好這樣的安排,楊誌嗬嗬笑著,繼續說道:“京畿路剛剛走上正軌,局麵還不是很穩定,人事和駐軍的變化肯定會造成地方人心波動,所以急不得。”


    楊誌看上去並不焦慮,聲音很平和;張浚隻能作了讓步,但是張浚要求楊誌交出賬冊和物資:“楊大人精通民政,應該知道連續的重要性,我要現在封存物資。”


    楊誌微微一笑說:“那是當然,我接手汴梁的時候,所有各地的府庫都做了統計,好像還是和張大人安排的人一起核對簽字的;當初多少,我會交給張大人多少,這大半年戰爭的消耗和民生投資,我會一起帶走,畢竟還有大筆的賬款要還。”


    楊誌的說法讓張浚難以接受,現在方方麵麵都想著收回汴梁,不就是看重汴梁的物資和前景,如果還是原先那點物資,一切就喪失了意義,等於自己接手了一個爛攤子。況且楊誌的話裏帶著刺,張浚的情緒開始激動,臉色一變,怒道:“這件事是朝廷的事,你做不了主,這幾個月,朝廷給汴梁調集了不少物資,還有鹽鈔茶引,都需要算清楚。”


    看見張浚這幅嘴臉,楊誌並不奇怪,天下人為利來往;楊誌指了指趙開說:“趙大人是行家,要不然我們可以算賬,把運到汴梁的物資和分到的鹽鈔茶引一起核算,然後與定北軍這個月消耗的物資糧草軍餉作比較,定北軍多退少補,離開前把賬平了。”


    趙開急忙插話:“那樣太麻煩了,不如這樣,楊大人,京畿路的收成,定北軍種植的糧食全部拿走,剩下的交給各府各縣,都留在各地官倉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鈒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白雲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白雲客並收藏鈒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