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河博士的新書《中國人的性愛與婚姻》近日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即將與讀者見麵。本書運用社會學方法,對當代中國人在性愛與婚姻方麵的行為與規範,做了充分的調查與分析,並對照國外同類研究的成果,做了跨文化的比較研究。全書以實證調查為基礎,結論可靠;主題為全社會所關心,行文流暢,描述生動,故而既有學術性,又有可讀性。


    婚姻、家庭、性觀念等等,既是社會學的重要研究題目,又是社會關心的熱點。近年來,已有多種著述出現,其中有些文章出於記者作家的手筆,文辭華麗,行文生動,在喚起社會重視這類問題方麵,有不可低估的貢獻。美中不足之處在於對研究方法不大講究,引征國外報道,又多根據非專業書刊。李銀河博士受過嚴格的專業訓練,在寫作此書前,又作了係列調查,所以本書的出版,正好補這方麵的不足。


    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共通之處,就在於對所研究之題目,要有超過常識、超過一般水平的了解。換言之,社會科學也是專門科學。如其不然,何須要有專業人才。專業人士討論問題,當有自己的獨特觀點。本書述及各類社會現象,首先努力正確度量,以求準確,而後利用各種有定評的方法加以分析,最後所得結論,也不妄做價值判斷。作者的目的,在於把可靠的研究結果披露於社會,把評判的權力交到讀者手裏。正如其他學科的學者所做的一樣,大家對自己的研究成果,隻是客觀地報告。一個發現一經報道,就與研究者沒有關係。它的正確與否,自有實踐和別人來鑒定。專業作者隻求別人知道他的發現,卻不肯做努力去感動別人、震撼別人。發現的正確與否,與讀者的情緒無關。這種著眼點的區別,讀者在讀了李博士的書後自會有所體會。


    李博士的某些研究中,使用了社會統計學較新的方法,比如隨機抽樣、log-linear、logit模型等。如今的讀者在科學修養方麵,已有很大提高。社會學方麵的讀者,這些知識自應掌握。而其他專業的讀者,也不至於不能理解。因為作者相信,概率統計作為各學科的通用工具,已被很多人掌握。


    在她的另一些研究中,采用了個案調查的方法。我國一位老一代社會學家說,社會學研究要出故事。因為人在社會上,有出生,有死亡,有婚喪嫁娶,有前因有後果,完全可以自圓其說。處於不同文化中的人可以互相了解,這就需要對各種文化給予不帶偏見的完整說法。這也是所有的讀者都愛看的。


    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又有不同之處。社會科學所研究的對象,乃是人類社會,大家都在其中生活。社會科學研究的對象,不像自然科學那樣,隻有少數專業人士能夠觸及,而是人人有份。人對於人的認識,容易帶有偏見。比如自我中心、文化中心主義等等。


    我國的社會學,師承自現代人類學鼻祖馬林諾夫斯基。遙想馬翁當年,提倡走出書房,到天涯海角,跳出主流文化的圈子,那是何等的胸襟。人類是一個整體,是所有的人,大多數的人不等於人類全體。但是我們所知的往往隻是我們所處的文化,和我們一樣的人,並在不知不覺中把這看成人類全體。這樣的看法是不完全的。當年孟夫子說:楊朱利己,是無君也;墨子兼愛,是無父也;無君無父,是禽獸也。這種說法把某些人視為非人動物,實在有失公允。


    李銀河博士的書中,對於在性愛婚姻等方麵處於非主流文化中的人給予一定的重視。比如對於自願不育者、同性戀者、獨身者、離婚者等,都有專章述及。這絕不是為了獵奇,也不是對上述人士的做法表示同意,而是出於社會學、人類學的一貫態度。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有所謂推己及人之說,於是中國人仿佛隻有一種文化,所有的人隻有一種行為方式。其實不同的亞文化始終存在,隻不過我們一貫對此視而不見而已。


    總禁不住要給實證的研究作辯護,其實可能是多餘的。在報刊上看到有人抨擊不生育文化,說不宜提倡。李博士談到同性戀文化,要是有人說她提倡同性戀就壞了。社會學研究同性戀文化,僅僅因為它是存在的東西。我們說的文化,屬於存在的論域,跟提倡沒關係。實證的科學,研究的全是已存在的事。不管同性戀可不可提倡,反正它是存在的,因為有人在搞同性戀。假如隻研究可提倡的東西,恐怕我們研究的事,大半都屬虛無,而眼前發生的事倒大半不知道。


    當然這本書裏說到的絕不止是同性戀。像擇偶標準、浪漫愛、婚姻支付、青春期戀愛等題目,就與更大範圍的人有關係。作者的研究對於婚姻性愛方麵的各種觀念、各種亞文化,都給予重視。也希望讀者對於除自己所持的觀念,所處的文化之外,別人的觀念和文化也有所了解。這正是現代社會學、人類學所希冀於社會的。


    《中國人的性愛與婚姻》,李銀河著,1991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精神家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小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小波並收藏我的精神家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