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的諸侯聽說陶唐侯剿除了大風,紛紛前來慰問。無不佩服陶唐候堯的智慧和勇氣,無不對堯傾心吐膽,真誠擁戴。


    至此,陶唐堯的名字傳遍了華夏大地的東南西北,人們都知道華夏大地上有個人叫陶唐候堯。是一位心係天下百姓的仁人,同時也是一位曠世的英雄。


    當時執政的帝摯,軟弱無能,自幼多病,在執政的幾年裏,一直由三凶把持朝政。幾年之後,一病而死。


    這時全天下八百八十諸侯,聯名推舉陶唐候堯來繼任天子之位,光是推舉的薦舉書就堆滿了一座大殿。


    三凶本來最嫉妒陶唐候堯,知道陶唐候堯執政將對自己不利。但是對於天下八百八十諸侯的這鋪天蓋地而來的舉薦書,束手無策。於是陶唐候堯順應全八百諸侯和天下萬民的的願望,當仁不讓的即位當上了華夏天子。


    陶唐候堯踐位之後,就不再稱陶唐侯了,而改稱為帝堯。


    帝堯將帝都建在了平陽(山西臨汾)從此平陽便成了華夏的帝都。帝堯執政之後,首先罷免了不得人心的三凶。


    帝堯任命擅長行政領導的契(xie契是商朝的祖先)為大司徒,掌管全國的行政領導和朝政的日常管理。


    任命擅長農業的棄為大司農,(棄的封地在稷(ji),所以也叫稷、上尊號叫後稷。是周朝的祖先),專門掌管和教導百姓農耕稼穡之事。


    任命後羿為大司衡,專門掌管軍事和軍隊,這時候後裔已經三百多歲了,依舊是老當益壯。


    任命皋陶皋(gaoyao)為士師和大理卿,專門掌管教化、法律、刑罰和判案。所以皋陶也是華夏民族的第一位官。


    帝堯還設立了“四嶽”之官。任命溫和敦厚的羲仲為東嶽之官,凡是東方之事和春天之事,都歸羲仲主持。


    任命果敢有為的羲叔為南嶽之官。凡是南方之事和夏天之事,都歸羲叔主持。


    任命嚴肅剛勁的和仲為西嶽之官,凡是西方之事,和秋天之事,都歸他管。


    任命沉靜多謀的和叔為北嶽之官,凡是北方之事和冬天之事都歸他管。


    前朝的老臣火正祝融,本來的名字叫吳回。現在仍然留在朝廷,但任谘政官。


    帝堯仍舊住在簡陋的茅草屋裏,吃著粗茶淡飯,穿著粗布衣裳。冬天裏,天實在太冷,外出的時候便再披上一張鹿皮禦寒。一天到晚為國家大事操心。為老百姓的事情操心。


    帝堯主張施行仁政,注重教化百姓,以仁治國。


    帝堯孝敬母親,友愛兄弟。提倡勤儉節約,不奢侈浪費。吃飯的時候掉下一粒飯粒也要撿起來吃下去。


    帝堯鼓勵百姓耕田種糧,采棉織布。人人有飯吃,人人有衣穿。


    有一次帝堯外出巡視。看見路邊倒著一個人,骨瘦如柴,躺在地上奄奄一息。便上前詢問。


    旁邊有人告訴帝堯說,這個人家裏沒有糧食了,已經有好幾頓沒吃飯了,是餓成這樣的。


    帝堯聽後哭了。他流著眼淚說道:“這都是我的罪過呀,是我沒能治理好國家,讓老百姓挨餓了”。


    於是立刻叫來了隨行的人,取出為自己準備的幹糧,蹲下身來親自喂給那人吃。又叫人拿出水來飲給那人喝。


    那人吃過幹糧、喝過水之後,慢慢地睜開了眼睛,支撐著站了起來,向帝堯行禮致謝。


    帝堯說道:“不要謝我,是我沒有治理好國家,對不起你,讓你挨餓了,我很慚愧。”說完話,又叫隨行的人把所帶的幹糧全都留給了那個人。


    隨行的人問帝堯:“把你的幹糧都送給了別人,那你吃什麽呢?”帝堯說道:“寧可我自己挨餓,也不能看著老百姓們餓死呀。”


    又說道:“今後我還要多到老百姓中走一走,多多體察民情,多了解百姓的疾苦,讓百姓們都過上好日子。”


    又一日,帝堯外出體察民情。看見有一個人被官差用鎖鏈鎖著,站在大街上當街示眾。


    帝堯走上前去詢問那人犯了什麽罪,看守犯人的官差告訴帝堯說道:“這個人因為偷別人的東西而犯了法,被罰站在這裏當街示眾。”


    帝堯聽了之後,說道:“這都是我之過呀,是我沒教化好百姓,才使百姓犯錯的呀。”帝堯轉身對差官說道:“在哪一條鎖鏈來,將我也用鐵鏈鎖上,我也要跟犯人一起站在這裏示眾。”


    跟隨帝堯的人不肯用鐵鏈索帝堯,帝堯就垂手站在那犯人的旁邊,嘴裏不停地說道:“都是我之過,是我沒能教化好百姓,百姓才犯的錯呀。”


    那個犯人和周圍的人聽了都深受感動,一起向帝堯跪下,很多人都被感動的流下了眼淚。從此以後,社會風氣大大好轉,很少看見再有人犯罪了。


    冬季到了小雪過後,是天子狩獵的季節。這時候百獸皆已長成,裘皮上的絨毛也都長齊了。


    這一天帝堯要到野外狩獵。虞人事先選好了圍場,四麵圍下了圍網。帝堯走到近前,看見四麵圍網,就命令虞人將圍網撤去了一麵。


    他說道:“四麵合圍太過於嚴密,未免殘酷不仁,百獸一旦被圍網圍住將無可逃生。可將圍網撤開一麵,使有幸逃生的獵物可以逃出去,隻有那些在劫難逃的獵物才最後被捕殺。”


    因為帝堯的這一決定,後世傳流下來兩句話:一句叫做“網開一麵”,一句叫做“天子不合圍”。


    有一次帝堯經過汾水之濱。看見遠處有兩個人在打架。走近一看,原來是自己的兩個同父異母兄弟,一個叫實沈,一個叫於伯。這二人本是一母所生的親兄弟,可是一向不和睦。兄長不像兄長,弟弟不像弟弟。


    二人一見帝堯來了,這才罷手。一起向帝堯行禮。帝堯斥責二人道:“同胞兄弟本是手足之情,傷了哪一個都是骨肉。再說,兄弟不和也會招致外人欺負。聽我的話今後再也不要兄弟相殘了。如若不然,我就把你們兄弟二人分封開去,叫你們再也不能相見。”


    誰知那兄弟二人一聽帝堯要把他們分封開去的話,卻同聲說道:“懇請天子這就把我們分開封了吧。”


    帝堯像這樣勸解兄弟二人已經勸好幾次了,實在是沒有別的好辦法。於是流著眼淚說道:“那好吧。”就封於伯去東南方的商地。封實沈去西北方的參地。囑咐二人道:“你們二人到了各自的封地之後,要恪盡職守。善待百姓。治理好國家,好讓我放心。”


    於伯和實沈二人都很滿意,各自收拾行裝到封地上任去了。


    自此,兄弟二人一個在西北的參地,一個在東南的商地。於伯上應二十八宿之商星,實沈上應二十八宿之參星。


    商星在東方,早晨的時候出現,參星在西方,晚上的時候出現,兩顆星星永不相見。


    所以後人形容兄弟不和睦,或者兄弟分離,就說“兄弟參商”。


    至此,帝堯建立起來一個華夏民族統一的國家形式和全新的政治管理體製。天下一新。各方諸侯擁戴,天下百姓歸心,萬民樂業。開辟出來了一個堯天盛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禹治水演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外散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外散仙並收藏大禹治水演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