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川水問訊著燉煮類菜品裏最出名的是什麽,小九兒略微思考緊跟著回答道:“雖然在現在的大菜中,燉煮類菜品已經被邊緣化了,不過幾千年下來,還是有很多名菜出現的,我知道的有東北亂燉,開水白菜,佛跳牆之類。”


    聽著九兒的介紹,李川水搖了搖手問道:“怎麽說呢……太普通了。咱們有沒有什麽新穎一些的菜色麽?”


    對問,小九兒用尾巴將地麵上那隻苦苦掙紮的蜘蛛狠狠拍死後,才回答道:“新的?也有,比如清燉葡萄雞,蜜燉雪蛤,什錦海鮮燴之類的,都是近代才有的菜品。”


    聽著小九兒的細數,李川水還是搖了搖頭說道:“那個……菜品不是太高檔就是太低檔,而且製作方法過分單一,恐怕不能夠讓大家看出我們菜品的獨特之處……”


    “……”小九兒聽著李川水的話,很是沉默了一陣。


    須臾後,小九兒衝李川水說道:“那……隻剩下一個辦法了。做……仿膳菜。”


    “仿膳?!”李川水聞言,精神為之一震,緊跟著快速向九兒問道:“你詳細說說。”


    對此,小九兒籠統的介紹說,仿膳就是民間常說的那種帝王將相吃的禦膳,因為現在沒有帝王和宮廷了,所以製作的菜品隻是模仿禦膳而作的,算不上真正的禦膳。


    因為在古代有很多,所以也依據朝代的不同,而將仿膳分為三大類。


    這三類,分別是清仿膳,唐仿膳和周禮仿膳。


    這其中,最大的一類是清代仿膳,這種仿膳的製作材料和留存最為詳細,所以製作最為精細,可是在他內部的菜品裏,因為統治者自身喜好的原因,非常“豔俗”,動不動就是猴頭,山珍之類的充門麵,而且幾個名菜都已經被人做爛了,就算是拿出來也未必能起到驚豔的效果。


    聽著小九兒的話,李川水一擺手:“照這麽說,肯定不成,唐仿膳和周禮仿膳呢?”


    對問,小九兒又慢條斯理的說,唐仿膳是現在國內比較熱門的仿製禦膳之一,他的種類也很多,不過遺憾的是因為唐代距離現在比較遠,所以他們的飯菜記載是很不詳細的,許多菜隻有名字卻沒有做法和原料,所以複原的程度並不理想。


    同樣的一道菜,國內許多廚子甚至連用什麽東西做都不知道,自然不太好拿出來顯擺掛靠。


    “……”聽著小九兒的話,李川水想當然的問道:“那照你這麽說,咱們隻剩下周禮菜這一條路了吧?!”


    “嗯!”小九兒點頭,同時將那隻被她拍爛的蜘蛛吞進了肚子。


    吐著舌頭,小九兒又說道:“周代雖然比唐代距離我們更加遙遠,可是周代的禮儀製度是最為完善的,而且又被各朝各代的統治階級照搬,所以裏邊有關於各種菜品的記載是比較全的,最重要的是……”


    小九兒停頓,從報紙上爬到了李川水的耳朵邊,而後帶著異常興奮的口氣說道:“周代人飲食結構比較單一,裏邊的菜……大部分都是圍繞著燉煮烤類的菜品變化哦!”


    耳聽著九兒的分析,李川水當即一拍桌子說道:“好!那咱們就整周代的菜品了,有曆史,夠講究,還夠驚豔,那周代菜品裏,製作最困難,最繁瑣的是什麽菜?!”


    對問,小九兒想都沒想的回答道:“在五髒廟中,公認的,周代最為難以製作的菜肴,叫‘熬澆炮豚’!”


    “熬澆炮豚?!”李川水重複著這四個他比較陌生的字,之後在腦海裏迅速翻找著有關於此菜品的資料,可是遺憾的是,他並沒找不到這四個字的解釋,不過聽上去這也應該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烹飪和食材了,想必又是五髒廟裏,某種特殊的秘方。


    帶著好奇,李川水靜聽著九兒的解釋,小九兒也知無不言的告訴他,熬澆炮豚其實是一道很複雜的菜品,它是《周禮·天官》篇所最先記載的,應該為周天子禦用八大餐飲珍饈之一,後來又經過經學和文史學家劉玄,宋濂等的不斷考證注解,而得以保存了基本的形態麵貌和製作方法至今。


    這道菜,主要由三種主料合成,主要的部分是米飯,豬肉和醬料,而在這其中,豬肉和醬料的處理又是尤為緊要的環節。


    在古時候,豚這個字,專指不到三個月大的小豬,也就是乳豬。製作炮豚的時候,要選擇肉嫩皮滑的小豬殺掉放血,後以尖刀劃開腹腔,緊跟著以金絲糯米棗填滿腹腔內部,而後再選用蘆葦,艾葉或者菖蒲等草藥,將處理好的小豬纏裹起來,再塗一層帶著秘製香草料和蜂蜜的炭泥。


    當一切準備完畢後,這隻包裹嚴實的乳豬便被放在武火中燒烤,烤燒完畢之後,立刻剝去泥巴,同時借助泥層的力量,揉掉燒製時豬體表麵形成的皺皮和脫毛備用。


    然後,還需要以稻米粉調製成糊狀,唾沫肉豬的全身,略微凝固後,再放入盛有豬油的小鼎以豬油醃製。


    醃製完畢後,並不取出豬肉,而是將盛放著豬肉的小鼎放入另外一個更大的盛水套鍋中用火燒悶熬幾天幾夜,才將小豬取出,拋開,取出裏邊的肉棗,分份待用。


    經過如此方法製作出來的燉豬肉,據說是外皮酥脆,內肉醇香到無以複加的地步的,即便不吃,光是聞一聞,便足夠令人口涎直下,食指大動。


    可經過如此複雜的製作工藝之後,這道菜卻才算半成而已。


    之後,這隻經過“內外兼修”的煮乳豬上會攪拌一種特殊的醬料再和米飯,送給客人食用。


    而相對於乳豬的製作,那種攪拌豬肉的醬料則更加麻煩,因為醬料的主要原料除去牛羊肉外,據說至少還有七到八種獨特的香料和配方,而這些配方的繁複變化才是這道菜能否好吃下飯,提味入口的關鍵所在的。


    說完這些,小九兒最後亮出難點說道:“現在的問題是,炮豚我會做,你也會做的更好,但是醬料的配方我沒有,我估計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通靈美食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蟋與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蟋與蟬並收藏通靈美食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