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後宮叫德妃.4_第十一章 憋屈的長子
有種後宮叫德妃(全) 作者:阿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說著話,便到了鹹福宮門前,嵐瑛在門外又將儀容整理妥帖,門前小太監通稟後殷勤地來請她們。二人緩步進了門,恰見從配殿過來一位美豔無雙的宮嬪。嵐瑛在宮裏已見過無數的女人,沒想到鶯鶯燕燕的世界裏,還能有讓她眼前一亮的姿色。
“這位是覺禪貴人。”環春指引,那日永和宮擺宴,覺禪貴人跟著溫貴妃沒有出席,唯恐二小姐不認識。嵐瑛卻聽說過這一位,百聞不如一見,宮裏果然有這樣的絕色美女,從前總聽說後宮佳麗三千,可她入宮所見並非如此。今天才算明白,為什麽都說皇宮裏藏著美人。
嵐瑛周正地行了禮,覺禪氏隻是笑道:“娘娘等在裏頭了,咱們進去吧。”
環春行禮起身時,與覺禪貴人對視了一眼,以她的心智,似乎看出貴人在用眼神告訴她放心。之後幾人進了殿內,環春瞧見貴妃看到覺禪貴人在一旁時流露的不滿,心裏就更明白了。
溫貴妃還是頭一次見這個小嫂子,年輕輕的小丫頭片子,這就要去她娘家當家做主了。更讓她硌硬的是,這小姑娘是烏雅嵐琪的親妹妹。不管嵐瑛是否麵容姣好禮儀周正,她都看不順眼。
貴妃曾經有多希望與烏雅氏交好,如今就有多厭惡憎恨她。人的感情瞬息萬變,一旦恨上了,過去的一切就都成了笑話,隻看得到眼前的厭惡,甚至比起一開始就交惡的憎恨,更扭曲更強烈。貴妃此刻心裏的念頭,就像麻花似的絞在一起。
正如嵐琪所吩咐的,不管溫貴妃問嵐瑛什麽,她都一兩句帶過。小姑娘不卑不亢滿麵笑容,溫貴妃挑不出她的刺,也不方便初次見麵就鬧得不愉快,恩威並施地說了幾句話,就打發她走了。
覺禪氏送客到門外,果然一轉身就有宮女來要她回貴妃跟前。溫貴妃沒好氣地說她:“我這裏不管來什麽客人,你要麽不關心無所謂,要麽本來就該回避。我還是頭一回,瞧見你跟著客人一同過來,是我多心了,還是你多心了?”
覺禪氏平靜地回答:“嬪妾好奇這位二小姐是什麽模樣的,才想過來看一眼。若早知娘娘不想有外人打擾,嬪妾不會貿然前來。”
溫貴妃的確沒囑咐過這些,可她心裏就是覺得不舒服,玩心機耍手腕她根本不是覺禪氏的對手。而今覺禪氏無牽無掛無所顧忌,更比從前放得開,她越來越掌控不住眼前這個人。她心裏突然明白,要麽覺禪氏死了,不然和睦相處才好。誰曉得哪天她就調轉槍頭,真幫著別人來對付自己。
想到這裏,溫貴妃立時換了臉色,和氣地問:“這位二小姐和德妃長得不大像,宮裏頭早先不是傳說皇上要收了她?我看她不如德妃。皇上還不至於動心喜歡,卻是便宜了我哥哥。”
覺禪氏笑道:“皇上指婚,必是天作之合。臣妾這幾日正繡一床鴛鴦被麵,想做薄禮送給大人,聊表心意。”
溫貴妃聽她這樣用心,似乎還有想要和自己和睦相處的意思,不禁稍稍放心。之後幾句不痛不癢的話,兩人正不知如何結束,冬雲突然跑來緊張地說:“娘娘快來看看,小公主不大好。”
“又怎麽了?”溫貴妃耐心全無,女兒的病反反複複,已經讓她心力交瘁。從一開始的心疼可憐,到如今已幾乎成了她的麻煩。
雖又是虛驚一場,可叫貴妃意外的是,皇帝傍晚時分來探望她們母女,告訴她會讓太醫全力醫治小公主。皇帝說了許多客氣的話,但因夜裏還要見大臣,沒用晚膳就離開了。本來小公主發病,又該是貴妃發脾氣自怨自艾的日子。可皇帝與她匆匆一個時辰的相見,換來鹹福宮的安寧。宮女太監也不必提心吊膽,冬雲更是暗地念佛感激皇帝的用心。
溫貴妃高興歸高興,還是會嘀咕皇帝來看她是不是因為和德妃家聯姻了,她才被人愛屋及烏。她總愛往牛角尖裏鑽,鑽進去就不懂得回頭。
轉眼已是三月初五,鈕祜祿氏與烏雅氏聯姻的好日子。阿靈阿喪妻未滿一年,續弦本不該大張旗鼓,可這一樁婚事是皇帝所賜,總算是辦得風光體麵。雖然高門貴族對此都嗤之以鼻,可太皇太後、太後和皇帝再三下賞賜,又有溫貴妃、德妃的關照,眼瞧著鈕祜祿家因子弟不濟漸漸有頹敗之勢,這個節骨眼兒上蒙受皇恩重振威風,各家私下裏又暗暗羨慕。奈何最好的機會就這麽錯過了,德妃可沒有第二個妹妹能讓他們惦記。
婚後阿靈阿攜妻入宮謝恩,恰趕上小公主再次發病,大家都沒什麽機會好好說話。等阿靈阿和嵐瑛一同來永和宮謝恩,嵐琪也不好當著妹夫的麵留妹妹單獨說話。見嵐瑛滿麵春風並無幽怨之色,不管是不是為了哄自己而強顏歡笑,總比看到妹妹一臉憂鬱來得好。
兩府聯姻的事,磕磕絆絆的總算圓滿。阿靈阿年紀雖然不小了,勝在錦衣玉食保養得好,看著還挺年輕,和妹妹站在一起,即便不是郎才女貌的般配,也並沒有特別別扭的地方。她們走後環春就勸主子:“二小姐看著挺高興的,奴婢聽說喪妻的男人更會疼人。不管阿靈阿大人朝廷上的事如何,娘娘姑且信一回,興許在家裏是個會疼人的呢?”
嵐琪沒說話,聽環春說喪妻的男人更會疼人,讓她記起了十多年前那場大雨裏的玄燁。若問自己對皇帝的初心在哪兒,似乎就是那天被他對赫舍裏皇後的深情感動。也許放在自己與玄燁的兒女情長裏,她一定不希望丈夫心裏惦記另外的女人。可凡事總有先來後到,皇帝若不是曾經如此深情的人,又怎麽相信他對自己天長地久的許諾?
兩府聯姻的熱鬧與是非過後,因前朝忙著準備太子出閣講學的事,所有人都等著這個熱鬧。太子講學若鬧出笑話,一竿子人要等著受罰,毓慶宮上上下下都十分緊張。而其他諸位皇子公主,也開始有人來教導,往後見了太子要以禮相待。他們不再是從前簡簡單單的兄弟姐妹關係,往後多了一層君臣之別,誰都不能逾越。
這一日大阿哥來長春宮請安,見到八阿哥蹦蹦跳跳地跑來迎接他。因先頭被指教看到弟弟要行大禮,沒好氣地訓斥胤禩:“你往後可不能這樣了,皇阿瑪很不喜歡。”
惠妃跟在後頭,聽見兒子這句話,又見他滿麵怨氣,知道是為了太子的事,又是無奈又是心疼,嘴上則說:“胤禩還小,他怎麽能懂。”
胤禔卻沒好氣地說:“額娘不能寵著八弟,回頭太子計較八阿哥沒禮貌,又是您的事兒。我可是牢牢記著了,見了太子要行禮,他是儲君,我不過是皇子。”
八阿哥雖然聽得懵懵懂懂,可這孩子極會看大人眼色,見大皇兄不高興,就退到一旁不再糾纏哥哥。大阿哥和惠妃往裏頭走,他就拉著乳母說:“我們別處玩去。”
屋子裏,兒子氣呼呼地坐下。寶雲帶人奉來茶點,一桌子都是大阿哥愛吃的東西。這孩子卻眼皮子也不抬一下,隻等宮女們退下去,才問額娘:“從此往後,他眼裏再沒有我這個大哥了是不是?”
惠妃在一旁坐下,仔細地看,才發現兒子已經那麽大了。皇帝在他這個年紀時已經冊立皇後,過兩年她也到了皇帝身邊。當年的一切曆曆在目,眨眼間,近二十年的光陰,就這樣過去了。
她的長子承慶才滿周歲就夭折了,可那會兒她和皇帝也都不過十幾歲,自己還是半大的孩子,連悲傷都顯得十分稚嫩。惠妃還記得皇帝來安慰她時,溫暖又真誠的語氣神情,到如今,卻再也體會不到那份溫情了。
胤禔見母親不言語,皺著眉頭繼續問:“太子可比我小兩歲,是不是連我立福晉也要等他先大婚冊封太子妃,之後才輪到我?是不是從今往後,什麽事都要跟在他後麵才成?”
惠妃從前一直覺得兒子還小,不敢把一些話對他講明。雖然兒子魯莽衝動,一次次地犯傻,可她心裏想,兒子保存
這份純真,至少皇帝看了不會討厭。皇帝對她早就恩斷義絕,大家不過掛著麵子上的客氣。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兒子,即便知道皇帝對她十分戒備甚至厭惡,也要為了兒子去爭取一切可能的前途。
“胤禔,你若一直這樣咋咋呼呼,怎麽和太子比?”惠妃冷著臉,嚴肅地對兒子說,“太子溫文儒雅言行大方,你皇阿瑪十分喜歡。雖然你也有你的長處,可你該知道,你阿瑪他不喜歡驕傲狂妄的人。太子身上有再多的光芒,他都低調沉穩地收斂著。可你略有得意之處,就揚揚得意沾沾自喜,連額娘都時常為你捏把汗,你皇阿瑪見不得這樣的人。”
胤禔被說得臉色緊繃,悶悶地嘀咕一句:“我可沒有這樣。”
“再有要改改你的脾氣,你年紀小的時候,說話不經思考直來直去,大家隻會說這孩子生得直腸子,沒花花心思,是個好孩子。可現在你還這樣,人家就不那麽看待你了。就像你剛才好端端地訓斥胤禩,旁人看著,隻會覺得你沒腦子沒分寸。這樣的話會傳到你皇阿瑪耳朵裏,他自己也會用眼睛看,會有什麽結果,還要我多說嗎?”
惠妃滿麵的無奈,一麵將桌上的茶推給兒子,一麵又說道:“你自己方方麵麵都不能修得叫你皇阿瑪喜歡,又拿什麽和太子比。額娘實話告訴你,打從太子出生起,你這個哥哥就屈居他之下了。你幾時離宮幾時立福晉額娘不知道,可就算通通排在太子之後,也再正常不過了。除非……”
屋子裏瞬間靜了,惠妃起身在門前窗前張望了兩眼,眉頭緊蹙一手捂著心口,顯然依舊有些猶豫。可回身見兒子一雙眼睛裏滿是渴望,也不禁衝動,站在他麵前,伸手搭在他還未真正厚實的肩膀上說:“除非你有一天成為太子,你想要比過你的弟弟,隻有這一條路。可是兒子,這條路多辛苦,你糊裏糊塗長了十幾歲,額娘可是一步步辛苦地走到現在。往後你就要和額娘一起走,你若有真心,額娘一定為你全力以赴,可你若怕辛苦,那就趁早滅了這個念頭,也別再來問我為什麽處處都要以太子為先。你長大了,對你自己的人生,該有擔當了。”
大阿哥呆呆地望著母親,好半天才開口說:“額娘,我一直想做太子,從小我就不服氣胤礽。額娘,你幫我,我一定努力做得比太子好,我不想一輩子屈居他身後,憑什麽?”
“好好念書,好好學騎射武功,學兵法智謀,這是眼下你唯一能做好的事。”惠妃坐到兒子身旁,將他的衣衫理一理,語重心長地說,“等你離宮開衙建府,你阿瑪給你朝廷的差事了,那時候就要一門心思為朝廷做事。其他的事,額娘自然會替你盯著。你要家庭和睦,要和大臣融洽相處,你什麽都做得好,阿瑪喜歡你才會更在乎你。太子是儲君,他隻能在毓慶宮待著。將來天下有戰事有災事,建功立業的時候,你這個皇長子就有用武之地了。”
“兒子明白了。”胤禔點著頭,若有所思。
惠妃則繼續說道:“把這份心思好好藏起來,讓你皇阿瑪看到你謙卑的姿態。哪怕心裏想著要處處比過太子,也不能激進地露在臉上。你皇阿瑪會討厭,你越是謙和忍讓,他才會覺得越虧欠你。”
胤禔連連點頭,這些道理書房裏可不教。他原是好性子的孩子,可自懂事以來,處處都要讓著弟弟。一麵有人對他說要守著自己皇長子的尊貴和驕傲,一麵又有人限製他的一切行動不能越過弟弟。一直以來,“太子”就像魔咒似的纏繞著他,他做什麽都會牽連上太子。漸漸地,再好的性子也被磨光了,“不服氣”這三個字,在他身體裏膨脹變換成了欲望。年齡漸長,看到了更大更美好的世界,就再也壓製不住這股欲望要從身體裏冒出來的勢頭。
“就快一年了,若是去年他也吃了那點心……”
聽見兒子喃喃自語,幾個字眼戳到了惠妃心驚之處。她忙不迭地捂住了兒子的嘴,緊張的神情裏透出幾分讓人看了脊梁發寒的幽冷恐怖,一字一字重重地敲進兒子的心裏:“胤禔你記著,你要做的是變得比太子更優秀。其他的事不用你想也不許你想,額娘會為你安排好一切。咱們要走的這條並不是不歸路,可你若在岔道口走錯了,那就再也回不了頭了,明白嗎?”
大阿哥的臉頰還未脫孩童的圓潤,被額娘緊緊捂住嘴,她尾指的護甲掐在了肉裏,等額娘鬆開手時,嘴巴邊就歪了一道紅印子。惠妃看得心疼,脫去護甲用手輕輕撫摸他,不知為何眼中含淚,哽咽道:“今天額娘說的話,你要記清楚,也要忘幹淨。走出長春宮的門,你隻是個皇子,用功讀書讓你阿瑪喜歡你,其他的一切有額娘在。”
胤禔鄭重地點頭答應:“額娘放心,我會好好的。”
雖然母子的談話避開了長春宮裏的耳目,可母子倆事後不自然的神情,還是會叫人起疑。寶雲依舊忠於慈寧宮,太皇太後很快就會聽說惠妃母子促膝長談的事。老人家對過早立太子至今心有顧忌,或者說她是對太子不是長子,而長子生母城府深而耿耿於懷。
這日太後帶著溫憲公主過來請安,小丫頭拉著蘇麻喇嬤嬤瘋玩去了。婆媳倆坐著說話,太後說德妃就快臨盆了,不知道能不能再添個皇子。太皇太後的心思卻不在這上頭,反是突然沒頭沒腦地問太後:“這些日子,惠妃宜妃她們,還是天天來給你請安?”
太後從前心思簡單,做皇後時輪不到她插手六宮的事。做了太後上頭有婆婆,下頭有能幹的兒媳婦們,她是真真正正的富貴閑人。反是這些年才漸漸開始插手後宮瑣事,漸漸也懂得聽話聽音。此刻婆婆突然這樣問,她忙應道:“所有人都這樣,每日晨昏定省。但臣妾並非人人都見,皇額娘是否覺得哪裏不妥當。”
太皇太後含笑搖頭道:“這是你的尊貴,她們應該的。隻是近來我覺得身體一年不如一年爽利,有些話趁現在腦筋清醒時該告訴你了。”
太後一怔,旋即起身要屈膝恭聽垂訓,太皇太後卻拉她坐下,溫和地說:“論起娘家的輩分,我本該是你的姑祖母,嫁到愛新覺羅家倒成了婆媳。你是好孩子,比你姑姑強,沒有給我們博爾濟吉特氏丟臉,沒有給科爾沁丟臉。”
太後笑道:“姑姑當年,太年輕氣盛。”
太皇太後繼續道:“咱們博爾濟吉特氏能接連出幾位大清國母,是無上榮耀。可你要明白,今時不同往日,往後我不在了,你更加要記住自己是大清的太後,是愛新覺羅家的人,任何事要為玄燁考慮的。”
“皇額娘想說什麽?”太後聽得有些糊塗。
“福臨那時候,宮裏大多都是蒙古妃,可你再看看玄燁,這裏頭的差別,就是朝廷和草原關係的轉變。從前他們要靠我們一起奪得天下,如今我們卻成了他們要防備的存在。”太皇太後神情凝重,握著兒媳婦的手也越發用勁,“我若不在了,玄燁應該不會再讓你多與草原接觸,那你一個人在這裏,除了地位身份,就再沒有什麽依靠。到那時候,一定會有人來打你的主意。你可要睜眼看清楚了,那些利用你的人,能給你一時的甜頭好處,可也能隨時隨地拋棄你,甚至讓你背黑鍋承擔責任。反正你孤零零一個人,怎麽都好對付是不是?”
太後聽得很認真,心裏頭更生出幾分害怕。她年紀不小了,再幾年就奔五十了,可過慣悠閑的生活,什麽事都不用她操心。即便這幾年長了心智,仍舊不及太皇太後兩三分。她極度地依賴婆婆,甚至不曾仔細想過,太皇太後去世後她該怎麽辦。
“玄燁子嗣多了是福氣,可保不定將來會惹禍。孩子們的額娘一個比一個精明,誰不想爭上位?隻有太子是沒娘的孩子,他最好欺負。”太皇太後幽幽一歎,叮囑太後,“將來,你要有太後的威嚴和尊貴,要有能壓得住後宮的魄力。可
是你也要裝糊塗裝傻,清閑富貴的日子過著,別去沾染任何一派的鬥爭。你哪一邊都不靠,玄燁才會讓你依靠,你要知道誰才是天下之主,你往後能依靠的隻有玄燁。可你若做出和玄燁相悖逆的事,他早不是從前的小孩子了,連他都可以拋棄你。”
太後蹙眉輕聲問:“難道連德妃也不能親近?皇額娘您那麽心疼德妃,那麽喜歡她。”
太皇太後搖頭,耐著性子繼續道:“親近是另一回事,嵐琪沒有壞心眼,你當然能與她親近。可她是是非之人,你若沾染她身邊的麻煩,那些人可就要連同你一起對付。到時候不僅是你自身的麻煩,也會給科爾沁惹禍,甚至還反過來牽連嵐琪。”
“皇額娘?”太後開悟了,但有些猶豫,抿了抿唇才說出口,“您是不是擔心太子將來的地位會動搖,你是不是擔心阿哥們將來會爭皇位?”
太皇太後抬手在兒媳婦的麵前,示意她不要說話。自己則鄭重其事地說:“我不希望有那一天,朝廷皇室安寧才能長長久久,可未來的事誰也不知道會怎麽樣。真有那一天,你一定要置身事外。”
“是。”太後答應。
“若鬧到最後……”太皇太後眼眶微微泛紅,她看不到未來了,卻能想象可能發生的一切。她也不曉得太後能不能長壽地等到遇上那些事,可她現在不交代隻怕再沒有時間。一時胸口湧起感傷,聲音也啞了些,“若真有一天鬧得不可收拾,嵐琪和她的孩子若是敗了,你最後幫她一把,保她和孩子的周全,這是我的私心。”
太後微微笑道:“皇額娘真疼她,臣妾也會一樣疼她。”
“我總覺得自己因為她才多活了十年,這孩子比任何人都用心地照顧我。”太皇太後悠悠而笑,可漸漸輕鬆的神情裏,很快又流露出幾分憂慮,“也是因為這十年,注定她這一輩子都不能平靜。我看不到也算是福氣,可我不放心。”
“皇額娘康健著呢,您這話叫嵐琪聽見,她還不得傷心壞了。她盡心伺候您圖什麽呀,不就圖您健康長壽。”太後一麵勸慰婆婆,一麵將方才的對話在心中過了幾遍,對於未來倒安心了幾分,認真地應著太皇太後,“臣妾會好好做個富貴閑人,您放心。”
“眼下我還在,你再做幾件能讓她們對你服氣的事,也是為將來打算。”太皇太後抬手揉一揉額頭,似乎話說多累著了,“大阿哥年紀已不小,你物色一下哪家的孩子合適,放些話下去。讓惠妃自己也挑,不管她挑了誰,你都點頭答應。這件事咱們隨了她的心願,一旦挑中了,就早些擇吉日完婚。”
太後則道:“皇上才立下太子與眾阿哥的君臣之別,臣妾以為皇上的心意,興許要等太子立太子妃之後,才考慮大阿哥的事,您看是不是先和皇上打個商量?”
老人家不以為意,隻淡淡地說:“玄燁那邊,我自有話對他說,你隻管去辦這件事。年節上我瞧見進宮的那些孩子裏,漂亮合年齡的不少,惠妃隻怕早就盯著了。”
這件事,寧壽宮很快放了風聲出來,惠妃那樣消息靈通的人,自然不會不知道。可聽說後歡喜不過一陣子,心裏就發怵了,她擔心自己和兒子說的那些話會被人知道。怎麽就那麽巧,兒子才和自己說過這上頭的事,太後那邊就張羅起來了。
其實惠妃不著急為兒子立福晉,比起早或晚,她更在乎的是皇帝能不能重視長子的婚姻。許配哪一家的小姐,用什麽樣的規格舉辦婚禮,這上頭才能彰顯大阿哥是否被皇帝喜愛重視。而這一次更讓她意外的是,太後話裏話外的,示意她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孩子。換言之,把這大好的依靠聯姻穩固大阿哥背後勢力的機會,全送給她了。
但這件事,僅能在私下裏說說。太後明言告訴惠妃,若是別人都知道大阿哥的福晉是惠妃自己選的,往後一個個都要自己挑人,那就麻煩了。說白了是給她的好處,不能讓她四處張揚。六宮隻知道太後在選人,頂多皇貴妃插幾句嘴,輪不到惠妃做主。
而這些日子裏,宮裏另一件值得期待的事,就是等待永和宮臨盆。德妃去年五月失去了兒子,今年四月就又要生,她的福氣有多好,別人都不屑再多說。可誰都明白,德妃若再生個兒子,對後宮的影響有多大。甚至有傳言,德妃若再得皇子,皇帝會晉封她為貴妃。
貴妃的位置,至今還空缺一個,不曉得皇帝要留給誰。可看看四妃,即便德妃的出身不如人,但她得寵、有兒有女。現下皇帝更把她娘家和溫貴妃家聯姻,用旁人粗鄙的話來說,皇帝沒少往德妃臉上貼金。
這些話,姐妹間隻拿來當笑話說。布貴人每天來陪伴嵐琪,說起嵐琪要當貴妃了,布貴人嘖嘖道:“你說王嬤嬤還在嗎?她在宮外能知道這些事嗎?若是聽說那個叫嵐琪的小丫頭片子都要做貴妃了,她是怎麽個心境?”
“姐姐也說這麽沒譜的話?”嵐琪拿手邊的荷包扔在布貴人身上,嗔怪道,“這幾句聽好幾天了,也不變個花樣,我都膩歪了,她們怎麽不嫌煩。”
“嫌煩什麽?等你真成了德貴妃,恐怕才能消停。不然你一日不往上升,她們就惦記你一天。”布貴人笑著,直搖頭說,“一個個都嫉妒你,可又一個個都想看看你能能耐到哪一步,這才是有趣的。”
“能讓她們茶餘飯後打發時辰,也算是我的功德。”嵐琪不在乎,手裏繞著線團,倒是自己想起一事來,問布姐姐,“大阿哥挑選福晉的事,也挺熱鬧的。你替我想想到時候準備什麽樣的賀禮才好,不能越過皇貴妃,這是最最要緊的。”
布貴人果然在端嬪那兒聽見幾句,說道:“聽人講太後看中了戶部尚書家的小姐,可我怎麽覺得怪怪的。這些年我也多少懂得一些門道,那孩子若真成了大阿哥福晉,明珠府在朝廷的勢力,又要擴大一番,太後是不是沒想到這些?”
嵐琪心內唏噓,就連布姐姐也耳濡目染,開始對朝廷後宮的事敏感起來,更何況她這個時不時被卷進風波裏的人。成長和改變,都是必然的,之前的迷茫彷徨現在想來不免可笑。但對於布姐姐的擔心,嵐琪卻覺得有些多餘。即便太後想不到,太皇太後和玄燁也一定會考慮到。不知道別人怎麽看待太後所做的事,她心裏明白,太後的意思,從來一直就是太皇太後或皇帝的意思。
布貴人兀自絮叨著:“說起來我很喜歡烏拉那拉家的孩子。看皇貴妃娘娘的架勢,那丫頭將來必定是四福晉了。我瞧她和你很親近,估計過兩年也該懂你是四阿哥生母的事,不怕她將來對你不孝敬。”
可嵐琪聽著這些話,卻莫名想到了太子,輕聲道:“大阿哥也好,胤禛也好,哥哥弟弟們都有額娘給操心,即便額娘未必能做主,多少是個依靠。隻有太子可憐,這上頭的事,隻有眼巴巴等著皇上想起來了,才有人為他張羅。而我們這些阿哥,打從出生起,額娘們就惦記著了。”
布貴人隨口一句:“你若和皇上提起來,指不定皇上就派你去選了。”
“那也該是皇貴妃的責任。”嵐琪笑道,“就是咱們皇貴妃娘娘私心太重,讓她選太子妃,好的都給四阿哥了。”
總算有一句玩笑話,可嵐琪才笑幾聲,肚子裏就一陣抽搐,那孩子拳打腳踢的好像不耐煩要出來了。布貴人一麵照顧她一麵看著她肚皮起起伏伏,直說著:“一定是個小阿哥了,你看看這勁頭兒足的。”
可惜布貴人的話未能應驗,就在太子於文華殿出閣講學的大日子裏,永和宮德妃終於有了臨盆的跡象。她屢經分娩自己已經很淡定,永和宮上下也井然有序。未及文華殿內太子講學結束,便有消息傳來,德妃娘娘順利誕下一個女嬰。
可健康的小公主,隻換來宮裏人酸溜溜一句:“活該生不出兒子。”
“這位是覺禪貴人。”環春指引,那日永和宮擺宴,覺禪貴人跟著溫貴妃沒有出席,唯恐二小姐不認識。嵐瑛卻聽說過這一位,百聞不如一見,宮裏果然有這樣的絕色美女,從前總聽說後宮佳麗三千,可她入宮所見並非如此。今天才算明白,為什麽都說皇宮裏藏著美人。
嵐瑛周正地行了禮,覺禪氏隻是笑道:“娘娘等在裏頭了,咱們進去吧。”
環春行禮起身時,與覺禪貴人對視了一眼,以她的心智,似乎看出貴人在用眼神告訴她放心。之後幾人進了殿內,環春瞧見貴妃看到覺禪貴人在一旁時流露的不滿,心裏就更明白了。
溫貴妃還是頭一次見這個小嫂子,年輕輕的小丫頭片子,這就要去她娘家當家做主了。更讓她硌硬的是,這小姑娘是烏雅嵐琪的親妹妹。不管嵐瑛是否麵容姣好禮儀周正,她都看不順眼。
貴妃曾經有多希望與烏雅氏交好,如今就有多厭惡憎恨她。人的感情瞬息萬變,一旦恨上了,過去的一切就都成了笑話,隻看得到眼前的厭惡,甚至比起一開始就交惡的憎恨,更扭曲更強烈。貴妃此刻心裏的念頭,就像麻花似的絞在一起。
正如嵐琪所吩咐的,不管溫貴妃問嵐瑛什麽,她都一兩句帶過。小姑娘不卑不亢滿麵笑容,溫貴妃挑不出她的刺,也不方便初次見麵就鬧得不愉快,恩威並施地說了幾句話,就打發她走了。
覺禪氏送客到門外,果然一轉身就有宮女來要她回貴妃跟前。溫貴妃沒好氣地說她:“我這裏不管來什麽客人,你要麽不關心無所謂,要麽本來就該回避。我還是頭一回,瞧見你跟著客人一同過來,是我多心了,還是你多心了?”
覺禪氏平靜地回答:“嬪妾好奇這位二小姐是什麽模樣的,才想過來看一眼。若早知娘娘不想有外人打擾,嬪妾不會貿然前來。”
溫貴妃的確沒囑咐過這些,可她心裏就是覺得不舒服,玩心機耍手腕她根本不是覺禪氏的對手。而今覺禪氏無牽無掛無所顧忌,更比從前放得開,她越來越掌控不住眼前這個人。她心裏突然明白,要麽覺禪氏死了,不然和睦相處才好。誰曉得哪天她就調轉槍頭,真幫著別人來對付自己。
想到這裏,溫貴妃立時換了臉色,和氣地問:“這位二小姐和德妃長得不大像,宮裏頭早先不是傳說皇上要收了她?我看她不如德妃。皇上還不至於動心喜歡,卻是便宜了我哥哥。”
覺禪氏笑道:“皇上指婚,必是天作之合。臣妾這幾日正繡一床鴛鴦被麵,想做薄禮送給大人,聊表心意。”
溫貴妃聽她這樣用心,似乎還有想要和自己和睦相處的意思,不禁稍稍放心。之後幾句不痛不癢的話,兩人正不知如何結束,冬雲突然跑來緊張地說:“娘娘快來看看,小公主不大好。”
“又怎麽了?”溫貴妃耐心全無,女兒的病反反複複,已經讓她心力交瘁。從一開始的心疼可憐,到如今已幾乎成了她的麻煩。
雖又是虛驚一場,可叫貴妃意外的是,皇帝傍晚時分來探望她們母女,告訴她會讓太醫全力醫治小公主。皇帝說了許多客氣的話,但因夜裏還要見大臣,沒用晚膳就離開了。本來小公主發病,又該是貴妃發脾氣自怨自艾的日子。可皇帝與她匆匆一個時辰的相見,換來鹹福宮的安寧。宮女太監也不必提心吊膽,冬雲更是暗地念佛感激皇帝的用心。
溫貴妃高興歸高興,還是會嘀咕皇帝來看她是不是因為和德妃家聯姻了,她才被人愛屋及烏。她總愛往牛角尖裏鑽,鑽進去就不懂得回頭。
轉眼已是三月初五,鈕祜祿氏與烏雅氏聯姻的好日子。阿靈阿喪妻未滿一年,續弦本不該大張旗鼓,可這一樁婚事是皇帝所賜,總算是辦得風光體麵。雖然高門貴族對此都嗤之以鼻,可太皇太後、太後和皇帝再三下賞賜,又有溫貴妃、德妃的關照,眼瞧著鈕祜祿家因子弟不濟漸漸有頹敗之勢,這個節骨眼兒上蒙受皇恩重振威風,各家私下裏又暗暗羨慕。奈何最好的機會就這麽錯過了,德妃可沒有第二個妹妹能讓他們惦記。
婚後阿靈阿攜妻入宮謝恩,恰趕上小公主再次發病,大家都沒什麽機會好好說話。等阿靈阿和嵐瑛一同來永和宮謝恩,嵐琪也不好當著妹夫的麵留妹妹單獨說話。見嵐瑛滿麵春風並無幽怨之色,不管是不是為了哄自己而強顏歡笑,總比看到妹妹一臉憂鬱來得好。
兩府聯姻的事,磕磕絆絆的總算圓滿。阿靈阿年紀雖然不小了,勝在錦衣玉食保養得好,看著還挺年輕,和妹妹站在一起,即便不是郎才女貌的般配,也並沒有特別別扭的地方。她們走後環春就勸主子:“二小姐看著挺高興的,奴婢聽說喪妻的男人更會疼人。不管阿靈阿大人朝廷上的事如何,娘娘姑且信一回,興許在家裏是個會疼人的呢?”
嵐琪沒說話,聽環春說喪妻的男人更會疼人,讓她記起了十多年前那場大雨裏的玄燁。若問自己對皇帝的初心在哪兒,似乎就是那天被他對赫舍裏皇後的深情感動。也許放在自己與玄燁的兒女情長裏,她一定不希望丈夫心裏惦記另外的女人。可凡事總有先來後到,皇帝若不是曾經如此深情的人,又怎麽相信他對自己天長地久的許諾?
兩府聯姻的熱鬧與是非過後,因前朝忙著準備太子出閣講學的事,所有人都等著這個熱鬧。太子講學若鬧出笑話,一竿子人要等著受罰,毓慶宮上上下下都十分緊張。而其他諸位皇子公主,也開始有人來教導,往後見了太子要以禮相待。他們不再是從前簡簡單單的兄弟姐妹關係,往後多了一層君臣之別,誰都不能逾越。
這一日大阿哥來長春宮請安,見到八阿哥蹦蹦跳跳地跑來迎接他。因先頭被指教看到弟弟要行大禮,沒好氣地訓斥胤禩:“你往後可不能這樣了,皇阿瑪很不喜歡。”
惠妃跟在後頭,聽見兒子這句話,又見他滿麵怨氣,知道是為了太子的事,又是無奈又是心疼,嘴上則說:“胤禩還小,他怎麽能懂。”
胤禔卻沒好氣地說:“額娘不能寵著八弟,回頭太子計較八阿哥沒禮貌,又是您的事兒。我可是牢牢記著了,見了太子要行禮,他是儲君,我不過是皇子。”
八阿哥雖然聽得懵懵懂懂,可這孩子極會看大人眼色,見大皇兄不高興,就退到一旁不再糾纏哥哥。大阿哥和惠妃往裏頭走,他就拉著乳母說:“我們別處玩去。”
屋子裏,兒子氣呼呼地坐下。寶雲帶人奉來茶點,一桌子都是大阿哥愛吃的東西。這孩子卻眼皮子也不抬一下,隻等宮女們退下去,才問額娘:“從此往後,他眼裏再沒有我這個大哥了是不是?”
惠妃在一旁坐下,仔細地看,才發現兒子已經那麽大了。皇帝在他這個年紀時已經冊立皇後,過兩年她也到了皇帝身邊。當年的一切曆曆在目,眨眼間,近二十年的光陰,就這樣過去了。
她的長子承慶才滿周歲就夭折了,可那會兒她和皇帝也都不過十幾歲,自己還是半大的孩子,連悲傷都顯得十分稚嫩。惠妃還記得皇帝來安慰她時,溫暖又真誠的語氣神情,到如今,卻再也體會不到那份溫情了。
胤禔見母親不言語,皺著眉頭繼續問:“太子可比我小兩歲,是不是連我立福晉也要等他先大婚冊封太子妃,之後才輪到我?是不是從今往後,什麽事都要跟在他後麵才成?”
惠妃從前一直覺得兒子還小,不敢把一些話對他講明。雖然兒子魯莽衝動,一次次地犯傻,可她心裏想,兒子保存
這份純真,至少皇帝看了不會討厭。皇帝對她早就恩斷義絕,大家不過掛著麵子上的客氣。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兒子,即便知道皇帝對她十分戒備甚至厭惡,也要為了兒子去爭取一切可能的前途。
“胤禔,你若一直這樣咋咋呼呼,怎麽和太子比?”惠妃冷著臉,嚴肅地對兒子說,“太子溫文儒雅言行大方,你皇阿瑪十分喜歡。雖然你也有你的長處,可你該知道,你阿瑪他不喜歡驕傲狂妄的人。太子身上有再多的光芒,他都低調沉穩地收斂著。可你略有得意之處,就揚揚得意沾沾自喜,連額娘都時常為你捏把汗,你皇阿瑪見不得這樣的人。”
胤禔被說得臉色緊繃,悶悶地嘀咕一句:“我可沒有這樣。”
“再有要改改你的脾氣,你年紀小的時候,說話不經思考直來直去,大家隻會說這孩子生得直腸子,沒花花心思,是個好孩子。可現在你還這樣,人家就不那麽看待你了。就像你剛才好端端地訓斥胤禩,旁人看著,隻會覺得你沒腦子沒分寸。這樣的話會傳到你皇阿瑪耳朵裏,他自己也會用眼睛看,會有什麽結果,還要我多說嗎?”
惠妃滿麵的無奈,一麵將桌上的茶推給兒子,一麵又說道:“你自己方方麵麵都不能修得叫你皇阿瑪喜歡,又拿什麽和太子比。額娘實話告訴你,打從太子出生起,你這個哥哥就屈居他之下了。你幾時離宮幾時立福晉額娘不知道,可就算通通排在太子之後,也再正常不過了。除非……”
屋子裏瞬間靜了,惠妃起身在門前窗前張望了兩眼,眉頭緊蹙一手捂著心口,顯然依舊有些猶豫。可回身見兒子一雙眼睛裏滿是渴望,也不禁衝動,站在他麵前,伸手搭在他還未真正厚實的肩膀上說:“除非你有一天成為太子,你想要比過你的弟弟,隻有這一條路。可是兒子,這條路多辛苦,你糊裏糊塗長了十幾歲,額娘可是一步步辛苦地走到現在。往後你就要和額娘一起走,你若有真心,額娘一定為你全力以赴,可你若怕辛苦,那就趁早滅了這個念頭,也別再來問我為什麽處處都要以太子為先。你長大了,對你自己的人生,該有擔當了。”
大阿哥呆呆地望著母親,好半天才開口說:“額娘,我一直想做太子,從小我就不服氣胤礽。額娘,你幫我,我一定努力做得比太子好,我不想一輩子屈居他身後,憑什麽?”
“好好念書,好好學騎射武功,學兵法智謀,這是眼下你唯一能做好的事。”惠妃坐到兒子身旁,將他的衣衫理一理,語重心長地說,“等你離宮開衙建府,你阿瑪給你朝廷的差事了,那時候就要一門心思為朝廷做事。其他的事,額娘自然會替你盯著。你要家庭和睦,要和大臣融洽相處,你什麽都做得好,阿瑪喜歡你才會更在乎你。太子是儲君,他隻能在毓慶宮待著。將來天下有戰事有災事,建功立業的時候,你這個皇長子就有用武之地了。”
“兒子明白了。”胤禔點著頭,若有所思。
惠妃則繼續說道:“把這份心思好好藏起來,讓你皇阿瑪看到你謙卑的姿態。哪怕心裏想著要處處比過太子,也不能激進地露在臉上。你皇阿瑪會討厭,你越是謙和忍讓,他才會覺得越虧欠你。”
胤禔連連點頭,這些道理書房裏可不教。他原是好性子的孩子,可自懂事以來,處處都要讓著弟弟。一麵有人對他說要守著自己皇長子的尊貴和驕傲,一麵又有人限製他的一切行動不能越過弟弟。一直以來,“太子”就像魔咒似的纏繞著他,他做什麽都會牽連上太子。漸漸地,再好的性子也被磨光了,“不服氣”這三個字,在他身體裏膨脹變換成了欲望。年齡漸長,看到了更大更美好的世界,就再也壓製不住這股欲望要從身體裏冒出來的勢頭。
“就快一年了,若是去年他也吃了那點心……”
聽見兒子喃喃自語,幾個字眼戳到了惠妃心驚之處。她忙不迭地捂住了兒子的嘴,緊張的神情裏透出幾分讓人看了脊梁發寒的幽冷恐怖,一字一字重重地敲進兒子的心裏:“胤禔你記著,你要做的是變得比太子更優秀。其他的事不用你想也不許你想,額娘會為你安排好一切。咱們要走的這條並不是不歸路,可你若在岔道口走錯了,那就再也回不了頭了,明白嗎?”
大阿哥的臉頰還未脫孩童的圓潤,被額娘緊緊捂住嘴,她尾指的護甲掐在了肉裏,等額娘鬆開手時,嘴巴邊就歪了一道紅印子。惠妃看得心疼,脫去護甲用手輕輕撫摸他,不知為何眼中含淚,哽咽道:“今天額娘說的話,你要記清楚,也要忘幹淨。走出長春宮的門,你隻是個皇子,用功讀書讓你阿瑪喜歡你,其他的一切有額娘在。”
胤禔鄭重地點頭答應:“額娘放心,我會好好的。”
雖然母子的談話避開了長春宮裏的耳目,可母子倆事後不自然的神情,還是會叫人起疑。寶雲依舊忠於慈寧宮,太皇太後很快就會聽說惠妃母子促膝長談的事。老人家對過早立太子至今心有顧忌,或者說她是對太子不是長子,而長子生母城府深而耿耿於懷。
這日太後帶著溫憲公主過來請安,小丫頭拉著蘇麻喇嬤嬤瘋玩去了。婆媳倆坐著說話,太後說德妃就快臨盆了,不知道能不能再添個皇子。太皇太後的心思卻不在這上頭,反是突然沒頭沒腦地問太後:“這些日子,惠妃宜妃她們,還是天天來給你請安?”
太後從前心思簡單,做皇後時輪不到她插手六宮的事。做了太後上頭有婆婆,下頭有能幹的兒媳婦們,她是真真正正的富貴閑人。反是這些年才漸漸開始插手後宮瑣事,漸漸也懂得聽話聽音。此刻婆婆突然這樣問,她忙應道:“所有人都這樣,每日晨昏定省。但臣妾並非人人都見,皇額娘是否覺得哪裏不妥當。”
太皇太後含笑搖頭道:“這是你的尊貴,她們應該的。隻是近來我覺得身體一年不如一年爽利,有些話趁現在腦筋清醒時該告訴你了。”
太後一怔,旋即起身要屈膝恭聽垂訓,太皇太後卻拉她坐下,溫和地說:“論起娘家的輩分,我本該是你的姑祖母,嫁到愛新覺羅家倒成了婆媳。你是好孩子,比你姑姑強,沒有給我們博爾濟吉特氏丟臉,沒有給科爾沁丟臉。”
太後笑道:“姑姑當年,太年輕氣盛。”
太皇太後繼續道:“咱們博爾濟吉特氏能接連出幾位大清國母,是無上榮耀。可你要明白,今時不同往日,往後我不在了,你更加要記住自己是大清的太後,是愛新覺羅家的人,任何事要為玄燁考慮的。”
“皇額娘想說什麽?”太後聽得有些糊塗。
“福臨那時候,宮裏大多都是蒙古妃,可你再看看玄燁,這裏頭的差別,就是朝廷和草原關係的轉變。從前他們要靠我們一起奪得天下,如今我們卻成了他們要防備的存在。”太皇太後神情凝重,握著兒媳婦的手也越發用勁,“我若不在了,玄燁應該不會再讓你多與草原接觸,那你一個人在這裏,除了地位身份,就再沒有什麽依靠。到那時候,一定會有人來打你的主意。你可要睜眼看清楚了,那些利用你的人,能給你一時的甜頭好處,可也能隨時隨地拋棄你,甚至讓你背黑鍋承擔責任。反正你孤零零一個人,怎麽都好對付是不是?”
太後聽得很認真,心裏頭更生出幾分害怕。她年紀不小了,再幾年就奔五十了,可過慣悠閑的生活,什麽事都不用她操心。即便這幾年長了心智,仍舊不及太皇太後兩三分。她極度地依賴婆婆,甚至不曾仔細想過,太皇太後去世後她該怎麽辦。
“玄燁子嗣多了是福氣,可保不定將來會惹禍。孩子們的額娘一個比一個精明,誰不想爭上位?隻有太子是沒娘的孩子,他最好欺負。”太皇太後幽幽一歎,叮囑太後,“將來,你要有太後的威嚴和尊貴,要有能壓得住後宮的魄力。可
是你也要裝糊塗裝傻,清閑富貴的日子過著,別去沾染任何一派的鬥爭。你哪一邊都不靠,玄燁才會讓你依靠,你要知道誰才是天下之主,你往後能依靠的隻有玄燁。可你若做出和玄燁相悖逆的事,他早不是從前的小孩子了,連他都可以拋棄你。”
太後蹙眉輕聲問:“難道連德妃也不能親近?皇額娘您那麽心疼德妃,那麽喜歡她。”
太皇太後搖頭,耐著性子繼續道:“親近是另一回事,嵐琪沒有壞心眼,你當然能與她親近。可她是是非之人,你若沾染她身邊的麻煩,那些人可就要連同你一起對付。到時候不僅是你自身的麻煩,也會給科爾沁惹禍,甚至還反過來牽連嵐琪。”
“皇額娘?”太後開悟了,但有些猶豫,抿了抿唇才說出口,“您是不是擔心太子將來的地位會動搖,你是不是擔心阿哥們將來會爭皇位?”
太皇太後抬手在兒媳婦的麵前,示意她不要說話。自己則鄭重其事地說:“我不希望有那一天,朝廷皇室安寧才能長長久久,可未來的事誰也不知道會怎麽樣。真有那一天,你一定要置身事外。”
“是。”太後答應。
“若鬧到最後……”太皇太後眼眶微微泛紅,她看不到未來了,卻能想象可能發生的一切。她也不曉得太後能不能長壽地等到遇上那些事,可她現在不交代隻怕再沒有時間。一時胸口湧起感傷,聲音也啞了些,“若真有一天鬧得不可收拾,嵐琪和她的孩子若是敗了,你最後幫她一把,保她和孩子的周全,這是我的私心。”
太後微微笑道:“皇額娘真疼她,臣妾也會一樣疼她。”
“我總覺得自己因為她才多活了十年,這孩子比任何人都用心地照顧我。”太皇太後悠悠而笑,可漸漸輕鬆的神情裏,很快又流露出幾分憂慮,“也是因為這十年,注定她這一輩子都不能平靜。我看不到也算是福氣,可我不放心。”
“皇額娘康健著呢,您這話叫嵐琪聽見,她還不得傷心壞了。她盡心伺候您圖什麽呀,不就圖您健康長壽。”太後一麵勸慰婆婆,一麵將方才的對話在心中過了幾遍,對於未來倒安心了幾分,認真地應著太皇太後,“臣妾會好好做個富貴閑人,您放心。”
“眼下我還在,你再做幾件能讓她們對你服氣的事,也是為將來打算。”太皇太後抬手揉一揉額頭,似乎話說多累著了,“大阿哥年紀已不小,你物色一下哪家的孩子合適,放些話下去。讓惠妃自己也挑,不管她挑了誰,你都點頭答應。這件事咱們隨了她的心願,一旦挑中了,就早些擇吉日完婚。”
太後則道:“皇上才立下太子與眾阿哥的君臣之別,臣妾以為皇上的心意,興許要等太子立太子妃之後,才考慮大阿哥的事,您看是不是先和皇上打個商量?”
老人家不以為意,隻淡淡地說:“玄燁那邊,我自有話對他說,你隻管去辦這件事。年節上我瞧見進宮的那些孩子裏,漂亮合年齡的不少,惠妃隻怕早就盯著了。”
這件事,寧壽宮很快放了風聲出來,惠妃那樣消息靈通的人,自然不會不知道。可聽說後歡喜不過一陣子,心裏就發怵了,她擔心自己和兒子說的那些話會被人知道。怎麽就那麽巧,兒子才和自己說過這上頭的事,太後那邊就張羅起來了。
其實惠妃不著急為兒子立福晉,比起早或晚,她更在乎的是皇帝能不能重視長子的婚姻。許配哪一家的小姐,用什麽樣的規格舉辦婚禮,這上頭才能彰顯大阿哥是否被皇帝喜愛重視。而這一次更讓她意外的是,太後話裏話外的,示意她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孩子。換言之,把這大好的依靠聯姻穩固大阿哥背後勢力的機會,全送給她了。
但這件事,僅能在私下裏說說。太後明言告訴惠妃,若是別人都知道大阿哥的福晉是惠妃自己選的,往後一個個都要自己挑人,那就麻煩了。說白了是給她的好處,不能讓她四處張揚。六宮隻知道太後在選人,頂多皇貴妃插幾句嘴,輪不到惠妃做主。
而這些日子裏,宮裏另一件值得期待的事,就是等待永和宮臨盆。德妃去年五月失去了兒子,今年四月就又要生,她的福氣有多好,別人都不屑再多說。可誰都明白,德妃若再生個兒子,對後宮的影響有多大。甚至有傳言,德妃若再得皇子,皇帝會晉封她為貴妃。
貴妃的位置,至今還空缺一個,不曉得皇帝要留給誰。可看看四妃,即便德妃的出身不如人,但她得寵、有兒有女。現下皇帝更把她娘家和溫貴妃家聯姻,用旁人粗鄙的話來說,皇帝沒少往德妃臉上貼金。
這些話,姐妹間隻拿來當笑話說。布貴人每天來陪伴嵐琪,說起嵐琪要當貴妃了,布貴人嘖嘖道:“你說王嬤嬤還在嗎?她在宮外能知道這些事嗎?若是聽說那個叫嵐琪的小丫頭片子都要做貴妃了,她是怎麽個心境?”
“姐姐也說這麽沒譜的話?”嵐琪拿手邊的荷包扔在布貴人身上,嗔怪道,“這幾句聽好幾天了,也不變個花樣,我都膩歪了,她們怎麽不嫌煩。”
“嫌煩什麽?等你真成了德貴妃,恐怕才能消停。不然你一日不往上升,她們就惦記你一天。”布貴人笑著,直搖頭說,“一個個都嫉妒你,可又一個個都想看看你能能耐到哪一步,這才是有趣的。”
“能讓她們茶餘飯後打發時辰,也算是我的功德。”嵐琪不在乎,手裏繞著線團,倒是自己想起一事來,問布姐姐,“大阿哥挑選福晉的事,也挺熱鬧的。你替我想想到時候準備什麽樣的賀禮才好,不能越過皇貴妃,這是最最要緊的。”
布貴人果然在端嬪那兒聽見幾句,說道:“聽人講太後看中了戶部尚書家的小姐,可我怎麽覺得怪怪的。這些年我也多少懂得一些門道,那孩子若真成了大阿哥福晉,明珠府在朝廷的勢力,又要擴大一番,太後是不是沒想到這些?”
嵐琪心內唏噓,就連布姐姐也耳濡目染,開始對朝廷後宮的事敏感起來,更何況她這個時不時被卷進風波裏的人。成長和改變,都是必然的,之前的迷茫彷徨現在想來不免可笑。但對於布姐姐的擔心,嵐琪卻覺得有些多餘。即便太後想不到,太皇太後和玄燁也一定會考慮到。不知道別人怎麽看待太後所做的事,她心裏明白,太後的意思,從來一直就是太皇太後或皇帝的意思。
布貴人兀自絮叨著:“說起來我很喜歡烏拉那拉家的孩子。看皇貴妃娘娘的架勢,那丫頭將來必定是四福晉了。我瞧她和你很親近,估計過兩年也該懂你是四阿哥生母的事,不怕她將來對你不孝敬。”
可嵐琪聽著這些話,卻莫名想到了太子,輕聲道:“大阿哥也好,胤禛也好,哥哥弟弟們都有額娘給操心,即便額娘未必能做主,多少是個依靠。隻有太子可憐,這上頭的事,隻有眼巴巴等著皇上想起來了,才有人為他張羅。而我們這些阿哥,打從出生起,額娘們就惦記著了。”
布貴人隨口一句:“你若和皇上提起來,指不定皇上就派你去選了。”
“那也該是皇貴妃的責任。”嵐琪笑道,“就是咱們皇貴妃娘娘私心太重,讓她選太子妃,好的都給四阿哥了。”
總算有一句玩笑話,可嵐琪才笑幾聲,肚子裏就一陣抽搐,那孩子拳打腳踢的好像不耐煩要出來了。布貴人一麵照顧她一麵看著她肚皮起起伏伏,直說著:“一定是個小阿哥了,你看看這勁頭兒足的。”
可惜布貴人的話未能應驗,就在太子於文華殿出閣講學的大日子裏,永和宮德妃終於有了臨盆的跡象。她屢經分娩自己已經很淡定,永和宮上下也井然有序。未及文華殿內太子講學結束,便有消息傳來,德妃娘娘順利誕下一個女嬰。
可健康的小公主,隻換來宮裏人酸溜溜一句:“活該生不出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