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墨西哥西南海岸有個鎮子,叫zihuatanejo(我們下麵就叫它z鎮吧)。我去的時候,還沒有直航飛機。要在另一個墨西哥海濱城市搭長途汽車。四小時的車程,一路之上的村莊、集鎮很像美國西部新片中的景點,有著閑逛的牛仔,髒髒的孩子,大聲談笑的淳樸女人。
表麵上看,z鎮隻是這些村鎮中的一個。賣紅色和黑色珊瑚首飾的小姑娘們總共說五六個英文單詞,就成了一樁交易。收了錢之後,她們憨態十足地一笑,眼睛卻很難說的,讓你懷疑她給你吃了很甜的一記虧。有時她們看上了你身上什麽對象,一頂棒球帽或一副太陽鏡,要不就是美國藥房買來的便宜首飾,她們就把幾個英文單詞也省了;手指點著你的眼鏡或耳環,另一隻手把她的一串項鏈往前一推;你遲疑,她再給你搭一對耳環。她們此刻不僅是貿易老手,簡直就是古老貿易曆史的一部分。
賣主們都是拖鞋、短褲,女人在“比基尼”上纏一塊當地土印的圍單,色彩炎熱,圖案酷烈。由z鎮乘車走七八分鍾的盤山道,就進入了另一種文明。有建在海岸上的遊泳池,有支在海灘上的午餐桌,還有水中酒吧,吧凳全埋在水裏,往上一坐,水溫吞吞的正齊胸。我住的旅館就有十多個泳池,形狀全不規則,大概是模仿河塘、湖泊、山潭。池和池之間,由流動的小運河連接,穿過高高的椰樹叢。我一直想從地勢最高的泳池順小運河而下,在每個泳池串一串門之後,直下大海。最終那也不過是一想。
旅館經理的妻子,是個德國女郎。她往海灘上一站,曬得漂亮至極的膚色、一頭亂在風裏的暗金色長發就是z鎮的招牌了。她三十出頭一點,很少穿正統服裝,從不化妝,要麽一件吊帶背心配一條很短的短褲,要麽就一條簡單短裙直接套在遊泳裝上。她在德國參加學生示威,抗議美國軍事駐紮。示威持續了很久,示威中她和一位美國士共戀愛而遷居美國。在美國居住了十多年,她最終嫁了自己的德國老鄉,隨他來到墨西哥。她是個令絕大部分女人羨慕的女人:天生麗質,有愛情也有物質,談吐高雅,不必上班。我到這個旅館的時候,是個傍晚,見上百名遊客全跟在她身後,提桶端盆,往海邊走。跟過去,發現桶裏盆裏全是一寸長的小海龜。據說年輕的經理夫人已跟當地政府鬧了三年多,要政府出資保護海龜。最難辦的是母海龜半夜上岸生在沙裏的蛋,不及時扒出來就有可能被海鳥吃掉,或被遊客跺碎。兩種可能性都不大,因為母海龜總在產卵前拚命挖一個深坑,把卵產在坑裏,再把沙填進去。有時存心去找這些海龜蛋,也得花幾個小時。經理夫人發動所有旅館客人挖出海龜蛋,孵出小海龜來再動員大家把它們放回海洋。這個保護海龜的群眾運動便是一種示威,提醒人們海龜的生命價位,以及沒有意識到這價值的人的愚昧、野蠻。當然,這示威最主要是衝政府去的。
我看著這個德國女子正在指導人們,怎樣放逐小海龜而不使它們再被海潮卷回岸上。但無論怎樣放,它們仍是被潮水帶回海灘。沙和水相接之處,一片黑麻麻的全是大甲蟲般的小海龜。但不管潮怎樣卷回它們,它們一次一次逆著人潮往海水走去。很快有人意識到,掌握不掌握放龜技巧都無所謂,小海龜們必定會走進海洋。多少次失敗,最終它們走得一個不剩。祖祖輩輩的母海龜從不擔憂,被它們深埋在沙裏的卵終將成為小海龜回歸海洋。對不幸沒能回去的,它們也想得很開:海要誰生要誰滅自有海的道理,不然海就擁擠得成了人類了。
招牌畫似的德國女郎站在海天之間,成了個剪影。她心裏的理想在她身姿上和聲音裏。一百多名客人大多數來自美國,都被她的理想感染,希望自己能把自然變得更自然。他們相信,總有人抗議和拯救,自然隻能通過文明之手,經過文明的幹涉,才能變成更好的自然。她希望自然可以被安排,如同安排工作日程,生男生女,基因遺傳,高矮胖瘦。
德國女郎給她手上的小海龜取了名字,並認真要求每個人都照辦。於是一百多人都開始“瑪麗、珍妮、彼得”地叫起來。這使場麵出來一種寓言感。小海龜們若有靈知,該記住這些命名者,該知道它們是被救下來的,該感恩戴德。
表麵上看,z鎮隻是這些村鎮中的一個。賣紅色和黑色珊瑚首飾的小姑娘們總共說五六個英文單詞,就成了一樁交易。收了錢之後,她們憨態十足地一笑,眼睛卻很難說的,讓你懷疑她給你吃了很甜的一記虧。有時她們看上了你身上什麽對象,一頂棒球帽或一副太陽鏡,要不就是美國藥房買來的便宜首飾,她們就把幾個英文單詞也省了;手指點著你的眼鏡或耳環,另一隻手把她的一串項鏈往前一推;你遲疑,她再給你搭一對耳環。她們此刻不僅是貿易老手,簡直就是古老貿易曆史的一部分。
賣主們都是拖鞋、短褲,女人在“比基尼”上纏一塊當地土印的圍單,色彩炎熱,圖案酷烈。由z鎮乘車走七八分鍾的盤山道,就進入了另一種文明。有建在海岸上的遊泳池,有支在海灘上的午餐桌,還有水中酒吧,吧凳全埋在水裏,往上一坐,水溫吞吞的正齊胸。我住的旅館就有十多個泳池,形狀全不規則,大概是模仿河塘、湖泊、山潭。池和池之間,由流動的小運河連接,穿過高高的椰樹叢。我一直想從地勢最高的泳池順小運河而下,在每個泳池串一串門之後,直下大海。最終那也不過是一想。
旅館經理的妻子,是個德國女郎。她往海灘上一站,曬得漂亮至極的膚色、一頭亂在風裏的暗金色長發就是z鎮的招牌了。她三十出頭一點,很少穿正統服裝,從不化妝,要麽一件吊帶背心配一條很短的短褲,要麽就一條簡單短裙直接套在遊泳裝上。她在德國參加學生示威,抗議美國軍事駐紮。示威持續了很久,示威中她和一位美國士共戀愛而遷居美國。在美國居住了十多年,她最終嫁了自己的德國老鄉,隨他來到墨西哥。她是個令絕大部分女人羨慕的女人:天生麗質,有愛情也有物質,談吐高雅,不必上班。我到這個旅館的時候,是個傍晚,見上百名遊客全跟在她身後,提桶端盆,往海邊走。跟過去,發現桶裏盆裏全是一寸長的小海龜。據說年輕的經理夫人已跟當地政府鬧了三年多,要政府出資保護海龜。最難辦的是母海龜半夜上岸生在沙裏的蛋,不及時扒出來就有可能被海鳥吃掉,或被遊客跺碎。兩種可能性都不大,因為母海龜總在產卵前拚命挖一個深坑,把卵產在坑裏,再把沙填進去。有時存心去找這些海龜蛋,也得花幾個小時。經理夫人發動所有旅館客人挖出海龜蛋,孵出小海龜來再動員大家把它們放回海洋。這個保護海龜的群眾運動便是一種示威,提醒人們海龜的生命價位,以及沒有意識到這價值的人的愚昧、野蠻。當然,這示威最主要是衝政府去的。
我看著這個德國女子正在指導人們,怎樣放逐小海龜而不使它們再被海潮卷回岸上。但無論怎樣放,它們仍是被潮水帶回海灘。沙和水相接之處,一片黑麻麻的全是大甲蟲般的小海龜。但不管潮怎樣卷回它們,它們一次一次逆著人潮往海水走去。很快有人意識到,掌握不掌握放龜技巧都無所謂,小海龜們必定會走進海洋。多少次失敗,最終它們走得一個不剩。祖祖輩輩的母海龜從不擔憂,被它們深埋在沙裏的卵終將成為小海龜回歸海洋。對不幸沒能回去的,它們也想得很開:海要誰生要誰滅自有海的道理,不然海就擁擠得成了人類了。
招牌畫似的德國女郎站在海天之間,成了個剪影。她心裏的理想在她身姿上和聲音裏。一百多名客人大多數來自美國,都被她的理想感染,希望自己能把自然變得更自然。他們相信,總有人抗議和拯救,自然隻能通過文明之手,經過文明的幹涉,才能變成更好的自然。她希望自然可以被安排,如同安排工作日程,生男生女,基因遺傳,高矮胖瘦。
德國女郎給她手上的小海龜取了名字,並認真要求每個人都照辦。於是一百多人都開始“瑪麗、珍妮、彼得”地叫起來。這使場麵出來一種寓言感。小海龜們若有靈知,該記住這些命名者,該知道它們是被救下來的,該感恩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