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妃請求隨駕的時間是堪堪在珍妃之後的,許多臣子不免猜想,淑妃和珍妃同為後宮寵妃,爭相往前線趕,無非是為了爭奪皇寵。


    後妃爭寵司空見慣,大半人心裏都是這麽認為的。然而幾大世家大族都為之警惕。


    淑妃所請上奏給了東宮太子和中宮皇後。皇後率先反駁,繼而朝臣們都附和皇後,認為淑妃身為後宮女眷,應留守京城而不是隨駕北上。


    太子是淑妃親子,此時為了避嫌,反而不好做出決議。與右丞相起先預料到的一樣,淑妃北上的消息一旦放出來,吳王與皇後黨羽立即群起而攻之。淑妃北上,哪裏隻是女人之間的爭風吃醋?那是關乎東宮、關乎吳王、關乎大秦國將來君主的奪嫡戰爭!


    大半朝臣與淑妃僵持不下,林媛想要光明正大地離開京城,何談容易。


    不過所謂多事之秋,從兩年前開始,大秦國就沒太平過。乾武十九年六月初十,在淑妃上奏的第五日,右丞相上書,彈劾西梁王及其下屬官吏“通敵叛國”,在七年前的夏國西平府戰役中,勾結夏軍、攔截秦軍後援,最終導致榮王楚達開戰死夏國。


    滿朝激起軒然大波,七年前榮王的死再次被翻了出來。


    當年楚達開的確不是單純的戰死,他死於皇後和雲丹的鬥爭,死於武將之間的內鬥。


    右丞相手中還留有七年前戰事的痕跡。楚達開率領先鋒軍攻占西平府,是因為後援被阻截,最終才被困戰死。那場慘烈的戰爭中,楚達開對麵的敵人不僅僅是夏國!


    那個時候,是雲丹下令要吐蕃騎兵刺殺上官越。然而上官越反將一軍,將吐蕃兵馬引入夏國境內,吐蕃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誤殺楚達開。


    如今皇帝征戰在外,吐蕃是作為盟國前去支援的,自然不能在這個時候得罪吐蕃人。西梁和吐蕃距離最近,當初就是西梁的官吏們促成了吐蕃和秦國的結盟,右丞相翻雲覆雨、顛倒黑白,他越過吐蕃,將西平府戰事牽扯到西梁頭上。


    右丞相是個文人,對戰場並不擅長,當然他手中也沒多少切實的證據。西平府戰事年歲久遠,上官氏族的尾巴又收的幹淨,不容易查出什麽的。然而越是這樣,這事兒越是撲朔迷離,牽扯起來就更方便。


    右丞相上奏太子,請求重新查證七年前的戰事。朝臣們為之驚恐,原本在朝堂上喊著跳著大罵林媛“婦人亂政”的上官一族,竟然在短短一日之後偃旗息鼓。


    他們再也不敢出風頭了。因為他們才是真正害死楚達開的人!


    皇後不知道右丞相和林媛手中握著多少底牌。她在害怕,她怕東宮一黨真的以七年前的事作為突破口,開始攻擊皇後黨羽!若是榮王一事真查出來了,它到底會被定性為臣子間的內鬥,還是真正的“通敵叛國”呢?!


    在右丞相沒把矛頭指向他們的時候,上官氏族最好夾著尾巴做人。


    而西梁那邊——太子接手了右丞相的奏稟,立即下旨,傳召西梁王進京。


    西梁是個頗為有趣的地方。在短短十年之間,西梁王已經換了四任了。


    如今的西梁王,是懷恪帝姬最小的小叔,庶子出身的拓跋煜。


    六年前,懷恪帝姬的丈夫,駙馬拓跋真病死。拓跋真體弱多病,帝姬年紀尚小,兩人沒能留下血脈。京城中的皇帝對此也很無奈,隻好按律將爵位傳給了駙馬的庶出弟弟。


    西梁府中除了駙馬,庶出的公子卻是有兩位的,還有一位一直養在外頭的外室之子。爵位首先是傳給了庶長子拓跋容。


    彼時懷恪帝姬因死了丈夫,早已淪為一個無依無靠的寡婦。拓跋容果斷地將她趕出王府,命令她在雲州的寺廟中出家。扇玉一介女流並不能反抗,老老實實地當起了尼姑。


    坐上王位的拓跋容春風得意。然而他沒能高興多久,一日府中宴飲,他莫名其妙地飲酒猝死,西梁爵位由老王爺的第三子,庶出的拓跋英繼承。


    請求立拓跋英為王的奏報還沒抵達京城,西梁府中竟又鬧出了拓跋英強搶民女的醜聞。西梁官吏齊聲反駁拓跋英,一月之後,他們推舉了流落在外多年、出身卑微的外室之子,拓跋煜為新王。


    拓跋煜就這麽得了爵位。他年紀小,受封那天才十歲,稀裏糊塗地接下了這個天大的餡餅。他實在想不到,自己隻是一個給王府抹黑的私生子,然而嫡出大哥病死,兩個庶出哥哥爭奪爵位打得頭破血流,最終便宜了他。


    寺廟裏的大嫂似乎看破紅塵了,對府中的爭鬥一點不上心。他歡歡喜喜地開始了幸福的生活。


    天有不測風雲,他過了四五年天堂般美好的日子之後,從京城傳來噩耗——他卷入了京城朝臣的政治鬥爭中。


    他欲哭無淚,七年前榮王是怎麽死的,和他有什麽關係啊!


    可如今就和他有關係了!他是西梁的王,京城那邊翻舊賬查出西梁來,不找他找誰啊!若真是他爹當年害死了榮王,父債子償,天經地義啊!


    那些以馮懷恩為首的西梁官員,表麵上對他順服,實際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裏。馮懷恩等人不知死活,一味地支持吳王。拓跋煜出身卑微,自幼沒受過什麽良好教育,他隻想過榮華富貴的好日子,對那皇子間的爭鬥可不感興趣。他多次勸阻馮懷恩等人,不要再和東宮作對了,然而沒有人肯聽他的。


    這下好了吧!人家右丞相找上門了!


    他嚇破了膽,痛哭著跟隨欽差上了車,被“請”去了京城。


    後宮中,淑妃林媛隔岸觀火,笑看著右丞相在朝中鬧得人仰馬翻。


    右丞相這一次是下血本了。他針對的可是兵強馬壯、戰功赫赫的西梁!他一介文人,在戰火紛飛的年代竟然敢和武將頂上。若一著不慎,馮懷恩他們喘過氣來就有本事鏟除他。


    他是被林媛逼得沒法子了。林媛是個瘋女人,如果他不肯順從,這女人就真準備和左丞相聯手。


    皇後此時根本不敢出聲,西梁王年紀太小,沒有城府手腕,任人宰割地被帶到了京城。


    “後黨”緘默不敢言,吳王黨羽中,西梁一派陷入危機。很快,朝臣中再也沒有反對淑妃北上的聲音了。


    乾武十九年六月二十七,林媛至長信宮中拜別皇後。上官璃稱病不肯見她,卻也不敢公然阻攔,隻是命心腹的姑姑出來傳話希望她一路平安雲雲。


    她乘坐馬車,沒有設淑妃儀仗,連夜從宮中出發了。


    這一路並不太平。林媛早有預料,隨行的武士都是她精挑細選的心腹,個個武藝高強。


    京城距離皇帝所在的靖邊城足有一千五百裏。她日夜兼程,卻在半路上遭到五批刺客。大秦國內憂外患,這話一點不假。匈奴、蒙古那邊的大戰堪稱慘烈,朝中吳王和東宮的爭端卻同樣驚心動魄。林媛是太子生母,多少人想要她的命。


    她身邊的禁軍們死傷慘重,好在她準備充分,最終毫發無傷,隻是延誤了好些日子的行程。


    林媛平生第一次來到戰場。空氣中的血腥很重,她幾乎想要嘔吐。


    她來得不巧,前頭皇帝剛領兵出城了。靖邊城是匈奴領土,兩年前被秦軍攻占,如今兩國,不,是三國,仍在爭奪這座北地的險關重鎮。它往北十五裏,在黑水河的另一麵,有三萬匈奴先鋒兵馬駐紮。這一仗打了半個月了,匈奴人全是汗血馬騎兵,人少但跑得快,秦軍大軍打過來他們就往回跑一百裏回後方兵營,等到夜晚又來偷襲,秦軍不堪其擾。


    往西兩百裏,正是蒙古大軍。蒙古人奪下了秦國北部的一座小城,灌縣。


    靖邊城腹背受敵,好在秦軍兵力充足,皇帝親臨,這個城市守得還算安穩。蒙古並不敢和匈奴結盟,三方各自為戰,卻依舊打得慘烈。


    不得不說,拓跋弘是個勇武的帝王。他沒有如尋常君主那樣,躲在距離前線百裏的城鎮中“運籌帷幄”,而是親自上馬殺敵的。


    連日短兵相接,血染紅了大片草地,秦國這邊每天都有缺胳膊斷腿的傷員被送回來。靖邊城裏自然血氣彌漫。


    林媛麵前是靖邊城三丈高的銅門,巍峨城牆上頭滿是秦軍的弓箭手,黃土燒製的牆壁上塗著厚厚一層凝固的血水,聽聞那是十日之前,匈奴人攻城時造成的。她看得觸目驚心,神色中都流露出恐懼。前來迎接的官員都是武將,麵上恭敬地將她迎進去了,轉首就在背後輕蔑地議論道:


    “是個皇妃,宮廷裏的貴夫人,從來沒見識過戰場的。你們沒看她嚇得那個樣兒,前頭那位珍妃,好歹是練過武的……”


    “長得漂亮有什麽用,聽說是奔著皇上來的,啊呸!我們兄弟浴血奮戰,她們這種人養尊處優,還折騰著來靖邊城裏爭寵!”


    這裏不單血氣刺鼻,因著地處邊塞,凜冽的風沙和逐鹿行宮所處的峽穀完全不同。


    一路從城門走來,林媛口鼻裏都塞了沙子,嗓子早就啞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寵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貓咪的小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貓咪的小櫻並收藏寵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