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共黨四處起事,擾動湘贛兩省。蔣中正欲用江西人熊式輝進剿井岡山。熊式輝進言道:“竊以為共匪乃癬疥之疾。地方軍閥擁軍自重,不服中央製約,實乃大患。”蔣中正道:“天翼可詳言之。”熊式輝道:“屬下居上海,識得一異人,此人姓楊,名永泰,字暢卿。楊永泰既擅文事,又長武備;既懂立法,又精行政。曾任廣東省省長,後官場失意,蟄居上海。此人對天下大事觀察已久,常出奇言,隻因未遇明主,黯然失意。蔣主席何不問計於此人?”蔣中正聞之大喜,即請楊永泰。
時楊永泰已年近半百,失意多時,頭頂已禿。得知蔣中正征召,隻覺喜從天降,即於蔣中正前坦陳己見:“當今天下,群雄洶洶:共匪暴動累起,燔燒城鎮,橫恣贛地;廣西第七軍橫行兩湖;李濟深負隅兩廣;白崇禧趁火打劫,收得唐生智之舊部,稱霸一方,三分天下有其一。若李、白二人勾結馮、閻,則南京無法展足。”蔣中正失驚道:“若果如此,何計可解?”楊永泰道:“先生勿憂,此等人各懷異誌,必難成事。桂係中俞作柏與李宗仁不和,必從中作梗;白崇禧得誌,唐生智不喜,必以收回舊部為辭進逼之;西北之韓複榘、石友三等輩,與山匪何異?先生恩威兼著,若以重金收買之,如釜底抽薪,馮玉祥必成孤家寡人。如此則李宗仁、白崇禧必敗。故此:以經?濟之法對付馮玉祥,以政治之策解決閻錫山,以軍事之略擊敗李宗仁,以外交手段降伏張學良。最後撲討江西匪類,逐個擊破,天下大定。”蔣中正聞之大喜,執楊永泰之手道:“楊先生真乃當代臥龍也!”即命楊永泰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參議。
蔣中正集各軍閥首領於北平,商討整編軍隊、裁減兵員事宜。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白崇禧等眾極力反對。此事無疾而終。蔣中正愁鬱不解,問計於楊永泰。楊永泰獻計道:“可升馮玉祥為行政院副院長兼軍政部部長、閻錫山為蒙藏委員會委員會長兼內政部部長、李宗仁為軍事參議院院長,此等人既為中央大員,當長住南京,共商國是。若此計能成,則此等人必成無源之水,無根之木,難有作為。”蔣中正聞言大喜,即於民國十八年春召開編遣會議。然各路軍閥皆死握兵權,消極對抗。蔣中正歎道:“此計難成,唯戰而已,暢卿有何神策?”楊永泰所獻數策,皆無所用,正惶恐難當,聞蔣主席不嫌責,反而信賴如舊,不覺受寵若驚,慌忙道:“首戰當滅桂係之李宗仁、白崇禧。可先擊其首腹,而後斬其尾,則擊之必克。我方以武力攻擊為首,政治分化為次;先擊敗駐武漢、平津之桂係駐軍,而後直搗桂係廣西老巢。”
蔣中正即將李濟深誘至南京軟禁,以陳銘樞、陳濟棠代之。廣東即為中央所伏。蔣中正又遣唐生智策反李品仙。李品仙本為唐生智舊部,見唐而降。於是天津又平。白崇禧倉皇逃離。蔣中正屢屢得手,遂率大軍攻擊武漢。時楊永泰密見俞作柏,使其說服武漢守將李明瑞、楊騰輝倒戈,並許以高位。李明瑞、楊騰輝見桂係勢弱,有意歸順中央。兩軍接戰時,李明瑞臨陣而走。桂軍亂成一團,敗走廣西。武漢又為蔣中正所有。遂乘勝進擊廣西。桂軍不能相持,再敗。李宗仁、白崇禧無以立足,逃至香港。廣西遂平。蔣中正連連得勝,皆得益於楊永泰之謀劃,從此更加倚重楊永泰。蔣中正撫其背嘉譽道:“我得暢卿,如劉備得孔明!現馮玉祥自立為王,暢卿兄有何良策除之?”楊永泰笑道:“此毛發之功,楊某怎敢攀比孔明!韓複榘性近匪類,唯利是視,可以巨資招降此人。”
蔣中正從其言,即以現款五百萬元招降韓複榘。韓複榘見利負義,臨機反戈,從洛陽電告全國,聲言“維護和平,擁護中央。”蔣中正見文大喜,即複電韓複榘,令其節製駐陝甘寧部隊,授石友三為討逆軍第十三路總指揮。馮玉祥大失所望,被迫宣布下野。蔣中正既勝,盡降其眾。
民國十九年,馮玉祥、閻錫山與李宗仁聯盟,卷土重來,合擊蔣軍。兩股大軍,合計過百萬,在中原拚死廝殺。兩軍相持數月,直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起初,雙方互有勝負。時值中原大旱,大蝗蓋地,草木及牛馬皆盡;兼行疾疫,餓莩載道,村舍殘荒,民皆流離,甚為淒慘。
蔣中正又問計於楊永泰。楊永泰道:“此等人雖為聯盟,然各懷心思。我軍可乘隙而擊:我軍當以陸戰為主、空軍協?同,威懾聯軍,此為一;西北軍中將領,多有匪類出身,見利忘義為其本性,可用金元誘降,使馮玉祥重蹈覆轍;東北之張學良,耽於酒色,不足以成大事,當恩威並加,使其歸順。”蔣中正大喜道:“暢卿兄神算,必能事成!”即派心腹吳鐵城與張群攜巨款至東北,遊說張學良。又以重金策反馮玉祥部將劉茂恩,並誘捕馮玉祥部將萬選才。民國十九年九月,東北張學良通電擁蔣,電文稱:“戰端一起,七月於茲,廬裏為墟,人民塗炭.傷心慘目,誰忍詳言。戰局倘再延長,勢必致民食滅絕,國運淪亡.補救無方,追悔何及,此良所為栗栗危懼者也。”旋即派兵入關,以期達到“拯救民生、消弭戰禍、再造統一”之目的。形勢急轉直下,閻、馮聯軍人心離散,倒戈將士甚眾,閻、馮無法立足,乃遠遁海外。蔣、張趁勢招誘西北數十萬人馬。從此聲勢大振。
黨內相伐得勝,收攏百萬之眾,蔣中正如日中天,坐南京而視天下。民國十九年末,蔣中正麾兵南下,進剿紅軍。國民黨江西省政府主席兼第9路軍總指揮魯滌平為陸海空軍總司令、南昌行營主任。魯滌平令湖南人張輝瓚為前線總指揮。此人生得肥頭大耳,虎背熊腰;為人倔傲,自恃甚高,所領第十八師,自詡十八師為“鐵軍師”。張輝瓚領命之日,即放言要“拔朱毛”。此次征伐,張輝瓚欲逞其能,一心要領頭功,故不待友軍行動,便率軍一路急攻,未遇敵手。張輝瓚認為:此地百姓,為共黨所惑,藏共助共,已被**,故於路傷及民眾。數日之內,孤軍深入,攻至永豐。大軍行至龍岡、君埠一帶。時值嚴冬天氣,寒氣襲人,天飄細雨。此間深山密林,雲霧彌漫,遮山翳林。其時穆先璋亦在軍中,為前線指揮所參謀官,與張輝瓚同行。穆某仰視四處,但見雲霧疊障,天地森森,不覺心怯,進言道:“張師長,此處地勢險惡,更兼大霧漫天,倘若紅匪在此處設伏,如何解救?不如速登險峰,待霧散後,再行軍不遲。”張輝瓚頓悟,即令部隊登山。近萬人馬,人聲嘈雜,從小別山以西開始登山。忽雲霧裏喊聲大震,槍聲密集。張輝瓚笑道:“此乃小股**騷擾,足見匪軍技窮,諸位勿慌,當一鼓作氣,一擊而勝之。”片刻間,前鋒敗報傳來:“共匪強悍,已擊潰我兩個營。”張輝瓚暗吃一驚,令全師猛攻。各種武器一起開火,直打得地動山搖。共軍死戰不退。戰至中午,忽四下裏喊殺聲大起,共軍四麵殺來。張輝瓚大夢初醒,方知紅軍大部已雲集龍岡,以逸待勞。張輝瓚深知陷入眾兵重圍,急欲逃離。此時紅軍耀武揚威,漫山塞野而來。國軍異地作戰,不明深淺虛實,又兼行軍一夜,軍力已疲。縱然武器精良,哪裏抵擋得住紅軍的圍裹衝殺?眾皆潰散。穆先璋和師參謀長周偉黃躲於溪邊草叢中,被紅軍搜尋出來。
穆先璋等被押解下山。至龍崗街頭時,忽見眾俘虜圍著一人打罵,紅軍持槍在旁看視,並不製止。穆先璋細看時,受辱者竟是張輝瓚。此人往日狂傲,不可一世,人皆懼之,不想淪落至此。穆先璋駭然失色,低頭匆匆而過。周偉黃不知深淺,喝叫眾人住手。眾俘虜即檢舉言:“此人即為師參謀長周偉黃也!”於是周偉黃亦遭拘禁。穆先璋被帶到一連長麵前。那人問穆先璋軍中職務。穆先璋聽其口音,知其為廣東人。便用廣東話與其套近乎。穆先璋道:“穆某是韶關人,今與貴軍為難,乃上命差遣,身不由己。今見識貴軍勇猛,真乃虎威之師,穆某敬佩不已,如長官不棄,收錄同鄉,將不勝感激。”那軍官笑道:“我看你一把年紀,如不與我軍為敵,即可返鄉。我叫張漢民,本為樂昌一農民,平素老實巴交,當地豪強逼得我家破人亡,不得已才出來參加革命。”穆先璋乞憐道:“我本是軍中一文職人員,今遇為國為民之革命隊伍,願傾心相投,請長官看在同鄉之誼,收下穆某。”張漢民思慮再三,便說通上級,將其收為隨軍參謀。後聽說張輝瓚被紅軍押至東固公審,終被當地農軍處死,身首異處。參謀長周偉黃亦難幸免。穆先璋暗自慶幸。
國軍此次敗績,舉國震驚。魯滌平不敢隱瞞,電告蔣中正:“龍岡一役,18師片甲未還。”蔣中正怒責道:“18師失敗不足為怪,一敗即餒,何鼠膽乃爾?你每聞共黨便張皇失措,使為共產黨聞之,豈不為之所竊笑乎?”國府隻道穆先璋戰死,與張輝瓚、周偉黃同等公祭。
穆家聽聞噩耗,如天崩地裂,悲痛欲絕。寶蓮奔喪還家,家昌依禮隨同。寶蓮哭絕於地,恨至口齒流血,誓要報仇雪恨。穆先容哭勸道:“你一婦道人家,縱有些本事,要尋共匪報仇,此去山長路遠,談何容易!賢女婿乃國之良將,屢立功勳,今隱園田,國府亦棄而不用,尤為可惜。不若請賢女婿出山,重歸國民革命軍,親提一旅之師,到江西殺他個片甲不留。”家昌故露怯意,道:“龍崗一戰,國軍片甲不存,可知紅匪凶悍,不可等閑視之。”寶蓮怒道:“北伐猛將,何懼此等打家劫舍之小匪!大丈夫立於世間,當為國效力,這幾年你被我攀纏在家,是我不對。今日我放你出去,天高任鳥飛,如何?”家昌暗喜。
方才歸家,賤養即報有故人來訪,已在客廳久候。家昌快步入內。客人起身相迎。家昌喜出望外,道:“伯陵兄,想死小弟了!”薛嶽笑道:“你我兄弟相別數載,無有音訊,甚是掛念。愚兄在外,四處奔波,蹉跎歲月。昨日回鄉省親,聽言昌儒弟做了朱陶翁,故特來看望。”家昌羞愧不已,長歎不語。薛嶽謙笑道:“我弟境況,英明已告我知。方才打趣,望請見諒。”家昌邀薛嶽到昌山酒家密談。家昌將心腹事相告,歎息連連。薛嶽責道:“昌儒何其迂弱!聽聞去年逆黨營長李家泉於昄塘搶糧時被警衛隊抓獲,今年警衛隊又將逆黨樂昌縣委書記李光中逮捕,因而警衛隊被授予‘模範警衛隊’之稱號。李傳楷乃逆黨反賊,殺之有功無過。諒一蠻婦,有何可懼!穆家能欺謝家,我豈不能治穆家!兄弟勿懼,大丈夫行事,豈能被一蠻婦所製!”家昌猛省,感激道:“伯陵兄一席話,讓小弟茅塞頓開。”薛嶽道:“我弟困居家鄉,空費歲月,不若出山,隨兄剿滅逆黨,以安天下。”家昌嗟歎道:“國人相鬥,千年不絕,二十四史,血跡斑斑。自民國成立以來,炎黃子孫無時不在自相殘殺,可謂‘新血浸舊骨’。僅從民國十八年三月至民國十九年十一月,短短一年零八個月間,我黨內同黨相殘:民國十八年三月之蔣桂戰爭;蔣桂戰爭方息,又燃蔣馮戰爭;十八年十一月,蔣中正與李宗仁、張發奎之戰爭;蔣中正與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汪精衛等之中原大戰。其中,中原大戰時間最長、規模最大。東瀛倭賊陳兵東北,虎視狼顧。國民黨各派盲然不顧,相鬥愈烈。我炎黃子孫橫屍千裏,百姓流離失所,國力耗盡。共產黨趁隙取事,四處策動兵變,而後相聚一方,占山為王,襲擾臨近市縣。若使我斬殺倭賊,家昌萬死不辭!如今讓我手刃國人,家昌實在不忍!”薛嶽大笑道:“昌儒弟何其迂腐!自古有君子與小人之分,小人亂國害民,理當攻滅。若以婦人之仁,我等皆死無葬地矣!昔嶽武穆亦曾剿滅鍾相、楊幺等輩。我弟熟知曆史,春秋戰國之時,中華民族四分五裂,各國相互攻殺,相持數百年,死人無數。且論蔣公,當世之人,對其非議揚揚,我亦曾忤逆此人。然若今世無蔣公,華夏早已四分五裂:眾軍閥愈加橫行於世,割據稱王,廣西立一國,廣東亦立一國,東北一國,江西一國,山西一國,新疆一國,九州之地,不知將分裂成幾國!若是倭奴趁機侵我,則我等皆成亡國奴矣!故古人曾有真知灼見:攘外必先安內。現今蔣公已掌大權,國內趨於統一,亂國逆黨,隻有共匪苟延殘喘。若我等並力將其攻滅,則一統中華。到時何懼倭奴!”家昌聽罷,深以為然,提起蔡廷鍇曾以禮相請之事。薛嶽道:“今蔣光鼎為第十九路軍總指揮,蔡賢初為十九路軍軍長,蔣光鼎身體不適,暫由賢初代領第十九路軍總指揮,我弟可往投奔。”家昌道:“弟曾拜訪蔣光鼎,遭其慢待,今由賢初代其職,弟則樂而投奔。”薛嶽欣然,即薦家昌往蔡廷鍇處。(未完待續)
共黨四處起事,擾動湘贛兩省。蔣中正欲用江西人熊式輝進剿井岡山。熊式輝進言道:“竊以為共匪乃癬疥之疾。地方軍閥擁軍自重,不服中央製約,實乃大患。”蔣中正道:“天翼可詳言之。”熊式輝道:“屬下居上海,識得一異人,此人姓楊,名永泰,字暢卿。楊永泰既擅文事,又長武備;既懂立法,又精行政。曾任廣東省省長,後官場失意,蟄居上海。此人對天下大事觀察已久,常出奇言,隻因未遇明主,黯然失意。蔣主席何不問計於此人?”蔣中正聞之大喜,即請楊永泰。
時楊永泰已年近半百,失意多時,頭頂已禿。得知蔣中正征召,隻覺喜從天降,即於蔣中正前坦陳己見:“當今天下,群雄洶洶:共匪暴動累起,燔燒城鎮,橫恣贛地;廣西第七軍橫行兩湖;李濟深負隅兩廣;白崇禧趁火打劫,收得唐生智之舊部,稱霸一方,三分天下有其一。若李、白二人勾結馮、閻,則南京無法展足。”蔣中正失驚道:“若果如此,何計可解?”楊永泰道:“先生勿憂,此等人各懷異誌,必難成事。桂係中俞作柏與李宗仁不和,必從中作梗;白崇禧得誌,唐生智不喜,必以收回舊部為辭進逼之;西北之韓複榘、石友三等輩,與山匪何異?先生恩威兼著,若以重金收買之,如釜底抽薪,馮玉祥必成孤家寡人。如此則李宗仁、白崇禧必敗。故此:以經?濟之法對付馮玉祥,以政治之策解決閻錫山,以軍事之略擊敗李宗仁,以外交手段降伏張學良。最後撲討江西匪類,逐個擊破,天下大定。”蔣中正聞之大喜,執楊永泰之手道:“楊先生真乃當代臥龍也!”即命楊永泰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參議。
蔣中正集各軍閥首領於北平,商討整編軍隊、裁減兵員事宜。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白崇禧等眾極力反對。此事無疾而終。蔣中正愁鬱不解,問計於楊永泰。楊永泰獻計道:“可升馮玉祥為行政院副院長兼軍政部部長、閻錫山為蒙藏委員會委員會長兼內政部部長、李宗仁為軍事參議院院長,此等人既為中央大員,當長住南京,共商國是。若此計能成,則此等人必成無源之水,無根之木,難有作為。”蔣中正聞言大喜,即於民國十八年春召開編遣會議。然各路軍閥皆死握兵權,消極對抗。蔣中正歎道:“此計難成,唯戰而已,暢卿有何神策?”楊永泰所獻數策,皆無所用,正惶恐難當,聞蔣主席不嫌責,反而信賴如舊,不覺受寵若驚,慌忙道:“首戰當滅桂係之李宗仁、白崇禧。可先擊其首腹,而後斬其尾,則擊之必克。我方以武力攻擊為首,政治分化為次;先擊敗駐武漢、平津之桂係駐軍,而後直搗桂係廣西老巢。”
蔣中正即將李濟深誘至南京軟禁,以陳銘樞、陳濟棠代之。廣東即為中央所伏。蔣中正又遣唐生智策反李品仙。李品仙本為唐生智舊部,見唐而降。於是天津又平。白崇禧倉皇逃離。蔣中正屢屢得手,遂率大軍攻擊武漢。時楊永泰密見俞作柏,使其說服武漢守將李明瑞、楊騰輝倒戈,並許以高位。李明瑞、楊騰輝見桂係勢弱,有意歸順中央。兩軍接戰時,李明瑞臨陣而走。桂軍亂成一團,敗走廣西。武漢又為蔣中正所有。遂乘勝進擊廣西。桂軍不能相持,再敗。李宗仁、白崇禧無以立足,逃至香港。廣西遂平。蔣中正連連得勝,皆得益於楊永泰之謀劃,從此更加倚重楊永泰。蔣中正撫其背嘉譽道:“我得暢卿,如劉備得孔明!現馮玉祥自立為王,暢卿兄有何良策除之?”楊永泰笑道:“此毛發之功,楊某怎敢攀比孔明!韓複榘性近匪類,唯利是視,可以巨資招降此人。”
蔣中正從其言,即以現款五百萬元招降韓複榘。韓複榘見利負義,臨機反戈,從洛陽電告全國,聲言“維護和平,擁護中央。”蔣中正見文大喜,即複電韓複榘,令其節製駐陝甘寧部隊,授石友三為討逆軍第十三路總指揮。馮玉祥大失所望,被迫宣布下野。蔣中正既勝,盡降其眾。
民國十九年,馮玉祥、閻錫山與李宗仁聯盟,卷土重來,合擊蔣軍。兩股大軍,合計過百萬,在中原拚死廝殺。兩軍相持數月,直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起初,雙方互有勝負。時值中原大旱,大蝗蓋地,草木及牛馬皆盡;兼行疾疫,餓莩載道,村舍殘荒,民皆流離,甚為淒慘。
蔣中正又問計於楊永泰。楊永泰道:“此等人雖為聯盟,然各懷心思。我軍可乘隙而擊:我軍當以陸戰為主、空軍協?同,威懾聯軍,此為一;西北軍中將領,多有匪類出身,見利忘義為其本性,可用金元誘降,使馮玉祥重蹈覆轍;東北之張學良,耽於酒色,不足以成大事,當恩威並加,使其歸順。”蔣中正大喜道:“暢卿兄神算,必能事成!”即派心腹吳鐵城與張群攜巨款至東北,遊說張學良。又以重金策反馮玉祥部將劉茂恩,並誘捕馮玉祥部將萬選才。民國十九年九月,東北張學良通電擁蔣,電文稱:“戰端一起,七月於茲,廬裏為墟,人民塗炭.傷心慘目,誰忍詳言。戰局倘再延長,勢必致民食滅絕,國運淪亡.補救無方,追悔何及,此良所為栗栗危懼者也。”旋即派兵入關,以期達到“拯救民生、消弭戰禍、再造統一”之目的。形勢急轉直下,閻、馮聯軍人心離散,倒戈將士甚眾,閻、馮無法立足,乃遠遁海外。蔣、張趁勢招誘西北數十萬人馬。從此聲勢大振。
黨內相伐得勝,收攏百萬之眾,蔣中正如日中天,坐南京而視天下。民國十九年末,蔣中正麾兵南下,進剿紅軍。國民黨江西省政府主席兼第9路軍總指揮魯滌平為陸海空軍總司令、南昌行營主任。魯滌平令湖南人張輝瓚為前線總指揮。此人生得肥頭大耳,虎背熊腰;為人倔傲,自恃甚高,所領第十八師,自詡十八師為“鐵軍師”。張輝瓚領命之日,即放言要“拔朱毛”。此次征伐,張輝瓚欲逞其能,一心要領頭功,故不待友軍行動,便率軍一路急攻,未遇敵手。張輝瓚認為:此地百姓,為共黨所惑,藏共助共,已被**,故於路傷及民眾。數日之內,孤軍深入,攻至永豐。大軍行至龍岡、君埠一帶。時值嚴冬天氣,寒氣襲人,天飄細雨。此間深山密林,雲霧彌漫,遮山翳林。其時穆先璋亦在軍中,為前線指揮所參謀官,與張輝瓚同行。穆某仰視四處,但見雲霧疊障,天地森森,不覺心怯,進言道:“張師長,此處地勢險惡,更兼大霧漫天,倘若紅匪在此處設伏,如何解救?不如速登險峰,待霧散後,再行軍不遲。”張輝瓚頓悟,即令部隊登山。近萬人馬,人聲嘈雜,從小別山以西開始登山。忽雲霧裏喊聲大震,槍聲密集。張輝瓚笑道:“此乃小股**騷擾,足見匪軍技窮,諸位勿慌,當一鼓作氣,一擊而勝之。”片刻間,前鋒敗報傳來:“共匪強悍,已擊潰我兩個營。”張輝瓚暗吃一驚,令全師猛攻。各種武器一起開火,直打得地動山搖。共軍死戰不退。戰至中午,忽四下裏喊殺聲大起,共軍四麵殺來。張輝瓚大夢初醒,方知紅軍大部已雲集龍岡,以逸待勞。張輝瓚深知陷入眾兵重圍,急欲逃離。此時紅軍耀武揚威,漫山塞野而來。國軍異地作戰,不明深淺虛實,又兼行軍一夜,軍力已疲。縱然武器精良,哪裏抵擋得住紅軍的圍裹衝殺?眾皆潰散。穆先璋和師參謀長周偉黃躲於溪邊草叢中,被紅軍搜尋出來。
穆先璋等被押解下山。至龍崗街頭時,忽見眾俘虜圍著一人打罵,紅軍持槍在旁看視,並不製止。穆先璋細看時,受辱者竟是張輝瓚。此人往日狂傲,不可一世,人皆懼之,不想淪落至此。穆先璋駭然失色,低頭匆匆而過。周偉黃不知深淺,喝叫眾人住手。眾俘虜即檢舉言:“此人即為師參謀長周偉黃也!”於是周偉黃亦遭拘禁。穆先璋被帶到一連長麵前。那人問穆先璋軍中職務。穆先璋聽其口音,知其為廣東人。便用廣東話與其套近乎。穆先璋道:“穆某是韶關人,今與貴軍為難,乃上命差遣,身不由己。今見識貴軍勇猛,真乃虎威之師,穆某敬佩不已,如長官不棄,收錄同鄉,將不勝感激。”那軍官笑道:“我看你一把年紀,如不與我軍為敵,即可返鄉。我叫張漢民,本為樂昌一農民,平素老實巴交,當地豪強逼得我家破人亡,不得已才出來參加革命。”穆先璋乞憐道:“我本是軍中一文職人員,今遇為國為民之革命隊伍,願傾心相投,請長官看在同鄉之誼,收下穆某。”張漢民思慮再三,便說通上級,將其收為隨軍參謀。後聽說張輝瓚被紅軍押至東固公審,終被當地農軍處死,身首異處。參謀長周偉黃亦難幸免。穆先璋暗自慶幸。
國軍此次敗績,舉國震驚。魯滌平不敢隱瞞,電告蔣中正:“龍岡一役,18師片甲未還。”蔣中正怒責道:“18師失敗不足為怪,一敗即餒,何鼠膽乃爾?你每聞共黨便張皇失措,使為共產黨聞之,豈不為之所竊笑乎?”國府隻道穆先璋戰死,與張輝瓚、周偉黃同等公祭。
穆家聽聞噩耗,如天崩地裂,悲痛欲絕。寶蓮奔喪還家,家昌依禮隨同。寶蓮哭絕於地,恨至口齒流血,誓要報仇雪恨。穆先容哭勸道:“你一婦道人家,縱有些本事,要尋共匪報仇,此去山長路遠,談何容易!賢女婿乃國之良將,屢立功勳,今隱園田,國府亦棄而不用,尤為可惜。不若請賢女婿出山,重歸國民革命軍,親提一旅之師,到江西殺他個片甲不留。”家昌故露怯意,道:“龍崗一戰,國軍片甲不存,可知紅匪凶悍,不可等閑視之。”寶蓮怒道:“北伐猛將,何懼此等打家劫舍之小匪!大丈夫立於世間,當為國效力,這幾年你被我攀纏在家,是我不對。今日我放你出去,天高任鳥飛,如何?”家昌暗喜。
方才歸家,賤養即報有故人來訪,已在客廳久候。家昌快步入內。客人起身相迎。家昌喜出望外,道:“伯陵兄,想死小弟了!”薛嶽笑道:“你我兄弟相別數載,無有音訊,甚是掛念。愚兄在外,四處奔波,蹉跎歲月。昨日回鄉省親,聽言昌儒弟做了朱陶翁,故特來看望。”家昌羞愧不已,長歎不語。薛嶽謙笑道:“我弟境況,英明已告我知。方才打趣,望請見諒。”家昌邀薛嶽到昌山酒家密談。家昌將心腹事相告,歎息連連。薛嶽責道:“昌儒何其迂弱!聽聞去年逆黨營長李家泉於昄塘搶糧時被警衛隊抓獲,今年警衛隊又將逆黨樂昌縣委書記李光中逮捕,因而警衛隊被授予‘模範警衛隊’之稱號。李傳楷乃逆黨反賊,殺之有功無過。諒一蠻婦,有何可懼!穆家能欺謝家,我豈不能治穆家!兄弟勿懼,大丈夫行事,豈能被一蠻婦所製!”家昌猛省,感激道:“伯陵兄一席話,讓小弟茅塞頓開。”薛嶽道:“我弟困居家鄉,空費歲月,不若出山,隨兄剿滅逆黨,以安天下。”家昌嗟歎道:“國人相鬥,千年不絕,二十四史,血跡斑斑。自民國成立以來,炎黃子孫無時不在自相殘殺,可謂‘新血浸舊骨’。僅從民國十八年三月至民國十九年十一月,短短一年零八個月間,我黨內同黨相殘:民國十八年三月之蔣桂戰爭;蔣桂戰爭方息,又燃蔣馮戰爭;十八年十一月,蔣中正與李宗仁、張發奎之戰爭;蔣中正與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汪精衛等之中原大戰。其中,中原大戰時間最長、規模最大。東瀛倭賊陳兵東北,虎視狼顧。國民黨各派盲然不顧,相鬥愈烈。我炎黃子孫橫屍千裏,百姓流離失所,國力耗盡。共產黨趁隙取事,四處策動兵變,而後相聚一方,占山為王,襲擾臨近市縣。若使我斬殺倭賊,家昌萬死不辭!如今讓我手刃國人,家昌實在不忍!”薛嶽大笑道:“昌儒弟何其迂腐!自古有君子與小人之分,小人亂國害民,理當攻滅。若以婦人之仁,我等皆死無葬地矣!昔嶽武穆亦曾剿滅鍾相、楊幺等輩。我弟熟知曆史,春秋戰國之時,中華民族四分五裂,各國相互攻殺,相持數百年,死人無數。且論蔣公,當世之人,對其非議揚揚,我亦曾忤逆此人。然若今世無蔣公,華夏早已四分五裂:眾軍閥愈加橫行於世,割據稱王,廣西立一國,廣東亦立一國,東北一國,江西一國,山西一國,新疆一國,九州之地,不知將分裂成幾國!若是倭奴趁機侵我,則我等皆成亡國奴矣!故古人曾有真知灼見:攘外必先安內。現今蔣公已掌大權,國內趨於統一,亂國逆黨,隻有共匪苟延殘喘。若我等並力將其攻滅,則一統中華。到時何懼倭奴!”家昌聽罷,深以為然,提起蔡廷鍇曾以禮相請之事。薛嶽道:“今蔣光鼎為第十九路軍總指揮,蔡賢初為十九路軍軍長,蔣光鼎身體不適,暫由賢初代領第十九路軍總指揮,我弟可往投奔。”家昌道:“弟曾拜訪蔣光鼎,遭其慢待,今由賢初代其職,弟則樂而投奔。”薛嶽欣然,即薦家昌往蔡廷鍇處。(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