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以為是、紙上談兵”的八字評語一出來,躲在人群中不敢吭聲的楊嗣昌雙手都顫抖起來。他已經盡力隱忍,不敢發聲,卻還是躲不過夏天南的魔爪。這八個字深深戳中了他的痛處,所列出的理由也讓他無從辯駁,“廢物”二字更是讓他無地自容。


    朱慈烺顯然沒有應對這種場麵的經驗,有些無所適從,求助的看向溫體仁。


    溫體仁是和夏天南同一個戰壕的,自然不會拆隊友的台,看到朱慈烺的目光投過來,咳嗽兩聲,眼睛朝下研究起了地上的金磚。


    朱慈烺見首輔沒有回應,又看向其他文武百官。群臣對楊嗣昌與夏天南的恩怨非常清楚,當年兵諫皇城的一幕還曆曆在目,神仙打架,凡人遭殃,所有人抱著“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心態,要麽低下頭,要麽眼觀鼻鼻觀心,就是沒人站出來。


    朱慈烺掃視了一圈,也沒人吭聲,感覺獨木難支,隻得弱弱地問:“既然夏愛卿反對,那麽楊嗣昌就不再擔任兵部尚書一職,隻是兵部正堂這麽重要的位置,總不能空缺……”


    楊嗣昌感覺渾身的力氣都被抽走,腳下發軟,差點摔倒。


    夏天南滿意地點點頭:“陛下聖明。不過臣隻知道楊嗣昌不適合本兵一職,至於誰適合這個位置,臣遠離廟堂,不敢擅專,還是請群臣推薦吧。”


    溫體仁使了個眼色,東閣大學士王應熊適時出列,奏道:“陛下明見:臣推薦兵部右侍郎陳新甲。陳侍郎任寧前道兵備僉事以及巡撫宣府期間,整頓武備、修葺邊防,素有知兵美譽,可出任兵部尚書一職。”


    仿佛是商量好一般,文淵閣大學士錢士升也出列奏對:“臣附議。”


    緊接著是左都禦史唐世濟,也是旗幟鮮明表明了態度:“臣附議。”


    陳新甲履任兵部右侍郎時間不長,但在邊鎮擔任兵備道和巡撫時,口碑和名聲都不錯,群臣也有所耳聞。這時見幾位大佬同時發聲,心裏自然明鏡一般,這是大佬們早就商量好的,結果已經注定,自己隻需要附和就好,千萬不能螳臂當車。於是觀察風向的百官紛紛出列,讚同由陳新甲接任兵部尚書一職。


    朝堂之上一邊倒的局麵讓朱慈烺措手不及。他萬萬沒想到,自己保住楊嗣昌性命,拉攏這樣一個重臣的努力,轉眼間就化為烏有。就算順應群臣的意思,提拔陳新甲,隻怕這位新任尚書更多的是感激平南侯,而不是自己吧?


    不過不管怎麽樣,朱慈烺也沒法“力排眾議”,隻能捏著鼻子被動接受了這個現實。他無奈地說:“既然大家都力薦陳新甲,那就由他繼任兵部尚書一職……”


    陳新甲掩飾住心中的激動,出列跪謝:“謝陛下!臣一定鞠躬盡瘁,不辜負陛下的厚愛。”雖然參加了溫府的秘密集會後,陳新甲對這一刻的到來有了心理準備,但這個沉甸甸的職位真落在自己頭上時,還是有些恍如夢中。


    大樹底下好乘涼,古人誠不欺我。退回隊列中後,陳新甲慶幸地看了看夏天南,又看了看溫體仁,選擇參加那晚的集會,並加入這個看上去有些鬆散的聯盟,現在看來,是一個無比正確的決定。有了重量級大佬撐腰,他才能實現三級跳,在極短的時間內從巡撫經過侍郎的短暫過渡坐上本兵的位置。


    確認了兵部尚書一職後,溫體仁繼續說:“陛下,百官官複原位、各司其職,接下來是不是該議一議平南侯的封賞了?”


    朱慈烺有些頭疼,該來的終究要來,拖是拖不下去了。他問:“溫愛卿有何提議?”


    溫體仁早已打好腹稿,從容地說:“臣提議:給平南侯加大都督銜,可以入朝議政,另為其大將軍加尊諱,以大將軍之職總督天下兵馬!”


    百官聞言有些躁動。平南侯已經如此強勢,如果還總督天下兵馬,那還得了?再以大都督身份上朝參政,豈不是一手遮天,朝堂之上,誰還敢對他老人家的意見說個不字?


    幾個科道言官按耐不住,想要出列反對——畢竟旁觀平南侯整治冤家對頭是一回事,放任他把持朝政又是另一回事——可是才邁出第一步,就被旁邊的人揪住了袖子。


    “你想做出頭鳥?看看楊嗣昌的下場吧。不怕被火銃來個血濺金鑾殿,就盡管去!”


    想到楊嗣昌堂堂一個兵部尚書,在午門上被用短銃指著腦門,毫無反抗之力的一幕,幾個言官猶豫了。畢竟,皇帝的廷杖不可怕,平南侯的火銃才要人命。做忠臣可以,首先得有命在。想到這裏,幾人悄悄地收回了邁出去的一隻腳。


    陳新甲將這一切都看在眼裏,心想,眼下平南侯勢不可擋,無論是乳臭未幹的少年天子,還是平日不可一世的科道言官,都壓製不住這個手握重兵的寡頭,此時不抱大腿,更待何時?


    主意打定後,他再度出列,奏道:“陛下,平南侯驅逐闖逆、撥亂反正,恢複我大明正溯,這份功勞震古爍今,無人能及。臣提議,除了加大都督銜、以大將軍總督天下兵馬外,另封其為平國公,加太子太保,並賜予‘入朝不趨,讚拜不名,劍履上殿’之特權!”


    話音一落,滿朝皆驚,從皇帝到群臣不敢置信地張大了嘴巴,就連溫體仁等人也頗為意外。


    國公是何等殊榮,大明幾百年來,也就開國元勳和靖難之役封過,永樂朝之後基本上沒有出現過。這個暫且放在一邊,“入朝不趨,讚拜不名,劍履上殿”簡直是違背了君臣倫理,要多麽瘋狂的人,才能提出這樣的建議?


    所謂“入朝不趨,讚拜不名,劍履上殿”,是漢朝時提出來的。當時的禮儀,大臣為表示對皇帝的尊重,入朝覲見時要一路小跑,而“入朝不趨”就是可以慢吞吞地走;“讚拜不名”是指臣子朝拜帝王時,讚禮的人不直呼其姓名,隻稱官職;“劍履上殿”是指可以穿著靴子佩戴寶劍去上朝見皇帝,這些都是大臣極高的榮譽。而事實上,隨著皇權的高度集中,這樣的所謂榮譽已經消失在曆史長河中,掌握生殺大權的帝王怎麽可能容忍這樣的人存在?曆史上擁有這樣特權的人極少,最耳熟能詳的,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權傾朝野的漢末丞相曹操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亂世揚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雨非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雨非非並收藏亂世揚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