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順軍數十萬大軍壓境,京城的氣氛一天比一天緊張,雖然京城周圍也有十幾萬從河南等地抽調而來的兵馬,京城內還有京營,但是能否擋住一路勢如破竹的大順軍,從朝廷大佬到民間百姓心裏都沒有底。
宮城內,司禮監衙署,燈火通明,雖然早過了當值的時間,但是無人敢在這個時候溜去偷懶,個個精神抖擻。兵部乃至內閣的各種奏折、前線的軍情,除非特別十萬火急直呈到禦前,否則都要經過這個衙門傳遞給皇帝。兵臨城下,事關京城安危、大明國運,不管是真忙還是瞎忙,反正大小太監們都不敢懈怠。
方正化已經榮升為秉筆太監,從一個潛力股正式躍升為宮內最紅火的人物之一,而且掌握了奏折的批紅大權,正是春風得意之際。雖然現在很多人對於李自成的到來惴惴不安,但他並不以為然,在他看來,隻要瓊海軍一到,數十萬大順軍立刻就會作鳥獸散,不堪一擊,而自己的好日子才剛剛開始。
這晚,他正襟危坐,翻閱著厚厚一疊奏折,忽然一名隨堂太監匆匆走進來,遞上一本墨跡未幹透的折子,說:“方公公,這是兵部剛剛遞過來的,據說是楊部堂親手擬的,指明要立即批紅,呈交萬歲爺。”
方正化知道楊嗣昌和夏天南的過節,因為同盟關係,連帶著對這位聖眷仍濃的兵部尚書印象也不好,而且聽這話似乎有指揮司禮監的嫌疑,更是讓人不爽。他有些不悅地接過折子,“這裏的奏折堆積如山,連閣老的折子也要分輕重緩急,憑什麽他的就要優先批紅?”
隨堂太監附到耳邊,低聲提醒:“方公公履新不久,有所不知,有些奏折是萬歲爺示意的,走一遍流程,以堵住朝臣之口,免得說萬歲爺濫發中旨,以此為借口對旨意陽奉陰違。這份奏折,聽說就是楊部堂按照萬歲爺的意思寫的……”
方正化心中一跳,沒坐上這個位置前,倒也隱約知道這些潛規則,但是沒想到剛坐上秉筆太監的位置沒幾天,就被自己碰上了。他不敢怠慢,展開奏折匆匆看了看,竟然是奏請調吳三桂入京勤王,並封平西伯、加右都督。
他並不知道,征召吳三桂的秘旨已經八百裏加急送去了寧遠,而給吳三桂加官進爵的操作同時啟動,由楊嗣昌提出來,崇禎再裝模作樣在朝會上交由群臣廷議,最後形成正式決定,這樣就變成了集體意見,而不是崇禎一人的剛愎自用。
不過這樣一來,勤王的功勞不就被關寧軍得去了?這並不是方正化願意看到的,他更希望這個擎天保駕的功勞全部落在自己的盟友手中,而不是與自己沒有一文錢關係的吳三桂。
方正化回過神後,穩定了情緒,揮揮手讓隨堂太監下去。等左右無人後,他提筆寫了一張兩指寬的紙條,吹幹墨汁,卷成筒,然後叫來自己的心腹小太監,命其出宮設法送給首輔溫體仁。
小太監接到任務後匆匆出宮,在一處僻靜的角落換上了一身便裝,然後趁著夜色的掩護從後門進了溫府。
一盞茶的功夫後,溫體仁在自己的書房吩咐:“速將此消息通知平南侯留在京城的人手,然後讓神樞營沈副將安排護送從永定門出城。”他貴為首輔,雖然不直接掌握兵權,但是在京營中也有自己的人脈和親信,此時京城戒嚴,九城緊閉,要出城必須動用軍中人脈了。
黑夜中,永定門一處城牆,幾個人被放在筐中,縋下了城,很快消失在夜幕中。
幾日後,夏天南接到了這個消息。送信的是派駐在京城的黃龍,前闖王高迎祥的部將。他知道這個消息事關重大,為了邀功,親自出城跑一趟。
“除了我們瓊海軍,崇禎還要調吳三桂入京?而且封平西伯,加右都督?”
讀完紙條,夏天南忍不住和林偉業對視了一眼,曆史的走向已經被攪得稀爛了,吳三桂這個平西伯居然還是出現了。而且同樣是為了抵禦李自成,除了時間提前了好幾年,其餘好像和原本的曆史一模一樣。
“你辛苦了,這個功勞,我會記住的。”夏天南擺擺手,示意黃龍退下。黃龍得了這句話,心裏高興得緊,連連說:“為侯爺效力是屬下該做的。”然後恭恭敬敬倒退著出了大帳。
等黃龍一走,林偉業忍不住問:“曆史的慣性如此強大嗎?那麽陳圓圓會不會作為吳三桂的姘頭出現在京城,吳三桂會不會衝冠一怒為紅顏打開山海關放清軍入關?我們是不是要麵對更複雜的局勢,敵人會不會從一個變成兩個、三個?”
“淡定,淡定。”夏天南安撫道,“清軍入關、一片石大戰,都是有前提的,而現在並不具備這些條件:李自成是被我們趕鴨子上架的,他原本的智囊、軍師已經隻剩下一個宋獻策,身邊還有我們的暗樁;吳三桂現在還不是遼東總兵,隻是寧遠團練總兵,山海關的話事人還輪不到他;皇太極沒死,多爾袞還不是攝政王,而且清軍的注意力被我們牽製在遼南。”
林偉業的焦慮並沒有減輕多少,他有些緊張地說:“可是情況並沒有好到哪裏去。李自成的兵力比原本的曆史上並沒有少多少;吳三桂有我們賣給他的瓊海式步槍,背後還有強大的關寧鐵騎;皇太極的謀略隻會在多爾袞之上,威脅隻會更大……如果吳三桂應召入京勤王,那麽我們控製京城就多了一個強勁的對手,而且邊關也會關寧軍的入關而空虛,皇太極是否會放棄遼南的糾纏,孤注一擲乘虛而入,入關攪局,都很難說……”
夏天南閉上眼想了想,回答:“你假設的情形中,除了吳三桂勤王,其餘都是小概率事件,我們在京城同時麵對李自成、吳三桂和皇太極的可能性不會比我們穿越回去更大……不過小心無大錯,再說京城多了個吳三桂也夠我們手忙腳亂了,必須想好應對的策略。”
他對大帳外下令:“來人,把所有人都召集起來開會。”
宮城內,司禮監衙署,燈火通明,雖然早過了當值的時間,但是無人敢在這個時候溜去偷懶,個個精神抖擻。兵部乃至內閣的各種奏折、前線的軍情,除非特別十萬火急直呈到禦前,否則都要經過這個衙門傳遞給皇帝。兵臨城下,事關京城安危、大明國運,不管是真忙還是瞎忙,反正大小太監們都不敢懈怠。
方正化已經榮升為秉筆太監,從一個潛力股正式躍升為宮內最紅火的人物之一,而且掌握了奏折的批紅大權,正是春風得意之際。雖然現在很多人對於李自成的到來惴惴不安,但他並不以為然,在他看來,隻要瓊海軍一到,數十萬大順軍立刻就會作鳥獸散,不堪一擊,而自己的好日子才剛剛開始。
這晚,他正襟危坐,翻閱著厚厚一疊奏折,忽然一名隨堂太監匆匆走進來,遞上一本墨跡未幹透的折子,說:“方公公,這是兵部剛剛遞過來的,據說是楊部堂親手擬的,指明要立即批紅,呈交萬歲爺。”
方正化知道楊嗣昌和夏天南的過節,因為同盟關係,連帶著對這位聖眷仍濃的兵部尚書印象也不好,而且聽這話似乎有指揮司禮監的嫌疑,更是讓人不爽。他有些不悅地接過折子,“這裏的奏折堆積如山,連閣老的折子也要分輕重緩急,憑什麽他的就要優先批紅?”
隨堂太監附到耳邊,低聲提醒:“方公公履新不久,有所不知,有些奏折是萬歲爺示意的,走一遍流程,以堵住朝臣之口,免得說萬歲爺濫發中旨,以此為借口對旨意陽奉陰違。這份奏折,聽說就是楊部堂按照萬歲爺的意思寫的……”
方正化心中一跳,沒坐上這個位置前,倒也隱約知道這些潛規則,但是沒想到剛坐上秉筆太監的位置沒幾天,就被自己碰上了。他不敢怠慢,展開奏折匆匆看了看,竟然是奏請調吳三桂入京勤王,並封平西伯、加右都督。
他並不知道,征召吳三桂的秘旨已經八百裏加急送去了寧遠,而給吳三桂加官進爵的操作同時啟動,由楊嗣昌提出來,崇禎再裝模作樣在朝會上交由群臣廷議,最後形成正式決定,這樣就變成了集體意見,而不是崇禎一人的剛愎自用。
不過這樣一來,勤王的功勞不就被關寧軍得去了?這並不是方正化願意看到的,他更希望這個擎天保駕的功勞全部落在自己的盟友手中,而不是與自己沒有一文錢關係的吳三桂。
方正化回過神後,穩定了情緒,揮揮手讓隨堂太監下去。等左右無人後,他提筆寫了一張兩指寬的紙條,吹幹墨汁,卷成筒,然後叫來自己的心腹小太監,命其出宮設法送給首輔溫體仁。
小太監接到任務後匆匆出宮,在一處僻靜的角落換上了一身便裝,然後趁著夜色的掩護從後門進了溫府。
一盞茶的功夫後,溫體仁在自己的書房吩咐:“速將此消息通知平南侯留在京城的人手,然後讓神樞營沈副將安排護送從永定門出城。”他貴為首輔,雖然不直接掌握兵權,但是在京營中也有自己的人脈和親信,此時京城戒嚴,九城緊閉,要出城必須動用軍中人脈了。
黑夜中,永定門一處城牆,幾個人被放在筐中,縋下了城,很快消失在夜幕中。
幾日後,夏天南接到了這個消息。送信的是派駐在京城的黃龍,前闖王高迎祥的部將。他知道這個消息事關重大,為了邀功,親自出城跑一趟。
“除了我們瓊海軍,崇禎還要調吳三桂入京?而且封平西伯,加右都督?”
讀完紙條,夏天南忍不住和林偉業對視了一眼,曆史的走向已經被攪得稀爛了,吳三桂這個平西伯居然還是出現了。而且同樣是為了抵禦李自成,除了時間提前了好幾年,其餘好像和原本的曆史一模一樣。
“你辛苦了,這個功勞,我會記住的。”夏天南擺擺手,示意黃龍退下。黃龍得了這句話,心裏高興得緊,連連說:“為侯爺效力是屬下該做的。”然後恭恭敬敬倒退著出了大帳。
等黃龍一走,林偉業忍不住問:“曆史的慣性如此強大嗎?那麽陳圓圓會不會作為吳三桂的姘頭出現在京城,吳三桂會不會衝冠一怒為紅顏打開山海關放清軍入關?我們是不是要麵對更複雜的局勢,敵人會不會從一個變成兩個、三個?”
“淡定,淡定。”夏天南安撫道,“清軍入關、一片石大戰,都是有前提的,而現在並不具備這些條件:李自成是被我們趕鴨子上架的,他原本的智囊、軍師已經隻剩下一個宋獻策,身邊還有我們的暗樁;吳三桂現在還不是遼東總兵,隻是寧遠團練總兵,山海關的話事人還輪不到他;皇太極沒死,多爾袞還不是攝政王,而且清軍的注意力被我們牽製在遼南。”
林偉業的焦慮並沒有減輕多少,他有些緊張地說:“可是情況並沒有好到哪裏去。李自成的兵力比原本的曆史上並沒有少多少;吳三桂有我們賣給他的瓊海式步槍,背後還有強大的關寧鐵騎;皇太極的謀略隻會在多爾袞之上,威脅隻會更大……如果吳三桂應召入京勤王,那麽我們控製京城就多了一個強勁的對手,而且邊關也會關寧軍的入關而空虛,皇太極是否會放棄遼南的糾纏,孤注一擲乘虛而入,入關攪局,都很難說……”
夏天南閉上眼想了想,回答:“你假設的情形中,除了吳三桂勤王,其餘都是小概率事件,我們在京城同時麵對李自成、吳三桂和皇太極的可能性不會比我們穿越回去更大……不過小心無大錯,再說京城多了個吳三桂也夠我們手忙腳亂了,必須想好應對的策略。”
他對大帳外下令:“來人,把所有人都召集起來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