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乾清宮。
“呯”的一聲,一個精美的瓷杯被摔在地上,粉身碎骨,碎片濺得到處都是。
“廢物,都是一群廢物!”崇禎憤怒地大喊,“沈猶龍這廝,還不如罷官的鄒維璉。鄒維璉在任上打跑了紅毛,可是沈猶龍麵對幾條紅毛的戰船,居然束手無策,還把求援信送到了朕這裏!事事都要朕來做,那要他這巡撫有何用?”
見皇上龍顏大怒,王承恩趕緊跪在地上,“萬歲爺息怒,不要氣壞了龍體。”
崇禎充耳不聞,繼續抽出另一本奏折,狠狠地砸在地上。
“屋漏偏逢連夜雨,老天爺這是嫌朕還不夠倒黴嗎?絕跡多年的倭寇,居然又在浙江台州出現了!浙江上下官員也通通是廢物,讓一兩千人如入無人之境。”
王承恩口上不敢說,心裏卻嘀咕:那是萬歲爺您沒看到嘉靖年間,幾十個倭寇就敢攻打縣城呢!一兩千人,在武備鬆弛的江南幾乎可以橫著走了。
崇禎發了一番脾氣之後,冷靜下來。他知道發脾氣也不能解決問題,想了想,吩咐道:“去,把溫長卿和張伯起叫來。”
張伯起就是兵部尚書張鳳翼,字伯起,號靈虛。過了沒多久,溫體仁和張鳳翼匆匆忙忙趕來,看到地上一片狼藉,有些吃驚。
崇禎把福建求援的奏折丟給張鳳翼,冷冷地問:“紅毛封堵港口,片板不得下海,福建巡撫沈猶龍八百裏加急求援,讓朕派兵,兵部有何意見?”
張鳳翼一聽,一個頭變得兩個頭大。如今北邊有韃子入關,需要抽掉各地兵力趕赴宣府、大同抵抗,西邊流寇再起波瀾,卻苦於兵力集中到了北方,沒法抽調。這當口忽然要派兵遠赴福建,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張鳳翼又能有什麽辦法?
可是皇帝的話不能不回答,他冥思苦想了一番,想不到應對之策,隻能無奈地說:“眼下無兵可派,隻能由福建就地組織反抗。紅毛隻是船堅炮利,陸戰差強人意……”
崇禎冷笑了一聲:“這就是兵部的意見?”他指了指摔在地上的那本奏折,“你再看看這本奏折。”
張鳳翼莫名其妙撿起地上那本奏折,打開一看,頓時臉色蒼白,汗如雨下。
如果說紅毛的戰船隻是封鎖港口,不會對當地官府造成直接影響,而且“隆慶開關”也僅限於月關一處,認真說起來,其餘港口仍然要執行海禁政策,理論上對於當地海商、百姓的抱怨可以不予理會。但是倭寇突然重現於浙江,這就要人老命了。
倭寇從明朝建立之初就出現了,嘉靖和萬曆年間發展到達了頂峰,江浙一帶民眾被殺者達數十萬人,朝野上下聞倭色變。當時胡宗憲和戚繼光在浙江招募編練的軍隊足足打了好幾年,才把倭寇徹底蕩平。
他哭喪著臉回答:“陛下,處處狼煙四起,臣想調兵也無處可調啊!韃子入關不得不防,不僅邊軍不能抽調,還要從其餘各地派兵前往援助;流寇卷土重來,也要未雨綢繆,重新派出大軍圍剿。現在,又哪來的兵前往福建和浙江?”
崇禎冷冷道:“你的意思是說:讓倭寇燒殺搶掠,等他們搶夠了滿載而歸?紅毛也隨他去,等到補給不足時,再退回南洋?”
張鳳翼不敢接話,心裏卻想:差不多也就這麽回事啊!紅毛再厲害,總不能上岸攻城掠地。倭寇倒是來得莫名其妙,但是既已絕跡多年,說不定這次隻是曇花一現。
崇禎轉身拿起案幾上的鎮紙朝張鳳翼丟過去,從他耳邊飛過,險些砸破這位兵部尚書的腦袋,怒不可遏地喊道:“一個個遇事毫無主意,一點辦法都沒有,朕要你們這些臣子有何用?沈猶龍如此,你張伯起也是如此!若是韃子和流寇也罷了,可是讓紅毛幾條船在福建耀武揚威,讓一群倭人在江南腹心之地肆虐,我大明就沒有人了嗎?”
張鳳翼臉色煞白,連連在地上磕頭,哀求道:“陛下息怒,容臣再想想……”
溫體仁在一旁等崇禎稍微平靜一點之後,進言道:“陛下,其實也不是無人可用,南方就有一個現成的人選……”
崇禎一怔,隨即反應過來,“你是說,瓊州夏天南?”
“正是此人。”溫體仁解釋道,“按前任福建巡撫鄒維璉去年的奏折所言,福建遊擊鄭芝龍打紅毛時,夏天南就派出水師參與了水戰,並且立下大功,加上這次山東全殲叛軍船隊,足以證明其水師之強,驅逐紅毛應該不成問題。其陸師長於火器,能正麵擊潰叛軍騎兵,對付倭寇應該也不在話下——當年戚繼光蕩平倭寇,使用火器也頗有心得,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其實戚繼光大規模使用火器是出任薊鎮總兵官之後,為了抵禦韃靼騎兵創建了火器加偏廂車的車陣。在南方抗倭時,其軍隊冷兵器兵種的比例更高,屢次打敗倭寇靠的是靈活機動的“鴛鴦陣”,鳥銃手並不是太多,火炮也隻有小口徑的虎蹲炮。溫體仁畢竟隻是個玩弄權術的文官,對於其中的細節並不了解,不過這點烏龍不影響大局,火器運用得當,能擊韃靼敗騎兵,也能擊敗倭寇。
崇禎聞言心動了。戚繼光是明朝中後期首屈一指的名將,南征倭寇、北禦韃靼,戰功卓著,若是本朝有人能與其相提並論,崇禎做夢都會笑醒。溫體仁將夏天南與戚繼光比較,聽起來倒挺像那麽回事,眼下北方邊鎮戰事吃緊,無人可用,不妨試試這個擅長火器的南方將領。
他沉吟道:“長卿說得有理。隻是福建和浙江都告急,恐怕這夏天南分身乏術吧?”
溫體仁想了想:“驅逐紅毛隻需水師,對付倭寇隻需陸師,按理說可以同時出兵。不過為了穩妥起見,可以讓他自己便宜行事。若是非得分個先後,臣建議先出兵台州,紅毛的水師畢竟隻是癬疥之疾,倭寇才是大患。”
“呯”的一聲,一個精美的瓷杯被摔在地上,粉身碎骨,碎片濺得到處都是。
“廢物,都是一群廢物!”崇禎憤怒地大喊,“沈猶龍這廝,還不如罷官的鄒維璉。鄒維璉在任上打跑了紅毛,可是沈猶龍麵對幾條紅毛的戰船,居然束手無策,還把求援信送到了朕這裏!事事都要朕來做,那要他這巡撫有何用?”
見皇上龍顏大怒,王承恩趕緊跪在地上,“萬歲爺息怒,不要氣壞了龍體。”
崇禎充耳不聞,繼續抽出另一本奏折,狠狠地砸在地上。
“屋漏偏逢連夜雨,老天爺這是嫌朕還不夠倒黴嗎?絕跡多年的倭寇,居然又在浙江台州出現了!浙江上下官員也通通是廢物,讓一兩千人如入無人之境。”
王承恩口上不敢說,心裏卻嘀咕:那是萬歲爺您沒看到嘉靖年間,幾十個倭寇就敢攻打縣城呢!一兩千人,在武備鬆弛的江南幾乎可以橫著走了。
崇禎發了一番脾氣之後,冷靜下來。他知道發脾氣也不能解決問題,想了想,吩咐道:“去,把溫長卿和張伯起叫來。”
張伯起就是兵部尚書張鳳翼,字伯起,號靈虛。過了沒多久,溫體仁和張鳳翼匆匆忙忙趕來,看到地上一片狼藉,有些吃驚。
崇禎把福建求援的奏折丟給張鳳翼,冷冷地問:“紅毛封堵港口,片板不得下海,福建巡撫沈猶龍八百裏加急求援,讓朕派兵,兵部有何意見?”
張鳳翼一聽,一個頭變得兩個頭大。如今北邊有韃子入關,需要抽掉各地兵力趕赴宣府、大同抵抗,西邊流寇再起波瀾,卻苦於兵力集中到了北方,沒法抽調。這當口忽然要派兵遠赴福建,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張鳳翼又能有什麽辦法?
可是皇帝的話不能不回答,他冥思苦想了一番,想不到應對之策,隻能無奈地說:“眼下無兵可派,隻能由福建就地組織反抗。紅毛隻是船堅炮利,陸戰差強人意……”
崇禎冷笑了一聲:“這就是兵部的意見?”他指了指摔在地上的那本奏折,“你再看看這本奏折。”
張鳳翼莫名其妙撿起地上那本奏折,打開一看,頓時臉色蒼白,汗如雨下。
如果說紅毛的戰船隻是封鎖港口,不會對當地官府造成直接影響,而且“隆慶開關”也僅限於月關一處,認真說起來,其餘港口仍然要執行海禁政策,理論上對於當地海商、百姓的抱怨可以不予理會。但是倭寇突然重現於浙江,這就要人老命了。
倭寇從明朝建立之初就出現了,嘉靖和萬曆年間發展到達了頂峰,江浙一帶民眾被殺者達數十萬人,朝野上下聞倭色變。當時胡宗憲和戚繼光在浙江招募編練的軍隊足足打了好幾年,才把倭寇徹底蕩平。
他哭喪著臉回答:“陛下,處處狼煙四起,臣想調兵也無處可調啊!韃子入關不得不防,不僅邊軍不能抽調,還要從其餘各地派兵前往援助;流寇卷土重來,也要未雨綢繆,重新派出大軍圍剿。現在,又哪來的兵前往福建和浙江?”
崇禎冷冷道:“你的意思是說:讓倭寇燒殺搶掠,等他們搶夠了滿載而歸?紅毛也隨他去,等到補給不足時,再退回南洋?”
張鳳翼不敢接話,心裏卻想:差不多也就這麽回事啊!紅毛再厲害,總不能上岸攻城掠地。倭寇倒是來得莫名其妙,但是既已絕跡多年,說不定這次隻是曇花一現。
崇禎轉身拿起案幾上的鎮紙朝張鳳翼丟過去,從他耳邊飛過,險些砸破這位兵部尚書的腦袋,怒不可遏地喊道:“一個個遇事毫無主意,一點辦法都沒有,朕要你們這些臣子有何用?沈猶龍如此,你張伯起也是如此!若是韃子和流寇也罷了,可是讓紅毛幾條船在福建耀武揚威,讓一群倭人在江南腹心之地肆虐,我大明就沒有人了嗎?”
張鳳翼臉色煞白,連連在地上磕頭,哀求道:“陛下息怒,容臣再想想……”
溫體仁在一旁等崇禎稍微平靜一點之後,進言道:“陛下,其實也不是無人可用,南方就有一個現成的人選……”
崇禎一怔,隨即反應過來,“你是說,瓊州夏天南?”
“正是此人。”溫體仁解釋道,“按前任福建巡撫鄒維璉去年的奏折所言,福建遊擊鄭芝龍打紅毛時,夏天南就派出水師參與了水戰,並且立下大功,加上這次山東全殲叛軍船隊,足以證明其水師之強,驅逐紅毛應該不成問題。其陸師長於火器,能正麵擊潰叛軍騎兵,對付倭寇應該也不在話下——當年戚繼光蕩平倭寇,使用火器也頗有心得,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其實戚繼光大規模使用火器是出任薊鎮總兵官之後,為了抵禦韃靼騎兵創建了火器加偏廂車的車陣。在南方抗倭時,其軍隊冷兵器兵種的比例更高,屢次打敗倭寇靠的是靈活機動的“鴛鴦陣”,鳥銃手並不是太多,火炮也隻有小口徑的虎蹲炮。溫體仁畢竟隻是個玩弄權術的文官,對於其中的細節並不了解,不過這點烏龍不影響大局,火器運用得當,能擊韃靼敗騎兵,也能擊敗倭寇。
崇禎聞言心動了。戚繼光是明朝中後期首屈一指的名將,南征倭寇、北禦韃靼,戰功卓著,若是本朝有人能與其相提並論,崇禎做夢都會笑醒。溫體仁將夏天南與戚繼光比較,聽起來倒挺像那麽回事,眼下北方邊鎮戰事吃緊,無人可用,不妨試試這個擅長火器的南方將領。
他沉吟道:“長卿說得有理。隻是福建和浙江都告急,恐怕這夏天南分身乏術吧?”
溫體仁想了想:“驅逐紅毛隻需水師,對付倭寇隻需陸師,按理說可以同時出兵。不過為了穩妥起見,可以讓他自己便宜行事。若是非得分個先後,臣建議先出兵台州,紅毛的水師畢竟隻是癬疥之疾,倭寇才是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