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兩種設計,一種為雪茄形,一種為雞蛋形。[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棉_._.花_._.糖_._.小_._.說_._.網<<<$.]
雪茄形戰艦算是現代的一款經典設計,多應用在潛艇和飛艇上,甚至飛機去掉了翅膀後,他也是雪茄形的。
所以固然宇宙飛船不看重外形,這個設計方案也被保留了下來。
雞蛋形沒的說,最穩定的結構,沒有之一。
但是隨後的全民投票結果出來後,這些用理智分析的科學家就有都樂了。
在他們眼裏,那麽多設計各有優劣難以抉擇,但在民眾眼中,這卻實在不是什麽困難的選擇題。
宇宙飛船如果不是船,那看起來豈不是怪怪的?
並且地球造船的經驗也更豐富,而沒實力在太空直接製造戰艦時,第一艘戰艦肯定是放在水裏製造的。
按照華夏一貫的命名傳統,這艘船被命名為“蓬萊”,即仙人居住的地方。
蓬萊的設計長度為414公裏,如果對這個長度沒有什麽清晰的概念的話,那灣灣的長度是394公裏。
蓬萊長414公裏,寬120公裏,主要外殼材料是氮化矽。
至於說為什麽不用鋼鐵,道理很簡單,地球上還能用的鋼鐵已經很少了,如果戰艦用鋼鐵製造的話,很可能以後地球人都要用塑料鍋炒菜了。並且氮化矽本身就是一種超硬物質,本身具有潤滑性,並且耐磨損,高溫時抗氧化。而且它還能抵抗冷熱衝擊,在空氣中加熱到1000c以上,急劇冷卻再急劇加熱,也不會碎裂。
這種優異的陶瓷材料製造飛船外殼,其表現一點不比鋼鐵差呢!
如果根據這個角度來說的話,其實蓬萊號還算是世界上最大最貴的瓷器了,什麽元青花什麽汝窯官窯瓷,在它麵前都要被碾壓成渣渣。<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trong>
這東西飄在天上的話,完全就是一座移動的灣灣島。
這艘戰艦會搭載360門電磁炮,1800個導彈發射孔,5400架太空戰機,還有20000台機甲。
什麽,你說蓬萊號不是運輸艦麽?
你以為運輸艦會是運糧食貨物的?這東西本來就是運戰機機甲的,君不見帝落的鱷魚運輸艦肚子裏裝的都是什麽…
不過鑒於鱷魚艦麵對太空戰機幾乎是毫無反抗之力就被打掉了,所以華夏以後要把運輸艦上也裝上武器。
以蓬萊的大小,別說360門電磁炮,3600門也放的下,但蓬萊是用兩座核聚變核電站供電的,它要供給整個蓬萊的所有日常消耗,還要留出一部分做備用,隻能放360門電磁炮,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不過電磁炮少,但是導彈發射器多啊,等打起仗來,一波就是上萬導彈,那畫麵,想想就覺得美不勝收。
宇宙戰艦太大,裏麵放個幾十萬人都綽綽有餘,因此完全可以看做是一個小型的國家,但即便如此,戰艦上也隻有艦長,副艦長之類的職務,不過這裏倒是多了艦委這一職務,負責戰艦中居民的生活和思想開導。
類似於解放軍中的政委吧。
因為一個艦長要管理幾十萬人,所以政府給設置的軍銜是中將,等同於現役野戰集團軍總司令了。
並且由於宇宙戰艦的特殊性,他的艦長地位肯定還要比陸軍司令高那麽一些,當然這是心理上的高。
此時幾十年無戰事,軍隊裏大部分都是熬資曆熬出來的長官,而整天窩在地底,像什麽海軍,導彈兵整天就是拿著虛擬訓練器訓練的。
這時候想找一個才貌雙全的艦隊長官還真有點難。
不過距離建成都還有一段日子呢,在這個時間裏慢慢選拔吧。
也不急。
第一艘宇宙戰艦的數據出來後,華夏的領導人半是開心,半是憂愁。
開心的是,有了宇宙戰艦,自己這個文明在宇宙中也多少有了那麽一點話語權。
但憂愁的嘛,那就多了。
現在的華夏人口是30億,現役軍人有400萬,聽起來是很多。
但是讓蓬萊號所有功能正常啟動所需要的人數是442000人…
整個華夏的軍隊隻能填充十艘戰艦的你敢信?
所以現在政府的命令是,優生優育,多生多育。
生孩子有家庭補貼,養不起的國家幫你養,奶粉錢國家出了,上學錢國家也出了。
當然這樣養孩子的話,國家肯定會讓孩子報軍校的,不過能上那樣的戰艦上當兵,也是一件很榮幸的事情不是麽。
反正感覺起來比飛行員牛逼了。
另一項政策,便是大力發展智能程序。
現在的飛船需要的人是多,但隻要以後用智能程序將人替換下來,到時候就能節約大部分的人力。
其實現在已經認清了自己的靈詩語一個人就能過玩轉整個蓬萊號了,如果再加上圖靈的六百萬被動智能,即使是上萬艘蓬萊號,他們也能跟玩兒一樣操作起來,並且還能比人類做的更好。
不過華夏終究還是對這種有思想的智能能不用盡量不用。
鬼知道他們會不會造反呢。
靈詩語也樂得清閑,每天就在李詩棠這邊一起研究帝落的科技和文明。
在書裏他們還了解到,當初搭載他們的那艘五級文明飛船都還在帝落星上,因為長年累月的丟失了聯係方式,現在帝氏的人都上不去了。
所以那個飛船都已經被黃土覆蓋又長出了樹木,成了一座小山。
李詩棠感覺,如果有機會,還是可以把這個船拉出來研究一下的。
寂靜的太空中,幾道淡藍色的波紋閃過,隨後,一顆水藍色的星球就無聲無息的飄了過去。
原本按照地球的科技,地球要到達麥哲倫需要兩千年,加上圖靈的推進器技術後,這個時間被縮短到了八百年。
而現在又獲得了帝落的科技。
帝落沒有發明燃料科技,他們的的飛船起飛靠的是強電產生的磁場和星球磁場抵消。
這樣的話,飛船就會消除掉重力的影響,不需要達到一個宇宙速遞,慢騰騰的就能離開星球。
這個磁場也可以使飛船中產生重力,根據功率的不同,能達到的重力也不一樣。
帝落現在是可以在44倍重力以下隨便調節了。
雖然實際上用得到的也就一個一倍。
再疊加上這個磁力推動後,地球的速度還能飆升,到時候,到達大麥哲倫的時間其實已經縮短到不足400年了。
(其實別說400年,4萬年都到不了,不過要真這麽寫那地球早完蛋了,它距離地球太遠了,並且它和銀河係之間還有星流,地球去銀河係的話相當於是逆流而上,那要花的時間真的沒法想象。)
地球的所有反射式,放電式望遠鏡都已經將目光轉向了大麥哲倫星係,開始辨認其中的星係和恒星,以決定未來地球要跟隨的是哪一個太陽。
他們還要找找這些星係中有沒有可能存在著類地行星,以供地球人向外發展。
畢竟地球上各種可用的資源已經不太多了,像石油這種早在數年前就被挖光了。
雪茄形戰艦算是現代的一款經典設計,多應用在潛艇和飛艇上,甚至飛機去掉了翅膀後,他也是雪茄形的。
所以固然宇宙飛船不看重外形,這個設計方案也被保留了下來。
雞蛋形沒的說,最穩定的結構,沒有之一。
但是隨後的全民投票結果出來後,這些用理智分析的科學家就有都樂了。
在他們眼裏,那麽多設計各有優劣難以抉擇,但在民眾眼中,這卻實在不是什麽困難的選擇題。
宇宙飛船如果不是船,那看起來豈不是怪怪的?
並且地球造船的經驗也更豐富,而沒實力在太空直接製造戰艦時,第一艘戰艦肯定是放在水裏製造的。
按照華夏一貫的命名傳統,這艘船被命名為“蓬萊”,即仙人居住的地方。
蓬萊的設計長度為414公裏,如果對這個長度沒有什麽清晰的概念的話,那灣灣的長度是394公裏。
蓬萊長414公裏,寬120公裏,主要外殼材料是氮化矽。
至於說為什麽不用鋼鐵,道理很簡單,地球上還能用的鋼鐵已經很少了,如果戰艦用鋼鐵製造的話,很可能以後地球人都要用塑料鍋炒菜了。並且氮化矽本身就是一種超硬物質,本身具有潤滑性,並且耐磨損,高溫時抗氧化。而且它還能抵抗冷熱衝擊,在空氣中加熱到1000c以上,急劇冷卻再急劇加熱,也不會碎裂。
這種優異的陶瓷材料製造飛船外殼,其表現一點不比鋼鐵差呢!
如果根據這個角度來說的話,其實蓬萊號還算是世界上最大最貴的瓷器了,什麽元青花什麽汝窯官窯瓷,在它麵前都要被碾壓成渣渣。<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trong>
這東西飄在天上的話,完全就是一座移動的灣灣島。
這艘戰艦會搭載360門電磁炮,1800個導彈發射孔,5400架太空戰機,還有20000台機甲。
什麽,你說蓬萊號不是運輸艦麽?
你以為運輸艦會是運糧食貨物的?這東西本來就是運戰機機甲的,君不見帝落的鱷魚運輸艦肚子裏裝的都是什麽…
不過鑒於鱷魚艦麵對太空戰機幾乎是毫無反抗之力就被打掉了,所以華夏以後要把運輸艦上也裝上武器。
以蓬萊的大小,別說360門電磁炮,3600門也放的下,但蓬萊是用兩座核聚變核電站供電的,它要供給整個蓬萊的所有日常消耗,還要留出一部分做備用,隻能放360門電磁炮,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不過電磁炮少,但是導彈發射器多啊,等打起仗來,一波就是上萬導彈,那畫麵,想想就覺得美不勝收。
宇宙戰艦太大,裏麵放個幾十萬人都綽綽有餘,因此完全可以看做是一個小型的國家,但即便如此,戰艦上也隻有艦長,副艦長之類的職務,不過這裏倒是多了艦委這一職務,負責戰艦中居民的生活和思想開導。
類似於解放軍中的政委吧。
因為一個艦長要管理幾十萬人,所以政府給設置的軍銜是中將,等同於現役野戰集團軍總司令了。
並且由於宇宙戰艦的特殊性,他的艦長地位肯定還要比陸軍司令高那麽一些,當然這是心理上的高。
此時幾十年無戰事,軍隊裏大部分都是熬資曆熬出來的長官,而整天窩在地底,像什麽海軍,導彈兵整天就是拿著虛擬訓練器訓練的。
這時候想找一個才貌雙全的艦隊長官還真有點難。
不過距離建成都還有一段日子呢,在這個時間裏慢慢選拔吧。
也不急。
第一艘宇宙戰艦的數據出來後,華夏的領導人半是開心,半是憂愁。
開心的是,有了宇宙戰艦,自己這個文明在宇宙中也多少有了那麽一點話語權。
但憂愁的嘛,那就多了。
現在的華夏人口是30億,現役軍人有400萬,聽起來是很多。
但是讓蓬萊號所有功能正常啟動所需要的人數是442000人…
整個華夏的軍隊隻能填充十艘戰艦的你敢信?
所以現在政府的命令是,優生優育,多生多育。
生孩子有家庭補貼,養不起的國家幫你養,奶粉錢國家出了,上學錢國家也出了。
當然這樣養孩子的話,國家肯定會讓孩子報軍校的,不過能上那樣的戰艦上當兵,也是一件很榮幸的事情不是麽。
反正感覺起來比飛行員牛逼了。
另一項政策,便是大力發展智能程序。
現在的飛船需要的人是多,但隻要以後用智能程序將人替換下來,到時候就能節約大部分的人力。
其實現在已經認清了自己的靈詩語一個人就能過玩轉整個蓬萊號了,如果再加上圖靈的六百萬被動智能,即使是上萬艘蓬萊號,他們也能跟玩兒一樣操作起來,並且還能比人類做的更好。
不過華夏終究還是對這種有思想的智能能不用盡量不用。
鬼知道他們會不會造反呢。
靈詩語也樂得清閑,每天就在李詩棠這邊一起研究帝落的科技和文明。
在書裏他們還了解到,當初搭載他們的那艘五級文明飛船都還在帝落星上,因為長年累月的丟失了聯係方式,現在帝氏的人都上不去了。
所以那個飛船都已經被黃土覆蓋又長出了樹木,成了一座小山。
李詩棠感覺,如果有機會,還是可以把這個船拉出來研究一下的。
寂靜的太空中,幾道淡藍色的波紋閃過,隨後,一顆水藍色的星球就無聲無息的飄了過去。
原本按照地球的科技,地球要到達麥哲倫需要兩千年,加上圖靈的推進器技術後,這個時間被縮短到了八百年。
而現在又獲得了帝落的科技。
帝落沒有發明燃料科技,他們的的飛船起飛靠的是強電產生的磁場和星球磁場抵消。
這樣的話,飛船就會消除掉重力的影響,不需要達到一個宇宙速遞,慢騰騰的就能離開星球。
這個磁場也可以使飛船中產生重力,根據功率的不同,能達到的重力也不一樣。
帝落現在是可以在44倍重力以下隨便調節了。
雖然實際上用得到的也就一個一倍。
再疊加上這個磁力推動後,地球的速度還能飆升,到時候,到達大麥哲倫的時間其實已經縮短到不足400年了。
(其實別說400年,4萬年都到不了,不過要真這麽寫那地球早完蛋了,它距離地球太遠了,並且它和銀河係之間還有星流,地球去銀河係的話相當於是逆流而上,那要花的時間真的沒法想象。)
地球的所有反射式,放電式望遠鏡都已經將目光轉向了大麥哲倫星係,開始辨認其中的星係和恒星,以決定未來地球要跟隨的是哪一個太陽。
他們還要找找這些星係中有沒有可能存在著類地行星,以供地球人向外發展。
畢竟地球上各種可用的資源已經不太多了,像石油這種早在數年前就被挖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