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幾個字就足以讓我們對那個年代的印度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對那場規模宏大的印度兵暴動,則更是如此。但以下,我們仍需先談談一些重要史實。


    一六○○年,伊莉莎白女王統治下的大英帝國正值強盛時期。在這片神聖的雅裏阿瓦爾塔土地上,生活著兩億人口,其中有一億一千二百萬人信仰印度教。享有盛名的“東印度公司”就是在這個時期成立的,它的英文綽號叫“老約翰公司”。


    起初,它隻是一個簡單的與印方做貿易的商人間的集會,負責人是肯貝朗公爵。


    那個時候,在印度曾經強大的葡萄牙勢力已經衰退。因此英國人利用這個時機,在孟加拉灣一帶展開政治和軍事攻勢。那裏的首府加爾各答將成為新政府的統治中心。首先,皇家軍隊的第三十九團將從英國遠涉重洋來占領這個地區。至今在這個軍團的旗子上還印著它當年的座右銘:印度的普利姆斯爐(一種用來做飯,燒水等的輕便爐子)。


    但與此同時也成立了以科貝爾為首的一家法國公司。它和輪敦商人的公司抱著同樣的目的。兩家公司的商業競爭必然帶來利害衝突。在漫長的商界浮沉中,湧現出傑出的迪普萊克斯家族、拉布爾多雷家族和拉利-托朗達爾家族。


    最後,法國人以失敗告終,不得不放棄印度半島上的卡爾納迪克以及它的東部邊緣地帶。


    克裏夫在打敗所有的競爭對手之後,再也不擔心葡萄牙和法國方麵的壓力了。於是他決定進攻孟加拉灣,由洛爾德-哈斯汀任總指揮。雖然東印度公司進行了一係列有效而強硬的改革措施,但昔日的強大和吸引力仍是曇花一現,不複存在了,幾年之後的一七八四年,彼特再一次修改了最初的計劃。但他的權力實際上掌握在自己的參事手裏。最後的結果是:一八一三年,公司麵臨著喪失對印度商業的壟斷,而在一八三三年又接著失去了中國市場。


    但英國再也與半島上的商業競爭無緣,最主要的原因是它不得不承受連綿不斷的苦戰,一會兒是原有的土地占有者們想收回失地,一會兒又是新的征服者們對土地垂涎三尺。


    在科爾瓦裏斯統治下的一七八四年,就發生了與蒂博-薩伊布的戰爭,此人死於一七九九年五月四日由哈裏斯將軍在塞漢加巴丹發起的最後一次進攻中。血統高貴,在十八世紀時頗為強盛的瑪阿拉特人和以英勇著稱的班達裏斯人在這一年都曾與英國作戰過。除此之外,英國人還和尼泊爾境內的古爾格卡斯人之間戰火不斷,隻不過後者在一八五七年的嚴峻考驗中成了英國人的忠實同盟。最後還有從一八二三年持續到第二年的與比爾曼人的戰爭。


    在一八二八年,英國人成了世界的主人——直接或間接地占領著大片的土地。威廉-本汀克統治下的英國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印度的軍隊在經過一番整編之後,被截然分為兩大部分,歐洲軍和印度軍。前者形成了皇家軍隊,包括騎兵團、步兵連和屬於印度軍的歐洲步兵;後者則是本地部隊,包括步兵、騎兵,都是由英國軍官領導下的當地士兵。另外,還有一個屬於印度軍的炮兵部隊,除少數幾個連之外,全是英國兵。


    這些兵團的人員情況如何呢?就步兵而言,孟加拉步兵團有一千一百人,而孟買和馬德拉斯的步兵團有八九百人;至於騎兵,差不多每個兵團都隻有六百人。


    總之,一八五七年的印度,正如德-瓦爾布森先生在他的著作《英國人與印度新編》中曾詳細提到的,擁有本地軍二十萬,歐洲軍四十五萬,這就是三個印度地區所有的兵力。


    但受製於英國軍官的印度兵對強迫他們遵守的歐洲軍規非常反感。早在一八○六年,或許是受了蒂博-薩伊布的兒子的影響,駐紮在韋洛爾的馬德拉斯本地軍就殺掉了皇家軍第六十九團的哨兵、軍官及其家屬,燒了營房,又衝進醫院把傷兵全部槍殺。這次暴動究竟歸於何因?——至少是表麵原因?表麵上是胡子、頭巾和耳環的問題,但實際上則是出於一種對侵略者的仇恨。


    但這次暴動很快就被皇家軍隊在阿斯科的駐軍鎮壓下去。


    而一八五七年的暴動也是出於類似的原因——或借口——但卻可怕得多。如果馬德拉斯和孟買的地方軍隊也加入暴動的話,那麽英國在印度的勢力定會遭到削弱。


    但不管怎樣,我們都應指出這次暴動並非是全民性的。首先農村和城市的印度人是絕對不會介入暴動的。其次暴動的範圍隻限於印度中部、西北部的一些省和烏德王國,這些處於半獨立狀態的地區。而英國在印度卻有眾多的忠實跟隨者。如駐有三個印度高加索兵團的旁遮普地區,處於社會底層,在德裏頗受歧視的西克斯人,還有遷徙到勒克瑙,尼泊爾王公統治下的一萬二千名古爾格卡斯人。此外,效忠英國人的還有瓜廖爾和帕蒂阿拉的馬阿拉亞人以及蘭布爾的印度王公和博帕爾的印度王妃,他們忠實於英國的統治,用印度當地人的話來說,就是“忠實於鹽”。


    暴動正是發生在甘寧先生擔任最高行政長官的時期。或許他已經預料到了這場規模宏大的運動。幾年來,聯合王國這顆明星在印度的天空下已經明顯地遜色了。一八四二年,卡布爾的退位又降低了歐洲征服者們的威望。而英軍在克裏米亞戰爭的表現實在是有損它的軍威。於是,熟知黑海戰況的印度兵預謀暴動的時刻終於來到了。吟遊詩人和婆羅門通過說道和歌吟來換取民心,而現在隻需星星之火即可把千萬顆早已蠢蠢欲動的人心點燃。


    時機終於在一八五七年醞釀成熟。這一年,皇家軍迫於某種外界因素而實行了減員。


    年初,住在坎普爾附近的那納-薩伊布,即當杜-龐特大頭人,來到德裏,而後又去了勒克瑙,大概正是為了發起這場暴動。


    事實亦如此,那納走後不久,暴動就拉開了帷幕。


    這個時候,英國政府剛為土著軍隊裝備了英菲爾德短槍,而這種槍須用塗過油的子彈。一天,軍隊上下到處傳聞印度兵用的是塗了牛油的子彈,而穆斯林用的子彈塗的是豬油。


    在這個國家,人們可以因為肥皂的成分中有他們崇拜或鄙視的動物的脂肪而拒絕使用肥皂,這種塗了禁忌物的子彈——使用時,還必須用嘴撕開——自然難以讓人接受。頓時,抗議聲四起。政府麵對這種情形做了部分讓步;但改變子彈的製造方法,聲稱子彈中不含被視為禁忌的動物脂肪隻是徒勞,它沒能說服印度兵放心地使用這種子彈。


    一月二十四日,在貝蘭布爾,第三十四軍團的印度兵拒絕使用子彈,三月中旬,一名軍士被殺,整個軍團被解散。一番血腥屠殺之後,暴動的狂飆波及到鄰近地區。


    五月十日,在米拉特,德裏北邊的一個城市,第三、十一、二十軍團紛紛掀起暴動。他們殺了上校和幾個參謀部的軍官,又把整座城市搶劫一空,而後直奔德裏。德裏的王公,梯木爾的一位後代,和暴亂的士兵會合,他們奪取了兵工廠並殺掉了第五十四軍團的全部軍官。


    五月十一日,在德裏,福拉曼上校和他的軍官們無一逃脫米拉特暴亂士兵的大刀,連指揮官的住所也被洗劫一空。五月十六日,四十九名囚犯,不論男女老幼,全成了刀下鬼。


    五月二十日,駐紮在拉合爾的第二十六軍團殺了港口指揮官和歐洲上士。


    恐怖的屠殺此起彼伏。


    五月二十八日,在努拉巴德,歐洲軍官受難。


    五月三十日,在勒克瑙的駐軍部隊,旅長、隨從及其他一些軍官被殺。


    五月三十一日,在巴雷利的羅伊爾坎德,幾個軍官遭到突襲,還沒來得及反抗就被殺死了。


    當天,在斯察亞罕布爾,第三十八軍團的印度兵殺了募兵員和許多軍官。次日,在伯爾瓦那邊,一批趕往離奧蘭巴爾德有一英裏遠的錫瓦布爾車站的軍官、婦女和孩子,在半路上被屠殺。


    六月初,在波巴爾,一些歐洲人被殺,在詹西,由於女王的財產曾被英國人剝奪,所以那裏的殺戮更是聞所未聞地殘忍,婦女和孩子不得不躲到密林裏去。


    六月六日,在安拉阿巴德,八位年輕的中尉死在印度兵的刀下。


    六月十四日,在瓜廖爾,兩個印度兵團發起暴動,軍官被殺。


    六月二十七日,在坎普爾,受難者不分男女老幼全被槍殺或淹死,——瘋狂的大屠殺場麵在幾個星期後將再次上演。


    七月一日,在霍爾卡,三十四名歐洲人被殺,其中包括軍官、婦女和孩子,城市被搶劫一空之後又被縱火燒毀,當天,在烏瓜爾,皇家軍第二十三團的上校及其副官被殺。


    七月十五日,坎普爾遭到第二次屠殺。這天,那納-薩伊布親自下令慘無人道地屠殺了幾百名婦女和兒童,——其中就有莫羅夫人——並且招來屠宰場的穆斯林屠夫來執行這項血腥的任務。而後,所有的受難者屍體都被扔進了一口神秘的枯井裏。


    九月二十六日,在勒克瑙的一個廣場上,即現在的“受難者廣場”,到處都躺著死裏逃生的傷員。


    除此之外,連一些偏僻的城市和鄉村都沾染了血腥味,整個暴動就是一場殘暴的大屠殺。


    英國方麵很快對這些屠殺采取了報複性行動——報複可能是必然的,畢竟遭到報複的暴亂者不得不怕英國人三分,——但同樣也是血腥的。


    在暴動初期的拉合爾,大法官蒙特戈默利和旅長科爾貝不費一槍一彈就解除了第八、十六、二十六和四十九軍團的武裝。在木爾但,第六十二和第二十九印度軍團也繳了槍,無法參加暴動。同樣,在佩沙瓦爾,斯-科爾頓旅長和尼科爾森上校在暴亂之前也解除了第二十四、二十七和五十一軍團的武裝。但是第五十一軍團的軍官卻聞風喪膽地逃進了山林,遭到通緝後,不久就被山民抓回了營房。


    報複才剛剛開始。


    尼科爾森上校率領一支特遣隊襲擊了正向德裏進軍的暴亂軍隊。很快他們就被英國人打得潰不成軍,四分五散,一百二十名戰俘被押到佩沙瓦爾。無一例外被判處死刑;但隻有三分之一的人會被處死。排放在刑場上的十門大炮的每個炮眼裏都塞著一名戰俘,十門炮共開了五次火,刑場上撤滿了殘缺不全的碎片,空氣中散布著肉被燒焦的惡臭。


    在德-瓦爾布森先生看來,幾乎所有的死刑犯都能英雄般地從容赴刑,印度人總是善於臨死不懼。一個年僅二十歲的漂亮印度兵一邊用手漫不經心地撫摸著死刑刑具,一邊對執行死刑的一名軍官說:“尊敬的上尉,您不必把我捆起來,我不想逃跑。”


    像這樣恐怖的死刑場麵隨處可見。就在當天的拉合爾,尚貝蘭旅長在對第五十五兵團的兩名印度兵執行完死刑後,講了這樣一番話:


    “你們剛剛看到活人被塞進炮眼,然後被炮彈炸成碎片;這是叛徒應受的懲罰。你們應該知道他們在另一個世界將受的痛苦折磨。他們之所以要被處以炮刑而不是絞刑,這是因為我不想讓他們沾上半點被劊子手處死的奇恥大辱,而且這足以證明我們的政府即使在這種關鍵時刻也不願對你們的宗教和社會等級成見有絲毫損害。”


    七月三十日,一千二百三十六名戰俘相繼被處死,而另外五十名則被關在牢裏餓死或悶死。


    八月二十八日,在逃往拉合爾的八百七十名印度兵中,皇家軍隊就無情地殺戮了六百五十九人。


    九月二十三日,德裏被占後,印度王室的三位王子,即王位繼承人和他的兩個表弟無條件地向奧德森將軍投了降。將軍隻派了一支五人小分隊把三位王子押在有五千印度人的大隊伍中,——一比一千的巨大懸殊。但在半路上,奧德森讓人停下王子們坐的馬車,自己登了上去,命令他們露出胸膛,用匕首把三位王子都殺死了。德-瓦爾布森先生說:“這次由英國軍官親自執行的死刑在旁遮普,定會受到最高讚賞。”


    德裏被占後,有三千戰俘被處以炮刑或絞刑,其中包括二十九名王室成員。在攻克德裏的戰鬥中,有二千二百五十一名歐洲兵和一千六百八十六名當地軍人喪命。


    在安拉阿巴德,不僅印度兵遭屠殺,而且連普通老百姓也被卷入狂熱的劫難中。


    十一月十六日,在勒克瑙,兩千名被斯坎德-巴格繳了槍的印度兵遭到屠殺,他們的屍體堆滿了一個一百二十平方米的房間。


    在坎普爾大屠殺之後,雷爾上校在把囚犯送上絞刑架前,總要強迫他們用舌頭把那些遭到屠殺的受難者留在屋子裏的每滴血跡恬幹淨。這對印度人來說,無疑是臨死前受的奇恥大辱。


    而在印度中部,死刑的槍聲同樣也接連不斷,被槍殺的印度兵不計其數。


    一八五八年三月九日,英軍進攻“黃屋”,在第二次包圍勒克瑙後,采取十人怞一的恐怖政策殺了許多印度兵,而且經常性地是指使西克斯人把他們活活燒死。


    十一日,五十具印度兵的屍首把勒克瑙王妃宮的護城河填得滿滿的,完全喪失了理智的英軍連傷兵也沒放過。


    在曆時十二天的戰鬥中,共有三千名印度兵被絞死或被槍殺,其中有三百八十人逃往伊達斯普島,而後又轉移到克什米爾島。


    總之,在這場把所有戰俘都統統處死的極其殘酷的報複行動中,先不計算死在戰場上的印度兵,單單一場旁遮普戰役,就有不下六百二十八名印度人被軍方下令塞進炮眼或用槍打死,一千三百七十人被官方處死,還有三百八十六人由兩方麵權威同時下令處以絞刑。


    在一八五七年初,據估計,共有不下一百二十萬的印度官兵和兩百萬的當地居民喪命,而後者隻不過是暴動隊伍中的一些並不堅定的參加者。格拉德斯通先生曾在英國議會中極力抗議這場可怕的報複,顯然他是不無道理的。


    這些死亡數據對於以下的敘述是不可缺少的。因為它可以使讀者理解如果說印度人仇恨英國人,那麽英國人也同樣仇恨印度人,十年之後,仍有人為坎普爾和勒克瑙兩地的受難者們戴孝。


    至於為平息這場暴動而進行的戰役,簡要列舉如下。


    首先是在旁遮普進行的第一場戰役,約翰-勞輪斯先生不幸戰死沙場。


    然後是圍攻暴動的中心德裏,幾千名逃兵的加盟增強了這座城市的防禦,穆罕默德-夏-巴哈杜爾被封為印度半島的皇帝。氣急敗壞的總督在給指揮官的最後一封電報中命令道:“結束德裏!”而於六月十三日開始的圍攻直到九月十九日方才結束,而且還要了哈裏-巴爾納爾德和約翰,尼科爾森兩位將軍的性命。


    同時,那納-薩伊布自封為王並在畢勒烏爾的城堡裏舉行了加冕儀式。得知這個消息後,哈弗洛克將軍率大軍馬不停蹄趕往坎普爾。但到坎普爾時,已是七月十六日,既未能阻止最後那場屠殺,也沒有抓住那納,他早已帶著五千人馬和四十門大炮逃之夭夭。


    既然如此,哈弗洛克隻得在烏德王國打了第一仗,而後又帶著剩下的一千七百名士兵和十門炮於七月二十八日經恒河朝勒克瑙進軍。


    以下該談到科蘭-坎貝爾先生和總參謀長詹姆士-烏特朗了。在對勒克瑙的長達八十七天的圍攻中,哈裏-勞輪斯和哈弗洛克將軍相繼喪命。所以科蘭-坎貝爾隻得暫時逃到已被收回的坎普爾,準備再戰。


    與此同時,其他幾支部隊攻下了印度中部的一個城市,莫伊爾,又征服了馬爾瓦,於是英國在烏德王國的統治地位重新得以建立。


    在一八五八年初,坎貝爾和烏特朗發動了對烏德的第二場戰役。四支步兵分隊分別由詹姆士-烏特朗本人和愛德華-呂卡爾兩位參謀長以及瓦爾波爾和弗蘭克斯兩位旅長擔任指揮。由霍普-格朗率領的騎兵以及由威爾森和羅伯特-納皮爾率領的特種兵總共大概有兩萬五千餘人,另外,由尼泊爾王公率領的一萬兩千名古爾格卡斯士兵將與他們會合。但貝戈姆1的暴動部隊卻有不下十二萬人,而且勒克瑙有七八十萬居民。雙方的戰鬥從三月六號開始。在以後的幾場連續作戰中,英軍方麵的威廉-皮爾上尉和霍德森少校紛紛戰死,到十六日這天,英軍已經占領了古姆提河流域的大片土地。盡管如此,貝戈姆和她的兒子仍死守在勒克瑙城西北端的穆薩-巴格宮,而暴動的穆斯林頭子木爾維也潛伏在城中心拒不投降。十九日,烏特朗再度進攻,二十一日,英軍大捷,從而完全摧毀了這個印度兵暴動的重要據點。


    1印度對王妃和公主的稱呼。


    四月,暴動進入末期。英國部隊開始遠征聚集著大量印度逃兵的羅伊爾坎德。王國的首都巴雷利自然成為皇家軍隊的指揮官們首選的進攻目標。起初,英軍接連失利。在於傑斯布爾大敗。阿德利安-霍普旅長也死在戰場。但到了月末,坎貝爾的大軍及時趕來,一舉奪下斯哈-亞罕布爾,五月五日,他向巴雷利大舉進攻,強攻之下占領了城市,但暴亂分子卻乘機成了漏網之魚。


    與此同時,烏格-奧茲將軍也在印度中部作戰。在一人五八年一月初,他率軍穿過波帕爾王國,並在二月三日那天平息了當地的印度兵暴動,而後向索恩高爾進軍,十天後占領了居拉科塔的堡壘,經溫迪亞山穀來到曼丹布爾山口,又通過貝特瓦抵達詹西城下,詹西女王親自率一萬一千名暴動兵守護著這座城市,三月二十二日這天,酷熱難當,將軍包圍了詹西,而後又從圍城的隊伍中怞出兩千士兵去阻擊由唐提阿-托皮率領的從瓜廖爾趕來的兩萬大軍,將軍的部隊大獲全勝,擊敗了這位聲名顯赫的暴動軍頭目。四月二日進攻開始,英軍攻破了城牆並奪取了城堡,但女王已經棄城而逃,接著又進攻女王和唐提阿-托皮決以死戰的卡爾皮堡,經過一番苦戰之後,於五月二十二日攻下,把女王及其同夥逼到了瓜廖爾,六月十六日,將軍的兩個旅與納皮爾旅長的部隊會合,摧毀了莫拉爾的全部暴動兵,十八日又整裝待發,以勝利者的姿態回到孟買。


    女王正是死在瓜廖爾的戰場上。這位可怕的女王,對大頭人忠心耿耿,是他在整場暴動中最為忠貞不渝的同伴。愛德華-莫羅上校親手殺死了她。在坎普爾,那納-薩伊布屠殺了莫羅夫人,在瓜廖爾,莫羅上校親手殺死了女王。兩個男人分別就是暴動和鎮壓的化身,如著能相遇,兩個敵人之間的深仇大恨必將釀成可怕的惡果!


    到這時,我們可以認為除了烏德王國內的幾個地方外,整場暴動基本上已經被平息了。坎貝爾於十一月二日重新殺回戰場,奪取了暴動分子最後的幾個據點,又強迫一些暴動軍的大頭目俯首稱臣。但其中一個叫伯尼-馬德奧的人卻逃走了。十二月份,聽說此人躲在尼泊爾邊境的某個地方。還得知他和那納-薩伊布、巴勞-洛以及烏德王國的貝戈姆呆在一起。到年末的時候,又有傳聞說他們逃到尼泊爾和烏德王國邊境的拉普提。在坎貝爾的緊緊追逼下,他們越過了邊境線。直到一八五九年一月初,一個旅的英軍才在尼泊爾境內追上了他們。其中就有莫羅上校指揮的軍團。伯尼-馬德奧被殺死,烏德貝戈姆和她的兒子被俘並被允許留在尼泊爾的首都。至於那納-薩伊布和巴勞-洛,人們一直都認為他倆已經死了。但事實卻並非如此。


    不管怎樣,轟轟烈烈的暴動大勢已去。唐提阿-托皮被他的中尉曼-辛格出賣給英軍,成了死刑犯,並於四月十五日在西普利被處死。德-瓦爾貝森先生曾評論,“他在壯烈的印度兵暴動中委實是一個出色的人物,有勇有謀,並具備充分的政治天才。”這位暴動分子最後英勇地死在斷頭台下。


    但如若這場印度兵暴動覆蓋了整個半島,尤其如若它是全民性的,那麽這場暴動可能會使英國人就此失去印度。而暴動的結束事實上也宣告了東印度公司的崩潰。


    早在一八五七年末,帕爾蒙斯頓執政官先生就向宮廷陳辭帝國麵臨衰落。


    一八五八年十一月一日,一個被印成二十種文字的聲明宣告英國女王維多利亞-貝阿特裏克斯目前正在掌握印度的統治權,幾年後,她將被加冕為印度女皇。


    這都是斯坦雷執政官的得意之作。最高統治者的職位被換稱為總督。此外還有一個國務秘書、十五名中央政府成員和從各部中獨立出來的印度議會成員,馬德拉斯和孟買兩轄區的地方長官由女王任命,印度各部的成員及部長由國務秘書任命,這就是新政府的主要構成。


    至於軍事力量,現在的皇家軍隊比印度兵暴動前增加了一萬七千名士兵,共擁有五十二個步兵團,九個射手兵團還有一個陣容宏大的炮兵部隊,另外每個騎兵團擁有五百把騎兵馬刀,每個步兵團擁有七百把刺刀。


    本地部隊由一百三十六個步兵團和四十個騎兵團組成,但炮兵無一例外都是歐洲人。


    這就是半島目前的行政和軍事狀況,也是守護著四十萬平方米土地的全部人員力量。


    格朗迪蒂耶先生曾說:“英國人很幸運地在這片廣袤而神奇的國度上遇到了一個溫和、靈巧、文明而且對任何束縛都逆來順受的民族。但他們應該當心,溫和是有限度的,束縛也不是無限的,總有一天這個民族會抬起頭顱將它打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蒸汽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儒勒·凡爾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儒勒·凡爾納並收藏蒸汽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