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鈺此刻眼中的驚喜,就跟薑婉昨日聽到柳興懷的話時如出一轍,薑婉很理解他的心情,等他激動的情緒漸漸平複下來了,這才道:“侯大人,為了確認東西是不是還在那兒,我們要盡快找人去挖挖看啊,此事宜早不宜遲。[.超多好看小說]隻是李時獻恐怕早就知道了跟我說這消息之人很可能知道東西在哪兒,即便已經過去兩個月,怕還是盯著那邊,因此動手的時候一定要神不知鬼不覺才行。”
侯鈺鄭重道:“這點我也明白,這事我再去找人商量商量,總要避開李時獻的耳目,今後打他個措手不及才好。”
薑婉讚同道:“正是如此!”
李時獻可是老狐狸,就算他抓不著拿走東西的人,可一旦他明白吳勇手中的東西到了另一個人手中,他恐怕就會做好最充足的準備,到時候即便有這些證據,要扳倒他估計也要費一番心力。所以,最好是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拿到那些東西,隨後突然發難,殺他個猝不及防。
“此事薑姑娘已經說給裴大人聽了吧?”侯鈺道。
薑婉搖頭:“我怕他那邊會有李時獻的人,而這事太過要命,絕對泄露不得,因此暫時還沒跟他說。”
侯鈺點頭道:“薑姑娘的顧慮也有幾分道理……”他想了想,說道,“若有機會,我會同他說的,若沒有,這事我便自個兒想辦法去做了。”
“侯大人,你一定要小心些。”薑婉鄭重道。她的未盡之言是,他要是不小心點,被李時獻發現了端倪,到時候他自己倒黴了不算,還要連累不少人。
侯鈺也是一臉凝重:“薑姑娘放心,我明白這事有多重要。”
可以說,勝敗就在此一舉了。
二人說完正事之後,侯鈺就匆匆離開了,之後他還要找人布置,用最合適的方法將東西取出來。
薑婉又坐了會兒,這才回祥雲閣去。
絮兒之前被薑婉支開了,但她知道薑婉要見的人是誰,因此欲言又止道:“姑娘……你是不是跟侯大人……”
薑婉看她糾結的臉色,撲哧一聲笑了出來:“你想什麽呢。<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trong>我跟侯大人是君子之交,你別看到個男的就覺得我跟他有什麽。”
絮兒連忙擺手:“不,不是,姑娘,我不是這個意思,我就是覺得……侯大人挺好的,侯姑娘也很和善……”
“再好也跟我沒關係啊。”薑婉笑著搖了搖頭。
見薑婉似乎並沒有想再談他的意思,絮兒趕緊閉嘴不再說了。
接下來的幾日,風平浪靜,薑婉卻似乎可以感覺到空氣中的緊張壓抑。侯鈺派人過來跟她透露了一句:東西已經拿到,薑姑娘請安心。
薑婉一直都知道侯鈺那邊其實不隻是侯鈺一個人的力量,隻是侯鈺跟裴祐的聯手,為怕人多嘴雜,隻有他一個人知道而已。侯鈺身後,其實站著的是對抗李時獻的一些隱秘力量,隻因為李時獻勢大,他們不好太過光明正大,但也總有些人敢正麵與李時獻對抗,有些人被李時獻抓到個由頭貶官了,有些人他甚至還看不上眼,懶得動他們,還有些人因為跟皇親國戚沾點故,他不好動手,然而總會給人時不時使個絆子。如此一來,朝堂上敢明麵上反著李時獻的官員,就越來越少了。
而裴祐那邊,也讓人來了個消息:暫時先不過來了,成敗在此一舉。
反倒是不該來的人,那個陰魂不散的李懋,又一次出現,試圖挑起她的恐懼。薑婉表麵上做出極為慌張懼怕的模樣,然而心裏卻在冷哼:你和你爹都要完蛋了你知道嗎?
九皇子最近接待的使節團來自西邊一個叫鄴的小國,鄴國使節團剛開始那段時間還是很安穩的,畢竟朝覲大國,總不能惹出什麽禍事來,然而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使節團中的部分人就開始在京城之中惹事了。
薑婉這邊倒是沒有倒黴被使節團的人盯上,但街頭巷尾的流言當中,她聽說有酒樓倒黴被使節團的人酒後發瘋給砸了,還傷了人,隻是因為他們是使節團,大宋對他們客客氣氣的,再加上內閣也明確表示要讓使節團感受到家的氣氛,酒樓的人也隻能自認倒黴了。如此幾次之後,使節團的人就知道在大宋亂來不會有什麽懲罰,大宋國家雖大,可大宋國人個個孬種,根本就不敢引戰啊!因此之後使節團變本加厲,讓京城的百姓頗多怨言。
原本使節團將在五日內離開,等過了這幾日,一旦使節團離開,大宋都城又會恢複以往的熱鬧繁華,使節團的影響漸漸就會消弭。然而,或許是覺得快走了,再不大鬧一場就晚了,也仗著內閣對他們的縱容,使節團的人變本加厲。
這個時候,還沒有任何人知道這將會是一場政變的□□。
事情的起因本來隻是眾多使節團鬧出的醃臢事的其中之一。使節團中的一人比較好色,不過他也知道分寸,隻敢調戲民女,沒膽子對官員家眷下手。這他又調戲了一個姑娘,那姑娘是普通人家,被調戲了之後羞憤難當,竟投湖自盡,雖然人沒死,但卻躺在床上生不如死。這事被憤怒的官員參到朝廷裏,卻如同往常一樣被內閣壓了下去。
然而這位被調戲的姑娘,她的娘正是皇上最近新寵的李婕妤的乳母,李婕妤自小喪母,對這位乳母極為敬重,得知此事之後,就在皇帝麵前哭訴。畢竟是新寵的女人,聽她哭成那樣也是心疼,皇上就過問了此事。司禮監一二把手都是李時獻的人,自然想辦法幫著圓,準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可三把手跟他們並不是一條心,將真相添油加醋透漏給皇上聽,還說了不少使節團在京城鬧出的事。
皇上聞聽此事大為震怒,一個小國的使節團居然都敢在大宋造次?他特意把李時獻叫到跟前詢問,麵對李時獻對使節團的維護,皇上大為光火,狠狠把李時獻斥責了一頓,讓他好好管管使節團。
這事到這裏本該完結了,然而偏偏就在這時候,有人上奏彈劾李時獻收取使節團賄賂。這事情一爆出來,李時獻之前對使節團維護的性質就完全不一樣了。之前還可以說是李時獻顧全大局,為了兩國的友好邦交這才放任使節團在京城胡作非為。他雖被皇帝斥責了,但皇帝其實也沒有太怪他,隻當他處理方式不夠妥當。但被使節團賄賂的事一鬧出來,皇帝對李時獻的看法就要變了,當時李時獻就急了,各種在皇帝麵前表忠心,斥責彈劾的官員胡說八道,陷害忠良。
皇帝對於李時獻是很信任的,雖然收受賄賂的事他也很不滿,但到底還不會讓他對李時獻太過離心。朝堂上的事還要指望李時獻幫著幹呢。他斥責了李時獻一頓,這事就打算了了,彈劾李時獻的官員也沒想懲罰。然而這時候又有人爆出李時獻二十多年前就曾經在使節團來訪的時候收取對方的賄賂,幫使節團的人結交當時的首輔。
這事說大可大,說小可小,全看皇帝怎麽想。而皇帝一開始是不打算多想的,隻覺得這一個個官員都吃飽了沒事幹,就想著勾心鬥角。直到他經人提醒想起二十多年前的那一場大案。
二十三年前,如今的皇帝還是個皇子,排行第七。當時的三皇子謀反案發之時,也正是使節團來訪的時候,也是因使節團的賄賂而借此牽連出是三皇子謀反一事。當時參與謀反的官員之中就包括當時的內閣首輔,與如今的情況多麽類似。隻不過當年正是李時獻提交的關鍵性證據,才證明了當時首輔和一應官員謀反的證據。而對比現在的狀況,再看到李時獻二十多年前跟使節團勾搭的證據,皇帝忍不住猜想,當初李時獻說不定就是賊喊抓賊,或者說,所謂的謀反,是他炮製出來的一場騙局。
一旦坐上皇帝寶座,沒有人對“謀反”這個詞會不敏感的。當年也正因為李時獻揭發了三皇子謀反一時,當時完全競爭不過三皇子的皇帝才能當上這個皇帝——大宋並不遵循立嫡立長原則,完全是看哪個皇子好就讓他當下一任皇帝,也就是說,看皇帝更喜歡誰。因此,皇帝對於這位間接捧自己上位的首輔大人是很感激也很信任的,一般事情也就斥責一頓了事。然而,所有的一切在“謀反”二字麵前都是紙糊的。
皇帝開始慎重起來,親自監督,讓大理寺聯合刑部的人徹查此事——皇帝對此也猶豫過,萬一查出來當年的三皇子是被冤枉的,他這個皇帝之位是不是就有那麽點名不正言不順的意思?後來一想,他們大宋跟前朝不一樣,前朝是嫡長子繼承製,而大宋則是賢者得繼大位,因此三皇子就算沒有謀反,也不礙事,誰說三皇子沒謀反他父皇就一定會選三皇子當皇帝?既然他父皇選擇了他當皇帝,可見他才是最得他父皇喜愛也最適合當皇帝的,三皇子就算不謀反也當不了皇帝。
有皇帝作證,大理寺和刑部也不敢亂來,十分謹慎,然而各種關於李時獻罪狀的證據也如雪片般紛至遝來,就像是積攢了許久,就等這一瞬間的爆發。在眾多證據麵前,皇帝震怒,將李時獻收押刑部大牢,隻等大理寺將所有證據罪狀都匯合之後,給出一個最終的結果。
侯鈺鄭重道:“這點我也明白,這事我再去找人商量商量,總要避開李時獻的耳目,今後打他個措手不及才好。”
薑婉讚同道:“正是如此!”
李時獻可是老狐狸,就算他抓不著拿走東西的人,可一旦他明白吳勇手中的東西到了另一個人手中,他恐怕就會做好最充足的準備,到時候即便有這些證據,要扳倒他估計也要費一番心力。所以,最好是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拿到那些東西,隨後突然發難,殺他個猝不及防。
“此事薑姑娘已經說給裴大人聽了吧?”侯鈺道。
薑婉搖頭:“我怕他那邊會有李時獻的人,而這事太過要命,絕對泄露不得,因此暫時還沒跟他說。”
侯鈺點頭道:“薑姑娘的顧慮也有幾分道理……”他想了想,說道,“若有機會,我會同他說的,若沒有,這事我便自個兒想辦法去做了。”
“侯大人,你一定要小心些。”薑婉鄭重道。她的未盡之言是,他要是不小心點,被李時獻發現了端倪,到時候他自己倒黴了不算,還要連累不少人。
侯鈺也是一臉凝重:“薑姑娘放心,我明白這事有多重要。”
可以說,勝敗就在此一舉了。
二人說完正事之後,侯鈺就匆匆離開了,之後他還要找人布置,用最合適的方法將東西取出來。
薑婉又坐了會兒,這才回祥雲閣去。
絮兒之前被薑婉支開了,但她知道薑婉要見的人是誰,因此欲言又止道:“姑娘……你是不是跟侯大人……”
薑婉看她糾結的臉色,撲哧一聲笑了出來:“你想什麽呢。<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trong>我跟侯大人是君子之交,你別看到個男的就覺得我跟他有什麽。”
絮兒連忙擺手:“不,不是,姑娘,我不是這個意思,我就是覺得……侯大人挺好的,侯姑娘也很和善……”
“再好也跟我沒關係啊。”薑婉笑著搖了搖頭。
見薑婉似乎並沒有想再談他的意思,絮兒趕緊閉嘴不再說了。
接下來的幾日,風平浪靜,薑婉卻似乎可以感覺到空氣中的緊張壓抑。侯鈺派人過來跟她透露了一句:東西已經拿到,薑姑娘請安心。
薑婉一直都知道侯鈺那邊其實不隻是侯鈺一個人的力量,隻是侯鈺跟裴祐的聯手,為怕人多嘴雜,隻有他一個人知道而已。侯鈺身後,其實站著的是對抗李時獻的一些隱秘力量,隻因為李時獻勢大,他們不好太過光明正大,但也總有些人敢正麵與李時獻對抗,有些人被李時獻抓到個由頭貶官了,有些人他甚至還看不上眼,懶得動他們,還有些人因為跟皇親國戚沾點故,他不好動手,然而總會給人時不時使個絆子。如此一來,朝堂上敢明麵上反著李時獻的官員,就越來越少了。
而裴祐那邊,也讓人來了個消息:暫時先不過來了,成敗在此一舉。
反倒是不該來的人,那個陰魂不散的李懋,又一次出現,試圖挑起她的恐懼。薑婉表麵上做出極為慌張懼怕的模樣,然而心裏卻在冷哼:你和你爹都要完蛋了你知道嗎?
九皇子最近接待的使節團來自西邊一個叫鄴的小國,鄴國使節團剛開始那段時間還是很安穩的,畢竟朝覲大國,總不能惹出什麽禍事來,然而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使節團中的部分人就開始在京城之中惹事了。
薑婉這邊倒是沒有倒黴被使節團的人盯上,但街頭巷尾的流言當中,她聽說有酒樓倒黴被使節團的人酒後發瘋給砸了,還傷了人,隻是因為他們是使節團,大宋對他們客客氣氣的,再加上內閣也明確表示要讓使節團感受到家的氣氛,酒樓的人也隻能自認倒黴了。如此幾次之後,使節團的人就知道在大宋亂來不會有什麽懲罰,大宋國家雖大,可大宋國人個個孬種,根本就不敢引戰啊!因此之後使節團變本加厲,讓京城的百姓頗多怨言。
原本使節團將在五日內離開,等過了這幾日,一旦使節團離開,大宋都城又會恢複以往的熱鬧繁華,使節團的影響漸漸就會消弭。然而,或許是覺得快走了,再不大鬧一場就晚了,也仗著內閣對他們的縱容,使節團的人變本加厲。
這個時候,還沒有任何人知道這將會是一場政變的□□。
事情的起因本來隻是眾多使節團鬧出的醃臢事的其中之一。使節團中的一人比較好色,不過他也知道分寸,隻敢調戲民女,沒膽子對官員家眷下手。這他又調戲了一個姑娘,那姑娘是普通人家,被調戲了之後羞憤難當,竟投湖自盡,雖然人沒死,但卻躺在床上生不如死。這事被憤怒的官員參到朝廷裏,卻如同往常一樣被內閣壓了下去。
然而這位被調戲的姑娘,她的娘正是皇上最近新寵的李婕妤的乳母,李婕妤自小喪母,對這位乳母極為敬重,得知此事之後,就在皇帝麵前哭訴。畢竟是新寵的女人,聽她哭成那樣也是心疼,皇上就過問了此事。司禮監一二把手都是李時獻的人,自然想辦法幫著圓,準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可三把手跟他們並不是一條心,將真相添油加醋透漏給皇上聽,還說了不少使節團在京城鬧出的事。
皇上聞聽此事大為震怒,一個小國的使節團居然都敢在大宋造次?他特意把李時獻叫到跟前詢問,麵對李時獻對使節團的維護,皇上大為光火,狠狠把李時獻斥責了一頓,讓他好好管管使節團。
這事到這裏本該完結了,然而偏偏就在這時候,有人上奏彈劾李時獻收取使節團賄賂。這事情一爆出來,李時獻之前對使節團維護的性質就完全不一樣了。之前還可以說是李時獻顧全大局,為了兩國的友好邦交這才放任使節團在京城胡作非為。他雖被皇帝斥責了,但皇帝其實也沒有太怪他,隻當他處理方式不夠妥當。但被使節團賄賂的事一鬧出來,皇帝對李時獻的看法就要變了,當時李時獻就急了,各種在皇帝麵前表忠心,斥責彈劾的官員胡說八道,陷害忠良。
皇帝對於李時獻是很信任的,雖然收受賄賂的事他也很不滿,但到底還不會讓他對李時獻太過離心。朝堂上的事還要指望李時獻幫著幹呢。他斥責了李時獻一頓,這事就打算了了,彈劾李時獻的官員也沒想懲罰。然而這時候又有人爆出李時獻二十多年前就曾經在使節團來訪的時候收取對方的賄賂,幫使節團的人結交當時的首輔。
這事說大可大,說小可小,全看皇帝怎麽想。而皇帝一開始是不打算多想的,隻覺得這一個個官員都吃飽了沒事幹,就想著勾心鬥角。直到他經人提醒想起二十多年前的那一場大案。
二十三年前,如今的皇帝還是個皇子,排行第七。當時的三皇子謀反案發之時,也正是使節團來訪的時候,也是因使節團的賄賂而借此牽連出是三皇子謀反一事。當時參與謀反的官員之中就包括當時的內閣首輔,與如今的情況多麽類似。隻不過當年正是李時獻提交的關鍵性證據,才證明了當時首輔和一應官員謀反的證據。而對比現在的狀況,再看到李時獻二十多年前跟使節團勾搭的證據,皇帝忍不住猜想,當初李時獻說不定就是賊喊抓賊,或者說,所謂的謀反,是他炮製出來的一場騙局。
一旦坐上皇帝寶座,沒有人對“謀反”這個詞會不敏感的。當年也正因為李時獻揭發了三皇子謀反一時,當時完全競爭不過三皇子的皇帝才能當上這個皇帝——大宋並不遵循立嫡立長原則,完全是看哪個皇子好就讓他當下一任皇帝,也就是說,看皇帝更喜歡誰。因此,皇帝對於這位間接捧自己上位的首輔大人是很感激也很信任的,一般事情也就斥責一頓了事。然而,所有的一切在“謀反”二字麵前都是紙糊的。
皇帝開始慎重起來,親自監督,讓大理寺聯合刑部的人徹查此事——皇帝對此也猶豫過,萬一查出來當年的三皇子是被冤枉的,他這個皇帝之位是不是就有那麽點名不正言不順的意思?後來一想,他們大宋跟前朝不一樣,前朝是嫡長子繼承製,而大宋則是賢者得繼大位,因此三皇子就算沒有謀反,也不礙事,誰說三皇子沒謀反他父皇就一定會選三皇子當皇帝?既然他父皇選擇了他當皇帝,可見他才是最得他父皇喜愛也最適合當皇帝的,三皇子就算不謀反也當不了皇帝。
有皇帝作證,大理寺和刑部也不敢亂來,十分謹慎,然而各種關於李時獻罪狀的證據也如雪片般紛至遝來,就像是積攢了許久,就等這一瞬間的爆發。在眾多證據麵前,皇帝震怒,將李時獻收押刑部大牢,隻等大理寺將所有證據罪狀都匯合之後,給出一個最終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