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南京城,連日不見一滴雨水,熱得讓人-喘-不過氣來。


    這樣的天氣,穿著公服外出行走,滋味別提多難受。


    太--祖高皇帝規定,無雨,官員不許撐傘。


    城內不許,宮內更不許。


    頂著炎炎烈日,孟清和步行至文華殿,汗水很快浸透了中衣。看一眼執勤中的大漢將軍,佩服之情油然而生。一身公服都讓他熱得受不了,幾十斤的甲胄套在身上,昂首挺胸站在太陽下,當真威武,也著實的遭罪。


    到了文華殿,孟清和臉色通紅,汗水沿著臉頰滑落,緋紅的公服,背部一片暗色。


    暖閣外伺候的宦官躬身,推開緊閉的房門。


    一股涼風徐徐吹來,孟清和瞬間精神一振,邁步走進室內,好似又活了一回。


    暖閣內,四個冰盆擺在角落,七八名宦官輪流搖動著木扇。隨著扇葉轉動,涼風不斷驅走炎熱,暖閣內外幾乎成了兩個世界。


    難怪要關門了。


    長舒一口氣,不再如之前一般熱得難受,煩躁的心情逐漸平靜。


    “少保。”


    朱瞻壑一身大紅常服,正在研究桌案上的寶船模型,見到孟清和,立刻起身問好。


    “世子安好。”


    宦官送上巾帕,孟清和擦過手臉,衣服卻沒法換,隻能忍著。


    今日聽課的隻有朱瞻壑。


    天子即將北巡,漢王和趙王奉命隨扈,正忙著各項準備。朱瞻基另有課程,兩排擺放的四張大案,隻坐著一個認真聽講的三頭身。


    “上次所講,世子可還記得?”


    “記得。”朱瞻壑點頭,拿起一本書冊,封麵的字很是霸道。翻開,內裏的每張書頁都繪有縮小版的輿圖,輿圖上有府州縣等標注,“少保所講,我都記住了。”


    這本冊子是孟清和專門為朱瞻壑編撰,書頁上的輿圖由兵部郎中所繪,封麵上的題字出自漢王之手。


    朱高煦一筆狂草極得朱棣真髓,霸道張揚,非尋常人可以書就。


    換句話說,相當考驗人的審美觀。


    孟清和取出另一本書冊,同樣繪製有輿圖,標注卻是空白。


    “下官鬥膽,考一考世子,可好?”


    朱瞻壑立刻挺起小胸脯,“請少保賜教。”


    很自信,很好!


    孟清和點頭,雖然不是天生教書育人的材料,又是被趕鴨子上架,但有朱瞻壑這樣的學生,滿足感和成就感也是非凡。他多少能體會道衍強收徒的心情了。


    自我感覺良好,自誇?


    孟伯爺甩頭,事實勝於雄辯,他有這個資本。


    隨意翻到一頁,孟清和問道:“世子可能說出這幅輿圖是我大明何處?”


    “是遼東!”胖乎乎的小手點在紙上,“這裏是遼東都司!”


    朱瞻壑小臉泛紅,雙眼發亮,分明在說,求表揚!


    “正確,世子聰慧。”孟清和笑道,隨即又問,“這裏是何處?”


    “宣府!”朱瞻壑回答得很快,“父王在這裏種田!”


    “……”該表揚嗎?總覺得哪裏不對。


    “少保?”


    “咳!”孟清和咳嗽一聲,又翻過一頁,“此處,世子可知?”


    “順天。”朱瞻壑答得更快,“皇祖父曾就藩此地,還要遷都。”


    接連問了幾處,朱瞻壑都答了上來。


    一問一答間,孟清和又教給朱瞻壑許多地理知識,穿-插-著民間故事,不會讓朱瞻壑舉得枯燥,更不會讓他厭倦學習。


    “遼東之地有女真,分為諸多部落,多耐寒蠻勇,擅-騎-射-漁-獵。歸附我朝後,互通貿易,按期朝貢。世子養的兩頭虎崽即是毛憐衛女真進獻。”


    “女真很善戰?比兀良哈如何?”


    “現今自不能相比,然今後之事誰能斷言?如前元,不也敗於太--祖高皇帝之手?世子當知,知己知彼,防患於未然。”


    孟清和的聲音溫和,對朱瞻壑的提出的所有問題都耐心解答。遇到回答不出的,不會隨意搪塞,直接表示,“世子可向漢王殿下請教。”


    如果朱高煦回答不上來,大可向永樂帝求救。永樂帝被難住,滿朝文武都可充作智囊團。


    六部天官,翰林院學士,大理寺太常寺都察院,連欽天監在內,都是人才濟濟。放著不用,完全是浪費資源。


    “請教父王?”


    “對。”挖坑給漢王踩,孟伯爺完全無壓力,“漢王殿下博學多聞,才能非凡,定能為世子解惑。”


    父王武力高超,朱瞻壑信。


    博學多聞……朱瞻壑大眼睛眨啊眨,眨得孟伯爺差點破功。


    孟伯爺默默轉頭,擦把汗,學生聰明是好事,太聰明就要讓師傅頭疼了。


    課程過半,搖木扇的宦官輪了三班。


    暖閣外響起敲門聲,幾名宦官送來整盤瓜果,言是天子所賜,為世子和孟少保解暑。


    朱瞻壑用的瓜果隻用冷水浸過,沒有墊冰。送到孟清和麵前的瓷盤都鋪著冰塊,靠近了,可見似煙霧般的冷氣飄起,瓷盤邊沿凝結了一小片水珠。


    見到盤中有哈密瓜,還有幾粒葡萄幹,孟清和好奇的問了一句。送瓜果的宦官立刻答道:“均為亦裏巴裏部進上。”


    亦裏巴裏部?


    咬了一塊瓜,孟清和翻開輿圖,片刻恍然,難怪了,後世的-新-疆。


    用完瓜果點心,歇息片刻,孟清和又開始授課。


    這一次,他所講的不再是輿圖,而是火器。


    一把精致的小火銃,此刻正靜靜躺在黃木匣子裏。這把火銃是南京兵仗局所造,參照北京兵仗局送來的圖紙,改動了部分,已十分接近燧發槍的構造,準頭相當不錯,隻是仍不能連發。


    火銃用在課堂上,自然沒有填裝火藥。孟清和的目的也不是教導朱瞻壑火器構造,隻是以火器為例,引出熱兵器在未來曆史中將發揮的作用。


    “世子請看。”


    孟清和展開一幅演兵圖,圖上繪有兩軍對戰,一方為騎兵,一方是火器同冷兵器結合的步騎。如非條件所限,他本想製造木質模型。詢問過沈瑄意見,打消了念頭,隻能拿圖畫充數。


    創新可以,但不能太出格,潛移默化才是謹慎行事之道。


    “我朝官軍臨戰對采用何種戰法,世子可知?”


    朱瞻壑搖頭,以他的年紀,除了孟清和,不會有人教導這些。連朱棣和朱高煦都沒想過,給一個三頭身灌輸軍事理論和兵器知識。


    “世子可還記得當初天子親衛大比武?”


    朱瞻壑點頭。


    打開木匣,孟清和取出火銃,參照演兵圖,以親衛大比武為切入點,開始為朱瞻壑講解最初級的的排兵布陣和火器知識。


    見朱瞻壑聽得認真,孟伯爺不免得意,家裏有個善戰的國公爺當真是好啊!


    論軍事知識,比百科全書還好用。


    文華殿東暖閣中的授課內容,很快擺在了永樂帝的案頭。


    輿圖,火銃,演兵圖,二十六衛大比武。看似毫無關聯,卻被孟清和串在一起,當堂講授。


    看過所有內容,朱棣眼中異彩連連。


    “好!”


    封孟清和為太子少保,是看重他本身才華,也有朝堂和勳貴內部的考量。不想卻給他如此大的驚喜。


    “白彥回。”


    “奴婢在。”


    “漢王和趙王今日未到文華殿?”


    “回陛下,兩位殿下正準備北巡相關事宜。”


    “剛說他們長進了。”朱棣敲了敲桌案,“你去傳朕口諭,北巡之前,凡興寧伯授課之日,都給朕老實去文華殿坐著。”


    “奴婢遵命。”


    白宴會應諾,等了片刻,不見有其他旨意下達,躬身退出殿內。


    剛出門,熱-浪-便迎麵撲來,白彥回眯眼,這個天氣,怕是神仙也要熱得受不了。


    臨近傍晚,氣溫仍不見下降。


    南京城外,一匹快馬飛馳而來。馬上騎士臉色黑紅,嘴唇幹裂,到城門前,險些一頭栽到地上。


    守卒連忙將人扶下馬,喂了幾口水,總算緩過氣來。


    “……快報……青州蝗災……”


    艱難吐出幾個字,騎士終於暈了過去。


    急報很快送入宮中,山東青州大旱蝗災,已有上千民戶受災。當地官府瞞報災民數量,緊鎖府州縣倉廩,無視太--祖高皇帝遇歉年散貸之令,已致百餘災民橫死。山東巡按禦史查知詳情,遣快馬入京稟奏。數人皆損於道中,隻有禦史親隨抵達京城。


    “臣啟陛下,青州一地官員巧立名目,橫-征-暴-斂。撿豐穗呈送,狡言-祥-瑞,於軍民疾苦一毫不言……大旱蝗災,民田軍屯顆粒無收……臣暗查州縣倉廩,或以稻草充填,或蒸溽浥爛……民饑而無食,告而無門……啟聖德,查辦貪-虐,撲滅蝗災,運糧以賑災民。”


    寥寥百餘字,字字如刀,筆筆見血。


    看完最後一個字,永樂帝握拳砸在禦案。


    無視朝廷發令,不賑濟災民,反加以驅散,死猶不能償過!


    府州縣庫均無糧,以稻草充填,糧食都到哪裏去了?


    朱棣氣得咬牙。


    永樂初年的山東-貪-汙-大案才過去多久?劊子手刀上的血尚未徹底幹透!


    四夷鹹服,四海皆平,河清海晏?


    有這些碩鼠,大明江山何來千秋萬代!


    “來人!宣錦衣衛指揮使楊鐸覲見!”


    永樂六年八月,山東青州布政使司按察使司-貪-汙-庫糧,瞞報蝗災案發。天子震怒,令錦衣衛徹查,抓捕一幹官員入京,並令當地都指揮使司調衛所官軍滅蝗。


    有朝臣進言,道蝗不可滅,恐遭災禍。


    朱棣冷笑,“朕受命於天,百姓為朕骨血,骨血損傷,焉能視而不見?天既予我萬裏江山,八荒**,皇天後土,朕之言即是天命,敢言蝗不可滅!”


    因青州一事,處置了山東一省官員。戶部,吏部均有官員牽扯在內,天子北巡之期因而延後。


    楊鐸親自率人奔赴山東,回朝後,當天到刑科簽了駕帖,捕吏部左侍郎許思恩下錦衣獄。


    三日後,許思恩便死在獄中。


    消息證實,立刻有言官彈劾錦衣衛-濫-用-刑-罰,無罪證致死朝廷命官。永樂帝當殿將彈劾奏本扔到了他的臉上,“拖下去。”


    陰沉的表情,讓躍躍欲試的其他言官瞬間啞火。大漢將軍大步走進殿內,將臉色驟變的言官拖出殿外。


    天子是要殺人。


    站在武官的隊列中,孟清和眼觀鼻鼻觀心,不言不語。


    許思恩死得不冤枉。從他府裏搜出來的金銀,足夠他死上一百遍。如果按照正規程序走,將人移交刑部大理寺,也是砍頭扒皮的命。


    錦衣衛卻沒這麽做,而是直接讓他死在了詔獄裏。


    楊鐸這麽做的理由,孟清和循著蛛絲馬跡,猜到了一點。


    許侍郎和解縉一直沒斷了聯係,同平王府也有暗中通信。從許侍郎家中搜出的信件,不得不讓朱棣對他起殺心。


    錦衣衛搜出的信件,查出的消息,都不能白於天下。


    所以,許侍郎必須死,死在詔獄裏。


    朝堂上,再無人彈劾錦衣衛濫殺,被關押進詔獄的青州官員,注定等不到走出來的一天。


    青州事了,永樂帝再提北巡,下令欽天監擇吉日,令禮部翰林院議定巡狩之儀,布告天下。


    “朕北巡之時,不得勞動百姓出城相應,凡道途供應自京節備,有司不得勞民進獻。”


    “臣等遵旨!”


    早朝之後,沈瑄被永樂帝留下議事,孟清和自己回了國公府。


    孟清義的戶籍已經辦妥,正準備返回順天。孟清江已先一步啟程,帶著孟廣孝和孟清海的骨灰,回興州安葬。恨意仍在,但逝者已逝,留下的人終究要看向前方,邁開步伐,繼續活下去。


    “九哥。”


    孟清和敲開客房的門,孟清義正收拾行禮。


    如果不是孟王氏來信,說五姐的親事有了變動,孟清和本想多留他些時日,等王太醫為他調養好身體,再讓他返回順天。


    “十二郎下朝了?”見孟清和一身公服,便知是剛回府。孟清義擰了帕子,遞給孟清和,“天熱,擦擦臉。”


    “謝謝九哥。”


    “你我兄弟說什麽謝,反倒是生分。”


    孟清和笑笑,擦過臉,坐到桌旁,將幾份地契放到桌上,道:“這些田產是我置辦下的,九哥回鄉之後可經營起來。還有給五姐的添妝,九哥啟程時一並帶上。”


    孟清和從軍例屬募兵,孟清義複籍仍為民戶。若非孟廣智被追贈伯爵,戶籍可在當地府衙辦理,根本不需到南京。


    孟清義將地契推回去,“沒有弟弟給兄長置辦家產的道理,這些地九哥不能要。”


    “九哥不要就全給五姐。”孟清和道,“當年小弟許了三姐五姐十裏紅妝,如今,做叔叔的不能食言。”


    見孟清義還要推辭,孟清和按住孟清義的手,道:“九哥,收下吧,就當是為了兄弟。”


    孟清義頓了頓,看向孟清和,半晌,終於點了頭。


    “好,我收下。”


    孟清和剛要鬆口氣,又聽孟清義道:“這些田,就當是九哥替十二郎經營。將來十二郎不做官了,或是生了其他變故,回鄉來,有這些田在,總是個保障。”


    生了變故回鄉?保障?


    他怎麽覺得,這話不太對勁?


    拍拍腦袋,孟清和恍然,他這親哥八成還是認為國公爺信不過。


    是不是該告訴九哥,國公爺的家產都是他在管?就算將來可能有x年之癢,也是他卷-款,國公爺淨身出戶。


    沒等話出口,客房的門再次被敲開,一身大紅麒麟服,臉卻黑成鍋底的定國公站在門口,滿身煞氣,顯然聽到了某些不該聽的。


    鼓起勇氣同沈瑄對視,孟清義硬著頭皮不改口。


    為了兄弟,他也必須硬氣一回。


    孟清和想哭。


    親哥念著他,他感動。可惹到了國公爺的後果,委實讓人後背發涼。他開始認真考慮搬到西-廂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不搬的話,告假天數必將創下曆史新高。


    不過,國公爺會讓他囫圇個的卷著鋪蓋挪地方?


    參照往日經驗,可能性無限趨近於零。


    抹把眼淚,他還是提前準備好假條吧……


    永樂六年八月末,朝廷布告天下,天子九月北巡。


    未幾,朝廷的使節和封賞馬哈木的敕書送抵瓦剌本部。


    馬哈木受封順寧王,他的兩個弟弟分別被封為賢義王和安樂王。


    明朝使節表達了永樂帝扶持瓦剌的誠意,送上的糧食,茶葉,布帛和鐵器黏住了瓦剌各部頭目的雙眼。尤其是五百鐵器,差點讓各部頭目當著使節的麵打起來。


    勉強-壓-服眾人,馬哈木向明朝使節表示,大明的意思他了解,一定給韃靼好看!


    “請天使稟告大明天子,臣同本雅失裏阿魯台不共戴天!”


    馬哈木想得很明白,韃靼被滅掉,大明也不可能跑到草原上安營紮寨。到時,空出的地盤還不是自己的?唯一需要提防的隻有兀良哈。大不了草場平分,再向大明要求封賞,得到的利益也少不了。


    什麽唇亡齒寒,內部矛盾,在豐厚的賞賜和可能得到的利益麵前,全都是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來自遠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自遠方並收藏清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