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部尚書夏元吉奉急召入宮,沿途遇上同樣被召的戶部左侍郎王忠和右侍郎李文鬱,三人不及下馬,隻在馬背上拱手見禮,稍停片刻,傳召的中官已是連聲催促。


    “夏司徒,兩位少司徒,莫要耽擱,陛下還等著呐。”


    天子急著叫人,寧可得罪眼前三位,也不能誤了天子的事。


    中官焦急的表情不似作偽,也不像是故意要找三人的麻煩。


    夏元吉同王忠李文鬱心中立時有了計較,不敢繼續耽擱,同時揚鞭,馬蹄聲噠噠響起,內官暗暗鬆了口氣。


    逢皇後千秋節,今日無晚朝,天子特意召見六部官員很不尋常。


    剛到宮門,天空就落下小雨,雨水中夾雜著片片雪花。


    夏元吉三人下馬,值守的錦衣衛查驗過中官腰牌,問清是天子召見,讓開了道路。


    朝官進宮不許撐傘,夏尚書等人根本來不及披上鬥篷,隻能頂著雨雪,隨中官快步前往奉天殿西暖閣。


    到了西暖閣,三人公服的肩頭和衣擺已經雨雪打濕,手腳也有些發僵。


    侯顯親自在暖閣外等著,見到匆匆趕來的三人,立刻入內通稟。


    “陛下,夏尚書和王侍郎李侍郎奉召覲見。”


    “宣。”


    朱棣頭也沒抬,仍拿著廣西送來的奏疏看了一遍又一遍。


    每看一遍,都要被重新震撼一次。


    西南之地,自唐宋時起,便是朝廷流放犯官和罪人之地。雖不貧瘠,卻是林木叢生,瘴氣彌漫,耕地稀少,數裏不見人煙。誇張點形容,林子裏的野獸恐怕比人都多。


    這樣的州府,多以官軍和土官治理,隔三差五就要鬧出些亂子,受教化程度甚至比不上遼東。直到朝廷打敗了北元,西平侯鎮守雲南,在西南各州府設立衛所,6續派遣流官,設立儒學,情況才逐步好轉。


    朱棣想不明白,短短不到四個月時間,孟清和是如何得了這麽多的糧食。除了供應大軍所需,還可運往北疆補充邊軍。難不成是借商人之手搬空了臨近番邦的國庫?可能性不大。真是這樣,番邦早出亂子了。


    去歲,全國的糧稅滿打滿算才三千多萬石,還是夏冬兩季糧稅。


    西南之地,僅憑商人之力,得糧如此之豐,永樂帝當真不知該怎麽辦了。


    不要,舍不得。


    想要,實在開不了口。


    孟清和已經主動給出了一批糧食,正在送往天津衛的路上,還有大批的木材,說明為營造北京宮殿之用。


    再開口?就算是自家人,也不能這麽不講究。


    朱棣發現,他似乎能理解戶部的苦惱了。


    沒糧食,他愁。


    糧食多了,他也愁。


    君無戲言,前腳剛下令,後腳就收回,不利於皇帝形象,傳出去也不好聽。


    實在不成,戶部庫房裏的銅錢堆成山,用錢換糧,發給征討大軍,也不失為一個辦法。


    夏元吉三人走進西暖閣,見到永樂帝對著奏疏皺眉的樣子,心裏頓時咯噔一下,以為是哪個州府又遭災了。


    府庫裏沒多少存糧了,正月裏,皇帝又下令免除應天府轄下三個州縣的糧稅,再免,運往北疆的軍糧都成問題。


    心中焦急,表情中多少帶出幾許。


    三人依禮下拜,口稱:“臣叩見陛下。”


    朱棣抬頭,“三位卿家請起。讓愛卿冒雨入宮,朕實是過意不去。”


    夏尚書三人臉白了。


    完了,事情麻煩了。


    朝廷六部各衙門,但凡是有腦子的,都十分清楚,被永樂帝這般親切對待,隻有兩種可能,要麽升官發財,要麽被架到火堆上烤。


    前者參照興寧伯,後者可觀解縉。


    向興寧伯靠攏還好,若是向解縉看齊,可倒了大黴。


    朱棣愈發親切,“侯顯。”


    “奴婢在。”


    “給三位愛卿賜座,上熱茶。”


    “是。”


    侯顯領命,夏元吉三人的臉更白,心裏愈發沒底。互相使著眼色,戶部這段時間沒出問題吧?火耗孝敬都停了,不幹事的也給摘了烏紗戍邊去了,還有什麽問題是沒注意到的?


    唯一的可能,就是糧食!


    這委實不是戶部的問題,各地天災頻發,糧食歉收,皇帝高興還要免稅,別說向庫房裏伸手,戶部上下恨不能求神拜佛,請哪路神仙變出些糧食來。


    天子如果因為這件事-拔—刀子,他們是真心冤枉。


    看出三人不自在,朱棣咳嗽一聲,試圖緩解一下氣氛。不料取得了反效果,夏元吉三人更加緊張,額頭都開始冒汗。


    永樂帝摸摸下巴,他有那麽嚇人嗎?


    夏元吉三人顫巍巍的端起茶盞,陛下,真有!


    半杯熱茶下肚,三人的臉色略有些好轉,永樂帝示意侯顯將廣西送上的奏疏遞給夏元吉。


    “這是成國公和興寧伯聯名上奏,三位愛卿都看看吧。”


    “是。”


    夏元吉放下茶盞,恭敬接過。


    奏疏開頭的內容並不出奇,勳貴文武上奏時,基本都是固定格式。先寫上幾行好話,歌頌一下天子文治武功,仁德彰顯,表示一下忠心,再進入正式話題。


    夏尚書一目十行,掃過這些套話,繼續向下看,神情瞬間一變,臉色由白變紅,手都隱隱有些發顫。


    王忠和李文鬱覺得奇怪,以為是征討大軍出了什麽差錯,向永樂帝告罪一番,探頭過去一起看。


    然後,抖得比夏元吉更厲害。


    這麽多糧食,木材,金銀,征討安南的大軍得了聚寶盆不成?


    奏疏是成國公親筆,下邊還蓋著印章,夏元吉三人絲毫不懷疑內容的真實性。同永樂帝一樣被震撼之後,胸中湧起一陣激動之情,有了這些糧食,發往各州府的賑災糧,北疆的軍糧,一下子都有了!


    永樂帝能猜出夏元吉三人在想什麽,不得不出聲打破他們美好的幻想。


    “朕已下旨,朝廷不發征討安南大軍糧餉,大軍所得也可便宜行事。”


    也就是說,這些糧食沒朝廷的份。


    聽到這番話,激動中的夏尚書三人頓時降溫。


    從希望到失望,不過幾秒的時間。


    原本山花爛漫,最困難的問題都能解決,皇帝一句話,又被打回了原型。


    沒戶部的份還給他們看?逗他們玩?


    夏元吉三人很失望,朱棣有些不自在。朝廷的確沒份,內庫卻有份。但話不能明說,說了,總覺得不太厚道。


    “朕召卿前來,即為此事。“


    “陛下的意思是?”


    夏元吉三人瞬間眼睛發亮,莫非事情還有轉圜餘地?


    征討安南大軍前後兩任總兵官都不是有事好商量的主,皇帝又下了明旨,咬死不給,換成其他人,戶部還能想想辦法,但興寧伯,還是算了吧。


    大軍征討安南,軍糧是重中之重。


    戶部籌集不到足夠的糧食已經相當沒麵子,給軍漢們留下了十分不好的印象,敢向大軍自籌的糧食伸手?明顯找揍。


    糧食多,分享一下?


    依興寧伯的性格,八成會說,官軍跋涉艱難,連續作戰,體力消耗甚大,進而飯量-激-增,一頓五碗是半飽,八碗不稀奇,十碗才是真英雄。


    夏元吉捂臉。


    他有些後悔,怎麽就和興寧伯做了朋友?


    如果不和對方做朋友,是否就不會產生如此實際的聯想?


    那樣,希望或許還大點。


    不過,成國公的奏疏剛送到,天子就急召他們-進-宮,應該不是無聊到逗他們玩,或許真有辦法為戶部勻出一些糧食?


    奏疏上寫得明白,大軍籌集的多是稻穀,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占城稻,還有不少糧種。能分到五分之一,都是不小的數額。


    三人滿懷希望的看向永樂帝,朱棣又咳嗽一聲,“直接-抽-調-是不行的,以庫存錢帛充作軍餉,換糧,卿以為如何?”


    朝廷拿錢換糧?


    夏元吉三人愣了一下,很快明白天子為何急著召見他們。


    很顯然,這事不能在朝堂上說,知道的人也不能太多,否則,禦史言官的口水能直接噴臉上。


    “陛下,此事恐有些不妥。”


    李侍郎眉頭緊皺,斟酌半晌,才道出一句不妥。可到底哪裏不妥,一時之間卻給不出合適的理由。


    說朝廷用錢換糧不妥,還是天子和臣子做買賣不妥?


    若是不給錢,直接調糧入京,朝廷更不占理。興寧伯不出聲,征討大軍也會抱怨。


    這是真不把軍漢當人看還是怎麽著?打仗不給糧餉,還想著法的-盤-剝-搜-刮,有這樣的道理沒有?就算換糧的財物有一部分是大軍繳獲,照樣說不過去。


    李侍郎不說話了。


    最後,是夏元吉鼓起勇氣,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當前糧食最重。以錢換糧,是為朝廷計。”


    “卿認為可行?”


    “臣以為可行!”


    夏元吉咬牙認了,打算回府就寫奏疏,把事情扛到自己肩上。就算禦史給事中要彈劾,他一力承擔!


    經過建文永樂兩朝,夏元吉徹底看明白,如今的大明,需要殺伐果決的天子。這並非意味著對建文帝棄如敝履,相反,身為讀書人,夏元吉對朱允炆存在一定好感。但為家國百姓,王朝社稷,永樂帝這般的天子,才能真正坐穩江山。


    夏元吉出聲了,王忠和李文鬱也很快明白了他的想法。兩人互看一眼,同時咬牙,大不了去流放戍邊!隻要天子記下他們的忠心,早晚都會起複!


    至於被言官罵,隨他去好了。


    身在六部,但凡是做到四品以上官位,沒被言官噴過的,一個巴掌都能數得過來。


    “陛下,臣附夏尚書之議。”


    “臣也附議。”


    戶部一二三把手達成統一戰-線,為了糧食,攜手並肩為皇帝頂缸。


    朱棣很感動,道:“三位愛卿都是國之棟梁,朕心甚慰。”


    被天子誇獎,夏元吉三人感動得痛哭流涕,被今上叫一聲“愛卿”,代價當真是不小。


    翌日,夏元吉三人當著群臣的麵,上疏奏請調征討安南大軍籌集之糧充戶部,並言,以戶部錢鈔充餉。


    群臣大嘩,瞬間炸開了鍋。


    “臣反對!”


    刑科給事中第一個跳出來反對,隨後,更多朝臣對此提出異議,文武皆有。


    自永樂帝整頓朝綱,錦衣衛大批抓人,通政使司再不敢輕易對外泄露奏疏內容。成國公的奏疏,除了夏元吉三人和經手的通政使司官員,朝臣一概不知。


    武將擔心大軍糧餉,以為戶部是要給征討安南的大軍下絆子。在外征討的大軍,糧餉自籌不說,還要抽調一部分,不是下絆子還能是什麽?


    文臣則對夏元吉以銅錢換糧的提議頗具微詞。此舉和商人交易有何區別?簡直是有辱斯文,滑天下之大稽!


    朝中爭論之聲四起,除了同夏元吉一起麵聖的戶部左右侍郎,絕大部分朝臣都認為這項奏請不應通過。


    永樂帝沒出聲,等到朝堂上之上的文武大多表態之後,才將朱能的奏疏拋出,再以戶部存糧數目對比。


    “去歲順天八府,應天十八府多處郡縣遇災,或大水,或地動天旱,田粒無收。朕已下旨,免遇災州縣今歲夏糧,敕前所負租稅課臧罰等物均輸鈔。”


    話落,朱棣坐在龍椅上,俯瞰殿中群臣。


    百姓遇災,糧稅自然要減免。


    現在戶部缺糧,邊軍也等著發餉,不從有糧的地方借調,誰來補充缺額?


    禦史?給事中?還是大理寺卿?五軍都督府?


    “朕每念軍士深入安南之地,冒觸瘴毒,道阻地疏,無不感懷。道遠不能勞,無糧令其自籌餉,心憂甚,夜不能寐。今成國公興寧伯籌糧甚巨,軍餉無憂,且部分饋送至北,有國士之功。朕不能嘉恤,反奪其功,可乎?”


    群臣默然。


    是啊,大軍在外征討,朝廷不給支援就已經很說不過去了,還要伸手,算怎麽回事?


    更有人注意到,天子不隻提了興寧伯,更將成國公列在其前,顯然是在給武將提醒,反對之前掂量一下,自己夠不夠分量。


    左班文臣中,戶部尚書和左右侍郎應該是得了皇帝授意,才甘願冒著被群臣攻訐的風險出頭。哪怕這次被參倒,被發配到天涯海角,隻要永樂帝還在,早晚有起來的一天。


    戶部沒糧,許多州縣等著賑災,邊軍的糧餉也不能耽誤,除了從興寧伯手中調糧,真沒其他辦法。


    禮部尚書和刑部尚書先後出列,支持夏元吉奏請。


    武陽侯徐增壽,駙馬都尉沐昕也出列表示讚同。


    朝堂上的風向頓時一轉,很快由一麵倒變成了讚同和反對雙方爭執不下,繼而讚同一方漸漸占據上風。


    夏元吉三人擦了把汗,不提旁人,武陽侯支持此議,又有駙馬都尉沐昕附議,事情就有了成功的可能。他們八成用不著到北邊吹風,去南邊做野人了。


    朝堂之上的爭論十分激烈,卻自始至終沒人懷疑奏疏的真實性。


    由此可見,興寧伯會撈錢的形象,已是相當深入人心。


    遠在廣西的孟清和並不知道,朝廷又因為他炸開了鍋。


    此刻,他正看著潯州奉議衛前來送信的百戶,眉頭皺得能夾死蒼蠅。


    “劉百戶所言確實?真有賊-寇-作亂?”


    “卑下不敢胡言,不隻潯州,柳州也有賊寇蹤跡。賊寇專以劫持商隊為主,日前更糾集五百餘人,大膽犯運糧官軍,遷江所土官領兵支援,殺敵近百,方才擊退賊寇。”


    “可報知廣西鎮守?”


    “回伯爺,正是韓都督遣卑下馳報伯爺,有降賊供出,賊首王十七等密謀犯憑祥,已糾集近兩千人。”


    “犯憑祥?”


    孟清和第一感覺不是緊張,而是荒謬。


    看向閉目養神中的朱能,腦子裏蹦出一個念頭,想找死,也用不著這樣吧?


    有這位坐鎮,征討安南的大軍隨時可能遣人運送傷兵和繳獲回來,還敢跑憑祥來搶劫,當真是要錢不要命了?


    “國公爺,您看這件事?”


    朱能睜開眼,道:“為兄此來安南,未得一戰,賊寇來犯,正合吾意。賢弟不是要發修路役夫?兩千人,加上大軍送回的降軍,從憑祥到諒山,應該盡夠了。”


    孟清和:“……”


    他到底是該同情敢來憑祥找揍的賊寇,還是該慶幸,留在憑祥的是朱能而不是沈瑄?


    換成沈瑄,役夫?想都不要想,基本哢嚓了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來自遠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自遠方並收藏清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