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清和一路飛馳出城,駐紮在城外的大寧邊軍得知天子-欲-觀火器隊操演,激動之餘,迅速行動起來。
兩門火炮,三十支火銃,五支短銃,均被裝上改造過的戰車。
兩百騎兵,五百步卒迅速集結,各小旗口中的木哨引起了楊鐸的興趣,孟清和幹脆從荷包裏取出一個,遞給他。
“木哨,楊指揮應當見過。”
楊鐸點點頭,捏在手中,遞到唇邊,卻沒吹響,而是收進了自己懷中。
孟清和瞪眼,天子親軍就這樣?
楊鐸淡定自若,轉頭看向以旗幟號令軍卒的百戶,道:“興寧伯練兵,果真有獨到之處。”
有獨到之處也不能白拿東西不給個說法!
一個哨子不算什麽,這種風氣不能助長!
孟清和繼續瞪眼。
楊鐸繼續淡然。
很顯然,錦衣衛指揮使的抗壓能力,不是孟伯爺能比。
孟清和眼睛差點瞪脫窗,楊指揮使仍巋然不動。
隊伍集結完畢,不遠處響起一陣轟隆隆的馬蹄聲。
錦衣衛打出儀仗,在前方引路,金吾衛羽林衛迅速清場,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或在馬上,或散布於四下,不放過任何可疑跡象。
永樂帝依舊是一身明-黃—色-常服,腰間的玉帶換成了金帶,懸掛的玉佩也被摘下,換做了一柄漆黑鯊魚鞘的長刀。
馬背上掛著弓箭和箭筒,以箭頭的鋒利程度來看,絕不是做裝飾用途。
以侯顯為首,五六名宦官緊隨在永樂帝身後,均是一身藍色圓領窄袖衫,胸前背後有葵花圖樣,腰束革帶,佩長刀,掛硬弓,有兩名宦官背負短槍,身材高大魁梧,古銅膚色,麵容硬朗。除了沒有胡子,比邊軍更顯彪悍。
將馬韁交給親衛,孟清和步行上前,目不斜視。盡量告訴自己不要在意,還是忍不住的眼紅。
身為大明的宦官,需要這麽勇猛彪悍嗎?需要嗎?!這讓純爺們怎麽活!
“陛下,火器隊已齊備。”
“好。”永樂帝抬臂,馬鞭遙指前往一處開闊地,已有邊軍立起木板和草人,還有數處石堆,“便擇此處演練?”
“回陛下,正是。”
“可。”
朱棣點頭,孟清和立刻下令輔兵將火炮推往預定處。考慮到觀看者的角度和安全問題,原本設定的炮位做了改動,兩門火炮減至一門,火銃兵後增加了騎兵,為首三名騎兵各負一支半壁長的短銃。
這樣的排兵布陣很是稀奇,不隻朱棣,一同前來的朱能等人也是滿麵疑色。
火炮不是搭載於車上,而是在兩側裝有木輪,以輔兵推動。目測至少兩百斤以上的重量,竟不需駑馬,以人力即可運行自如?
更甚者,火銃可在馬上使用?
太多的問題,一起湧上,朱能和張輔等武將均是滿腦袋問號,“陛下,這……”
“暫且細觀。”
朱棣抬起右臂,止住了朱能的話頭。
他想問的問題一樣多,現在還不是時候。
孟清和請示操演是否開始,朱棣點頭,“可。”
“遵旨!”
身為火器隊的創建者,孟清和不能置身事外,打馬上前,立在隊伍中,抽—出新佩的長刀。
刀鋒一亮,又是讓張輔等將領一陣眼紅。
好刀!
看看興寧伯手裏的,再看看自己的,不免心中火熱。
若是能得一把,就不虛此行。
刀身平舉,炮兵已填裝子炮。
令旗揮下,戰鼓聲響起。
伴著轟然巨響,一陣火光從炮-口--射--出,立在百米開外的石堆木板已然塌落,幾點火星引燃了木板,火光迅速燎原。
三聲炮響之後,列成三排的火銃手越過火炮,瞄準木靶草人,前排-發-射,最後一排填裝火藥鐵丸,中間傳遞火銃,以保證射擊不斷。
三段式射擊法,朱棣早已知曉,但大寧火器隊明顯有了改進,且更為嫻熟。
五輪齊射之後,兩排火銃手調換,五輪之後再換,立在前方的草人和木人無一不傷。火銃性能優良是其一,火銃手技藝熟練更為重要。
“大寧邊軍果然驍勇。”
大寧雜造局製造的鳥銃-性-能雖優於明軍現有火銃,但連續發射十五次已接近極限。
銃身熱得燙手,不炸膛,也有將人燙傷的危險。
“火銃散,騎兵衝鋒!”
號令以鼓聲和令旗傳達,三排火銃手迅速向兩側散開,散開時沒有轉身,而是橫托火銃,目視前方,依序後退,此舉又讓觀看的朱能等人眼前一亮。
不過瞬息,火銃手已讓開道路,五十名身著皮甲的騎兵,列成錐形,轟然發起了衝鋒。
大寧騎兵以兀良哈及邊軍精銳為主,待遇極優。自永樂三年,歸附的草原部落和野人女真接連成為兵源,競爭更加激烈。
參與火器隊演練的五十名騎兵,更是精銳中的精銳。
衝鋒在前的百戶斜舉長刀,兩側騎士雙腿-夾—緊-馬腹,雙臂舉起短火銃,兩聲銃響,無數細小的鐵丸如天女散花一般,飛向了前方的目標。
“此為何銃,竟不是以火繩引發?”
未見有火繩燃起,朱棣大驚,朱能張輔等人也沒好到哪裏去。
即便是漢王進獻的鳥銃,也要拖條火繩,大寧騎兵使用的這種短銃竟不需點火?
孟清和知道永樂帝和成國公等武將定會產生疑問,也考慮過是否要將短銃拿出來,最後,還是決定讓士兵在操演中使用。
大寧雜造局的猛人們提出了燧發槍的理論,也著手實踐。即便有各種條件限製,依舊把燧發槍給弄了出來。
原理說出來並不難,用燧石代替火繩,以扣動扳機壓動彈簧,帶動擊錘擊打燧石,通過急速-摩-擦-燃-起的火星點-燃-火-藥。
看似簡單的原理,製作起來卻是問題重重
造出的燧發鳥銃,單兵根本無法使用,太重。經工匠們改進,這種半臂長的短銃便應運而生。
重量的問題解決了,有效射程和精準度卻比鳥銃差了一大截,基本同沒有改進的燒火棍有一比。
親自參與試驗的孟清和切身體會到了發明創造的困難,對永不放棄的大明工匠們佩服不已,敬意油然而生。
研發陷入僵局,是一名熟手的徒弟提出,一枚鐵丸打不準,換成多枚是否可行。
工匠們豁然開朗,火炮中有子母彈,不能直接-套-用,卻給了眾人靈感。
成品拿出,孟清和拿起槍-身-加-粗,槍-口-略呈-喇-叭-狀的火銃,笑容都是僵的。
變種散彈槍?
大明的工匠竟凶猛至斯,誰敢再胡扯華夏人沒有創造力,都該像他一樣穿-越幾百年,親眼見證一下曆史!
明朝火器,除自主創新,也擅納外界之長,經過改進,始終居於世界領先地位。
一直延用了幾百年的鳥銃不必提,萬曆年間出現了可連發的迅雷銃,崇禎年間更有了關於燧發槍的記載。
華夏民族從不缺少優秀人才,隻要給以合適的土壤,開出的絢爛花朵,足以令世界側目。
隻可惜,文明的發展終究被野蠻截斷,留給後世的,隻有麵對史料時的無盡歎息與遺憾。
大寧製造的短銃,優點和缺點同樣明顯。
可以在馬上使用,散射的鐵丸威力巨大,近距離可以擊穿三指寬的木板。但射程終究有限,且馬上不能填裝彈藥,一發過後,照舊是半截燒火棍。
饒是如此,永樂帝和成國公等人受到的震撼仍無以言表。
以至於騎兵衝鋒,砍倒全部草人木樁,觀看操演的眾人竟沒有一點反應。
叫好鼓掌通通沒有,隻有沉默,無盡的沉默。
騎兵們不免鬱悶,難不成,是自己表現得不夠好?
擦一把臉上的黑灰,孟清和暗道,火器再好,火藥質量卻不太過關,其他不說,濃煙著實嗆人。是不是該給白公公提點意見?
不過,製造火藥好像不歸北京兵仗局管,南京兵仗局的總領太監,他不熟。
朱高熾和朱高燧也隨朱棣來到了郊外。
朱高熾瞪圓了眼睛,同老爹一樣震驚。朱高燧早見識過大寧火器的威力,對大寧雜造局研發的火器略知一二,勉強能保持鎮定。看到孟清和呈上的短銃,卻是手心-發-癢,很想親自用用看。
可惜被護衛攔住了。
不隻是他,觀看操演的眾人,都隻能拿著空槍過癮,實際來一發?堅決不行!
孟清和不敢百分之百保證不出意外,萬一突然掉鏈子炸膛,傷到哪一個都沒法交代。
“陛下,此銃尚在改進中。佛郎機炮和鳥銃圖紙,都為一夷人所獻,此人現在大寧,從大寧雜造局大使做事。”
“夷人?”
“是。”孟清和不說,永樂帝也會知道迪亞士,不如主動交代,省得錦衣衛再遞條子,“此人是臣麾下從海中所救,據他所言,是乘大食商船自歐羅巴而來……”
永樂帝一邊興致勃勃的比著短銃,一邊聽著孟清和的講解。
跟著鄭和出海一趟,就能撈回個極有用的夷人,帶回不少倭人製刀工匠,該說是運氣,還是頗有成算?
南京雜造局也有下東洋帶回來的倭人工匠,製刀技藝的確非凡。兵仗局總領太監奏請,再到倭國尋覓良將。軍器局起初不屑於使用倭人工匠,見兵仗局造出的刀槍愈發鋒利耐用,也動起了心思。
此事不是不行,朱棣卻沒馬上應允,他還有其他考量。
將短銃遞給早等在一邊的朱能,朱棣對孟清和笑道:“大寧所造火炮火銃,皆優於兵仗局軍器局所造,堪稱神機。”
見永樂帝笑成這樣,孟清和頓時心頭一顫。
來了,終於來了!深呼吸,沉住氣!
“朕觀火器隊甚好,欲再擇擅用火器者,組軍肄習。”
“陛下英明。”
“此軍當以佛郎機炮,鳥銃為主,加之驍騎步卒,以萬人為基,朕-欲-名為神機營。”
朱棣話落,以朱高燧和朱能為首,在場眾人皆道:“陛下聖明,吾皇萬歲!”
孟清和一邊隨大流高呼萬歲,一邊忍不住嘀咕,神機營?他是不是不小心又蝴蝶了一次?
據史料記載,神機營是明軍征伐安南後成立的,距現在也沒多長時間,提前出現,應該沒太大問題的……吧?
反正佛郎機炮和鳥銃都出來了,原始版的燧發槍也問世了,神機營早幾天成立,還能有誰舉手-抗-議?
頂多永樂帝出門-橫-行-霸-道-的次數多些,友好出訪的大明艦隊更無敵些,南邊和北邊的鄰居悲劇一點,其他的,應該關係不大。
所以,不需要計較那麽多。
孟清和很是心寬,動不動就要被老朱家人剝削,心不寬也不成。
“卿有大功。”
永樂帝終於良心發現,不打算繼續在一頭羊身上薅羊毛,非但沒動孟清和手下火器隊的主意,反而發下不少賞賜,孟清和本人沒升官,卻得金百兩,算是發了一筆不小的財。
賞賜之後,唯一的要求,將火器隊的-操-練-之法及戰時排兵布陣詳寫下來,呈交禦覽。
皇帝一份,成國公,新城侯,武陽侯要求抄錄,連不怎麽熟的淇國公等人都搓著大手,要求資源共享。
朱高燧拍著孟清和的肩膀,“興寧伯,咱們可是朋友啊!”
潛-台-詞,給了老爹,不能不給他哇!
朱高熾也湊起了熱鬧,“興寧伯治軍之能,孤甚仰慕。”
孟清和眼角直抽,楊鐸沒開口,隻是意味深長的看了孟清和一眼,隻一眼,什麽都不用說了。
東西不給也得給。
孟伯爺無語望天,不如把手裏這五十個人給皇帝了。
他說真的,比珍珠還真!
事情至此,仍不算完。
回宮之後,永樂帝當即召見工部尚書和左右侍郎,當日便下令南京兵仗局軍器局,參照大寧進獻的圖紙製造火炮火銃。
命令本身沒多大問題,關鍵在於,要求的數量有些驚人。
皇帝大筆一揮,命南京兵仗局造銃一萬七百,炮一千,箭十有二萬五千。軍器局造銃一萬,炮八百,箭十有二萬五千。均備禦邊之用。
括弧,需要某年某月某日前完工,括弧完畢。
命令到手,兵仗局傻眼,軍器局亦傻眼。
兵仗局總領太監立刻派人快馬飛馳北京,向白公公要圖紙,借人,十萬火急。
軍器局沒有兵仗局的條件,也不屑於向宦官低頭,隻能想方設法從附近州府-抽---調人手。應天十八府,一個沒落,江浙地區的造船廠都過了一遍篩子。當地府尹州官差點抱著工部來人的大腿哭,人手一下少了三分之一,這是要了親命了!
南京兵仗局和軍器局被皇帝逼得掘地三尺,四處挖人期間,孟清和關緊府門,依皇命撰寫練兵概要。
不是他不想出門,實在是出門太危險。
兵仗局和軍器局已經暗地中放話,同興寧伯勢不兩立。別看兵仗局總領太監和軍器局大使各種不對付,在敲興寧伯悶棍這件事上,絕對立場一致。
孟十二郎嘴裏發苦。
這次,永樂帝沒剝削他,卻生生給他拉了十二級的仇恨值。
日子還能過下去嗎?
還能不能愉快的做官了?
孟清和在家老實“修書”,兵仗局和軍器局找不到出氣對象,隻能悶頭發展大生產。
永樂帝始終沒忘敢在他跟前蹦高的安南,敕令西平侯沐晟,自雲南四川等都司選卒七萬,並敕蜀王於成都三護衛選卒五千,集結精練。其後敕令順天合兵五萬,以定國公沈瑄為總兵官,南下征討。
大軍合用糧儲,以戶部,應天府庫,天子內庫共同調運。
順天八府不出軍糧,嚴備韃靼侵擾為上。
邊軍南下之前,也孫台率領的韃靼騎兵侵擾宣府開平一帶,被架在城頭的火炮和投擲而下的火雷直接趕跑。沒有短兵相接就死傷上百人,別說也孫台,換成阿魯台,鬼力赤,照樣撐不住。
孟清和的填堵隘口,挖掘深壕之計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扛不住炮轟,想繞路都找不到地方,也孫台偷雞不著蝕把米,損失了近三百部落勇士,連粒糧食的影子都沒見著。
此戰過後,鬼力赤立刻率領部落轉道,東南有危險,必須往北走。實在沒糧食,和瓦剌互砍,同兀良哈做不平等交易,也比被明軍大炮火雷群轟強。
韃靼吃了癟,瓦剌不會笨到以身試法,北邊頓時安靜不少。
接到敕令,沈瑄離開興和所,先到北京,同徐輝祖商談之後,待五萬邊軍集結完畢,登台點將。
號角聲響起,戰鼓陣陣。
沈瑄步下點將台,躍身上馬。
銀盔銀甲,腰懸長刀,刀身似帶著血光。墨眉星眸,側麵看去,仿若血色霞光,戰場凶戾凝結而成的剪影,殺意凜然。
朔風起,百戰雄獅,塞北鐵騎,如奔騰的洪流,向南席卷而去。
兩門火炮,三十支火銃,五支短銃,均被裝上改造過的戰車。
兩百騎兵,五百步卒迅速集結,各小旗口中的木哨引起了楊鐸的興趣,孟清和幹脆從荷包裏取出一個,遞給他。
“木哨,楊指揮應當見過。”
楊鐸點點頭,捏在手中,遞到唇邊,卻沒吹響,而是收進了自己懷中。
孟清和瞪眼,天子親軍就這樣?
楊鐸淡定自若,轉頭看向以旗幟號令軍卒的百戶,道:“興寧伯練兵,果真有獨到之處。”
有獨到之處也不能白拿東西不給個說法!
一個哨子不算什麽,這種風氣不能助長!
孟清和繼續瞪眼。
楊鐸繼續淡然。
很顯然,錦衣衛指揮使的抗壓能力,不是孟伯爺能比。
孟清和眼睛差點瞪脫窗,楊指揮使仍巋然不動。
隊伍集結完畢,不遠處響起一陣轟隆隆的馬蹄聲。
錦衣衛打出儀仗,在前方引路,金吾衛羽林衛迅速清場,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或在馬上,或散布於四下,不放過任何可疑跡象。
永樂帝依舊是一身明-黃—色-常服,腰間的玉帶換成了金帶,懸掛的玉佩也被摘下,換做了一柄漆黑鯊魚鞘的長刀。
馬背上掛著弓箭和箭筒,以箭頭的鋒利程度來看,絕不是做裝飾用途。
以侯顯為首,五六名宦官緊隨在永樂帝身後,均是一身藍色圓領窄袖衫,胸前背後有葵花圖樣,腰束革帶,佩長刀,掛硬弓,有兩名宦官背負短槍,身材高大魁梧,古銅膚色,麵容硬朗。除了沒有胡子,比邊軍更顯彪悍。
將馬韁交給親衛,孟清和步行上前,目不斜視。盡量告訴自己不要在意,還是忍不住的眼紅。
身為大明的宦官,需要這麽勇猛彪悍嗎?需要嗎?!這讓純爺們怎麽活!
“陛下,火器隊已齊備。”
“好。”永樂帝抬臂,馬鞭遙指前往一處開闊地,已有邊軍立起木板和草人,還有數處石堆,“便擇此處演練?”
“回陛下,正是。”
“可。”
朱棣點頭,孟清和立刻下令輔兵將火炮推往預定處。考慮到觀看者的角度和安全問題,原本設定的炮位做了改動,兩門火炮減至一門,火銃兵後增加了騎兵,為首三名騎兵各負一支半壁長的短銃。
這樣的排兵布陣很是稀奇,不隻朱棣,一同前來的朱能等人也是滿麵疑色。
火炮不是搭載於車上,而是在兩側裝有木輪,以輔兵推動。目測至少兩百斤以上的重量,竟不需駑馬,以人力即可運行自如?
更甚者,火銃可在馬上使用?
太多的問題,一起湧上,朱能和張輔等武將均是滿腦袋問號,“陛下,這……”
“暫且細觀。”
朱棣抬起右臂,止住了朱能的話頭。
他想問的問題一樣多,現在還不是時候。
孟清和請示操演是否開始,朱棣點頭,“可。”
“遵旨!”
身為火器隊的創建者,孟清和不能置身事外,打馬上前,立在隊伍中,抽—出新佩的長刀。
刀鋒一亮,又是讓張輔等將領一陣眼紅。
好刀!
看看興寧伯手裏的,再看看自己的,不免心中火熱。
若是能得一把,就不虛此行。
刀身平舉,炮兵已填裝子炮。
令旗揮下,戰鼓聲響起。
伴著轟然巨響,一陣火光從炮-口--射--出,立在百米開外的石堆木板已然塌落,幾點火星引燃了木板,火光迅速燎原。
三聲炮響之後,列成三排的火銃手越過火炮,瞄準木靶草人,前排-發-射,最後一排填裝火藥鐵丸,中間傳遞火銃,以保證射擊不斷。
三段式射擊法,朱棣早已知曉,但大寧火器隊明顯有了改進,且更為嫻熟。
五輪齊射之後,兩排火銃手調換,五輪之後再換,立在前方的草人和木人無一不傷。火銃性能優良是其一,火銃手技藝熟練更為重要。
“大寧邊軍果然驍勇。”
大寧雜造局製造的鳥銃-性-能雖優於明軍現有火銃,但連續發射十五次已接近極限。
銃身熱得燙手,不炸膛,也有將人燙傷的危險。
“火銃散,騎兵衝鋒!”
號令以鼓聲和令旗傳達,三排火銃手迅速向兩側散開,散開時沒有轉身,而是橫托火銃,目視前方,依序後退,此舉又讓觀看的朱能等人眼前一亮。
不過瞬息,火銃手已讓開道路,五十名身著皮甲的騎兵,列成錐形,轟然發起了衝鋒。
大寧騎兵以兀良哈及邊軍精銳為主,待遇極優。自永樂三年,歸附的草原部落和野人女真接連成為兵源,競爭更加激烈。
參與火器隊演練的五十名騎兵,更是精銳中的精銳。
衝鋒在前的百戶斜舉長刀,兩側騎士雙腿-夾—緊-馬腹,雙臂舉起短火銃,兩聲銃響,無數細小的鐵丸如天女散花一般,飛向了前方的目標。
“此為何銃,竟不是以火繩引發?”
未見有火繩燃起,朱棣大驚,朱能張輔等人也沒好到哪裏去。
即便是漢王進獻的鳥銃,也要拖條火繩,大寧騎兵使用的這種短銃竟不需點火?
孟清和知道永樂帝和成國公等武將定會產生疑問,也考慮過是否要將短銃拿出來,最後,還是決定讓士兵在操演中使用。
大寧雜造局的猛人們提出了燧發槍的理論,也著手實踐。即便有各種條件限製,依舊把燧發槍給弄了出來。
原理說出來並不難,用燧石代替火繩,以扣動扳機壓動彈簧,帶動擊錘擊打燧石,通過急速-摩-擦-燃-起的火星點-燃-火-藥。
看似簡單的原理,製作起來卻是問題重重
造出的燧發鳥銃,單兵根本無法使用,太重。經工匠們改進,這種半臂長的短銃便應運而生。
重量的問題解決了,有效射程和精準度卻比鳥銃差了一大截,基本同沒有改進的燒火棍有一比。
親自參與試驗的孟清和切身體會到了發明創造的困難,對永不放棄的大明工匠們佩服不已,敬意油然而生。
研發陷入僵局,是一名熟手的徒弟提出,一枚鐵丸打不準,換成多枚是否可行。
工匠們豁然開朗,火炮中有子母彈,不能直接-套-用,卻給了眾人靈感。
成品拿出,孟清和拿起槍-身-加-粗,槍-口-略呈-喇-叭-狀的火銃,笑容都是僵的。
變種散彈槍?
大明的工匠竟凶猛至斯,誰敢再胡扯華夏人沒有創造力,都該像他一樣穿-越幾百年,親眼見證一下曆史!
明朝火器,除自主創新,也擅納外界之長,經過改進,始終居於世界領先地位。
一直延用了幾百年的鳥銃不必提,萬曆年間出現了可連發的迅雷銃,崇禎年間更有了關於燧發槍的記載。
華夏民族從不缺少優秀人才,隻要給以合適的土壤,開出的絢爛花朵,足以令世界側目。
隻可惜,文明的發展終究被野蠻截斷,留給後世的,隻有麵對史料時的無盡歎息與遺憾。
大寧製造的短銃,優點和缺點同樣明顯。
可以在馬上使用,散射的鐵丸威力巨大,近距離可以擊穿三指寬的木板。但射程終究有限,且馬上不能填裝彈藥,一發過後,照舊是半截燒火棍。
饒是如此,永樂帝和成國公等人受到的震撼仍無以言表。
以至於騎兵衝鋒,砍倒全部草人木樁,觀看操演的眾人竟沒有一點反應。
叫好鼓掌通通沒有,隻有沉默,無盡的沉默。
騎兵們不免鬱悶,難不成,是自己表現得不夠好?
擦一把臉上的黑灰,孟清和暗道,火器再好,火藥質量卻不太過關,其他不說,濃煙著實嗆人。是不是該給白公公提點意見?
不過,製造火藥好像不歸北京兵仗局管,南京兵仗局的總領太監,他不熟。
朱高熾和朱高燧也隨朱棣來到了郊外。
朱高熾瞪圓了眼睛,同老爹一樣震驚。朱高燧早見識過大寧火器的威力,對大寧雜造局研發的火器略知一二,勉強能保持鎮定。看到孟清和呈上的短銃,卻是手心-發-癢,很想親自用用看。
可惜被護衛攔住了。
不隻是他,觀看操演的眾人,都隻能拿著空槍過癮,實際來一發?堅決不行!
孟清和不敢百分之百保證不出意外,萬一突然掉鏈子炸膛,傷到哪一個都沒法交代。
“陛下,此銃尚在改進中。佛郎機炮和鳥銃圖紙,都為一夷人所獻,此人現在大寧,從大寧雜造局大使做事。”
“夷人?”
“是。”孟清和不說,永樂帝也會知道迪亞士,不如主動交代,省得錦衣衛再遞條子,“此人是臣麾下從海中所救,據他所言,是乘大食商船自歐羅巴而來……”
永樂帝一邊興致勃勃的比著短銃,一邊聽著孟清和的講解。
跟著鄭和出海一趟,就能撈回個極有用的夷人,帶回不少倭人製刀工匠,該說是運氣,還是頗有成算?
南京雜造局也有下東洋帶回來的倭人工匠,製刀技藝的確非凡。兵仗局總領太監奏請,再到倭國尋覓良將。軍器局起初不屑於使用倭人工匠,見兵仗局造出的刀槍愈發鋒利耐用,也動起了心思。
此事不是不行,朱棣卻沒馬上應允,他還有其他考量。
將短銃遞給早等在一邊的朱能,朱棣對孟清和笑道:“大寧所造火炮火銃,皆優於兵仗局軍器局所造,堪稱神機。”
見永樂帝笑成這樣,孟清和頓時心頭一顫。
來了,終於來了!深呼吸,沉住氣!
“朕觀火器隊甚好,欲再擇擅用火器者,組軍肄習。”
“陛下英明。”
“此軍當以佛郎機炮,鳥銃為主,加之驍騎步卒,以萬人為基,朕-欲-名為神機營。”
朱棣話落,以朱高燧和朱能為首,在場眾人皆道:“陛下聖明,吾皇萬歲!”
孟清和一邊隨大流高呼萬歲,一邊忍不住嘀咕,神機營?他是不是不小心又蝴蝶了一次?
據史料記載,神機營是明軍征伐安南後成立的,距現在也沒多長時間,提前出現,應該沒太大問題的……吧?
反正佛郎機炮和鳥銃都出來了,原始版的燧發槍也問世了,神機營早幾天成立,還能有誰舉手-抗-議?
頂多永樂帝出門-橫-行-霸-道-的次數多些,友好出訪的大明艦隊更無敵些,南邊和北邊的鄰居悲劇一點,其他的,應該關係不大。
所以,不需要計較那麽多。
孟清和很是心寬,動不動就要被老朱家人剝削,心不寬也不成。
“卿有大功。”
永樂帝終於良心發現,不打算繼續在一頭羊身上薅羊毛,非但沒動孟清和手下火器隊的主意,反而發下不少賞賜,孟清和本人沒升官,卻得金百兩,算是發了一筆不小的財。
賞賜之後,唯一的要求,將火器隊的-操-練-之法及戰時排兵布陣詳寫下來,呈交禦覽。
皇帝一份,成國公,新城侯,武陽侯要求抄錄,連不怎麽熟的淇國公等人都搓著大手,要求資源共享。
朱高燧拍著孟清和的肩膀,“興寧伯,咱們可是朋友啊!”
潛-台-詞,給了老爹,不能不給他哇!
朱高熾也湊起了熱鬧,“興寧伯治軍之能,孤甚仰慕。”
孟清和眼角直抽,楊鐸沒開口,隻是意味深長的看了孟清和一眼,隻一眼,什麽都不用說了。
東西不給也得給。
孟伯爺無語望天,不如把手裏這五十個人給皇帝了。
他說真的,比珍珠還真!
事情至此,仍不算完。
回宮之後,永樂帝當即召見工部尚書和左右侍郎,當日便下令南京兵仗局軍器局,參照大寧進獻的圖紙製造火炮火銃。
命令本身沒多大問題,關鍵在於,要求的數量有些驚人。
皇帝大筆一揮,命南京兵仗局造銃一萬七百,炮一千,箭十有二萬五千。軍器局造銃一萬,炮八百,箭十有二萬五千。均備禦邊之用。
括弧,需要某年某月某日前完工,括弧完畢。
命令到手,兵仗局傻眼,軍器局亦傻眼。
兵仗局總領太監立刻派人快馬飛馳北京,向白公公要圖紙,借人,十萬火急。
軍器局沒有兵仗局的條件,也不屑於向宦官低頭,隻能想方設法從附近州府-抽---調人手。應天十八府,一個沒落,江浙地區的造船廠都過了一遍篩子。當地府尹州官差點抱著工部來人的大腿哭,人手一下少了三分之一,這是要了親命了!
南京兵仗局和軍器局被皇帝逼得掘地三尺,四處挖人期間,孟清和關緊府門,依皇命撰寫練兵概要。
不是他不想出門,實在是出門太危險。
兵仗局和軍器局已經暗地中放話,同興寧伯勢不兩立。別看兵仗局總領太監和軍器局大使各種不對付,在敲興寧伯悶棍這件事上,絕對立場一致。
孟十二郎嘴裏發苦。
這次,永樂帝沒剝削他,卻生生給他拉了十二級的仇恨值。
日子還能過下去嗎?
還能不能愉快的做官了?
孟清和在家老實“修書”,兵仗局和軍器局找不到出氣對象,隻能悶頭發展大生產。
永樂帝始終沒忘敢在他跟前蹦高的安南,敕令西平侯沐晟,自雲南四川等都司選卒七萬,並敕蜀王於成都三護衛選卒五千,集結精練。其後敕令順天合兵五萬,以定國公沈瑄為總兵官,南下征討。
大軍合用糧儲,以戶部,應天府庫,天子內庫共同調運。
順天八府不出軍糧,嚴備韃靼侵擾為上。
邊軍南下之前,也孫台率領的韃靼騎兵侵擾宣府開平一帶,被架在城頭的火炮和投擲而下的火雷直接趕跑。沒有短兵相接就死傷上百人,別說也孫台,換成阿魯台,鬼力赤,照樣撐不住。
孟清和的填堵隘口,挖掘深壕之計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扛不住炮轟,想繞路都找不到地方,也孫台偷雞不著蝕把米,損失了近三百部落勇士,連粒糧食的影子都沒見著。
此戰過後,鬼力赤立刻率領部落轉道,東南有危險,必須往北走。實在沒糧食,和瓦剌互砍,同兀良哈做不平等交易,也比被明軍大炮火雷群轟強。
韃靼吃了癟,瓦剌不會笨到以身試法,北邊頓時安靜不少。
接到敕令,沈瑄離開興和所,先到北京,同徐輝祖商談之後,待五萬邊軍集結完畢,登台點將。
號角聲響起,戰鼓陣陣。
沈瑄步下點將台,躍身上馬。
銀盔銀甲,腰懸長刀,刀身似帶著血光。墨眉星眸,側麵看去,仿若血色霞光,戰場凶戾凝結而成的剪影,殺意凜然。
朔風起,百戰雄獅,塞北鐵騎,如奔騰的洪流,向南席卷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