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敕:興寧伯仁孝誠厚,忠體國事,有功於社稷。賞銀二百五十兩,彩幣十表,裹鈔五百錠。賜麒麟服。”
“臣領旨,謝恩。”
孟清和麵朝南京方向,跪拜,口稱萬歲。
起身,接過聖旨,再拜,程序才算走完。
聖旨是明-黃—色,上有盤龍,軸以犀。
品級不同,敕封所用的聖旨也不同,最明顯的區別就是卷軸。
孟清和身為一等伯,二品都督僉事,隻能用犀軸。到了沈瑄那個級別,才能用玉軸。向下則有鎏金和角,品級製式分得相當清楚。
五品以下,甭說是犀軸聖旨,連鎏金都沒見過。
這種區別,自大明開國以來便以法典明令。哪怕是把麒麟服、鬥牛服和飛魚服當製服發的正德皇帝朱厚照,也不會把聖旨亂用。
衣服可以發,大不了改樣式。
聖旨代表的是天家威嚴,絕對不能亂用,否則就是啪-啪-打臉。
皇帝敢隨意發,大臣也不敢隨便接,查出來就是大不敬的罪名。要是祖上有相應品級的官員還好,沒有?等著砍頭扒皮充軍發配吧。
孟清和接過的敕令不下五道,角,鎏金,犀,三樣集全了,就差一份玉軸。
一排數過去,就差最後一種,不免有些遺憾。
如果讓朝堂上的文武得知孟十二郎有這種遺憾,絕對會掄起板磚拍死他,拍不死他就幹脆拍死自己。
年不及弱冠就升到了正二品都督僉事,鎮守一方,手握實權,得天子恩寵,他有什麽可遺憾?
胡子一大把還在五品以下艱苦奮鬥臥薪嚐膽的,是不是都該自掛東南枝,省得丟人?
卷軸的材質不是孟清和關注的重點,賞銀數目才讓他真正無語。
二百三百都好,怎麽偏偏就是個二百五?
“興寧伯?”
見孟清和捧著聖旨,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鄭和不免奇怪。有賞銀還有禦賜麒麟服,明擺著後邊還會升官,不蹦高也用不著這樣吧?
“鄭公公見笑。”
孟清和收起心思,二百五就二百五,總歸是銀子。若發給他的全是寶鈔,才真正該哭。
在銅錢為主,金銀限製流通的明初,二百五十兩白銀絕對是一筆巨款。加上之前賞賜的一百兩金子和雙俸,孟清和算是半腳-跨-入了富豪級別。
同魏國公成國公不能比,與信安伯還是能掰掰腕子的。
“皇帝隆恩,臣隻能鞠躬盡瘁,肝腦塗地,方能報得萬一。”
話落,起身向南再拜,眼圈泛紅,任鄭和左看右看,愣是挑不出一絲破綻。
兩月不見,興寧伯“做官”的水平又躥升一截啊。
鄭和笑道:“興寧伯的忠心,咱家定會轉呈陛下。”
“多謝鄭公公。”孟清和擦幹淚水,將封好的銀子遞過去,“公公車馬勞頓,一點心意,還請不要推辭。”
鄭和接過,笑道:“想必興寧伯還不知道,咱家有幸得了姚少師的指點,雖未正式拜師,也要稱興寧伯一聲師兄。”
姚少師?
恍了一下神,孟清和才反應過來,鄭和說的是道衍和尚。
這麽說,鄭和已經同大和尚搭上了線,開始為某不-良-門派添磚加瓦?
想到這裏,孟清和又拿出一封銀子,權當恭喜鄭和入道衍門下。
有未來的三保太監擋在前邊,大和尚應該不會隔三差五找他探討佛學了吧?
鄭和接過銀封,笑著道謝,隨後取出一封書信,遞給孟清和,道:“這是姚少師交代咱家帶給給興寧伯的。”
看著信封上蒼勁的字體,孟清和無奈歎氣,好吧,擺脫-不-良-門-派什麽的,純屬白日做夢。
以道衍的性格,能用十年時間鼓動朱棣造-反,他這點抗壓能力算什麽?隨著大和尚功力不斷加深,早晚有一天破防。
當著鄭和的麵拆開信封,展開信紙,如果鄭和好奇,孟清和不介意當練嗓子念出來。
大和尚請鄭和帶信,本意應該就是讓永樂帝知曉。
功高震主,四個字的分量可不輕。
不想天子疑心,藏著掖著絕對是最蠢的辦法,一切攤開才是聰明人所為。
永樂帝以道衍為太子少師,想是希望道衍能把這樣的道理教給世子。可惜世子不受教,讓他不斷失望。當朱棣不再對朱高熾發怒,采取漠視的態度冷處理時,才是消磨掉最後一絲父子情分的開始。
朱棣是天子,也是父親。
如果朱高熾不能想明白這點,注定他將來的道路會走得無比艱辛。
原本,朱高煦朱高燧也活走上岔路,但出了孟清和這個變數,兄弟三人未來的命運,全都蒙上了一層薄霧。
道衍的信不長,除了關心徒弟,大多都是督促孟清和認真學習,好好鑽研《易經》。關於朝政,則是一句沒提。
原因隻有一個,沒必要。
立皇太子和遷都的事牽扯住朝臣的多數精力,餘下時間還要處理公務,整日裏忙得不可開交。若沒有兀良哈上疏請天子主持公道,其間涉及到大寧是否出兵的問題,許多人都快忘記興寧伯這號人物了。
當然,被孟清和狠下麵子的六科給事中不會輕易忘了他,但在當下,有比找他麻煩更重要的事。因此,孟清和的“悠閑”日子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道衍了解孟清和,即使不明白寫出來,孟清和也能猜出其中深意。
所以說,有個聰明徒弟就是好啊。
大和尚對此相當的自得。
他承認的徒弟,目前隻有孟清和,鄭和還需要靠邊站。
如果不是永樂帝暗示,以道衍的行事風格,會主動和皇帝身邊的內侍走動?根本不可能。
朱棣欲重用鄭和,鄭和就必須有能力為他所用。隻會打仗和察言觀色是絕對不行的,外廷的官員也不會指點一個宦官,道衍和尚成了最好的選擇。
孟清和一邊讀信,一邊同鄭和聊上兩句,將信上的內容透露給鄭和知曉。
整封信讀完,孟清和笑容依舊輕鬆,鄭和的心卻提了起來,不免再次慨歎,興寧伯果真是不同了。自己與他交好絕對沒錯。
“鄭公公此來大寧,單為天子恩賞一事?”收好信,孟清和示意親衛退到門外,“關於北邊,天子是否有旨意?”
鄭和點點頭,同樣讓跟隨他的內官退下,待室內隻剩他與孟清和兩人,才開口說道:“陛下本意,朵顏三衛損失不小,總要安撫一下。”
“如何安撫,陛下可有吩咐?”
“興寧伯附耳過來。”
示意孟清和靠近些,鄭和壓低聲音,如此這般,這般如此轉述一番。
越聽,孟清和越是心驚。
這是安撫?確定不是挑撥,讓朵顏三衛去和韃靼打上一架?
“此乃天子口諭。”鄭和肅然道,“咱家來時,侯顯和王景弘已分別前往順天府和開平。遼東那邊,這會應也接到了旨意。天子的意思是,公道要討,刀兵卻不好輕動,先禮後兵,以和為貴嘛。”
孟清和:“……”
以和為貴?
這話要是旁人說的,他信。
可永樂帝?那就是個戰-爭-狂-人。他信奉的絕對是長刀和火炮,用拳頭講道理。
以理服人,以和為貴?和自己人倒是可以講,和打了十幾年仗的北元?絕對不可能。
“興寧伯也不必多想,便是出兵,也是從開平衛和順天府調遣。大寧一地仍以屯耕為主。”鄭和說道,“陛下對興寧獻上的農犁很滿意,在籍田時親自使用,百官亦稱頌。獻上農犁的三皇子,另有恩賞。朝廷不日將令河北山東等地督造,發給邊衛屯田。農戶開墾荒地,或無地之民遷入他省,亦有給付。”
得知永樂帝未在旨意中提到他的名字,孟清和沒有任何不滿,反而鬆了口氣。
風頭出得太多,明擺著好日子不想過,請人來踩。
近期,大寧雜造局出了不少好東西,雖多是農具工具一類,卻也惹人眼球。
與沈瑄通信時,孟清和特意提到這點,沈瑄給他的回複很快,將功勞送給朱高燧。朱高燧頂不住,開平衛還有高陽郡王。
功勞送出去,天子一家都會記得他的好處。
第一家庭身上的光環再多,也隻會爆發內部矛盾。換做孟清和,隻會成為整個朝廷的靶子。功勞越多,危險指數越高。
孟清和奏疏送上,沈瑄也遞送了一封奏疏。永樂帝看過之後,再次感歎,瑄兒果真是朕的麒麟兒,興寧伯也是一等一的忠臣。
官位還不能升,在徹底解決朵顏三衛的事情之前,單升孟清和和沈瑄的官太打眼。
不升官,就隻能先給其他賞賜。
給錢給衣服,一個也不能少。
“臣感陛下天恩。”
孟清和又紅了眼角,擦擦眼角,長此以往,不飆升演技也難。
“興寧伯如此忠心,陛下定會知曉。”就算不知,鄭和也會遞話。
和皇帝身邊的宦官交好,就是有這種好處。戰場上一起拚殺出來的交情,旁人再羨慕嫉妒恨也沒轍。
“多謝鄭公公。”
“興寧伯客氣了。咱家還有一事要向興寧伯討教。”
“鄭公公請說。”
“野人女真,是怎麽回事?”
“這個,”孟清和苦笑,“說實話,本官也是沒有料到。”計劃中隻有韃靼,絕對沒有野人女真什麽事。隻能說趕上寸勁,讓對方撿了便宜。
領頭搶劫朵顏三衛的怯烈帖木兒,哈剌脫歡李剌兒早已投靠明朝,有內附之意。孟清和尚未抵達大寧,怯烈帖木兒,哈剌脫歡李剌兒派遣的使者已到開平衛,見到了高陽郡王。
得知消息之後,孟清和連忙寫信,請沈瑄與朱高煦通氣,暫時壓下消息,隻以密報呈送天子。
沈瑄給他送來的木匣,終於派上了用場。
“想歸附可以,牛羊草場都不是問題。但投名狀必須有。”
孟清和將“搶劫朵顏三衛”以禍水東引的計劃告知沈瑄,沈瑄又快馬送信至開平衛,再由朱高煦呈報天子。
來回之間,耗費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
這段時間,怯烈帖木兒,哈剌脫歡李剌兒率領的部落一直在開平和全寧衛等處假扮遊騎騷擾。孟清和趁機大規模改進工具,開墾農田,並在泰寧衛挑-釁時做出一幅隱忍姿態。
直到春耕結束,高陽郡王接到天子密令,泰寧衛愈發肆無忌憚,才向沈瑄和高陽郡王發出了行動的訊號。
多虧有朱高燧這個牌子,以三皇子名義送出的書信,自然沒有被攔截的道理。
於是,在一個雨雪交加的日子,朵顏三衛接連被搶。
怯烈帖木兒,哈剌脫歡李剌兒嚴格遵照同高陽郡王的約定,在三衛騎兵被以各種名義調出之後,偷襲了他們的駐地。
殺人盡量避免,搶劫才是主要。
兀良哈歸附已久,又有靖難封賞,生活自然要比草原上遊牧的韃靼瓦剌高上數個檔次。
光是羊群的數量,就讓來搶劫的怯烈帖木兒等人無比眼紅。
於是乎,名為搶劫實為做戲,變成了名為做戲實為搶劫。
怯烈帖木兒等人甩開了膀子搶,牲畜糧食帳篷,通通不能放過。好歹還記著高陽郡王的警告,沒敢大肆殺戮,也沒有直接搶人。
饒是如此,朵顏三衛的損失仍是不小。
小康馬上跌入赤貧,堪稱是一朝回到解-放前。
興高采烈,滿載而歸的怯烈帖木兒等人回到駐地,瞬間清醒過來。
糟糕,搶得太投入,忘了是在做戲。但看著大批的畜群和材料做工更好的帳篷,沒人願意再還回去。
就這樣跑回草原?
念頭剛冒出來就被打消。
暫且不論大明會不會放過他們,回去了,手中的戰利品就得送出一大半,實在是頭疼。
最後,怯烈帖木兒等部落頭領商量一番,再派使者前往開平衛,求見高陽郡王,各種陳情。
實在不是他們不守約定,隻是搶到興頭上,委實控製不住。
錯誤已經犯了,隻能到郡王麵前負荊請罪,求得原諒。
隻是搶走的牲畜和帳篷,絕對不會還回去。
使者是個蒙古壯漢,卻能說一口流利的官話,見高陽郡王一直陰沉著臉,忙道:“小人來時,首領言,願將一半的牛羊送給郡王。”
朱高煦額頭暴起一排青筋。
他要那麽多羊幹什麽?殺了吃肉他都嫌膻。
揮手讓數羊中的壯漢先下去,一切等天子旨意下來再說。
就這樣,使者在開平衛留了五天,怯烈帖木兒等部落首領也提心吊膽了五天。
到第六天,王景弘帶著聖旨抵達邊關。
高陽郡王領旨之後,即刻召見了使者,傳達了天子的敕令。
天子仁慈,念怯烈帖木兒等人認錯態度良好,且有功,既往不咎。
“許爾等歸附,授怯烈帖木兒,哈剌脫歡李剌兒千戶之職,世襲,賜銀鈔文綺。麾下軍官另有恩賞。”
敕令下達,怯烈帖木兒等人大喜過望,拜謝大明天子恩德。拍著胸脯發誓,一心一意為天子辦事,天子讓他們往東,絕對不會往西,讓他們追狗,絕對不會攆雞!
總之,有事隻管吩咐,就算讓他們領兵去打鬼力赤,也絕對沒有二話!
搶劫的高興了,被搶的朵顏三衛不幹了。
天子說給他們討個公道,就是這麽討的?
看來上疏沒用了,得上-訪!
聽麾下報告朵顏三衛近期的動向,孟清和沒有任何意外。
鄭和把皇帝的密令告訴他時,他就料到會有這種結果。
朵顏三衛不是軟柿子,不是隨便一捏就裂的。可就算是石頭,也架不住朱棣拎起電鋸來一下狠的。
三衛首領敢鬧騰,敢各種撒潑打滾,卻絕不敢輕易和朱棣動刀子,那絕對是找死。
或許是上—訪有效?
朱棣安撫了三衛首領,遣使齎璽書往諭韃靼可汗鬼力赤,表示,不久前,可汗麾下的幾個部落到大明邊界實施了搶劫等違法犯罪活動,給歸附於大明的兀良哈諸部造成了嚴重損失。
如今犯人已被抓獲,並被感化,願意歸附大明,同時供認此次搶劫活動是受“上頭”指使。至於上頭是哪頭,大家做了這麽多年鄰居,彼此也算了解,話往深處說,委實傷感情。
但兀良哈求到跟前,哭天抹淚,撒潑打滾,作為天子,也不能不為下邊的人出頭。
所以,如果韃靼願意賠償兀良哈的損失,並交出本次犯罪活動的主謀,大明可以既往不咎。
大家繼續和平共處,友好生活。
如果不願意,那就不好意思了。
不久前,韃靼剛去遼東那片溜達過吧?他手下的步騎也想到草原上體驗一下生活。若是不小心擦出了火藥味,傷到了花花草草,可就別怪他了。
簡單歸結起來,也就是兩句話:賠錢交人,你好我好大家好。頑固不化,管殺不管埋!
想死還是想活,自己掂量著辦。
這是恐-嚇,赤-裸-裸的恐-嚇!
璽書送出前,特地將內容透露給了朵顏三衛大小頭領。
頭領們很滿意,對於天子授官給怯烈帖木兒不再提出異議。
從怯烈帖木兒那裏才能挖出多少油水?頂多把被搶走的牛羊再要回來。找韃靼要求賠償就不同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鬼力赤再窮,也是可汗級別,大帳裏絕對有不少好東西。
朵顏三衛不鬧騰了,主動返回駐地,秣馬厲兵,一天磨刀三遍。韃靼答應條件很好,不答應更好。
直接抄刀子去搶,油水才更多。
如果皇位上還是朱允炆,朵顏三衛絕對不會生出這樣的想法。換成朱棣,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遊牧民族敬奉甚至迷信強者。
在這些蒙古壯漢眼中,朱棣是最強的,隻要是朱棣麾下的軍隊,絕對是戰無不勝!
至此,孟清和設計並著手實施的計劃已經發生了本質性的改變。
他隻想將朵顏三衛的目光從草場上引開,然後再提出開互市,以利捆綁住他們。
有了永樂帝,高陽郡王和沈瑄的擦手,預期中一定範圍內的邊境摩擦,很可能會演變為一場大戰。
邊軍積攢下的火氣需要發泄口,朵顏三衛失去的財產也需要找補。永樂帝也可接機將朝中的矛盾再次轉嫁。
馬上就要和韃靼打起老了,立皇太子和遷都,再不是滿朝文武關注的重點。
武官不論,就算是喜歡在朝堂上群毆的文官,麵對外敵,也是能暫時擰成一股繩的。
孟清和又一次見識到了永樂帝的利害,也刷新了對朝中文臣的認識。
偶爾不著調,喜歡找人掐架,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能上疏彈劾,但在大事上,卻不會拎不清,遇到外敵,絕不低頭。
這就是大明的風骨,民族的氣節。
孟清和曾一度看不上朝中的文臣,尤其是真實經曆過靖難,見識過建文時期的朝臣之後。即使嘴上不承認,心中也不免產生一些想法。
但是,隨著閱曆的加深,他的這種想法卻不斷被打破。
深吸一口氣,這就是大明。
矛盾,卻又讓人敬佩的曆史朝代。
如果真和韃靼打一架,那互市還開不開?如果搶下了韃靼的草場,朵顏三衛是否會北遷?
孟清和心中有許多疑問,隻能通過書信寫給沈瑄。沒等到沈瑄的回信,又接到宮中旨意,天子禦駕離京城,不日將抵北平。過北平後,還將巡視開平諸衛。屆時將駐蹕大寧。
接到這份旨意,孟清和半天沒說出話來。
永樂帝五出塞外,莫非要提前實現?
“臣領旨,謝恩。”
孟清和麵朝南京方向,跪拜,口稱萬歲。
起身,接過聖旨,再拜,程序才算走完。
聖旨是明-黃—色,上有盤龍,軸以犀。
品級不同,敕封所用的聖旨也不同,最明顯的區別就是卷軸。
孟清和身為一等伯,二品都督僉事,隻能用犀軸。到了沈瑄那個級別,才能用玉軸。向下則有鎏金和角,品級製式分得相當清楚。
五品以下,甭說是犀軸聖旨,連鎏金都沒見過。
這種區別,自大明開國以來便以法典明令。哪怕是把麒麟服、鬥牛服和飛魚服當製服發的正德皇帝朱厚照,也不會把聖旨亂用。
衣服可以發,大不了改樣式。
聖旨代表的是天家威嚴,絕對不能亂用,否則就是啪-啪-打臉。
皇帝敢隨意發,大臣也不敢隨便接,查出來就是大不敬的罪名。要是祖上有相應品級的官員還好,沒有?等著砍頭扒皮充軍發配吧。
孟清和接過的敕令不下五道,角,鎏金,犀,三樣集全了,就差一份玉軸。
一排數過去,就差最後一種,不免有些遺憾。
如果讓朝堂上的文武得知孟十二郎有這種遺憾,絕對會掄起板磚拍死他,拍不死他就幹脆拍死自己。
年不及弱冠就升到了正二品都督僉事,鎮守一方,手握實權,得天子恩寵,他有什麽可遺憾?
胡子一大把還在五品以下艱苦奮鬥臥薪嚐膽的,是不是都該自掛東南枝,省得丟人?
卷軸的材質不是孟清和關注的重點,賞銀數目才讓他真正無語。
二百三百都好,怎麽偏偏就是個二百五?
“興寧伯?”
見孟清和捧著聖旨,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鄭和不免奇怪。有賞銀還有禦賜麒麟服,明擺著後邊還會升官,不蹦高也用不著這樣吧?
“鄭公公見笑。”
孟清和收起心思,二百五就二百五,總歸是銀子。若發給他的全是寶鈔,才真正該哭。
在銅錢為主,金銀限製流通的明初,二百五十兩白銀絕對是一筆巨款。加上之前賞賜的一百兩金子和雙俸,孟清和算是半腳-跨-入了富豪級別。
同魏國公成國公不能比,與信安伯還是能掰掰腕子的。
“皇帝隆恩,臣隻能鞠躬盡瘁,肝腦塗地,方能報得萬一。”
話落,起身向南再拜,眼圈泛紅,任鄭和左看右看,愣是挑不出一絲破綻。
兩月不見,興寧伯“做官”的水平又躥升一截啊。
鄭和笑道:“興寧伯的忠心,咱家定會轉呈陛下。”
“多謝鄭公公。”孟清和擦幹淚水,將封好的銀子遞過去,“公公車馬勞頓,一點心意,還請不要推辭。”
鄭和接過,笑道:“想必興寧伯還不知道,咱家有幸得了姚少師的指點,雖未正式拜師,也要稱興寧伯一聲師兄。”
姚少師?
恍了一下神,孟清和才反應過來,鄭和說的是道衍和尚。
這麽說,鄭和已經同大和尚搭上了線,開始為某不-良-門派添磚加瓦?
想到這裏,孟清和又拿出一封銀子,權當恭喜鄭和入道衍門下。
有未來的三保太監擋在前邊,大和尚應該不會隔三差五找他探討佛學了吧?
鄭和接過銀封,笑著道謝,隨後取出一封書信,遞給孟清和,道:“這是姚少師交代咱家帶給給興寧伯的。”
看著信封上蒼勁的字體,孟清和無奈歎氣,好吧,擺脫-不-良-門-派什麽的,純屬白日做夢。
以道衍的性格,能用十年時間鼓動朱棣造-反,他這點抗壓能力算什麽?隨著大和尚功力不斷加深,早晚有一天破防。
當著鄭和的麵拆開信封,展開信紙,如果鄭和好奇,孟清和不介意當練嗓子念出來。
大和尚請鄭和帶信,本意應該就是讓永樂帝知曉。
功高震主,四個字的分量可不輕。
不想天子疑心,藏著掖著絕對是最蠢的辦法,一切攤開才是聰明人所為。
永樂帝以道衍為太子少師,想是希望道衍能把這樣的道理教給世子。可惜世子不受教,讓他不斷失望。當朱棣不再對朱高熾發怒,采取漠視的態度冷處理時,才是消磨掉最後一絲父子情分的開始。
朱棣是天子,也是父親。
如果朱高熾不能想明白這點,注定他將來的道路會走得無比艱辛。
原本,朱高煦朱高燧也活走上岔路,但出了孟清和這個變數,兄弟三人未來的命運,全都蒙上了一層薄霧。
道衍的信不長,除了關心徒弟,大多都是督促孟清和認真學習,好好鑽研《易經》。關於朝政,則是一句沒提。
原因隻有一個,沒必要。
立皇太子和遷都的事牽扯住朝臣的多數精力,餘下時間還要處理公務,整日裏忙得不可開交。若沒有兀良哈上疏請天子主持公道,其間涉及到大寧是否出兵的問題,許多人都快忘記興寧伯這號人物了。
當然,被孟清和狠下麵子的六科給事中不會輕易忘了他,但在當下,有比找他麻煩更重要的事。因此,孟清和的“悠閑”日子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道衍了解孟清和,即使不明白寫出來,孟清和也能猜出其中深意。
所以說,有個聰明徒弟就是好啊。
大和尚對此相當的自得。
他承認的徒弟,目前隻有孟清和,鄭和還需要靠邊站。
如果不是永樂帝暗示,以道衍的行事風格,會主動和皇帝身邊的內侍走動?根本不可能。
朱棣欲重用鄭和,鄭和就必須有能力為他所用。隻會打仗和察言觀色是絕對不行的,外廷的官員也不會指點一個宦官,道衍和尚成了最好的選擇。
孟清和一邊讀信,一邊同鄭和聊上兩句,將信上的內容透露給鄭和知曉。
整封信讀完,孟清和笑容依舊輕鬆,鄭和的心卻提了起來,不免再次慨歎,興寧伯果真是不同了。自己與他交好絕對沒錯。
“鄭公公此來大寧,單為天子恩賞一事?”收好信,孟清和示意親衛退到門外,“關於北邊,天子是否有旨意?”
鄭和點點頭,同樣讓跟隨他的內官退下,待室內隻剩他與孟清和兩人,才開口說道:“陛下本意,朵顏三衛損失不小,總要安撫一下。”
“如何安撫,陛下可有吩咐?”
“興寧伯附耳過來。”
示意孟清和靠近些,鄭和壓低聲音,如此這般,這般如此轉述一番。
越聽,孟清和越是心驚。
這是安撫?確定不是挑撥,讓朵顏三衛去和韃靼打上一架?
“此乃天子口諭。”鄭和肅然道,“咱家來時,侯顯和王景弘已分別前往順天府和開平。遼東那邊,這會應也接到了旨意。天子的意思是,公道要討,刀兵卻不好輕動,先禮後兵,以和為貴嘛。”
孟清和:“……”
以和為貴?
這話要是旁人說的,他信。
可永樂帝?那就是個戰-爭-狂-人。他信奉的絕對是長刀和火炮,用拳頭講道理。
以理服人,以和為貴?和自己人倒是可以講,和打了十幾年仗的北元?絕對不可能。
“興寧伯也不必多想,便是出兵,也是從開平衛和順天府調遣。大寧一地仍以屯耕為主。”鄭和說道,“陛下對興寧獻上的農犁很滿意,在籍田時親自使用,百官亦稱頌。獻上農犁的三皇子,另有恩賞。朝廷不日將令河北山東等地督造,發給邊衛屯田。農戶開墾荒地,或無地之民遷入他省,亦有給付。”
得知永樂帝未在旨意中提到他的名字,孟清和沒有任何不滿,反而鬆了口氣。
風頭出得太多,明擺著好日子不想過,請人來踩。
近期,大寧雜造局出了不少好東西,雖多是農具工具一類,卻也惹人眼球。
與沈瑄通信時,孟清和特意提到這點,沈瑄給他的回複很快,將功勞送給朱高燧。朱高燧頂不住,開平衛還有高陽郡王。
功勞送出去,天子一家都會記得他的好處。
第一家庭身上的光環再多,也隻會爆發內部矛盾。換做孟清和,隻會成為整個朝廷的靶子。功勞越多,危險指數越高。
孟清和奏疏送上,沈瑄也遞送了一封奏疏。永樂帝看過之後,再次感歎,瑄兒果真是朕的麒麟兒,興寧伯也是一等一的忠臣。
官位還不能升,在徹底解決朵顏三衛的事情之前,單升孟清和和沈瑄的官太打眼。
不升官,就隻能先給其他賞賜。
給錢給衣服,一個也不能少。
“臣感陛下天恩。”
孟清和又紅了眼角,擦擦眼角,長此以往,不飆升演技也難。
“興寧伯如此忠心,陛下定會知曉。”就算不知,鄭和也會遞話。
和皇帝身邊的宦官交好,就是有這種好處。戰場上一起拚殺出來的交情,旁人再羨慕嫉妒恨也沒轍。
“多謝鄭公公。”
“興寧伯客氣了。咱家還有一事要向興寧伯討教。”
“鄭公公請說。”
“野人女真,是怎麽回事?”
“這個,”孟清和苦笑,“說實話,本官也是沒有料到。”計劃中隻有韃靼,絕對沒有野人女真什麽事。隻能說趕上寸勁,讓對方撿了便宜。
領頭搶劫朵顏三衛的怯烈帖木兒,哈剌脫歡李剌兒早已投靠明朝,有內附之意。孟清和尚未抵達大寧,怯烈帖木兒,哈剌脫歡李剌兒派遣的使者已到開平衛,見到了高陽郡王。
得知消息之後,孟清和連忙寫信,請沈瑄與朱高煦通氣,暫時壓下消息,隻以密報呈送天子。
沈瑄給他送來的木匣,終於派上了用場。
“想歸附可以,牛羊草場都不是問題。但投名狀必須有。”
孟清和將“搶劫朵顏三衛”以禍水東引的計劃告知沈瑄,沈瑄又快馬送信至開平衛,再由朱高煦呈報天子。
來回之間,耗費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
這段時間,怯烈帖木兒,哈剌脫歡李剌兒率領的部落一直在開平和全寧衛等處假扮遊騎騷擾。孟清和趁機大規模改進工具,開墾農田,並在泰寧衛挑-釁時做出一幅隱忍姿態。
直到春耕結束,高陽郡王接到天子密令,泰寧衛愈發肆無忌憚,才向沈瑄和高陽郡王發出了行動的訊號。
多虧有朱高燧這個牌子,以三皇子名義送出的書信,自然沒有被攔截的道理。
於是,在一個雨雪交加的日子,朵顏三衛接連被搶。
怯烈帖木兒,哈剌脫歡李剌兒嚴格遵照同高陽郡王的約定,在三衛騎兵被以各種名義調出之後,偷襲了他們的駐地。
殺人盡量避免,搶劫才是主要。
兀良哈歸附已久,又有靖難封賞,生活自然要比草原上遊牧的韃靼瓦剌高上數個檔次。
光是羊群的數量,就讓來搶劫的怯烈帖木兒等人無比眼紅。
於是乎,名為搶劫實為做戲,變成了名為做戲實為搶劫。
怯烈帖木兒等人甩開了膀子搶,牲畜糧食帳篷,通通不能放過。好歹還記著高陽郡王的警告,沒敢大肆殺戮,也沒有直接搶人。
饒是如此,朵顏三衛的損失仍是不小。
小康馬上跌入赤貧,堪稱是一朝回到解-放前。
興高采烈,滿載而歸的怯烈帖木兒等人回到駐地,瞬間清醒過來。
糟糕,搶得太投入,忘了是在做戲。但看著大批的畜群和材料做工更好的帳篷,沒人願意再還回去。
就這樣跑回草原?
念頭剛冒出來就被打消。
暫且不論大明會不會放過他們,回去了,手中的戰利品就得送出一大半,實在是頭疼。
最後,怯烈帖木兒等部落頭領商量一番,再派使者前往開平衛,求見高陽郡王,各種陳情。
實在不是他們不守約定,隻是搶到興頭上,委實控製不住。
錯誤已經犯了,隻能到郡王麵前負荊請罪,求得原諒。
隻是搶走的牲畜和帳篷,絕對不會還回去。
使者是個蒙古壯漢,卻能說一口流利的官話,見高陽郡王一直陰沉著臉,忙道:“小人來時,首領言,願將一半的牛羊送給郡王。”
朱高煦額頭暴起一排青筋。
他要那麽多羊幹什麽?殺了吃肉他都嫌膻。
揮手讓數羊中的壯漢先下去,一切等天子旨意下來再說。
就這樣,使者在開平衛留了五天,怯烈帖木兒等部落首領也提心吊膽了五天。
到第六天,王景弘帶著聖旨抵達邊關。
高陽郡王領旨之後,即刻召見了使者,傳達了天子的敕令。
天子仁慈,念怯烈帖木兒等人認錯態度良好,且有功,既往不咎。
“許爾等歸附,授怯烈帖木兒,哈剌脫歡李剌兒千戶之職,世襲,賜銀鈔文綺。麾下軍官另有恩賞。”
敕令下達,怯烈帖木兒等人大喜過望,拜謝大明天子恩德。拍著胸脯發誓,一心一意為天子辦事,天子讓他們往東,絕對不會往西,讓他們追狗,絕對不會攆雞!
總之,有事隻管吩咐,就算讓他們領兵去打鬼力赤,也絕對沒有二話!
搶劫的高興了,被搶的朵顏三衛不幹了。
天子說給他們討個公道,就是這麽討的?
看來上疏沒用了,得上-訪!
聽麾下報告朵顏三衛近期的動向,孟清和沒有任何意外。
鄭和把皇帝的密令告訴他時,他就料到會有這種結果。
朵顏三衛不是軟柿子,不是隨便一捏就裂的。可就算是石頭,也架不住朱棣拎起電鋸來一下狠的。
三衛首領敢鬧騰,敢各種撒潑打滾,卻絕不敢輕易和朱棣動刀子,那絕對是找死。
或許是上—訪有效?
朱棣安撫了三衛首領,遣使齎璽書往諭韃靼可汗鬼力赤,表示,不久前,可汗麾下的幾個部落到大明邊界實施了搶劫等違法犯罪活動,給歸附於大明的兀良哈諸部造成了嚴重損失。
如今犯人已被抓獲,並被感化,願意歸附大明,同時供認此次搶劫活動是受“上頭”指使。至於上頭是哪頭,大家做了這麽多年鄰居,彼此也算了解,話往深處說,委實傷感情。
但兀良哈求到跟前,哭天抹淚,撒潑打滾,作為天子,也不能不為下邊的人出頭。
所以,如果韃靼願意賠償兀良哈的損失,並交出本次犯罪活動的主謀,大明可以既往不咎。
大家繼續和平共處,友好生活。
如果不願意,那就不好意思了。
不久前,韃靼剛去遼東那片溜達過吧?他手下的步騎也想到草原上體驗一下生活。若是不小心擦出了火藥味,傷到了花花草草,可就別怪他了。
簡單歸結起來,也就是兩句話:賠錢交人,你好我好大家好。頑固不化,管殺不管埋!
想死還是想活,自己掂量著辦。
這是恐-嚇,赤-裸-裸的恐-嚇!
璽書送出前,特地將內容透露給了朵顏三衛大小頭領。
頭領們很滿意,對於天子授官給怯烈帖木兒不再提出異議。
從怯烈帖木兒那裏才能挖出多少油水?頂多把被搶走的牛羊再要回來。找韃靼要求賠償就不同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鬼力赤再窮,也是可汗級別,大帳裏絕對有不少好東西。
朵顏三衛不鬧騰了,主動返回駐地,秣馬厲兵,一天磨刀三遍。韃靼答應條件很好,不答應更好。
直接抄刀子去搶,油水才更多。
如果皇位上還是朱允炆,朵顏三衛絕對不會生出這樣的想法。換成朱棣,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遊牧民族敬奉甚至迷信強者。
在這些蒙古壯漢眼中,朱棣是最強的,隻要是朱棣麾下的軍隊,絕對是戰無不勝!
至此,孟清和設計並著手實施的計劃已經發生了本質性的改變。
他隻想將朵顏三衛的目光從草場上引開,然後再提出開互市,以利捆綁住他們。
有了永樂帝,高陽郡王和沈瑄的擦手,預期中一定範圍內的邊境摩擦,很可能會演變為一場大戰。
邊軍積攢下的火氣需要發泄口,朵顏三衛失去的財產也需要找補。永樂帝也可接機將朝中的矛盾再次轉嫁。
馬上就要和韃靼打起老了,立皇太子和遷都,再不是滿朝文武關注的重點。
武官不論,就算是喜歡在朝堂上群毆的文官,麵對外敵,也是能暫時擰成一股繩的。
孟清和又一次見識到了永樂帝的利害,也刷新了對朝中文臣的認識。
偶爾不著調,喜歡找人掐架,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能上疏彈劾,但在大事上,卻不會拎不清,遇到外敵,絕不低頭。
這就是大明的風骨,民族的氣節。
孟清和曾一度看不上朝中的文臣,尤其是真實經曆過靖難,見識過建文時期的朝臣之後。即使嘴上不承認,心中也不免產生一些想法。
但是,隨著閱曆的加深,他的這種想法卻不斷被打破。
深吸一口氣,這就是大明。
矛盾,卻又讓人敬佩的曆史朝代。
如果真和韃靼打一架,那互市還開不開?如果搶下了韃靼的草場,朵顏三衛是否會北遷?
孟清和心中有許多疑問,隻能通過書信寫給沈瑄。沒等到沈瑄的回信,又接到宮中旨意,天子禦駕離京城,不日將抵北平。過北平後,還將巡視開平諸衛。屆時將駐蹕大寧。
接到這份旨意,孟清和半天沒說出話來。
永樂帝五出塞外,莫非要提前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