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絕糧道可以說是戰爭史上的一種取勝的常用手段,無論是長平之戰亦或者是官渡之戰,其相應的失敗主要還是在糧道被斷絕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


    在《百戰奇略》之中也有著相關的描述:


    糧戰:


    凡與敵對壘,勝負未決,有糧則勝。若我之糧道,必須嚴加守護,恐為敵人所抄。若敵人之餉道,可分銳兵以絕之。敵既無糧,其兵必走,擊之則勝。法曰:”軍無糧食則亡。”


    漢末,曹操與袁紹相持於官渡。紹遣軍運糧,使淳於瓊等五人將兵萬餘人送之,宿紹營北四十裏。紹謀臣許攸貪財,紹不能足,奔歸操,因說操曰:”今袁紹有輜重萬餘乘,而乏嚴備,今以輕兵襲之,燔其積聚,不過三日,袁氏自敗矣。”左右疑之,荀攸、賈詡勸操。乃留曹洪守,自將步騎五千人,皆用袁軍旗幟,銜枚縛馬口,夜從間道出,人負束薪,所曆道有問者,語之曰:”袁公恐操抄掠後軍,遣軍益備。”聞者信以為然,皆自若。既至,圍屯,即放火,營中驚亂,大敗之。紹棄甲而遁。


    大凡在敵我雙方對壘相持,勝負未分的情況下,誰有糧食誰就能取得勝利。因此,對我方的運糧道路,必須派兵嚴加護衛,以防敵人抄掠截斷;而對敵人的糧餉運輸線,則要派遣精兵加以切斷。敵人既然糧運不繼,它就必定逃走;我軍乘機發起攻擊,就能取得勝利。誠如兵法所說:“軍隊沒有糧食,作戰就要失敗。”


    東漢末年,曹操與袁紹對峙於官渡。袁紹派車運糧,並令運糧使淳於瓊等五人率兵萬餘武裝護送,夜宿於袁紹軍營以北四十裏的地方。袁紹的謀臣許攸非常貪財,袁紹滿足不了他的**,便背叛了袁紹而投降了曹操。許攸乘機向曹操獻計說:“如今袁紹的屯糧所停放的糧食有一萬餘輛車,但缺乏嚴密守備,現在如果派出輕裝部隊進行偷襲,放火燒掉他所屯聚的糧食,不出三天,袁紹將不攻自敗。”聽完了許攸的話後,曹操周圍的人都報以懷疑的目光,但謀臣荀攸、賈詡卻勸曹操按許攸的計策行事。於是,曹操遂令曹洪留守營寨,自率步騎兵五千人,全部換上袁軍旗號,士卒人口銜枚、馬匹嘴勒繩索,乘著夜暗從小道出發,每人身背一束柴草。行進途中遇到詢查的人,就回答說:“袁公擔心曹操抄掠我軍後方,特派我們前往加強守備。”問者聽後信以為真,全然若無其事之狀。曹軍順利抵達後,立即包圍其屯糧處,並放起大火。護糧袁軍遭此突然襲擊,頓時亂作一團,被曹軍打得大敗。袁紹聞此消息後,慌忙丟棄甲仗而逃跑了。


    導戰:


    凡與敵戰,山川之夷險,道路之迂直,必用鄉人引而導之,乃知其利,而戰則勝。法曰:”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


    漢武帝時,匈奴比歲入寇,所殺掠甚眾。元朔五年春,今衛青將三萬騎出塞,匈奴右賢王以為漢兵不能至此,遂醉臥帳中。漢兵夜至,圍,右賢王遂大驚,獨與其愛妾一人、騎兵數百,潰圍夜逃北去。漢遣輕騎校尉郭成等追四百裏,弗及,得虜裨王十餘人,男女萬五千餘口,畜馬數百萬。於是,青率兵而還。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將軍印,即軍中拜青為大將軍,諸將皆以兵屬,立號而歸。皆用校尉。


    張騫以嚐使大夏,留匈奴久,導軍,善知水草處,大軍得以無饑渴之患焉。


    大凡同敵人作戰,對於山川的平坦或險要,道路的曲折或直捷,一定要用當地人來引導,才能了解哪裏地形對我有利,這樣,打起仗來,就能取得勝利。誠如兵法所說:“作戰中不使用鄉導的,就不能獲得地利之助。”


    西漢武帝時期,匈奴連年入侵邊境,所過殺人掠物甚為嚴重。元朔五年春天,武帝命令衛青率領三萬騎兵北出邊塞,對匈奴實施反擊。時匈奴右賢王認為漢軍到達不了他的軍營、於是醉酒而安臥於軍帳之中。漢軍乘夜抵達這裏,迅速包圍了匈奴軍營,右賢王大驚失色,獨自和愛妾一人,在數百騎兵的護衛下,突出重圍連夜向北逃走。漢軍派輕騎校尉郭成等將隨後追擊四百裏,沒有追上右賢王,但俘獲其偏將十餘人、男女一萬五千餘人,繳獲其牲畜數百萬頭。於是,衛青率兵凱旋而歸,到達邊境時,漢武帝所派使者手捧大將軍印,就在軍營中授任衛青為大將,其餘諸將都以其所部統歸衛青指揮,並給以封號而回。


    漢軍此次反擊匈奴作戰的勝利,是因為用了曾經出使大夏時長期困留於匈奴的漢朝校尉張騫作向導,熟悉哪些地方有水草,從而使漢軍免遭饑渴威脅的結果。


    但是這個例子的因素有一定的問題,那就是張騫的幫助並非是決定性的,因為張騫雖然是留在匈奴很長一段時間,但是基本上是被匈奴人軟禁,所以對於匈奴的情況應該是所知有限的。


    隻不過相對而言的是,即使是張騫並沒有詳細理解到匈奴領土的地理環境,但是這不代表張騫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張騫在匈奴的日子所學到的匈奴語言應該是最為關鍵的所在。


    知戰:


    凡興兵伐敵,所戰之地,必預知之。師至之日,能使敵人如期而來,與戰則勝。知戰地,知戰日,則所備者專,所守者固。法曰:”知戰之地,知戰之日,則可千裏而會戰。”


    戰國,魏與趙攻韓,韓告急於齊。齊用田忌將而往,直走大梁。魏將龐涓聞之,去韓而歸。孫臏謂田忌曰:”彼三晉之兵,素悍勇而輕齊,齊號為怯。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兵法:百裏而趨利者,蹶上將;五十裏而趨利者,軍半至。使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灶,明日為五萬灶,又明日為三萬灶。”涓追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齊軍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過半矣。”乃棄其步軍,與精銳親兵倍道兼行逐之。孫臏度其行,暮當至馬陵。〔馬陵〕道狹,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木白而書之曰:”龐涓死此樹下”。於是令齊軍善射者萬弩夾道而伏。期曰:”暮見舉火即萬弩俱發。”涓果夜至,立木下見白書,乃鑽火燭之。讀其書未畢,齊軍萬弩俱發,魏軍大亂。涓自知智窮兵敗,乃自刎。


    大凡要出兵討伐敵人,對於交戰的地點,必須預先料知明確;部隊到達戰區之日,也能調動敵人如期到來,這樣對敵交戰就能獲勝。預先明確交戰地點和交戰時間,那麽,備戰待敵就能充分專注,堅守防禦就能牢固有力。誠如兵法所說:“能夠預知交戰的地點,預知交戰的時間,那麽,即使相距千裏也可以同敵人交戰。”


    戰國時期,魏國聯合趙國進攻韓國;韓國向齊國緊急求援。齊國派遣田忌為將率軍前往救韓,直趨魏都大梁城。魏將龐涓聽到這個消息後,便撤離韓國而回奔魏國。齊**師孫臏對田忌說:“他們魏國的軍隊,向來自恃強悍勇猛而輕視齊軍,齊軍被他們稱為膽怯懦弱。善於用兵的將帥就應利用其驕傲情緒而使之朝著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兵法上說:‘以急行軍奔趕一百裏去同敵人爭利的,其前軍主將就有遭到損折的危險;以急行軍奔趕五十裏去同敵人爭利的,部隊隻有半數兵力趕到。’因此,應使齊軍進入魏境後首先壘築十萬個鍋灶,第二天壘築五萬個鍋灶,第三天壘築三萬個鍋灶。”田忌采納了孫臏這個建議。龐涓率軍回國後,追趕齊軍走了三天,非常高興地說:“我本來就知道齊軍懦怯,進入我境才三天,它的士兵就已逃亡過半了。”於是,他就丟下步兵,率領精銳騎兵晝夜兼程地追趕齊軍。孫臏計算龐涓的行程情況,料定他天黑時候應當進到馬陵。馬陵的道路狹窄,兩旁多為險崖峭壁,可以埋伏部隊,齊軍刮去一棵大樹的表皮,在其露白之處寫道:“龐涓死此樹下”字樣。於是,田忌命令齊軍萬名射箭能手,埋伏於道路兩旁砍倒的樹木之下,約定說:“夜裏看見火光亮起,就萬箭齊射。”龐涓於天黑時候追到馬陵,站在那棵樹下,發現樹幹露白之處寫有字跡,便讓人點燃火把照亮寫字處,然而在他還沒有讀完這些字的時候,齊軍萬箭驟然齊發,魏軍頓時亂作一團,彼此失去聯係。此時的龐涓知道自己已經智力窮盡,失敗已成定局,就自殺身亡了。


    斥戰:


    凡行兵之法,斥候為先。平易用騎,險阻用步。每五人為一甲,人持一白旗,遠則軍行前後左右,接續候望。若見賊兵,以次轉近,告白主將,令眾預為之備。法曰:”以虞待不虞者勝。”


    漢宣帝時,先零諸羌叛,犯邊塞,攻城邑,殺長吏。時後將軍趙充國,年七十餘,上老之,使禦史大夫丙吉問:誰可將者?充國對曰:”亡逾於老臣者。”上遣問焉,曰:”將軍度羌虜何如,當用幾人?”〕充國曰:”百聞不如一見。兵難預度,臣願馳至金城,圖上方略。然羌戎小夷,逆天背叛,滅亡不久,願陛下屬之老臣,勿以為憂。”上笑曰:”諾。”充國至金城,須兵滿萬騎,欲渡河,恐為虜所遮。即夜遣三校銜枚先渡,渡輒營陣。會明,遂以次盡渡。羌數十百騎來,出入軍傍。充國曰:”吾士馬新至困倦,不可馳逐。此皆驍騎難製,又恐為其誘兵也。擊羌以殄滅為期,小利不足貪。”令軍中勿擊。遣騎候望四望峽中,無羌。夜半兵至落都,召諸校、司馬,謂曰:”吾知羌戎不能為矣。使彼發數千人守杜四望峽中,兵眾豈得入來!”充國常以遠斥候為務,行必為戰備,止必堅營壁,尤能持重,愛士卒,先計而後戰。遂平先零。


    大凡行軍作戰的法則,是以偵察敵情為先務。平坦開闊地域使用騎兵偵察、險要狹隘地域使用步兵偵察。每五個偵察人員編為一甲,每人手持一麵白旗,遠離大軍而對前後左右方向實施連續偵察。如果發現敵人,就由遠及近地轉遞消息,報告給部隊主將,然後再下令部隊預先做好應敵準備。誠如兵法所說:“以有準備的我軍來對付沒有準備的敵人,就能夠取得勝利。”


    西漢宣帝時期,先零羌等部發動叛亂,進犯邊塞,攻打城鎮,殺害官吏。此時的後將軍趙充國已經七十多歲了,宣帝認為他年紀老了,便派禦史大夫丙吉問他,誰可以率兵前往平息叛亂時,趙充國回答說:“沒有能超過我的人啦。”宣帝所遣使者又問:“將軍估計一下羌兵現在的情況怎樣,我們應當派多少兵去?”趙充國回答說:“百聞不如親眼一見。戰爭的態勢是難以在遠離前線的地方估計的,我願意立即飛馳趕到金城前線,據實地以繪製軍事地圖,依敵情而擬定攻討方略,一並上報陛下。然而,先零羌是個小部族,它違背天意而發動叛亂,其滅亡之日不會太久。希望陛下把平叛的任務交給我,請不要為此事而擔憂。”宣帝聽後笑著說:“好!”趙充國到了金城,等到集結了萬名騎兵以後,便打算渡過黃河,但又怕被羌兵阻遏截擊,因此就於夜間派遣三校部隊悄悄首先渡過黃河,渡河之後立即安營布陣。等到天明時候,漢軍依次全部渡過了黃河。他們發現有幾百羌族騎兵出入於漢軍附近。趙充國對將士說:“我們的人馬剛到,因疲乏不能出擊驅趕羌兵。這些羌兵都是一下難以戰勝的驍勇騎兵,且又怕他們是引人上鉤的誘兵。打擊敵人是以全殲有生力量為目的,小利是不值得貪圖的。”於是,他下令漢軍不得隨意出擊。其後,趙充國派遣騎兵到四望狹進行偵察,沒有發現敵兵,於是乘夜率軍進至落都穀,召集各校指揮官,說:“現在我才知道羌人是不會用兵的。假使他們派出數千兵扼守四望狹,我們的部隊還怎麽能進得來呢!”趙充國用兵打仗的特點是,往往把派員到遠處偵察敵情作為重要任務,行軍時必定做好戰鬥準備,駐紮時必定構築堅固營壘。尤其可貴的是,他能做到慎重戰事,愛護士卒,先搞好謀劃然後再出兵攻戰。因此,他能順利平定了先零羌的叛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定秦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蒼穹戰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蒼穹戰狼並收藏定秦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