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第一四五章


    張嘉師不希望出現空談誤國之輩主導朝堂,假如是真的需要選擇的話,他更希望像孟嚐君一樣,其麾下的智囊也許不是如同陳平張良等智謀高絕之輩,但是必須要有如同雞鳴狗盜之輩的一技之長或者是急智。請大家搜索(品@書¥網)看最全!更新最快的


    但是相對於空談誤國,王衍,嵇康等人也許是這方麵不通人情世故或者是泛泛而談,隻是憑借自身的喜好來作為行事標準的情況來看,像是東林黨這樣的地區“代言人”似乎對一個國家而言影響更大。


    ……


    後世有一個觀點認為,那是明亡於東林。


    東林黨在明朝期逐漸興起,因為一些方麵的變故逐漸發展成主導朝野的一個大型黨派。


    但是這些變故的主要因素是黨爭。


    東林黨爭概指明末東林黨及其骨血——複社,與宦黨、浙黨、齊黨、楚黨、昆黨、宣黨之爭。明萬曆時起,朝政日趨腐敗,黨派林立,黨爭迭起。在這些黨派,最先以浙黨勢力較大,浙黨首領沈一貫、方從哲都先後出任內閣首輔,在朝當政。後經“梃擊”、“紅丸、“移宮”三案之後,光宗朱常洛即位,東林黨因擁立有功而勢力大盛。浙黨落敗,轉而投效閹宦首腦魏忠賢。


    “言事者益裁量執政,執政日與枝柱,水火薄射,訖於明亡。”東林黨是明末以江南士人為主的政治集團。在東林黨之外,還有浙黨、齊黨、楚黨、昆黨、宣黨等,東林黨爭幾乎是東林黨與全國朋黨集團之爭。東林黨得勢時期為明末崇禎帝時期,崇禎帝即位後大肆追捕閹黨並任用東林黨人。


    東林黨有著極強的道德標準,他們能找出社會的問題,但是從未有找出解決的辦法,所以美國學者賀凱對於東林黨的評價是“他們是一支重整道德的十字軍,但不是一個改革政治的士大夫團體。”


    從萬曆時代的國本之爭、明末三案、京察之爭,有東林黨爭的影子。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吏部郎顧憲成因為得罪了皇帝而被革職,他與高攀龍、錢一本等在家鄉無錫東林書院講課,“講習之餘,往往諷議朝政,裁量人物”,常常和東林書院人談論朝政得失,他們漸漸形成了一個在野集團,被稱為“東林黨”,《明史?孫丕揚傳》說:“南北言官群擊李三才、王元翰,連及裏居顧憲成,謂之‘東林黨’。”


    他們主張開放言路、實行改良時政等意見,得到廣泛支持,同時遭到朝臣、宦官的激烈反對。


    同時期的浙江寧波人沈一貫糾集在京的浙江籍官僚,結成東林黨的反對派,被稱作“浙黨”,以官應震、吳亮嗣為主的楚黨,和山東的齊黨皆依附於浙黨,合稱“齊楚浙黨”,其它以地緣關係結成的黨派還有宣黨和昆黨。宣黨、昆黨、楚黨、齊黨、浙黨與東林黨人相互攻擊,“東林黨爭”綿延數十年,幾無寧日。《王學質疑》提要說:“夫明之亡,亡於門戶;門戶始於朋黨;朋黨始於講學。”


    夏允彝《幸存錄》在“門戶大略”說:“自萬曆以前,未有黨名,及四明為相,以才自許,不為人下,而一時賢者如顧憲成、孫丕揚、鄒元標、趙南星之流,蹇諤自負,每相持。附四明者,言路亦有人。


    而憲成講學於東林,名流鹹樂於趨之,此東林、浙黨所白始也。”


    《弘光朝偽東宮偽後及黨禍紀略》亦載:“黨禍始於萬曆間,浙人沈一貫為相,擅權自恣,多置私人於要路;而一時賢者如顧憲成、高攀龍、孫丕揚、鄒元標、趙南星之屬,氣節自許,每與政府相持。而高、顧講學於東林,名流鹹樂附之,此東林黨禍所自始也。”


    沈一貫是東林黨崛起的著名人物,雖然他並非是東林,但是因為他的一些事跡,最終導致東林黨爭愈演愈烈。


    因為明神宗長久未能確認太子人選,十餘年間立儲之事爭諫不絕。直到皇長子年滿十八,到了婚冠的年齡,時任內閣大學士的沈一貫疏,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沈疏“多子多孫”苦勸明神宗早立太子,神宗遂詔將行冊立太子禮,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


    鄭貴妃因此與明神宗鬧翻,使明神宗動搖,又借口“典禮未備”,要改期冊立太子。此時,沈一貫即將明神宗手詔封還,堅決不同意冊立改期。明神宗遂下定決心,於十月十五正式冊立朱常洛為太子,封朱常洵為福王。


    明朝期黨爭劇烈,有名有勢的大黨有閹黨,浙黨和東林黨,沈一貫即是浙黨的領袖人物。


    萬曆二十七年,己亥京察,北察主計人時任吏部尚書的李戴在沈一貫授意下大力打擊政敵。


    萬曆三十二年,吏部郎顧憲成觸怒萬曆帝而遭革職,遂與高攀龍、錢一本等士人在老家無錫東林書院講學,常評議朝政褒貶人物,形成政治勢力,世稱“東林黨”。同時有宦官集團,眼遍布朝野,世稱“閹黨”。與此同時,沈一貫大權在握,遂糾結京師的浙江籍官僚,形成“浙黨”,與東林黨爭鋒相對,又與閹黨時相唱和。時有小派係,一為以官應震、吳亮嗣等為領導人物的“楚黨”,一為以山東籍官僚為主的,稱“齊黨”,楚黨與齊黨常依附於浙黨,合稱作“齊楚浙黨”。另有同以地緣關係結成的“宣黨”和“昆黨”。諸黨相互攻訐,相互算計坑害,互不相讓,致使黨爭綿延數十年,朝野不得安寧。


    萬曆三十三年乙巳京察,此次黨爭以沈氏的全麵獲勝而終。


    萬曆三十四年,南京吏部給事陳良訓、禦史孫居相再次疏彈劾沈一貫。是謂“京察之爭”沈一貫離職後,黨爭仍不息止,京察一事一鬧再鬧。


    萬曆四十五年,浙黨官員掌管京察,大肆打擊陷害東林黨人。


    萬曆四十八年,移宮案爆發,東林黨人楊漣、左光鬥等因“護駕有功”,被重新啟用。


    天啟三年,東林黨官員主持京察時,又大力反擊,驅逐齊楚浙黨人士。


    浙黨是在沈一貫蒙箝下、排斥異己、遍置私人的過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浙黨逐步的形成、勢力的擴張與沈一貫在朝廷的地位水漲船高,與萬曆一朝的國政大事息息相關,而且浙黨對萬曆後期政局的影響是深遠的。浙黨是明末朋黨最早形成的一個黨派,浙黨在沈一貫為內閣首輔的時期保有相當強的朝勢力,左右著當時的朝政大事,使朝隻有浙黨之是非而沒有公理之是非。


    …………………………………………分割線………………………………………………


    在東林黨崛起的道路,曾經遇到了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的強烈打擊。


    天啟四年,給事傅木魁交結魏忠賢的外甥傅應星為兄弟,書誣告書汪言,並且連及左光鬥、魏大。汪言被投進鎮撫司監獄,並將被大行羅織罪名。執掌鎮撫司的劉喬接受葉向高的教導,不給汪言定罪。魏忠賢大怒,將劉喬撤職除名,用私人許顯純來代替他。這時禦史李應升內操的事進諫,給事霍守典因魏忠賢乞求祠堂匾額而進諫,禦史劉廷佐以魏忠賢濫加蔭封進諫,給事沈惟炳以設枷鎖進諫,魏忠賢都假傳聖旨給予斥責。於是副都禦史楊漣非常憤怒,彈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奏疏呈後,魏忠賢害怕了,向韓火廣請求調解。韓火廣不答應,他便跑到熹宗麵前哭訴,並辭掉東廠職務。而客氏從旁為他解釋,王體乾等人也一起護著他。熹宗懵然不辨真相,便溫語安慰他,而在第二天打回楊漣的奏疏,痛加斥責。楊漣既被斥責,魏大以及給事陳良訓、許譽卿,撫寧侯朱國弼,南京兵部尚書陳道亨,侍郎嶽元聲等七十餘人,紛紛奏魏忠賢的不法之事。葉向高和禮部尚書翁正春請將魏忠賢遣回私宅,以平息公眾的指責。熹宗不許。


    那時,魏忠賢很氣憤,想將異己者全部殺掉。顧秉謙便偷偷地把魏忠賢所忌恨的人記錄下來,交給他,讓他逐個將他們貶斥。王體乾又倡議用廷杖,威脅廷臣。不久,工部郎萬火景書指責魏忠賢,立即被杖死。魏忠賢又借禦史林汝翥的事侮辱葉向高,葉向高因此辭職而去,而林汝翥也被杖打,廷臣都很恐懼。一時間被罷斥的有吏部尚書趙南星、左都禦史高攀龍、吏部侍郎陳於廷以及楊漣、左光鬥、魏大等前後數十人。其後又驅逐韓火廣和兵部侍郎李邦華。


    正直之士離開朝廷,如搖動枯樹紛紛落下的葉子一樣。魏忠賢於是假傳聖旨用舊例轉科道官員。以朱童蒙、郭允厚為太仆少卿,呂鵬雲、孫傑為大理寺丞,恢複霍維華、郭興治為給事,徐景濂、賈繼春、楊維垣為禦史,而起用徐兆魁、王紹徽、喬應甲、徐紹吉、阮大铖、陳爾翌、張養素、李應薦、李嵩、楊春懋等人作為他的爪牙。不久,又起用擬被遣戍的崔呈秀為禦史。崔呈秀於是編造《天鑒錄》、《同誌錄》等,王紹徽也編造《點將錄》,都以鄒元標、顧憲成、葉向高、劉一火景等為魁首,並將不依附於魏忠賢的人全部羅進去,將他們指為東林黨人,獻給魏忠賢,魏忠賢很高興,於是這幫小人更加向魏忠賢獻媚,連手攻擊東林黨。


    當初,朝臣爭論三案以及辛亥、癸亥這兩年的京察和熊廷弼一案,魏忠賢本沒有參預。其黨徒想憑借魏忠賢的權力排擠那些正直之士,便相繼歸附魏忠賢,自稱義子,並且說:“東林黨將要害您老人家。”因此,魏忠賢也想自圖快意。禦史張訥、倪煥,給事李魯生,工部主事曹欽程等,競相打擊報複好人,而禦史梁夢環又重興汪言一案,將他下到鎮撫司拷打至死。許顯純編錄囚犯供辭的書,詞語連及趙南星、楊漣等二十餘人,使他們或被撤職或被遣戍。又逮捕楊漣、左光鬥、魏大、周朝瑞、袁化、顧大章等六人,將他們牽連進熊廷弼案,投進監獄,拷打至死。又殺熊廷弼,將他的親家禦史吳裕杖打至死,又將尚書李宗延、張問達,侍郎公鼐等五十餘人撤職逐出,朝機構為之一空。而特召亓詩教、劉述祖等人為禦史。


    凡是與魏忠賢有私人關係都得越級升遷,於是魏忠賢的黨羽遍布朝野。


    當時,內外大權全歸於魏忠賢,閹官除王體乾等人外,還有李朝慶、王朝輔、孫進、王國泰、梁棟等三十餘人,做左右擁護。外廷臣有崔呈秀、田吉、吳淳夫、李夔龍、倪煥主謀議,稱為“五虎”;武臣則有田爾耕、許顯純、孫雲鶴、楊寰、崔應元主殺戮,稱為“五彪”。還有吏部尚書周應秋、太仆寺少卿曹欽程等人,稱為“十狗”。又有“十孩兒”、“四十孫”等名號。而做崔呈秀這幫人門下的,又不可勝數。從內閣、六部到四方總督、巡撫,都遍布他的死黨。他內心忌恨張皇後,這年秋,便誣告張皇後的父親張國紀縱奴犯法,然後假傳宮旨意,企圖撼動張皇後,熹宗為他按奴法治罪,並責備張國紀。魏忠賢不滿意,又派順天府丞劉誌選、禦史梁夢環輪番揭發張國紀的罪狀,並說皇後不是張國紀的女兒。正好王體乾危言勸阻,魏忠賢這才罷了。


    天啟六年冬,三殿建成。李永貞、周應秋奏魏忠賢的功績,熹宗遂進封魏忠賢為公,加恩三等。魏良卿那時已晉封肅寧侯,這時又晉封肅寧公,食祿按魏國公例發給,再加恩庇蔭錦衣衛指揮使一人、同知一人。工部尚書薛鳳翔奏給魏忠賢賜府第。不久太監陶奏喜峰隘口築成,督師王之臣奏築山海關城,刑部尚書薛貞奏大盜王之錦獄案,南京修建孝陵竣工,甘鎮奏捷,蕃育署丞張永祚擒獲盜賊,他們都說是出於魏忠賢的籌劃和計策。魏忠賢又自己奏三年緝捕的功勞,熹宗下詔褒獎。半年之,魏忠賢所庇蔭的有錦衣衛指揮使四人、同知三人、僉事一人。又授給他的侄兒希孟世襲錦衣衛同知,外甥傅之琮、馮繼先為都督僉事,而升崔呈秀的弟弟崔凝秀為薊鎮副總兵。名器被僭越濫用,至此達到了極點。他的同黨全部坐鎮薊、遼,以及山西宣府、大同各險要之地。總兵梁柱朝、楊國棟等人每年都向他奉獻名馬以及珍玩之物,從不間斷。


    本書來自品書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定秦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蒼穹戰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蒼穹戰狼並收藏定秦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