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個意義上,既然是做出了一種及格的混凝土,甚至是多次試驗之後,這些混凝土達到了要求,張嘉師應該理所當然的將這些科技運用起來,強化大秦帝國的防禦體係。


    但是白起再一次勸諫了張嘉師:“你應該聽說過一句話,那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假如沒有能夠將這一麵盾牌輕鬆擊破的手段,而選擇的是強化這麵盾牌,那麽這一麵盾牌被人奪走或者是被別人知道了做法,那麽又該如何解決?”


    張嘉師聽到了白起的勸諫,不得不沉默起來。因為不得不說一句,白起的這個勸諫很是有道理。


    使用混凝土的建築固然是在防禦能力方麵有著很大的提升,然而一旦沒有有效拆毀這些混凝土建築的手段,假如混凝土的製作方式流露在外,那麽在缺乏大威力火器的情況下,這些混凝土建築將會給大秦帝國帶來很大的麻煩。


    因為這些混凝土建築並非是秦帝國自身建造,而是敵對勢力製造出來的防禦建築,這個問題將無法避免。


    ……


    製作出混凝土之後,很多防禦建築對於秦帝國而言,修築難度大幅度下降之餘,甚至是可以說在整體防禦能力上有所提升。


    就以城牆的相應體係而言,一旦使用混凝土來作為主要的粘合材料,那麽無論是城牆亦或者是城門樓,都能夠完完全全的避免火攻這麽一種攻擊方式。


    畢竟沒有人會蠢到能夠用石料或者是磚石來快速建築的情況下,還使用比較容易焚毀的木材來作為主體建築的支柱或者是布局。


    當然作為一種承梁的話,混凝土製作出來的石柱,不一定要比起木料柱子要劃算。


    但是假如將城門樓的格局改變成西方樣式的小型化城堡的話,那麽在很大程度上,混凝土對於這種建築方式有著很大的幫助之餘,甚至是能夠有效提升城牆的整體防禦能力。


    在原來的情況下,這種修築方式事實上有著很大的問題,因為城牆的支撐能力也許很難承載更重的小型城堡。


    因為西式的城堡事實上更多的是用石料建造,作為假如以城牆作為基座的話,即使是有著相應的規劃,使用更多石料進行建築這些城堡,無疑是一個相當危險的事情。


    ……


    在後世歐洲很多城堡當中,都是以石頭作為主要建築材料。


    但是有一種觀點是錯誤的,那就是去歐洲旅遊,會看到很多的城堡,這些城堡有的可能保存完整,有的完全荒廢,建造時間和建造的人也都各不相同,但他們一定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石頭造的。這種現代的景觀會給大家造成一種錯誤的印象,認為歐洲古代的城堡全是石頭造的。


    其實不是這樣,石頭作為一種堅固的材料自然容易保存,這與長城的主體部分隻剩磚頭是一樣的原理,很多沙土結構和木質結構早已經不存在了。


    事實上,歐洲中世紀絕大數城堡的主體材料是木材和夯土,可以用石頭造的城堡非常的少。即便是現在看到的很多宏偉的城堡,他們的外圍防禦建築大多也是用木頭造的。


    此外,現在留下來的城堡大多建築宏偉,但事實上在中世紀大量的防禦采用夯土結構,不可能造的那麽高大,而歐洲領主孱弱的兵力也使得城堡不用造的很高大就能達到防禦目的。


    《十字軍時期的西方戰爭》中就有這樣的記載:“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任何可能進行防禦的建築都會對軍隊造成極大的麻煩。1003年,法國的羅伯特二世和他的同盟諾曼底二世沒能抓住奧賽爾就是因為奧賽爾躲進了修道院。1128年,佛蘭德斯伯爵也是利用一個強化兵營作為防禦工事”。


    這個描述事實上很好理解,因為以歐洲當時的情況,一場戰爭投入的力量至多也就幾萬人,沒必要修築多麽強大的工事,而中國的工事則要麵對數十萬人的攻擊,自然不在一個檔次上;此外,歐洲國小,產出的資源很有限,不是每個國家都能找到那麽多石頭修城堡的。


    ……


    而在城堡的曆史當中,自石器時代開始,人們就一直使用防禦工事和土木工程。在公元九世紀以前,歐洲從未出現過真正的城堡。但由於要反抗維京人的入侵,加上過於分散的封建政治勢力的形成,從公元九世紀到十五世紀之間,數以千計的城堡就遍布了歐洲。在1905年,以法國這一個國家的統計數字為例,即顯示境內有超過一萬座城堡。


    城堡的建築藝術在發展過程中,主要形成兩種有代表性的風格:羅馬式與哥特式。


    羅馬式又稱羅馬風,意思是指“羅馬的影子”,流行於11-12世紀的西歐.羅馬式建築最主要的特征在於他的半圓形和從古羅馬人那裏繼承下來的筒型拱頂。筒拱是這個時期建築的代表,一般都交叉應用於壁柱和封閉拱廊上,既堅固又有藝術性。還有圓形的塔樓,使得塔樓不易被破壞。


    其他的建築特點有利用狹小的窗戶、半圓形的拱門、低矮的圓屋頂、逐層挑出的門框來做裝飾。整棟建築由於大量使用立柱和各種形狀的拱頂而達到一種敦實厚重、均衡安穩、力度飽和的美學效果,狹小的窗口與內部廣大的空間形成強烈的對比,使得城堡內部光線暗淡,進深極深,給人一種神秘幽暗之感。


    哥特式建築給人一種向上升騰的感覺。整個建築幾乎沒有牆壁,骨架主麵之間是一個又高又大的窗子,這種建築物的內部骨架結構赤裸裸的袒露著垂直的線條和一個個矢壯尖卷,使得他的內部寬,高且明亮;對於哥特式的升騰感,能使人在心理上產生一種奇特的崇敬感受,會造成一種心靈的撞動與虔誠之感。這非常利於表現宗教題材,所以被教堂廣泛采用,而城堡對於哥特式建築風格的運用則完全是出於它的精美。


    哥特式城堡的精美,還在於其豪華的室內裝飾,主要體現在這兩點上——玻璃鑲嵌窗和雕塑。玻璃鑲嵌窗是哥特式建築的標誌性特征。當陽光透過鑲嵌窗的時候,彩色的光線在斑駁離奇的牆壁上製造出出奇的美麗。


    在封建社會時期,地方上的貴族提供了法律秩序和保護,使居民不受諸如維京人等劫掠者所侵擾。貴族建造城堡的目的,是為了防護並提供一個由軍事武力所控製的安全基地。事實上,一般認為城堡的功能是用來防衛,乃一種與事實不符的看法,因為最初的建造目的是用作進攻的工具。


    它的功能是作為專業士兵尤其是騎士的基地,並控製四周的鄉間地區。當國王的中央權力由於各種原因而衰落後,由城堡所構成的網絡以及它們所支援的軍事武力,反而在政治上提供了相對的穩定。


    ……


    從公元九世紀開始,地方上的大封建勢力就開始以城堡占據歐洲各個地區。


    這些早期的城堡設計和建造大多簡單,但卻慢慢發展為堅固的石材建築。它們多屬於國王或國王的臣屬,雖然貴族辯稱是受到蠻族的威脅才建造城堡,但事實上他們用它來確立對地方的控製。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因為歐洲地區沒有戰略性的防衛地形,而當時又沒有一個強大的中央集權政府。


    法國的普瓦都地區是歐洲遍布城堡的最佳例子。在公元九世紀維京人入侵之前,那裏隻有三個城堡;但到了公元十一世紀時,增加到三十九個。這個發展模式在歐洲其他地區都可找到,因為可以快速地就築起城堡。在火炮出現之前,城堡的防衛者比攻城占有更大的優勢。


    遍布的城堡和為了防衛而維持的大批士兵,不僅沒有帶來和平或互相防衛以對抗入侵者,反而助長了不斷發生的戰爭。


    城堡防衛的基本要點是盡可能讓攻城者陷入最高的危險並暴露最多的敵情;相對地,要把防衛者所承受的風險減至最低。一個設計優良的城堡,能夠以很少的兵力作長期而有效的防衛。擁有堅固的防禦,可以讓防衛者在補給充足的優勢下力守不屈,直到攻城者被前來解圍的軍隊逐退,或是讓攻擊者在彈盡源絕、疾病交加以致元氣大傷的情況下被迫撤離。城堡含有以下防禦設施:


    要塞是一個小城堡,通常複合在大城堡裏麵。要塞功能主要是作防禦之用,通常由城堡屬民執行防守。如果外城遭外敵攻陷,防衛者可以撒守至要塞中作最後的防禦。在許多著名的城堡案例中,這種複合性的建築是先從要塞蓋起,原本便是該舊址的防禦工事。隨著時間演進,這個複合建築會向逐漸向四周擴建,包括外城牆和箭塔,以作為要塞的第一道防線。


    石牆具有防火以及抵擋弓箭和其他投射武器攻擊的功能令敵軍無法在沒有裝備例如雲梯和攻城塔的情況下,爬上陡峭的城牆。而城牆頂端的防衛者則可以向下射箭或投擲物件對攻城者施襲。攻城者因而全然暴露在開放的空間之中,相較於防衛者坐擁有堅強的防護和往下射擊的優勢,攻城者在向上射擊時顯得相當不利。如果城牆是建築在懸崖或其他高峭的地方,其效力和防禦價值將大為提高。城牆上的城門和出入口會盡量的縮小,以提供更大的防禦度。


    箭塔建在城角或城牆上,依固定間隔而設,作為堅固的據點。箭塔會從平整的城牆中突出,讓身在箭塔的防衛者可以沿著城牆麵對的方向對外射擊。而城角的箭培,則可讓防衛者擴大攻擊的麵向,向不同的角度作出射擊。箭塔可以讓守城人從各個麵向保衛城門。若幹城堡一開始時隻是一個簡單的箭塔,爾後擴建成更大、具有城牆、內部要塞和附加箭塔的複合城堡。


    城牆和箭塔會不斷地被強化,以提供防衛者更大的防護。在城牆頂端後麵的平台,可以讓防衛者站立作戰。在城牆上方所設置的隘口,可以讓防衛者向外射擊,或在作戰時,得到部分的掩蓋。這些隘口可以加上木製的活門作額外的防護。狹小的射擊口可以設置在城牆裏,讓弓兵在射擊時受到完全的保護。


    在攻擊期間,木製平台會從在城牆或箭塔的頂端伸出,讓防衛者可以直接射擊牆外的敵人,如果敵人有備而來,防衛者可往他們投下石頭或騰沸的液體。隱藏在上方的木製平台會保持濕潤來防火,與它具有相似功能的石製拱施被稱為堞口,會設置在城門的上方或其他重要的據點。


    為了突出城牆的高大優勢,城牆底部會挖掘出一道壕溝,環繞整個城堡,並盡可能在這道壕溝內注滿流水以形成護城河。壕溝和護城河讓直接攻擊城牆的難度增加。如果穿戴裝甲的士兵掉到水裏麵,即使水深較淺,也會很容易被淹死。護城河的存在也增加了敵人在城堡底下挖掘地道的困難度,因為地道如果在挖掘期間坍下,挖掘者就很容易被護城河的河水淹溺。在某些攻城的案例中,攻城者會在攻擊之前,設法將護城河的水排走,然後填平乾涸的護城溝,再用攻城塔或雲梯來攻上城牆。


    吊橋可橫跨護城河或壕溝,讓城堡的居民方便在需要的時候進出。遇到危急時刻,吊橋會被吊起,以恢複壕溝的作用並緊閉城牆。吊橋由城堡內的機械吊起,免於攻城者的進襲。


    閘門是堅固的柵欄,位在城門的通道上,必要時可以落下以堵住門口。城堡的城門是一個有內部空間的門房,乃防衛城堡的堅固據點。人們可以透過一條隧道從城門的通道到達門房。在隧道的中間或兩端,會有一層或多層的閘門。滾動的機械作用可在門房的上方吊起或落下閘門做紮實的防護。閘門本身通常為沈重的木製或鐵製欄柵,防衛者和攻城者則在閘門的兩邊射擊或刺戳。


    堅固的城堡會有外城門和內城門,而兩道城門之間的開放區域就被稱作外堡。它由城牆包圍,設計的目的是用來讓穿越外城門的入侵者落入陷阱。攻城者一旦到了外堡,就隻能從外城門撤退或向內城門繼續進攻;此時,往往淪為弓箭和其他投射武器的攻擊目標。


    在天下太平時,隻要少數的士兵就能夠防衛城堡。在晚間,所有的吊橋都會被吊起,閘門並會落下以緊閉門口。在攻城的威脅下,自然會需要更多的兵力去防衛城堡。


    當攻城者作出攻擊、或企圖排走護城河裏的水、或填平壕溝時,就需要配置足夠的弓兵和弩兵,從城牆上或箭塔上向攻城者射擊。隻要攻擊能造成傷亡,就可打擊攻城者的士氣並降低其作戰實力。如果能以投射武器開火,對攻城者做出沉重打擊,更可能就此將諸驅離。


    如果攻城者采取緊密的肉搏戰,就需要戰鬥力強盛的劍兵加以對抗。士兵必須從平台上投下石頭或澆下沸騰的液體,也必須修複受到破壞的城牆,或使用燃燒中的投射武器向敵人丟擲火焰。積極的防衛者會尋找機會從城堡衝出,突襲攻城的軍隊。快速的突襲主要可燒毀城牆下的攻城塔或投石機,以拖延攻城的進度並打擊攻城者的士氣。


    在危急的時候,地方上的農民將被征召服役。雖然他們沒有接受過弓劍訓練,卻可以擔任許多其他任務。


    小提示:電腦訪問進手機登陸m.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定秦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蒼穹戰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蒼穹戰狼並收藏定秦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