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嘉師的心中,除了一些有助於鞏固統治的法律對於他很是糾結而言,還有另外一個問題是他必須要麵對的。八一中?文網??1?.88?11z?8


    那就是對於眼下的大秦帝國,軍力上因為戰亂或者是始皇帝時期遺留至今的一個惡性循環。


    那就是逃兵。


    秦帝國巔峰時期的軍事力量,根據後世的保守估計並不是所謂一百萬上下,而是起碼一百五十萬。


    在史記當中的相應描述,秦帝國的軍事力量大約是在一百萬到一百二十萬之間。但是這個推論很快就有了一個更為龐大的證據支持,那就是根據張嘉師並沒有看到過的《從秦始皇到漢武帝》這個紀錄片當中,所提及到的秦帝國在公元前216年前後,曾經再次進行大規模的征兵。


    而這個征兵計劃很明顯是為蒙恬在河套陰山之戰當中的兵力調動作為鋪墊。


    後世有著一個共通的觀點,那就是史記所描述的蒙恬進攻匈奴地區的兵力,大致上等於秦帝國北疆軍團的兵力。


    然而這個觀點有著一個很要命的地方,那就是蒙恬麾下大軍出擊的方向是河套地區到陰山一線,若是這個兵力囊括了北疆軍團的總兵力,那麽麵對匈奴其他地方,西羌以及東胡等外患的防禦力量,又從何而來?


    再者,毫無疑問的一個軍事盲區,那就是這麽長的防禦線的兵力集中在一起,先就必須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撐。而這麽一來,很明顯對於秦帝國而言,是相對的得不償失。


    所以,在公元前216年前後的那一次大征兵,其兵力的征募起碼不少於2o萬,而3o萬應該是一個平均值。


    而張嘉師麾下的軍事力量,眼下就算上了南征軍團的大部分軍力以及原北疆軍團部分殘部,也不過是一百多萬。而剩下的那四五十萬左右的缺口……


    張嘉師真的不知道這些軍力是否全部消耗在混亂的那幾年當中。


    但是相對而言,秦軍在張嘉師插手了這個世界的曆史之後,其相應損失是減少了不少。尤其是原本應該出現的遼東郡的郡兵因為原來的郡守投降臧荼或者是逃亡的情況被張嘉師直接扭轉之外,秦帝國的關中地區也因為張嘉師的迅進軍關中,控製關中地區,先後擊退項羽以及劉邦兩支亂軍主力的侵攻而,算得上是保住了一定的元氣。


    但是在關東地區的混亂局麵,似乎相對於曆史上的秦末亂世而言,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是這一點也不等於是秦軍的軍事力量缺口有著這麽大的一個缺口。


    而事實上,張嘉師根據自己的推斷,這麽一個缺口事實上還不止四五十萬那麽多。


    因為刨除原來投靠張嘉師麾下的其他地區的秦軍官兵,其他官兵大部分都是張嘉師勢力所招募的兵力。


    而這麽一來,若是真的要計較什麽,張嘉師會現自己的兵力缺口事實上還要多得多……


    相對於這麽一個情況,張嘉師所能夠想到的是一個後世似乎很常用的辦法,那就是人口普查。


    ………………………………………………分割線…………………………………………


    人口普查,是指在國家統一規定的時間內,按照統一的方法、統一的項目、統一的調查表和統一的標準時點,對全國人口普遍地、逐戶逐人地進行的一次性調查登記。人口普查工作包括對人口普查資料的搜集、數據匯總、資料評價、分析研究、編輯出版等全部過程,它是當今世界各國廣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資料的一種最基本的科學方法,是提供全國基本人口數據的主要來源。


    可以肯定有什麽時期的人口數據,自然在當時就應該有一定規模的人口調查。這裏很可能存在後人對以往人口數據的推測,但是任何推測都不是無根據的,必定要依據當時的某些局部人口線索進行估計,而這些局部人口也一定來自於某種調查。


    人口普查作為各國政府各個時期獲取人口資料、掌握國情國力的一種最基本的調查方法,已經有幾千年的曆史,而真正現代意義的人口普查隻有兩百來年的曆史。從世界範圍來看,早在公元前45oo年,巴比倫王國就舉辦了全國性調查,按族登記人口。美國179o年進行了第一次人口普查,這是世界上第一次現代人口普查,當時的調查項目隻有4個。到2o世紀下半葉開始,人口普查基本上覆蓋了全世界人口,各國的人口普查在時間、內容、方法上也逐漸趨向一致,使人口普查更具有可比性。


    從曆史上來看,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進行人口統計的國家之一,同時也是在世界曆史悠久的各國中唯一有長期不間斷人口資料記錄的國家。


    中國最早的人口調查目前國現存的最早的人口統計數字是記載在西晉皇甫謐《帝王世紀》書中,數字引自《禹貢》所記載的公元前22oo年左右的夏禹時代,“禹平水土,還為九州”,九州之地的人口為13553923人。由於曆史久遠,大禹時代不可能有統一的、全國性的人口調查,所載數據也不可能是全麵調查數據。所以也隻能屬於對部分人口的調查。


    能夠現的中國次人口調查則始於周宣王39年,即公元前789年,是當時的太原(現在的甘肅鎮原、固原和環縣一帶)進行的規模較大的人口調查。《周禮》一書記載了周代的人口調查製度和體製。整個製度極為縝密:天官塚宰、地官司徒,秋官司寇、夏官司馬。潘光旦先生曾對此進行分析整理,繪製出周禮中人口調查製度表。在周代不僅人口調查製度比較完善,人口調查的內容也是相當完整和豐富的,在很多具體項目上與現代人口普查極為相似。


    據《後漢書》記載,早在公元前22oo年,大禹曾經“平水土,分九州,數萬民”。所謂“數萬民”就是統計人口。


    中國曆史上第一次完整地記載中國各州、郡的戶數和人口,是在公元2年(西漢平帝元始2年),據《漢書?地理誌》記載,當時有1223.3萬戶,5959.4萬人。


    洪武三年(137o年)11月,明太祖朱元璋曾對全國人口進行過一次聲勢浩大的“點閘對比”,給每戶編製戶帖,帖上印“欽奉聖旨”,填寫戶主及家庭成員基本信息,還備附注“事產”、“戶別”等專項內容,記載這家人的身份和經濟來源等信息,譬如注明其是“軍戶”、“民戶”抑或“匠戶”等等,這種“戶帖”被稱為世界上最早的“戶口本”。


    據悉,明太祖的這場“人口普查”比美國(179o年)和英國(18o1年)的“國情普查”早4oo多年。英國學者卡爾津曾著文歎曰:“此為全世界最早推行全國人口普查的明證和榜樣!”以後各朝代都建立登記每戶人口的表冊,當然當時的人口統計與近代的人口普查是有很大距離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在少數省的某些縣份先後進行過試驗性的人口普查。


    ……


    而中國曆史上的人口普查如下:


    在公元前22oo年,炎黃聯盟領、夏朝國君禹就推行“平水土、分九州、數萬民”運動,這“數萬民”就是統計人口。當時統計總數為1355萬人。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創立“上計製度”,即人口、錢糧統計製度。到漢朝,隨著政治體製逐漸完善,人口統計進一步納入正軌。


    所謂上計,即由地方行政長官定期向上級呈上計文書,報告地方治理狀況。縣令長於年終將該縣戶口、墾田、錢穀、刑獄狀況等,編製為計簿,呈送郡國。根據屬縣的計簿,郡守國相再編製郡的計簿,上報朝廷。根據考核結果,予以升、降、賞、罰。“上計”製度的建立,更意味著中央對地方財政控製的加強。


    秦漢時地方守﹑相向朝廷申報一歲治狀的製度。這一製度隨著集權製加強而形成,早在戰國時,魏﹑秦兩國即已實行。秦律的《倉律》中即提到有關縣裏上計的情況。在秦朝,各郡每年九月必須定期地向中央報告本地的租稅收入、戶口統計、治安情況等。


    兩漢時,郡國守﹑相於歲終遣吏赴京師上計。


    漢律中有《上計律》,是處置上計事務的專門律條。西漢時從郡中派到中央去上計的人為丞或長史﹐東漢時有專職的上計掾﹑史。上計時地方向中央呈交計書,或稱為計簿,其內容為郡國一歲中的租賦﹑刑獄﹑選舉等情況。郡國上計,一般由皇帝或丞相親自接受計書,漢武帝劉徹曾在甘泉宮和其它地方受計。


    西漢末到東漢,多由大司徒受計。朝廷根據計簿對守﹑相進行考核,有功者受賞,有過者受罰。各地所上計書,最後集中到丞相府,由計相把這些計簿存檔保管。


    東漢時計簿歸尚書掌管。


    漢代州刺史每年也須向中央上計。各縣於歲末向守﹑相上計簿,其性質和郡國向京師上計相似。乘計吏送計書到京城之便,地方上把向朝廷申報的其它簿籍或貢奉物品也一並帶去,郡國向中央推舉的孝廉之類人才,也可相隨而行,秦漢時稱這種辦法為“計偕”。


    地方官上計時常舞弊,武帝時上穀太守郝賢因上計欺謾不實免官。雖然犯者要受重懲,但弄虛作假仍不斷生。漢宣帝劉詢曾指出當時地方所上的計簿,是虛假不實的具文,他命令禦史要加強對計簿的查對和核實。元帝時,貢禹說有的守﹑相因有過而企圖逃避法律的裁製,上計時便委使善於作弊者起草計書。盡管漢代上計製存在不少弊病,但對於從上而下的層層督課,仍起到較大的作用。


    ……


    從公元前195到公元前2o5年西漢建國初期,共曆十年。秦朝末年有2ooo多萬人,到漢初,原來的萬戶大邑隻剩下兩三千戶,消滅了原來人口的7o%。大城市人口剩下十分之二三。甚至出現了“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齊民無藏蓋”的現象。


    這次人口普查出自《史記?平準書》,但是比較可惜的是,這次人口普查並沒有真正詳細的人口數量,這也讓張嘉師有些嘀咕:“給我一個參照基礎行不?”


    之後的人口普查比較靠譜的數據分別如下:


    公元2年全國人口5959萬,經過西漢末年的混戰,到東漢初的公元57年,人口21oo萬。損失率65%。


    2o年間,長安的人口從68萬減到28萬,大荔從91萬減到14萬,興平縣從83萬減到9萬,綏遠縣從69萬減到2萬。


    從公元291年開始,先後有汝南王亮、楚王瑋、趙王倫、齊王、長沙王、河間王、東海王越及成都王穎八王為爭奪皇位,在洛陽相互攻殺,戰亂曆時十六年之久,死亡人口達數十萬人,許多城鎮均被焚毀,史稱八王之亂。八王之亂使西晉初年並不十分達的經濟,受到更為嚴重的破壞。


    與此同時,關東地區又爆了罕見的蝗災和瘟疫,史載“至於永嘉,喪亂彌甚。雍州以東,人多饑乏,更相鬻賣,奔迸流移,不可勝數。幽、並、司、冀、秦、雍六州大蝗,草木及牛馬毛皆盡。又大疾疫,兼以饑饉。”“流屍滿河,白骨蔽野。”


    以上記載出自《晉書?食貨誌》。


    隋煬帝即位之後,他擴建洛陽皇宮,每月役丁2百萬人。修運河,隋煬帝“詔天下丁夫,男年十五以上,五十以下,俱要至,如有匿之者斬三族”,役夫達543萬餘人,晝夜開掘,男人不足,女人充數,死者過半。如此浩大的工程,其目的是為了滿足隋煬帝到江都享受驕奢**逸的腐朽生活。又三次率軍進攻高麗,傷亡無數。


    根據相應描述,從公元611到628年18年間,兵變、民變和宮廷政變共136次,有5o多位稱帝稱王者,均統兵15萬以上,各據一方,相互混戰。全國戶數由89o萬減至29o萬,人口由公元6o6年46o2萬人,減到639年1235萬,損失率73%。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定秦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蒼穹戰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蒼穹戰狼並收藏定秦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