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軍隊精銳編製方式,x
尤其是其孤兒或者是兒童就開始進行挑選,這對於張嘉師而言,無疑是一種另外的兵源。
隻是,對於張嘉師而言,孤兒或者是兒童確實是能夠培養出一支忠誠度很高的軍隊,但是這一點有一個很明顯的缺陷,那就是這些兵源所組成的軍隊,所需要的是很長的成長時間。
也許,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在戰場上也能夠殺敵,但是在這個少年在戰場上殺敵之前,更多地恐怕是添亂甚至是在戰場上輕鬆被人擊殺。畢竟即使是再訓練有素,並且在裝備上有著一定的優勢,但是整體而言,這個少年的力氣相對於成年人而言,還是有著先天的不足。
所以張嘉師即使是知道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曆史,恐怕都不會在這方麵有著真正的行動。
更不用說,眼下張嘉師以及大秦帝國所麵對的匈奴人的全麵攻勢,這些兒童軍是基本不可能發揮出戰場優勢,要是敵人抓住了這個“弱點”而加以攻擊,那麽對於作戰區域的友軍部隊,無疑是一次滅頂之災。
在這麽一個前提下,張嘉師不會在這個時候就做這麽一個安排。
……………………………………………………分割線……………………………………
雖然說土耳其新軍以及包括西帕希在內的部隊有著精銳之名。但是曆史是在緩緩前進的,曆史的車輪會將一切不合適的存在直接輾壓過去,然後繼續向前邁進。
而土耳其新軍以及西帕希等精銳也算得上是這個範疇之內。
在土耳其第一次衰落之前,即使西歐不少國家發現了通往亞洲的另外一條通路,並且正式宣告了大航海時代的來臨。
隻不過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海軍依舊是稱雄地中海到西北印度洋一帶。
為了打破這一點對於西歐國家不利的因素,西歐當其時的幾個地中海沿岸的基督教國家,發起了對土耳其的大規模海戰。
曆史將這一次海戰稱之為勒班托海戰。
在1571年10月7日,由西班牙帝國、威尼斯共和國、教皇國、薩伏依公國、熱那亞共和國及馬耳他騎士團組成的神聖同盟組成的海軍聯盟在希臘爆發的勒班陀戰役中擊敗奧斯曼帝國海軍。
令奧斯曼帝國從此失去在地中海的海上霸權。這場戰役也是曆史上最後一場以劃槳戰艦為主的大型海戰。
在之前的1570年土耳其人對塞浦路斯的侵犯,終於形成了一個高壓緊迫的氣氛,使地中海地區的基督教力量擰成一股繩。在羅馬教皇庇護五世倡導下創立了一個反穆斯林神聖同盟。葡萄牙和神聖羅馬帝國都不願為該同盟效力,但是西班牙和意大利城邦卻響應教皇的號召,並派遣自己的艦隊在墨西拿海峽集中。因為他們很清楚一點,他們得在基督教陸軍在塞浦路斯登陸前,在海上擊敗土耳其人。
雙方的軍事力量對比大概是:基督教的艦隊約有200艘槳帆戰艦,多半來自威尼斯和西班牙,少部分是教皇的和熱亞那、薩吾伊和馬耳他的。海上人員共有4.4萬,包括槳手和2.8萬名士兵,三分之二的由西班牙供給。艦隊司令由奧地利的唐?胡安擔任,他是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的異母兄弟。他是一個受歡迎的人,因為大家都知道胡安在24歲時已是一個在陸地和海上有著豐富成功經驗的將領。
奧斯曼帝國的艦隊由阿裏?巴夏指揮,大約有250艘槳帆戰艦,5萬名水手和2.5萬名士兵。
當時作戰的大型槳帆戰艦是狹長形的平底船隻,與古希臘和羅馬時代的戰艦差不多。但在過去安裝撞角的水線上方,安裝了一個18英尺長的釘爪吊橋。
許多基督教士兵裝備有火繩,這種是滑膛的前身,而土耳其人此時仍用弓箭。所有的槳帆戰艦都裝有火炮。威尼斯人帶來6艘加萊賽船,這種船雖然行動遲緩但在甲板上和舷側均裝有火炮。
1571年9月中旬,神聖同盟的聯合艦隊從墨西拿海峽出發,渡海來到希臘海岸,在勒班陀附近展開。他們已知道土耳其人已在那裏調動了艦隊準備戰鬥。10月7日早上,基督教艦隊的監視哨觀察到阿裏?巴夏的分艦隊正在進入帕特拉斯灣。
唐?胡安對古老的海戰形式進行了改革,專門安排4艘準時到達的槳帆戰艦行進在分艦隊的前麵。當土耳其人的艦隻向前推進時,他們必須繞過這些浮動堡壘。這些在分艦隊前麵的先頭艦則可以用舷炮猛擊敵人。
雙方的戰陣靠近以後,火炮就開始射擊。但每艘艦上的前炮僅發射兩至三發,戰鬥就變成了短兵相接的混戰。特別是在中路,雙方使用撞角撞擊,鉤爪鉤住敵船,強行登上對方的艦船,在甲板上進行廝殺。激戰很快波及雙方的旗艦和後援艦隊。土耳其人兩次登上唐?胡安的座艦,但均被從鄰艦趕來的基督教士兵所擊退。
在這個緊要關頭,神聖同盟聯軍的後備隊西班牙指揮官桑塔?克魯斯帶領200多名援軍趕到了。他帶領一艘戰艦在土耳其軍艦的翼側來回遊弋,並用火繩向敵甲板掃射。這時,聯軍裏的意大利水兵和西班牙水兵,包括唐?胡安自己,勢不可擋地攻上阿裏?巴夏座艦,阿裏?巴夏被殺,座艦也俘虜。
在戰線的北端。土耳其右翼分艦隊的艦隻在斯奇洛可的指揮下,試圖衝擊基督教聯軍左邊的封鎖,利用他們良好的淺水航行技藝逃向海岸。但是,聯軍的分艦隊指揮巴爾巴裏格及時推斷那裏的水道土耳其人可以通過,自己的艦隊也可以通過。
因此,他們也向海岸靠近並命令自己的左翼軍隊牢牢地截住了敵軍上岸的通道。同時,巴爾巴裏格的右翼軍艦利用敵軍向岸邊蜂擁逃竄的有利形勢,用“口袋陣”包圍了斯奇洛可的左翼,土耳其人隻得駛離岸邊。經過一個小時的激烈戰鬥,被包圍的土耳其人終於全部被殲。
在戰線南端,土耳其軍隊企圖包圍聯軍,幾乎取得成功。土耳其分艦隊司令烏魯其?阿裏對多裏亞指揮的聯軍右翼實施佯攻,多裏亞為避免受到包圍,於是便向南移動,結果在他的分艦隊與聯軍中央艦隊之間形成了一個較寬的缺口。烏魯其?阿裏瞅準機會,立即率艦轉向西北前進,衝向缺口,包圍了唐?胡安中央艦隊的右翼。
聯軍艦船在烏魯其?阿裏的突擊下損失慘重,土耳其人利用這個機會對該地區的基督教艦船進行了可怕的大屠殺。然而此時,唐?胡安的艦隊已接近全勝,因此可以立即派出增援艦向缺口處進行堵擊。多裏亞此時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準備重新返回戰鬥。桑塔?克魯斯也帶領他的後備分艦隊先於多裏亞插入缺口與烏魯其?阿裏決戰。烏魯其?阿裏招架不住,率艦逃走。
經4小時激戰,戰鬥在下午結束,帕特拉斯灣被鮮血染成了紅色。奧斯曼帝國艦隊慘敗,阿裏?巴夏及3萬名將士戰死,8000人被俘,損失艦船230艘。聯軍艦隊損失將士1.5萬人、艦船13艘。勒班托海戰後,奧斯曼土耳其海軍遭到毀滅性打擊,本來擁有約三百架戰船的奧斯曼艦隊隻剩下約百餘艘戰船,其中很多受到重創。聯軍雖然獲勝,但由於神聖同盟國家互不協調,未能把奧斯曼帝國勢力逐出東地中海。
奧斯曼帝國隻是暫時的失去了地中海的海上霸權。之後土耳其人隻用了一冬季便重建了艦隊,而且艦船數量比戰前還有增加。
在土耳其海軍戰敗後的六個月內,一支約250艘戰船、其中八艘配備現代三桅帆裝軍備的新艦隊建成。在君士坦丁堡的碼頭,造船高峰時每天都有船艦落成。土耳其大維齊爾在與威尼斯的部長討論時說:“在我們奪取塞浦路斯時,我們除去了你們的一支軍隊,而你們擊敗了我們的艦隊也隻不過是刨掉了麵包的一層皮。”
土耳其海軍驚人的恢複能力使威尼斯於1573年簽訂和約,土耳其得以在北非擴張及鞏固其地位。
勒班托海戰標誌著槳船時代的結束、風帆戰船和艦炮時代的到來。在這次戰役後,人們發現以風帆作動力的戰船更具機動力,更適合用於作戰;此外,他們也發現火器的使用在海上戰爭中愈來愈重要。這使得歐洲的帆船艦隊開始出現改變及發展,更逐漸開發出以火炮為主力武器的戰術,影響日後海上戰爭的發展。
……
勒班陀海戰假如說打擊了奧斯曼土耳其囂張的軍事氣焰,那麽在一百多年後因為戰爭慘敗而簽訂的《卡爾洛夫奇條約》,則是宣告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最終失去了向歐洲發動大規模戰爭的底氣。
《卡爾洛夫奇條約》)是1699年奧斯曼帝國與歐洲各國與匈牙利境內卡爾洛維茨簽訂的講和條約。由此條約,奧斯曼帝國第一次割讓領土予歐洲各國,奧地利帝國開始獲得從三十年戰爭造成的長期蕭條中脫身並於中歐開始擴大版圖的機會。
而當時與奧斯曼帝國交戰的沙皇俄國並未參加條約,於翌年1700年與奧斯曼帝國獨自簽訂君士坦丁堡條約。
17世紀後半期,奧斯曼帝國在科普魯律時期與奧地利、威尼斯、波蘭、俄國等國相繼交戰,構成了其在歐洲最大的版圖。科普魯律王朝的卡拉?穆斯塔法?帕夏於1683年侵入奧利地領土,進行了第二次維也納之圍,然而卻由於以波蘭為中心的中歐各國聯合軍極力反抗而慘敗。卡拉?穆斯塔法?帕夏撤退至貝爾格萊德計劃重振旗鼓之際,被聽信了其政敵讒言的穆罕默德四世處刑。奧斯曼帝國缺少了有力的領袖。
另一方麵,以此次保衛戰為契機中歐各國在羅馬教皇因諾森十一世的呼籲下團結一致,形成了神聖同盟,以驅逐伊斯蘭教勢力為口號,與奧斯曼帝國形成了長期戰爭。
之後在波蘭的慫恿下因烏克蘭領土的爭議問題與與奧斯曼帝國存在潛在敵對關係的非天主教國家沙皇俄國於1686年加盟,在1687年後多次出兵奧斯曼帝國從屬國克裏米亞汗國。連戰連敗、失去領袖的混亂加上不得不參與正麵衝突的奧斯曼帝國領土盡失,在歐洲的勢力大幅衰落。
戰爭後期陷入膠著,雖然發生了森塔戰役,基本上是不戰狀態進行了講和談判。交涉非常困難,但奧斯曼帝國還是於1699年在匈牙利南部的卡爾洛維茨與歐洲各國簽訂條約,在次年於首都伊斯坦布爾簽訂伊斯坦布爾條約,結束了戰爭。
而伊斯坦布爾條約,則是可以算得上是第二次俄土戰爭的停止標誌。
俄國反對奧斯曼帝國侵略的鬥爭的繼續。這次戰爭是在俄國加入反土“神聖同盟”之後爆發的。
戰爭過程中俄軍進行了對克裏木的遠征和對亞速的遠征。1686年俄國加入由奧地利、波蘭和威尼斯組成的反土同盟。
1687、1689年,.戈利岑公爵統帥下,對克裏木進行了兩次遠征。1695、1696年彼得一世兩次遠征亞速。
由於俄瑞戰爭迫近,以及其它盟國與土耳其締結了和約,俄國政府也同土耳其締結了君士坦丁堡和約。
而曆史上俄土戰爭的緣由,一般歸納到以下的情況:
17世紀後半期俄國實力增強後,開始謀求歐洲乃至世界的霸權,而謀求霸權的關鍵在於爭奪水域和出海口。
奧斯曼土耳其控製的黑海及兩海峽(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在政治、經濟和戰略等方麵對俄國都具有重大意義,所以彼得一世采取的行動首先是發動對土耳其的戰爭。
1695年,彼得一世率軍攻打土耳其屬國克裏米亞汗國控製的亞速夫,但由於沒有海軍,俄軍的第一次進攻失敗了。彼得一世利用冬天的時間征集工人建造艦隊。
1696年5月,終於占領了亞速夫,邁出了解決黑海問題的關鍵一步。但是隨後土耳其又奪回了亞速夫。彼得一世始終沒有打通黑海出海口,他臨死前告誡子孫要消滅土耳其,遷都君士坦丁堡,實現俄國的南進政策。
尤其是其孤兒或者是兒童就開始進行挑選,這對於張嘉師而言,無疑是一種另外的兵源。
隻是,對於張嘉師而言,孤兒或者是兒童確實是能夠培養出一支忠誠度很高的軍隊,但是這一點有一個很明顯的缺陷,那就是這些兵源所組成的軍隊,所需要的是很長的成長時間。
也許,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在戰場上也能夠殺敵,但是在這個少年在戰場上殺敵之前,更多地恐怕是添亂甚至是在戰場上輕鬆被人擊殺。畢竟即使是再訓練有素,並且在裝備上有著一定的優勢,但是整體而言,這個少年的力氣相對於成年人而言,還是有著先天的不足。
所以張嘉師即使是知道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曆史,恐怕都不會在這方麵有著真正的行動。
更不用說,眼下張嘉師以及大秦帝國所麵對的匈奴人的全麵攻勢,這些兒童軍是基本不可能發揮出戰場優勢,要是敵人抓住了這個“弱點”而加以攻擊,那麽對於作戰區域的友軍部隊,無疑是一次滅頂之災。
在這麽一個前提下,張嘉師不會在這個時候就做這麽一個安排。
……………………………………………………分割線……………………………………
雖然說土耳其新軍以及包括西帕希在內的部隊有著精銳之名。但是曆史是在緩緩前進的,曆史的車輪會將一切不合適的存在直接輾壓過去,然後繼續向前邁進。
而土耳其新軍以及西帕希等精銳也算得上是這個範疇之內。
在土耳其第一次衰落之前,即使西歐不少國家發現了通往亞洲的另外一條通路,並且正式宣告了大航海時代的來臨。
隻不過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海軍依舊是稱雄地中海到西北印度洋一帶。
為了打破這一點對於西歐國家不利的因素,西歐當其時的幾個地中海沿岸的基督教國家,發起了對土耳其的大規模海戰。
曆史將這一次海戰稱之為勒班托海戰。
在1571年10月7日,由西班牙帝國、威尼斯共和國、教皇國、薩伏依公國、熱那亞共和國及馬耳他騎士團組成的神聖同盟組成的海軍聯盟在希臘爆發的勒班陀戰役中擊敗奧斯曼帝國海軍。
令奧斯曼帝國從此失去在地中海的海上霸權。這場戰役也是曆史上最後一場以劃槳戰艦為主的大型海戰。
在之前的1570年土耳其人對塞浦路斯的侵犯,終於形成了一個高壓緊迫的氣氛,使地中海地區的基督教力量擰成一股繩。在羅馬教皇庇護五世倡導下創立了一個反穆斯林神聖同盟。葡萄牙和神聖羅馬帝國都不願為該同盟效力,但是西班牙和意大利城邦卻響應教皇的號召,並派遣自己的艦隊在墨西拿海峽集中。因為他們很清楚一點,他們得在基督教陸軍在塞浦路斯登陸前,在海上擊敗土耳其人。
雙方的軍事力量對比大概是:基督教的艦隊約有200艘槳帆戰艦,多半來自威尼斯和西班牙,少部分是教皇的和熱亞那、薩吾伊和馬耳他的。海上人員共有4.4萬,包括槳手和2.8萬名士兵,三分之二的由西班牙供給。艦隊司令由奧地利的唐?胡安擔任,他是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的異母兄弟。他是一個受歡迎的人,因為大家都知道胡安在24歲時已是一個在陸地和海上有著豐富成功經驗的將領。
奧斯曼帝國的艦隊由阿裏?巴夏指揮,大約有250艘槳帆戰艦,5萬名水手和2.5萬名士兵。
當時作戰的大型槳帆戰艦是狹長形的平底船隻,與古希臘和羅馬時代的戰艦差不多。但在過去安裝撞角的水線上方,安裝了一個18英尺長的釘爪吊橋。
許多基督教士兵裝備有火繩,這種是滑膛的前身,而土耳其人此時仍用弓箭。所有的槳帆戰艦都裝有火炮。威尼斯人帶來6艘加萊賽船,這種船雖然行動遲緩但在甲板上和舷側均裝有火炮。
1571年9月中旬,神聖同盟的聯合艦隊從墨西拿海峽出發,渡海來到希臘海岸,在勒班陀附近展開。他們已知道土耳其人已在那裏調動了艦隊準備戰鬥。10月7日早上,基督教艦隊的監視哨觀察到阿裏?巴夏的分艦隊正在進入帕特拉斯灣。
唐?胡安對古老的海戰形式進行了改革,專門安排4艘準時到達的槳帆戰艦行進在分艦隊的前麵。當土耳其人的艦隻向前推進時,他們必須繞過這些浮動堡壘。這些在分艦隊前麵的先頭艦則可以用舷炮猛擊敵人。
雙方的戰陣靠近以後,火炮就開始射擊。但每艘艦上的前炮僅發射兩至三發,戰鬥就變成了短兵相接的混戰。特別是在中路,雙方使用撞角撞擊,鉤爪鉤住敵船,強行登上對方的艦船,在甲板上進行廝殺。激戰很快波及雙方的旗艦和後援艦隊。土耳其人兩次登上唐?胡安的座艦,但均被從鄰艦趕來的基督教士兵所擊退。
在這個緊要關頭,神聖同盟聯軍的後備隊西班牙指揮官桑塔?克魯斯帶領200多名援軍趕到了。他帶領一艘戰艦在土耳其軍艦的翼側來回遊弋,並用火繩向敵甲板掃射。這時,聯軍裏的意大利水兵和西班牙水兵,包括唐?胡安自己,勢不可擋地攻上阿裏?巴夏座艦,阿裏?巴夏被殺,座艦也俘虜。
在戰線的北端。土耳其右翼分艦隊的艦隻在斯奇洛可的指揮下,試圖衝擊基督教聯軍左邊的封鎖,利用他們良好的淺水航行技藝逃向海岸。但是,聯軍的分艦隊指揮巴爾巴裏格及時推斷那裏的水道土耳其人可以通過,自己的艦隊也可以通過。
因此,他們也向海岸靠近並命令自己的左翼軍隊牢牢地截住了敵軍上岸的通道。同時,巴爾巴裏格的右翼軍艦利用敵軍向岸邊蜂擁逃竄的有利形勢,用“口袋陣”包圍了斯奇洛可的左翼,土耳其人隻得駛離岸邊。經過一個小時的激烈戰鬥,被包圍的土耳其人終於全部被殲。
在戰線南端,土耳其軍隊企圖包圍聯軍,幾乎取得成功。土耳其分艦隊司令烏魯其?阿裏對多裏亞指揮的聯軍右翼實施佯攻,多裏亞為避免受到包圍,於是便向南移動,結果在他的分艦隊與聯軍中央艦隊之間形成了一個較寬的缺口。烏魯其?阿裏瞅準機會,立即率艦轉向西北前進,衝向缺口,包圍了唐?胡安中央艦隊的右翼。
聯軍艦船在烏魯其?阿裏的突擊下損失慘重,土耳其人利用這個機會對該地區的基督教艦船進行了可怕的大屠殺。然而此時,唐?胡安的艦隊已接近全勝,因此可以立即派出增援艦向缺口處進行堵擊。多裏亞此時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準備重新返回戰鬥。桑塔?克魯斯也帶領他的後備分艦隊先於多裏亞插入缺口與烏魯其?阿裏決戰。烏魯其?阿裏招架不住,率艦逃走。
經4小時激戰,戰鬥在下午結束,帕特拉斯灣被鮮血染成了紅色。奧斯曼帝國艦隊慘敗,阿裏?巴夏及3萬名將士戰死,8000人被俘,損失艦船230艘。聯軍艦隊損失將士1.5萬人、艦船13艘。勒班托海戰後,奧斯曼土耳其海軍遭到毀滅性打擊,本來擁有約三百架戰船的奧斯曼艦隊隻剩下約百餘艘戰船,其中很多受到重創。聯軍雖然獲勝,但由於神聖同盟國家互不協調,未能把奧斯曼帝國勢力逐出東地中海。
奧斯曼帝國隻是暫時的失去了地中海的海上霸權。之後土耳其人隻用了一冬季便重建了艦隊,而且艦船數量比戰前還有增加。
在土耳其海軍戰敗後的六個月內,一支約250艘戰船、其中八艘配備現代三桅帆裝軍備的新艦隊建成。在君士坦丁堡的碼頭,造船高峰時每天都有船艦落成。土耳其大維齊爾在與威尼斯的部長討論時說:“在我們奪取塞浦路斯時,我們除去了你們的一支軍隊,而你們擊敗了我們的艦隊也隻不過是刨掉了麵包的一層皮。”
土耳其海軍驚人的恢複能力使威尼斯於1573年簽訂和約,土耳其得以在北非擴張及鞏固其地位。
勒班托海戰標誌著槳船時代的結束、風帆戰船和艦炮時代的到來。在這次戰役後,人們發現以風帆作動力的戰船更具機動力,更適合用於作戰;此外,他們也發現火器的使用在海上戰爭中愈來愈重要。這使得歐洲的帆船艦隊開始出現改變及發展,更逐漸開發出以火炮為主力武器的戰術,影響日後海上戰爭的發展。
……
勒班陀海戰假如說打擊了奧斯曼土耳其囂張的軍事氣焰,那麽在一百多年後因為戰爭慘敗而簽訂的《卡爾洛夫奇條約》,則是宣告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最終失去了向歐洲發動大規模戰爭的底氣。
《卡爾洛夫奇條約》)是1699年奧斯曼帝國與歐洲各國與匈牙利境內卡爾洛維茨簽訂的講和條約。由此條約,奧斯曼帝國第一次割讓領土予歐洲各國,奧地利帝國開始獲得從三十年戰爭造成的長期蕭條中脫身並於中歐開始擴大版圖的機會。
而當時與奧斯曼帝國交戰的沙皇俄國並未參加條約,於翌年1700年與奧斯曼帝國獨自簽訂君士坦丁堡條約。
17世紀後半期,奧斯曼帝國在科普魯律時期與奧地利、威尼斯、波蘭、俄國等國相繼交戰,構成了其在歐洲最大的版圖。科普魯律王朝的卡拉?穆斯塔法?帕夏於1683年侵入奧利地領土,進行了第二次維也納之圍,然而卻由於以波蘭為中心的中歐各國聯合軍極力反抗而慘敗。卡拉?穆斯塔法?帕夏撤退至貝爾格萊德計劃重振旗鼓之際,被聽信了其政敵讒言的穆罕默德四世處刑。奧斯曼帝國缺少了有力的領袖。
另一方麵,以此次保衛戰為契機中歐各國在羅馬教皇因諾森十一世的呼籲下團結一致,形成了神聖同盟,以驅逐伊斯蘭教勢力為口號,與奧斯曼帝國形成了長期戰爭。
之後在波蘭的慫恿下因烏克蘭領土的爭議問題與與奧斯曼帝國存在潛在敵對關係的非天主教國家沙皇俄國於1686年加盟,在1687年後多次出兵奧斯曼帝國從屬國克裏米亞汗國。連戰連敗、失去領袖的混亂加上不得不參與正麵衝突的奧斯曼帝國領土盡失,在歐洲的勢力大幅衰落。
戰爭後期陷入膠著,雖然發生了森塔戰役,基本上是不戰狀態進行了講和談判。交涉非常困難,但奧斯曼帝國還是於1699年在匈牙利南部的卡爾洛維茨與歐洲各國簽訂條約,在次年於首都伊斯坦布爾簽訂伊斯坦布爾條約,結束了戰爭。
而伊斯坦布爾條約,則是可以算得上是第二次俄土戰爭的停止標誌。
俄國反對奧斯曼帝國侵略的鬥爭的繼續。這次戰爭是在俄國加入反土“神聖同盟”之後爆發的。
戰爭過程中俄軍進行了對克裏木的遠征和對亞速的遠征。1686年俄國加入由奧地利、波蘭和威尼斯組成的反土同盟。
1687、1689年,.戈利岑公爵統帥下,對克裏木進行了兩次遠征。1695、1696年彼得一世兩次遠征亞速。
由於俄瑞戰爭迫近,以及其它盟國與土耳其締結了和約,俄國政府也同土耳其締結了君士坦丁堡和約。
而曆史上俄土戰爭的緣由,一般歸納到以下的情況:
17世紀後半期俄國實力增強後,開始謀求歐洲乃至世界的霸權,而謀求霸權的關鍵在於爭奪水域和出海口。
奧斯曼土耳其控製的黑海及兩海峽(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在政治、經濟和戰略等方麵對俄國都具有重大意義,所以彼得一世采取的行動首先是發動對土耳其的戰爭。
1695年,彼得一世率軍攻打土耳其屬國克裏米亞汗國控製的亞速夫,但由於沒有海軍,俄軍的第一次進攻失敗了。彼得一世利用冬天的時間征集工人建造艦隊。
1696年5月,終於占領了亞速夫,邁出了解決黑海問題的關鍵一步。但是隨後土耳其又奪回了亞速夫。彼得一世始終沒有打通黑海出海口,他臨死前告誡子孫要消滅土耳其,遷都君士坦丁堡,實現俄國的南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