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曆史,即使是作為穿越者,x


    而在穿越之後,張嘉師即使是得到了青玉靈書,他對於這個作為最後一個橫跨亞歐非三大洲,在曆史上也算是名震一時的大國,也不甚了解。畢竟在青玉靈書當中的相應記載,更多是截止到明末時期。


    這可以說算是張嘉師的一種不幸,但是也可說是一種幸運。


    說是不幸,主要是張嘉師不知道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一些方麵很是值得他進行借鑒的。


    尤其是在軍事以及文化方麵的一些層麵上,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一些情況對於眼下的大秦帝國可以說是大有幫助。


    ……


    當其時的土耳其軍隊,最為著名的就是土耳其新軍——janissary。


    janissary(音譯耶尼切裏),中文通常翻譯為“土耳其近衛軍”,也就是“土耳其新軍”,創建於1362年,這支部隊的兵源來自巴爾幹半島被征服的基督徒裏挑選的男孩,這就是著名的血賦,從羅馬尼亞影片《勇敢的米哈伊》中可以看到來征血賦的就是米哈伊的少年玩伴,估計貴族們也不能免除血賦。另外德庫拉也幹過這種事。


    這些兒童被帶回土耳其接受伊斯蘭教的思想,並接受軍事訓練,依靠嚴密的組織、精良的戰術素質、狂熱的信仰,近衛軍成為土耳其帝國的精英部隊,直到最後成為左右土耳其王位的力量,被蘇丹消滅為止。


    近衛軍其實類似軍事和尚,被要求獨身禁欲,以軍隊為家,蘇丹為父,雖然後來殺老子的事不少,他們的一個特點可能是隻留小胡子,兩撇小胡子,滿帥的。在軍事學校中培訓到二十四、五就會正式成為janissary的一員,訓練期長達十幾年,所以他們的戰鬥力強也就不奇怪了,不過好像學校中什麽都教,耶尼切裏們經常被派出去做地方軍政長官。有人還成了學者。而當他們如果退休的話是有退休金拿的。


    近衛軍的基本單位叫“orta”,類似連隊,他們的標誌是“kazan”,這東西是個鍋,大概是意味著是一個鍋裏吃飯的人,由蘇丹授予,類似戰旗般神聖,在部隊全滅前是絕不能被奪走的。


    janissary最著名的標誌就是叫做“bork”的白色頭飾,其實應該算包頭帕,在腦袋後麵拖著長約45厘米,帽子前麵會有金屬盾形裝飾,紋飾華貴,鑲嵌珠寶。為區別個分隊會在帽子上加一些裝飾物(如羽毛)。耶尼切裏的各部隊服裝顏色並不統一,所以bork是最重要的識別信號。


    janissary初創的時候,隻包括身著鎖子甲,使用各種刀劍、戰斧、戰戟、帶鉤的長矛、釘頭錘、套索、短刀、各類盾牌;後來出現了兵,從火門、火繩、到燧發;早期還有弓箭手,使用土耳其複合弓、十字弓、重十字弓,不過弓箭手的數量比較少,而且大部分在15世紀轉型成為兵。


    這些兵很有可能就是張嘉師在穿越之前,帝國時代2遊戲當中,土耳其國家特色兵種,使用作為武器的蘇丹親衛。


    作戰時janissary被作為預備隊,部署在yerlikulu步兵(類似民兵和軍戶,更多象軍戶,戰事征召,平時回鄉,免賦稅,還是象軍戶)之後,炮兵之前。yerlikulu步兵撤退時,janissary步兵便牽製敵人的重騎兵並將其引入己方炮兵的射程。炮擊之後,手也開始開火,此時驚恐之中的敵人多半會被土耳其的步兵消滅。


    蘇丹本人的安全則由janissary的專門部隊負責。而禁衛軍掌握的特權是他們成為一個特殊的集團,後來就利用自己衛護王宮的職責開始幹涉蘇丹的廢立,終於招致滅亡。


    近衛軍的建立時期很早,可以追溯到奧斯曼土耳其開國皇帝奧斯曼之子烏爾汗時代,但是建立者卻不是烏爾汗,而是他的兄弟,阿萊丁,阿萊丁後來成為奧斯曼的宰相,他的權勢很大,奠定了奧斯曼帝國宰相一手遮天的開端。烏爾汗本來想將帝國分給他,這也是突厥人的傳統,事實上8世紀的河中的突厥汗國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於分封的削弱和王子們之間的征伐而導致毀滅的,這也是所有遊牧民族國家的共同弱點,但是阿萊丁對此表示反對,他堅持烏爾汗為全國的統治者,而他自己則隻要求一個村莊的賦稅。


    烏爾汗因此對阿萊丁說:“兄弟,既然你不願接受我給你的羊群和牛群,那麽你至少應該成為我的臣民的牧羊人,你應該成為我的丞相。”避免了分封製的削弱,奧斯曼帝國才能夠在長達400年的時間裏持續對歐洲構成威脅,並且在1683年之後的日子裏仍然苟延殘喘了200年。和他同時期的蒙古各汗國、帖木爾的突厥帝國都在王子們不斷的分割中削弱、解體,灰飛煙滅。


    對突厥這些遊牧民族來說,一旦你的附庸力量足夠強大那你的麻煩就來了,實際上我們看到突厥人的幾次失敗都是緣於內部部落間的內亂,其中附庸部落崛起替代宗主簡直就是草原上不斷的好戲。


    奧斯曼能夠避免突厥封建主的分裂傾向阿萊丁軍事改革可以說居功至偉,一支正規的、定期發薪餉的常備軍是土耳其製勝的法寶,我們知道同樣的歐洲常備軍是法國國王查理七世在一個世紀以後建立的十五個常備團。


    在烏爾汗之前的突厥軍隊或者說遊牧民族軍隊,采用的都是誌願兵或者說兵民合一的製度,戰時適齡的男子都會跨上戰馬背負弓箭去作戰,這也是後來奧斯曼後來的封建騎兵的前身,一旦戰事結束軍隊就被解散,這種製度有個好處就是可以聚集起一支龐大的軍隊,奧斯曼後來最多擁有12萬西帕希騎兵,但是也有很多缺點,一是裝備不足,二是在戰鬥中的戰鬥力極不穩定,說到底就是烏合之眾。


    而且還有個最大的缺點就是大汗和蘇丹們常常會發現自己無兵可用,因為一旦部隊解散再次征召的時間會很長,遇到突發情況蘇丹們常常束手無策,甚至被小規模的敵人直搗腹心,例如突厥的第一次敗亡就是類似的情況,當時李靖以三千孤軍深入直搗汗庭,突厥可汗來不及收攏自己分散的部隊隻能倉皇逃跑。後來複興的東突厥可汗也是在遭到烏古思的突襲時措手不及被俘虜的。


    另外這些封建騎兵麵對新的敵人表現也差強人意,奧斯曼新的目標是巴爾幹和君士坦丁堡,在巴爾幹的山地和君堡的城牆麵前,步兵的作用遠遠大於騎兵,尤其是當你的軍隊大部分都是一群烏合的時候,一支精銳的意誌堅定的核心力量會大大提高未來勝利的可能性。


    為此,烏爾汗和阿萊丁商議建立一支時刻可以出擊的軍隊,這支軍隊應該能夠定期領到薪餉,而不是象以前的遊牧兵那樣靠抄掠為生。


    這就是土耳其的軍戶,安納托利亞軍團,士兵們都是安納托利亞高原的農民,他們為蘇丹服兵役,蘇丹免去他們的賦稅,但是這支軍隊也存在一個問題,突厥阿拉伯式部族國家內部往往部族間甚至是家族間矛盾重重、各行其是,所以往往同族相殘,所以很快各軍團長官的傲慢讓烏爾汗很煩惱。他需要一個控製這支軍隊的措施,為此他與阿萊丁商議建立耶尼切裏近衛軍。


    從異族中挑選衛兵或戰士似乎是中近東突厥阿拉伯各部族的傳統習慣,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兩點,一是對外戰爭中掠獲了大量的奴隸,而突厥人出於遊牧的傳統以及封建製度的現實又不會把它們大量用於農牧業生產。


    在這一個情況下,隻好把其中的一部分轉換成士兵加強自己的軍事機器。二是在部族間甚至是家族間矛盾重重的情況下這些沒有部族歸屬也沒有家族勢力的外族奴隸更可靠,使用起來也更得心應手。


    所以烏爾汗從被占領的巴爾幹地區的基督徒中選擇了一千名男孩,次年又選了一千名,對他們進行軍事訓練,編成了耶尼切亞近衛軍。這個做法在奧斯曼帝國延續了數百年,一直到1648年穆拉德四世才停止。穆拉德的這個決定我們將看到是愚蠢和致命的。


    而這可以說是土耳其新軍的發展淵源。


    ……


    在之後,土耳其隻不過是剛從旭列兀蒙古汗國的陰影下走出的諸多小亞細亞突厥異密國之一,但是憑借幾代英明君主的領導和堅忍不拔不屈不撓的努力,奧斯曼逐漸崛起在西亞。要知道他們可是經曆過帖木爾近乎毀滅性的打擊,剛剛威震歐洲的雷神巴塞耶特也被帖木爾侮辱的關入了鐵籠。


    而土耳其新軍的第一次經典戰役,就是著名的君士坦丁堡陷落戰役。


    在圍攻君士坦丁堡初期,雖然土耳其士兵很英勇,但是在吉斯提尼的指揮下,君士坦丁堡的守軍仍然打退了土耳其人的進攻,在海上羅塔拉斯大公也擊退了土耳其海軍的進攻。蘇丹被氣的發瘋,他甚至打算用投石機把死屍扔到城裏去,以造成瘟疫,不過被手下勸住了,否則恐怕黑死病會早流行幾年。攻城失敗兩天後,一支小型的熱那亞艦隊衝破了土耳其海軍的封鎖進入了君士坦丁堡,這點援助令守軍的是其更加高昂,這一次蘇丹的怒火徹底地發作了,他雖然沒有真正處死那個玩忽職守的海軍將領,卻也將他痛打了一頓。正麵的強攻已經很難奏效了,於是莫罕莫德開始想其他的辦法進行戰爭。


    這個時候,那個熱那亞人的建議被蘇丹接受了,後麵的事大家都很清楚了,著名的陸地行船。


    戰爭持續到5月29日,淩晨一點半的時候,最後的時刻來臨了,雙方在萊卡斯河穀進行最後的決戰,這裏位於兩道城牆之間的空場上,君士坦丁皇帝親臨進行指揮,雖然他很勇敢,冷靜的下達各種命令,以期望阻止敵人的進攻,但注定會失敗。蘇丹仍然以雜牌民兵為前鋒,第二線是安托裏亞的民兵阿納多利亞軍團萬餘人,最後才是精銳的新軍,這種布置就是為了使君士坦丁的守衛者們不得不在大量消耗之後麵對強悍的常備軍和近衛軍,常備軍和近衛軍還承擔督戰隊的職責,凡是後退的士兵都將被處以死刑,第一線的雜牌部隊不得不拚死戰鬥,以避免被自己的人殺死。在最後,大量損失使第一線已經失去了戰鬥力,蘇丹以第二線的安納托利亞民兵進行攻擊。


    吉斯提尼率領著自己的裝甲步兵連續幾次擊退敵人的瘋狂進攻,他們在空場的戰線上沒有後退的選擇。皇帝此時也在另一戰線上拚死的戰鬥著,隻是一切的可能取決於吉斯提尼的頑抗。現在,一萬名新軍投入戰鬥了,他們的戰鬥力是驚人的,他們的視死如歸是所有的君士坦丁的守衛者所無法抵抗的。但是,吉斯提尼還是在進行著最後的戰鬥,他要為這個歐洲的古老首都爭取到勝利的希望。


    但是,一件突然發生的事情引起了全城的崩潰。在激烈的戰鬥過程中,一支新軍的小隊意外的找到一座名為競技場門的小門,這裏居然是不設防的。於是,天平逆轉了,一批近衛軍通過這裏進入了空場君士坦丁守衛者主陣地的後方,布柴爾德兄弟迅速率領部隊填補了缺口,封鎖了缺口,但是他們的兵力實在太單薄,無法消滅突入的近衛軍,被封鎖了後路的近衛軍開始向聖羅馬拉斯門進發,並從側麵對守軍發起了進攻。聖馬克旗被踐踏在地上,土耳其的戰旗升起在城牆之上。


    萊卡斯地區戰鬥仍在持續著,守軍打退了蘇丹的第三次進攻,君士坦丁皇帝下令說:“為了上帝的榮譽,你們,這些上帝和帝國的守衛者,應該各自為戰。敵人已經在潰退,秩序已經混亂,上帝保佑,我們就要勝利了。“可是,就在這個時候,一發炮彈擊中了吉斯提尼,他受了很嚴重的傷,於是他要求回到後方治療。皇帝雖然希望吉斯提尼留下來繼續指揮戰鬥,但是吉斯提尼已經被疼痛折磨的失去了耐心,他強烈要求回到後方。最後,一道被封閉的軍事門打開了,吉斯提尼被送下了戰場。不久,這位在君士坦丁堡戰爭中功勳卓著的戰將在返回熱那亞的途中去世了,他被安葬在聖多米尼柯教堂,墓碑上記載著他的英勇事跡。


    吉斯提尼走後,皇帝還在堅持著戰鬥。蘇丹軍又進行了第四次攻擊。哈珊率領著大批的新軍攻進了空場的君士坦丁主陣地,但是又被擊潰哈珊本人也戰死了。這是守衛者的最後的勝利。在衝入城中的近衛軍配合下第五次進攻開始了。這最後的一次進攻終於突破了守軍的陣線,空場的主陣地已經完全暴露了。後方的人又開始大聲叫起來,因為他們看見了已經升起的土耳其軍旗。失敗的結局已經被注定了,皇帝此時正在趕回這裏的路上,被眼前的事情震驚了,他在法朗西斯和巴拉羅古斯的保護下一直向土耳其軍衝去。他在衝鋒中喊著:“既然上帝已經決定我不能做一個沒有帝國的皇帝!那麽我就要和我的城共存亡!“不一會兒,他就倒在了城牆的一側。


    皇帝倒下了,城也倒下了,敵人從各個方向湧入君士坦丁堡。屠殺在這一刻開始了。由於蘇丹的及時製止,屠殺很快得到了平息。一共有約4000人被殺,這和1204年的那一次簡直是沒法比較的,有的時候土耳其的這些異教徒或許比之歐洲的基督教君主來得更仁慈一些。君士坦丁堡的所有房屋都被搜劫過了,教堂被焚毀,50000多人被俘成為奴隸,有近120萬卷的書籍被毀滅或是出。這是歐洲曆史上的空前劫難,抵禦奧斯曼的任務現在被匈牙利接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定秦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蒼穹戰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蒼穹戰狼並收藏定秦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