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發展曆史當中,其海軍力量一開始相對於其陸軍而言,x
但是在滅亡拜占庭帝國之後,有可能是得到了當其時拜占庭帝國內部擁有的造船技術以及相應的海軍武器,比如說著名的希臘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海軍力量逐漸強大起來。
根據曆史的記載,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賽利姆一世登基之後,其海軍力量就為當時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對外戰爭發揮非常大的貢獻。
根據後世的一些整合的資料,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海軍的快速發展,主要有著三個時期:
奧斯曼帝國成為地中海最強大的海上帝國第一十六世紀上半葉。它可以識別在第十五屆和16世紀初的三個重要發展:
1:蘇丹巴耶塞特(耶爾德勒姆)選定gelibolu作為奧斯曼帝國的艦隊和船廠,2:土耳其海軍崛起的基礎在於蘇丹穆罕默德二世時期,征服伊斯坦布爾,並擴展至黑海和地中海,3:蘇丹塞利姆一世,開發在伊斯坦布爾船廠作為海軍基地。
賽利姆一世在位時期對內鎮壓異己,僅在1513年末,即有什葉派突厥人凱茲萊巴什支派的4萬餘人被斬首。
對外繼續用兵,擴張帝國版圖。1514年8月,他在幼發拉底河東岸的查爾迪蘭戰役中,大敗波斯人建立的薩法維帝**隊,攻占其首都大不裏士,並先後把安納托利亞庫爾德人和土克曼人的一些公國並入帝國版圖。
1516年8月,他在敘利亞阿勒頗以北的達比克草原戰役中,擊潰埃及馬穆魯克王朝的軍隊,繼而於1517年1月攻占開羅,滅馬穆魯克王朝,並俘獲該王朝控製下的阿拔斯王族後裔、傀儡哈裏發穆泰瓦基勒(1466~1543),從其手中獲取哈裏發職位,從而成為伊斯蘭教正統派的領袖。
原馬穆魯克王朝統轄的埃及、敘利亞、希賈茲、巴勒斯坦成為帝國屬地。麥加的世襲統治者謝裏夫專程前往開羅,向賽利姆贈送聖城鑰匙,表示臣服。從此,帝國屬地各清真寺伊瑪目在每星期五聚禮的“呼圖白”中,開始增加了為賽利姆祈禱、祝福的內容,稱其為“兩地(即奧斯曼帝國位於亞洲和歐洲的領土)的主人”、“兩海(即印度洋、地中海)的蘇丹”、“兩聖地(即麥加、麥地那)的仆人”、“勝利的皇帝”。
而之後的蘇萊曼一世時期,同樣也是在對外戰爭當中,很大程度上倚重海軍的力量。
但是這一個情況很大程度上是在陸地戰爭中多次取得勝利之後,蘇萊曼一世才有餘力再次發展出一支強大的海軍。
蘇萊曼一世繼承父業後,於1521年鎮壓了一場由帝國大馬士革總督領導的叛亂,不久後便開始了一係列軍事征服。蘇萊曼很快就做好了征服匈牙利王國重鎮貝爾格萊德的準備,這也是他祖父穆罕默德二世的未竟事業。在塞爾維亞人、保加利亞人和拜占庭人相繼失敗後,匈牙利人成為阻止奧斯曼帝國向歐洲內陸擴張的唯一難以對付的力量,而攻占貝爾格萊德是消滅匈牙利人的關鍵所在。
蘇萊曼大軍將貝爾格萊德團團圍住,並從一座多瑙河中的島嶼上接連向城內發射重炮。貝爾格萊德的守軍僅有700人,匈牙利也沒有派兵增援,奧斯曼人在1521年8月占領貝爾格萊德。
基督教世界重鎮貝爾格萊德陷落的消息很快傳遍歐洲。根據神聖羅馬帝國駐伊斯坦布爾大使的說法,“占領貝爾格萊德是吞並匈牙利的一係列戲劇**件的開始。它導致了拉約什國王之死、布達的陷落、特蘭西瓦尼亞的被征服、一個繁榮王國的毀滅和鄰國對將會遭遇到同樣命運的恐懼……”
通往匈牙利和奧地利的道路被打通了,蘇萊曼卻將注意力轉移到醫院騎士團的大本營——東地中海的羅得島。醫院騎士團在安納托利亞和累範特近海的海盜活動,長期困擾著奧斯曼帝國。
1522年夏天,蘇萊曼憑借其父塞利姆一世留下的海軍優勢,派遣一支由400艘戰艦組成的艦隊進軍羅得島,他本人則親自統帥十萬大軍從反方向包抄。經過5個月殘酷的圍攻戰,島上的守軍有條件投降。騎士們得到蘇萊曼的允許,離開羅得島,並最終在馬耳他島重建了馬耳他騎士團。
貝爾格萊德戰役後,匈牙利王國與奧斯曼帝國的關係惡化,而蘇萊曼解除羅得島這一後顧之憂後在東歐重啟戰端。
在1526年8月29日的第一次摩哈赤戰役中,蘇萊曼大敗匈牙利國王拉約什二世。匈牙利人的抵抗土崩瓦解,奧斯曼帝國成為東歐的一支空前強大的勢力。據說蘇萊曼見到拉約什二世的屍體時表達了哀悼:“我來此確實是為了擊敗他;但讓他在剛剛品味到生活與權力時就撒手人寰卻不是我的本意。”
在神聖羅馬皇帝查理五世和他的弟弟奧地利大公斐迪南的領導下,哈布斯堡王朝奪取了布達和匈牙利。為此,蘇萊曼於1529年率軍穿過多瑙河河穀,再次占領布達,並且在當年秋天兵臨維也納城下。維也納之圍是奧斯曼帝國最為雄心勃勃的遠征,標誌著它對西方的軍事威脅達到了頂點。
不過由於16,000名維也納守軍的奮戰,奧地利人使蘇萊曼第一次嚐到了失敗的滋味,為一直持續到20世紀的奧斯曼-哈布斯堡戰爭拉開了序幕。1532年奧斯曼帝國再次試圖占領維也納,但蘇萊曼的大軍還未到城下就撤退了。這兩次遠征維也納失敗的原因都是奧斯曼士兵因惡劣天氣生病(迫使他們放棄攜帶圍城器械),以及補給線拉得過長阻礙行軍。
歐洲邊境鞏固後,蘇萊曼把目光轉移到受到波斯(今伊朗)什葉派薩法維帝國威脅的帝國東方。特別是有兩起事件加劇了兩國關係的惡化:第一件事是,波斯沙赫(皇帝)塔赫馬斯普一世殺掉了忠於蘇萊曼的巴格達總督,換上了自己人;第二件事是,比特利斯總督叛變,並向薩法維帝國宣誓效忠。
為此,蘇萊曼於1533年命大維齊爾帕爾加勒?易卜拉欣帕夏率部隊進軍亞洲,開啟了長達三百年的波土戰爭。奧斯曼軍隊攻克比特利斯,並乘勝占領毫無抵抗的波斯故都大不裏士。1534年蘇萊曼親率大軍與易卜拉欣帕夏會合,並向波斯內地推進。塔赫馬斯普一世試圖利用波斯內地冬天的惡劣天氣誘敵深入,為避免與奧斯曼帝**隊直接對抗,他一退再退,放棄了大片領土。蘇萊曼對在冬天的波斯作戰有所顧忌,於是與易卜拉欣帕夏轉而揮師伊拉克。當奧斯曼大軍兵臨阿拉伯故都巴格達城下時,波斯總督開城投降。
自此,蘇萊曼成為伊斯蘭世界無可爭議的領袖和阿巴斯王朝哈裏發的合法繼承人。
……
當蘇萊曼在陸地上的征服獲得巨大成功後,摩裏亞的科羅尼要塞被神聖羅馬皇帝查理五世的海軍上將安德烈亞?多裏亞攻陷的消息映入他的眼簾。
西班牙在東地中海的存在讓蘇萊曼耿耿於懷,他視之為查理五世意圖與自己爭奪地區霸權的前兆。意識到在地中海建立一支強大海軍的必要性,蘇萊曼任命卓越的海雷丁帕夏為海軍總司令,負責重建奧斯曼帝國艦隊。海雷丁帕夏重建的奧斯曼海軍戰艦數量相當於地中海其他國家的戰艦數量的總和。
1535年查理五世在突尼斯取得了對奧斯曼帝國的一次重大勝利,加上後來爆發的奧斯曼帝國與威尼斯共和國的戰爭,促使蘇萊曼同意與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聯合對付查理五世的建議。1538年西班牙艦隊在勒班陀戰役中被海雷丁帕夏擊敗,從此奧斯曼土耳其人在地中海稱雄33年。
在勒班陀戰役之前的普雷韋紮海戰可以說基本上摧毀了基督教各國占據海上優勢的努力。土耳其乘機開始集中優勢的兵力和艦隊,逐個攻拔地中海上被自由邦和騎士團占據的島嶼。在數量龐大的軍隊和艦隊的日夜猛攻下,位於整個地中海最西部的基督教要塞羅德島最先淪陷,駐守該島的大部分醫院騎士團成員戰死,其餘都被斬首。土耳其大軍乘勝西進,攻打馬耳他。
然則馬耳他絕非尋常地中海島嶼可比,它地扼地中海咽喉,南望突尼斯,北接意大利半島,是基督教最重視的戰略要地、而基督教方麵也派遣了最忠誠勇敢、篤信上帝的聖約翰騎士團本部堅守該島,聖約翰騎士團利用在歐洲大陸上收集到的捐款和生意收益,將馬耳他修築成一個堅固異常的要塞。
盡管擁有兵力上和技術上的優勢,但是麵對英勇善戰、視死如歸的聖約翰騎士團主力和不斷趕來的教皇海軍和威尼斯海軍,土耳其大軍毫無辦法。他們曾經數次在島上建立的小塊陣地,也盡被舉著黑白條紋旗衝鋒的騎士們奪取。登陸部隊死傷累累,海上艦船損毀無數。
於是土軍轉而攻打離本土較近,支援和後勤也較為簡單的塞浦路斯島。當是之時的塞浦路斯屬於威尼斯的殖民地,離土耳其的根據地小亞細亞地方很近。從這裏出發的威尼斯共和國海軍支隊,很容易的就能封鎖從敘利亞和伊斯坦布爾出發的伊斯蘭商船和艦隊,可以說是奧斯曼如梗在喉的存在。蘇丹就算使用傾國之力,也非要將這顆異教徒的釘子從國家的軟腹上拔去不可。
……
1540年代匈牙利爭端再起,為蘇萊曼一雪維也納之恥了機會。一些匈牙利貴族建議鄰國的奧地利大公斐迪南與已故匈牙利國王拉約什二世的家族聯姻以繼承匈牙利王位,根據之前的協議,拉約什死後無嗣,由哈布斯堡家族繼承王位。但其他貴族則支持現任國王紹波堯伊?亞諾什,紹波堯伊得到了蘇萊曼的支持,但沒有獲得歐洲基督教國家的承認。
1541年哈布斯堡王朝與土耳其人的衝突再起,並試圖圍攻布達。但哈布斯堡王朝的努力最終失敗,他們丟失了更多的要塞,斐迪南和他的兄長、神聖羅馬國王查理五世被迫與蘇萊曼締結了一項羞辱性和約,和約規定:斐迪南放棄對匈牙利王位的企圖,並每年向蘇萊曼繳納一筆固定的費用以換取蘇萊曼對仍處於他控製下的匈牙利部分領土的承認。更具象征性意義的是,和約中並未稱查理五世為“神聖羅馬國王”,而隻稱他為“西班牙國王”,因為蘇萊曼認為自己才是真正的“愷撒”、羅馬帝國的合法繼承人。
摩洛哥以東的北非大片領土成為奧斯曼帝國的屬地,的黎波裏塔尼亞、突尼斯和阿爾及利亞的柏柏爾人國家成為帝國的自治行省,也是蘇萊曼與查理五世衝突的前沿陣地。查理五世曾試圖把土耳其人趕出該地區,但1541年他的計劃於失敗了。在奧斯曼帝國抗擊西班牙的戰爭中一直有柏柏爾海盜助陣。
在短期內,奧斯曼帝國的擴張保持了它在地中海的霸權。奧斯曼帝國海軍還控製了紅海和波斯灣,一直到1554年被葡萄牙帝國的海軍所擊敗。葡萄牙人於1515年占領忽裏模子,從而對蘇萊曼控製下亞丁(在今也門)構成威脅。
1542年為了對付哈布斯堡王朝的一次普通威脅,法王弗朗索瓦一世請求恢複與奧斯曼帝國的聯盟,為此蘇萊曼令海雷丁帕夏帶領200艘大帆船開往西地中海支援法國。
海雷丁帕夏開往法國途中洗劫了那不勒斯和西西裏島沿海地區,到達法國後,弗朗索瓦一世把土倫港讓給海雷丁帕夏作為他的海軍司令部。在該次遠征中,海雷丁帕夏於1543年攻占了尼斯。1544年弗朗索瓦一世與查理五世講和,從而結束了法國與奧斯曼帝國的短暫聯合。
為了一勞永逸地擊敗波斯,蘇萊曼於1548年到1549年發動了對波斯的第二場戰爭。此戰中,塔赫馬斯普一世與第一次一樣避免與奧斯曼軍隊直接對抗而選擇撤退,並在與奧斯曼帝國接壤的阿塞拜疆地區施行焦土政策,試圖讓奧斯曼軍隊暴露在高加索的寒冬中。蘇萊曼大軍暫時占領大不裏士和阿塞拜疆地區後又被迫撤回安納托利亞過冬,波斯人隨後收複了阿塞拜疆地區。不過,奧斯曼帝國還是奪取了凡城和格魯吉亞的一些要塞。
1553年,蘇萊曼發動了對波斯的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戰爭。最初埃爾祖魯姆被塔赫馬斯普一世的兒子攻陷,但蘇萊曼很快就還以顏色,他率軍渡過幼發拉底河上遊,重新占領埃爾祖魯姆,並洗劫了波斯的部分地區。波斯軍隊仍然沿襲前兩次避敵鋒芒的策略,使蘇萊曼進退兩難。
1554年簽訂的協議結束了蘇萊曼在亞洲的征伐。根據協議,奧斯曼帝國將大不裏士交還波斯,但獲得了巴格達、幼發拉底河與底格裏斯河流域下遊、入海口以及波斯灣的部分地區。塔赫馬斯普一世也保證停止所有對奧斯曼帝國領土的襲擊。
在北非,占領了除摩洛哥以外的馬格裏布地區,並於1560年全殲進攻的黎波裏的西班牙遠征軍。9月8日,由意大利畫家馬泰奧?佩雷斯?德?阿萊奇奧所繪於瓦萊塔大王宮聖米迦勒和聖喬治大廳的一組壁畫生動地描繪了這場戰役。
但是在滅亡拜占庭帝國之後,有可能是得到了當其時拜占庭帝國內部擁有的造船技術以及相應的海軍武器,比如說著名的希臘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海軍力量逐漸強大起來。
根據曆史的記載,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賽利姆一世登基之後,其海軍力量就為當時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對外戰爭發揮非常大的貢獻。
根據後世的一些整合的資料,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海軍的快速發展,主要有著三個時期:
奧斯曼帝國成為地中海最強大的海上帝國第一十六世紀上半葉。它可以識別在第十五屆和16世紀初的三個重要發展:
1:蘇丹巴耶塞特(耶爾德勒姆)選定gelibolu作為奧斯曼帝國的艦隊和船廠,2:土耳其海軍崛起的基礎在於蘇丹穆罕默德二世時期,征服伊斯坦布爾,並擴展至黑海和地中海,3:蘇丹塞利姆一世,開發在伊斯坦布爾船廠作為海軍基地。
賽利姆一世在位時期對內鎮壓異己,僅在1513年末,即有什葉派突厥人凱茲萊巴什支派的4萬餘人被斬首。
對外繼續用兵,擴張帝國版圖。1514年8月,他在幼發拉底河東岸的查爾迪蘭戰役中,大敗波斯人建立的薩法維帝**隊,攻占其首都大不裏士,並先後把安納托利亞庫爾德人和土克曼人的一些公國並入帝國版圖。
1516年8月,他在敘利亞阿勒頗以北的達比克草原戰役中,擊潰埃及馬穆魯克王朝的軍隊,繼而於1517年1月攻占開羅,滅馬穆魯克王朝,並俘獲該王朝控製下的阿拔斯王族後裔、傀儡哈裏發穆泰瓦基勒(1466~1543),從其手中獲取哈裏發職位,從而成為伊斯蘭教正統派的領袖。
原馬穆魯克王朝統轄的埃及、敘利亞、希賈茲、巴勒斯坦成為帝國屬地。麥加的世襲統治者謝裏夫專程前往開羅,向賽利姆贈送聖城鑰匙,表示臣服。從此,帝國屬地各清真寺伊瑪目在每星期五聚禮的“呼圖白”中,開始增加了為賽利姆祈禱、祝福的內容,稱其為“兩地(即奧斯曼帝國位於亞洲和歐洲的領土)的主人”、“兩海(即印度洋、地中海)的蘇丹”、“兩聖地(即麥加、麥地那)的仆人”、“勝利的皇帝”。
而之後的蘇萊曼一世時期,同樣也是在對外戰爭當中,很大程度上倚重海軍的力量。
但是這一個情況很大程度上是在陸地戰爭中多次取得勝利之後,蘇萊曼一世才有餘力再次發展出一支強大的海軍。
蘇萊曼一世繼承父業後,於1521年鎮壓了一場由帝國大馬士革總督領導的叛亂,不久後便開始了一係列軍事征服。蘇萊曼很快就做好了征服匈牙利王國重鎮貝爾格萊德的準備,這也是他祖父穆罕默德二世的未竟事業。在塞爾維亞人、保加利亞人和拜占庭人相繼失敗後,匈牙利人成為阻止奧斯曼帝國向歐洲內陸擴張的唯一難以對付的力量,而攻占貝爾格萊德是消滅匈牙利人的關鍵所在。
蘇萊曼大軍將貝爾格萊德團團圍住,並從一座多瑙河中的島嶼上接連向城內發射重炮。貝爾格萊德的守軍僅有700人,匈牙利也沒有派兵增援,奧斯曼人在1521年8月占領貝爾格萊德。
基督教世界重鎮貝爾格萊德陷落的消息很快傳遍歐洲。根據神聖羅馬帝國駐伊斯坦布爾大使的說法,“占領貝爾格萊德是吞並匈牙利的一係列戲劇**件的開始。它導致了拉約什國王之死、布達的陷落、特蘭西瓦尼亞的被征服、一個繁榮王國的毀滅和鄰國對將會遭遇到同樣命運的恐懼……”
通往匈牙利和奧地利的道路被打通了,蘇萊曼卻將注意力轉移到醫院騎士團的大本營——東地中海的羅得島。醫院騎士團在安納托利亞和累範特近海的海盜活動,長期困擾著奧斯曼帝國。
1522年夏天,蘇萊曼憑借其父塞利姆一世留下的海軍優勢,派遣一支由400艘戰艦組成的艦隊進軍羅得島,他本人則親自統帥十萬大軍從反方向包抄。經過5個月殘酷的圍攻戰,島上的守軍有條件投降。騎士們得到蘇萊曼的允許,離開羅得島,並最終在馬耳他島重建了馬耳他騎士團。
貝爾格萊德戰役後,匈牙利王國與奧斯曼帝國的關係惡化,而蘇萊曼解除羅得島這一後顧之憂後在東歐重啟戰端。
在1526年8月29日的第一次摩哈赤戰役中,蘇萊曼大敗匈牙利國王拉約什二世。匈牙利人的抵抗土崩瓦解,奧斯曼帝國成為東歐的一支空前強大的勢力。據說蘇萊曼見到拉約什二世的屍體時表達了哀悼:“我來此確實是為了擊敗他;但讓他在剛剛品味到生活與權力時就撒手人寰卻不是我的本意。”
在神聖羅馬皇帝查理五世和他的弟弟奧地利大公斐迪南的領導下,哈布斯堡王朝奪取了布達和匈牙利。為此,蘇萊曼於1529年率軍穿過多瑙河河穀,再次占領布達,並且在當年秋天兵臨維也納城下。維也納之圍是奧斯曼帝國最為雄心勃勃的遠征,標誌著它對西方的軍事威脅達到了頂點。
不過由於16,000名維也納守軍的奮戰,奧地利人使蘇萊曼第一次嚐到了失敗的滋味,為一直持續到20世紀的奧斯曼-哈布斯堡戰爭拉開了序幕。1532年奧斯曼帝國再次試圖占領維也納,但蘇萊曼的大軍還未到城下就撤退了。這兩次遠征維也納失敗的原因都是奧斯曼士兵因惡劣天氣生病(迫使他們放棄攜帶圍城器械),以及補給線拉得過長阻礙行軍。
歐洲邊境鞏固後,蘇萊曼把目光轉移到受到波斯(今伊朗)什葉派薩法維帝國威脅的帝國東方。特別是有兩起事件加劇了兩國關係的惡化:第一件事是,波斯沙赫(皇帝)塔赫馬斯普一世殺掉了忠於蘇萊曼的巴格達總督,換上了自己人;第二件事是,比特利斯總督叛變,並向薩法維帝國宣誓效忠。
為此,蘇萊曼於1533年命大維齊爾帕爾加勒?易卜拉欣帕夏率部隊進軍亞洲,開啟了長達三百年的波土戰爭。奧斯曼軍隊攻克比特利斯,並乘勝占領毫無抵抗的波斯故都大不裏士。1534年蘇萊曼親率大軍與易卜拉欣帕夏會合,並向波斯內地推進。塔赫馬斯普一世試圖利用波斯內地冬天的惡劣天氣誘敵深入,為避免與奧斯曼帝**隊直接對抗,他一退再退,放棄了大片領土。蘇萊曼對在冬天的波斯作戰有所顧忌,於是與易卜拉欣帕夏轉而揮師伊拉克。當奧斯曼大軍兵臨阿拉伯故都巴格達城下時,波斯總督開城投降。
自此,蘇萊曼成為伊斯蘭世界無可爭議的領袖和阿巴斯王朝哈裏發的合法繼承人。
……
當蘇萊曼在陸地上的征服獲得巨大成功後,摩裏亞的科羅尼要塞被神聖羅馬皇帝查理五世的海軍上將安德烈亞?多裏亞攻陷的消息映入他的眼簾。
西班牙在東地中海的存在讓蘇萊曼耿耿於懷,他視之為查理五世意圖與自己爭奪地區霸權的前兆。意識到在地中海建立一支強大海軍的必要性,蘇萊曼任命卓越的海雷丁帕夏為海軍總司令,負責重建奧斯曼帝國艦隊。海雷丁帕夏重建的奧斯曼海軍戰艦數量相當於地中海其他國家的戰艦數量的總和。
1535年查理五世在突尼斯取得了對奧斯曼帝國的一次重大勝利,加上後來爆發的奧斯曼帝國與威尼斯共和國的戰爭,促使蘇萊曼同意與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聯合對付查理五世的建議。1538年西班牙艦隊在勒班陀戰役中被海雷丁帕夏擊敗,從此奧斯曼土耳其人在地中海稱雄33年。
在勒班陀戰役之前的普雷韋紮海戰可以說基本上摧毀了基督教各國占據海上優勢的努力。土耳其乘機開始集中優勢的兵力和艦隊,逐個攻拔地中海上被自由邦和騎士團占據的島嶼。在數量龐大的軍隊和艦隊的日夜猛攻下,位於整個地中海最西部的基督教要塞羅德島最先淪陷,駐守該島的大部分醫院騎士團成員戰死,其餘都被斬首。土耳其大軍乘勝西進,攻打馬耳他。
然則馬耳他絕非尋常地中海島嶼可比,它地扼地中海咽喉,南望突尼斯,北接意大利半島,是基督教最重視的戰略要地、而基督教方麵也派遣了最忠誠勇敢、篤信上帝的聖約翰騎士團本部堅守該島,聖約翰騎士團利用在歐洲大陸上收集到的捐款和生意收益,將馬耳他修築成一個堅固異常的要塞。
盡管擁有兵力上和技術上的優勢,但是麵對英勇善戰、視死如歸的聖約翰騎士團主力和不斷趕來的教皇海軍和威尼斯海軍,土耳其大軍毫無辦法。他們曾經數次在島上建立的小塊陣地,也盡被舉著黑白條紋旗衝鋒的騎士們奪取。登陸部隊死傷累累,海上艦船損毀無數。
於是土軍轉而攻打離本土較近,支援和後勤也較為簡單的塞浦路斯島。當是之時的塞浦路斯屬於威尼斯的殖民地,離土耳其的根據地小亞細亞地方很近。從這裏出發的威尼斯共和國海軍支隊,很容易的就能封鎖從敘利亞和伊斯坦布爾出發的伊斯蘭商船和艦隊,可以說是奧斯曼如梗在喉的存在。蘇丹就算使用傾國之力,也非要將這顆異教徒的釘子從國家的軟腹上拔去不可。
……
1540年代匈牙利爭端再起,為蘇萊曼一雪維也納之恥了機會。一些匈牙利貴族建議鄰國的奧地利大公斐迪南與已故匈牙利國王拉約什二世的家族聯姻以繼承匈牙利王位,根據之前的協議,拉約什死後無嗣,由哈布斯堡家族繼承王位。但其他貴族則支持現任國王紹波堯伊?亞諾什,紹波堯伊得到了蘇萊曼的支持,但沒有獲得歐洲基督教國家的承認。
1541年哈布斯堡王朝與土耳其人的衝突再起,並試圖圍攻布達。但哈布斯堡王朝的努力最終失敗,他們丟失了更多的要塞,斐迪南和他的兄長、神聖羅馬國王查理五世被迫與蘇萊曼締結了一項羞辱性和約,和約規定:斐迪南放棄對匈牙利王位的企圖,並每年向蘇萊曼繳納一筆固定的費用以換取蘇萊曼對仍處於他控製下的匈牙利部分領土的承認。更具象征性意義的是,和約中並未稱查理五世為“神聖羅馬國王”,而隻稱他為“西班牙國王”,因為蘇萊曼認為自己才是真正的“愷撒”、羅馬帝國的合法繼承人。
摩洛哥以東的北非大片領土成為奧斯曼帝國的屬地,的黎波裏塔尼亞、突尼斯和阿爾及利亞的柏柏爾人國家成為帝國的自治行省,也是蘇萊曼與查理五世衝突的前沿陣地。查理五世曾試圖把土耳其人趕出該地區,但1541年他的計劃於失敗了。在奧斯曼帝國抗擊西班牙的戰爭中一直有柏柏爾海盜助陣。
在短期內,奧斯曼帝國的擴張保持了它在地中海的霸權。奧斯曼帝國海軍還控製了紅海和波斯灣,一直到1554年被葡萄牙帝國的海軍所擊敗。葡萄牙人於1515年占領忽裏模子,從而對蘇萊曼控製下亞丁(在今也門)構成威脅。
1542年為了對付哈布斯堡王朝的一次普通威脅,法王弗朗索瓦一世請求恢複與奧斯曼帝國的聯盟,為此蘇萊曼令海雷丁帕夏帶領200艘大帆船開往西地中海支援法國。
海雷丁帕夏開往法國途中洗劫了那不勒斯和西西裏島沿海地區,到達法國後,弗朗索瓦一世把土倫港讓給海雷丁帕夏作為他的海軍司令部。在該次遠征中,海雷丁帕夏於1543年攻占了尼斯。1544年弗朗索瓦一世與查理五世講和,從而結束了法國與奧斯曼帝國的短暫聯合。
為了一勞永逸地擊敗波斯,蘇萊曼於1548年到1549年發動了對波斯的第二場戰爭。此戰中,塔赫馬斯普一世與第一次一樣避免與奧斯曼軍隊直接對抗而選擇撤退,並在與奧斯曼帝國接壤的阿塞拜疆地區施行焦土政策,試圖讓奧斯曼軍隊暴露在高加索的寒冬中。蘇萊曼大軍暫時占領大不裏士和阿塞拜疆地區後又被迫撤回安納托利亞過冬,波斯人隨後收複了阿塞拜疆地區。不過,奧斯曼帝國還是奪取了凡城和格魯吉亞的一些要塞。
1553年,蘇萊曼發動了對波斯的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戰爭。最初埃爾祖魯姆被塔赫馬斯普一世的兒子攻陷,但蘇萊曼很快就還以顏色,他率軍渡過幼發拉底河上遊,重新占領埃爾祖魯姆,並洗劫了波斯的部分地區。波斯軍隊仍然沿襲前兩次避敵鋒芒的策略,使蘇萊曼進退兩難。
1554年簽訂的協議結束了蘇萊曼在亞洲的征伐。根據協議,奧斯曼帝國將大不裏士交還波斯,但獲得了巴格達、幼發拉底河與底格裏斯河流域下遊、入海口以及波斯灣的部分地區。塔赫馬斯普一世也保證停止所有對奧斯曼帝國領土的襲擊。
在北非,占領了除摩洛哥以外的馬格裏布地區,並於1560年全殲進攻的黎波裏的西班牙遠征軍。9月8日,由意大利畫家馬泰奧?佩雷斯?德?阿萊奇奧所繪於瓦萊塔大王宮聖米迦勒和聖喬治大廳的一組壁畫生動地描繪了這場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