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騎為漢光武帝劉秀奪取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劉秀最初到達河北地區時,兵微將寡,敵不過王郎等地方割據勢力。


    耿況等人聯絡彭寵,調集了漁陽、上穀四千突騎支援劉秀。巨鹿城下一戰,劉秀與王朗部將倪宏、劉奉等統帥的數萬人交戰,一開始處於不利境地,情況危急,景丹統率突騎猛衝,反敗為勝,王朗軍大敗。


    看到突騎的善戰,身經百戰的劉秀也不得感歎歎:“吾聞突騎天下精兵,今見其戰,樂可言邪?”以後吳漢又為劉秀調集了幽州十郡突騎。


    此時天下陷於混戰,僅僅在河北地區,就有銅馬、高湖、重連等武裝勢力,眾至百萬。


    但是在以突騎為主力的漢軍橫掃下,紛紛被擊破。劉秀在順水北一戰中,乘勝輕進,陷入重圍,幸虧突騎死戰,又得突騎士王豐將自己的坐騎讓給了劉秀。


    劉秀才得以突圍。幽州突騎因為這些功績,名揚天下。)


    與西方在一段時期內將重騎兵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的軍事力量標準的情況相對,中國曆史上的重裝騎兵,雖然也算是精銳部隊的代名詞,但是在絕大部分的朝代,哪怕是漢人王朝當中以騎兵對外開拓著稱的漢唐或者是以遊牧民族或者是漁獵體係民族開辟的王朝,比如說遼國以及女真金國等等,重裝騎兵的比重相對而言是較低的。


    但是這不代表重裝騎兵在中國曆史上沒有大量的描述。


    恰好相反的是,也許是因為物以稀為貴,中國曆史的重裝騎兵,在史書當中都有著一席之地。


    ……


    東漢時期中後期可以說是中國曆史的重裝騎兵崛起的時間。


    但是當其時的重裝騎兵嚴格來說並沒有形成相對的規模,而據後世的研究,中國成建製的重裝騎兵部隊很有可能就是出現在漢末到三國時期的虎豹騎。


    與後世的人理解三國曆史主要是基於三國演義的不同,虎豹騎絕跡於三國演義當中。


    但是作為漢末三國時期的正史——《三國誌》,卻有著虎豹騎的一席之地。


    據《後漢書》曹操的軍隊最高指揮機關叫“霸府”,軍隊分三部分:中央軍、地方軍、屯田軍。


    地方軍是州郡的守軍,屯田軍是邊防軍。中央軍分內外兩軍,外軍實際上是駐守在外但受曹操直接指揮的,中軍稱武衛營,是京城及皇宮的禁衛軍,是曹操的直屬部隊,通常10萬左右。


    其中的中軍就是虎豹騎,是最核心的精銳,一部分保衛曹操及霸府,一部分常年留守皇宮,統領多由曹操親屬統領,稱領軍將軍,曹仁、曹純都當過虎豹騎的領軍將軍。


    例如《魏書九夏侯曹傳第九》說曹純“初以議郎參司空軍事,督虎豹騎從圍南皮”。其他資料也很多,這個虎豹騎的確是存在的,而且肯定是曹操最強的軍隊。


    根據《三國誌》的記載,曹操是有這麽一支精銳騎兵的,稱其為“虎豹騎”是因為他的戰鬥力極強,作戰時像虎豹一樣勇猛。


    雖然史書記載不多,《三國誌》隻在《武帝紀》和《諸夏侯曹傳》有過記載。說他是曹操的精銳部隊是有依據的,據《三國誌》裴鬆之注記載,《魏書》說:“純所督虎豹騎,皆天下驍銳,或從百人將補之。”


    可以看出,這支部隊的成員皆是百裏挑一,誇張一點來說,在普通部隊中可以擔任將領的人在“虎豹騎”中僅僅是一名普通的士兵,可以想象一下他的戰鬥力之強是三國部隊中頂尖的。


    雖然關於“虎豹騎”參加戰鬥的記載不多,但我們還是可以通過僅有的一些材料看到虎豹騎的戰績。


    首先是在建安九年,與袁譚的南皮之戰中,曹純“督虎豹騎從圍南皮”,“急攻之,譚敗。純麾下騎斬譚首”,袁譚死於曹純所率領的“虎豹騎”之手。


    其二,在建安十二年北征烏桓時,又是曹純率領“虎豹騎”在戰場上斬下烏桓單於蹋頓的首級。


    其三,在建安十三年時,曹純“從征荊州,追劉備於長阪,獲其二女輜重,收其散卒”,也就是說,長阪坡之戰中長途奔襲打敗劉備的也是“虎豹騎”。


    其四,建安十六年,曹操與馬超作戰,“先以輕兵挑之,戰良久,乃縱虎騎夾擊,大破之”,擊破西涼馬超軍團的還是“虎豹騎”。


    有人說,在建安二十三年,曹洪、曹休在下汴擊破張飛和吳蘭時,也是率“虎豹騎”出擊的,雖然曹休統率“虎豹騎”,但史料中的記載看不出這一仗中曹休以“虎豹騎”進攻,但我推測可能性很大。


    (這一戰是漢中之戰的描述,吳蘭戰死,張飛所部被擊潰:曹洪將要攻擊吳蘭,而張飛駐軍固山,聲稱要切斷曹軍的後路。曹洪和將領們商議,猶豫不決。騎都尉曹休說:“張飛等人若確實要切斷我軍後路,應該派軍隊隱蔽行軍,而現在卻先大造聲勢,而實際上做不到,這是很清楚的。我軍應該敵人尚未集結,迅速攻擊吳蘭,吳蘭被擊敗,張飛自然退走。”曹洪聽從了這一建議,進軍擊敗吳蘭軍,斬殺吳蘭。三月,張飛、馬超撤退。曹休是魏王曹操的同族子侄輩。)


    從“虎豹騎”的戰績我們可以看出,幾乎每一場戰役,曹操都是在最關鍵時刻投入“虎豹騎”,而且這支部隊參與的戰鬥幾乎都是硬仗。


    例如,南皮之戰其實打得是很艱苦的,曹操曾經想放棄,是曹純堅持急攻,方以“虎豹騎”取勝,可見這支部隊的攻堅能力。另外,北征烏桓和追擊劉備於長阪時,這支部隊是經過了長途奔襲後的攻擊,追擊劉備是“一晝夜行三百裏”,可見他的機動力和戰鬥力之強不是一般部隊能比的,就連擅長馬戰的西涼馬超的軍隊也被其所敗。


    還有一件事可以證明“虎豹騎”的重要性,就是在部隊的統率曹純死後,要選新統領時,曹操卻說:“純之比,何可複得!吾獨不中督邪?”於是不再選統率,而親自當了虎豹騎的統領,可見曹操對“虎豹騎”部隊的指揮權是很在意的,因為這是他的精銳之部隊。


    (但是從這一方麵的描述來看,虎豹騎並非單純的重騎兵部隊,而很有可能是輕重裝備並重的精銳騎兵。但是單憑輕騎兵想要擊敗嚴謹的步兵的步兵方陣,難度是很大的。)


    “虎豹騎”部隊的數量,史料中沒有記載,但因其是精銳部隊,選拔困難,而且三國時期騎兵是很昂貴的兵種,組建這樣的精銳騎兵,其花費應該更為可觀,因此數量不會很多,不然曹操也不會在使用他時這麽謹慎。但估計其數量是要多於典韋的“虎衛軍”的,因為他可以單獨作為一支部隊在戰場上作戰,人數不會超過五六千,否則也就不會稱之為精銳了。


    至於“虎豹騎”部隊後來的去向,正史中也沒有記載,後世推測有兩種可能,其一是編入了曹操或其子曹丕的守衛部隊也就是“近衛軍”,其二,可能在三分天下大勢已定後,戰爭次數減少,而規模等級擴大,“虎豹騎”發揮威力的機會不多,而其花費又巨大,可能慢慢的就撤銷或被別的部隊合並了。


    ……


    而真正在戰場上有著一定描述的重裝騎兵部隊,很有可能最早出自《資治通鑒》所描述的前燕軍的連環馬部隊。


    《資治通鑒?晉紀二十一》記載:


    閔(武悼天王冉閔)素有勇名,所將兵精銳,燕人憚之。慕容恪巡陳,謂將士曰:“冉閔勇而無謀,一夫敵耳!其士卒饑疲,甲兵雖精,其實難用,不足破也!”


    閔以所將多步卒,而燕皆騎兵,引兵將趣林中。恪參軍高開曰:“吾騎兵利平地,若閔得入林,不可複製。宜亟遣輕騎邀之,既合而陽走,誘致平地,然後可擊也”。


    恪從之。魏兵還就平地,恪分軍為三部,謂諸將曰:“閔性輕銳,又自以眾少,必致死於我。我厚集中軍之陳以待之,俟其合戰,卿等從旁擊之,無不克矣。”乃擇鮮卑善射者五千人,以鐵鎖連其馬,為方陳而前。


    閔所乘駿馬曰朱龍,日行千裏。閔左操雙刃矛,右執鉤戟,以擊燕兵,斬首三百餘級。望見大幢,知其為中軍,直衝之;燕兩軍從旁夾擊,大破之。


    圍閔數重,閔潰圍東走二十餘裏,朱龍忽斃,為燕兵所執。燕人殺魏仆射劉群,執董閔、張溫,及閔皆送於薊。閔子操奔魯口。高開被創而卒。慕容恪進屯常山,俊命恪鎮中山。


    但是這種連環馬樣式的重裝騎兵缺陷太大,以當其時的前燕軍統帥慕容恪的軍事水平而言,不會使用這種騎兵去對抗以武勇著稱的武悼天王冉閔。


    畢竟在很多方麵而言,這很明顯算是肉包子打狗的下場。


    ……


    同樣是出自《資治通鑒》的記載,在唐朝開創之初,當其時被稱之為秦王的李世民,就建立了一支著名的玄甲騎兵。


    《資治通鑒》對於玄甲軍的記載:


    “秦王世民選精銳千餘騎,皆皁衣玄甲,分為左右隊,使秦叔寶、程知節、尉遲敬德、翟長孫分將之。每戰,世民親被玄甲帥之為前鋒,乘機進擊,所向無不摧破,敵人畏之。行台仆射屈突通、讚皇公竇軌將兵按行營屯,猝與王世充遇,戰不利。秦王世民帥玄甲救之,世充大敗,獲其騎將葛彥璋,俘斬六千餘人,世充遁歸。”


    這段文字雖然很短,但玄甲軍的戰鬥力和作用可見一斑。李世民幾乎每戰都身先士卒,他自己一身玄甲,率領著騎兵如同黑雲一般壓向敵陣,聲勢迫人,加上玄甲軍本身的精銳,幾乎是無堅不摧的。


    有一種觀點認為:古代作戰,常選精銳的戰士作為先鋒突擊,稱為選鋒。玄甲軍也可以認為是選鋒的一種。


    玄甲軍不同於東漢的幽州突騎,他並不由單一地區或者單一部族的兵員組成,玄甲軍是從李世民所統帥騎兵中選拔出來的精銳,組成應該非常複雜,而且玄甲軍擔負的作戰任務很重,每戰必當先鋒,傷亡也不在少數,估計應該是不斷選拔補充,保持一定的兵員定額。對於玄甲軍的組成、訓練和裝備情況,基本可以通過對唐初騎兵分析得出。


    (突騎為漢光武帝劉秀奪取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劉秀最初到達河北地區時,兵微將寡,敵不過王郎等地方割據勢力。耿況等人聯絡彭寵,調集了漁陽、上穀四千突騎支援劉秀。巨鹿城下一戰,劉秀與王朗部將倪宏、劉奉等統帥的數萬人交戰,一開始處於不利境地,情況危急,景丹統率突騎猛衝,反敗為勝,王朗軍大敗。看到突騎的善戰,身經百戰的劉秀也不得感歎歎:“吾聞突騎天下精兵,今見其戰,樂可言邪?”以後吳漢又為劉秀調集了幽州十郡突騎。此時天下陷於混戰,僅僅在河北地區,就有銅馬、高湖、重連等武裝勢力,眾至百萬。但是在以突騎為主力的漢軍橫掃下,紛紛被擊破。劉秀在順水北一戰中,乘勝輕進,陷入重圍,幸虧突騎死戰,又得突騎士王豐將自己的坐騎讓給了劉秀。劉秀才得以突圍。幽州突騎因為這些功績,名揚天下。)


    (但是有一點很明顯的是,幽州突騎的相應記載事實上在後漢書的描述當中並不連貫,有可能是這個跟後漢書編纂的時間,東漢時期的史料有著一定程度缺失有著相應的關係。)


    有一種觀點認為,玄甲騎兵的出現與相應的記載有著一定的關係:


    “淵選善騎射者二千人,使之飲食舍止一如突厥,或與突厥遇,則伺便擊之,前後屢捷,突厥頗憚之。”


    這支騎兵能夠在機動性上與突厥匹敵,應當是輕騎兵無疑。這部分騎兵,可以看做玄甲軍最初的基礎。


    李淵太原起兵之後,從突厥購買了良馬2000匹,還借來了小部分突厥騎兵,西突厥部落的史大柰也率領部下的騎兵在會寧歸附了李淵,更加壯大了李淵部下的騎兵隊伍。因為受突厥的影響,而且本來就有不少突厥騎兵的加入,輕騎兵成為李淵部隊的主要力量。


    在霍邑之戰中,李世民所率領的精銳騎兵,就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唐朝奪取了關中,又陸續平定了隴西、涼州等地的割據勢力,隴西的騎兵也非常精銳,他們的加入,無疑又壯大了唐軍的騎兵隊伍。同樣受突厥支持的劉武周與唐朝在並州展開激戰,被李世民挫敗,他的部眾很多都歸降了唐朝,尤其是尉遲敬德這樣非常勇猛的騎將,他的部眾就有8000多人,相信不乏精銳的騎兵。


    關東的秦叔寶、程知節等人也是驍勇的騎將,同樣投到了李世民的麾下。在李世民麾下,有著這樣一支糾合了四方精銳的騎兵部隊,在此基礎之上選拔出來的玄甲軍,必然是極其驍悍的。


    從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到的是玄甲騎兵雖然不算是中式的具裝騎兵,但是很明顯已經算是重騎兵的範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定秦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蒼穹戰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蒼穹戰狼並收藏定秦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