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王朝時期,由於分封的諸侯國以及一些在商朝甚至是夏朝就流傳下來的諸侯數量不少,部分史書隻能夠選擇性的將一部分諸侯國忽視。
其中,與燕國齊名的就是在河南中部地區的燕國。
這個燕國又被稱之為郾國或者是南燕國,但是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在山東一帶也有一個南燕,所以在這個方麵而言,這個燕國更多是被冠以郾國的稱呼。
南燕國為姞姓,始封國君伯倏為軒轅黃帝之後吉光的後裔,姞伯鯈所立之南燕國,地在今河南延津東北45裏處,小地名“城上”。
此南燕國與姬召公後代的北燕國不同,北燕國姬姓,其地在河北、遼東,原稱郾國。姞姓南燕國是個小國,發祥地在浚水河畔。
唐代著名古籍專家、學者孔穎達(574-648)解釋說:“南燕國,姞姓,黃帝之後也。始祖為伯鯈。小國無世家,不知其君號也。”
《左傳》記載春秋時史事,南燕國的出現還要早於姬姓燕國。
南燕國的滅亡年代無考,但可以確定的是,最早也要在魯定公十年(西元前500年)之後被滅,因《左傳》中最後一次提到南燕國即為此年。
《左傳?隱公五年》(公元前718年)記載:“衛人以燕師伐鄭。”
這個記載說的是衛國人借用姞姓燕國的軍隊去攻打鄭國。
桓公十二年公會宋公、燕人盟於穀丘,十三年公會紀侯、鄭伯及齊侯、宋公、衛侯、燕人戰,齊師、宋師、衛師、燕師敗績,十八年王子克奔燕。
莊公十九年衛師、燕師伐周,二十年鄭伯執燕伯仲文,以其伐周之故,
《左傳?宣公三年》(公元前606年)記載:鄭文公娶了姞姓燕國的女子“燕姞”,夢見燕國開國國君姞伯鯈以天使身份贈給蘭花,“燕姞”就生了個兒子,取名為“子蘭”,成為後來的鄭國國君鄭穆公。“夢蘭之喜”,就成了喜得貴子的吉祥話,一直流傳到現代。
《左傳?宣公三年》還記載:石癸曰:“吾聞姬、姞耦,其子孫必蕃。姞,吉人也,後稷之元妃也。今公子蘭,姞甥也;天或啟之,必將為君,其後必蕃。”
這段話的意思是:我聽說姬、姞兩姓聯婚結為配偶,他們的子孫一定繁衍昌盛。姓姞的人,是吉祥的人。姬姓始祖後稷的正妻,就是姞姓的女子。如今鄭子蘭是姞姓的外甥,或許是上天要是他光大,他一定會成為鄭國的國君,他的後代必然也會繁衍昌盛的。
當然,這個郾國對於曆史的影響並沒有北燕國,也就是姬姓燕國那麽大。
因為在某個意義上,姬姓燕國可以說開創了部分漢人王朝,東北部控製區的輪廓。
…………………………………………分割線………………………………………………
燕國征伐東胡,開拓疆土二千餘裏,史書並沒有太過詳盡的介紹,在史記當中,更加是隻有寥寥數筆的描述:
“燕有賢將秦開,為質於胡,胡甚信之。”
而這個記載甚至不是出自於《燕召公世家》,而是出自《匈奴列傳》,這個事情不得不說很有意思。
因為出現這個情況,也許不是太史公的錯誤,而是在燕國流傳的史書當中,很有可能這個為燕國開疆擴土的名將秦開,並沒有相應的描述。
而這個情況的原因到底是什麽,張嘉師也不太清楚,畢竟相對於樂毅這個曾經作為戰國風雲名將的人,秦開的存在並沒有得到太多的關注。
而白起則是提及到一個可能性,那就是秦開事實上就是燕國外戚的存在,在這個情況下,秦開在開拓疆土之後若是與燕國裂土封王,那麽燕國很有可能會處於一些因素而不去記載秦開的事跡。
白起這個推測張嘉師也說不上到底是否有可能,因為在《燕召公世家》當中的相應時段的描述,確實沒有秦開的描述:
燕王噲即位以後,齊國人殺掉了蘇秦。蘇秦在燕國的時候,和國相子之結成了兒女親家,蘇秦的弟弟蘇代也和子之交往密切。等到蘇秦死後,齊宣王又任用了蘇代。
燕王噲三年(前318),燕國聯合楚國及韓、趙、魏三國去攻打秦國,沒有取勝就回國了。當時子之做燕國的國相,位尊權重,主決國家大事。蘇代做為齊國的使臣出使到燕國,燕王問他說:“齊王這個人怎麽樣?”蘇代回答說:“肯定不能稱霸。”燕王問:“為什麽呢?”回答說:“不信任他的大臣。”蘇代是想用這些話刺激燕王,使他尊重子之。於是燕王十分信任子之。子之因此贈給蘇代一百鎰黃金,任憑他使用。
鹿毛壽對燕王說:“您不如把國家讓給國相子之。人們之所以稱道堯為君賢聖,是因為他把天下讓給了許由,許由沒有接受,因此堯有了讓天下的美名而實際上並沒有失去天下。如果現在您把國家讓給子之,子之一定不敢接受,這就表明您和堯有同樣的高尚品德。”燕王於是把國家托付給了子之,子之的地位就更其尊貴起來。有人對燕王說:“大禹舉薦了伯益,卻任用啟的臣子當官吏。等到大禹年老時,又認為啟不足以擔當治理天下的重任,把君位傳給了伯益。不久,啟就和他的同黨攻打伯益,奪走了君位。天下人都說大禹名義上是把天下傳給了伯益,而實際上接著又讓啟自己奪了回去。現在大王說是把國家托付給了子之,但官吏卻沒有一個不是太子的臣子,這正是名義上把國家托付給子之,實際上還是由太子執政啊。”燕王於是把俸祿三百石以上的官吏的印信收起來,交給了子之。子之就麵向南坐在君位上,行使國王的權力;燕王噲年老不再處理政務,反而成為了臣子,國家一切政務都由子之裁決。
子之當國三年,燕國大亂,百官人人恐懼。將軍市被和太子平謀劃,準備攻打子之。齊國眾將對齊湣王說:“趁這個機會出兵奔赴燕國,一定能把燕國打垮。”齊王於是派人對燕太子平說:“我聽說太子主持正義,將要廢私立公,整頓君臣的倫理,明確父子的地位。我的國家很小,不足以做為您的輔翼。即使這樣,我們也願意聽從太子的差遣。”太子平於是邀集同黨聚合徒眾,將軍市被包圍了王宮,攻打子之,沒有攻克。將軍市被和百官又翻過頭來攻打太子平。結果將軍市被戰死,被陳屍示眾。這樣,國內造成了幾個月的禍亂。死去了好幾萬人,民眾非常恐懼,百官離心離德。孟軻對齊王說:“現在去討伐燕國,這正是周文王、武王伐紂那樣的好時機,千萬不能失掉啊。”齊王於是命令章子率領五都的軍隊,並且偕同北方邊境的士卒,一起討伐燕國。燕國的士兵不迎戰,城門也不關閉,燕君噲死,齊軍大勝。燕子之死後兩年,燕國人共同擁立太子平,這就是燕昭王。
燕昭王是在燕國被攻破之後即位的,他以自身的謙恭和豐厚的禮物來招攬賢才。他對郭隗說:“齊國趁我們的國內混亂沒有防備,攻破了燕國,我深知燕國國家小、力量弱,不足以報仇。可是如果得到賢士一起來治理國家,雪洗先王的恥辱,這是我的願望啊。先生看到有這樣合適的人才,我會親自侍奉他的。”郭隗說:“假若大王一定要招致賢士,那就先從我郭隗開始。至於那些比我更賢能的人,難道還會以千裏為遠而不來嗎?”昭王於是給郭隗改建了華美的住宅,並像對待老師那樣用最高層次的待士禮節服侍他。這時樂毅從魏國到來,鄒衍從齊國到來,劇辛從趙國到來,賢士們爭著奔赴燕國。燕王吊祭死者,慰問孤兒,和臣下們同甘共苦。
二十八年(前284),燕國殷實富足了,士兵都樂於出擊,不懼怕戰事。燕王於是任命樂毅為上將軍,和秦、楚以及趙、魏、韓等國共同謀劃,發兵征討齊國。齊軍戰敗,齊湣王逃到外地。燕軍單獨追擊敗逃的齊軍,攻入齊都臨淄,奪取了齊國所有的寶物,焚燒了齊國的宗廟宮室。齊國城池沒有被攻下的,隻有聊、莒和即墨三處,其餘都隸屬於燕國,達六年之久。
昭王三十三年(前279)去世,他兒子惠王即位。
惠王在做太子的時候,就和樂毅有嫌隙;等到即位以後,他不信任樂毅,讓騎劫代替樂毅做將軍。樂毅逃跑到趙國。齊國田單憑借即墨一城的兵力,打敗了燕**隊,騎劫戰死,燕軍後退到本國,齊國又全部收複了其原有的城池。齊湣王在莒死去,於是齊國人擁立他的兒子為襄王。
這些內容主要翻譯自《燕召公世家》當中,從燕王噲到燕惠王時期的事情,然而確實是沒有秦開的記載,那麽就不得不引人深思。
……
無獨有偶的是,在《戰國策》的相應內容當中,秦開依舊是沒有被提及:
燕昭王收拾了殘破的燕國之後,登上了王位。他謙卑恭敬,以厚禮重金招聘賢才,準備依靠他們報仇雪恥。於是,他去見郭隗先生,說:“齊國趁我國內亂,發動突然襲擊,打敗了燕國。我深知國小力弱,不可能報仇。然而如果能得到有才幹的人,與他們共同管理國家,來洗雪先王的恥辱,這是我的願望。請問要報國家的大仇,應該怎麽辦?”
郭隗先生回答說:“成就帝業的國君,以賢者為師,同朝共事;成就王業的國君,以賢者為友,同朝共事;成就霸業的國君,以賢者為臣,同朝共事;亡國的國君,以賢者為奴仆,則不能保有國家。折節屈尊侍奉賢者,麵向老師接受教導,那麽,才幹超過自己百倍的人就會到來;先於別人去勞役,後於別人去休息,先於別人向人求教,別人已經不求教了,自己還求教不止,那末,才幹超過自己十倍的人就會到來;見麵時別人有禮貌快步迎上來自己也就有禮貌地快步迎上去,那麽和自己能力相仿的人就會來到,靠著幾案,拄著手杖,頤指氣使,指手畫腳,那麽,幹雜活、服苦役的人就會到來;如果對人暴虐粗野,隨便發怒,任意嗬斥,那麽,隻有唯唯諾諾,唯命是從的犯人、奴隸就會到來。這些都是古代施行王道,招攬人才的辦法。大王如果能夠廣泛選拔國內的人才,親自登門拜訪,天下人聽說大王親自拜訪賢臣,天下的賢士一定都會奔赴燕國。”
昭王說:“我應當拜訪誰才合適呢?”
郭隗先生說:“我聽說,古代有個君王,想以千金求購千裏馬,經過三年,也沒有買到,宮中有個內臣對國君說:‘請讓我去買吧’,國君就派他去。三個月後他找到了千裏馬,可是馬已經死了,就以五百金買了那匹死馬的頭,回來報告國君。國君大怒,說:“我要找的是活馬,死馬有什麽用?還白白花了五百金。’內臣回答說:‘死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況活馬呢?天下人由此一定會認為大王善於買馬,那麽千裏馬就會買到。’於是,不到一年,許多千裏馬就送上門來。現在大王果真想招攬人才,就先從我開始吧;像我這樣的人尚且被任用,何況比我更有才幹的人呢?難道他們還會嫌千裏為遠而不到燕國來嗎?”
在這時,燕昭王專為郭隗修建了官宅,並且尊他為師。不久,樂毅從魏國來了,鄒衍從齊國來了。劇辛從趙國來了,有才幹的人都爭先恐後地聚集到燕國,昭王悼念死去的人,安慰活著的人,同老百姓同甘共苦。
二十八年後,燕國殷實富裕了,士兵生活安適,都樂意為國而戰。於是,昭王就任命樂毅為上將軍,與楚、秦、趙、魏、韓等國合謀討伐齊國。齊國大敗,齊閔王逃往國外。燕國的軍隊單獨追擊敗逃的齊軍,攻下齊都臨淄,把那裏的寶物全部掠去,燒毀了齊國的宮殿、宗廟。齊國的城邑沒有被攻下的,隻有莒和即墨兩處
蘇代從齊國上書燕昭王說:“我這次來到齊國,本來就知道有人會在燕國進我的讒言,所以臨行之前給您呈上書信:‘如果將來我在齊國得到顯貴的地位,燕國士大夫就再也不會信任我;如果我的地位卑賤,他們就會看不起我;如果我受到重用,他們會怨恨我;齊國對燕有什麽不友好的地方,他們又會歸罪於我;若是天下諸侯不進攻齊國,他們又將說我蘇代一心為齊國打算;若是天下諸侯進攻齊國,他們將和齊國一起拋棄我。我的處境有累卵之危。’
大王對我說:‘我一定不會聽信那些閑言讒語,我將會斬釘截鐵、毫不動搖地信任你。請記住,最主要的是在齊國能夠得到重用,其次是在下邊的群臣中獲得信任,即使最不理想,隻要死不了,還能幹你想幹的事,聽憑你的自信力去辦吧。’大王又和我說:‘離開燕國到了齊國就好辦了,隻期望事情能辦成功就行。’自從我受命出使齊國,至今已有五年了。其間,齊國多次發兵侵地,但都從未曾圖謀燕國。齊趙兩國的邦交,時好時壞,時分時合,燕國不是聯合齊國圖謀趙國,以離間齊趙的關係;就是我暗地裏使燕國幫助趙國圖謀齊國,以促成燕國的計謀。然而齊國依舊信任燕國,以致齊國北部邊境不設防線,用那裏的軍隊去攻打別的國家。近幾年以來大王聽信田伐、繰去疾的話,準備進攻齊國,而使齊國大為戒備而不信任燕國。如今,大王又派盛慶告訴我說:‘我要任用合我心意的人在齊國工作。’假使大王真想任用那樣的人,那麽請讓我為大王去輔助他。如果大王真要罷免我而專任所謂合意的人,那麽請讓我回國後解除職務。假如我能夠見到大王,也就心滿意足了。”
……
以上的內容取自《戰國策?燕策一》以及《戰國策?燕策二》的內容,依舊是沒有出現秦開的名字,這不得不說是很神奇的事情。
按照常理來說,秦開這樣的開地二千餘裏的名將卻不見於該國史書當中,確實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而在秦開的記載當中,則是有著“赤北長城”為秦開修築的說法。
但是這一點與秦開的記載也有衝突,那就是秦開若是真的開地兩千餘裏,那麽恐怕在史書當中,就不會僅僅有這個一段“赤北長城”為秦開所修築的描述了。(未完待續。)
其中,與燕國齊名的就是在河南中部地區的燕國。
這個燕國又被稱之為郾國或者是南燕國,但是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在山東一帶也有一個南燕,所以在這個方麵而言,這個燕國更多是被冠以郾國的稱呼。
南燕國為姞姓,始封國君伯倏為軒轅黃帝之後吉光的後裔,姞伯鯈所立之南燕國,地在今河南延津東北45裏處,小地名“城上”。
此南燕國與姬召公後代的北燕國不同,北燕國姬姓,其地在河北、遼東,原稱郾國。姞姓南燕國是個小國,發祥地在浚水河畔。
唐代著名古籍專家、學者孔穎達(574-648)解釋說:“南燕國,姞姓,黃帝之後也。始祖為伯鯈。小國無世家,不知其君號也。”
《左傳》記載春秋時史事,南燕國的出現還要早於姬姓燕國。
南燕國的滅亡年代無考,但可以確定的是,最早也要在魯定公十年(西元前500年)之後被滅,因《左傳》中最後一次提到南燕國即為此年。
《左傳?隱公五年》(公元前718年)記載:“衛人以燕師伐鄭。”
這個記載說的是衛國人借用姞姓燕國的軍隊去攻打鄭國。
桓公十二年公會宋公、燕人盟於穀丘,十三年公會紀侯、鄭伯及齊侯、宋公、衛侯、燕人戰,齊師、宋師、衛師、燕師敗績,十八年王子克奔燕。
莊公十九年衛師、燕師伐周,二十年鄭伯執燕伯仲文,以其伐周之故,
《左傳?宣公三年》(公元前606年)記載:鄭文公娶了姞姓燕國的女子“燕姞”,夢見燕國開國國君姞伯鯈以天使身份贈給蘭花,“燕姞”就生了個兒子,取名為“子蘭”,成為後來的鄭國國君鄭穆公。“夢蘭之喜”,就成了喜得貴子的吉祥話,一直流傳到現代。
《左傳?宣公三年》還記載:石癸曰:“吾聞姬、姞耦,其子孫必蕃。姞,吉人也,後稷之元妃也。今公子蘭,姞甥也;天或啟之,必將為君,其後必蕃。”
這段話的意思是:我聽說姬、姞兩姓聯婚結為配偶,他們的子孫一定繁衍昌盛。姓姞的人,是吉祥的人。姬姓始祖後稷的正妻,就是姞姓的女子。如今鄭子蘭是姞姓的外甥,或許是上天要是他光大,他一定會成為鄭國的國君,他的後代必然也會繁衍昌盛的。
當然,這個郾國對於曆史的影響並沒有北燕國,也就是姬姓燕國那麽大。
因為在某個意義上,姬姓燕國可以說開創了部分漢人王朝,東北部控製區的輪廓。
…………………………………………分割線………………………………………………
燕國征伐東胡,開拓疆土二千餘裏,史書並沒有太過詳盡的介紹,在史記當中,更加是隻有寥寥數筆的描述:
“燕有賢將秦開,為質於胡,胡甚信之。”
而這個記載甚至不是出自於《燕召公世家》,而是出自《匈奴列傳》,這個事情不得不說很有意思。
因為出現這個情況,也許不是太史公的錯誤,而是在燕國流傳的史書當中,很有可能這個為燕國開疆擴土的名將秦開,並沒有相應的描述。
而這個情況的原因到底是什麽,張嘉師也不太清楚,畢竟相對於樂毅這個曾經作為戰國風雲名將的人,秦開的存在並沒有得到太多的關注。
而白起則是提及到一個可能性,那就是秦開事實上就是燕國外戚的存在,在這個情況下,秦開在開拓疆土之後若是與燕國裂土封王,那麽燕國很有可能會處於一些因素而不去記載秦開的事跡。
白起這個推測張嘉師也說不上到底是否有可能,因為在《燕召公世家》當中的相應時段的描述,確實沒有秦開的描述:
燕王噲即位以後,齊國人殺掉了蘇秦。蘇秦在燕國的時候,和國相子之結成了兒女親家,蘇秦的弟弟蘇代也和子之交往密切。等到蘇秦死後,齊宣王又任用了蘇代。
燕王噲三年(前318),燕國聯合楚國及韓、趙、魏三國去攻打秦國,沒有取勝就回國了。當時子之做燕國的國相,位尊權重,主決國家大事。蘇代做為齊國的使臣出使到燕國,燕王問他說:“齊王這個人怎麽樣?”蘇代回答說:“肯定不能稱霸。”燕王問:“為什麽呢?”回答說:“不信任他的大臣。”蘇代是想用這些話刺激燕王,使他尊重子之。於是燕王十分信任子之。子之因此贈給蘇代一百鎰黃金,任憑他使用。
鹿毛壽對燕王說:“您不如把國家讓給國相子之。人們之所以稱道堯為君賢聖,是因為他把天下讓給了許由,許由沒有接受,因此堯有了讓天下的美名而實際上並沒有失去天下。如果現在您把國家讓給子之,子之一定不敢接受,這就表明您和堯有同樣的高尚品德。”燕王於是把國家托付給了子之,子之的地位就更其尊貴起來。有人對燕王說:“大禹舉薦了伯益,卻任用啟的臣子當官吏。等到大禹年老時,又認為啟不足以擔當治理天下的重任,把君位傳給了伯益。不久,啟就和他的同黨攻打伯益,奪走了君位。天下人都說大禹名義上是把天下傳給了伯益,而實際上接著又讓啟自己奪了回去。現在大王說是把國家托付給了子之,但官吏卻沒有一個不是太子的臣子,這正是名義上把國家托付給子之,實際上還是由太子執政啊。”燕王於是把俸祿三百石以上的官吏的印信收起來,交給了子之。子之就麵向南坐在君位上,行使國王的權力;燕王噲年老不再處理政務,反而成為了臣子,國家一切政務都由子之裁決。
子之當國三年,燕國大亂,百官人人恐懼。將軍市被和太子平謀劃,準備攻打子之。齊國眾將對齊湣王說:“趁這個機會出兵奔赴燕國,一定能把燕國打垮。”齊王於是派人對燕太子平說:“我聽說太子主持正義,將要廢私立公,整頓君臣的倫理,明確父子的地位。我的國家很小,不足以做為您的輔翼。即使這樣,我們也願意聽從太子的差遣。”太子平於是邀集同黨聚合徒眾,將軍市被包圍了王宮,攻打子之,沒有攻克。將軍市被和百官又翻過頭來攻打太子平。結果將軍市被戰死,被陳屍示眾。這樣,國內造成了幾個月的禍亂。死去了好幾萬人,民眾非常恐懼,百官離心離德。孟軻對齊王說:“現在去討伐燕國,這正是周文王、武王伐紂那樣的好時機,千萬不能失掉啊。”齊王於是命令章子率領五都的軍隊,並且偕同北方邊境的士卒,一起討伐燕國。燕國的士兵不迎戰,城門也不關閉,燕君噲死,齊軍大勝。燕子之死後兩年,燕國人共同擁立太子平,這就是燕昭王。
燕昭王是在燕國被攻破之後即位的,他以自身的謙恭和豐厚的禮物來招攬賢才。他對郭隗說:“齊國趁我們的國內混亂沒有防備,攻破了燕國,我深知燕國國家小、力量弱,不足以報仇。可是如果得到賢士一起來治理國家,雪洗先王的恥辱,這是我的願望啊。先生看到有這樣合適的人才,我會親自侍奉他的。”郭隗說:“假若大王一定要招致賢士,那就先從我郭隗開始。至於那些比我更賢能的人,難道還會以千裏為遠而不來嗎?”昭王於是給郭隗改建了華美的住宅,並像對待老師那樣用最高層次的待士禮節服侍他。這時樂毅從魏國到來,鄒衍從齊國到來,劇辛從趙國到來,賢士們爭著奔赴燕國。燕王吊祭死者,慰問孤兒,和臣下們同甘共苦。
二十八年(前284),燕國殷實富足了,士兵都樂於出擊,不懼怕戰事。燕王於是任命樂毅為上將軍,和秦、楚以及趙、魏、韓等國共同謀劃,發兵征討齊國。齊軍戰敗,齊湣王逃到外地。燕軍單獨追擊敗逃的齊軍,攻入齊都臨淄,奪取了齊國所有的寶物,焚燒了齊國的宗廟宮室。齊國城池沒有被攻下的,隻有聊、莒和即墨三處,其餘都隸屬於燕國,達六年之久。
昭王三十三年(前279)去世,他兒子惠王即位。
惠王在做太子的時候,就和樂毅有嫌隙;等到即位以後,他不信任樂毅,讓騎劫代替樂毅做將軍。樂毅逃跑到趙國。齊國田單憑借即墨一城的兵力,打敗了燕**隊,騎劫戰死,燕軍後退到本國,齊國又全部收複了其原有的城池。齊湣王在莒死去,於是齊國人擁立他的兒子為襄王。
這些內容主要翻譯自《燕召公世家》當中,從燕王噲到燕惠王時期的事情,然而確實是沒有秦開的記載,那麽就不得不引人深思。
……
無獨有偶的是,在《戰國策》的相應內容當中,秦開依舊是沒有被提及:
燕昭王收拾了殘破的燕國之後,登上了王位。他謙卑恭敬,以厚禮重金招聘賢才,準備依靠他們報仇雪恥。於是,他去見郭隗先生,說:“齊國趁我國內亂,發動突然襲擊,打敗了燕國。我深知國小力弱,不可能報仇。然而如果能得到有才幹的人,與他們共同管理國家,來洗雪先王的恥辱,這是我的願望。請問要報國家的大仇,應該怎麽辦?”
郭隗先生回答說:“成就帝業的國君,以賢者為師,同朝共事;成就王業的國君,以賢者為友,同朝共事;成就霸業的國君,以賢者為臣,同朝共事;亡國的國君,以賢者為奴仆,則不能保有國家。折節屈尊侍奉賢者,麵向老師接受教導,那麽,才幹超過自己百倍的人就會到來;先於別人去勞役,後於別人去休息,先於別人向人求教,別人已經不求教了,自己還求教不止,那末,才幹超過自己十倍的人就會到來;見麵時別人有禮貌快步迎上來自己也就有禮貌地快步迎上去,那麽和自己能力相仿的人就會來到,靠著幾案,拄著手杖,頤指氣使,指手畫腳,那麽,幹雜活、服苦役的人就會到來;如果對人暴虐粗野,隨便發怒,任意嗬斥,那麽,隻有唯唯諾諾,唯命是從的犯人、奴隸就會到來。這些都是古代施行王道,招攬人才的辦法。大王如果能夠廣泛選拔國內的人才,親自登門拜訪,天下人聽說大王親自拜訪賢臣,天下的賢士一定都會奔赴燕國。”
昭王說:“我應當拜訪誰才合適呢?”
郭隗先生說:“我聽說,古代有個君王,想以千金求購千裏馬,經過三年,也沒有買到,宮中有個內臣對國君說:‘請讓我去買吧’,國君就派他去。三個月後他找到了千裏馬,可是馬已經死了,就以五百金買了那匹死馬的頭,回來報告國君。國君大怒,說:“我要找的是活馬,死馬有什麽用?還白白花了五百金。’內臣回答說:‘死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況活馬呢?天下人由此一定會認為大王善於買馬,那麽千裏馬就會買到。’於是,不到一年,許多千裏馬就送上門來。現在大王果真想招攬人才,就先從我開始吧;像我這樣的人尚且被任用,何況比我更有才幹的人呢?難道他們還會嫌千裏為遠而不到燕國來嗎?”
在這時,燕昭王專為郭隗修建了官宅,並且尊他為師。不久,樂毅從魏國來了,鄒衍從齊國來了。劇辛從趙國來了,有才幹的人都爭先恐後地聚集到燕國,昭王悼念死去的人,安慰活著的人,同老百姓同甘共苦。
二十八年後,燕國殷實富裕了,士兵生活安適,都樂意為國而戰。於是,昭王就任命樂毅為上將軍,與楚、秦、趙、魏、韓等國合謀討伐齊國。齊國大敗,齊閔王逃往國外。燕國的軍隊單獨追擊敗逃的齊軍,攻下齊都臨淄,把那裏的寶物全部掠去,燒毀了齊國的宮殿、宗廟。齊國的城邑沒有被攻下的,隻有莒和即墨兩處
蘇代從齊國上書燕昭王說:“我這次來到齊國,本來就知道有人會在燕國進我的讒言,所以臨行之前給您呈上書信:‘如果將來我在齊國得到顯貴的地位,燕國士大夫就再也不會信任我;如果我的地位卑賤,他們就會看不起我;如果我受到重用,他們會怨恨我;齊國對燕有什麽不友好的地方,他們又會歸罪於我;若是天下諸侯不進攻齊國,他們又將說我蘇代一心為齊國打算;若是天下諸侯進攻齊國,他們將和齊國一起拋棄我。我的處境有累卵之危。’
大王對我說:‘我一定不會聽信那些閑言讒語,我將會斬釘截鐵、毫不動搖地信任你。請記住,最主要的是在齊國能夠得到重用,其次是在下邊的群臣中獲得信任,即使最不理想,隻要死不了,還能幹你想幹的事,聽憑你的自信力去辦吧。’大王又和我說:‘離開燕國到了齊國就好辦了,隻期望事情能辦成功就行。’自從我受命出使齊國,至今已有五年了。其間,齊國多次發兵侵地,但都從未曾圖謀燕國。齊趙兩國的邦交,時好時壞,時分時合,燕國不是聯合齊國圖謀趙國,以離間齊趙的關係;就是我暗地裏使燕國幫助趙國圖謀齊國,以促成燕國的計謀。然而齊國依舊信任燕國,以致齊國北部邊境不設防線,用那裏的軍隊去攻打別的國家。近幾年以來大王聽信田伐、繰去疾的話,準備進攻齊國,而使齊國大為戒備而不信任燕國。如今,大王又派盛慶告訴我說:‘我要任用合我心意的人在齊國工作。’假使大王真想任用那樣的人,那麽請讓我為大王去輔助他。如果大王真要罷免我而專任所謂合意的人,那麽請讓我回國後解除職務。假如我能夠見到大王,也就心滿意足了。”
……
以上的內容取自《戰國策?燕策一》以及《戰國策?燕策二》的內容,依舊是沒有出現秦開的名字,這不得不說是很神奇的事情。
按照常理來說,秦開這樣的開地二千餘裏的名將卻不見於該國史書當中,確實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而在秦開的記載當中,則是有著“赤北長城”為秦開修築的說法。
但是這一點與秦開的記載也有衝突,那就是秦開若是真的開地兩千餘裏,那麽恐怕在史書當中,就不會僅僅有這個一段“赤北長城”為秦開所修築的描述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