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國中後期,華夏民族對外開拓逐漸遇到了更強大的敵人。
秦國則是義渠,趙國則是匈奴人體係當中(更多算是後來並入到匈奴)的林胡以及婁煩,而燕國則是東胡。
秦國麵對的義渠,在某個意義足以成為改變中國曆史的存在,因為當其時的義渠,在實力而言,並不差於秦國以及之前與義渠鄰接的魏國太多。
若是義渠人真的想跟秦國進行大規模的戰爭,先不說其他,恐怕秦國想要得到巴蜀之地,其難度將會變得十分龐大。
但是在這個時期,義渠對於魏國的威脅無疑是更大,因為魏國的河西郡無疑是分攤了來自義渠的大部分壓力。
而在史書上,義渠的出現甚至是早於秦國:
西周王朝建立後,義渠臣服於周。周穆王曾討伐戎狄於大原,周宣王曾料民於大原。周王朝在多次鎮壓異族遭到激烈反抗後,遂改變策略,采取安撫政策,將五戎即義渠、鬱郅、烏氏、朐衍、彭盧等安置於大原地。五戎中,唯義渠居大原中心地帶,南臨涇水。這裏自然條件好,宜耕宜牧,義渠很快強大起來。
西周末年,犬戎叛周,兵臨鎬京城下,並殺幽王於驪山,周平王懼戎狄,慌忙遷都洛邑。義渠趁周室內亂,宣布脫離周王朝的統治,正式建立郡國,在今寧縣焦村鄉的西溝村建立了都城。從此,中國曆史上有了義渠國的名稱。義渠國建立不久,隨即出兵並吞了彭盧、鬱郅等其他西戎部落,擴大了疆域,並先後築城數十座,派兵駐守。它的國界西至西海固草原,東達橋山,北控河套,南到涇水,麵積約10萬平方公裏。在政局動亂的春秋戰國時代,它直接參與了中原合縱與連橫的政治、軍事角逐,特別是先後同強秦經曆了400餘年的反複軍事較量,成為當時秦國稱霸西戎的主要對手。
《墨子?節葬》中說:“秦之西有義渠國者,其親戚死,聚柴而焚之,熏上謂登遐”。“登遐”意思是登上遙遠的天邊,即靈魂升天的意思。這是我國最早的關於火葬的記載,也是義渠的習俗之一。
義渠民族剛強勇猛,他們“以戰死為吉利,病終為不祥”。所以作戰十分英勇,寧死不屈,這也是義渠國能延續數百年的重要原因之一。義渠國實行全民皆兵,遇到戰爭,青壯男子都要上戰場,造成女多男少。義渠規定,同族十二世之後可以互相通婚,兄長死後,弟弟可以娶嫂為妻。義渠定居隴東高原後,開始從事農耕,逐漸發展成半農半牧民族。
公元前650年前,義渠在吞並了北地諸戎後,進一步向東向南發展,首先把鬥爭的矛頭指向了秦國。
公元前651年,義渠收留晉國人由餘為使臣,派他出使秦國,以緩和兩國緊張關係。由餘到秦國後,秦繆公以上卿款待,並向他請教治國之道。由餘說:“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懷忠信以事其上,一國之政猶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聖人之治也。”繆公聽了大為讚賞,便用離間計召降了由餘。
此後,秦用由餘計攻北地義渠,“益國十二,開地千裏”。
義渠在戰爭失敗後,吸取教訓,養精蓄銳,築城廓以自守。
公元前430年,義渠發大兵攻秦,從涇北直攻到渭南,迫使秦兵退出渭河下遊,此後30年內,是義渠國最強大的時期。它的地域東達陝北,北到河套,西到隴西,南達渭水,麵積約20萬平方公裏。
這裏記載的秦繆公就是秦國在春秋時期的著名君主秦穆公。
在秦穆公之前的秦國幾位國君,對於開拓疆土並不算熱衷,而是算得上是休養生息的守成君主。
而可以說一點的是,秦穆公能夠稱霸西戎,就有著這幾位國君的治理秦國的功勞。
在秦穆公繼位之後,在秦國的周圍,生活著許多戎狄的部落和小國,如隴山以西有昆戎、綿諸、翟,涇北有義渠、烏氏、朐衍之戎,洛川有大荔之戎,渭南有陸渾之戎。他們生產落後,披發衣皮,各有君長,不相統一。他們常常突襲秦的邊地,搶掠糧食、牲畜,擄奪子女,給秦人造成很大的苦難。
秦穆公即位後,一開始就力圖東進,向晉國獻公求婚,獻公將女兒嫁給他為夫人。他又跨過黃河滅掉茅戎(今山西平陸縣境)。晉獻公也在掃滅周圍小國,擴大領土。他對這位東床跨黃河東進不放心,於是派軍隊滅掉虞、虢兩國,控製了關中通向中原的咽喉要道崤函地區,卡住了秦國東進的道路。
而很有可能是因為晉國強盛,卡住了秦國東進的道路,再加上西戎等部族對於秦國的威脅,秦穆公隻有改變方針,向著西戎進行相應的軍事行動。
秦穆公任用人才。為了使國家強盛,秦穆公四處搜求人才,重用他國來的客卿,“西取由餘於戎,東得百裏奚於宛,迎蹇叔於宋,來丕豹、公孫支於晉。“這些謀臣武士,輔佐穆公,使秦國兵強馬壯。
他用計將從晉國投奔到戎人中的由餘招來作謀士。由餘長期生活在戎人中,對他們的情況熟悉,他的建議穆公很重視。秦國根據由餘的計劃,逐漸滅掉西方戎人所建立的國家12個(有說20個),開辟國土千餘裏。秦穆公對戎人的勝利,周王特加祝賀,並賜金鼓,希望他擂鼓繼續向戎人進攻,這就是史書上所說的秦穆公“稱霸西戎“。
在戰國時期到來之後,秦國與義渠的戰爭進入到白熱化階段:
公元前352年,秦出兵伐魏,一舉攻占了魏西河郡和上郡,接著秦和義渠摩擦又起。秦國乘義渠國內亂,派兵攻打義渠,並平定義渠內亂,義渠便臣服於秦。此後雙方時戰時和。公元前327年,義渠以國為秦縣,以君為秦臣,正式成為秦國屬地。
公元前318年,義渠乘中原諸國混戰,脫離秦國控製,聯合東方五國伐秦。秦國為了消除後顧之憂,用計謀拉攏義渠,以錦繡千匹,美女百名,送義渠王。但義渠不上當,仍起兵伐秦,大敗秦兵,收複了部分失地。
公元前314年,秦國在中原戰場取勝後,調集重兵從東、南、西三麵入侵義渠,先後奪得義渠25城,義渠國土大大縮小。
公元前306年,秦昭王立為國君,因年紀尚小,由母親宣太後攝政。她改變正麵征討義渠戎國的策略,采用懷柔、拉攏、腐蝕的政策,以墮戎王之誌。她書請義渠王於甘泉宮,讓其長期居住,並以優厚的生活款待他。後義渠王同宣太後***生有二子,使義渠王完全喪失了對秦國的警惕。
34年後(公元前272年),宣太後殺義渠王於甘泉宮,接著發兵攻打義渠,義渠國亡,領土並入秦國。義渠國滅亡後,逐漸漢化,成為華夏民族的一部分。
……
而在這一方麵而言,作為秦國在春秋戰國時期交戰最長時間的敵人,義渠可以說是秦國的勁敵。
而義渠的國力並不算弱,若是義渠王在秦孝公變法之前與魏國一起分割秦國而滅之,恐怕中國曆史真的會出現巨大的變化。
………………………………………………分割線…………………………………………
而在三家分晉之後,經曆了百餘年的曆史發展,趙國成為了管治原來晉國北部大部分地區的一個強國。
而在趙武靈王時期,趙國更加是將北方的魏國勢力削減而得以複國的中山國進行逐步的蠶食。
中山國是趙國的心腹大患,嚴重威脅著趙國的領土完整。中山國原為白狄族,在春秋時被稱為鮮虞(也作鮮於)。在公元前406年,魏文侯派樂羊率領魏趙聯軍經過趙國攻滅中山。後來趙魏交惡,中山成了遠離魏國本土的飛地,魏國對中山很難形成有力的控製。魏國占領中山不到三十年,中山就擺脫了魏國的控製,得以複國。
中山國正好楔在趙國的中央地帶,全境隻有東北角一小塊與燕國接壤,其餘皆為趙國所包。中山將趙國的領土一分為二。代郡、邯鄲、上黨郡與舊都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是趙國的四個重鎮,由於中山的從中阻隔而交通極為困難。趙國是一個北為遊牧文明、南為農耕文明的國家,本來就存在嚴重的分裂趨勢,中山國的橫亙中央,使偏居南端邯鄲的趙國中央政府對趙國的控製更加不力。而且中山是一個遊牧民族建立的國家,插在農耕文明重鎮邯鄲與遊牧文明重鎮代郡之間,使代郡偏離趙中央邯鄲的離心力更強了。
中山雖然不是一流強國,但由於處於趙國的心髒地帶,給趙國的國家安全和統一帶來了極大的威脅。鄰近的齊國、燕國與中山相勾結,共同對付趙國。齊、燕把中山作為牽製趙國的最佳搭檔,對中山的資助很多。由於齊、燕的阻撓,趙國一直也沒有解除自己的這個心腹大患。趙國的幾代國君雖然都想幹一番事業,由於中山的牽製,趙國的圖強大業受到了很大的限製。英武有為的趙肅侯雖然一再擊敗齊、魏、燕等強國,但卻在解決中山的問題上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趙武靈王即位後,就秉承先君遺誌,在肥義的幫助下,展開了對中山的進攻。肥義是與中山同為白狄族的肥人的後裔。
在這一年,魏相公孫衍發起五國相王的合縱運動以對抗秦相張儀拉攏齊楚圖魏的連橫策略。趙武靈王沒有接受魏國的求盟,說趙國的實力還很弱,不具備稱王的資格,反而自降一格,讓國民稱自己為君。結果,魏國的五國相王運動沒有成功,被楚國擊敗,被迫割地求和。
趙武靈王四年(公元前322年),趙武靈王與韓宣王在區鼠相會,研究趙、韓兩國對付當時複雜的國際局麵的對策。同時,趙、韓兩國還就韓趙聯姻的事宜敲定細節。韓趙聯姻是趙肅侯生前就定下的政治婚姻。次年,趙武靈王迎娶韓女為夫人。
趙武靈王看到中原各國的爭霸戰爭處於糾纏狀態,很難在短時間內決出勝負。於是,趙武靈王改變了趙肅侯逐鹿中原的南進戰略,把趙國的戰略調整為北向進軍胡地。
而在之後,趙武靈王進行胡服騎射,富國強軍。在公元前306年再次率領趙國向外征伐:
趙武靈王趁秦國此時內戰正酣,西渡黃河,攻取了秦國與林胡接壤的榆中地區,對秦國造成嚴重的壓迫之勢。林胡在與趙軍的作戰中損失慘重,林胡王被迫向趙武靈王獻出大量的良種馬,才得以求和。在得到良種林胡馬的補充後,趙武靈王又招募了大量的林胡勇士,把他們編入到自己的騎兵軍中。
在這一年,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楚國滅掉了越國。楚懷王滅掉越國後,成了獨據長江中下遊的巨無霸,對整個黃河流域的國家都虎視眈眈。齊國更是由於錯誤地估計了形勢,沒有想到楚國的實力會如此強大,如此輕易地滅掉了另一個強國越國。
楚國由於滅掉越國而與齊國接壤,齊國非常緊張。本來與楚國接壤的韓、魏、秦對於楚國咄咄逼人的氣勢也十分害怕。但他們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野心勃勃的楚懷王向韓、魏、秦、齊大舉進攻,奪取了四國不少的土地。
四國於是開始向趙國求援,而楚懷王也派使者與趙武靈王聯係南北夾攻四國。趙武靈王希望楚國能把這種咄咄逼人的氣勢持續下去,同時又不希望楚國變得更強大。於是,趙武靈王派仇液入韓、富丁入魏、趙爵入齊,以堅其抗楚之心。秘使王賁入楚,轉達趙武靈王同意楚國南北夾攻的建議。趙武靈王派樓緩入秦,密切觀察秦國內亂的發展。派代相趙固監視胡人的動靜,注意燕國對秦國內亂的反應。
趙武靈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05年),趙國大舉進攻中山,從南、北、西三個方向合攻中山國的都城靈壽。這個時候,樓緩派人來報,秦國的內亂以宣太後的勝利而結束。趙武靈王決定暫停對中山的進攻,先解決秦國的立新王問題。於是,趙武靈王向中山王索取四邑後退兵。
趙武靈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00年),趙武靈王繼續攻擊中山國,奪取中山與代郡和燕國交接的土地,把中山完全裹在趙國境內,對中山進行嚴密的封鎖。林胡與樓煩想與中山夾擊趙國的代郡,遭到趙武靈王的痛擊。趙武靈王奪取林胡和樓煩的大片土地,設立雁門郡和雲中郡,迫使林胡和樓煩大幅度地向北遷移。趙武靈王派人修建兩道長城,以阻止林胡和樓煩的南下。
這兩道長城的位置大概是:第一道在今內蒙古烏加河、狼山一帶,第二道在今內蒙古烏拉特前旗、包頭、呼和浩特至河北張北一線。
而在這一方麵而言,趙國可以說是將中原文明的控製區,開拓到黃河中上遊地區的重要勢力。(未完待續。)
秦國則是義渠,趙國則是匈奴人體係當中(更多算是後來並入到匈奴)的林胡以及婁煩,而燕國則是東胡。
秦國麵對的義渠,在某個意義足以成為改變中國曆史的存在,因為當其時的義渠,在實力而言,並不差於秦國以及之前與義渠鄰接的魏國太多。
若是義渠人真的想跟秦國進行大規模的戰爭,先不說其他,恐怕秦國想要得到巴蜀之地,其難度將會變得十分龐大。
但是在這個時期,義渠對於魏國的威脅無疑是更大,因為魏國的河西郡無疑是分攤了來自義渠的大部分壓力。
而在史書上,義渠的出現甚至是早於秦國:
西周王朝建立後,義渠臣服於周。周穆王曾討伐戎狄於大原,周宣王曾料民於大原。周王朝在多次鎮壓異族遭到激烈反抗後,遂改變策略,采取安撫政策,將五戎即義渠、鬱郅、烏氏、朐衍、彭盧等安置於大原地。五戎中,唯義渠居大原中心地帶,南臨涇水。這裏自然條件好,宜耕宜牧,義渠很快強大起來。
西周末年,犬戎叛周,兵臨鎬京城下,並殺幽王於驪山,周平王懼戎狄,慌忙遷都洛邑。義渠趁周室內亂,宣布脫離周王朝的統治,正式建立郡國,在今寧縣焦村鄉的西溝村建立了都城。從此,中國曆史上有了義渠國的名稱。義渠國建立不久,隨即出兵並吞了彭盧、鬱郅等其他西戎部落,擴大了疆域,並先後築城數十座,派兵駐守。它的國界西至西海固草原,東達橋山,北控河套,南到涇水,麵積約10萬平方公裏。在政局動亂的春秋戰國時代,它直接參與了中原合縱與連橫的政治、軍事角逐,特別是先後同強秦經曆了400餘年的反複軍事較量,成為當時秦國稱霸西戎的主要對手。
《墨子?節葬》中說:“秦之西有義渠國者,其親戚死,聚柴而焚之,熏上謂登遐”。“登遐”意思是登上遙遠的天邊,即靈魂升天的意思。這是我國最早的關於火葬的記載,也是義渠的習俗之一。
義渠民族剛強勇猛,他們“以戰死為吉利,病終為不祥”。所以作戰十分英勇,寧死不屈,這也是義渠國能延續數百年的重要原因之一。義渠國實行全民皆兵,遇到戰爭,青壯男子都要上戰場,造成女多男少。義渠規定,同族十二世之後可以互相通婚,兄長死後,弟弟可以娶嫂為妻。義渠定居隴東高原後,開始從事農耕,逐漸發展成半農半牧民族。
公元前650年前,義渠在吞並了北地諸戎後,進一步向東向南發展,首先把鬥爭的矛頭指向了秦國。
公元前651年,義渠收留晉國人由餘為使臣,派他出使秦國,以緩和兩國緊張關係。由餘到秦國後,秦繆公以上卿款待,並向他請教治國之道。由餘說:“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懷忠信以事其上,一國之政猶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聖人之治也。”繆公聽了大為讚賞,便用離間計召降了由餘。
此後,秦用由餘計攻北地義渠,“益國十二,開地千裏”。
義渠在戰爭失敗後,吸取教訓,養精蓄銳,築城廓以自守。
公元前430年,義渠發大兵攻秦,從涇北直攻到渭南,迫使秦兵退出渭河下遊,此後30年內,是義渠國最強大的時期。它的地域東達陝北,北到河套,西到隴西,南達渭水,麵積約20萬平方公裏。
這裏記載的秦繆公就是秦國在春秋時期的著名君主秦穆公。
在秦穆公之前的秦國幾位國君,對於開拓疆土並不算熱衷,而是算得上是休養生息的守成君主。
而可以說一點的是,秦穆公能夠稱霸西戎,就有著這幾位國君的治理秦國的功勞。
在秦穆公繼位之後,在秦國的周圍,生活著許多戎狄的部落和小國,如隴山以西有昆戎、綿諸、翟,涇北有義渠、烏氏、朐衍之戎,洛川有大荔之戎,渭南有陸渾之戎。他們生產落後,披發衣皮,各有君長,不相統一。他們常常突襲秦的邊地,搶掠糧食、牲畜,擄奪子女,給秦人造成很大的苦難。
秦穆公即位後,一開始就力圖東進,向晉國獻公求婚,獻公將女兒嫁給他為夫人。他又跨過黃河滅掉茅戎(今山西平陸縣境)。晉獻公也在掃滅周圍小國,擴大領土。他對這位東床跨黃河東進不放心,於是派軍隊滅掉虞、虢兩國,控製了關中通向中原的咽喉要道崤函地區,卡住了秦國東進的道路。
而很有可能是因為晉國強盛,卡住了秦國東進的道路,再加上西戎等部族對於秦國的威脅,秦穆公隻有改變方針,向著西戎進行相應的軍事行動。
秦穆公任用人才。為了使國家強盛,秦穆公四處搜求人才,重用他國來的客卿,“西取由餘於戎,東得百裏奚於宛,迎蹇叔於宋,來丕豹、公孫支於晉。“這些謀臣武士,輔佐穆公,使秦國兵強馬壯。
他用計將從晉國投奔到戎人中的由餘招來作謀士。由餘長期生活在戎人中,對他們的情況熟悉,他的建議穆公很重視。秦國根據由餘的計劃,逐漸滅掉西方戎人所建立的國家12個(有說20個),開辟國土千餘裏。秦穆公對戎人的勝利,周王特加祝賀,並賜金鼓,希望他擂鼓繼續向戎人進攻,這就是史書上所說的秦穆公“稱霸西戎“。
在戰國時期到來之後,秦國與義渠的戰爭進入到白熱化階段:
公元前352年,秦出兵伐魏,一舉攻占了魏西河郡和上郡,接著秦和義渠摩擦又起。秦國乘義渠國內亂,派兵攻打義渠,並平定義渠內亂,義渠便臣服於秦。此後雙方時戰時和。公元前327年,義渠以國為秦縣,以君為秦臣,正式成為秦國屬地。
公元前318年,義渠乘中原諸國混戰,脫離秦國控製,聯合東方五國伐秦。秦國為了消除後顧之憂,用計謀拉攏義渠,以錦繡千匹,美女百名,送義渠王。但義渠不上當,仍起兵伐秦,大敗秦兵,收複了部分失地。
公元前314年,秦國在中原戰場取勝後,調集重兵從東、南、西三麵入侵義渠,先後奪得義渠25城,義渠國土大大縮小。
公元前306年,秦昭王立為國君,因年紀尚小,由母親宣太後攝政。她改變正麵征討義渠戎國的策略,采用懷柔、拉攏、腐蝕的政策,以墮戎王之誌。她書請義渠王於甘泉宮,讓其長期居住,並以優厚的生活款待他。後義渠王同宣太後***生有二子,使義渠王完全喪失了對秦國的警惕。
34年後(公元前272年),宣太後殺義渠王於甘泉宮,接著發兵攻打義渠,義渠國亡,領土並入秦國。義渠國滅亡後,逐漸漢化,成為華夏民族的一部分。
……
而在這一方麵而言,作為秦國在春秋戰國時期交戰最長時間的敵人,義渠可以說是秦國的勁敵。
而義渠的國力並不算弱,若是義渠王在秦孝公變法之前與魏國一起分割秦國而滅之,恐怕中國曆史真的會出現巨大的變化。
………………………………………………分割線…………………………………………
而在三家分晉之後,經曆了百餘年的曆史發展,趙國成為了管治原來晉國北部大部分地區的一個強國。
而在趙武靈王時期,趙國更加是將北方的魏國勢力削減而得以複國的中山國進行逐步的蠶食。
中山國是趙國的心腹大患,嚴重威脅著趙國的領土完整。中山國原為白狄族,在春秋時被稱為鮮虞(也作鮮於)。在公元前406年,魏文侯派樂羊率領魏趙聯軍經過趙國攻滅中山。後來趙魏交惡,中山成了遠離魏國本土的飛地,魏國對中山很難形成有力的控製。魏國占領中山不到三十年,中山就擺脫了魏國的控製,得以複國。
中山國正好楔在趙國的中央地帶,全境隻有東北角一小塊與燕國接壤,其餘皆為趙國所包。中山將趙國的領土一分為二。代郡、邯鄲、上黨郡與舊都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是趙國的四個重鎮,由於中山的從中阻隔而交通極為困難。趙國是一個北為遊牧文明、南為農耕文明的國家,本來就存在嚴重的分裂趨勢,中山國的橫亙中央,使偏居南端邯鄲的趙國中央政府對趙國的控製更加不力。而且中山是一個遊牧民族建立的國家,插在農耕文明重鎮邯鄲與遊牧文明重鎮代郡之間,使代郡偏離趙中央邯鄲的離心力更強了。
中山雖然不是一流強國,但由於處於趙國的心髒地帶,給趙國的國家安全和統一帶來了極大的威脅。鄰近的齊國、燕國與中山相勾結,共同對付趙國。齊、燕把中山作為牽製趙國的最佳搭檔,對中山的資助很多。由於齊、燕的阻撓,趙國一直也沒有解除自己的這個心腹大患。趙國的幾代國君雖然都想幹一番事業,由於中山的牽製,趙國的圖強大業受到了很大的限製。英武有為的趙肅侯雖然一再擊敗齊、魏、燕等強國,但卻在解決中山的問題上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趙武靈王即位後,就秉承先君遺誌,在肥義的幫助下,展開了對中山的進攻。肥義是與中山同為白狄族的肥人的後裔。
在這一年,魏相公孫衍發起五國相王的合縱運動以對抗秦相張儀拉攏齊楚圖魏的連橫策略。趙武靈王沒有接受魏國的求盟,說趙國的實力還很弱,不具備稱王的資格,反而自降一格,讓國民稱自己為君。結果,魏國的五國相王運動沒有成功,被楚國擊敗,被迫割地求和。
趙武靈王四年(公元前322年),趙武靈王與韓宣王在區鼠相會,研究趙、韓兩國對付當時複雜的國際局麵的對策。同時,趙、韓兩國還就韓趙聯姻的事宜敲定細節。韓趙聯姻是趙肅侯生前就定下的政治婚姻。次年,趙武靈王迎娶韓女為夫人。
趙武靈王看到中原各國的爭霸戰爭處於糾纏狀態,很難在短時間內決出勝負。於是,趙武靈王改變了趙肅侯逐鹿中原的南進戰略,把趙國的戰略調整為北向進軍胡地。
而在之後,趙武靈王進行胡服騎射,富國強軍。在公元前306年再次率領趙國向外征伐:
趙武靈王趁秦國此時內戰正酣,西渡黃河,攻取了秦國與林胡接壤的榆中地區,對秦國造成嚴重的壓迫之勢。林胡在與趙軍的作戰中損失慘重,林胡王被迫向趙武靈王獻出大量的良種馬,才得以求和。在得到良種林胡馬的補充後,趙武靈王又招募了大量的林胡勇士,把他們編入到自己的騎兵軍中。
在這一年,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楚國滅掉了越國。楚懷王滅掉越國後,成了獨據長江中下遊的巨無霸,對整個黃河流域的國家都虎視眈眈。齊國更是由於錯誤地估計了形勢,沒有想到楚國的實力會如此強大,如此輕易地滅掉了另一個強國越國。
楚國由於滅掉越國而與齊國接壤,齊國非常緊張。本來與楚國接壤的韓、魏、秦對於楚國咄咄逼人的氣勢也十分害怕。但他們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野心勃勃的楚懷王向韓、魏、秦、齊大舉進攻,奪取了四國不少的土地。
四國於是開始向趙國求援,而楚懷王也派使者與趙武靈王聯係南北夾攻四國。趙武靈王希望楚國能把這種咄咄逼人的氣勢持續下去,同時又不希望楚國變得更強大。於是,趙武靈王派仇液入韓、富丁入魏、趙爵入齊,以堅其抗楚之心。秘使王賁入楚,轉達趙武靈王同意楚國南北夾攻的建議。趙武靈王派樓緩入秦,密切觀察秦國內亂的發展。派代相趙固監視胡人的動靜,注意燕國對秦國內亂的反應。
趙武靈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05年),趙國大舉進攻中山,從南、北、西三個方向合攻中山國的都城靈壽。這個時候,樓緩派人來報,秦國的內亂以宣太後的勝利而結束。趙武靈王決定暫停對中山的進攻,先解決秦國的立新王問題。於是,趙武靈王向中山王索取四邑後退兵。
趙武靈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00年),趙武靈王繼續攻擊中山國,奪取中山與代郡和燕國交接的土地,把中山完全裹在趙國境內,對中山進行嚴密的封鎖。林胡與樓煩想與中山夾擊趙國的代郡,遭到趙武靈王的痛擊。趙武靈王奪取林胡和樓煩的大片土地,設立雁門郡和雲中郡,迫使林胡和樓煩大幅度地向北遷移。趙武靈王派人修建兩道長城,以阻止林胡和樓煩的南下。
這兩道長城的位置大概是:第一道在今內蒙古烏加河、狼山一帶,第二道在今內蒙古烏拉特前旗、包頭、呼和浩特至河北張北一線。
而在這一方麵而言,趙國可以說是將中原文明的控製區,開拓到黃河中上遊地區的重要勢力。(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