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後世流傳的一些西方軍事著作,都算是比較近現代的戰爭模式進行描述的典籍。請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
而算得上是較早期的,則是在拿破侖戰爭時期之前,相對而言最為享負盛名的歐洲名將,蘇沃洛夫編著的《製勝的科學》。
……
蘇沃洛夫,全名亞曆山大?瓦西裏耶維奇?蘇沃洛夫。
後人認為他是俄羅斯帝國偉大的軍事家、軍事理論家、戰略家、統帥,俄羅斯軍事學術的奠基人之一,任俄羅斯帝國大元帥(1799)、奧地利帝國元帥(1799)、雷姆尼克伯爵(1789)、意大利公爵(1799)。
蘇沃洛夫是俄羅斯曆史上的常勝將軍之一。
蘇沃洛夫1729出生於莫斯科普列奧布拉任斯科耶團準尉瓦西裏.伊萬諾維奇.蘇沃洛夫家。父親是上將參政員,學識淵博,曾編纂了第一部俄國軍事詞典。蘇沃洛夫從小酷愛軍事,崇拜查理十二世、彼得大帝、亞曆山大、愷撒、漢尼拔、孔代、蒂雷納、歐根?薩瓦親王、薩克斯元帥等傑出的統帥。在其父親的指導下研究炮兵學、築城學和軍事史。
月蘇沃洛夫被錄為禁衛謝苗諾夫斯科耶團火槍兵,在這期間閱讀了希臘史學家普盧塔爾赫的著名的古羅馬統帥愷撒的回憶錄,學習了奧地得軍事家蒙特庫科利的《論軍事藝術》。研究過沃爾夫和萊布尼茨的哲學原理。蘇沃洛夫除用法語外,還掌握了德語。1748年5月6日,首次獲得提升,升任下士。1748年1月12日,開始在該團正式服役,任班長。1754年5月第一次被授與中尉軍官軍銜,並被派往英格曼蘭步兵團任職。年在陸軍院供職。
蘇沃洛夫的戰鬥生涯開始於七年戰爭()。戰爭初期,他擔任後勤工作,1758年,以一級少校軍銜在裏夫蘭和庫爾蘭為作戰軍隊組建預備營,在梅梅爾任要塞司令,10月晉升為中校。1759年起任俄國作戰軍隊大本營參謀,參加了庫訥斯多夫戰役和攻占柏林作戰(年指揮獨立支隊,協同魯緬采夫的攻城軍攻占科爾貝格(科沃布熱格)。1762年9月晉升為上校,任阿斯特拉罕步兵團團長。年4月17日任蘇茲達利步兵團團長,任內編寫了《蘇茲達爾團條令》一書,內容包括軍隊的士兵教育、內務和戰鬥訓練等方麵的各項原則和規定。
年晉升為準將(1768)和少將(1770),參加了對小貴族階級的巴爾同盟(旨在反對斯坦尼斯拉夫?波尼亞托夫斯基國王和俄國)軍隊的戰鬥。他指揮一個旅和幾個獨立支隊,在奧列霍夫(1769)、朗茨克魯納、紮莫斯季耶、斯特洛維奇等地區戰勝波蘭貴族黨人,攻占克拉科夫城堡(1772)。
1773年,被派到俄土戰爭()巴爾幹戰區,在魯緬采夫元帥指揮的第1集團軍任職。1773年5月21日和6月28日,蘇沃洛夫率領的支隊兩次圓滿完成搜索任務,擊敗圖爾圖卡依的土耳其人。1773年9月14日,防守赫爾紹瓦時擊退土耳其軍隊的進攻,並使其遭受重大損失。1774年1月27日,在莫斯科同公爵之女瓦爾瓦拉?伊萬諾夫娜?普羅佐羅夫斯卡婭結婚(其父為亞曆山大?亞曆山德羅維奇?普羅佐羅夫斯基元帥)。3月28,晉升為陸軍中將。1774年6月20日在科茲盧賈附近擊潰土耳其軍隊4萬人。1774年8月被調去鎮壓普加喬夫領導的農民戰爭(參見普加喬夫起義),但是,在蘇沃洛夫到達之前,起義者已被政府軍打敗。
年指揮駐克裏木和庫班的軍隊,在促成克裏木並入俄國方麵起了很大作用。
年,在阿斯特拉罕策劃遠征波斯,但未實施。年,指揮庫班軍,領導構築了庫班築壘線。蘇沃洛夫在克裏木和庫班的活動,對於保障俄國南部邊界的安全具有重要意義。8月15日,兒子阿爾卡季出生。年蘇沃洛夫先後指揮過弗拉基米爾師、彼得堡師和克列緬丘格師。月3日晉升為陸軍上將。
俄土戰爭()開始後,領導赫爾鬆—金布恩地區的防禦。月12日,其駐金布恩的部隊殲滅了敵登陸兵。1788年參加圍攻奧恰科夫。1789年在福克沙尼和勒姆尼克河附近取得重大勝利。月22日,蘇沃洛夫指揮的俄國軍隊以猛烈的突擊攻占了土耳其堅固的伊茲梅爾要塞。1791年起蘇沃洛夫指揮駐芬蘭的俄國軍隊,在與瑞典接壤的邊界上構築了許多堡壘。年指揮南部軍隊,後參加對波蘭的遠征(—1795年指揮駐波蘭的軍隊。月30日,晉升為陸軍元帥。年指揮駐烏克蘭的軍隊,行營設在圖利欽。在此期間,他寫成《製勝的科學》一書,這是俄國軍事思想的傑出著作。
蘇沃洛夫擁護“開明”的君主製度,反對保羅一世皇帝在軍隊中推行普魯士式的棍棒秩序,從而引起朝廷對他的敵視。
1797年2月17日,被革職,並被褫奪著用軍服權,回到自己的莊園孔昌斯科耶鎮。
1797年5月3日,被流放到諾夫哥羅德省的康昌斯科耶鎮,由警察監視。1798年,俄國加入第二次反法同盟(英國、奧地利、土耳其和兩西西裏王國),在盟國的堅決要求下,保羅一世不得不在2月任命蘇沃洛夫為駐意大利北部俄軍總司令。奧軍也歸他指揮。1799年3月,抵達維也納,被授予奧軍元帥軍銜。在1799年蘇沃洛夫遠征意大利過程中(參見蘇沃洛夫對意大利的遠征),4月21日,俄奧聯軍突擊攻陷布裏西亞要塞,4月26—28日,在阿達河戰役中戰勝法國軍隊。6月,蒂多納河畔戰勝法軍,贏得特雷比亞河戰役的勝利。7月,攻占曼圖亞要塞。8月15日,在諾維戰役中獲勝。蘇沃洛夫在一係列的作戰中,取得輝煌勝利,殲滅了由富有才幹的統帥莫羅、麥克唐納和茹貝爾率領的3個法國集團軍。盟國的勝利主要取決於俄軍的高昂鬥誌和訓練素質以及蘇沃洛夫的卓越統帥藝術。
意大利北部解放後,蘇沃洛夫本打算向法國本土發展進攻,向格勒諾布爾、裏昂和巴黎方向實施主要突擊。但是,這個計劃被盟國所破壞,它們擔心俄國在地中海和意大利的影響增大。英國和奧地利決定將俄國軍隊調離意大利北部。蘇沃洛夫依照命令把奧軍留在意大利,率領俄軍開往瑞士,與在那裏作戰的裏姆斯基—科爾薩科夫軍會合,並從那裏進攻法國。9月11日,蘇沃洛夫開始了對瑞士的遠征(參見蘇沃洛夫對瑞士的遠征),俄軍打過瑞士的聖哥達隘口和鬼橋,率軍翻過羅斯希托克山脈,進入姆堅山穀,完成跨越帕尼克斯山脈的進軍。這是軍事學術史上的巨大成就,也是蘇沃洛夫軍事生涯的顛峰。恩格斯斷言,這是“到當時為止所進行的一切阿爾卑斯山行軍中最出色的一次”(《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俄國軍隊表現出空前的英雄主義,在前衛戰鬥、後衛戰鬥,巧妙迂回陣地、戰術合圍和全殲被圍之敵等方麵提供了值得借鑒的範例。
因戰功卓著,蘇沃洛夫於月28日被沙皇授予俄國大元帥軍銜。並在聖彼得堡馬爾索沃廣場上為他建立紀念碑,以表彰其對瑞士遠征的功勳。月俄國與奧地利的聯盟破裂,蘇沃洛夫奉詔返回俄國,再遭貶謫。1800年4月21日,返回彼得堡。殘酷的不公正的事實使這位統帥心灰意冷,於5月18在彼得堡克留科夫運河畔的赫沃斯托夫宅邸過早離開了人世。(吐糟一個事情,蘇沃洛夫當其時已經70歲,可以算得上是高壽了……)
…………………………………………分割線………………………………………………
《製勝的科學》與其說是一本軍事教程,還不如說是一本更加傾向於部隊指揮的指導書。
因為其內容與戚繼光的《紀效新書》有著相當類似的描述:
準備射擊!裝彈!——按排、半營和營射擊
(這是為了進行齊射和隊列機動演習,一個大隊分為幾個營(通常為四個營),每營分四個排;兩個排組成半營。)
——裝彈時槍托絕對不可置地。通條彈回了沒有?
——彈頭不要壓得太緊。
(大多數文章將這一條的含義解釋為:如果槍托置地,通條就會往回彈,於是就壓不緊彈藥。實際上通條的回彈並不依賴於槍托是否置地。1763年的條令中說:“為盡快裝上子彈,在裝彈時將槍托置地是一個很好的方法。”蘇沃洛夫的要求正好相反。這種要求看來是根據經驗和觀察的結果提出來的;同時,它也被內彈道學規律證實是正確的。
問題在於:當槍托置地時,通條的打擊過分猛烈地壓在彈頭上,彈頭把火藥壓擠成一塊。這對射擊有不利影響。此外,在朝彈藥猛壓時,彈頭會從紙製的彈頭包裝材料中脫離出來,在射擊時就會出現反跳,撞擊槍管壁。這樣還會擴大子彈散布麵。所以子彈頭不應該壓得太緊。蘇沃洛夫的要求是適宜的。“通條彈回了沒有?”這是提醒執行條令所要求的動作:“一下子把通條推進槍口,使通條不僅壓著彈藥,而且彈出來一半。”)
——保持斜形隊(為了進行射擊,後麵幾列向前列緊靠過來,後一排士兵對著前一排士兵的空隙站著,隊形變成了斜形。);槍托緊頂右肩肩窩,槍身托在左手掌。子彈打半人高處(蘇沃洛夫那個時代的步槍射擊彈道在300步的距離上升30-35厘米。所以隻有直射才有意義。為此,使用固定的瞄準線(經過槍管後端的缺口和準星),瞄人體的中部,即半人高處。)
——可以用火藥(即空包彈)進行示範。
——清槍在換崗間換崗間(指換崗以後,因為演習是在派崗之前進行的。)進行。
——射擊一發或兩發子彈。
——各排進攻射擊開始!——不停頓。信號——《行軍》鼓點,——射擊一至兩發子彈(各排進攻射擊是指向前運動中的射擊。關於射擊種類詳見第14條。采用排射擊的進攻直接轉入對敵衝擊:不能停頓!射1-2發子彈後,衝擊敵人的第一橫隊!)
以橫隊向敵橫隊進行示範衝擊:
向敵人第一橫隊衝擊!上刺刀!烏拉!排長們喊:刺、刺!士兵們喊:烏拉!——聲音要宏亮。暫停!
向騎兵進行同樣的衝擊:
敵騎兵馳援步兵。——衝擊!——這時應將刺刀對準敵人的下腹部猛刺;有時也可刺馬麵、馬脖子,特別是馬的****。——暫停。
——向敵人第二橫隊衝擊,或向敵人的預備隊衝擊!停止。到此為止[編者注:進攻從單方麵的攻擊開始。敵人通常用籬笆、柵欄或其它的地物來標示,有時由進行個別指揮的人來充當。蘇沃洛夫要求在任何情況下都務必接敵(“發口令:停止!發出結束戰鬥的信號的地方,應該正是假想敵所在的地方。”)衝擊任務不是泛泛地提出,而要提得具體:衝擊敵人的第一橫隊,衝擊第二橫隊、衝擊預備隊!對付敵人的騎兵,也是用刺刀衝擊。在1769年的奧列霍沃之戰中就是這麽做的。士兵們都有這樣一種信念:密集的、隊列有序的步兵不懼怕任何騎兵。]。
第三是貫穿衝擊。橫隊迅速排齊。前進!誰也不許後退,哪怕是後退四分之一步(衝擊後變得紊亂的隊伍在轉入下一階段——貫穿衝擊之前已經排列整齊。蘇沃洛夫要求在任何情況下,不論是在隊列中,在行進間,還是在進行各種練習時,隻能向前看齊。“無論采取什麽樣的隊形,或是在拉齊正麵的時候,都不能向後退。後退一步,就是死亡。”)
——行進!按排、半營或營前進!——行進時每兩個排合為半營,或將半營分成排。士兵的步幅為一俄尺,轉彎時為一俄尺半。
——開始擊鼓,打三段式(擊鼓時的三段式:用鼓槌敲擊,用鼓棒敲擊,用鼓槌鼓棒相間敲擊。);以軍樂代替擊鼓,奏“全速進軍”;再擊鼓。如此交替進行。擊鼓和奏樂加快,步子也隨之加快。排與排之間必須保持足夠的間隔和距離,以便在聽到“立定”口令時,各排能立即止步,走進橫隊,回到原來位置(部隊從密集隊形轉為排(半營,營)縱隊,拉足距離前往對抗演習——貫穿衝擊的地點。在行軍時部隊進行由大化小和由小變大的隊形輪番演練,注意觀察距離的保持情況。蘇沃洛夫要求用1俄尺的步幅自由大步前進,而在轉彎時用1.5俄尺。運動的節奏是很快的。蘇沃洛夫教士兵用這樣的節奏行進,達到了很高的行軍速度。保羅一世在軍隊中推行普魯士的行軍條例,規定步幅為3/4俄尺,速度為每分鍾75步,蘇沃洛夫就此說道:“我的步幅被壓縮了1/4,這樣去接近敵人,等於慢30-40俄裏的路程。”)
第二或第一列半橫隊,分別向左轉和向右轉,行進,行進,衝擊!——行進!這時擊“戰鬥行軍”鼓。
從霰彈射擊範圍之外向留在原地的部隊前進。行進!——打“進軍”鼓。
在距敵正麵八十俄丈的地方向前跑十至十五步,穿過野戰炮的霰彈線,而在六十步的地方是子彈的準確射程。
行進,行進!上刺刀!烏拉!——敵橫隊在這一最近距離內用火器迎戰,而在三十步的距離內也以刺刀衝擊。雙方貫穿衝擊開始(為了進行對抗衝擊,橫隊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擔任進攻一方,走到野戰炮兵的霰彈射擊範圍之外(80俄丈,或250步),麵向留在原地的那一方。從這裏開始實施衝擊。在這段衝擊距離內,蘇沃洛夫擬定了三道界線:野戰炮霰彈火力的有效射擊線(“野戰炮的霰彈線”)為80俄丈,團屬火炮(“團屬炮兵的霰彈線”)為60俄丈,步騎槍的有效火力(“子彈的準確射程”)為60步。為了減少傷亡,步兵跑步通過這三道線。當衝擊的橫隊接近有效射程時,留在原地的部隊用火力迎擊,而在衝擊的一方接近到了30步遠的距離時,迎戰的一方也轉入衝擊。
蘇沃洛夫同一時代的人是這樣描述貫穿衝擊的:“這種衝擊是真正的格鬥,正如真正的戰鬥中所發生的那樣。它由從正麵相互實施衝擊的雙方進行。”不管雙方站成橫隊或者縱隊都是一樣,處於步兵和炮兵的火力之下,伴隨著各種步兵和騎兵的不斷的喊殺聲。軍官們在這時喊:劈殺!上刺刀!無論是哪一方的部隊在格鬥時都不敢退到一旁,或者延緩前進速度。步兵跑步衝向步兵,槍“端在手上”,隻是在相遇時才抬起刺刀。與此同時,每個士兵不得停步,隻是稍稍向右轉,由此出現一些小的空隙,人就從這些空隙中穿過去。這種許多人的迎麵接觸不是沒有危險的,特別是如果有騎兵參加的話。也發生過撞傷和其他的受傷事例,但這種衝擊的好處是毋庸置疑的。演習情況最大限度地接近於實戰。)
另一橫隊和這一橫隊相同:衝擊!雙方回到原來位置。獨立部隊也是如此。縱隊衝擊是為了在地形條件許可時展開正麵(重做貫穿衝擊。另一部分橫隊成了進攻的一方。在重做衝擊後各方回到原來的位置。此後,部隊還要進行轉彎和展開練習。)
上述的內容以及描述,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了蘇沃洛夫是一個資深的“排槍黨”戰爭體係的指揮官……(未完待續。)
本書來自
在後世流傳的一些西方軍事著作,都算是比較近現代的戰爭模式進行描述的典籍。請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
而算得上是較早期的,則是在拿破侖戰爭時期之前,相對而言最為享負盛名的歐洲名將,蘇沃洛夫編著的《製勝的科學》。
……
蘇沃洛夫,全名亞曆山大?瓦西裏耶維奇?蘇沃洛夫。
後人認為他是俄羅斯帝國偉大的軍事家、軍事理論家、戰略家、統帥,俄羅斯軍事學術的奠基人之一,任俄羅斯帝國大元帥(1799)、奧地利帝國元帥(1799)、雷姆尼克伯爵(1789)、意大利公爵(1799)。
蘇沃洛夫是俄羅斯曆史上的常勝將軍之一。
蘇沃洛夫1729出生於莫斯科普列奧布拉任斯科耶團準尉瓦西裏.伊萬諾維奇.蘇沃洛夫家。父親是上將參政員,學識淵博,曾編纂了第一部俄國軍事詞典。蘇沃洛夫從小酷愛軍事,崇拜查理十二世、彼得大帝、亞曆山大、愷撒、漢尼拔、孔代、蒂雷納、歐根?薩瓦親王、薩克斯元帥等傑出的統帥。在其父親的指導下研究炮兵學、築城學和軍事史。
月蘇沃洛夫被錄為禁衛謝苗諾夫斯科耶團火槍兵,在這期間閱讀了希臘史學家普盧塔爾赫的著名的古羅馬統帥愷撒的回憶錄,學習了奧地得軍事家蒙特庫科利的《論軍事藝術》。研究過沃爾夫和萊布尼茨的哲學原理。蘇沃洛夫除用法語外,還掌握了德語。1748年5月6日,首次獲得提升,升任下士。1748年1月12日,開始在該團正式服役,任班長。1754年5月第一次被授與中尉軍官軍銜,並被派往英格曼蘭步兵團任職。年在陸軍院供職。
蘇沃洛夫的戰鬥生涯開始於七年戰爭()。戰爭初期,他擔任後勤工作,1758年,以一級少校軍銜在裏夫蘭和庫爾蘭為作戰軍隊組建預備營,在梅梅爾任要塞司令,10月晉升為中校。1759年起任俄國作戰軍隊大本營參謀,參加了庫訥斯多夫戰役和攻占柏林作戰(年指揮獨立支隊,協同魯緬采夫的攻城軍攻占科爾貝格(科沃布熱格)。1762年9月晉升為上校,任阿斯特拉罕步兵團團長。年4月17日任蘇茲達利步兵團團長,任內編寫了《蘇茲達爾團條令》一書,內容包括軍隊的士兵教育、內務和戰鬥訓練等方麵的各項原則和規定。
年晉升為準將(1768)和少將(1770),參加了對小貴族階級的巴爾同盟(旨在反對斯坦尼斯拉夫?波尼亞托夫斯基國王和俄國)軍隊的戰鬥。他指揮一個旅和幾個獨立支隊,在奧列霍夫(1769)、朗茨克魯納、紮莫斯季耶、斯特洛維奇等地區戰勝波蘭貴族黨人,攻占克拉科夫城堡(1772)。
1773年,被派到俄土戰爭()巴爾幹戰區,在魯緬采夫元帥指揮的第1集團軍任職。1773年5月21日和6月28日,蘇沃洛夫率領的支隊兩次圓滿完成搜索任務,擊敗圖爾圖卡依的土耳其人。1773年9月14日,防守赫爾紹瓦時擊退土耳其軍隊的進攻,並使其遭受重大損失。1774年1月27日,在莫斯科同公爵之女瓦爾瓦拉?伊萬諾夫娜?普羅佐羅夫斯卡婭結婚(其父為亞曆山大?亞曆山德羅維奇?普羅佐羅夫斯基元帥)。3月28,晉升為陸軍中將。1774年6月20日在科茲盧賈附近擊潰土耳其軍隊4萬人。1774年8月被調去鎮壓普加喬夫領導的農民戰爭(參見普加喬夫起義),但是,在蘇沃洛夫到達之前,起義者已被政府軍打敗。
年指揮駐克裏木和庫班的軍隊,在促成克裏木並入俄國方麵起了很大作用。
年,在阿斯特拉罕策劃遠征波斯,但未實施。年,指揮庫班軍,領導構築了庫班築壘線。蘇沃洛夫在克裏木和庫班的活動,對於保障俄國南部邊界的安全具有重要意義。8月15日,兒子阿爾卡季出生。年蘇沃洛夫先後指揮過弗拉基米爾師、彼得堡師和克列緬丘格師。月3日晉升為陸軍上將。
俄土戰爭()開始後,領導赫爾鬆—金布恩地區的防禦。月12日,其駐金布恩的部隊殲滅了敵登陸兵。1788年參加圍攻奧恰科夫。1789年在福克沙尼和勒姆尼克河附近取得重大勝利。月22日,蘇沃洛夫指揮的俄國軍隊以猛烈的突擊攻占了土耳其堅固的伊茲梅爾要塞。1791年起蘇沃洛夫指揮駐芬蘭的俄國軍隊,在與瑞典接壤的邊界上構築了許多堡壘。年指揮南部軍隊,後參加對波蘭的遠征(—1795年指揮駐波蘭的軍隊。月30日,晉升為陸軍元帥。年指揮駐烏克蘭的軍隊,行營設在圖利欽。在此期間,他寫成《製勝的科學》一書,這是俄國軍事思想的傑出著作。
蘇沃洛夫擁護“開明”的君主製度,反對保羅一世皇帝在軍隊中推行普魯士式的棍棒秩序,從而引起朝廷對他的敵視。
1797年2月17日,被革職,並被褫奪著用軍服權,回到自己的莊園孔昌斯科耶鎮。
1797年5月3日,被流放到諾夫哥羅德省的康昌斯科耶鎮,由警察監視。1798年,俄國加入第二次反法同盟(英國、奧地利、土耳其和兩西西裏王國),在盟國的堅決要求下,保羅一世不得不在2月任命蘇沃洛夫為駐意大利北部俄軍總司令。奧軍也歸他指揮。1799年3月,抵達維也納,被授予奧軍元帥軍銜。在1799年蘇沃洛夫遠征意大利過程中(參見蘇沃洛夫對意大利的遠征),4月21日,俄奧聯軍突擊攻陷布裏西亞要塞,4月26—28日,在阿達河戰役中戰勝法國軍隊。6月,蒂多納河畔戰勝法軍,贏得特雷比亞河戰役的勝利。7月,攻占曼圖亞要塞。8月15日,在諾維戰役中獲勝。蘇沃洛夫在一係列的作戰中,取得輝煌勝利,殲滅了由富有才幹的統帥莫羅、麥克唐納和茹貝爾率領的3個法國集團軍。盟國的勝利主要取決於俄軍的高昂鬥誌和訓練素質以及蘇沃洛夫的卓越統帥藝術。
意大利北部解放後,蘇沃洛夫本打算向法國本土發展進攻,向格勒諾布爾、裏昂和巴黎方向實施主要突擊。但是,這個計劃被盟國所破壞,它們擔心俄國在地中海和意大利的影響增大。英國和奧地利決定將俄國軍隊調離意大利北部。蘇沃洛夫依照命令把奧軍留在意大利,率領俄軍開往瑞士,與在那裏作戰的裏姆斯基—科爾薩科夫軍會合,並從那裏進攻法國。9月11日,蘇沃洛夫開始了對瑞士的遠征(參見蘇沃洛夫對瑞士的遠征),俄軍打過瑞士的聖哥達隘口和鬼橋,率軍翻過羅斯希托克山脈,進入姆堅山穀,完成跨越帕尼克斯山脈的進軍。這是軍事學術史上的巨大成就,也是蘇沃洛夫軍事生涯的顛峰。恩格斯斷言,這是“到當時為止所進行的一切阿爾卑斯山行軍中最出色的一次”(《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俄國軍隊表現出空前的英雄主義,在前衛戰鬥、後衛戰鬥,巧妙迂回陣地、戰術合圍和全殲被圍之敵等方麵提供了值得借鑒的範例。
因戰功卓著,蘇沃洛夫於月28日被沙皇授予俄國大元帥軍銜。並在聖彼得堡馬爾索沃廣場上為他建立紀念碑,以表彰其對瑞士遠征的功勳。月俄國與奧地利的聯盟破裂,蘇沃洛夫奉詔返回俄國,再遭貶謫。1800年4月21日,返回彼得堡。殘酷的不公正的事實使這位統帥心灰意冷,於5月18在彼得堡克留科夫運河畔的赫沃斯托夫宅邸過早離開了人世。(吐糟一個事情,蘇沃洛夫當其時已經70歲,可以算得上是高壽了……)
…………………………………………分割線………………………………………………
《製勝的科學》與其說是一本軍事教程,還不如說是一本更加傾向於部隊指揮的指導書。
因為其內容與戚繼光的《紀效新書》有著相當類似的描述:
準備射擊!裝彈!——按排、半營和營射擊
(這是為了進行齊射和隊列機動演習,一個大隊分為幾個營(通常為四個營),每營分四個排;兩個排組成半營。)
——裝彈時槍托絕對不可置地。通條彈回了沒有?
——彈頭不要壓得太緊。
(大多數文章將這一條的含義解釋為:如果槍托置地,通條就會往回彈,於是就壓不緊彈藥。實際上通條的回彈並不依賴於槍托是否置地。1763年的條令中說:“為盡快裝上子彈,在裝彈時將槍托置地是一個很好的方法。”蘇沃洛夫的要求正好相反。這種要求看來是根據經驗和觀察的結果提出來的;同時,它也被內彈道學規律證實是正確的。
問題在於:當槍托置地時,通條的打擊過分猛烈地壓在彈頭上,彈頭把火藥壓擠成一塊。這對射擊有不利影響。此外,在朝彈藥猛壓時,彈頭會從紙製的彈頭包裝材料中脫離出來,在射擊時就會出現反跳,撞擊槍管壁。這樣還會擴大子彈散布麵。所以子彈頭不應該壓得太緊。蘇沃洛夫的要求是適宜的。“通條彈回了沒有?”這是提醒執行條令所要求的動作:“一下子把通條推進槍口,使通條不僅壓著彈藥,而且彈出來一半。”)
——保持斜形隊(為了進行射擊,後麵幾列向前列緊靠過來,後一排士兵對著前一排士兵的空隙站著,隊形變成了斜形。);槍托緊頂右肩肩窩,槍身托在左手掌。子彈打半人高處(蘇沃洛夫那個時代的步槍射擊彈道在300步的距離上升30-35厘米。所以隻有直射才有意義。為此,使用固定的瞄準線(經過槍管後端的缺口和準星),瞄人體的中部,即半人高處。)
——可以用火藥(即空包彈)進行示範。
——清槍在換崗間換崗間(指換崗以後,因為演習是在派崗之前進行的。)進行。
——射擊一發或兩發子彈。
——各排進攻射擊開始!——不停頓。信號——《行軍》鼓點,——射擊一至兩發子彈(各排進攻射擊是指向前運動中的射擊。關於射擊種類詳見第14條。采用排射擊的進攻直接轉入對敵衝擊:不能停頓!射1-2發子彈後,衝擊敵人的第一橫隊!)
以橫隊向敵橫隊進行示範衝擊:
向敵人第一橫隊衝擊!上刺刀!烏拉!排長們喊:刺、刺!士兵們喊:烏拉!——聲音要宏亮。暫停!
向騎兵進行同樣的衝擊:
敵騎兵馳援步兵。——衝擊!——這時應將刺刀對準敵人的下腹部猛刺;有時也可刺馬麵、馬脖子,特別是馬的****。——暫停。
——向敵人第二橫隊衝擊,或向敵人的預備隊衝擊!停止。到此為止[編者注:進攻從單方麵的攻擊開始。敵人通常用籬笆、柵欄或其它的地物來標示,有時由進行個別指揮的人來充當。蘇沃洛夫要求在任何情況下都務必接敵(“發口令:停止!發出結束戰鬥的信號的地方,應該正是假想敵所在的地方。”)衝擊任務不是泛泛地提出,而要提得具體:衝擊敵人的第一橫隊,衝擊第二橫隊、衝擊預備隊!對付敵人的騎兵,也是用刺刀衝擊。在1769年的奧列霍沃之戰中就是這麽做的。士兵們都有這樣一種信念:密集的、隊列有序的步兵不懼怕任何騎兵。]。
第三是貫穿衝擊。橫隊迅速排齊。前進!誰也不許後退,哪怕是後退四分之一步(衝擊後變得紊亂的隊伍在轉入下一階段——貫穿衝擊之前已經排列整齊。蘇沃洛夫要求在任何情況下,不論是在隊列中,在行進間,還是在進行各種練習時,隻能向前看齊。“無論采取什麽樣的隊形,或是在拉齊正麵的時候,都不能向後退。後退一步,就是死亡。”)
——行進!按排、半營或營前進!——行進時每兩個排合為半營,或將半營分成排。士兵的步幅為一俄尺,轉彎時為一俄尺半。
——開始擊鼓,打三段式(擊鼓時的三段式:用鼓槌敲擊,用鼓棒敲擊,用鼓槌鼓棒相間敲擊。);以軍樂代替擊鼓,奏“全速進軍”;再擊鼓。如此交替進行。擊鼓和奏樂加快,步子也隨之加快。排與排之間必須保持足夠的間隔和距離,以便在聽到“立定”口令時,各排能立即止步,走進橫隊,回到原來位置(部隊從密集隊形轉為排(半營,營)縱隊,拉足距離前往對抗演習——貫穿衝擊的地點。在行軍時部隊進行由大化小和由小變大的隊形輪番演練,注意觀察距離的保持情況。蘇沃洛夫要求用1俄尺的步幅自由大步前進,而在轉彎時用1.5俄尺。運動的節奏是很快的。蘇沃洛夫教士兵用這樣的節奏行進,達到了很高的行軍速度。保羅一世在軍隊中推行普魯士的行軍條例,規定步幅為3/4俄尺,速度為每分鍾75步,蘇沃洛夫就此說道:“我的步幅被壓縮了1/4,這樣去接近敵人,等於慢30-40俄裏的路程。”)
第二或第一列半橫隊,分別向左轉和向右轉,行進,行進,衝擊!——行進!這時擊“戰鬥行軍”鼓。
從霰彈射擊範圍之外向留在原地的部隊前進。行進!——打“進軍”鼓。
在距敵正麵八十俄丈的地方向前跑十至十五步,穿過野戰炮的霰彈線,而在六十步的地方是子彈的準確射程。
行進,行進!上刺刀!烏拉!——敵橫隊在這一最近距離內用火器迎戰,而在三十步的距離內也以刺刀衝擊。雙方貫穿衝擊開始(為了進行對抗衝擊,橫隊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擔任進攻一方,走到野戰炮兵的霰彈射擊範圍之外(80俄丈,或250步),麵向留在原地的那一方。從這裏開始實施衝擊。在這段衝擊距離內,蘇沃洛夫擬定了三道界線:野戰炮霰彈火力的有效射擊線(“野戰炮的霰彈線”)為80俄丈,團屬火炮(“團屬炮兵的霰彈線”)為60俄丈,步騎槍的有效火力(“子彈的準確射程”)為60步。為了減少傷亡,步兵跑步通過這三道線。當衝擊的橫隊接近有效射程時,留在原地的部隊用火力迎擊,而在衝擊的一方接近到了30步遠的距離時,迎戰的一方也轉入衝擊。
蘇沃洛夫同一時代的人是這樣描述貫穿衝擊的:“這種衝擊是真正的格鬥,正如真正的戰鬥中所發生的那樣。它由從正麵相互實施衝擊的雙方進行。”不管雙方站成橫隊或者縱隊都是一樣,處於步兵和炮兵的火力之下,伴隨著各種步兵和騎兵的不斷的喊殺聲。軍官們在這時喊:劈殺!上刺刀!無論是哪一方的部隊在格鬥時都不敢退到一旁,或者延緩前進速度。步兵跑步衝向步兵,槍“端在手上”,隻是在相遇時才抬起刺刀。與此同時,每個士兵不得停步,隻是稍稍向右轉,由此出現一些小的空隙,人就從這些空隙中穿過去。這種許多人的迎麵接觸不是沒有危險的,特別是如果有騎兵參加的話。也發生過撞傷和其他的受傷事例,但這種衝擊的好處是毋庸置疑的。演習情況最大限度地接近於實戰。)
另一橫隊和這一橫隊相同:衝擊!雙方回到原來位置。獨立部隊也是如此。縱隊衝擊是為了在地形條件許可時展開正麵(重做貫穿衝擊。另一部分橫隊成了進攻的一方。在重做衝擊後各方回到原來的位置。此後,部隊還要進行轉彎和展開練習。)
上述的內容以及描述,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了蘇沃洛夫是一個資深的“排槍黨”戰爭體係的指揮官……(未完待續。)
本書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