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嘉師注重水麵部隊的發展,其基礎一開始主要還是沿用大秦帝國本身的造船工業體係。請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
而受限於大秦帝國本身的造船工業技術的發展水平,張嘉師眼下的水師部隊,基本上缺乏遠航的能力。
除了以遼東水師體係為主的船隊能夠前往秦開城進行相應的物資運輸以及人員調動之外,張嘉師麾下其他船隊,基本上就是以內河運輸作戰為主體的“小型船隊”。
而這一種船隊體係,相對於後世的海軍而言,甚至是連“綠水海軍”的範疇都算不上。
當然,在眼下這種更多時候隻有數百米的海戰距離,甚至是不得不依靠短兵相接奪取敵人船隻控製權的海戰方式而言,就算是張嘉師發展出一種另類的“藍水海軍”,都沒有太大的意義。
……
在綠水海軍的範疇之前,還有一個“褐水海軍”的標準。
褐水海軍即是指具備一定一定的中、近海作戰能力的海軍。
遠距離兵力投放能力差,雖然可以遠離陸地數百海裏作戰。但很多時候還是要靠陸基飛機和岸防部隊的掩護的配合。這種艦隊的特點是——離家門口越遠戰鬥力越弱。
在最靠近陸地約200海裏以內的海域,由於海水中混雜了泥土而呈現黃褐色,被國際海洋界冠以“黃水”或“褐水”的俗稱。“褐水海軍”是指以主要在靠近海岸的大陸架海域活動、依靠大陸基地支持的海軍力量,主要任務是保衛本國海岸線安全,因此又被稱為“沿岸防禦型海軍”和“近海防禦型海軍”。“褐水海軍”裝備以陸基武器和中輕型艦船為主。
綠水海軍的含義是指:具有一定的中,遠海作戰能力的海軍,而同時也具備一定的遠距離兵力投放能力,可以做到在海上攔截敵飛機和艦隊,雖然可以遠離陸地數百海裏作戰,但很多時候還是要靠遠程陸基飛機的掩護的配合。
這種艦隊的特點是——離家門口越遠戰鬥力越弱,但是在陸基航空兵的支援範圍內,綠水海軍的戰鬥力要比起褐水海軍強得多。
“褐水海軍”和“綠水海軍”在最靠近陸地約200海裏以內的海域,由於海水中混雜了泥土而呈現黃褐色,被國際海洋界冠以“黃水”或“褐水”的俗稱。從褐水區域的終點延伸至數百海裏以上的區域,海水較“褐水”純淨,而被定義為“綠水”。“褐水海軍”和“綠水海軍”是指以主要在“褐水”和“綠水”等靠近海岸的大陸架海域活動、依靠大陸基地支持的海軍力量,主要任務是保衛本國海岸線安全,因此又被稱為“沿岸防禦型海軍”和“近海防禦型海軍”,“褐水海軍”和“綠水海軍”裝備以陸基武器和輕型艦船為主。
綠水區域以外的深海區域,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的專屬經濟區和毗連區,海水相對“褐水”和“綠水”較純淨,受陸地雜質影響少,海水基本呈藍色或藍黑色,因此被稱為“藍水”。
而接下來的海軍作戰範圍劃分的標準,則是以藍水海軍最為優秀。
藍色海軍,又名藍水海軍,是指能將海上力量擴展到遠洋及深海地區、具備遠征作戰能力的海軍型態,最早萌芽於英國皇家海軍的“海上遠征能力”。
所謂的藍水,指的就是遠洋的藍色海水。藍水海軍要具有能在外洋長時間執行任務、並在寬廣的大洋中保護本國及海外國土利益和安全的能力。
有一種觀點認為:藍水海軍應具有對潛對空對麵威脅的防禦能力、長時間長距離的後勤補給能力,且能在特殊環境下仍有作戰能力(如北極冰山群)。僅有少數國家有實質的藍水海軍,大部分國家處於將綠水海軍轉為藍水海軍的階段,且多少影響到沿海的經濟特區。
……
而無論是藍水海軍,亦或是綠水海軍等等作戰範圍的劃分,在某個意義上,《海權論》的部分內容都進行了比較模糊的描述:
就海上霸權的形成而言,它並非指一個國家所擁有的平方英裏的總數,而是必須加以考慮的海岸的長度及其港口的特征。關於這些,據稱,在地理與自然條件一致的情況下,依據人口多少而定,海岸長度就成了強大或弱小的症結。在這一點上,國家就像是一座城堡,警備部隊必須被派駐於城郭之上。
在美國南北戰爭中還能找到最新的相似事例。如果南方人數眾多就如同其好戰一般,有一支能夠作為一個海上強國且與其他資源相稱的海軍,那麽,其海岸的巨大規模與擁有為數眾多的港灣本來是能夠成為龐大力量的基本因素的。合眾國的民眾和那時的政府應該對於封鎖南方整個海岸的有效性而自我慶幸。這是一項了不起的功績,一項十分了不起的功績。然而,如果南方人口更多且是全民皆海員的話,本來這是一項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正如所說的那樣,這裏所要顯示的並非這樣一項封鎖是如何得以維持的,而是隻有在一群不僅不習慣於水性,而且為數甚少的民眾麵前,這一封鎖才是可能的。那些能回想起封鎖如何得以保持,以及在戰爭的大部分時間裏參與封鎖艦船等級的人,深知這一計劃,在那時具體的環境中尚屬行得通,然而,在一支真正的海軍麵前卻不可能得以執行。
合眾國的艦船沿著海岸稀疏地分布著,相互無法支援,它們單獨或一小組地堅守各自的陣位,麵對的著卻是廣闊的內陸水路交通線絡,這一網絡對於敵軍的秘密集結大有助益。在水上交通第一線的背後就是漫長的港灣,四處散布著固若金湯的堡壘,依賴它們,敵軍艦船永遠都可以為了逃避追殺或尋求保護而退據其中。如果有一支南方海軍能夠充分利用自己的這些優勢,或者合眾國方艦船零零落落的劣勢,後者本來也是不太可能如同它們當時那樣配置的,並且還將可能集結以進行相互支援,從而為南方商業打開許多小的但卻有益的途徑。
然而,從其範圍廣與港灣多的角度看,正如南方海岸本來可以成為一種力量的來源那樣,由於策略與軍隊構成,這些特征卻成了眾多傷害的根源。開啟密西西比河的偉大故事就是對正在整個南方持續不斷展開的行動的最具感染力的說明。在海疆的每一個缺口處,戰艦正在長驅直入,昔時滿載財富,支撐這個反叛國家貿易的河流,如今已開始反戈一擊,坐視它們的敵人直逼其心髒地帶。根據更為樂觀的估計,在那些經過最為精疲力竭的戰爭,本來還可以使得一個國家保存下去的地區,卻在四處彌漫著失望、不安全感與無能為力。海上力量從來沒有比在這樣一場競爭中扮演過更大或更具決定性的角色。
這場競爭決定了世界曆史的進程將在北美大陸呈現出的景觀是一個偉大國家而不是幾個相互敵對的國家。盡管對於昔時應得的榮耀可以感到正當的自豪,對於由於海上的壓倒性優勢而產生的結局的輝煌應予以承認,然而,了解事實真相的美國人應該對國人那種過份自信加以提醒:南方不僅沒有海國,不僅不是一個海洋性的群體,而且其民眾也沒有被恰如其份地派駐到本應必須加以防範的瀕海地帶。
從上述的內容來看,馬漢基本上已經將當其時的英國看成了一個擁有藍水海軍作戰能力的海軍強國。
而比較可惜的是,這些海軍作戰能力的劃分,在馬漢時期並沒有相應的基礎。
………………………………………………分割線…………………………………………
在《海權論》當中有一段內容是很有意思的,那就是馬漢雖然對於當其時東亞地區的情況不算很了解,但是他認為這個地方恰好是海權與陸權爭端的一個顯著地區:
陸上和海上強國的政策對象是那些政治與社會前景尚不確定的地區,決定這些前景的是各強國施於該地區人民身上的影響。這些地區有東麵的中華帝國,尤指漢族地區;還有西麵土耳其的亞洲部分及波斯。後兩者互相毗鄰,其分界線是一條雖然高大但起不到什麽阻隔作用的山鏈,它從亞美尼亞山地向東南延伸幾至波斯灣。
由於沒有鐵路,該地帶從現代角度來看商業比較落後。其麵積----如不包括阿拉伯地區----是大約一百萬平方英裏,南鄰地中海與波斯灣,北依黑海與裏海,南北寬度大約是五百英裏,相當於紐約至芝加哥距離的一半。該地區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可以修建一條鐵路先把地中海和波斯灣頂點連接起來,再另建一條鐵路經過波斯直抵印度邊境。如果這樣一條幹線得以投入運營,它自然會隨後得到擴展。
在上述地區以及中國,政府和人民都同樣地安於現狀,不知道也不期望發展進步。因此,處理這些國家的問題是十分棘手的,不如等到外部的文明進步國家確實需要處理它們時再說。不過,現在針對中國而言,鑒於各國對問題的迫切有著現實的認識,且都在為從中國獲得一塊用以施加控製或影響的地盤而努力,它們已經十分重視關係到自身將來的需要了。
不管各國想建樹什麽影響,總有一點是相同的:它們要求獲得某種優勢,實實在在地據有某些權力和地盤。這就是一些亞洲本地人所認為的強國想要得到某種特許權的唯一原因。假如來自南北兩個方向的這種動機十分強烈,它顯然會左右各國的行為。當然,完全用不著剝奪當地人民的權利,這既不實際也無必要,合理的打算隻應是誘導他們接受一種能促進他們的進步、增進他們以及全世界的利益的局麵。如何實現這一局麵,是逐漸接管對當地的統治----如在印度,還是象在埃及那樣對保持名義上的統治的政府進行鞭策,是一個尚無法預測的細節問題。對它的回答與其說是事先設定的,不如說還是取決於實際的演變。
在過去的曆史上,上述變化一般是由私人商業企業為前導的;而且,當地政府的無能導致了大量的非法行為。後種情況要求外國政府進行幹涉以保護其公民的權利,這不僅表現為要求當地政府改正過去的錯誤,並承諾永不再犯,還表現為要求為此得到某種擔保,比如說被給予某種程度的地方統治權,而宗主國的勃勃生氣會使這種統治趨於加強。這就好比一粒種子如果被播下,它的發芽、生長更多地是由其自身的而非土壤的條件所決定,而且它一旦生根,也不易被拔除了。決定一個國家能否主宰一塊土地的不是當地的抵抗,而是與其同類的國家的抗衡作用。
上述情況存在於印度過去的曆史之中----當克萊武與杜布雷各自代表的英國和法國之間對抗出現時,印度就處於緊張狀態,在當今時代也有大量表現。在埃及,不同國家影響的抗衡過程剛剛結束,與人們一開始的估計恰恰相反。其結果是一國主宰局麵形成了,這和印度的情形一樣。在中國,上述過程已經開始且在繼續。不過有幾個國家參與競爭,這種局麵是否會象在印度和埃及那樣為一些突發事件所根本扭轉仍需拭目以待。至於小亞細亞、敘利亞、美索不達米亞和波斯,也不應認為它們將永遠處於上述過程之外。我們並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但情況已清楚地表明這個過程必定會開始並產生相關的後果,雖然尚不能預測它開始的時間及其具體內容。
無論這類過程會導致什麽具體結果。普遍的情形已充分表明它是一個客觀現實。為此,應該對現狀進行研究以使未來比過去更多些確定性。這個研究起始並基於兩個業已說明的基本情況:第一,當前的鬥爭是在亞洲中心地帶的兩翼進行的,而且將因俄國的擴張而延續下去;第二,局勢明顯表明上述鬥爭是在海上強國與陸上強國之間展開。不過認識到有這兩個主要競爭者並不意味著就忽視了這種情況,即海權和陸權都不是單獨存在的東西,而是彼此相輔相成。就是說;陸上強國也需要推進至海邊以利用海洋為己服務,而海上強國也必須以陸地為依托並控製其上的居民。不過,關於第二種基本情況,有一個明顯的例外。由於與俄國有著正式聯盟關係,就其根本利益來說是海上強國的法國在東方成為了俄國的支持者。除此之外,還是天然的利益決定了國家的傾向,這是一個合理且長期存在的情況。所以,德國、英國、日本和美國有著一致的利益,而這絕非一時的情形,因為某些局麵看來會長期存在。
……
從以上的內容來看,馬漢雖然不太清楚一些本質性的情況,但是其推論事實上也不算有太大的錯誤。
馬漢對於當其時的中國,也就是清王朝的內部情況,有可能隻不過是從一些比較過時的資料當中進行理解。而若是馬漢知道當其時的清王朝甚至是連一個陸權體係都很難維持的國家之後,恐怕會對清王朝的相關描述,有著很大程度的改變。(未完待續。)
本書來自
張嘉師注重水麵部隊的發展,其基礎一開始主要還是沿用大秦帝國本身的造船工業體係。請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
而受限於大秦帝國本身的造船工業技術的發展水平,張嘉師眼下的水師部隊,基本上缺乏遠航的能力。
除了以遼東水師體係為主的船隊能夠前往秦開城進行相應的物資運輸以及人員調動之外,張嘉師麾下其他船隊,基本上就是以內河運輸作戰為主體的“小型船隊”。
而這一種船隊體係,相對於後世的海軍而言,甚至是連“綠水海軍”的範疇都算不上。
當然,在眼下這種更多時候隻有數百米的海戰距離,甚至是不得不依靠短兵相接奪取敵人船隻控製權的海戰方式而言,就算是張嘉師發展出一種另類的“藍水海軍”,都沒有太大的意義。
……
在綠水海軍的範疇之前,還有一個“褐水海軍”的標準。
褐水海軍即是指具備一定一定的中、近海作戰能力的海軍。
遠距離兵力投放能力差,雖然可以遠離陸地數百海裏作戰。但很多時候還是要靠陸基飛機和岸防部隊的掩護的配合。這種艦隊的特點是——離家門口越遠戰鬥力越弱。
在最靠近陸地約200海裏以內的海域,由於海水中混雜了泥土而呈現黃褐色,被國際海洋界冠以“黃水”或“褐水”的俗稱。“褐水海軍”是指以主要在靠近海岸的大陸架海域活動、依靠大陸基地支持的海軍力量,主要任務是保衛本國海岸線安全,因此又被稱為“沿岸防禦型海軍”和“近海防禦型海軍”。“褐水海軍”裝備以陸基武器和中輕型艦船為主。
綠水海軍的含義是指:具有一定的中,遠海作戰能力的海軍,而同時也具備一定的遠距離兵力投放能力,可以做到在海上攔截敵飛機和艦隊,雖然可以遠離陸地數百海裏作戰,但很多時候還是要靠遠程陸基飛機的掩護的配合。
這種艦隊的特點是——離家門口越遠戰鬥力越弱,但是在陸基航空兵的支援範圍內,綠水海軍的戰鬥力要比起褐水海軍強得多。
“褐水海軍”和“綠水海軍”在最靠近陸地約200海裏以內的海域,由於海水中混雜了泥土而呈現黃褐色,被國際海洋界冠以“黃水”或“褐水”的俗稱。從褐水區域的終點延伸至數百海裏以上的區域,海水較“褐水”純淨,而被定義為“綠水”。“褐水海軍”和“綠水海軍”是指以主要在“褐水”和“綠水”等靠近海岸的大陸架海域活動、依靠大陸基地支持的海軍力量,主要任務是保衛本國海岸線安全,因此又被稱為“沿岸防禦型海軍”和“近海防禦型海軍”,“褐水海軍”和“綠水海軍”裝備以陸基武器和輕型艦船為主。
綠水區域以外的深海區域,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的專屬經濟區和毗連區,海水相對“褐水”和“綠水”較純淨,受陸地雜質影響少,海水基本呈藍色或藍黑色,因此被稱為“藍水”。
而接下來的海軍作戰範圍劃分的標準,則是以藍水海軍最為優秀。
藍色海軍,又名藍水海軍,是指能將海上力量擴展到遠洋及深海地區、具備遠征作戰能力的海軍型態,最早萌芽於英國皇家海軍的“海上遠征能力”。
所謂的藍水,指的就是遠洋的藍色海水。藍水海軍要具有能在外洋長時間執行任務、並在寬廣的大洋中保護本國及海外國土利益和安全的能力。
有一種觀點認為:藍水海軍應具有對潛對空對麵威脅的防禦能力、長時間長距離的後勤補給能力,且能在特殊環境下仍有作戰能力(如北極冰山群)。僅有少數國家有實質的藍水海軍,大部分國家處於將綠水海軍轉為藍水海軍的階段,且多少影響到沿海的經濟特區。
……
而無論是藍水海軍,亦或是綠水海軍等等作戰範圍的劃分,在某個意義上,《海權論》的部分內容都進行了比較模糊的描述:
就海上霸權的形成而言,它並非指一個國家所擁有的平方英裏的總數,而是必須加以考慮的海岸的長度及其港口的特征。關於這些,據稱,在地理與自然條件一致的情況下,依據人口多少而定,海岸長度就成了強大或弱小的症結。在這一點上,國家就像是一座城堡,警備部隊必須被派駐於城郭之上。
在美國南北戰爭中還能找到最新的相似事例。如果南方人數眾多就如同其好戰一般,有一支能夠作為一個海上強國且與其他資源相稱的海軍,那麽,其海岸的巨大規模與擁有為數眾多的港灣本來是能夠成為龐大力量的基本因素的。合眾國的民眾和那時的政府應該對於封鎖南方整個海岸的有效性而自我慶幸。這是一項了不起的功績,一項十分了不起的功績。然而,如果南方人口更多且是全民皆海員的話,本來這是一項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正如所說的那樣,這裏所要顯示的並非這樣一項封鎖是如何得以維持的,而是隻有在一群不僅不習慣於水性,而且為數甚少的民眾麵前,這一封鎖才是可能的。那些能回想起封鎖如何得以保持,以及在戰爭的大部分時間裏參與封鎖艦船等級的人,深知這一計劃,在那時具體的環境中尚屬行得通,然而,在一支真正的海軍麵前卻不可能得以執行。
合眾國的艦船沿著海岸稀疏地分布著,相互無法支援,它們單獨或一小組地堅守各自的陣位,麵對的著卻是廣闊的內陸水路交通線絡,這一網絡對於敵軍的秘密集結大有助益。在水上交通第一線的背後就是漫長的港灣,四處散布著固若金湯的堡壘,依賴它們,敵軍艦船永遠都可以為了逃避追殺或尋求保護而退據其中。如果有一支南方海軍能夠充分利用自己的這些優勢,或者合眾國方艦船零零落落的劣勢,後者本來也是不太可能如同它們當時那樣配置的,並且還將可能集結以進行相互支援,從而為南方商業打開許多小的但卻有益的途徑。
然而,從其範圍廣與港灣多的角度看,正如南方海岸本來可以成為一種力量的來源那樣,由於策略與軍隊構成,這些特征卻成了眾多傷害的根源。開啟密西西比河的偉大故事就是對正在整個南方持續不斷展開的行動的最具感染力的說明。在海疆的每一個缺口處,戰艦正在長驅直入,昔時滿載財富,支撐這個反叛國家貿易的河流,如今已開始反戈一擊,坐視它們的敵人直逼其心髒地帶。根據更為樂觀的估計,在那些經過最為精疲力竭的戰爭,本來還可以使得一個國家保存下去的地區,卻在四處彌漫著失望、不安全感與無能為力。海上力量從來沒有比在這樣一場競爭中扮演過更大或更具決定性的角色。
這場競爭決定了世界曆史的進程將在北美大陸呈現出的景觀是一個偉大國家而不是幾個相互敵對的國家。盡管對於昔時應得的榮耀可以感到正當的自豪,對於由於海上的壓倒性優勢而產生的結局的輝煌應予以承認,然而,了解事實真相的美國人應該對國人那種過份自信加以提醒:南方不僅沒有海國,不僅不是一個海洋性的群體,而且其民眾也沒有被恰如其份地派駐到本應必須加以防範的瀕海地帶。
從上述的內容來看,馬漢基本上已經將當其時的英國看成了一個擁有藍水海軍作戰能力的海軍強國。
而比較可惜的是,這些海軍作戰能力的劃分,在馬漢時期並沒有相應的基礎。
………………………………………………分割線…………………………………………
在《海權論》當中有一段內容是很有意思的,那就是馬漢雖然對於當其時東亞地區的情況不算很了解,但是他認為這個地方恰好是海權與陸權爭端的一個顯著地區:
陸上和海上強國的政策對象是那些政治與社會前景尚不確定的地區,決定這些前景的是各強國施於該地區人民身上的影響。這些地區有東麵的中華帝國,尤指漢族地區;還有西麵土耳其的亞洲部分及波斯。後兩者互相毗鄰,其分界線是一條雖然高大但起不到什麽阻隔作用的山鏈,它從亞美尼亞山地向東南延伸幾至波斯灣。
由於沒有鐵路,該地帶從現代角度來看商業比較落後。其麵積----如不包括阿拉伯地區----是大約一百萬平方英裏,南鄰地中海與波斯灣,北依黑海與裏海,南北寬度大約是五百英裏,相當於紐約至芝加哥距離的一半。該地區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可以修建一條鐵路先把地中海和波斯灣頂點連接起來,再另建一條鐵路經過波斯直抵印度邊境。如果這樣一條幹線得以投入運營,它自然會隨後得到擴展。
在上述地區以及中國,政府和人民都同樣地安於現狀,不知道也不期望發展進步。因此,處理這些國家的問題是十分棘手的,不如等到外部的文明進步國家確實需要處理它們時再說。不過,現在針對中國而言,鑒於各國對問題的迫切有著現實的認識,且都在為從中國獲得一塊用以施加控製或影響的地盤而努力,它們已經十分重視關係到自身將來的需要了。
不管各國想建樹什麽影響,總有一點是相同的:它們要求獲得某種優勢,實實在在地據有某些權力和地盤。這就是一些亞洲本地人所認為的強國想要得到某種特許權的唯一原因。假如來自南北兩個方向的這種動機十分強烈,它顯然會左右各國的行為。當然,完全用不著剝奪當地人民的權利,這既不實際也無必要,合理的打算隻應是誘導他們接受一種能促進他們的進步、增進他們以及全世界的利益的局麵。如何實現這一局麵,是逐漸接管對當地的統治----如在印度,還是象在埃及那樣對保持名義上的統治的政府進行鞭策,是一個尚無法預測的細節問題。對它的回答與其說是事先設定的,不如說還是取決於實際的演變。
在過去的曆史上,上述變化一般是由私人商業企業為前導的;而且,當地政府的無能導致了大量的非法行為。後種情況要求外國政府進行幹涉以保護其公民的權利,這不僅表現為要求當地政府改正過去的錯誤,並承諾永不再犯,還表現為要求為此得到某種擔保,比如說被給予某種程度的地方統治權,而宗主國的勃勃生氣會使這種統治趨於加強。這就好比一粒種子如果被播下,它的發芽、生長更多地是由其自身的而非土壤的條件所決定,而且它一旦生根,也不易被拔除了。決定一個國家能否主宰一塊土地的不是當地的抵抗,而是與其同類的國家的抗衡作用。
上述情況存在於印度過去的曆史之中----當克萊武與杜布雷各自代表的英國和法國之間對抗出現時,印度就處於緊張狀態,在當今時代也有大量表現。在埃及,不同國家影響的抗衡過程剛剛結束,與人們一開始的估計恰恰相反。其結果是一國主宰局麵形成了,這和印度的情形一樣。在中國,上述過程已經開始且在繼續。不過有幾個國家參與競爭,這種局麵是否會象在印度和埃及那樣為一些突發事件所根本扭轉仍需拭目以待。至於小亞細亞、敘利亞、美索不達米亞和波斯,也不應認為它們將永遠處於上述過程之外。我們並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但情況已清楚地表明這個過程必定會開始並產生相關的後果,雖然尚不能預測它開始的時間及其具體內容。
無論這類過程會導致什麽具體結果。普遍的情形已充分表明它是一個客觀現實。為此,應該對現狀進行研究以使未來比過去更多些確定性。這個研究起始並基於兩個業已說明的基本情況:第一,當前的鬥爭是在亞洲中心地帶的兩翼進行的,而且將因俄國的擴張而延續下去;第二,局勢明顯表明上述鬥爭是在海上強國與陸上強國之間展開。不過認識到有這兩個主要競爭者並不意味著就忽視了這種情況,即海權和陸權都不是單獨存在的東西,而是彼此相輔相成。就是說;陸上強國也需要推進至海邊以利用海洋為己服務,而海上強國也必須以陸地為依托並控製其上的居民。不過,關於第二種基本情況,有一個明顯的例外。由於與俄國有著正式聯盟關係,就其根本利益來說是海上強國的法國在東方成為了俄國的支持者。除此之外,還是天然的利益決定了國家的傾向,這是一個合理且長期存在的情況。所以,德國、英國、日本和美國有著一致的利益,而這絕非一時的情形,因為某些局麵看來會長期存在。
……
從以上的內容來看,馬漢雖然不太清楚一些本質性的情況,但是其推論事實上也不算有太大的錯誤。
馬漢對於當其時的中國,也就是清王朝的內部情況,有可能隻不過是從一些比較過時的資料當中進行理解。而若是馬漢知道當其時的清王朝甚至是連一個陸權體係都很難維持的國家之後,恐怕會對清王朝的相關描述,有著很大程度的改變。(未完待續。)
本書來自